第一篇:讲授教学法
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教学内容: 组织幻灯片、观看放映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学会插入新幻灯片
2.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插入艺术字,插入剪、贴画等等 3.学会放映幻灯片
教学重、难点: 组织幻灯片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什么是PowerPoint?功能如何?2.怎样建立一个文件名为“溪居”且含有一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得到了一个单页幻灯片演示文稿,今天我们来进行幻灯片的组织与放映。
¦组织幻灯片(先采用讲授教学,给学生示范一次,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1.插入新幻灯片。
a.插入第二张幻灯片(选第10种版式:竖直排列标题与文体)。b.插入其他幻灯片(均为第2种“项目清单”版式)
2.输入文字。a.确定编辑条件:在幻灯片视图下(双击幻灯片或使用“视图/幻灯片”命令)。
b.输入第一页文字内容:单击标题框,输入诗题“鹿柴”,单击副标题框,输入“作者:王维。c.编辑幻灯片文本内容:单击编辑窗口右侧滚动条上的下箭头,将第二张幻灯片显示在窗口中。在标题框中输入诗的题目,在竖排文本框中输入诗词原文。重复上述操作,将文字内容添加到相应的幻灯片中。3.插入艺术字:要求将标题换成艺术字。方法:插入/图片/艺术字 步骤:a.删除已有的标题文体 b.添加艺术字标题 c.调整艺术字的位置。
4.插入剪贴画:目的是美化幻灯片。a.选定幻灯片:在“幻灯片”视图中选择 b.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剪贴画
c.调整剪贴画的位置¦观看放映再次保存刚制作的幻灯片,我们来观看幻灯片的演示效果。方法: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切换到“幻灯片放映视图”,第一张幻灯片全屏显示在屏幕上,如果想看后续的幻灯片,单击鼠标就可以切换了。三.小结:组织幻灯片及观看放映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插入四张新幻灯片(其中第一张为第10种版式,另三张均为第2种版式。五.分别输入入各张幻灯片的文字。六.将第一张幻灯片的标题转换成艺术字。七.任选一张幻灯片,在其中插入剪贴画。八.观看放映九。保存文件。十.关机。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第二篇:浅谈讲授演示教学法
浅谈讲授演示教学法
作者 江椿成
讲授演示法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过去的演示完全是教师一个人做给学生看,而现在讲授演示法的教学当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教学内容,而且能够积极思维。我们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演示材料和方法的选择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讲授演示法要富于启发性
讲授式不应该是灌输式,如果是把讲授演示就当成一个单向的灌输,或者说效果成了这样的效果,那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认为,这个老师对讲授法没有准确的去把握,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之下,讲授演示法是“以学生为本”,应该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不能只是老师在那一个人占领课堂,并且把课堂教学只作为提高学生分数的一种场合和一个工具。
讲授演示法利于学生系统、高效地掌握知识
另外就是老师经过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包括创设情境和设计问题,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大量系统化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另外就是讲授演示法对于教学设备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就比较经济实用。再有就是可以发展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从教师语言当中获取知识的这种习惯和能力。但是讲授演示法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学生更侧重于单向的接受知识,是接受性的学习,而且比较强调知识结构,所以就对于学生思维这种活动就会起到一定的限制的作用。另外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呢,主要是老师活动为主,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少,这样就有可能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际上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关键是我们要取它的长处,发挥它的教学方法的独特的价值,这样在运用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才能去落实我们的三维目标
第三篇:讲授教学法心得体会
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是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它以教师的语言为载体,它可以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可以启迪学生心智;可以指导学生学生学习。它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技能之一。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言语讲授,如果从头到尾都是用讲授法,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使用教学方法。一节好的生物课的设计中要采用多种方法。
如果教师“讲授法”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设计中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品质”学习方法,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素养等目标。用“以其所知、喻期不知,使其知知”的思想,很好的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体现了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愉快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思想,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讲授法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把教师本人的学习心得和治学经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内容上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从教师讲授中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自己看书获得的信息量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
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
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正确运用讲授法,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同时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可以设疑,哪些内容枯燥乏味,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自我设计,使教学内容从平面转向立体,重点突出,难点易解。在讲授过程中,必须与板书、教具紧密结合,使讲授内容清晰、系统、形象、生动。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涌现,使教学中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生理过程通过课件而形象、生动、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可见,正确运用讲授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及其已形成的学习趋势,结合新课程理念,明确关键讲什么?怎么讲?科学的传授,艺术的传授,引导式的讲授。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还要灵活,这里既需要针对性,严密性,启迪性,趣味性,确切性。
第四篇:讲授教学法
讲授教学的概念和原则;讲授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讲述,多为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述所讲对象;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等进行说明、;讲读,是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加入练习活动;演讲,即教师以演说或报告的形式,用较长的时间来口; 讲授教学的概念和原则
讲授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通常和其他教学法结合使用。如游戏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和其他方法等。
讲述,多为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述所讲对象。如讲述一些历史过程、叙述某一发明或发现的过程,叙述人物传记材料等。
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定律、公式、原理等进行说明、解释、分析或论证。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讲解,即教师把讲、读、练结合起来教学。
讲读,是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加入练习活动。
演讲,即教师以演说或报告的形式,用较长的时间来口述较多的教材内容。有理有据的系统连贯的理论阐述,中间不插入或很少插入其他的活动,多用于中学高年级或大学的教学。
讲授式教学的基本形式 1 .讲述法:
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叙述事物(包括具体形象、外部特征或现象演变过程等)的方法。讲述法可包括一般性的科学叙述和艺术性的形象描述,二者常常结合起来运用。叙述要思路清楚、结构严谨、有吸引力,描述要生动形象、启发想象、有感染力。使用讲述法要紧密结合教材需要,恰到好处。2 .讲解法:
教师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论证政治概念、原理和观点等的方法。讲解法是传授理性知识的方法,常常结合直观方法、逻辑方法及谈话法等,对阐明原理、分析成因、揭示规律、推导结论等的教学有重要作用。讲解法的运用过程中要逻辑清楚,防止空洞无物,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语言,深入浅出,言之有物,论之以理,要用政治的科学语言进行讲解,并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讲解应注意突出重点,将关键问题讲清楚即可,不要追求面面俱到,天衣无缝,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思考、消化、融会贯通的时间。3 .讲读法:
教师指定学生以朗读方式表述教材或其他政治读物的方法。常常在印证、加深、补充所讲内容的时候引用,可弥补教学语言的不足,增强讲授内容的生动性和可信性。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搜集有关材料,把朗读内容安排在恰当时机,并注意与讲解的结合。4 .讲演法:
课堂教学中以翔实的材料、严密的逻辑、精湛的语言较系统地阐述原理、论证问题、归纳总结的方法。讲演法在进行政治理论的说明,进行道德修养、公民意识和国情国策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较强的适用性。讲述重在“述”,即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教学方式。讲解与讲述的区别在于“解”,即重在运用解释、说明、分析、论证、概括等方式进行传授。讲读是有讲有读的传授方式,运用讲读法通常是边读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讲读并用。讲演是在广泛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事实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结论或合理的解释。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讲授法的概念及其理论依据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
人们对讲授法最普遍的印象是“教师讲、学生听”,而且往往会在课堂上持续几十分钟,这也是讲授法最经常引起置疑、招致批评的原因所在。杜威的指责便十分具有代表性:“一切都是为‘静听'准备的,因为仅仅学习书本上的课文不过是另外一种‘静听',静听的态度是被动的,吸收的”。
杜威的看法并不正确,在静听中,学生的态度并不是“被动”的,而是“静”而不静,恰恰是很“动”很“动”的。当教师运用讲授法时,并不是向容器中灌水,在学生静听的外表之下,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努力,是大脑深层能动、紧张、丰富的建构过程。其实,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在指斥讲授法是灌输、被动的同时,无意之中恰恰真的将学生当做“容器”、当做“白板”了,似乎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是不能思考,不发生智力活动的。至于那些教室里的白日梦、神游,是不能全部归咎于讲授法的。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及其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并不决定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决定于是否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讲授法从来就是任何教学法体系的核心,看来以后也有可能是这样,因为它是传授大量知识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接受学习虽然从现象方面看比发现学习简单一些,但令人奇怪的是,它在发展上出现较晚,尤其是它的高级的和纯言语的形式更是如此,它需要较高的认知的成熟水平。在这种场合下,智力越成熟,就越有可能采取较简单而更有效的认知活动方式来获得知识。”儿童在进入学校后,发现学习的优先地位逐渐让位于接受学习,随着他们心理、智力和语言的成熟,接受学习的地位也就日益强化。“即使在小学时期,独立发现对于直觉理解来说并不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它也没有必要成为教学法的一个例行的部分。因为每一个小学教师都知道,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即使没有任何问题解决的经验或发现的经验——如果有可以利用的必需的具体经验作为支柱的话,或许是课堂学习的最常见的形式。”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的心理基础是比发现学习更高级的认知水平,这种学习是自觉的,是通过语言并且脱离具体的对象和情境进行的活动。
在奥苏贝尔看来,无论接受还是发现,“这两种过程都可能或者是机械的,或者是有意义的。学校的许多接受学习之所以没有获得好的名声,乃是由于通常不理解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以及对这种学习没有适当准备。”“一个独立搜集和解释材料而没有动机的学生,其所运用的智力活动并不大于接受讲解式教学而没有动机的学生。
在对学校教学的基本看法上,奥苏贝尔认为,“虽然学校也要发展学生在各种领域内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去系统地、独立地和批判地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学校的这种功能尽管可以构成教育的合法目标,但同它传授知识的功能相比,远不能处于中心地位。”就个人的正式教育来说,教育机构主要是传授现成的概念、分类和命题。总而言之,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种高效的传授学科内容的基本方法。
布卢姆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兰斯富。1935年2月和6月先后在宾夕法尼亚洲立大学或文学学士和理学硕士。他早期专注于考试、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研究,70年代后从事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布卢姆的理论探索设计到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教育评价、课程标志、教材教法、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才能发展等领域。构成布卢姆教学论体系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和课程开发理论。其中教育目标分类学可以说是该理论体系的基础,掌握学习理论是核心。
教师在新学期开始常常抱有这样的一种预期:班上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可能会学的很好,三分之一的学生可能会学不好,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学的尚可。这种预想通过教学个评分制度传给了学生,结果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对学生的粉等金鱼原先的预期。
布卢姆认为这种预期把教师和学生的目标都固定下来:好学生永远都是好学生,差生永远都是差生。这是目前教育制度中最有害的一面,因为他既减弱了教师和学生的双方的志趣,又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一大批学生的自我形象遭到摧毁,他们疏远学校,给社会造成弊端。在布卢姆看来,只要恰当注意教学中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掌握水平。
初中体育教学新授课模式
一、指导思想
体育新授课是体育学科的基本课型。中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模仿能力和基本的身体素质,而且中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尝试欲望,他们已经有着较强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清楚动作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学生肢体的活动来实现体育的目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勇敢、顽强、不怕吃苦、乐观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操作程序
(一)准备部分
1、集合
2、准备活动或者游戏,徒手操。
要求:
1、集合要快,特别关注学生的纪律意识培养。
2、树立体育委员的威信,培养体育委员的管理能力。
3、在准备活动中,尽量设计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活动,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肢体体验和知识概念。
4、教学内容的介绍,尽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就是教师的语言要具有诱导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通过完整示范将本节所要学习的动作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知觉清晰,印象深刻,明确“这就是我要学的动作”。讲解动作要领,突出重点与难点。有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以便使学生在练习中做到边思考、边观摩、边练习。强调“帮助与保护”(指体操项目)的方法、措施。
要求:
1、示范时尽量做到动作清楚、轻松、优美,达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讲解时,语言科学、简单、易懂,尽量结合动作示范讲解。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图示讲解和教师示范相结合。
4、安全教育(含保护与帮助方法)。
2、学生体验活动
通过教师的示范与讲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已经蠢蠢欲动,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并巡回观察学生的练习活动,发现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设计解决办法。
要求:
1、教师及时激励学生的练习。
2、适时与学生共同活动,和谐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
3、确定小组长,并维护小组长的威信,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
4、安全措施和安全意识不能放松。
5、讲解示范的位置。
3、教师再示范或学生示范、集体纠正
教师再次示范前,提醒学生在观摩完整动作的同时,注意某个重点、难点环节,特别是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应该特别强调,使印象更加深刻;学生示范,教师要指出其示范的优点所在和存在的缺点、错误,以及纠正的方法。
要求:
1、教师再示范或学生示范,应该突出学生的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单独与个别学生交流。
2、切勿把学生的错误动作拿出来示范,这样很容易引导学生的错误思维。
4、学生分组练习
通常先练习分解动作和辅助动作,再做完整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
1、关注学生表现,教师指导突出即时评价。
2、注重教师的语言运用,激励和课堂氛围的调控。
3、关注个别差异。
4、分组练习不能太散,尽量安排在教师的眼皮下。
5、个别或小组指导。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那么教学中存在部分较差的学生是正常的,但是教师不能丢弃这部分学生,应该给予更大的关心。
要求:
1、合理分组。
2、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要有耐心。
3、鼓励小组内同学的相关帮助,鼓励互助。
6、素质课课练
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素质课课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
要求: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素质课课练内容。
2、运动量和强度的安排,应与教学内容相协调,教学内容量和强度大,那么素质课课练应适当减小,否则相反。
3、有效调节素质课课练的练习氛围,适当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
(三)结束部分。
1、集合、放松。
2、小结、评价。
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的动作,以教师为主导,共同分析练习中的优缺点,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是错误的动作,今后应该怎样改进,以达到动作准确而完美。
要求:
1、以引导性评价为“诱”,以肯定性评价为“主”,以指正性评价为“辅”。
2、以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展开评价、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为评价内容、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评价期望。
3、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3、回收器材
4、下课。
讲授式教学法
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以老师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课堂中普遍采用。
目录
1.2.3.4.1.2.3.4.1.2.3.4.1.2.1 简介 2 优点
▪ 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 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 ▪ 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 讲授法是其它教学方法的基础 局限
▪ 易使学生产生“假知”
▪ 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选择合适的讲授内容 ▪ 讲授要富于启发性 ▪ 注重讲授的趣味性 ▪ 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
简介编辑
就是以老师讲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一直在课堂中普遍采用。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讲授法的口诛笔伐时有所闻。究其根源,无非是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早已被人们贴上了“灌输”的标签。在当前新课程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的同时,讲授法已被许多人所唾弃。
优点编辑
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讲授法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所以,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这也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蓝本,不仅汇集着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蕴藏着许多其它有价值的内容,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知识本身不好读懂,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由于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内涵。所以,正是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辟分析,学生才得以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是溶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可以说,它是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讲授法是其它教学方法的基础
从教的角度来看,任何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它各种方法在运用时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只有这样,其它各种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所以,可以认为,讲授是其它方法的工具,教师只有讲得好,其它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从学的角度来看,接受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其它各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大多是建立在接受法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或自觉系统地把教师的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学法,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掌握各种方法。
局限编辑
易使学生产生“假知”
教师运用讲授法,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往往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可径直地获得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自己的独立思考上。而在讲授法中,教师把知识讲解得清清楚楚,学生以听讲代替思考,即使有自己思维参与,也是被教师架空起来的,因为要跟教师同步进行,这样也就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结果,学生听起来好像什么都明白,事后却又说不清,一遇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这样不靠思维获得知识,不仅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加以迁移应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
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心理 讲授法渊源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教师是知识的象征,一切知识得由教师传授给学生,所以,这种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也容易使教师产生重教轻学的思想。教师往往只考虑自己怎么讲,怎样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似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得越多、越好,长此以往,就会使师生产生心理定势,教师不讲就不放心,总觉得不讲学生就学不到东西,于是乎,注入式、满堂灌便应运而生,并愈演愈烈。而学生呢?也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依赖心理,一切问题等待教师来讲解,特别是教师讲得越好,这种期待和依赖心理就越强烈。正是这种期待和依赖心理严重地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是目前讲授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病症。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编辑
选择合适的讲授内容
在新课程教学中,在确定了以学定教的原则后,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有的教学内容,如概念的定义、历史文化、数学法则,就常常需要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还有,概念的定义和有的数学法则根本就是不允许探究的,只能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如果让学生根据教学创设的情境去自己给出概念的定义,我认为是不恰当的。要知道数学定义是运用非常准确精炼和非常严谨的语言来叙述的。让学生自己去定义岂不是各说各的,而且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会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记忆定义产生影响。例如,“负负得正”这个问题,它就不容易用生活来解释,它不好找生活中的解释模型,不好探究,用讲授法就比较合适。
讲授要富于启发性
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因而有效的提问在讲授式教学中就显得尤为很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乘方”一节的导入时,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一张薄纸对折30次其高度就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了,你相信吗?”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注重讲授的趣味性
教学情境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是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地使讲授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辅助以画图、通过学生手工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的,甚至枯燥的数学原理寓于生活事例中。然而,数学毕竟是严谨的,是理性的,数学概念是简洁、纯净、准确的,生活中没有真正的数学原型。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模型,得到关于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模型中走出来,总结一般的规律,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讲授法所擅长的。
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
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是最古老,最基本的方法,有它的优势。在教学过程当中[1] 到很压抑,同时过多的讲授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掉队情况。针对这样的现象要求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是多种方法的结合。在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时,特别应该扬长避短。我们可以先把整节课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可以分为并列式和连贯式,并列式是为了讲述清楚一个重点或难点,用多种教学方式去讲解该知识点,进行并列式一般和演示法,操练法,游戏法等结合;连贯式是完成一种教学活动后进行另一种教学活动,可以的相同知识点也可以是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连贯式一般形式有演示-讨论-讲授;讲授-操作-讨论,谈话-讲授-联系。不同的教学方式能不同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我觉得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过度,主要是采用讲授法,但是讲授法又分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授法充当帮助理解和总结归纳的角色,无论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达到最理想。综上所述,讲授法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不应该错误地认为,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讲授法就一无是处了,关键是我们要弄清什么时候、什么内容要用讲授法;用讲授法时该如何去讲,怎样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讲授法不排除其他教学方法,在讲授的过程中,该讲授的地方讲授,该自主探究的地方就要探究,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这并不是矛盾的,而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阶段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样的,并非是要一讲到底。
讲授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又叫传授教学法又有人把它叫做“讲授——接受”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而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学习。它偏重于教师的活动,学生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接受方式,其功能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目录
1.2.3.4.1.2.3.4.5.1.2.3.4.1 概念解析 2 基本模式 3 探讨与争鸣
▪ 理论 ▪ 优点 ▪ 缺点 注意要点
▪ 营造学习氛围 ▪ 引导学生注意力 ▪ 避免面面俱到 ▪ 理清教学思路 ▪ 讲授要有趣 ▪ 培养学习积极性
概念解析编辑
这种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近代以前的典型形式是:讲、听、读、记、练。近代后又发展成:观察、记忆、理解、练习。[1]
基本模式编辑
20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学家根据教育理论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结构。
模式一: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模式二: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探讨与争鸣编辑
理论
在古代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夸美纽斯主张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而现代社会是知识的社会,人们常常用知识大爆炸来形容,要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已经显得不可能了,所以,单纯讲授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了,需要它与其它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优点 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而全面,也比较准确。
缺点
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经常受到人们的指责和议论,被一些人戏称为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
注意要点编辑
营造学习氛围
有了学习氛围学生才不会感觉到疲惫,才能在学习的过程感觉到快乐。
引导学生注意力
没有注意就没有学习可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维持学生注意的方式,如变化刺激,用改变用词及声调,以及引起学生兴趣,设计好简洁的板书等。
避免面面俱到
传统教学中面面俱到的现象要尽可能避免,避免把所有的知识都嚼烂后喂给学生。应该变多讲为精讲,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注意启迪、引导,做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理清教学思路
了解和引导学生思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理清思路、开拓与活跃思路。
讲授要有趣
兴趣是思维的导向。学生如果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感到新奇,就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教师的讲授要有感染力。
培养学习积极性
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大缺点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常受到打击,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弥补这种缺陷,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讲授技能的误区及案例分析
传统教育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并不需要独立思考,只要将教师讲授的知识消化、吸收即可。启发式教学正是针对传统的讲授法教学的弊端提出的。新课程立足于“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方法。在新旧两种教育理念的冲撞中,一部分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 满堂灌”、“ 填鸭式”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敢使用讲授法教学,认为用讲授法教学就不是新课程的教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有创新,也有继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我们要改变的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特征的讲授法,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为载体,而知识的获得是讲授法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讲授法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另外,启发式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理念,而讲授法是以知识获得为核心,启发式教学是讲授法教学的一种突破,重意识精神和能力的“习得”,不单纯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因此,启发式教学是讲授法教学的发展
一、廓清新课程下对讲授技能的一些模糊认识 传统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讲授。这种旧的讲授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接受,过分多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甚至有部分学生因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或受到教师的轻视而自暴自弃,成为学校的弃儿,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学习,学习效率低,创新意识弱,实践能力差,因而讲授法倍受责难。
积极推进新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克服以上弊端的有效途径。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倡导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对传统的讲授模式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对传统讲授技能加以继承、更新与发展。新课程呼唤新的讲授技能,新课程需要讲授技能的再生。摒弃“教师讲的越多、讲的越深、讲的越细、讲的越透,学生就学的越多,一、廓清新课程下对讲授技能的一些模糊认识
学的越深,学的越好”的传统教学的观念。新课程教学注重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学,“教是为了不教”,对讲授赋予了新的内涵。讲什么?讲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讲授精华;怎样讲?科学的讲授、艺术的讲授、引导式的讲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讲授。
新的讲授模式认为:教师不要在学生和教材的中间挡着,应成为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媒介。要积极地促进学生和教材直接联系,而且是不止一个渠道联系。在新的讲授模式下,教师除了消化教材和知识、向学生进行有效的表达外,还要担负着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任务。
但我们也要注意在新课程下,部分教师为体现贯彻新课程理念而存在的矫枉过正的现象,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对讲授的误区。人们对于“讲授”的教法大都会存在两种理解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讲授”即照本宣科,只是机械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误区之二:“讲授”阻碍了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缺少主动参与。
其结果导致在一些教学过程中特别忌讳教师的“讲”,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因为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无论什么类型的知识,一律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只一味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而教师既不加以点拨评价,也不谈及自己对所讨论问题的阐释和理解;„„各种时髦的做法层出不穷,对此,有位教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前是“满堂灌”、“满堂讲”,现在换成了“满堂提问”、“满堂讨论”、“满堂PPT”。对此我们必须廓清一些认识:
1.传统的填鸭是由于过度讲授,讲授不当造成的,讲授≠填鸭。
由于许多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引下,片面讲授、过度讲授、讲授不当,从而陷入“满堂灌”、“满堂问”的注入式的泥潭。这并不是讲授法本身的过错。2.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两面性。
不论何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样也有它的弊端。如“满堂提问”、“满堂讨论”式的探究法就好么?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实验才确定用钨做灯丝比较合适。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爱迪生的这番曲折经历和实验结果,以此激励学生立志去发掘、研制比钨更合适的灯丝材料,但绝对没有必要让学生把爱迪生曾经做过的上千次实验再都做一遍。英国科学家牛顿尚且说,他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功,是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因此,节节课都完全采用讲授法固然不当,而因噎废食,完全摒弃讲授法同样错。正确地使用讲授法,能排除人类认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做到快速高效。3.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实施。对各种教学法都应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教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地球的结构、等高线的含义和炎热的界定、空气质量的判别等),虽然不排除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但是,接受学习也是其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因为有些内容(或方法)的原始发现,其过程可能很困难,很复杂,很漫长,再现这类过程往往比较困难,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4.讲授与探究不是对立的。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作了区分。他认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并不具有本质区别,最根本性的区别是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如果教师教学得法,接受学习并不会导致学生的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并不能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他强调,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处于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学校中的许多学习,往往处于这两端之间的某一点上。奥苏伯尔提出的这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成为讲授法的理论基石,撑起了讲授法的一片晴空。5.讲授法宜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将讲授法与发现法、演示法等配合使用,有讲有研有议。启发式的讲解与学生的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能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因此,在新课程下,我们的教师绝不能盲目轻视讲授技能,而应该对传统讲授技能加以继承、更新与发展。生成新的讲授技能,即引导式讲授、有效性讲授。
二、新课程下讲授常见的误区及其案例分析
(一)讲授难点认识不清
什么才是“教学难点”?它应该产生于何处?是教学参考资料上的提示?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的认识?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上好课的希望寄托在《教参》的身上,我们教师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课堂也就失去了鲜活的个性,新课程也就失去了它的生成性,失去了它尽可能大的教育性。
只有孩子们的难点,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难点。教案预设的难点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停留在成人定势里的思维里预设的难点,必使讲授的效果大为下降。
当老师确定的教学难点与学生实际学习中出现的难点不一致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处理过程中还是应该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学进度的完成为本。面对着学生突然产生的困难与教学进度发生矛盾时,我们不能为了赶进度而牺牲学生。
(一)讲授用语的失误较多
前面我们已讲过,讲授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技巧,一些缺乏经验或者有着不良生活习惯的教师,常常会犯下面几种错误:
1、错误使用非言语信号
教学中的非言语是指教学主体在教学中身体的有关部位所发出的有意义的动作的总和。其中“身体的有关部位”主要指面部、眉目、手腿脚、身姿等:“有意义的”是指与教学有关或为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做出的.。可见,如果我们能正确使用非言语交流,那就会对课堂教学起促进作用。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提问中,有些教师却错误地使用了一些非言语交流来对学生形成一种暗示。如用皱眉头来暗示“回答得不好”;用姿势使手指作响来暗示“讲快点”,用表示轻视的头部转动来暗示“这样简单的问题还胡乱回答,看你能答些什么”;用叹气来暗示“我从未期望你能做出正确回答”,用吸气来暗示“你的回答毫无意义”-4
2、使用不恰当语言
语言是思维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发展智力;语言也是交际工具,它帮助人们交换思想感情,因而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就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然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却常常使用一些不恰当语言,3、用语言强化学生的有意误答
在教师上课时,有些调皮的学生为了逗逗教师或出风头,就有意地做出一些令人发笑或者与问题无关的误答。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正确地做出处理,而不要顺学生的意对误答进行强化。
(二)在课堂上讲的度把握不当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我们对课堂教学管理进行了‘创新’, 规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间比例, 如小学一节课40分钟, 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初中一节课45分钟, 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这是写在一所学校 的教师规则里的一段话。无需惊讶, 不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硬性规定, 教师讲授的时间不得超过课堂1/ 3或1/ 4。甚至一些“名师”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这些规定, 不仅出现在一些经验介绍材料之中, 有的还出现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红头文件当中。看了这些“创新”、“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规定以后, 我们不禁心生疑惑:应不应该对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作硬性规定?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讲授的时间应该视需要而定。这个需要是学生的需要(学生运动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知识结构的需要(不同教材的难易有别、不同学科的特征各异)、课堂的需要(动态的课堂、生成的课堂)、课型的需要(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活动课等对讲授的要求差别很大),总之, 课堂讲授时间的长短, 要视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定,需长则长, 需短则短。教学方法如同穿鞋, 适合自己的尺码是最好的。真心期盼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沉下心来, 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 少一些浮躁, 少一些一刀切, 切忌在“腔热情”的推动下, 借“创新”、“改革”之名而行违背教育规律之实。
很明显,这样的一堂课,如果放在公开课上,是难以得到好评的。其中有许多可以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自我领悟的地方都被教师直接讲出来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尺度。课堂教学中的“讲”做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必须有一个适宜的“度”。讲少了重点不能强化,难点不能突破, 学生学习的疑点也得不到较好解决;而讲多也未必收到好的效果,面面俱到, 蜻蜓点水, 会失之于浅;信马由缰, 随心所欲, 将失之于滥;超纲脱本, 趋于生涩, 必失之于深。凡此种种, 终难达成教学目标。总之, 少讲、多讲都是课堂教学的败笔。因此, 课堂教学要有“讲”, 但必须注意“度”。只要把握好“度”, 教学的艺术性就会自然显现。!
三、走出新课程改革讲授误区的几点认识
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对讲授的错误理念和操作失误,通过对近年来改革的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希望对教师们走出讲授的误区有所帮助。
(一)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起科学的讲授水平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
当一位教学管理人员在讲授评估之后,建议某位教师改进他的讲授时,很多教师往往对他的评价不以为然,也许口头应着,心里却嘀咕:你觉得我讲得不好,是吧?那么请你告诉我怎样才算讲得好,你来讲又怎么样,也许毛病更多。我们不能完全认为这位教师不虚心,不!他有权这样想,他这样想,正说明我们的评估是失败的,没有说服力,这样的评估必须改进,讲授 的评估应该具有明确的标准,才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只有有力地回答了他的这个问题,他才会心悦诚服。
现有的讲授技能教学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存在着某些缺陷。如, 对教师的讲授水平的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全面规范, 多数指标较为笼统、抽象,评价结果往往受到评价者主观印象的影响; 评价机构的成员一般是由教学管理部门的核心成员如校长、调研员等人组成,他们有的往往已脱离教学一线多年,不能说他们就一定不专业,事实上他们有的当年还是非常优秀的教师,但他们对新课程改革内容和现代的孩子缺乏切身的体会和新鲜的经验; 评价手段一般以听课为主, 这种分开课往往有很大的“做秀”成分,很难反应讲授技能的全貌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 直接影响到讲授技能评价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也使讲授技能评价的指向性显得模糊不清, 从而导致讲授技能教学评价导向功能的紊乱和弱化, 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际操作中, 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 建立科学的讲授技能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 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走出教学改革误区的关键所在。
杜和戎教授在他的《讲授学》里,认为一个教师的讲授水平的提高,是和他对讲授目的的认识、追求和体现密切相关的,他的讲授水平的“六段划分法”很值得一提。这六是:正确、清楚、好懂、独到、诀窍和成套。这六段的具体特征是:
第一段:正确。
1、内容正确熟练;
2、进度掌握适中;
3、仪态端正亲切。
第二段:清楚。
1、讲话清晰从容;
2、板书工整得当;
3、条理清楚好记;
4、意图交代明白。
第三段:好懂。
1、外在关系注意铺垫呼应;
2、内在关系注意主次区分;
3、难点要害注意例子说明。
第四段:独到。
1、说之以理的技巧;
2、动之以情的门道;
3、感之以美的艺术;
4、启之以需的诀窍。
在以上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工夫,能讲出属于教师自己的东西,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第五段:诀窍。
1、授之以法;(学习方法)
2、培之以能;(能力培养)
3、强之以心。(心理教育)
在以上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诀窍,用起来很有效,使学生的能力、态度和世界观得到切实的提高。
第六段:成套。独到的见解,有效的方法,遍布所讲的各个章节。在理论上形成自己的一套。
杜教授的讲授水平的评价观,其实在很多方面是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合的,在此提出,希望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能尽快制定措施,明确各项评价指标, 使讲授技能评价具有可行性。从宏观角度看, 既要注意目标评估, 又要注意效果评估。
(二)在教学方法上, 要重视课堂讲授与其他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总是要同一定教学内容相适应。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虽然是受人指责最多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中, 人人都离不开它、扔不掉它。且看今日之校园, 课堂讲授仍然是学校主要的、基本的教学形式。课堂讲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更
是不可否认。认识到课堂讲授的地位, 这对于帮助人们纠正认识上的偏见, 减少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是很有必要的。
实践证明,讲解的时间不宜过长,切不可整堂课都讲解,这样,即使是最好的演说家也很难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应把讲述压缩在最短的时间内,只在重点、难点及关键问题上下功夫,即所谓“精讲”。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马上学生在思想中就出现了问题。”这就为激励学生继续探究和发现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但课堂讲授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就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等单一的授课模式, 通过谈话、讨论、辩论、演讲、读读、练习等辅助课堂讲授的方法。谈话是利用课间或课余的时间与个别或少数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形式;组织好课堂讨论, 是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发挥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参与教学的好形式, 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验教学效果的好形式;围绕教学内容的辩论会, 是便于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即兴反应能力, 深化对问题思考的好形式;讨论和辩论都可以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活跃学习气氛;读可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练习则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这些都是辅助课堂讲授的重要方法。美国肯尼思·T·汉森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小学,10分钟的讲授以后,跟着20分钟讨论,随后再进行作业,效果最好。当然,应如何安排这几者的时间和顺序,则依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定。
如今,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又为更好地开展课堂讲授开辟了许多新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可以增加课堂讲授的容量, 提高课堂讲授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 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不宜过多, 也应少而精。要避免借教学方式多样化为名, 减少授课课时数,或者以简单的电化教学手段改变教师授课的主导地位。
(三)在考试方式上, 要体现考试目的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
考试的目的要与教学的目的相一致。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教师教学讲授的有效性,总结经验,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中国现存的人才选拔体制下,中高考对教师教学仍旧具有“指挥棒”的决定性作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新课程的改革绝不是教师们掌握了新的理念,上了几节探究课、发现课、活动课就成功了的,而是任重而道远。
考试的改革, 在于考试的方式、命题的形式与内容、阅卷的标准、试卷的分析和考核的分析几个方面。在考试形式方面, 要口试与笔试、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等多种形式结合。比如2006年对英语考试的改革,卷面成绩90分,平时的课堂综合表现10分就受到很多教师的认可;在考试命题方面,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但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题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联系实际, 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避免对考试内容的死记硬背; 在阅卷标准方面, 要更客观、更细化。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形成规范有效的考试方法, 使考试目的与教学目的达到一致。
第十章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讲授技能训练指导
讲授有无高低之分?讲授有无规律可循?经过前面几章的阐述,相信这两个问题已无需回答而人人自知。教师是一种从事精神劳动的职业,荀子说:“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思是在吟诵解说经典能“不陵不犯”,能洞察并表述出精微的道理,才具备了当教师的资格。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相比于其它行业中的交谈演讲等是具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的,因此,教师职业讲授技能的形成和教师职业讲授技能的加强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忽视的课题。
这位老师沉着冷静,坦诚应变。并且能在这以短的时间组织了事故的启发回忆与总结经验教训,并且成功地完成了实验。这样的教学智慧岂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口语表述与训练》第405页 孟庆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教学中的讲授技能是教学技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其它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调控技能、备课技能等等的具体实施,几乎都要通过课堂讲授才能得以实现。所以,熟练地掌握讲授技能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它的形成和培养是以多种知识修养、多种智力开发、多种经验积累为基础的。对于教师队伍来说, 有个从学习到实践、从知识到能力逐步转化、逐步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一方面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学习, 明确讲授技能构成的诸种因素;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强化训练。
一、课堂教学讲授技能训练的迫切性
今日之教育教学活动,“道”已充裕,“学”渐丰满,惟“技”阙如。也就是说,实践第一线的中不学教师对各式各样的道理已不陌生,对教育教学应遵循的规范规则也了然于胸,而对于如何化理念为方法、化规则为秩序、化规定为智慧则不甚了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实践中的行为与作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到了需要更进一步关注技能、技巧、技艺的地步了!
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个合格的中学教师, 要成为一个敢于在教育改革浪潮中奋勇搏击的“急先锋”,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教育道德, 还要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可是从目前的教师培训看,大多流于形式,而且存在着一个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这便导致了教学技能的训练成了在职教师培训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而教学实践证明: 教学技能是教师赖以发挥其内在素质、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的保证。如果不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 即使在理论上学有专长, 到了,中学课堂也可能出现“茶壶里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或曲高和寡或经验派等现象。同时, 忽视教学技能训练也会严重影响高师教育的整体质量。由于训练不足, 教师学习动机不强烈, 因而也就不能将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这种情况又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中学教学的需要。
讲授技能是最古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中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常用技能,即使在现代化的教育中,讲授仍然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最普通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必须掌握良好的教学讲授技能,使课堂教学出效率、出质量。
二、课堂教学讲授技能训练的程序
教学技能作为一种职业技术可以通过训练而培养的观念已为大家所共识。课堂教学讲授技能的训练,根据受训对象的不同,分为三种:一种是师范类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一种是在职教师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还有一种是教师个人为了提高自己的讲授技能而进行的自我训练。下面是是师范类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一般训练程序,在职教师们亦可参照其实行。
在讲授技能的训练过程中, 要突出了“新”和“导”字。“新”是让受训教师感受最新的现代教育成果, 站在现代教育的最前沿, 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 如人才观、过程观、学生观等;“导”,即引导受训教师去领略、感知、鉴赏、创造运用教学讲授技能。
1、观摩示范录像。讲授技能的观摩可使受训者获得直接的生动模仿样板,可使讲授技能训练的要求具体化,进而产生创造的灵感。在观摩过程中,注重对范例的讨论,让受训教师感受讲授技能设计的各种要求,增强讲授技能运用的科学性。
2、选择恰当的讲授方式进行教案设计。在教学中写教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学员根据教学理论, 运用各种教学技能,恰当运用教材,编写教案去实现教学目标;也是被培训者将学习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得以具体表现的准备过程, 是对所学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检阅。
3、教学训练。目前教学讲授技能的训练模式主要有两种:
(1)微格训练模式。微格训练模式是60年代以后在国外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它以教学行为的分类天空为基础,将各种教学技能分解为一系列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相对小的微型行为,利用小型化的缩减的课堂教学型式,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如将教学技能分解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倾听技能、提问技能、指导技能、对话技能、板书技能、结课技能、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等。其特点是目标具体明确,训练项目小而集中,教学背景简单可控,受训的教师心理压力小,训练投入。另外,由于录像现记录可获得清晰的反馈信息,便于在教师指导下修正提高。
微格教学讲授技能训练的具体操作一般是由扮演的教师角色(受训者)、学生角色(由被培训者或真实的学生来担当)组成的微型课堂,一般由5 至10 人组成。在微型课堂上被培训者根据编写的微格教案, 对教学讲授技能进行实际的演练, 时间一般在7、8分钟, 并同期对全过程进行录像同时,为了充分感知教学技能,全面展示教学行为,训练前加强“自练”和“自评”。
(2)课程试教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训练模式,它主要以学科教学的分类研究为基础,如语文课、数学课、物理课、音乐课、体育课、英语课、化学课、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等。有时根据学科教学的不同课型又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作文课等。这种训练模式主要以中学教材中的一节内容为教学技能训练的最小单元,通过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课堂试教,师生讲评,矫正再讲等教学环节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了教学技能的整体功能;突出了教学行为的连续性和教学层次的递进关系;要求教学技能训练必须与教学实践具有对应关系。由这种实战模拟而获得的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迁移性,有利于受训者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结构。
上面所涉及到的两种训练模式,虽然各有千秋,但也有它们各自的局限性。如课型试教模式存在着训练目标笼统,变量多,可控性差,反馈不细致等缺点,尤其不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微格训练模式近些年来在我国的推广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试教模式,但也存在一个对各项教学技能组合应用和对教学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差的问题,所以要重视两者的优势互补,任何只强调一种模式而否定另一种的倾向都是片面的。
4、讲授教学技能讨论与评价。这是通过微格教学手段, 提高教师教学讲授技能的关键。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四个结合, 即理论指导下的主观性定性评价与评价指标指导下客观性定量评价相结合;个人自评、相互讨论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训练技能本身评价与受训教师教学整体行为评价相结合;评价的鉴定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以及决策功能相结合。
5、修改教案, 反馈教学。通过讨论评价,找出不足,从而修改教案,反馈教学,以增强对讲授技能运用的规范性、自觉性,提高讲授技能的熟练程度。
三、新课程下讲授技能的发展
新课程教学下的讲授技能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教育理念的深入、教育理论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创新的。新课程下讲授技能应有怎样的发展呢?
1、教师讲授的过程同时应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过:“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古人也说:“授人,不如授人以渔。”美国人把这句话译成英语是:Give me a fish and I will eat today.Teach me to fish and I will eat for a lifetime.由此可见,他们是读懂了,前者只能一日受益,后者则能医生受益。
因此,做为一名教师,要站在育人的角度进行讲授教学。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重视思维训练,这样必然会使学生终身受用,必定有利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数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这位教师先教给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先读一遍题,然后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最后想解题思路计算出来。教给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方法后让学生预习这一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这样,学生完全靠自己的探索学会了这道题。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情感教育,重视习惯培养,重视学法指导,重思维训练,坚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必定有利于他们一生的发展。
2、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
其实,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学习,学习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能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3、讲授教学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讲授教学具有单向信息交流的特点,新课程下讲授教学则有意增加双向、多向互动,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组织一定的活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分组合作,大胆交流、研讨、提问和动手操作,在现实的参与、体验和实践中学习;同时,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研究一些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境和学生的特征即兴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开展课堂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弥补讲授法的不足,使讲授更有生机和活力。通过课堂讨论改变了由教师或个人自学单通道输入知识信息所产生的“独学”、“孤陋寡闻”的弊端,而形成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与交换的“立体式”教学局面。学生既能输出知识信息而又从诸渠道诸通道中输入更多的知识信息。从学生个体的心理机制来看,不论是在准备输出知识信息(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或是输入知识信息(听别人发表学术观点),都是属于探究性的,都要通过思维活动,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从而提高了能力,丰富了知识。实践证明,课堂讨论对教师来讲,能够促进提高教师“讲”的质量;对学生来讲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研究和工作的能力,可以对讲有更有效的反馈,以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4、将讲授教学的艺术性视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讲授教学不仅是一个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组织管理的过程,每一个过程都存在着艺术性。教师在讲授教学上的艺术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艺术性。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必须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应当表现为逻辑严谨、论证科学、深入浅出、精练规范、幽默生动、口齿清晰等。
(2)形象艺术。讲台既是教师的“艺术舞台”,教师一出场应该是精神饱满、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样会感染学生,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增强学习的信心。
(3)启发思维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选择时机,给以“悬念”,以“设疑” 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的答案,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可见,“启发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4)组织教学的艺术。教师既制定弹性教学方案,又选择教学方法,每一个“战役”无不在教师的精心部署下进行。因此教学的组织工作就充满了艺术性。
5、讲授应不断创新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讲授当然也应体现这个要求。教师讲授时不能“照本宣科”,嚼别人嚼过的东西,更不能循规蹈矩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体现时代特色。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凭借自身的教学素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创设课堂氛围,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才华和发挥学生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第五篇:教学技能:讲授技能
讲授技能
技能讲授法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到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媒体运用,讲授法始终是教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讲授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讲授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
一、讲授概述
(一)讲授的含义、特点
1.讲授技能含义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它主要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引导学生了解现象,感知事实,理解概念、定律和公式,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缺点是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都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个别差异也很难全面照顾。
2.讲授的特点
讲授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讲授教学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传授。
(2)讲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活动者。
(3)讲授中,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进行学习。
(4)口头语言,是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
(5)教师要对讲授的内容做合理的组织。
(6)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
(二)讲授的基本形式
讲授通常有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四种基本形式。
如果用一句话简单地说就是:讲述是陈述知识;讲解是分析知识;讲读是读解知识;讲演是发挥知识。
1.讲述
讲述是指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讲授方式。
讲述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述式讲述和描述式讲述。
①叙述式讲述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政治事件、社会面貌、时代背景、人物关系、故事梗概、写作方法、历史事实、地理状况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叙述学习要求、数量之间的关系、自然现象的变化、物体结构和功能、生物种类和遗传、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等。
②描述式在文科教学中用于刻画人物、描绘环境、介绍细节、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等;在理科教学中用于描述与课题内容密切相关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的经历或业绩。
叙述式和描述式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说事,而不是说理。其不同之处在于:叙述式的语言简洁明快、朴实无华;描述式的语言细腻形象、生动有趣。
2.讲解
讲解是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的讲授方式,通过解释概念含义、说明事理背景、阐述知识本质、论证逻辑关系,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与讲述不同的是:讲解不是讲事,而是讲理,侧重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讲解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解说式。运用学生熟悉的事实、事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接触概念,以感知为起点对概念进行理解,或者把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对古文、外语、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疑难词语给出恰当的解释等。这种方式一般用来讲解无须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多用于文科教学。
(2)解析式。解释和分析规律、原理和法则,是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途径。归纳是通过讲授分析事实、经验或实验,抓住共同要素,概括本质属性,综合基本特征,用简练、准确的语言作出结论,再把结论用于实践,解决典型问题,最后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比较,指明区别和联系;演绎,即首先讲解规律、原理和法则,再举出正反实例,加以应用。
(3)解答式。以解答问题为中心,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事实中引出问题,或直接提出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标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比较、择优,进而找出论据,再开展论证,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果,最后归纳总结。解答式包括原理中心式和问题中心式:
a原理中心式:以概念、原理、规律、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授。方法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证、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又回到一般性概括的复述。教学案例如下:引入:大家见过鱼,吃过鱼,也可能养过鱼,那么什么是鱼呢?论证:要认识什么是鱼,需要分析一下鱼有什么特点。鱼是动物,在水中生活,有鳞、尾和鳍……例如,海中的黄花鱼,河、湖中的草鱼,供人玩赏的金鱼都有上述特点。可是鲸鱼是鱼吗?鲸在水中生活,有尾和鳍,但用肺呼吸,不是鱼。鳄鱼是鱼吗?鳄鱼在水中也在陆地上生活,有鳞无鳍,用肺呼吸,也不是鱼。泥鳅是鱼吗?泥鳅生活在水中,有尾和鳍,无鳞,用鳃呼吸,它是鱼。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用鳃呼吸是鱼的特有属性,在水中生活,有鳞、鳍、尾的动物是鱼的一般属性。结论:鱼是有尾、鳞和鳍并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
b问题中心式:从事物或事理中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步步引导,最后解答问题的讲授方法。所提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对于理解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或者能够举一反三。问题为中心的讲授常常有一定的探究性,讲解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善于利用迁移规律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既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还要注重方法。
问题中心式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引出问题一明确标准一选择方法一解决问题一得出结果(结论)。
3.讲读
讲读是在讲述、讲解的过程中,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讲授方式。通常是一边读一边讲,以讲导读,以读助讲,随读指点、阐述、引申、论证或进行评述。这种讲授方法语文教学中较为常用。
讲读主要有五种方式:
(1)范读评述式。一篇课文由教师或学生分段范读,边范读边评述。
(2)词句串讲式。在讲读课文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分析文中词句,筛选重点词句并板书。
(3)讨论归纳式。读课文时遇到容易使学生困惑、起争议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言后,教师作小结。
(4)比较对照式。读完课文后,比较文中的人与人、事与事、物与物,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过程中讲授知识、指导学习。
(5)辐射聚合式。联系先前学过的文体相同、主题相近、写法相似的课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找出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规律。
4.讲演
讲演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而全面地描述事实、解释道理,而且还 2 要通过深入地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手段,作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课堂讲授的优缺点
1.课堂讲授的优点
(1)简捷高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具有时间少、容量大、效率高的特点。
(2)经济有效。讲授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省时省力,简便易行,能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
(3)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讲授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适宜解释多数学生面临的疑难问题。教师闻道在先,对知识理解相对深刻,自身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所以老师讲授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深奥的知识通俗易懂。
(4)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育职能。讲授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控制教学节奏,避免学生走弯路,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5)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恰当的设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主导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智力。
2.课堂讲授的局限性
讲授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欠缺。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对学习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
(2)讲授通常面向全体学生,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授课速度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讲授的内容不能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不易得到全面贯彻。
(3)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之间的矛盾。当讲授过多时,将占据课堂学习的大量时间,必然要以学生的活动时间作为代价,学生课堂上活动时间的减少,势必影响学生在校的全面学习和发展。
(4)学生不易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空泛的讲授,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易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二、讲授技能的原则与要求
(一)讲授技能的原则
1.启发式原则
古今中外讲授法的教学能生存和发展无一不得益于启发性原则的发挥和运用。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善于设疑,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而且对学生听课的方法,还应当加以指导,运用讲授法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生“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积极地向教师学习,主动地和教师的讲授活动相配合,跟着教师讲授过程中的思维路线,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2、精通性原则
精通熟练,指的是对科学概念的讲授要精细、到位,特别是那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概念,对难懂抽象的复杂问题能够精辟论道,深入浅出;对那些核心内容、基本要素,能迅 3 速抓住其精髓,反复提炼掌握要领,同事 要通宵专业知识,有广博的知识覆盖面。教师要针对每节课题,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深入领会要点内容,吃透其精髓,让这些积累和储备作为讲授的根基,支撑起丰富的课堂。教师必须对所驾驭的课堂教学从内到外的精通,包括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熟悉和把握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教材知识,把教材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等。同时,在课堂讲授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变通地处理教学,当学生一时不明白教材和教师的表述时,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作灵活的变通,以达到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3、直观性原则
(1)教学媒体的直观性。单纯的语言讲授,学生易疲劳,教师应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所教课题内容,利用直观的教具、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增加学生的感知效率,引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兴奋,达到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原理的目的。
(2)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对于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还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也要体现直观性的原则。语言的直观是教师课堂讲授的润滑剂,能够有效调剂学生的理性思考。学生在学习新的科学概念时,各自占有的信息储备是不同的,思维习惯和角度都会有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起点也各不相同。虽然学生面对相同的教材,但怎样将教材上的视觉语言转变成对于每个学生至少是绝大多数学生都适用的听觉语言,教师课堂语言直观通俗易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教师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可以将晦涩难懂的语言变成学生能接受的和乐于接受的熟悉的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形象生动,比喻恰当,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课堂讲授教学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感染性原则
就书论书简单复述,机械传递,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讲授就成灌输。教师讲授应当以情引情、拨动心弦。讲授如能拨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力会更强。作为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的一切机会,在传递知识和文化信息的同时触动学生的真实情感,于无声处渗透教师的教育职能。前苏联学者斯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教学不能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也不能是传授冷冰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散发着有实际价值的信息,教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通过自己对所教学科的娴熟把握,游刃有余中抒发对知识深邃精辟的论道和对科学和文化的热情关注,进入这样一种境界的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被真实打动,产生的效果远远强于那些直接的说教,而且富有感召力的讲授更容易促进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培养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不能设想一个对自己讲授的课程缺乏热情、就书论书、简单复述、机械传递的教师,能担负开启学生心智、传播文化知识、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的重要职能。讲授中的感染性原则也是教师课堂讲授法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
5.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体现在内容、态度、语言三个方面。
(1)科学的内容。教师讲授内容应该是准确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认真钻研、深刻领会知识的实质。做到讲授概念准确、论证原理充分、逻辑推理严密、列举事实真实、技能训练严格。
(2)科学的态度。教师要以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树立尊重科学、严谨治学、去伪存真、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学风。
(3)科学的语言。教师上课要用严密的语言、精确的词汇表达概念,阐述定理公式,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如果教师用语含混或模棱两可,其结果只能使学生思维混乱,甚至导致错误认识,把错误的结论当作真理。
(二)讲授的要求
1.讲授的准备要充分、目标要明确
对讲授内容作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做到准备充足、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力图将系统的知识呈现给学生。
2.讲授要生动、形象
教师借助比喻、描绘、表演等手法或教学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感知,领会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维,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讲授要做到生动有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活泼有趣,而流于庸俗、低级,玷污教学环境和学生心灵。
3.讲授要简洁
教师应使用简洁明快,既准确又精练,既有逻辑性又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知识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提炼、斟酌,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使每一个字、每一个句话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
历史教学讲鸦片战争,分析鸦片输入对我国的危害时,有位教师概括:“鸦片输入,使我国国贫、民穷、兵弱。”将教科书中洋洋数千字简缩为十几字,可谓言简意赅、言不虚发,学生听起来带劲,印象深刻。
4.讲授要通俗
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因此,讲授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在选择例子和证据时,应做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历,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使他们容易把这些事物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5.讲授要有系统性
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要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序列,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感I生到理l生,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6.讲授要注意和谐性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速、语调、响度等的科学运用,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确定基本的速度和音量后,语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和停顿还应根据教学内容有一些变换、起伏,以吸引学生。一般而言,教师在讲授时应该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规范、节奏适宜、语调平直自然,但也要根据内容要求、感情表达的需要适当改变,做到抑扬起伏、错落有致,恰当的语调是达到教学语言和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7.讲授要适时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讲授的内容,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者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够掌握的,或者是通过与同学合作可以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少讲或不讲,教师所讲的应是学生必听的、想听的、愿听的、能听的重点难点关键等,重点、难点和关键处要在讲解中加以提示和强调,对于离学生认知水平过远的内容以后再讲。总之,教师的讲授要适时,要抓住学生的疑惑点画龙点睛。
8.讲授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应组织一些探究活动或合作讨论,不要把所有的结论都说出来,也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发现的过程。讲授要运用多种语言技能和动作变化技能。
9.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讲授与板书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发挥讲授的作用。板书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画、文字、公式和表格。板书内容一般都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利用讲授对精心设计的板书内容加以点拨、讲解,能引导学生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提示学生重点和关键问题,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记好笔记和复习。
10.讲授要注意教态、仪表
教师讲授的仪态应当端庄、自然、大方,既不可举止生硬,也不宜手舞足蹈;讲述的声音要清晰,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富有情趣;讲授的速度要适当,速度太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不易理解消化,速度过慢,则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重要问题要稍做停顿,给学生思考或记笔记的时间,简易的问题可以讲的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