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审美构建语文教学课堂课题素材(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22:2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文学审美构建语文教学课堂课题素材(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文学审美构建语文教学课堂课题素材(最终版)》。

第一篇:以文学审美构建语文教学课堂课题素材(最终版)

“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仲 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核心概念解析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教学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当前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实践中,由于教材的内涵不够丰富,教师的审美素养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模式和阅读教学的评价单一,再加上应试化教育,只注重双基、技能,而轻过程、情感的教学现象时有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得不到情的感染,意的熏陶,更享受不到审美乐趣。基于上述认识,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提出研究课题《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研究》,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质量。在积极的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核心概念解析

(1)文学作品: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

(2)文学作品教学: 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作品为阅读内容的教师引导的学生参与阅读体验的课堂教学。

(3)审美素养:指人所具备的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各种因素的总和。审美素养既体现为对美的接收和欣赏的能力,又转化为对审美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审美文化的创造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

1.“在文学作品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研究力图构建一种新型文学作品课堂教学模式。

2.在教学中挖掘审美因素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1.教学过程变化美。认知领域求真;情感领域感受美、理解美;意志领域关心、合作;技能领域创美。

2.教学策略艺术美。调动学生想象、联想,再造和创造各种形象。

3.反馈过程互动美。正确的评价态度和评价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成就动机,进而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活动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形成和谐的动态美。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读包括《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课堂教学美学概论》(宋其蕤)、《语文教学美学论》(宋其蕤)等理论书籍。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关于文学作品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审美素养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深入课堂实地听课,了解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在自己的教学里利用相关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五、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一理论对本课题的启示:文学作品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能力,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技能不再是唯一目的,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达到实现教学目标。这一理念对本课题的启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和参谋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交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3.主体性教学理论

主体性是指以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教学观。这一理论对本课题的启示:要发挥学生的及时性、主动性、创造性,留出一定的反思感悟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及时与老师交流,主动参与研讨,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

4.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理论对本课题的启示: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要适时引导并指导小组成员为目标而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以完成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

六、研究过程、步骤

本课题研究初步拟定1年(2012.4--2013.6)完成。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8月)

1.收集信息资料,学习与文学作品教学以及审美素养相关的理论知识,填写课题申报表,拟定初步研究方案。

2.制定较为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着手课题的实际研究。3.其他课题研究的物质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4月)

本阶段的研究目标是调查当前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的现状,收集各类信息数据,全面开展各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基本探究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课堂模式和策略。1.学习并掌握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研读《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课堂教学美学概论》(宋其蕤)、《语文教学美学论》(宋其蕤)等理论书籍。

2.调查、访谈关于高中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的问题情况。3.撰写相关的论文。

4.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写出读写笔记。

5.构建并实施新的规范教学形式下的高中语文课模式。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1.系统整理实验资料和研究成果,准备结题。

2.撰写结题报告,聘请专家评审验收,参加课题结题报告会。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

1.个人研究优势:我在教学一线工作十五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2.学校图书馆资料支持:学校图书馆专业资料丰富,并大力支持教师的教科研工作。

3.学校科研经费支持: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与设备支持,让老师集中精力专注科研,无后备之忧。

4.团队优势:身边有一群长期从事教科研工作、有着丰富的教科研经验的老师。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典型课例、课件等。

2.发表或获奖的读书心得、研究论文。3.课题总结报告。

第二篇: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申请书

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申请书

主持人:李清波

一、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的具体问题:

1.“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生活导入”环节中,问题设计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2.“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环节中,问题设计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3.“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点拨释疑”环节中,问题设计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4.“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合作探究”环节中,问题设计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5.“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巩固提高”环节中,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6.“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点拨释疑”环节中,点拨疑难问题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7.“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巩固提高”环节中,教师讲评的遵循的原则、方法和能力。

(二)选题的意义

深刻理解“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质,对“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理念进行诠释,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切实达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开展“发展性”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研究。提升教师问题设计能力和讲评的能力,切实构建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遵循的原则、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三)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完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理论。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赋予时代性,实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使“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完成由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形成完整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理论。

(3)。使“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理论适合本校实际,使其与我校30多年的校园文化底蕴相融合,具有本校特色。为特色学校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价值

(1)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乐学”,由“乐学”变成了“好学”。

(2)学生在课堂的“合作探究”中,真正实现了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将来融入社会。

(3)通过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研究,教师的问题设计和讲评方面得到训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出专家型教师。

(4)通过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升学校教研有效性,以实现教研促进教学,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5)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四)概念界定:

所谓“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出发,以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性训练为核心,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学习为基础,以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讲评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核心是教师先精心备课,深入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问题和巩固提高中训练题,同时对学生自学有问题的地方适当点拨和讲解。它的实质是围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扎实进行恰当训练的前提下,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和训练题出现的知识点全面把握,以达到课堂的有效性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目标:

1.学生在“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扩大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突破传统、权威,进行创新,进行思维的移植和重新组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以最高的热情来探究问题。问题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提高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性。

2.学生在“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精心讲评,凸显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历经思考过程。通过练习积累解题思维,达到思维迁移的能力。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提高实效性。

3.培养教师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在“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内容,优化问题设计,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和精心的讲评,使课堂成为教师专业训练的舞台。

(六)。研究内容:

1.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内在理念。

2.对“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价值取向的研究。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对现代新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明确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价值对教学活动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精心讲评在各学科教学中具体实施方法研究。

4.“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研究。

(七)主要观点:

1.问题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因此,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有效的问题设计不仅能较好启迪学生的心智,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有效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2.精心讲评能反映教师的智慧和学科底蕴。在讲评中力求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引起学生注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重塑,提高学生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八)创新与突破之处:

1.在问题设计和讲评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生命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能动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人文关怀,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有活动空间、表现机会和成功体验。讲评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弥补不足。.问题设计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是有差距的,各班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因而,教师在“生活导入” “自主学习” “点拨释疑” “合作探究” “巩固提高”五大环节中设计问题时,必须根据各班情况,具体设计,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

(九)研究思路:

立足我校学生实际,在“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改变备课形式,实行教研组共同探讨问题设计,听课后,根据学生课堂反映,及时更改问题设计,在此基础上,整理形成本学科和本年级专门的包括教学环节的“习题集”。通过骨干教师的“点拨释疑”环节中,点拨疑难问题创造的原则、方法展示。以及“巩固提高”环节中,教师讲评的创造的原则、方法展示,研究形成本学科在这两个环节中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十)研究方法

在创建过程中,我校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收集文献法、实践法与课例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开展“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重要性的理论学习,采用的是教育经验总结法、收集文献法。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大庆二十五中学“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各学科研究本学科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和方法。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实践法、课例研究法。先以语文、数学、英语为先导进行三大学科实践,然后,进行课例研究、分析。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各学科的标准课、习题课、复习课。

第三阶段:学校和学科组织教师开展课例研究。针对学生和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和反思,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全体教师熟练运用和高效开展实践,并使问题设计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精心讲评体现教师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在讲评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过程、关注方法、科学实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十一)具体实施步骤

1.创建阶段(2011.4----2011.9)

(1)成立领导小组及各种职能小组,制定《大庆二十五中学“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实验方案》。

(2)通过会议、发放材料等进行广泛宣传,完成教师观念转变。

(3)开展教师培训,为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制定奠定基础。

(4)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扩大教师视野。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加以融合、内化和吸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5)信息技术培训、白板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尝试阶段(2011.9----2012.9)

(1)尝试先制定初一语文、数学和英语课堂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选年级进行实践。(2011.9---2012.3)

(2)。领导小组成员、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及时指出不足,加以不断完善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经过阶段性实践,推广到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制定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遵循的原则、方法。(2012.3---2012.9)

3.实施阶段(2012.9---2013.9)

(1)通过“展示课”,起引领作用。

(2)开经验交流会,过关教师总结经验,以起到指导作用。

(3)通过“过关课”检查各学科教师落实情况,领导、学科组长负责评课,指出缺点、不足,帮助教师成长。

(4)“过关课”的“展示课”进一步明确“问题设计和精心总结”的原则、方法。

4.总结阶段(2013.9----2014.3)

(1)把实践年级学生的“导学案”选出订成册。

(2)探索出习题课等课堂模式。

(3)总结经验,形成文字材料,整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

二、课题可行性论证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1.理论基础: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A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B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C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D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E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F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G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H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人本主义理论:

A、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发展。人本主义认为人是环境的主体,人有理想、有意志、有个性,人能够改造环境,决定自己的命运。同样,在教育中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所以,教育要培养学生个人的独特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选择能力。

B、人本主义重视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发展自身能力和倾向。人通过创造性劳动能够使自己达到完善的境界,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格,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

C、认为人是认知与情意相统一的整体。学生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学生的学习是以内部动机为基础的,所以人本主义主张教学要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除了要发展学生智力以外,还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自尊心、兴趣、需要等非智力的方面,以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D、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马斯洛把教育划分为外在教育和内在教育。马斯洛认为,外在教育仅仅注重向学生传播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所以,只有内在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帮助是学生达到自我实现。

2.实践基础:

洋思中学独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等刊物作过长篇报道。洋思中学的教育特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科研资源和雄厚的事实依据。我校在此基础上完成胃了“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课题。

(二)前期认识或已有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1.“十一五”期间,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取得显著成果。课堂教学实现了七大转变:

(1)教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学理念。(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转变授课模式。(3)注重多边互动交流,转变师生合作方式。(4)注重学生实际,转变教学切入角度。(5)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转变创新思维能力。(6)注重课堂实际效果,转变教学工具手段。(7)注重专业合作引领,转变教师备课方式。

2.“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导学案缺乏精心的研究和设计,导致“生活导入”环节问题引入缺乏更好的针对性。“自主学习”环节问题设计太简单,学生很快解决,对教材缺乏足够的学习。“合作探究”环节问题设计过于简单,不能起到小组共同探讨的目的,过于疑难,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也无法解决一部分,造成学生对自己和同学能力的怀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成果的有效性。

(三)研究资料:

关于洋思中学已有的教学模式的书籍《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网上大量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教学模式论文和研究资料。先后去洋思中学考察回来的教师、领导撰写的大量笔记、观后感等。

(四)研究经费:

学校在经费预算中将筹集研究经费设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下,问题设计和精心讲评的研究基金,用于考察学习、资料搜集、专题研讨、成果汇总,聘请专家来我校担任顾问,定期来我校指导工作。

(五)研究时间:

2011年3月-----2014年3月。

(六)单位条件:

我校现有16个教学班,500余名学生,一线教师62人。其中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25人,中心兼职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拥有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学校践行“让每个人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教学设施齐全,有新改造的理化生实验室、教师备课室、微机市、语音室、阶梯会议室、白板教室、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学科网站。学校实现了宽带连接、信息畅通,教育设施初步实现现代化。

(七)科研保障:

1。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组织,保证教科研的落实。建立教科研领导组织和全员参与的教科执行机构。各个环节责任清、任务明。以陈长艳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教研主任张建敏为指挥负责具体实施;以各学科组长为主具体定位。全校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利用学校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保证了学校科研工作的落实。

2。开展好“五个”常规教研活动

(1)初期制定研究和教科研工作规划。(2)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隔周一次教研活动。(3)听评课活动:教师互相听课,共同探讨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要求普通教师每周不少于2节。(4)课题组成员每每学期围绕课题上一节公开课。(5)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教科研总结和论文,并积极向刊物投稿。

(八)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

我校对课摸的研究非常重视,教研组长亲指挥,各学科组长参加,其中11名高级教师,3名中级教师,均是大学学历。且参加过“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心兼职教师5人,市骨干教师5人,省骨干教师2人。其中王金英参加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张建敏、王海燕参加过《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的研究。王金玲在《发展性基础教育学校评估研究》子课题研究中获得一等奖。郭丽华、李清波、沈清获得二等奖。参加者年龄结构合理,有多年教学经验,教研开发经验丰富。特别是他们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教研室对课摸的发展方向及内容有明确要求,选择在此方面有专长的教师成立核心小组。

全面负责我校课模的组织领导、管理、检查、指导、评估等工作。每周一次进行研究交流活动,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80%的教师参加了国家级课题《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科研促进教研,教研指导课堂,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第三篇:浅谈如何构建农村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农村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天津 宁河 林瑞来

(QQ:2330652543 邮箱:***@163.com)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完善,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头痛的事,尤其是农村教师,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课外知识几乎没有。教师教学时需要教的东西实在太多,再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弄得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消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消弱了语文的魅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的保障。那么,如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在总结经验、学习别人优点的基础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明确目标,适当引导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先吃透教材,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弄清课文的重点,把握教材的主旨,然后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材料、领悟材料。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课堂,适当加以引导。教师要起到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这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而是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了。新型课堂要求教师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思辨。比如学习一篇课文应给让学生明白从哪些角度去欣赏,选材有什么特点,构思是否精巧,语言有什么风格,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等等。让学生反复品味自己从课文中去感知,而不是把教师的观点强加个学生。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积极性就高,课堂效率自然会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而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里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会水到渠成。

三、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围。

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平时留心观察,注意字词积累

针对错别字普遍存在的现象,让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字词积累。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进行交流。如:我发现汽车修理店门前写着“按挡风玻璃”,就在本周的活动课上布置作业:“按挡风玻璃何需用手”并将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同时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错别字,是哪个字错了?为什么错?等到下周活动课时进行交流。到了下周活动课同学交流:“按挡风玻璃” 本意是安装挡风玻璃。而“按”没有安装的意思。因此,应将“按”改为“安”。这时学生又说出自己的发现:试卷上的“密封线”不对,应为“弥封线”。为什么试卷上的“密封线”不对,应为“弥封线”呢?将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课下讨论。等到下周活动课时交流。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字汇量会大增,也将会为消灭错别字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减少了课堂上讲解字词要用去的大量时间,使得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讨更有价值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教师要精心储备各种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当上述活动出现学生找不到合适素材,陷入困境时,教师要及时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供学生讨论、积累。有一次,上述活动出现学生没有素材了,我说:“前几天,我看电视剧的字幕表中打出‘师付由某某饰’的字样,你们看如此‘师付’能出高徒吗?”并在黑板上写出“师付” 两个字。我刚写完,学生们就忙活起来,翻字典、查字义,同组交流,忙得不亦乐乎。过了几分钟,学生汇报:《现代汉语字典》只有“师傅” 和“师父 ” 两个词。“师父”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同“师傅”。“师傅”解释为:⑴ 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⑵ 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如:老师傅、木匠师傅。再翻到《现代汉语词典》342页,“傅”有“负责教导或传授技艺的人”之意。能组成“师傅”一词。再查“付”有四个义项:⑴交给⑵给(钱)⑶姓氏⑷ 同“副”。把“师”和“付” 组在一起,用上述四个义项,都不能表达“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之意。因此“师傅”的“傅”不能写成“付”。这样的“师付”不能出高徒。经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管是街头标语、广告,还是报纸书刊,甚至电视中的字幕,学生都留心观察。前几天,两会召开,新闻中写出:共商国是,就有同学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国是”的“是”用错了。我问他:“为什么呢?明天我听你的理由。”到了第二天这个同学说:“回到家,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的确有‘国是’一词,是国家大计意义,但我拿不准是不是用错了。”我急忙解释:“代表委员开会研究的是国家大计,因此,应该用‘共商国是’这个词语。”学生恍然大悟。

经过如此训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不但积累了大量词汇,而且对字词所适用场合有了更好的了解,对学生习作也会大有好处,也使得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去探讨更有价值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六、针对农村校的特点,该精则精,该简则简。比如:课本谈到的农村所特有的事物,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亲自观察、体验,写好观察日记就可以了,不必去精讲;而涉及到农村以外学生不熟悉且比较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去完成。

七、建立小组合组学习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已被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可以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再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拿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模式,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八、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程度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所选问题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和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和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以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艺术和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回答问题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要善于变通,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4.设计的问题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又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九、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着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农村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第四篇:试论语文教学有效课堂构建(范文)

试论语文教学有效课堂构建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坍小学 杨义艳 江苏 盐城 224323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问题,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强化媒体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2、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本资源;

3、课外拓展延伸,培养学习能力;

4、强化教学评价,促进成功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课堂

在课程改革迅猛发展的今天,有效教学已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的话题。所谓“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那么,在今前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呢?

1、强化媒体运用,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于具有直观性、能动性、交互性等特点,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能够充分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需要提醒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应做到“因材选媒”,突出其实用性,淡化其“装饰”效应。多媒体的运用应能完全契合课文的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如此才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一位老师教学《找秋天》一文时,通过运用媒体逐个出示关于秋天的美丽画面:忽而金黄的稻浪,忽而火红的苹果, 忽而黄澄澄的甜梨„„引得同学们不住地惊叹:“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在如此情境中,教者再带领学生“找秋天”,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2、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本资源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教者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为重要的策略。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在深化教材钻研的基础上,把握文本资源的开发,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最为高效的快速路径。

2.1强化导入语设计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表明,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强化导入语的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铺设有效之路。例: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20年后的„„》时,首先向学生“诉生活之苦”,“诉家务之累”,梦想家里能安装一部“电子保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话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过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问题一出,引发学生热烈讨论。有的说要一支“电子纠错笔”,可以帮自己纠正错别字;有的说想要一本“电子感应字典”,只要说出自己不会写的字,它马上能告诉你„„见讨论已充分,教者再转入正题:“同学们今天所想的,也许20年后都能出现。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就是《20年后的„„》,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到20年后的世界里去把你想要的东西拿过来吧!”

2.2找准阅读教学突破口

教学实践表明,在平时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者如能在教材的钻研中,找准阅读教学突破口,设计一些统领性的问题,将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反之,知识教学的分散性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碍于课堂质量的发展。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中,正是由于他们未能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的发生。如,课堂教学目标定的不合理、问题设计不够整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等等。例:《鸟岛》一文的主要教学目标为(1)了解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自觉地爱鸟、护鸟。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笔者采取以下举措,进行文本教学的“突破”: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鸟岛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受到不仅是鸟儿喜欢这个岛,就连自己也喜欢这个小岛了,由此再自然过渡到岛上的鸟儿,此时学生爱鸟的情愫已经生成,护鸟教育水到渠成。再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可将该课的突破口确定为“蝴蝶谷里的迷人景象。”教者可以此统领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索,鼓励其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3、课外拓展延伸,培养学习能力

3.1广泛阅读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读好文本教材之外,教者还应要求学生放下课本,走进阅览室、图书馆,把古今中外的好书变成自己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从大量的课外读物中汲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营养,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觉创新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教者应注重指导,如学习《但愿人长久》以后,可让学生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后,可推荐阅读《古希腊神话》。

3.2开展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还可让学生自己创办文学社、办黑板报等,锻炼学生的能力。再如,学习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后,可布置搜集徐悲鸿的有关资料, 给家长讲一讲徐悲鸿的故事等。

4、强化教学评价,促进成功体验

教学实践表明,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适时适当的激励,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有动力、有兴趣,并能做到持之以恒,我们应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强化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成功体验。如,笔者在学生的作业评价中,除以语言评价外,还常为“优秀”作业发“积分卡”。一段时间后学生可凭积分兑换奖品。

总之,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值得每位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每一位教师应“有效教学”作为每个课堂的一贯的目标和永恒追求。参考文献:

[1] 白建华;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J];山西教育; 2001年06期 [2] 陈宏武;实施开放教学 促进个性放飞 [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4年09期

[3] 杰里布罗非; 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年07期

[4] 荣建青;开放教学要做到“能放会收” [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 [C] [5] 乔丰年;平实有效—— 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J];安徽教育;2006

第五篇:以提高审美情趣促进语文教学

以提高审美情趣促进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文就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功能、内容、方法等方面作粗浅探讨。

一、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的多重功能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的直接功能在于对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产生积极影响。众所周知,审美情趣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审美心理包含发展审美能力、丰富审美情感和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通过语文课的审美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再现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的能力。丰富审美情感还能使学生学会感受课文情感美,提高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审美心理结构的核心部分。像《狼和小羊》这类课文,学生通过狼和小羊的语言、行为、心灵美与丑的对比,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自觉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审美教育的间接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美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而对美的感受能力包括审美活动中的观察、想象、鉴赏等能力。这些能力是智能结构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特殊智能的基础。审美教育特别有助于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科学家钱学森说:“形象思维是研究思维科学的重要内容,是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大量的事例和研究证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辅相成,开发右脑的功能能促进智能的发展。此外,美育对于健身、劳动教育等都有重要意义。

更值得注意的是审美教育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美感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小学生又主要通过形象思维来认识事物,学习动力中情感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小学语文的审美活动能吸引他们的爱美之心,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育史和科学史都证明,审美感受作为构成意志、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能转化为探索未知世界的巨大动力。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激发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审美感受,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以求得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又一特征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情感交流,配合默契。这是除课文内容美以外的另一层面美——人际关系美。教师大多重视教学手段方法的变化和更新,却容易忽视诸多教学手段实施过程中能左右其效果的共同性因素,即课堂气氛、学生情绪、教师感染力。三者和谐统一是教学手段实施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多年来各地倡导的“愉快教学”、“情境教学”,使学生乐学爱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人所更知的。特别是“情境教学”把两个层面的审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一个是构建以“情”为中介的“美、趣、智”的学习环境,另一个是营造“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在审美过程中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小学语文审美活动内容的把握

语文教育的审美教育资源十分丰富,除课堂教学资源以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社会生活等等。即使是课堂学习资源,除课文以外还有各种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课件。下面重点谈谈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课文中所包含的审美教育内容。怎样的课文具有审美价值呢?以前人教版有篇课文叫《手》,描写特等劳模陈秉正的双手美在“不但坚硬,而且灵巧”,美在会劳动,能创造。课文中的“那个学生”仅以手的外形来判断什么是美,并不真正懂得美。真正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要以客观事物作为基础,而关键在于它的自然属性同人及社会生活的联系。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呢?凡人们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显示出来的聪明才智,在追求新生活中所表现的理想、情感、愿望,都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地表达这种人的本质力量的课文都包含着审美教育的内容。从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所采用的表达形式来分,大致可分为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语言美。

反映自然界中自然物的美,属自然美。这类课文的审美内容可从三方面去把握:一是描写自然物可供观赏的美景、可亲的生活环境而获得审美意义。自然物不论是壮美,还是柔美、优美,都给人以诗情画意,给人以愉悦。二是有的课文所描绘的自然风光体现着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是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生动形象。如《葡萄沟》中葡萄丰收的美景,《荷花》中荷花楚楚动人的丰姿。三是有的课文中的自然物作为人或人的生活的象征,寓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而显示其审美意义。如《鸟的天堂》赞美了一种令人鼓舞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自然美在于它能把学生引入联想和想象的天地,感受生活的情趣,领略自然带给人们的启示。

反映社会生活的美是社会生活美。自然美侧重于形式,而社会生活美侧重于内容。社会生活美来源于社会实践,创造性的劳动便是获得审美愉悦的基本领域。它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活动,因而劳动的过程和创造的成果都是美的。《长城》描写古长城“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巅,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伟大奇迹”,更显示了劳动美。

一篇具有审美教育内涵的课文,是美的内容和美的语言的辩证统一。鉴赏课文语言美是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小学语文的特点,语言美一般表现在以下方面:从语言的内涵来看,一是语言的情趣性,二是语言的简洁性;从语言的形式看,一是整齐美、节奏美,二是语言的和谐、回环和多样的统一。这种语言特点以诗歌最为显著。引导学生鉴赏语言美,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小学语文审美活动途径、方法的探讨

美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美的形象性决定了审美的直觉性。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让学生感知美的形象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前提和基础。这就是说,语文教学首先不应要求学生理解课文表达了什么意思,而是应引导学生直接去感知课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如课文《血被子》:“血被子下面,小麦正在做着快乐的梦,梦见春天来了,他们穿着小绿裙,在蓝天下跳集体舞。”教师不应该让学生枯燥地回答“小绿裙”、“跳集体舞”是什么意思,而是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脑子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美丽的图画。从审美的途径读课文,不仅提高了读者爱美的情趣,而且发展了形象思维,发展了语言。有的课文,学生在感知形象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联想和想象,可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语言文字是学生直接感知的物质材料,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看、口读、耳听、联想地凭着知觉去感受情境美。鲁迅先生在谈到艺术欣赏时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读中让学生扮演角色即兴表演,恰当运用图画、幻灯、录像、计算机课件,辅之以音乐烘托等,都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形象美,获得多种审美愉悦,利于视觉、听觉创设情境,对于低年级学生更是重要的审美方法。情感性是美感的又一重要特征。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由感知形象美进而感受情感美,是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阅读的加深。教师要运用课文中所蕴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从语言因素入手,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得到情感美的感受。感受课文情感美,离不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叶圣陶先生称之谓“美读”。叶老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范读和情感性的导语和点拨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还要善于进入情境,感受课文所传递的情与意,以情激情,感染学生,以达到教师、学生和作者心灵的共鸣。这是课文情感和师生人际关系情感两个情感层次面的和谐统一。

提高学生爱美的情趣与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语言修养和爱美的情趣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审美情趣对儿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得自己心里有。”教师对祖国、对一切美好事务的情感,必然会在教学中自然流露出来,深深感染学生。

下载以文学审美构建语文教学课堂课题素材(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文学审美构建语文教学课堂课题素材(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想在篇课文里解决许许多多问题,只要是教师备课时钻研到的东西,就想全部教给学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更不管学生需要不需要,认为讲得越......

    浅谈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陆春玉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博大丰赡,多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直实行的是......

    语文教学之于审美

    语文教学之于审美 语文是“百科”之母。审美鉴赏与创造不仅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一个有品位的人诗意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审美鉴赏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科学概念的构建贯穿科学课堂的教学

    以科学概念的构建贯穿科学课堂的教学 摘要:科学课堂教学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围绕科学概念的构建过程,开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准确,......

    构建有效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

    构建有效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 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朱幼菊 构成课堂的要素诸多,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氛围、教学提问、教学活动等,探究有效课堂策略也离不开这些要素。......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快乐课堂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快乐课堂 新学期工作会议上,我校校长高级顾问陈克充副院长就我校现状、发展定位及未来规划做了详细地分析。陈院长指出,我校作为一所建校十七年的重点职校,在......

    构建生动教学课堂123

    构建生动教学课堂的策略 构建生动教学课堂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

    利用电子白板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题总结

    利用电子白板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题总结 黄渠桥九年制学校 马 惠 玲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