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时间:2019-05-12 19:0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第一篇: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首先感谢师校各位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代表二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在这里同大家进行教学交流。其实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介绍,我只是将我们二中数学组的一些点滴做法在这里向大家进行汇报,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教师给予批评指正。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一、问题剖析

在学案教学实施以前,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问题。很多老师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的,写教案(或抄教案)大多是应付检查而已,上课也很少用教案,新课程理念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很难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教法学法问题。老师强势,学生弱势;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不少老师的课堂甚至是“五不给”:读题机会不给,分析题机会不给,动笔做题机会不给,质疑机会不给,出错机会不给。教师一言堂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没兴趣,没动力,听不懂,学不会,趴桌子睡觉一大片。

三是知识定位问题。即不能“以学定教,分层强化”,课堂教学和巩固训练的知识定位远超学情,内容多了,环节多了,难度大了,节奏快了,多数中下生听不懂,学不会,加之对中下生助学手段缺失,作业多,致使学生抄作业或干脆放挺,长此以往,信心没了兴趣没了,两极分化,厌学辍学现象严重。

老式的授课方式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把学案引入教学之中,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我校对学案教学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取得一点点成绩,下面谈一谈我校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

二、学案导学助学

课堂理念:相信学生,还权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原则:目标性原则,任务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学案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学案编制流程是:教师分工主备,征求意见,完成初稿——组长课前再备,共同研讨,修改定稿——组织课后反思,总结研讨,再改原稿,并存档。

(2)学案知识定位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照顾中下生,难度要降,环节要减,坡度要小,基本知识反复抓,抓反复,人人过关。新课就是扎实基础,不延伸。

(3)课前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完成预习部分。2、定位目标: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时间1分钟左右,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3、自学指导:

在每部分新知的前面教师提前设计好自学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时间约5~8分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察,重点巡查指导学困生,重点关注中下生,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对于中差生,可以和他们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5、效果展示: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时间约5~8分钟,挑选各个学习小组中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

6、总结升华:

这部分为学生讨论、更正和教师点拨,时间约8~10分钟。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这时小组之间就可以互找错误,让他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若各个小组中的后进生还有不会的,小组中的组长或小师傅就引导该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帮助该生理解掌握。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也能有所提高。

7、检练测评:

第一部分堂堂清: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测评,根据新学内容的多少,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通过测评检测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当堂的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是日日清,针对当日或前日所学内容,我们教研组精细安排,设计出统一的小题纸、小考卷,利用早晨或中午自习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要扎实基础,力求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人人过关。或考或练,最好给学生准备时间,让中下生在考或练前先排出困难,顺利过关,从而逐步培养中下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三部分是周周清,教研组长负责设计,是一周所学知识的综合检测。试卷分三部分:

一、知识清单全练(40分);

二、基础升级全练(30分);

三、综合拓展选练(30分)。周五放学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双休日充分准备,每周一上午必考,当天批完反馈给学生。不达标的小组利用起来帮助达标。好处是帮助中下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现在虽然我校的学案教学和课堂流程已基本定型,但仍属起步阶段,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谈成功尚早。但教学已初现成效。首先,从教师层面看,认识上彻底转变了,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更新,能形成共识,对学案教学很认可,热情高,愿参与。其次从学生层面看,学案确实起到了导学作用。学案流程开放,把知情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目标引领,任务明确,指导到位,自学开路,全员参与,亲自体验,有帮有带,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从成绩上看,2010年我校中考完不成分配名额,到校指标被收回了8个,近两年都能完成分配指标了,而且今年我校中考分配线还高出最低控制线20多分,老师更有信心了。最后从社会认可层面看,因为教学管理方向正确,管理精细,成绩提升,师校和教育局的领导老师很认可,更愿意帮助和扶持了。家长也满意了,愿意把孩子送到二中读书,学苗流失逐年减少。

当然我们对学案教学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需要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地创新内容形式,挖掘学案教学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正在努力提高“学案”质量,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第二篇: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操作要求及建议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效率高,质量好。为了达到使课堂高效的目的,我们就从改变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模式,推行导学案入手,打造自主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一、

第三篇: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呈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以生为本”。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探索,从学习小组构建,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氛围营造及评价激励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思考,对构建和谐教育生态,打造高效课堂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生本 和谐 高效 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颁发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幸福,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和谐高效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天性和学习的潜能,使他们积极、快乐、高质、高效地学习。

一、以生为本,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学习组织形式,它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做到:1.班主任按照学生的性别、入学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建学习小组。2.选一名得力的组长。首先学习小组组长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二是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三是有较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3.指导小组成员分工。每位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当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实现组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

二、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理清教材的重难点,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使“活动”为实现“目标”服务,从而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机会,在“扶持”和“放手”上多钻研,多探索。在教学中应该运用“精讲多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该苦钻教学大纲,认真钻透课本,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教学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以生为本,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倡导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就是人与人的交往,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其次,新课内容的训练还是以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为主体,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训练,在小组成员内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明确的分工找到小组成员内不能解决的新问题,然后请教老师点拨,得到启发,然后再深入研讨,直到每一位成员都能够识记和掌握新内容。

四、以生为本,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评价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善于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对其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给予表扬,千万不要吝啬“OK”“Good”等表扬话语,让他们在一次次表扬中逐渐树起信心,从一个个小的“成就”慢慢走向最终的“成就”。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提问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总之,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的理念,构建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营造和谐教育生态。

第四篇:推行学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推行学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 赴江阴要塞中学学习的感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直接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因此责任更加重大。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反思我们的教育,注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前几年,我们在区教体局及区教研室的督促指导下,减负增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添了新的活力。然而与真正的社会认可还差之甚远。为此,今年秋季,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我们离石区教师分三批共一百八十人赴江阴学习。我们结对的学校为江阴要塞中学。我作为第三批成员,零距离与要中接触后,有许多心得体会。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学案教学。现在,诉诸于笔墨,使同行之间相互交流,以便更好、更快、高效、熟练的使用学案,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学案设计原则(1)承前启后原则

每节课的知识点得出,必须在旧知识的前提下转化为新知识,再归纳总结得出新的概念、公式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循序渐进原则 学案环节可以千变万化,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就像爬山一样,渐入高处。尤其是自学引导中的问题,更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否则就会给学生自学制造障碍。

(3)容量适度原则

学案要完成的目标不宜过多,深度不宜过深,难度不宜过大。初学新知,要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上作文章,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当然对新知识的应用要更加重视。一节课的学案要能当堂完成,当堂落实。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新课标要求: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运用于实践。学案应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体会到学习新知识的价值。

(5)灵活多变原则

学案的模式不应固定,只要学得轻松,效果理想,那就说明学案设计成功。

二、使用学案的优点

据江阴老师反映,江阴教师和学生用学案的甜头,对使用学案都感到非常满意。我调查了部分老师和学生,结合实施学案的实际,我归纳出学案有以下优点:

(1)替代了备课本,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原来每位教师都要单独备课,如果使用学案,集体商讨。一个备课组内的每位教师轮流执笔,而后共同商讨定案,这样形成的学案供全组教师使用。显然,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大地减轻了,这样教师可以把精力投入到辅导学生及批改等其他方面。

(2)替代了学生的作业本,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在我校,学生每门课都要准备练习本、作业本。如果用学案,学生既可顺利学习,又节省了时间。在这里,我建议学生再准备一个“错题本”,记录学生当堂不能接受的题目,可以要求在错题本上记下当时是怎么思考的,当时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再让学生写出反思,找出错误的根源,最后写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会的知识能在课后得到解决。而且,在教辅资料泛滥的今天,学生的课桌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资料。学生沉浸在题海中,活泼可爱的他们个个变得萎靡不振,再也见不到昔日的笑脸。如果使用学案,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还找回了他们自信的笑脸。

(3)提供了师生、生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学生之间也是如此。教与学脱节,教学对象相互封闭,学生自学能力低下,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如果使用学案,就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新的师生关系的行成,激活了课堂气氛。在学案中设计一些讨论题、操作题,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师教得愉快,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相得益彰。(4)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之间争强好胜,争名夺利,相互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一心只想着自己要比别人强,不管学生是否愿意,不管社会反响如何,不管同行怎样评价,同行之间真可谓“冤家”。如果使用学案,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集体智慧共享,“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生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尤其是自学能力的提高更令人意想不到。

推行学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全体同仁积极钻研、奋力拼搏。相信:执著的努力定会换来丰硕的成果,定会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健康、融洽的课堂,也定会培养出一个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深信,高效课堂的春天必会来临!

推行学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 赴江阴要塞中学学习的感悟

初 中 数 学 教 案

第五篇:(22-10)以教学案为载体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高中数学讲座10)

以教学案为载体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高中数学讲座10)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时间:2014年10月21日

(编号:zhongwei196207blog—22—10)编者按:本人对(钟炜的博客)“(第22类)高中数学讲座”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本文《以教学案为载体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第22类高中数学讲座之专题10》分为三个版块(六篇):

一是高中数学教学案的高质编写与有效使用(2篇):(一)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方法与使用策略;(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二是“高中数学教学案编写设计及使用评价”课题材料(2篇):(一)《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二《高中数学教学案设计使用及评价)(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三是高中数学一体教学案的实践研究与利弊思考(2篇):(一)高一年级数学一体化教学案的实践与思考;(二)对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利与弊的思考.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高中数学教学案的高质编写与有效使用(2篇)编辑: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日期:2014年10月21日

本版块选编了2篇文章:(一)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方法与使用策略;(二)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版块1--1: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方法与使用策略

作者:李广玉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日期:2010年12月16日

一、编写高中数学教学案应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教学,更加关注教学的“生成”,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理念的嬗变与超越,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对话互有秩序中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那么教师在备课时要想科学地把握、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握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走进去的深度和跳出来的勇气,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和教参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作映衬的一幅图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要研究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教师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深刻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回活动的走向。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的基础。

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能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宽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否则,所谓的个性解读和生成就会失去根基和方向,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生成误区都是源于对文本的忽视和误读。

第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设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 1.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相对而言,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

2.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生成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它犹如天马行空,不期而至。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课堂上的一切都算计在内,把“意外情况”、“节外生枝”都视为课堂异端而加以排除,生成自然也就无了立锥之地。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许多优秀教师都倡导和实行粗线条的板块或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3.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

(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预设与生成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的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不少有价值的生成是对预设的背离、反叛、否定,还有一些则是随机的偶发的神来之笔,生成和预设无论从内容还是性质都具有反向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特别强调,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对于学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都只是手段和措施,我们一定要从提高教学质量、立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长远的、动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不能离开学生的发展机械地讨论在一节课中是预设多了还是生成多了的问题,有价值的生成及时影响了预设的安排,也不应该草草了事;有质量的预设也不应该为了顾及低层次的生成而患得患失。总之,我们一定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

二、教学案编写时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中指出:“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因此,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惟其如此,才可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它也是教师教学的切入点。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学习热情,促使其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教学中怎样找准学生的起点呢?

1、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入手,捕捉学习起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教室,在信息社会,学生的学习资源具有多样性,家庭的教育,课外阅读材料的增加,各种媒体普及等等,给学生带来了生动丰富的知识,导致一些学生的知识背景已经远远超过教材的知识点,即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背景,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捕捉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有效组织教学。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抓住学生起点

儿童从出生到上学,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一些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的因素,学习渠道不再仅仅只有教师和教材,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已经接触了很多的知识信息,有时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了。因此,教师要研究分析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从中抓住学生准确的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还要密切联系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对一些抽象的知识要配以生活原型,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来进行理解,以实现对新知识的探索。

3、从已有的的思维方式入手,找准学习起点

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用相同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不同的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可迁移性。这里相似的思维方式,便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因此,作为教师要对教材作整体梳理,对一些具备相同思维方式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豁然开朗。

实践证明,教师要全方位地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了解,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起点之上,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教学便能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拓展一些学生所没有的欠缺的内容,才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也会越来越有兴趣,自主探究的欲望更加高涨,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编写高中数学教学案时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学难点是锻炼学生意志、发展学生思维的“训练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设置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解决难点的疑惑,引起思维冲突,激起学习情感,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这样的教学就会充满生机,更有利于突破难点。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形象直观法

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要以形象、直观、实践的教学加以突破。人类认识的一般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些理性认识的知识,由于学生缺乏与此有关的感性认识基础,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解决这类难点的方法是讲解时多用学生所熟悉的活生生的实例来讲解抽象的东西;或以形象比喻的方法,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或运用板书、挂图、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讲解,为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创造条件;或用模拟情景或参观现场教学,在学生实际体验的基础上讲清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时,我借助动画展示了细胞分裂的过程和让学生对折白纸,更容易使学生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2、以旧引新法

由于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要以“以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加以突破。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无联系的,如果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缺乏必要的旧知识做基础,就会难以理解新知识。有些已学过的知识,由于时间过长,学生可能遗忘了,这也是正常的,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回忆旧知识,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知识。

3、化整为零法 由于难点多难度大造成的难点,要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分散难点的方法来突破。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大难点里面可能包含几个小难点,对每个小难点问题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对大难点问题的理解。这时就要把这个比较难懂难解的大难点化成几个小难点,先指导学生弄懂了小问题,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层层分解法

由于问题错综复杂、层次繁多造成的难点,要通过层层分解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方法来加以突破。有的问题可能涉及到大量理论知识,牵扯的问题较多,需要同时综合地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这时先要细致地将问题层层分解开来,然后再联系学生熟悉的知识,逐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简单而又基本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章,难度也比较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听懂,但是不会做。在教学中我先教会学生通过平移、作辅助线等手段把空间问题平面化,然后在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解决。

5、分析比较法

由于内容相近或相似易混淆造成的难点,要通过反复对比的方法加以突破。有些概念或理论内容相近或相似,容易使人混淆,使人误解,这类问题学生往往按自己的主观想象来理解,结果造成差错。解决的办法是将内容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或理论,反复对比,从分析比较中辨别正误,加深理解与记忆。由于有些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学习空间向量时先认真的复习近平面向量,然后参照平面向量对应学习空间向量的概念、表示、性质、运算等,学生更容易掌握。

6、联系实际法

由于理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较少、理论联系实际困难造成的难点,要用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解决。理论联系实际既是学习理论的目的,又是掌握理论的手段。理论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师要善于寻找和运用恰当的事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四、高中数学教学案的使用策略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然而许多教师在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认识。本人根据我校教学案使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主张,希望“教学案”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效,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课前准备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例如,基础知识部分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学习,对基础知识中尚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中及时得到解决。在完成基础知识时,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也应不同,优等生不准看教材、笔记,中等生提倡不看教材、笔记,学困生则在自己努力后可借助其他方法。

另外,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指导,例如,要控制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思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让上课的讲解更有针对性。课前准备阶段是“教学案”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2.课堂学习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时所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 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真正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知识结构的落实.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必要的点拨。

(2)认知方法的传授.对于学案中的例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或讨论,教师则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的东西,真正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3)技能训练的实施.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并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在课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等。在课堂练习阶段中,教师应注意: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让学生学有所用,获得一种脑力劳动后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另外,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3.课后反馈

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再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细致审阅。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共性的问题则在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在授课中运用“教学案”教学法,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开始关注人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版块1--2: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来源:中华文本库 日期:2014年9月21日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地同大家谈谈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我校从新课程实施的开始,从高一到高三完整地实行教学案,我一直参与这三年的编写 与使用,所以在这里同大家谈谈我们学校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教学案的结构与栏目设置 余弦定理(习题课)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并熟悉余弦定理;2.利用余弦定理解决一些三角形判断和几何计算问题. 学习目标:本栏目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师 和学生共同的目标,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

(二)复习自我检测

1.在△ ABC 中,a=1,b=1,C=120°,则 c= . 2.在△ ABC 中,已知 a=7,b=10,c=6,最大角的余弦值为 . 3.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 5 和 3,它们夹角的余弦是方程 5x-7x-6=0 的根,则三角形的另一 边长为 . 4.在△ ABC 中,a =b2+c2+bc,则 A= . 本 栏目选取教材中基本知识,设计成小题,要求学生提前复习已学内容,课前完成复习自我检测.教师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促进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三)典型例题精析

例1(1)在△ ABC 中,已知 AB=2,AC= 7,BC=3,求角 B.(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如下:① 3,5,7 ② 10,24,26 ③ 21,25,28,其中锐角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顺序依次是 . A. ① ② ③ B.③ ② ① C.③ ① ② D.② ③ ① 练习:在△ ABC 中,已知 a=4,b=6,C=60O,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例 2(1)在△ ABC 中,已知(a+b+c)(b+c-a)=3bc,求 A 的度数.(2)在△ ABC 中,已知 c=2acosB,试判断△ ABC 的形状.(3)在△ ABC 中,已知cb b cos A,试判 a c, 且a cos B  c 2  b2 a 2 B断△ ABC 的形状. 练习:在△ ABC 中,已知 acosA+bcosB=ccosC,试判断△ ABC 的形状.

例 3:把一根长 20cm 的木条锯成两段,分别作为钝角△ ABC 的两边 AB 和 BC,且∠ ABC=120°,问怎么锯断才能使第三条边 AC 最短,试 证明之. 练习: 如图,我炮兵阵地位于 A 处,两个观察所分别设于 C,D,已知△ ACD为边长等于 a 的正三角形,当目标出现于 B 时,测得∠ CDB=450, ∠ BCD=750,试求炮南目标的距 离 AB. 典型例题精析: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课堂精析精讲,归纳规律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每 道例题后配置一道基本练习,例题分析结束后随堂训练,达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的效果. 教学过程配置 3 组例题左右,第一组例题突出技能和规范性,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简 单应用,第二组例题突出题型(或基本方法、策略等),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第三组例题突出拓展性,强化学生思维灵活性. 根据学校(或班级)的层次性,可考虑另设置一道选讲题,供不同层次选用,选讲一般 以综合题为主,不选涉及方法性的问题.

(四)目标达成检测 1.在△ ABC 中,b=8,c=3,A=600,则 a= . 2.△ ABC 中,若(a+b+c)(b+c-a)=3bc,则 A=___________.3.在△ ABC 中,已知 sin2A=sin2B+sinBsinC+sin2C,则 A= . 目标达成检测: 选取 2-3 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反馈,通过学生达成率的检测来促进 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情况.

(五)课后反馈(时间 30 分钟左右)1.在△ ABC 中,sinA:sinB:sinC=3:2:4,则 cosC= . 2.在△ ABC 中,已知 a=b=2,c=3,则 tanC= . 3.已知三角形三边之比为 5:7:8,则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为 . 4.在△ ABC 中,a=2bcosC,这三角形形状一定是 . 2 2 5.在△ ABC 中,面积 S= a -(b-c),则 cosA=___________. 6.若△ ABC 满足 a(bcosB-ccosC)=(b2-c2)cosA,试判断该三角形的形状.7.在△ ABC 中,已知 a,b 是方程 x2-2 3 x+2=0 c 2 x+1=0 是关于 x 的二次方程,其中的两个根,且 2cos(A+B)=-1,求另一边 的长 c. 8.已知(a2+bc)x2+2 b2 a,b,c 是△ ABC 的三边,① 若∠ A 为钝角,试判断方程根的情况,② 若方程有两相等实根,求∠ A 的度数. 课后反馈:题量 8 题左右,选自课本习题和精选课外习题,对题目进行合理编排,中等 层次学生完成时间约 30 分钟,第二天上交由教师批改. A

(六)探究与拓展

1.已知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AB=2,BC=6,AD=CD=4,如何求 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探究与拓展:题量 1 题左右,作为选做题,主要是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题型,以留给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2 B 6 C

(七)学习质疑与反思录(或教师反思录)学习质疑与反思录(或教师反思录):作为学生记录错题,学习疑问,学习反思等.教 师及时记录本节课中的得失与反思..O 4 4 D 知识归纳:安排在预习自我检测旁侧,作为学生课后记录自我归纳的知识点,可使学生 通过积极独立的思考,使知识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实现知识学习的及时反馈,以便学生 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牢固地记忆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 知识札记: 安排在例题旁,作为学生课堂笔记,记录学习过程、例题讲授过程中的知识、方法、规律、题型及一些自我思考.

二、教学案的操作

环节一:备课组长按照统一要求安排好半个学期的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到每周的每一节课.备课组长按进度表分配教学案编写任务,确定几本参考资料.教师需提前一周做好备 课准备,备课组提前一周讨论教学案编写要求与难度,各教师备好初稿后交备课成员共同讨 论后修改,最后由备课组长审核后文印.

环节二:教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教师布置学生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预习自我检测.

环节三:课堂教学时先通过学生个人阐述等方式对预习自我检测进行讨论,交流完成情 况,教师适时点评,这一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体现学生先学,教师后 教,学生先讲,教师后讲的原则.

环节四: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反馈,教师对本节新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并且对解题过程、解题步骤、解题方法等作示范性讲解.教师在讲解 上下工夫,要能够根据课堂上的进程及时调整精讲的内容,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 纳整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环节五:例题同步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完成,教师 结合训练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突破,促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

环节六:课堂留出时间完成目标达成检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

环节七:课后学生首先整理例题、复习知识后完成知识方法自我归纳,理解知识之间的 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简约化,也就是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的结论,用适当的形式(如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练的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从中促进学生逐 渐学会总结、学会学习.

环节八:完成课后反馈和探究与拓展,教学案中设计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按规范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 教师在布置过程中,可根据班级情况灵活掌 握,可增可减.第二天上交并由教师检查例题整理情况、批改课后反馈. 环节九:教师批改后发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订正,归纳错误点记录在学习质 疑与反思栏中.

环节十: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教师批改时,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 及课代表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矫正.

环节十一:在平时单元检测题中一些题目直接出自教学案,以引起学生对教学案的重视.

三、教学案的意义

1.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看教学案的意义

1.1 教学案能具备知识整理本、课堂笔记本、课后作业本、订错本等多重作用. 1.2 教学案能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避免了课堂、课后大量抄题,阅读、审题 更加便捷.

1.3 教学案能使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能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将 面临的困难、难点,在课堂上听课更加有的放矢. 1.4 教学案能使知识能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教学案配套练习具有针对性,对学 生熟悉、强化题型、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1.5 教学案中例题整理,知识自我归纳,记录学习质疑与反思、错误点等,能有利于 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从教师的教学角度看教学案的意义

2. 1 教学案能使教师教学目标性更强,能够非常明确每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及思考如 何解决.

2.2 教学案能使教师感觉到教学更实在,更踏实,课堂教学不再随心所欲,不需要到 处找题,也不需要为展示例题而制作幻灯片.

2.3 教学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效率更高,原有教学中需要教师抄题,学生抄题,感觉耗 时耗力,效率不高,使用教学案后避免了抄题过程,又学生有课前预习基础,所以教学效率 明显提高.

2.4 教学案能使教师更易把握教学的度.考虑到新课程教学教师都难以把握教学的难 度,教学案经讨论后形成了共识,避免了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大的偏差.

2.5 教学案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轻松,教学中可以大量地让学生阐述、让学生练习,教师适时讲评、适时点拨、适时总结,达到学生更能自主地学,教师针对性地讲. 2.6 教学案能对整体提高全年级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2.7 教学案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解决.

2.8 教学案能使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例题分析的多元化.原有教学因抄题的限制,所以 呈现给学生的一般是大题,而使用教学案在例题分析中可以分析选择、填空、解答题,使学 生课堂学习更贴近考试要求.

2.9 教学案能使教师在编写过程中通过对题目的精选,编排,对自身教学能力提高起 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案的困难

1.教师工作量.教师需要编写、做题、批改,工作量至少要增加 2-3 倍.所以教学案 的使用要成为学校的行为,而备课组的单独行为可能会影起备课组教师的情绪化. 2.教学案质量.因教师的态度和能力、经验等因素呈现很大的差异,教学案难度和质 量也不均衡.现有情况要进行集体讨论不太现实,备课组长承担更多的审核责任. 3.课时分配.因教学内容和班级层次,包括教师的教学特点,容易形成一节课内容被 割裂开来,影响了教学结构的完整性.

4.班级层次.因一个年级的班级层次比较明显,无法体现学生的学情.所以在使用教 学案时,教师必须自己再次进行用心思考消化,并结合本班情况作适当调整或修改,不能机 械套用教学案.

5.教材的整合.教学案中例题和练习如果全部放入教学案中显得重复,但如果不安排 进教学案中则会出现相当两套资料而无时间处理,或者导致忽略课本的价值. 我们采取有选 择性地选用课本例题和练习放入教学案中.

6.在教学案之外.非主备人还应该有一个显示教学流程的教学简案.

7.教学案的整理.以讲义形式发给学生,学生较难整理成册.老师要每天检查,每周、每月督促学生及时装订,让学生妥善保管好教学案,作为复习的重要依据.

8.学生审题.长期应用讲义而没有抄题的练习是否会弱化学生的审题能力值得思考. 不当之处,敬请谅解!谢谢大家!

版块二:“高中数学教学案编写设计及使用评价”课题材料(2篇)编辑: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日期:2014年10月21日 本版块选编了2篇文章:(一)《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二)《高中数学教学案设计使用及评价(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版块2--1:《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李广玉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 日期:2011年3月25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然而如今的高中生大多还难以进入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学习依赖性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洋思中学创造了一种“先学后教”的洋思模式,引起全国的轰动,各地学校纷纷学习借鉴,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案一体化。

教学案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借助教学案改进现行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能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

然而在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误区,教学案是教案的简化或教材的另一种体现,把教学案当作练习使用等,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尝试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更有效,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教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教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教学案”的制定和使用,可以正确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其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教师编写与使用教学案的现状

2、研究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怎样编写教学案才能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师怎样使用教学案才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能力。

四、研究思路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研究,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收集资料,确定研究的方向,准备研究的方案,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与步骤。对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做一个初步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实施的步骤。第二阶段,阅读相关书籍,探讨怎样编写和使用教学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第三阶段,归纳总结实验情况,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用于对教学现状和研究后的教学变化情况的了解。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教师编写教学案的情况及使用教学案时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从而制定有效地教学策略。

2.文献法:主要用于吸收有关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查阅、收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有关资料,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外比较熟悉的,能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的新的课 堂有效教学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其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目的是使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有效性的研究在总结、借鉴的基础上走出一条超越传统的新路来,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中的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实验研究法:主要用于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设想用于实践,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筛选最佳的教学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总结,撰写有关论文。

六、具体时间安排

(一)第一阶段:2009.12---2010.3准备阶段

搜集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准备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与步骤。(二)第二阶段:2010.4---2011.2具体实施阶段

1、通过问卷法、观察法,了解现在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情况。

2、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外出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方式了解其他学校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情况。

3、进行阶段总结;形成阶段研究报告

4、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精心设计与使用教学案。

5、通过观察法,了解学生对教学案的看法,并进行修整。(三)第三阶段:2010.3总结阶段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总交流研究心得和反思,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七、对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有效性的调查与分析

1、在编写教学案时淡化教学设计

部分教师对教学案的编写存在误解,认为教学案的编写就象过去那样抄教材,或者抄教案,或者从网上下载一样,有目标、重难点、过程就可以了,教学设计很少。而课堂教学理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及学后疑难的解析,都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的设计。同一学习内容,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编写教学案时教师首先要进行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然后进行学习目标的阐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接着依次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论对教学设计的前期工作进行修改、完善。

2、在编写教学案时淡化对教材的深刻挖掘

新课改倡导教师“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但实际上却是一些教师根本读不懂教材,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知识体系,不能确定具体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些教师单纯“教教材”尚且教不明白,更不用说“用教材教”了。为了深刻挖掘教材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吃透教材、内化教材,精心设计教学。

3、在使用教学案时淡化教法的艺术性

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有不同的特点,每位教师有各自的教学风格。但是,有的教师在使用教学案时不顾学科特点,仅仅根据教学案所提供的问题,一问一答,把丰富精彩的一节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习题解答课。这样教师是省心了,而学生越学越累,越学越没兴趣,这与新课改所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背离的。同一教学环境,同样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4、在使用教学案时淡化师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畅,易产生敌对情绪,学生的潜能难以激发。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和支持者。教师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方面,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师生的情感不能很好的交流。

八、本课题研究效果与成果(一)本课题研究效果

一年来,自从开展了高中数学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有效性的研究,激发了我校数学教师的研究热情,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也有了很大改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信心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识增强了

大部分学生认为高中数学内容多、碎、难,学生学习信心严重不足,产生厌学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探究激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编写教学案时做了以下工作:

(1)全方位地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了解,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起点之上,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拓展一些学生所没有的欠缺的内容,才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减轻学生的负担。

(2)在编写教学案时用一些趣味性的问题、生活实例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3)在课堂上采用化整为零法、层层分解法、分析比较法等方法来突破教材中的难点问题。

(4)改变教与学的观念,增强学生参与意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去钻研问题,去思考问题,进而掌握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教学效果。

(5)在教学中利用人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这种心理状态,充分利用鼓励性评价,不吝啬鼓励性的语言,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教师都热情地予以肯定和赞扬,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成功、以后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两个班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气氛较以前活跃的多了。很多学生能主动做到课前预习,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主动对教材或教辅上的问题独立思考解决,主动与同学讨论。更有甚者有一些同学可以在课堂上当“小老师”,敢说,敢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向其他同学讲解知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2、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化了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培训及学习中,虽然对新的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总走不出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主动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记、练,教师是提问的主角,学生是问题的接受者,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被弱化,这种教法必然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大大折扣。经过一年的研究,我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应关注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关注学生学了多少;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多说、多练;重视创设生态的课堂环境,让知识自然生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提升了科研与教学水平、加深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写了多篇读书笔记与反思,提升了我的教科研水平。为了提高教学案使用的有效性,我深入的学生中去,与他们相互学习、研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今后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成果

1、教学反思:《教学案编写应如何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教学案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构成》、《高中数学概念讲解的策略》等8篇。

2、读书笔记:《编写高中数学教学案时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加强数学交流 提高课堂效率》《浅谈运用“鼓励性评价”提高教学案的有效性》等7篇。

3、案例分析:一则数学教学案例的启示、《基本不等式》案例分析等4篇。

4、论文:《团队合作 构建“和谐课堂”》(获省教育学会二等奖);《浅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获市创新杯二等奖).5、上传课件(部分):《向量的加法》、《指数函数》等8篇。

九、目前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总体来说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编写教学案时教学设计共性化,不能更好的体现层次感和互助式教学,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的发展。

2、教学案模式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会不会矛盾?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会不会束缚教师的个性?

课题研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今后我还要对课题不断的完善,丰富发展课题的研究成果,使它发挥更大的效益,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益,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版块2--2:《高中数学教学案设计使用及评价(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上传:戴流芳 来源:江西教师网(宜春李希亮中学数学工作室)日期:2013年1月24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新课程的实施而得到根本解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的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稳定性,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数学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认为,必须对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全部信息,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一定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途径。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评价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由教案走向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学案教学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是因为它有着丰厚的教学理论做基础。

1、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上的最大梦想。特别是在班额高居不下的今天,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我们更是感到焦虑和乏力。在探索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走了一段非常漫长和艰辛的路:分层布置作业的尝试、实施复式班式教学的探索、推行“走班制教学”的改革实验等等,最终都因为难以操作、评价和调控而宣告失败。学案教学恰好解答了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的独特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2、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满堂灌”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传统教学中最大的弊病,它不仅抑制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而且抹杀了学生自主求知的天性和权利。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谴责它、批判它,但它一直象阴魂不散的幽灵时常游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后来“放羊式”教学又成为部分教师逃避“满堂灌”的另一种极端教学行为,教学上的大撒把,又使教学步入了无序和混乱。学案教学使“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到了及至。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了学案导学和巡查指导上,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则体现在了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

3、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1)学案教学使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了最大化.新课程提出:教学要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学案教学首先从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参与具体学习的过程和给予了如何自学的方法;而知识和能力则是学生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所遗留下的深深痕迹,并演变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所依赖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因为有了亲身经历,学生便真正体验到了获取知识后的甘甜和喜悦,最大可能的感悟到了书本中字里行间所吐露的人生哲理和是非曲直,而所有这些又都化作一份份非智力因素,成为促进学生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健康成长的原动力。

(2)学案教学实现了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四个方面的转变,其中,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两个方面。学案教学对学生自学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引导作用的强化,使得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在学案教学中变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另外,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将发生四个方面的转变,其中,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学案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教师从传统的说教中解脱了出来,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案引领和巡查指导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

(3)新课程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学案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具备了这五个特征:能使学生沿着学案的引导展开自学,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和独立学习的过程;学案教学中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学习目标、速度和难易要求使学生的自学过程充满了浓厚的独特性特点;自学中对知识的主动认知、理解、感悟和运用,其实就是一个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学案导学本质上就是问题导学(问题主要有教师来设计和学生在学习质疑中提出)。

三、学案教学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目前国内外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思的培养都极为重视,这也是我们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的客观背景。

目前国内一些省市也已经在开展“学案制”的教学探索,在苏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都出现了将“学案制”教学尝试作为课题在开展研究。甚至也出现了一些学校将“学案制”作为一所学校的统领课题,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都在进行研究和探索。说明“学案制”教学 确实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新课程的实施也加速了大家对传统的注重教授知识转化到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界定

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及教材的组织等。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课题组尝试把传统的“教案”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合二为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案”教学法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学习方案,称之为“学案”。“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通常要提前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

新课程标准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评价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由教案走向学案”的教学模式,并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

五、教学案设计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显然是不适宜的。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能与教学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一点对于教学案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引导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章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通过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教学案的情景设计,创造浓厚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探索性原则:“教学案”本身就是一份探索性的自学提纲。学案设计时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热情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科学地设计问题引起探索,适时引线搭桥帮助探索是“教学案”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

4.系统性原则:中学各学科知识体系有其完整性、逻辑性。但许多学生确感到知识零碎、难以把握。教师在学案书写中就应重新整理、归纳,理出思路、找出知识突破口,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更易于学生接受。

5.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教学案制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6.知识迁移性原则:教学案的书写应该注重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迁移,不应是书本内容的翻版。例如,在数列学完后,教师在教学案中安排了新问题:如银行中的存款利率问题?用何种方法最合理?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会发现这是一个新情境问题,可以展开讨论式教学,效果良好。

(二)教学案的组成

根据课型的不同,教学案的组成应有所不同,一般新授课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达标练习、推荐作业等部分。设计教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录、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复习课教学案的编写应体现专题的特点,其内容应包含下列四大要素: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

(三)教学案的设计思路

1.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上述原则,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应研究下述三项内容:(1)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切合实际的制定出学习目标是“学案制”教学模式的基础,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学案制”教学认为知识及能力目标是显性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情感及心理培养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教学案上,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调节,创造条件得以落实。

(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3)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主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①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教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 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②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系,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③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所载的能力价值,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内涵,是一条暗线,但设计者心中应是一条非常明晰的线,它是教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

2.编辑推荐作业。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编辑推荐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六、研究过程设计及预期研究成果

(一)研究过程设计

1、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课题准备阶段,设计研究方案

(1)进行理论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为课题的进一步展开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2)设计教学案编制的要求和格式规范,为后阶段的教学案设计提供规范版本;(3)对已经启用的学案进行讨论、研究,展开学生的参与、研究讨论,进一步提高教学案的使用性。

2、第二阶段(2008年12月——2008年2月):课题实施阶段

(1)全组研究讨论教学案的设计,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案编制的质量和针对性,不断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的学案更加科学和合理;

(2)边计划,边讨论,在学习中提高我们数学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

(3)及时做好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收集,及时总结成果,撰写学案编制过程的心得、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和案例报告;

(4)争取通过中期评估。

3、第三阶段(2008年2月——2009年7月):成果总结阶段

(1)研究探索出有我校特点的新型的教研方式、备课方式,形成我校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

(2)编制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数学教学案集;

(3)在总结基础上,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和研究论文,并在我校其他学科及周边学校进行推广;

(4)争取顺利通过课题结题评估。

(二)子课题设计及负责人

1、数学必修1~5教学案设计;(卞康林)

2、数学选修1教学案设计;(时霞琴)

3、数学选修2,4教学案设计;(杨俊)

4、不同课型的教学案编制策略研究;(潘晓春)

5、《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案》教材编制研究;(曾勃求)

(三)预期研究成果 1、2008年11月,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及实施方案; 2、2010年10月,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形成中期研究报告,完成相应的研究论文; 3、2012年6月,编制成功适合我校特点的《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案教材》系列; 4、2012年11月,对课题进行终期研究,完成结题报告。

(四)保障措施

1、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确保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充足提供;

2、对数学组所有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课题组成员都能具有教学案教学研究的理论功底和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3、邀请市、区教科研专家来校开设讲座,聘请相关专家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

4、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1)本课题组组长、课题主持人潘晓春:市数学教学能手,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有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教学成绩突出。该老师平时注重教学的积累,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在课堂教学上很有自己的特点,对于教学案的编制已有了一定的经验。

(2)课题组核心成员时霞琴:市数学教学能手,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数学教研组长,有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教学成绩突出。该老师平时注重教学的积累,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3)课题组核心成员曾勃求:常州数学教学能手,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很富感染力。

5、前期准备工作:我校数学教研组在组长的统一带领下,实施教学案已近两年,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大的阻力和困难,但是该组的老师能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在教学案设计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这都为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数学组也多次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机会,对教学案设计的探索展开过研讨,分析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此外,该组还通过学生座谈、学生民意调查等方法,了解教学案实施中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数学教研组还通过学习有关的文章和材料,了解国内对此新课程背景下新型教研制度的实践情况,对我们的教学案设计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6、保障条件:学校对我们的这一课题非常重视,校长室也已多次作过知道和要求。数学组将针对研究的课题,进一步添置有关的研究资料,展开研究和探索。

研究时间上,因为我们是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完善,在实践中总结并在实践后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汇总成册。最终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数学教学案教材体系。所以在时间上,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展开研究和实施。

版块三:高中数学一体教学案的实践研究与利弊思考(2篇)

编辑: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日期:2014年10月21日

本版块选编了2篇文章:(一)高一年级数学一体化教学案的实践与思考;(二)对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利与弊的思考

版块3--1:高一年级数学一体化教学案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

来源: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网站 日期:2006年5月10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很荣幸能代表高一数学备课组发言,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高一年级数学一体化教学案的实践与思考”.对“一体化教学案”工作,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上学期已进行了一些尝试,这学期完全实现了每课时配备一体化教学案,现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与各位老师交流讨论. 一、一体化教学案的意义

(1)一体化教学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学,促进学生由先学,再到会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2)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我们自己的学生,面向活的学生,面向会变、会成长的学生,通过一体化教学案既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其全面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得法.

(3)既能提高学生又能提高教师,使教学双方都能获益.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学习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4)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了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同时也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5)一体化教学案教学减少课堂的隐性浪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课堂达成率.(6)一体化教学案紧紧围绕落实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计,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学生学习流程的角度给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反馈. 二、一体化教学案的栏目设置

(1)教学目标栏:本栏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

(2)预习自我检测栏:本内容选取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公式、基本图形、基本方法, 设计成小题,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互帮互学,课前完成预习自我检测.教师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促进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3)典型例题精析栏: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课堂精析精讲,归纳规律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每道例题后配置一道基本练习,例题分析结束后随堂训练,达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的效果.新课教学一般配3道例题左右,习题课教学配置4道例题左右,其中最后一道例题作为选讲题,供不同层次选用,我们一般采取策略是理化班全讲,生化班选讲,文科班不讲,选讲一般以综合题为主,不选涉及方法性的问题.

(4)目标达成检测栏:选取2-3题作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反馈,通过学生达成率的检测来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情况.

(5)课后反馈栏:题量8题左右,选自课本习题和精选课外习题,对题目进行合理编排,中等层次完成时间约30分钟,第二天上交由教师批改.

(6)探究与拓展栏:题量2题左右,作为选做题,主要是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题型,以留给学生创新空间.

(7)知识方法自我归纳栏:安排在预习自我检测栏旁,作为学生课后记录自我归纳的知识点,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独立的思考,使知识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实现知识学习的及时反馈,以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牢固地记忆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

(8)知识札记栏:安排在例题旁,作为学生课堂笔记,记录新课学习过程、例题讲授过程中的知识、方法、规律、题型及一些自我思考.

(9)学习质疑与反思栏:作为学生记录错题,学习疑问,学习反思等. 三、一体化教学案的操作程序

(1)教师编写教学案:备课组长按照数学组的统一要求安排好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到每周的每一节课,其中还包括测验安排、试卷讲评、习题讲评时间.备课组长按照教学进度表分配给各位教师教学案编写任务,确定几本参考资料.教师需提前一周做好备课准备,备课组提前一周讨论教学案编写要求与难度,各教师备好初稿后交备课组长共同讨论后修改,最后由备课组长统一打印并送交文印室文印.

(2)教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阅读并力所能及地完成部分例题.

(3)课堂教学时先由教师引入,通过学生个人阐述或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完成的情况作讲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体现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讲,教师后讲的原则.

(4)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反馈,教师对本节新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并且对解题分析、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步骤等作示范性讲解,不在多,而在透。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的或学生已经讲明白的,就不再重复讲解.教师在讲解上下工夫,要能够根据课堂上的进程及时调整精讲的内容,要及时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8(5)例题同步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完成,教师结合训练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突破,促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6)课堂留出时间完成目标达成检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

(7)课后首先整理例题、复习知识后完成知识方法自我归纳,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简约化,也就是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的结论,用适当的形式(如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练的语言)正确地表达出来,从中促进学生逐渐学会总结、学会学习.

(8)完成课后反馈和探究与拓展,教学案中设计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教师在布置过程中,可根据班级情况灵活掌握,可增可减.第二天上交并由教师检查例题整理情况、批改课后反馈.

(9)教师批改后发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订正,再小组讨论归纳错误点记录在学习质疑与反思栏中.

(10)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教师批改时,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及课代表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矫正.

(11)在平时单元检测题中一些题目直接出自教学案,以引起学生对教学案的重视. 四、一体化教学案实践后的思考

(一)从学生角度的思考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的人,水平不同,发展能力不同,悟性不同,知识的生成结果也不同,我们的教学、训练、练习都应该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能落实.

(1)一体化教学案具备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提纲,课堂笔记本、课后作业本、订错本等多重作用.

(2)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避免了课堂、课后大量抄题,阅读、审题更加便捷.(3)课堂学习更具针对性,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将面临的困难、难点,在课堂上听课更加有的放矢.

(4)学习主动性更强,有些班级学生之间形成了预习的竞赛风气,讲义发给学生后学生立即预习后将讲义所有题目全部做完,并相互交流.

(5)知识能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教学案配套练习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熟悉、强化题型、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6)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例题整理,知识自我归纳,记录学习质疑与反思、错误点等,形成会学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角度的思考

(1)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教学目标性更强,能够非常明确每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及思考如何解决.

(2)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教学更实在,更踏实,课堂教学不再随心所欲,不需要到处找题、抄题,也不需要为展示例题而制作幻灯片.

(3)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效率更高,原有教学中需要教师抄题,学生抄题,感觉耗时耗力,效率不高,一节课只能讲2到3题,使用教学案后避免了抄题过程,又学生有课前预习基础,所以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每节课能提高至少2倍效率.

(4)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更易把握教学的度.考虑到新课程教学所有教师都难以把握教学的难度,教学案经讨论后形成了共识,避免了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大的偏差.

(5)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课堂教学更轻松,教学中可以大量地让学生阐述、让学生练习,教师适时讲评、适时点拨、适时总结,达到学生更能自主地学,教师针对性地讲.(6)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教学案能整体提高全年级的教学质量.

(7)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能自己能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解决.(8)教师在教学中感觉到课堂教学中例题分析的多元化,原有教学因抄题的限制,所以呈现给学生的一般是大题,而使用教学案在例题分析中可以分析选择、填空、解答题,使学生课堂学习更贴近考试要求.

(9)教师在编写过程中通过对题目的精选,编排,对自身教学能力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实践后的反思

(1)教学案是教案和学案的统一,所以既要有教案的完整的环节,又要有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提示,有精要的分层布置的练习,题量要少而精,知识覆盖面要宽,适宜迁移.(2)教学案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流程为主线进行设计,突出过程与方法.教学案的设计要从校情和学情出发,注重实效,切忌生搬硬套.教学案必须按课时设计,教学案栏目设定要依据学科的特点.

(3)栏目的设定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从学生学习流程的角度,给予点拨或提出一些问题引起进一步思考,要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角度进行反思和评价,要能使学生循序渐进、拓展提高,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及时反馈.

(4)教学案教学环节应该完整,便于操作.内容的安排,在数量和难度方面尽量科学合理,便于教学.每堂课要安排适当的反馈练习,练习内容应是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巩固.

(5)教师、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教师要注意思考教学案的合理使用,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学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案对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效用。

(6)由于各学科、各班学情各不相同,所以在使用教学案时,教师必须自己再次进行用心思考消化,并结合本学科、本班情况作适当调整或修改,不能机械套用教学案.在教学案之外,非主备人还应该有一个显示教学流程的教学简案.

(7)老师要每天检查,每周、每月督促学生及时装订,让学生妥善保管好教学案,作为复习的重要依据。

六、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1)因每一次编写讲义,时间仓促,又新课程的刚刚实施,教学难度的较难把握等问题,在编写过程一些难度不当,内容不均,题目错误等情况在所难免,需要在今后的编写及第二轮使用中调整.

(2)教师在工作量上感觉到更辛苦,我们每天都需要一份教学案,所有题目要参考多本书籍,题目基本需要电脑录入,教师除了花较长时间编写教学案外,每天还要将教学案所有题目先做一遍后再开始备课和教学设计,每天要批改教学案的例题与练习,感觉工作量非常之大.

(3)学生预习情况的参差不齐,可能有些学生没有预习,有些学生预习不到位,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教学的度.

(4)因讲义的使用,学生的解题规范能力有所下降,有些平时解题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将讲义变成了象草稿本一样.

(5)因班级层次不一样,教学速度也不一致,教学过程中有时练习与目标达成检测因时间关系难以完成.

(6)教师在教学案使用中容易陷入纯粹的解题教学中,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忽视学生思维的训练.

(7)教师因受教学案中内容的限制,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还将思考许多问题,如:学案编写是否科学、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能体现学习理论,课堂教学如何操作才能收到最优效果,学生完成“学案”是否主动、是否认真、如何督促检查等,使“学案”教学真正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改进.

我想还有许多问题都有待解决,问题出现了,我们共同研究,不断用科学的理论和成功的实践来不断完善.我想力量大了,方法就多了,就容易解决.

我们高一数学备课组老师这学期已编写了共36份教学案,说句实在话,我们全组7位老师中5位都是刚刚开始高中教学,在编写与使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大家尽心尽责,团结一心,付出了许多的努力,我在此向所有组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同时也对王校长和胡主任对教学案提供许多理论支持和修改表示衷心感谢,也谢谢各位老师.

版块3--2:对高中数学教学案一体化的利与弊的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网 日期:2012年4月28日

摘要:现今社会教给学生们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切实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为学生增效减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案一体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但新事物的产生必定利弊兼备,需要教师清楚认识到教学案一体化的利与弊的两面性,扬长避短,合理使用教学案,实现教学案的一体化。

关键词:教学案一体化 设计和使用 利与弊 对策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与学的方式,摒弃传统的“满堂灌”,还课堂于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合作。2009年江苏省提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规定“严禁中小学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集体上课”,苏州市补充规定“严禁延迟放假,严禁以任何形式补课,严禁提前开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大为减少,教师授课时数较之前受到严重压缩,迫使教师们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新形势。尤其是高中数学课时数的减少,给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出了一道难题,我身为高中数学大军中的一员,深感时间的紧迫性。如何让教学质量不受影响?如何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需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做文章。在数学教学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化的趋势下,教学案一体化应运而生。

1.一体化的教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何为教学案一体化?我认为:教学案一体化就是把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有机结合,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使用一体化的教学案的过程。教学案一体化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方便学生的学。

如何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案?教学案的制定需要集体的智慧。教学案的制定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生源,集体研究,确定教学方向。由备课组长负责,分工合作,定任务,定计划,安排章节授课课时,提前布置,精心准备。将备课组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每一章节的教学案设计,并且落实到个人编写,再由骨干教师负责把关,逐个落实教学例题,练习,课后巩固练习,整体控制教学方向。教学案在word中设计,以试卷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使用。新授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使得教学案的编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如何使用教学案,实现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案一体化需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教学案只是对教与学的基本框架的构建,教师仍需根据本班的学生进行第二次备课,合理利用教学案的内容实施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案设置的问题或练习;学生则根据教学案的内容进行问题思考、习题演练,有效地完成教学案。课后教师对使用的教学案进行适当的批阅,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2.教学案一体化的利与弊 新事物的产生需要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成长,最终趋于成熟。我从事教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教学案进行教学已有多年,在使用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学案一体化较传统教学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学生的“减负增效”,但教学案一体化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仍有不少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仍需要不断研究、改善。

2.1教学案一体化的优势

与传统单一化的教学设计或学生学案相比,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教学案一体化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突出体现在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加强了备课组成员间的交流。

2.1.1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现象比较普遍,学生都是被动地听,被动地学,最终只是学会了老师所讲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2]。在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过程中,“学生活动”要求学生能主动发现知识;“例题讲解”要求学生经过老师点拨后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促进解题的规范化;“变式训练”要求学生主动动手实践,对课堂所学知识及时巩固;“问题提出”让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维;“空白留出”让学生总结规律等。

如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第一节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像,进而掌握它们的性质。教学难点是如何借助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在[0,2p]上的图像。

正弦曲线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对于这个“难点”,需要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去引导,并且鼓励学生作出完整的图像。只要学生掌握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其性质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教师仅仅借助于多媒体展示一下图形(即使是相当完美的动态效果),学生对曲线的认识不深刻,作出的图像就会千奇百怪。

于是教学案设计为学生画好标准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单位圆,学生在教学案上画,老师在黑板上画,师生共同体验作图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感受正弦曲线的走势,从而有效掌握正弦函数的性质。

教学案一体化真正使教师的地位发生了转变,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体,变“学会”为“会学”。师生之间地位平等,学生从老师那学到一定的数学解题方法,同时,通过思考,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实现创新,构建出新的解题方法,从而给老师一定的启示。

2.1.2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减负增效。

高中数学课堂容量大、节奏快,除了课本的内容,老师经常会做一些补充,还需要学生进行当堂训练,以加强巩固。因此,学生一方面要接收新知识,另一方面又需要抄写大量例题,以便课后复习,就无暇思考。经常一堂课的内容既不能消化,又不能及时巩固,导致所学的知识半生不熟。长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数学越学越难,甚至心生恐惧。老师也难以从课堂上发现学生的问题,无法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实战经验,我们不讲“题海战术”,只研究有效练习。学生只有得到一定的训练才能有效掌握知识。

如在高三复习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上有这样一题:

设椭圆C:+=1(a>b>0)的左焦点为F,过点F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直线l的倾斜角为60°,=2,求椭圆C的离心率.解:设A(x,y),B(x,y),F(-c,0),由=2得:x+2x=-3c(1)y=-2y(2)(*)联立方程组y=(x+c)bx+ay=ab结合韦达定理去求出a,b,c的关系。高三学生很多都会处理这个问题,利用x+2x=-3cx+x=-x×x=即可解决。为节省时间,老师通常不舍得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运算上。但是由于解析几何运算相当繁琐,稍有不当就会全盘皆输。如果在课上,老师肯停留几分钟让学生看一看、议一议,方程组(*)的(2)式y=-2y形式比(1)式简洁,何不消去x建立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y=-2yy+y=-y×y=去处理呢?那么整个运算的量会大大减小。学生不仅能快速解出答案,还对这类问题印象深刻。

教学案一体化后,学生不用为记大量的笔记而烦恼,老师能够给学生比较多的时间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一定时间的训练,能够很好地掌握课堂的重点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大部分学生能在课上对所学知识消化理解,并得到巩固提高,课后也就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复习,减轻了课业负担。老师也能从课堂中及时发现问题,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1.3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备课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

信息化时代,资源丰富,只有资源共享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教学也同样如此。要实现教学案一体化,需要一体化的教学案。高中数学课时多,一人是很难有效完成备课的。而且个人对课标、考纲的理解有限,教学案需要集体备课。只有集体备课,才能很好地掌握正确的数学教学方向,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同时,集体备课也能促进备课组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青年教师比较贴近学生,老教师能从中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青年教师能从中汲取好的经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快走向成熟。集体备课能使老师开阔视野,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当然,授课老师还需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课后,教师还应进行课后反思,对教学案进行修改,实现第三次备课,为下一轮的教学做准备。

2.2教学案一体化的弊端及对策

曾经阅读过一篇重庆市丰都二中袁竟成老师的个案《公开课上的多媒体包袱》,他讲述了自己利用多媒体上公开课的经历,由于在课堂上他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实际掌握情况,更改了原先的教学方式,导致已经准备好的精美的课件没有发挥作用,但他的改变引出了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效果相当好,赢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于是,我对教学案的使用不禁产生了一些疑虑:在某种程度上,一体化的教学案会不会就是教师的一份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一体化是否如同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现课堂教学?

2.2.1教学案一体化使课堂缺乏灵活性。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不是演员,但用这句话形容教师为上好一节课而付出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时间做准备是完全合适的[4]。教学案是老师根据对考纲、教材、学情等一系列资料研究的结果,是教师对课堂的预设,课外大部分的时间就用于教学案的编写。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当然希望自己预设的课堂是符合学生的思维的。但是实际的课堂是即时生成的,是根据师生的交流不断变化的,或许某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就会影响一节课的发展,就像袁竟成老师的那堂公开课一样。因此教师对于教学案的使用过于死板,课堂上按部就班,不懂变通,会导致课堂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对学优生的培养。

对策: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合理使用教学案,“学生活动”这一环节多设置一些时间供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以肯定,对有建设性的问题,只要和授课内容有关的,即使偏离教学案的轨迹,也可以适当鼓励全班进行探索。老师要适时转变教学策略,不要拘泥于教学案的设计,体现个性。

2.2.2教学案一体化禁锢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知识需要数学能力来驾驭,但是数学意识更为重要,数学意识决定思考方向[5]。课堂上,虽然学生参与的时间多了,但毕竟是在老师课前设计好的情况下的参与,老师的意图其实已经渗透在教学案中。学生根据教学案的编排,容易在思维上产生惰性。特别是学习优异的学生,他看了教学案 后就很清楚老师的安排,多数会迎合老师的做法,很少有学生会提出异议。即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也会慢慢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仍按着教学案走。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不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

对策:在教学案的编写中注意运用“留白”的艺术,给学生一个施展的空间。在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切忌匆匆忙忙把教师想好的思路和盘托出,要适时分析关键环节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设置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层次分明,可以适当出现一些漏洞让学生来填补,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另外,老师在教学案中可适当设置一些错解,故意犯点错探探学生的应变能力。有时候反面教材比正面叙述更有效,但在教学中要掌握分寸,否则适得其反。对于一些有能力要求的问题,应积极引导学生知难而进,经历化难为易的思维过程的训练,进行学习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勤奋、坚持不懈的良好个性品质,既能尝试和体会成功的喜悦,又能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

2.2.3教学案一体化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作业课。教学案很多以“留空白”的形式出现,学生就会把教学案当成是试卷,再加上老师课外要检查,于是在课堂上急于完成“试卷”,填补空白。特别是习题课,学生对上课的内容都已经有所掌握,看到题目就埋头苦干,全然不注意老师对数学方法的指导;更有甚者,只追求答案一致,不会进行方法比较,总认为自己的解法是最好的。

对策: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教学案,对教学案上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一方面,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大家能集中精力听老师的点评,学法指导得到保证。另一方面,作业展示可以促进学生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好的作业字迹清晰,规范性高,可供大家学习;差的作业字迹潦草、规范性差,可起到警示作用。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虽然教学案一体化存在一些弊端,但我综合这几年对教学案的使用情况,体会到教学案一体化是适合当今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案一体化的利大于弊,值得一线教师继续使用。当务之急,就是教师进一步探索研究,寻找有效对策,克服弊端,完善教学案,使教学案一体化不仅仅是一种流行教学形式,更是师生共建有效数学课堂的手段。

注:钟炜的联系方式 ①0813—6201674(办)②邮箱zhongwei1962@163.com

③博客 zhongwei196207.blog.163.com

下载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xiexiebang推荐)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纵深推进素质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阳春布泽德,万物生光辉‛,在这鲜花如锦、青春勃发的美好季节,招远小学教育界的各位领导、专家、精英能够到我......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1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摘要】 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元化的统一;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

    以学科亮点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

    以学科亮点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其实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简称。《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对课堂教学的......

    以项目教学为载体打造高效通用技术课堂[五篇范例]

    江苏省的通用技术课程已经开展了8个年头,打造高效的通用技术课堂,恰恰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重点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

    改革教学评价,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改革教学评价,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

    学案导学是构建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科学方式 陕西省丹凤中学李德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减时不减效,甚至是减时增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为了构建高......

    优化学案导学__构建高效课堂

    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素质......

    以活动为载体 创建和谐校园

    以活动为载体 创建和谐校园 ——沙尖子学校少先大队大队辅导员王希庆 沙尖子学校2009度被年被为国家级“教育系统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在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