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项目教学为载体打造高效通用技术课堂
江苏省的通用技术课程已经开展了8个年头,打造高效的通用技术课堂,恰恰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需求。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重点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使学生从“吃鱼人”变成“渔者”。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呢?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非常特别的学科,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发展。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纸上谈兵”多,“真刀实枪”少。学生“坐”着学技术,或者没有目的地去学习金工、木工,导致通用技术课要么变成理论课,要么等同于劳技课。要真正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中合理开展“项目教学”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解读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达成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通常是围绕一个具体项目,从现实社会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让学生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通过调查、观察、探究、交流、展示、分享等方式,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和应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将“项目教学”引入通用技术课堂中来,通过让学生参与具体活动,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实践应用,将理论和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对各门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笔者根据课程标准,将每周2课时连排,进行了一个学期的通用技术课“项目教学”的探究。
二、项目教学的应用方法与策略
1.以课程标准为纲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展开。在面对不同学情的学生时,可以调整教学顺序、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例如,我校在信息技术课上已经教过sketchup(直接面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设计工具),在绘制图样的章节里,可以用2节课让学生体会计算机辅助制图。但是绝不可以随意破坏课程结构的完整性,整个教材各个单元的设置都是经过反复论证的,是必要的。
“项目教学”中的项目通常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设计、制作、实验、交流、分析等多种学习形式,在开放性的活动中,逐步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习惯性地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2.选择合适的项目
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处于与他的生活体验相关的情境当中或面对以前从未有过的刺激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详细分析教材、研究大纲,还要满足学生求新、探究和创新的心理需求。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首先,项目的选择要契合通用技术课堂的三维目标,不能脱离课标,为了活动而活动。例如,动手实践时,认为学生不会金工、木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锯木头、打磨铁皮,认为只要动了手,就是技术课了。其次,教师要因地制宜,针对本地区的生产生活特色,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选取教学项目。例如,城市里的学生在选择活动项目时可以选择“ipad阅读支架”,而郊区的学生可能更乐于去设计制作“厨余处理器”,将有机肥料用在自留地里。第三,选择用于教学的项目必须具有开放性,即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是多样的,没有唯一的答案。这样才能既完成课程目标,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3.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变化
通用技术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具有注重创造、知识综合程度高的特点。它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要求学生亲历情境、亲自操作、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体参与和集体参与。例如,在“不倒翁”这一项目中,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稳定性的几个要素,笔者请学生就生活中的案例讨论何时需要稳定性结构,何时需要不稳定性结构,让学生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设计出适合老人用的“不会倒下的拐杖”、充满童趣的“看电视摇摇椅”以及一碰就启动的“家庭防盗报警装置”。学生在课堂中一点一滴地转变,不仅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还提高了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尽量交给学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打破传统技术课堂中“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总结强调”的格局,学生和教师共同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自然从“授鱼者”成为“授渔者”。
4.注重评价环节
评价要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准确反映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出评价,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做出评价。就评价方法上,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对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有些大的教学项目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甚至可以采用口头评审答辩的方式进行评价。在评价的形式上,可以包含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之间的评价。
及时、合理的评价,是“项目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适当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也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和改善教学行为,进而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运用项目教学方法的意义
1.因地制宜将课标与实践活动灵活结合
“项目教学”是依据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确定与某些标准吻合的项目思路。如在《技术与设计2》中“结构与设计”这一单元,其课程标准是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和结构改造设计的事例很多。教材中给出的活动案例是“制作相框”,而现实中学生几乎不使用相框,对设计制作相框毫无兴趣。根据这一情况,笔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思考,究竟用什么项目来达到教学目标?由于学校有e学习实验班,学生和教师均用ipad进行教学,笔者决定用“ipad阅读支架”这个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活动。学生对设计对象进行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在设计方案和选择材料时既要考虑功能性,又要做到轻便、美观等。由于作品做好后是直接拿去使用的,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完成后,学生还要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功能及优缺点等。这样的教学项目既符合生活实际,又能高效地达成课标要求。
2.真正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的。技术素养是以“技术”为载体的“素养”,它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技术”实践是方法和过程,而最终的目标是提高“素养”。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决心参与到活动中,主动去认识、使用、选择、权衡、交流、理解、综合。这恰恰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知识并非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价值的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以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通用技术课堂上利用“项目教学”,强调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个体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帮助学生去选择技术、使用技术、理解技术、管理技术和评价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
四、探究的反思
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查阅资料、调查与探究,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项目应用在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整个项目活动中积极主动,比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去教学效果要好。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缺点:(1)需要的课时比较多,如果排课是两节课连上会比较好;(2)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要求高,我校每班有50名学生,一方面要对
(下转页)
(上接页)
学生答疑解惑,指导调整制作方案,另一方面要强调纪律,注意学生在工具使用过程中有无违规操作,有无浪费耗材,体力、脑力付出巨大;(3)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还不能在项目活动中游刃有余,教师越俎代庖的情景时有发生。
“项目教学”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水平是一种很大的考验,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成长,在实践探究中,笔者充分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效率的方法一定是多种多样的,采用“项目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有许多问题,而通用技术课堂上的“项目教学”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待我们共同研究。
第二篇: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首先感谢师校各位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机会,代表二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在这里同大家进行教学交流。其实谈不上什么教学经验介绍,我只是将我们二中数学组的一些点滴做法在这里向大家进行汇报,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教师给予批评指正。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以学案教学为载体,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一、问题剖析
在学案教学实施以前,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问题。很多老师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的,写教案(或抄教案)大多是应付检查而已,上课也很少用教案,新课程理念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很难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二是教法学法问题。老师强势,学生弱势;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不少老师的课堂甚至是“五不给”:读题机会不给,分析题机会不给,动笔做题机会不给,质疑机会不给,出错机会不给。教师一言堂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没兴趣,没动力,听不懂,学不会,趴桌子睡觉一大片。
三是知识定位问题。即不能“以学定教,分层强化”,课堂教学和巩固训练的知识定位远超学情,内容多了,环节多了,难度大了,节奏快了,多数中下生听不懂,学不会,加之对中下生助学手段缺失,作业多,致使学生抄作业或干脆放挺,长此以往,信心没了兴趣没了,两极分化,厌学辍学现象严重。
老式的授课方式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校把学案引入教学之中,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我校对学案教学逐渐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取得一点点成绩,下面谈一谈我校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
二、学案导学助学
课堂理念:相信学生,还权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课堂原则:目标性原则,任务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学案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学案编制流程是:教师分工主备,征求意见,完成初稿——组长课前再备,共同研讨,修改定稿——组织课后反思,总结研讨,再改原稿,并存档。
(2)学案知识定位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照顾中下生,难度要降,环节要减,坡度要小,基本知识反复抓,抓反复,人人过关。新课就是扎实基础,不延伸。
(3)课前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完成预习部分。2、定位目标: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时间1分钟左右,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3、自学指导:
在每部分新知的前面教师提前设计好自学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时间约5~8分钟,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察,重点巡查指导学困生,重点关注中下生,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对于中差生,可以和他们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5、效果展示: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时间约5~8分钟,挑选各个学习小组中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
6、总结升华:
这部分为学生讨论、更正和教师点拨,时间约8~10分钟。学生观察演示操作,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操作的相同。这时小组之间就可以互找错误,让他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若各个小组中的后进生还有不会的,小组中的组长或小师傅就引导该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帮助该生理解掌握。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也能有所提高。
7、检练测评:
第一部分堂堂清: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测评,根据新学内容的多少,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通过测评检测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当堂的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是日日清,针对当日或前日所学内容,我们教研组精细安排,设计出统一的小题纸、小考卷,利用早晨或中午自习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检测。要扎实基础,力求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人人过关。或考或练,最好给学生准备时间,让中下生在考或练前先排出困难,顺利过关,从而逐步培养中下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第三部分是周周清,教研组长负责设计,是一周所学知识的综合检测。试卷分三部分:
一、知识清单全练(40分);
二、基础升级全练(30分);
三、综合拓展选练(30分)。周五放学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双休日充分准备,每周一上午必考,当天批完反馈给学生。不达标的小组利用起来帮助达标。好处是帮助中下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现在虽然我校的学案教学和课堂流程已基本定型,但仍属起步阶段,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谈成功尚早。但教学已初现成效。首先,从教师层面看,认识上彻底转变了,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更新,能形成共识,对学案教学很认可,热情高,愿参与。其次从学生层面看,学案确实起到了导学作用。学案流程开放,把知情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目标引领,任务明确,指导到位,自学开路,全员参与,亲自体验,有帮有带,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从成绩上看,2010年我校中考完不成分配名额,到校指标被收回了8个,近两年都能完成分配指标了,而且今年我校中考分配线还高出最低控制线20多分,老师更有信心了。最后从社会认可层面看,因为教学管理方向正确,管理精细,成绩提升,师校和教育局的领导老师很认可,更愿意帮助和扶持了。家长也满意了,愿意把孩子送到二中读书,学苗流失逐年减少。
当然我们对学案教学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需要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地创新内容形式,挖掘学案教学的巨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正在努力提高“学案”质量,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第三篇:以问题为主线,打造高效课堂
以问题为主线,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可见,“问”是何等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不?喾⑾治侍狻⒔饩鑫侍獾墓?程。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进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2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可是,在当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违背新课程理念的现象依然很普遍,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那么,在课堂中,怎样组织教学既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呢?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切实体会到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笔者结合《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的教学设计,谈谈以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如何走进高中数学新课堂。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是三角函数的核心部分。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之后,对三角函数的又一深入探讨。其中,周期性既是对必修一函数性质的重要补充,也是研究三角函数其他性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至关重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优势:知识上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以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方法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能力、类比、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
(2)不足: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函数本身就是学习的难点,而函数的周期性学生首次接触且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容易出现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周期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能求出正弦型、余弦型函数的周期。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和探究、钻研的学习精神。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周期函数的定义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难点:对周期函数的理解及运用定义求函数的周期。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笔者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从生活走进数学,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努力创设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增强图像的直观性,笔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案例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诗句《赋得古原草离别》天体的运行,四季的更替反映了一种什么自然规律?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周期现象丰富的实际背景,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
2.提出问题,分析探究
问题2:在我们学习的基本初等函数中,哪一类函数可以刻画周期性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 问题2体现了数学建模思想,反映出研究三角函数的现实意义,使学生从开始就把三角函数作为刻画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了给新知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笔者与学生共同回顾诱导公式一及正弦函数的图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3。
问题3:正弦函数图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
由于学生对周期性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图像的直观认识上,对于形到数的转化有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像平移过程中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规律,并追问:如何从自变量、函数值两个方面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这种变化规律?学生不难回答:自变量增加,函数值不变,此时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这种变化规律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将此规律推广到一般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弦函数图像的观察分析,结合诱导公式,构建出周期性变化规律,主要是立足于从学生的最近思维区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并为概念的生成做好铺垫。
3.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此时,学生已经用符号语言描述出了周期性变化规律,把具有这种变化规律的函数叫做周期函数,引导学生尝试着给周期函数下一个定义。
【活动】在这一环节中,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笔者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叙述准确,之后进一步明晰定义,并针对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适当的解释,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这样设计将发现概念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创造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定义中关键词的含义,笔者设计了如下辨析题:
问题4:判断题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解释理由。
因为 所以 是y=sinx的周期。
问题5:因为 所以 的周期是2π。
在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对自变量任意性的理解较好,对周期是自变量的增加值理解有偏差,笔者及时引导学生回归定义,并在问题4中进一步追问:
(1)该函数的自变量是什么?
(2)2π是谁的增加值?
在??生对话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然后,鼓励学生进一步求出该函数的周期,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
问题6: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周期函数,且周期为T,试问2T、3T是它的周期吗?由此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强调周期函数周期的不唯一性,同时自然地引出最小正周期。
问题7:f(x)=a(为常数)是周期函数吗?最小正周期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说明了周期函数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深化了学生对最小正周期的理解。
4.循序渐进,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利用定义并结合诱导公式探究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借助动画演示直观感知正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增强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余弦函数的周期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完善。
5.新知演练,及时反馈
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笔者设计了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紧扣周期函数的定义,结合正余弦函数周期,使学生形成求正弦型函数、余弦型函数的函数周期的方法。强化学生运用定义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其中例一的1、2题师生共同完成,第3个题由个别学生口答,教师板书,以规范总结解题步骤,弥补了多媒体一闪而过的不足,为学生解答例2提供参考。
例2.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第一组:
第二组:
在解答例2之前,笔者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分析这类函数的周期与解析式中的哪些量有关,并将学生分成两组,每个小组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之后,各组之间对比讨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肯定和赞扬,最后达成共识,归纳出y=Asin(ωx+Φ)与y=Acos(ωx+Φ)(其中A≠0,ω≠0)的周期公式为“T=”。
周期公式的得出不仅使学生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有了系统的认识,也为1.5函数y=Asin(ωx+Φ)学习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周期公式,笔者设置了这样的口答题:
1.下列函数中周期为 的是()
2.求下列函数的周期.3.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4π,求ω的值。
6.回顾反思,总结提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回忆、归纳、总结把孤立的知识点变成了知识体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做到以提出问题为起点,解决问题为终点,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思考多,讨论多,合作多,质疑多,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仅逐步加深了对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索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教育的渗透,设置开放性问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 472000)
第四篇: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操作要求及建议
高效课堂是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效率高,质量好。为了达到使课堂高效的目的,我们就从改变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模式,推行导学案入手,打造自主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一、
第五篇:以生本教育为依托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以生本教育为依托 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民勤县东关小学创建高效课堂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为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稳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自2013年3月起,我校结合县教育局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关精神,立足现实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下面,就我校“以生本教育为依托,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具体做法汇报下:
一、创建高效课堂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思路,由点到面,逐步落实,最终达到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目的。
(一)转变观念,明确内涵
现在 “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我们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大面积参与教学,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多的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多的掌握内容。因此,我们理解的高效 课堂应做到“洞悉、兼顾、参与、多样”。洞悉:洞悉教材、洞悉学生。兼顾:兼顾优生、兼顾差生。参与:集体参与、共同参与。多样:多样化教学情境。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二)查摆问题,明确任务
四月份,我们组织全体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开展“查摆”问题活动,逐科排查制约课堂高效的因素和问题。对症下药,拟定整改措施。
我们查摆出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个中心”。即教师仍占据着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宰甚至霸占着课堂。“两个未能”。即一是有的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二是未能关注全体学生。“三个形式”。即一是学生活动流于形式。二是教案的使用流于形式。三是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四个忽视”。即一是强调预习,却忽视了对预习方法的指导。二是强调多做作业,却忽视了作业的精心设计和有效练习。三是强调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四是强调学生学会,却忽视教他们会学。
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效课堂大家谈”活动,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各学科努力方向,确立了鲜明学科核心任务,努力形成各学科特色,提升学科品位,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确立理念,明确方向 在充分学习、查摆问题基础上,根据我校实际,确立了“生本教育”为我校总的理念。确定了语文“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策略;数学“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策略;英语“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策略。基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一是改革预习结构。“高效的学习必须从高效的预习开始”,由于小学生没有多少预习能力,我们把预习指导引入课内,重点落实预习策略,确保课外预习高效,实现“课上”“课下”的双高效。例如我校六年级语文教师徐婷婷加大预习的指导力度,确立适度的预习目标;新课前都要安排必要的预习时间,选择明确的预习重点,通过预习指导课帮助学生学会结构化预习;再如我校五年级语文教师王俊霞建立“课前预习检查记录制”,发挥组内成员相互检查进行约束的学习效果监督机制,将学生预习纳入日常学习考核之中,提高预习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是改革课堂教学过程。课堂呈现方式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展示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这方面我校教师张菊英、黄秀花、侍青霞、张有英等老师做的都很好。
三是改革课堂师生、生生关系。确立“师亦生、生亦师”观念,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师生、生生之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民主,人人都是共同体的一员,是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教师是共同体中的首席。充分利用“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方式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四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最终实现“自能学习”,学生必须具备“自能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要有强烈学习的愿望和动机,要有良好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等。比如会倾听、会质疑、会合作等的能力。因此,着力改革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抓实教师学习,切实解决教师理论“短板”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理论素养的匮乏是当前制约课堂改革的瓶颈。教师理论“短板”问题不解决,高效永远走不远。为此,一年来,我们把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下大力气抓实抓好。把高效课堂理念的学习作为教师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认真学习“高效课堂”和“生本教育”的相关理念。学校围绕高效课堂先后举行专题讲座培训十次,教师论坛十次。全体教师学习了《人民教育》关于生本教育的专刊、《高效课堂概述》,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高效课堂的101细节》《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模式解读》等著作和资料。通过学习,转变教师观念,实现理念引领,为我校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是吸收、移植先进经验,搭建创建高平台。寻求有影响力的名校,建立长期的联系,我校先后与武师附校、天师附校等学校建立联谊,经常开展互访交流活动,学习他们高效课堂建设经验,以指导我校高效课堂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一年多来,我们先后派20余人次,分别到兰州、重庆、福州、武威、天祝等地参观学习他们的高效课堂经验,为我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以 借鉴的成熟经验。
三是组建高效课堂团队,集体攻坚,培植典型。上学期,我校成立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创建高效课堂小组。创建小组成立后,各小组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进行了创建工作,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课堂的模式,即:语文构建了“以学定教,自主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构建了“目标导学,尝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英语构建了“问题导学,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四是大面积开展“磨课”活动,形成以课促学、以课促研的校本研究模式。所谓磨课就是对教师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进行精雕细琢,在不断“打磨”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过程,是最能磨练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基本程序:确定主题——集体备课——一度教学——重构教案——二度教学——反思研讨——提升总结。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主题确定一名教师进行两次或多次执教,这种磨课方式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另一种是备课组选一主题,同一年级教师依次执教,进行“同课异构”,最大化的发挥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加强课堂研究的力度。
(五)整体推进,全面提升。
在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开展“树标---学标---达标”活动,从领导班子带头做起,然后是骨干教师,再然后是全体教师,先示范、后观摩、再达标。3月份学校组织部分优秀教师上了“创建高效课堂”的实验课,共有十五位老师参与上课,老中青教师,人人参与听课,共同学习,共同提高。4-6月份,学校又组 织五十岁以下全体教师上了“高效课堂对比研究课”,让老师们在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进步,不断反思提高。本学期我校组织新教师上了打造高效课堂过关汇报课,在这三次大规模的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校班子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按照“低、中、高”年级分为三组,深入课堂做评委,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特色和不足进行现场指导和评价,真正将我校构建高效课堂的活动落到了实处。
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个体到群体,由“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二、认识与思考
(一)只有做创建高效的“志愿者”,才能走进课堂改革的自由天地
一年的创建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理念,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认识到本次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外,新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方式上、教学策略上等都有着与传统的教学模式 “质”的区别,在加之新的教学模式开放性特别强,课堂调控把握难度大,中国人习惯“驾轻就熟”,缺乏改革的动力和信心,大多数教师有一种畏难情绪,为解决这一现状,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学习新理念,做好理论铺垫。只有老师们立志做创建高效课堂的“志愿者”,才能走进课堂改革的自由天地。
(二)教师专业素质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
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缔造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效 果,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从哪里来,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组织各类有效培训和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正像教育专家说的那样,“合格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传智慧,专家教师塑心灵”,我们要做“优秀教师”,要做“专家教师”,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学生生成智慧、塑造心灵。
(三)课前充分备课是实现课堂高效的保障
备课是高效课堂、成功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课前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校每学期都举行现场备课及教案展评活动,从而历练出大批有过硬本领的优秀教师。
(四)培养学生自能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中处处体现“努力使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这一指导思想。即老师要把重心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和 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可能变肯学为想学、乐学;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才可能变学会为会学、轻松的学;只有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才可能变厌学为立志学、发奋学。如果每个学生想学、会学和立志学,那么每位学生都会是课堂的主体,其他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因此,要最终实现“自能学习”的目标,就要教给学生“自能学习”的方法。
(五)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二是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三是高效课堂应当是丰实。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样的课才是课堂教学质的升华,这样的课才是丰实的,高效率的。四是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所谓扎实,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
三、今后打算及努力方向
(一)转变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小学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要在领会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课改精神上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二)继续发挥创建团队的典型引路作用
继续做好典型培植工作,重视典型引路作用。同时,也是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发展的平台,带他们登堂入室,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做好课题研究规划,抓实过程研究活动。开展丰富的研讨活动,快出成果,让创建团队成为我校课改的探路者、领路人。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刚性管理,确保创建成效
针对部分教师缺乏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和信心这一现象,有必要采用刚性管理手段。因此,在今后的课堂达标验收中规定还是“老路子、且学习效率低的课”不能评为优质课,目的是“逼迫”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增强教师对原有教学中不合理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行变革的力度和动力,纠正当前 工作中 存在的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积极学习教育新理念,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
各位领导,老师们: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经历了学习生活的艰辛,也收获了智慧成果的欢乐。今后,我校将更加积极贯彻“打造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使我校的新型教研与管理机制,朝着更为有序和更加有成效的方向推进。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老师的协力配合,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为民勤教育事业谱写出新的篇章。
民勤县东关小学 二○一三年十二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