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环境下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19-05-12 22:2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环境下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环境下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第一篇:新课程环境下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 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实施以来,美术课堂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昭示着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为了适应新的角色,教师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实现新的蜕变和跨越。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迎接这场严峻的挑战同时抓住这不可多得的机遇,在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中扬帆远航呢?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活动中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美术 教学实践活动 经验总结

一、改变师生关系,转变角色定位

新的美术课程针对传统的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互动,建构宽松、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美术课程革新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得到一个更好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的引导者、指路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双方积极有效地互动起来,教师不但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能够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自由的展开对话,共同研究学习问题,交流信息;学生自己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探讨问题,与教师、学生之间展开辩论,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结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学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学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它严重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能力素质的发展。而实施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其人格,同时又注意课堂中教师角色的定位。这种角色定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己去探索学习,去总结学习的方法和知识的结论。

2、体现课堂中的师生平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

3、积极进行反思。

4、由传统型教学转化为创新型教学。

5、成为一名研究、合作型的教师。美术新课程提倡同伴互助,共享资源,使个体备课、个人研究与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相结合,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总之,新课程的实践确立了美术教师成为新的角色,转变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根本的认识。

二、重视认识体验,强调学生感受

美术新课程与旧课程在教学上有截然的区别,它特别强调学生通过自身的认识体验获得他们自己的感受,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实施新课程以后,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让他们自己对知识进行体验认识,引导他们把感受说出来,然后教师给以点拨,在交流互动中,肯定正确,纠正偏差,引向深入。比如,《面具设计制作》这一课,面具是从民间流传下来的,它来源于古代封建祭祀活动,后来被演变成一种儿童玩具和装饰品。大多数学生在小时侯都玩过这种玩具。因此,学生对面具的感受很多。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谈谈是否喜欢面具。学生畅所欲言,把在生活中所见的,所接触的面具大胆的说出来,大多数同学认为面具很好玩,可以改变人的特定形象,给人一种神秘色彩、装饰美。教学中,我有意渲染气愤,给学生强烈的心理感受,而后引导学生从身边选择最熟悉的、自己最喜欢的、最漂亮的样式进行设计,设计过程采用“学生互教,学生互评,作品互展的”方法,由学生自己评出最佳的面具作品,让学生戴在自己的头上走上讲台展示,谈谈设计、制作的特点。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对作品加以修改、加工的看法。最后请学生用美术的语言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这样教学,改变了以往被动、单调、灌输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体验。

三、注重审美素养,提高文化品位

美术的课程改革,最终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整体的美术审美素养,从而提高人民的文化品位。教美术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文化品位的提高。美术教学要以学生的审美素养为重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所应具备的素质为要求,一方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反映美术新课程的特点。比如我国的传统绘画——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不能只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技能技巧,应该使中国画的基本精神让学生有所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悠久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因为,中国画源远流长,她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融汇了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法、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所以,我们应该把这种文化内涵贯穿于教学之中,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与历史的认识,确实提高学生的文化层面。并以这种新理念指导现在的美术教学。如在教七年级下册《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一课时,我既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又注意艺术作品所包含文化意韵的教育,使学生不但欣赏了美术作品的美,而且能够领悟出艺术作品真谛。懂得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不论是原始的,还是现代的;是现实的,还是传说、神话,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都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表现为“物我合一”、“情景交融”、“借物抒情”等文化特征;

人们只有真正理解了艺术作品,才能体现出作品的实际价值,才能使艺术作品通过审美创造和欣赏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只有把艺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到能以理解文化底蕴的高度,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品位,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着眼潜能发挥,促进个性发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赋予美术教育新的理念与生机,对美术教育在提高人的潜能方面的独特作用给予空前的重视。人是时代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的潜质,只有发挥人的潜能,才能更好的提高人的创造力。而要发挥人的潜能,就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因为个性与人的创造性直接相关。所以,新课程的理念强调把发挥人的潜能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认识,给他们言论与行为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识,重视发展学生的特长,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潜能发展的力量源泉。传统的美术教育常常给学生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模本,限制他们的个人经验,个人表达和创作的方式,结果造成学生大都用同样的方法画出同样的画,设计同样的样式。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病加以摒弃,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我布置的美术作业没有统一的要求,尽量多样化,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不同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设计。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活动一《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一课的教学。生活日用品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具有造型美观、设计新颖、色彩协调等特点。学习制作立体纸造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等能力,为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标新立异、展现自我创造了条件。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了形式多样的生活日用品,请学生谈感受,体会其创意,说明其特点。然后再自己动手创作。从而设计出新奇而不落俗套的作品。这样就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局面,能最大的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潜力,并激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现代社会需要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我们必须努力地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命活力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实现新课程环境下美术教学方式的大转变。

[参考文献] [1]傅道春、齐晓东《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

第二篇: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目标的思考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目标的思考

作者:黄凤来

系别:美术学院 专业:美术学 学号:05150207

【摘要】以多数人对美术教学目标传统的认识的偏差即:“美术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许多人认为美术教学就是画画”、“成为画家”等等本文将以这些传统的认识误区作为引子抛砖引玉导出新课程下美术教学目标具体是什么以及新的教学目标将会对培养学生什么,对新课程下美术教学目标做一些思考,探讨出在新课程下学习美术的一些新方法。

【关键词】教学目标 美术 新课程 情感 价值观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主张中小学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愿望和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践中去,所以新课程下有三个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为了更好的让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学会基本美术的基本创作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提高自己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所以我对新课程下的三个基本目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1教师首先要具有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通过教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并且以其自身的示范作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美术课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学会学习。总之,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去欣赏、学习、创造美的东西,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知识,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自身的文化素质。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素质教育的理念,改变原有课程内容、偏繁琐内容、过于陈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过于专业化等弊端。培养学生去认识我们的美好世界、学会怎样去学习、学会生存以及准备一个好的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画画的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比如美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我们的情感,与著名历史故事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美术。

1.2其次是“默会知识”的开发和创新。默会知识即是指除明确知识以外的不能 1

言传,不能系统表叙、只能靠自己领会的那部分知识。领会的知识所具有的那种更多的来自于实践之中。而不可言传的个体化特征,正与美术教学创作所体现的强烈的实践性、情感性和个体性特点不约而同。因此美术学科教学更注重与默会知识的融合,由此激发学生对默会知识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静物写生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在写生台上摆几个水果啊或者是一篮子的花,而是有意构思出浓烈的主题情调或生活情趣,比如排列出农家系列、美食系列、秋天系列等等命题成组物,使学生在写生中既置身于绘画训练的过程,又得到无数次仿佛来自大自然与现实生活美的体验中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1.3再次,默会知识的开发固然重要,但老师也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和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及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促进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所在。在课堂上,一幅成功的范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启发,所以,特别是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要准确地传授美术技法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从欣赏到实践,都离不开老师的理论讲解。除此之外,还要会组织教学,怎样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怎样处理突发事件等,都是教师应拥有的知识。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沟通。在教学中加强主导意识,尊重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这样就能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气氛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新课程下美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不仅仅是美术创作过程和美术表现方法,而且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在南充一中美术教学实习过程中曾经听过这样一堂美术公开课,教学内容是《画花》教师从介绍花的名称说起,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花,“学生分别回答了牡丹、玫瑰、等等接着老师就示范画出牡丹,玫瑰等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小结,宣布下课。这节课节奏平均,课堂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画的花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安排出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了解,在他们的身上多花时间,研究他们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因为学生对新知

识的接受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美术表现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不能认为教师提倡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画法,对所有的学生去照搬,就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学习。就像现在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简笔画。一些教师以简笔画教材为范本,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固定化模式化,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儿童的作品都似一个同学画出来的,画娃娃则大都是大大的眼睛,桃形的嘴巴,房子则三角形上面一个方形的烟囱。固定的造型及颜色,千人一面,毫无儿童该有的生气和活力。第二种是反复训练的教学法。老师擅长画一种画,如山水,或写意画。所教的学生则反复训练这一技法,以致于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培养了一批和这位教师一样风格的小画家,或是能画出一幅很成型的作品的所谓“神笔”。美术课就是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作业面貌上做到的各有各的想法。这样看来,美术教师的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介绍的任何一种美术观念,是属于推荐性的示范,而并非标准的学习方法。如果在美术课上,教师都能把立足点转到学生这边,用新观念进行美术教学,尊重学生的天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条件,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融入到生活里,亲身体验生活等都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后来的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这点做得就比较好了,她起到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作用,做到了把艺术融入生活,她在上《春天》一课时,在网上搜索了许多春天的图片。那里的春天小草都绿了,树叶都发芽了„„树也穿上了厚厚的绿衣,一眼望去绿油油一片,整个学习创作过程,他们沉浸在《春天在哪里》中,听着音乐,欣赏着美丽的春色,学生们都不时发出对春天美的叹声,让他们描述春天时,他们用上了许多美丽的形容词。在优美的音乐中,他们感受到了以前都没有感受过的春天独特的美。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作画,既不显得枯燥,又激发了学生的各方面思维。从学生的绘画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趁势请学生在自己画作的空白处写上一段话,配上一首小诗。学生们文思泉涌,纷纷写上自己的感受。虽然语言朴实,但充分抒发了他们心中春天的印象。所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是值得我们去仔细斟酌的。

2.1处理好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首先要把握好学生创作的“自由度”美术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多变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及他们各自特有的语言和个人创作方式,如何把美术教学的三个目标较好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改进。

2.2注重实践性学习,在新课程中学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

大的比例:如“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加深对校园学习生活的体验;而“教室黑板报的编排设计”是对校园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日常生活用品”是对日常用品的材质、形状、色彩结构及功能和气味、特性的体验等,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2.3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资源。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应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用现代技术来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或者取其中一种形式。实施的形式与操作的深度取决于电教硬件设备的设置水平、教师水平的高低。比如美术欣赏课,按传统方式上好,须搜集大量的教学挂图,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态度。采取电脑多媒体教学,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大大提高了欣赏课的效果。同样,电脑在绘画等美术教学中都有方便、快捷、生动等优点。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与设计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看法。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情感是美术学习的特性之

一。美术中的线、形、色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使他们心理的趋于平衡,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不断提高。以下是我对培养学生情感与价值目标提出的几点建议。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如多媒体电影、作范画、看录像、去参观,甚至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兴趣。比如:学习卡通画的创作,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与《灌篮高

手》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个动画片中的人物的不同特点,用笔的不同,从而表达出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自己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3.2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的错觉。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讨论。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育和学习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学习,才能得到美的体验。一个人的兴趣,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时间很短,而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使兴趣只有上升到了一定阶段,便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3.3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这是基于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他们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从而使他们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3.4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教师应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教师要带着爱心去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的赞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缕阳光,一种无形的鼓励,使学生产生自信。应试教学以绘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为依据,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评价。若用单一的一幅画来评价一个学生的美术成绩是不全面的,不客观的。优异成绩会是极少数学生,这样一来只有少数学生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潜能未得到发展。更不要以画得像不像去衡量他们,这样会严重伤害他们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下,教育以人本的今天,倡导美术教育的新观念,提倡快乐学习为主流,是近几年来美术教育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注意美术课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三态度与价

值观目标相符相成,融为一体的辨证关系,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目标,实施使学生的天性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才能在这种新课程新教学目标下得以充分发挥和锻炼,给学生一个美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展示出与他们年龄段相符合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4] 靳玉乐.现代教育学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5] 吴东粱,樊学川.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 [J].河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钟启全,崔允漷.新课程下的理念与创新 [J].河北:高等教育出版社.[7] 郭声建,.艺术教育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8] 贺志朴,姜 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8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art thinking

Huang FengLai

Academy of Fine ArtsArt school05150207

[Abstract] To the majority of the art of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bias that is: “Art is the goal of teaching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painting,” “Many people think that painting is the art of teaching”, “become a painter,” and so this article will be the traditional Misunderstandings forward as a prelude to expor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s the art of teaching what the specific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the new teaching students what will b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for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Fine Arts to do some thinking, to explore new courses in the art of learning new ways

[Key words] Teaching objectivesArtsNew CurriculumEmotional Values

第三篇: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目标的思考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目标的思考

作者:黄凤来

系别:美术学院 专业:美术学 学号:05150207

【摘要】以多数人对美术教学目标传统的认识的偏差即:“美术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许多人认为美术教学就是画画”、“成为画家”等等本文将以这些传统的认识误区作为引子抛砖引玉导出新课程下美术教学目标具体是什么以及新的教学目标将会对培养学生什么,对新课程下美术教学目标做一些思考,探讨出在新课程下学习美术的一些新方法。【关键词】教学目标 美术 新课程 情感 价值观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主张中小学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愿望和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到实践中去,所以新课程下有三个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为了更好的让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学会基本美术的基本创作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提高自己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所以我对新课程下的三个基本目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1教师首先要具有素质教育的理念,教师通过教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并且以其自身的示范作用,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美术课的一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学会学习。总之,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去欣赏、学习、创造美的东西,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知识,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自身的文化素质。所以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素质教育的理念,改变原有课程内容、偏繁琐内容、过于陈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以及过于专业化等弊端。培养学生去认识我们的美好世界、学会怎样去学习、学会生存以及准备一个好的成长发展的基本条件。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画画的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比如美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我们的情感,与著名历史故事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美术。

1.2其次是“默会知识”的开发和创新。默会知识即是指除明确知识以外的不能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言传,不能系统表叙、只能靠自己领会的那部分知识。领会的知识所具有的那种更多的来自于实践之中。而不可言传的个体化特征,正与美术教学创作所体现的强烈的实践性、情感性和个体性特点不约而同。因此美术学科教学更注重与默会知识的融合,由此激发学生对默会知识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静物写生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在写生台上摆几个水果啊或者是一篮子的花,而是有意构思出浓烈的主题情调或生活情趣,比如排列出农家系列、美食系列、秋天系列等等命题成组物,使学生在写生中既置身于绘画训练的过程,又得到无数次仿佛来自大自然与现实生活美的体验中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1.3再次,默会知识的开发固然重要,但老师也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和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及课堂教学组织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促进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所在。在课堂上,一幅成功的范画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启发,所以,特别是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要准确地传授美术技法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从欣赏到实践,都离不开老师的理论讲解。除此之外,还要会组织教学,怎样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怎样处理突发事件等,都是教师应拥有的知识。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沟通。在教学中加强主导意识,尊重爱护学生,面向全体地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融洽师生关系,这样就能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气氛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新课程下美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不仅仅是美术创作过程和美术表现方法,而且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在南充一中美术教学实习过程中曾经听过这样一堂美术公开课,教学内容是《画花》教师从介绍花的名称说起,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花,“学生分别回答了牡丹、玫瑰、等等接着老师就示范画出牡丹,玫瑰等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小结,宣布下课。这节课节奏平均,课堂秩序良好,但是学生画的花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安排出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因此,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了解,在他们的身上多花时间,研究他们的发言,了解学生的性格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因为学生对新知 2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识的接受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美术表现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不能认为教师提倡一种学习方式,一种画法,对所有的学生去照搬,就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学习。就像现在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两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简笔画。一些教师以简笔画教材为范本,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固定化模式化,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儿童的作品都似一个同学画出来的,画娃娃则大都是大大的眼睛,桃形的嘴巴,房子则三角形上面一个方形的烟囱。固定的造型及颜色,千人一面,毫无儿童该有的生气和活力。第二种是反复训练的教学法。老师擅长画一种画,如山水,或写意画。所教的学生则反复训练这一技法,以致于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培养了一批和这位教师一样风格的小画家,或是能画出一幅很成型的作品的所谓“神笔”。美术课就是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作业面貌上做到的各有各的想法。这样看来,美术教师的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介绍的任何一种美术观念,是属于推荐性的示范,而并非标准的学习方法。如果在美术课上,教师都能把立足点转到学生这边,用新观念进行美术教学,尊重学生的天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条件,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融入到生活里,亲身体验生活等都会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后来的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这点做得就比较好了,她起到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的作用,做到了把艺术融入生活,她在上《春天》一课时,在网上搜索了许多春天的图片。那里的春天小草都绿了,树叶都发芽了„„树也穿上了厚厚的绿衣,一眼望去绿油油一片,整个学习创作过程,他们沉浸在《春天在哪里》中,听着音乐,欣赏着美丽的春色,学生们都不时发出对春天美的叹声,让他们描述春天时,他们用上了许多美丽的形容词。在优美的音乐中,他们感受到了以前都没有感受过的春天独特的美。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作画,既不显得枯燥,又激发了学生的各方面思维。从学生的绘画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趁势请学生在自己画作的空白处写上一段话,配上一首小诗。学生们文思泉涌,纷纷写上自己的感受。虽然语言朴实,但充分抒发了他们心中春天的印象。所以,过程与方法目标也是值得我们去仔细斟酌的。

2.1处理好美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首先要把握好学生创作的“自由度”美术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方法是多变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及他们各自特有的语言和个人创作方式,如何把美术教学的三个目标较好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改进。

2.2注重实践性学习,在新课程中学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大的比例:如“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对校园环境、人物以及校园内各种活动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加深对校园学习生活的体验;而“教室黑板报的编排设计”是对校园学习生活的热爱,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团结、密切合作的人际关系,是共同合作获得的成功与快乐的体验;“日常生活用品”是对日常用品的材质、形状、色彩结构及功能和气味、特性的体验等,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2.3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资源。作为中学美术教师,我们应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用现代技术来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或者取其中一种形式。实施的形式与操作的深度取决于电教硬件设备的设置水平、教师水平的高低。比如美术欣赏课,按传统方式上好,须搜集大量的教学挂图,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态度。采取电脑多媒体教学,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大大提高了欣赏课的效果。同样,电脑在绘画等美术教学中都有方便、快捷、生动等优点。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与设计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看法。在很多情况下,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情感是美术学习的特性之一。美术中的线、形、色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使他们心理的趋于平衡,而且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不断提高。以下是我对培养学生情感与价值目标提出的几点建议。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如多媒体电影、作范画、看录像、去参观,甚至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兴趣。比如:学习卡通画的创作,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与《灌篮高 4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手》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个动画片中的人物的不同特点,用笔的不同,从而表达出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自己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3.2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的错觉。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讨论。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育和学习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学习,才能得到美的体验。一个人的兴趣,一般来说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由于它维持时间很短,而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使兴趣只有上升到了一定阶段,便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3.3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这是基于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他们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从而使他们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3.4建立和谐的评价体系。教师应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教师要带着爱心去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的赞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缕阳光,一种无形的鼓励,使学生产生自信。应试教学以绘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为依据,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评价。若用单一的一幅画来评价一个学生的美术成绩是不全面的,不客观的。优异成绩会是极少数学生,这样一来只有少数学生获得鼓励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潜能未得到发展。更不要以画得像不像去衡量他们,这样会严重伤害他们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下,教育以人本的今天,倡导美术教育的新观念,提倡快乐学习为主流,是近几年来美术教育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注意美术课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三态度与价

乐山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值观目标相符相成,融为一体的辨证关系,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目标,实施使学生的天性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才能在这种新课程新教学目标下得以充分发挥和锻炼,给学生一个美好的美术学习氛围,展示出与他们年龄段相符合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4] 靳玉乐.现代教育学 [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5] 吴东粱,樊学川.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 [J].河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钟启全,崔允漷.新课程下的理念与创新 [J].河北:高等教育出版社.[7] 郭声建,.艺术教育论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8] 贺志朴,姜 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8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art thinking

Huang FengLai Academy of Fine Arts

Art school

05150207 [Abstract] To the majority of the art of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bias that is: “Art is the goal of teaching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painting,” “Many people think that painting is the art of teaching”, “become a painter,” and so this article will be the traditional Misunderstandings forward as a prelude to expor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s the art of teaching what the specific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the new teaching students what will b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for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Fine Arts to do some thinking, to explore new courses in the art of learning new ways

[Key words] Teaching objectives Arts New Curriculum Emotional Values 6

第四篇:新课程下地理兴趣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下地理兴趣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对改革目标描述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新课程下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显然,中学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它极为独特的一面,是其它任何学科替代不了的,而尤其是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的今天,中学地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由于人们对地理学科存在着认识上的偏颇,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上高考取消地理,致使中学地理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对地理知识知之不多,掌握甚少,中学地理教育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殊不知,许多教师在抱怨学生不爱上地理课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许多地理课堂的“地理味”不够浓,地理课本身的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与体现。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讲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谓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直接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彼。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如果教师能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则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怎样才能形成兴趣呢?一个稳定的兴趣,总是在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下发展起来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兴趣则是来自教师的积极诱导,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端正他们学习地理的态度,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以下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每节课运用多样的引言,是抓住学生的关键。一个好的引言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地理教师应平时注重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素材,选择要恰当新颖,具有启发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例如:

1、“地理谜语式”:由“容千山万水,纳五湖四海,藏中外名城,装绚丽多彩”猜一“地理名词”引入“地图”一课。

2、“地理诗歌式”: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提问:“这两句诗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3、“数字警醒式”:在讲我国人口问题时,可用缓重低沉的声音朗诵一则材料:1995年2月15日,作为一道历史的分水岭将永远载入我国人口发展史册。1

这一天,我国人口达到12亿!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如果中国人手拉手站立在赤道上,可绕地球50圈!“12亿人口日”的到来再一次向我们亮出了人口问题的“黄牌”。从而警醒学生正确认识我国人口问题,引入新课。

4、“新闻报道式”:如讲地震时,可播送新闻材料:“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中,却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仅仅几十秒钟,地震释放的能量使24.2万多人罹难,16.4万人终生伤残。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人民币。这时,学生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有何特点?怎样才能预报地震?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5、“设疑探究式”:由“据科学观测,日本列岛逐年靠近我国大陆,每年西移2.6厘米,上海地每年东移1厘米,中间间距每年合计缩短3.6厘米,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入新课“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

总之,引言要“新巧”,即要有“新”意,要“巧”妙入题,趣味盎然,才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二、认真提炼、组织教学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教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严密、符合逻辑,应当通俗流畅,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应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对知识才会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1、巧借古诗文:能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创设听课之最佳境界。如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地球公转、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讲地形地势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如讲长江三峡时,可共同吟诵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联想其水流湍急的情形。

2、引用歌谣谚语:恰当引用,则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如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子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内蒙古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感受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

3、自编顺口溜:如讲“中国的疆域”时,为记忆我国领土的四端,可编成顺口溜:头上顶着黑龙江(漠河),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便于学生加深记忆。

4、穿插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增强学习兴趣。如讲国界时,可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在欧洲荷兰和比利时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两国的边界线正好在这里通过。于是这个只有8000人的小镇,设有两个市长,两个警察局和两个税务机关。更有趣的是,比利时有一家的住所正处在这条国界线上,厨房属于荷兰,卧室却在比利时境内。于是就出现了吃在一国,住在另一国的奇特现象。“题外话”的恰当引入,富有情趣,学生也心智大开,思维活跃,兴趣大增。

5、形象的比喻:如在讲到“日本”时,因其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同时又资源缺乏,需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口工业原、燃料,所以把它喻为“穿着西装的‘国际叫化子’”是再恰当不过了。又如在讲中国政区轮廓时,可把广东省的轮廓看作“火腿”;湖北省象一顶“大沿帽”;陕西省象一位跪在地上的“秦始皇兵马俑”;黑龙江省则象“天鹅”;云南象“火鸡”,等等。这就充分发挥师生的想象,贯以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学生就自然生趣,课堂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形体语言的形象表述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讲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时,可将左手掌心朝下,五指分开,左手腕上戴的手表比作“帕米尔高原”,拇指比作“喜马拉雅山”,食指比作“喀喇昆仑山”,中指比作“昆仑山”,无名指比作“天山”,小指比作“阿尔泰山”,其中拇指和食指、中指间为“青藏高原”,中指与无名指间为“塔里木盆地”,无名指与小指间为“准噶尔盆地”。

当然,教学语言还应清晰直观,幽默诙谐,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富有音乐性,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合理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

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就是利用挂图、标本、模型、投影、幻灯、录像、光碟、电影乃至电脑等媒体,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其图、形、声、色吸引学生,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等优点,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图等直观教具,或借助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地图。(包括教学挂图,课本插图,板图板画,填充图等)。

地图是按一定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它不仅能以其特有的符号和注记直观地展示整个地球,且还能据需要表示小区域的具体细节。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因此,教师应当教给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填图的方法,通过师生双边共同活动,如抢指图、指图抢答等,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现实化,通过指图竞赛,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养成在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习惯,变“学会”为“会学”,把“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所以,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的成功之母。

2、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等)进行教学,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有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的特点,新鲜,生动,省时,方便,直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一改传统教学的单调、死板,可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如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既有助于地理理论与地理实际的结合,又有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通过把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和学习情绪,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集中与愉悦并存的境界,为兴趣教学增加了生机。如播放美国黑人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地

球》MTV的背景画面,让学生感受巴西的热带雨林所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危机,在令人震撼的歌声中使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课型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起到了独特的教学效果。

四、以学生活动促进地理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保证一定长度,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睛看地图、动脑筋想问题,练习笔头、语言,练习双基。

1、指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眼,通过歌曲、舞蹈、相声、小品、诗词、猜谜语、做游戏、编顺口溜或用地理知识改编语文课文等艺术表现形式在地理课堂中恰如其分的运用,让学生增加对书本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增强对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我校从1997年以来开展的“奇趣地理”课前三分钟知识演讲”就是学生自主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事例。每位同学人人参与(可独立也可合作),时间三分钟左右,内容为学生感兴趣的与地理有关的所有知识,如简介国家或城市、观光旅游、民风民俗、佚闻趣事、环境保护、考古、世界之谜、天文、科幻星球太空、军事战争等。资料来源可网上下载、图片(照片)或实物传阅、剪报、明信片、邮票、各类书籍及杂志,各种光盘(如Discover)、电视节目(如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等)、或者亲身经历的人和事等等。要求选题奇、趣、新,参与者既演又讲,富含幽默感,仪态自然大方,表演得当,语言简洁明了,声音宏亮,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新闻报道、节目主持,可播放录像、VCD、DVD、幻灯片等,可讲评书、相声,猜地理谜语、讲地理笑话,导游、知识竞赛、快板、小品表演等。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此项活动已成为地理兴趣教学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同学们感叹道:

“有了课前3分钟,全班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对地理这门不大好理解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内容不仅与课堂内容有关,而且还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如日本、万象等一切的一切都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但课前3分钟把这些知识搬到了教室,搬到了自己的脑海中,满足了我们对地理学习的要求和愿望,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伙伴。”

地理课前3分钟真的很棒!一可调动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使大家能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轻轻松松地就学到了地理知识。二可通过每堂课接收一个地理小知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可谓积少成多,这样我们就可以贮藏好多好多的小知识,不断吸收地理课前3分钟的“营养”,逐渐成了“博学”的“小百通”啦。且会使我们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更轻松,更容易。还能锻炼口才,增加胆量,学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做人的道理。可谓“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它使我在课内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中得以解脱,让我在平常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刚开学时,我对地理一窍不通;可到了后来,增加了课前3分钟,同学们五花八门的介绍,令我耳目一新,原来地理也是那么的生动有趣,一点儿

也不枯燥,就像一道菜一样,尝了才知道是那样的深奥、趣味,真是味道好极了!”

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地理知识的有心人,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及创新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上台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不少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掌声和赞叹声中找回自信;此外,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小老师”的辛苦,更加懂得应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与老师和同学间的理解、信任,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使师生都受益匪浅;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一把钥匙,希望藉此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

中学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活动两方面。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环节,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基本形式。然而,仅有一种形式是不够的,它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从而使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技能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二课堂活动。

开展二课堂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地理知识竞赛,做地理游戏,进行天文和气象观察,并通过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宣传地理法规,办好地理园地,地理墙报等,或者进行地理小制作,地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和环境监测以及绘制校园平面图并为校园绿化和美化提出合理建议,撰写地理小论文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环境,接触社会,力求把书本知识寓于各种活动之中,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但是从目前地理教学现实来看,地理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偏重书本知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精神世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感悟。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我们认为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是参加社会活动。主要是以人与环境关系为主的活动。地理新课标指出“要紧紧抓住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问题作为中学地理教育的主线,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明确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此,我们组织指导学生自由选择课题,自由组建课题小组,师生共同设计研究方案,制定实施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自主进行课题试验、资料收集,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并撰写课题进展报告,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和计划,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现象观察、实地考察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获取详实的数据和信息,将资料、数据汇总后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究检验,修正归纳,然后形成研究结果,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地理环保小论文,我们选送了其中部分优秀论文参加2004年全国中学生地理小论文的评比,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其中《纸飞机背后的危机》、《电池自传》均获全国特等奖;《南河整治的后续调查与分析》、《成都人的休闲娱乐》等十余篇荣获全国一等奖。组内三位老师均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地理组也因此获得全国团体组织一等奖。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对家庭节水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举行了“家庭节水方案设计与实施”大赛,让学生真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样的地理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炉,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诱发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内部动因。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前提,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

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一个学生如对某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他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一个学好地理的良好开端。地理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讲求教学艺术,不断激发并巩固学生的求知欲望,“授之以情,教之以趣”,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兴趣,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

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坏习惯,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游戏—鸟》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鸟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本来,只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如在教美术教

材第九册《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工艺课上要“超越”

小学工艺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工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不少的孩子怕上工艺课甚至不喜欢上工艺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工艺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实在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讲究“超越”。常用的方法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扣子、小卵石等),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工艺创作的源泉。除了“百宝箱”外,还要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艺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还有比制作更重要的内容,那就

是超越作品的人的因素,即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以及完成作品以后的整个过程,都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个人的性格爱好等情感因素来赋予作品之中,而不要被制作技巧牵着鼻子走。有些比较困难的制作技巧可以不用或“绕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材料与作品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让材料发挥超越材料自身的作用。例如教美术教材第九册《实物的联想》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制作。我讲完之后,学生拿出“百宝箱”开始制作,“百宝箱”中无奇不有,有的学生用半块吸铁石、两个铜板和一小段铁丝竟然做出一辆摩托车,过一会儿又把它变成了一个大炮;有的用扣子、小梳子做成蜻蜓,一会儿又变成蝴蝶;还有利用三角尺铅笔做成飞机再变成手枪等等,他们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以了“超越”。

四、欣赏课上要引入“多媒体”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语言、文字、实物及挂图媒体的传播,即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学生对所学的欣赏知识难以消化。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无疑为美术欣赏课打了一剂“催化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快得以消化,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则

使美术课成为老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现代教学媒体,这样就为枯燥无味的欣赏课注入了活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而且大大节约了时间。例如美术课本第七册《民间年画》,传统美术课最多只拥有几幅挂图,学生往往不专心,而且一节课很难讲完。而我课前先用摄像机去农村中摄一些农户家大门上的门神或家中的一些财神或一些有关年画的录像做成美术课件,课上来展示给学生们看,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学生对民间年画知识很快得以理解消化,而且一课时顺利完成。

以上只是我对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美术教学的个人之见,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有我们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把美术教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下载新课程环境下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环境下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精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本文获2006年福建省第三届“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三优联评论文类二等奖,并刊载于2007年1月《福建中学数学》) 厦门市第二外国语......

    一对一环境下基于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对一环境下基于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张建辉 何悦灿 (精英未来学校 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在一对一环境下《国粹京剧》项目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一对一教学环境下,采取......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合集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心理特征、认知水平,高中历史学科特点等建构自主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大领域,有着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欣赏教学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以新课标新理......

    新课程下德育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下德育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仓定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新课程环境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些许思考与探讨

    新课程环境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些许思考与探讨 在新课程改革的迅猛浪潮中摸滚打爬了近四年,聆听了许多的语文公开课和随堂课,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一些相似的、较随意的行......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我与新课程------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范文模版)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谈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美术教学 教学理念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