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体育课应该注重“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参与体育课的学习。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培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某一学科拥有兴趣的学生最容易学好这一学科,尤其是小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太成熟,兴趣对其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学体育课,作为学生体育素质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更应该承担重任,教育者必须给予重视,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为其日后体育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的体育课上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有些学生回避体育课。因此必须探索解决的办法,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探索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教学方法的探究是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各类能被小学生所承受的体育活动。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在课上的力量练习中,让他们练习负荷较轻,练习频率较高,因为这样能够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能够得到相应的改善,体育教学者应该把握好练习的时间及强度,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除了力量的锻炼之外,体育教学者还要注重小学生耐力的培养,教学者应制定逐渐增加强度的耐力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而小学生处于柔韧力最容易训练的年龄,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柔韧力发展的练习。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集中,对各方面的刺激极快速地做出反应,同时渴望表现自己,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而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付出较多的精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比较爱动的,喜欢各种户外活动。除此之外,小学神的想象力丰富,极具形象化思维,对于形象化的东西也充满兴趣。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诸多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1.教学内容游戏化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游戏无疑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游戏的有趣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游戏还有竞技性,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从而更好地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许,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能够促使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现自己。所以教学者可以把教学内容通过各式各样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引起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学习兴趣以实现学习目标。
2.教学素材多样化
教学素材的多样化要求教育者选取各种有质量、有特点的体育运动视频,或者向学生介绍体育明星的经历。学生通过对运动视频的观看,会产生模仿的欲望,从而更容易地加入体育运动过程。介绍体育明星的经历无疑会给学生带来榜样化的力量,使学生对体育明星产生崇拜之情,对体育运动产生向往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地进行各种活动的训练,并以榜样的要求督促自身的进步。
3.教学氛围和谐化
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氛围要求必须是轻松愉快的。这样的环境才能使学生释放自我,尽情投入体育运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引导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首先教师要求和蔼可亲,融入学生中,和他们一起学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在教授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向学生有耐心地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动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体育课。
4.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体育测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鼓励。要求教师既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又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测评的最后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平时的表现也尤为重要,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水平也不同,不能要求学生的最终测评成绩都优异,有的学生平时积极参加活动,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得到高分。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对其成绩酌情给予适当的调整,在这样多方面的测评标准下要求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结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极为重要,只有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体育课的各种活动中。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当前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从而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5).[2]孙岩.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宋慧敏.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陈平.浅析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内江科技,2009(10).
第二篇: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
浅析农村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
策
略
[摘要]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紧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本文从七个方面探讨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
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总是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追求、尝试、体验,由此产生求知欲望,所以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同时,能随着人的意志和需要而不断转移。同样,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有无参与的欲望和兴趣,对练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因机械重复、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生厌倦、索然无味之感,如中长距离跑等。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这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的途径。
一、启发学生自觉性,培养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晓之以理,使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体的道理: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只有获得强健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繁重的学习;只有打好身体基础,才能够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从而目标明确,认真上好体育课,形成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好奇心强,厌恶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练习方法。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
三、优美的直观示范,引发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若教师基本功扎实,动作示范正确优美,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练习兴趣,能有效提升练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动作的激趣作用,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特殊效果。
四、合理布置场地器材,诱发学生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练习器材,使场地整洁、线条醒目、器材整齐有序,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美感和安全感,诱发参与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口诀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记忆兴趣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许多技术动作要领讲起来繁杂难记。若将复杂的技术要领归纳为几句口诀,便于学生学习记忆、掌握。如将投掷 的最后用力动作简化为“蹬、转、送、撑、挺、推、拨”七个字,便于学生理解动作;在篮球教学中将三步上篮技术要领归纳为“一大、二小、三高跳”,学生就能明白动作要领,迅速记住。
六、充分肯定成绩,提升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兴趣,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
七、因人而异,保持不同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又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觉得无须努力,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总之,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紧要,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要找出学生对所练习内容缺乏兴趣的症结所在,采用相应的激趣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三篇: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策略探究
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策略探究
摘 要: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在不断下降,中学生在运动持久力、运动速力、运动力量、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都呈现出下滑趋势,令家长、社会普遍担忧。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那么,如何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热情。学生只有对体育本身感兴趣了,才能从生活中不断关注体育、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最终形成运动的良好习惯。据此,文章提出了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具体策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关键词:中学中学 中学体育 体育教学 兴趣 运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74-01
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在不断下降。中学生在运动持久力、运动速力、运动力量、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都呈现出下滑趋势。“少年强,则中国强”,面对我国中学生体力下降的现状,社会各届人士提出担忧,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呢?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当中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热情。学生只有对体育本身感兴趣了,才能从生活中不断关注体育、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最终形成运动的良好习惯。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具体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承担着为中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体育教学更应该不断探索新内容、新方法,以使课堂鲜活有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作为中学体育教学来说,教师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在体育课堂上提高的吗?当然不是。因为学生们课后是否能够积极进行体育煅练,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那么学生课后是否进行运动,参与什么体育运动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几乎不太运动。而当前中学男生则有很多人参与足球、篮球的运动当中,部分学生参与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
因此,作为教师要明确体育课的真正内涵,不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运动,而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爱上运动、喜欢运动,最终主观自觉参与运动。
学生们对运动无兴趣的一个原因是对运动的不了解,一个不懂得足球比赛规则的人怎么会对足球比赛感兴趣。体育运动知识的匮乏使用权得学生的视野局限,缺乏运动兴趣。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将体育知识的更多信息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了解体育赛事、比赛规则、知名运动员等。可能是其中的某一点就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用权学生课后去了解这一运动,最终投身到这一体育运动当中。
2.2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需要用课堂呈现给学生,而课堂是在一定教学方法的带领下按部就班地完成的。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呢?这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小组对抗,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小组人数不等。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事对抗,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参与运动的热情,在比赛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即让学生充分运动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友谊。
(2)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中运用体育游戏是很好的方法,体育游戏一方面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运动。学生们边玩边运动边学习,可谓是一举多得。当然体育游戏的选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安全性,在设计体育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不要有超出学生能力的危险训练,同时注意提醒、检查学生在运动中所使用的备品安全性,避免运动器械等对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第二是趣味性,既然是体育游戏,就一定要有趣,有趣才能让学生有热情去参与。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选择新颖的,有情节的,有竞争性的,参与人员多的游戏,让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游戏当中来。第三是科学性原则,体育游戏的设计不能仅仅是图热闹,一定要符合人体自然生理规律及健康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及心理特点,还要注意到参与体育游戏的人数和场地器材等因素,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是教育性,体育游戏应该是健康向上的,融德育、智育与一体的教育,要让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即愉快的参与,又从中感情出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体育游戏有很多,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体育游戏,例如造型俯卧撑、蚂蚁搬豆、夹球接力跑、集体跳绳等。
(3)角色扮演,在体育教学当中,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例如让学生参与到篮球比赛当中,部分学生是运动员、部分学生是裁判,记分员,场内卫生环境维护等都由学生来负责,能够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动动当中,去了解运动。同时,角色的不断变化,也会增加趣味性。
当然角色扮演法还有其它的方式。要想让学生了解体育赛事或竞技知识,就要给学生创造条件,使用他们有机会去了解体育常识、学习体育常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与体育相关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扮演赛事播报员、体育教师、体育评论员等角色,向大家介绍某一赛事的比赛情况、某一运动的起源、发展、经典赛事、著名运动员等。通常时长在5分钟左右。主讲的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对其讲解的知识必然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听讲的学生通过学习也学到了所不了解的体育知识,同时学生们相互交流,更能唤起学习兴趣。
2.3 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中学阶段运动能力的自身差异很大。如果只是以体育运动的速度、力量等作为评分标准的话。对于体育运动能力不佳的学生无疑是兴趣的打击,使他们觉得无论多努力也很难取得好成绩,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评价方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将学生的参与量化成为重要的采分点。并且实行分层次给成绩的方案,使学生的关注点从成绩本身转向兴趣。
参考文献
[1] 付贵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J].学周刊,2013(31).[2] 闵坚.浅析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3] 羌霞.中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车小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分析发现影响学生体育兴趣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社会环境,教师的教与学,运动项目及体能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1、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谁投中的最多,让观察的学生说说原因,让投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投篮动作。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
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安排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时,单纯叫学生做50m弯道跑,学生兴趣不大,而结合圆周接力跑游戏。这样不仅运用了弯道跑技术,发展了速度素质,也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虽然学生在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如在一堂课中前滚翻的技术学好了,就可以在下节课中教前滚翻分腿起的教材了。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教师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心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2.1多用激励的语言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约,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
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的用语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失败时,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声“失败为成功之母!”;在他们为失败而痛苦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声“废铁之所以能成为钢,是因为它们能经得起痛苦的磨练!”;成功时,微笑着他们说声“付出的过程有点苦,可它结的果是甜的,不是吗?”,骄傲时,严肃对他们说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对有过运动损伤的学生,见面后轻轻地问声“你的伤完全恢复了吗?”会使他们心灵上感到温暖。对运动中摔倒的学生拉他一把,说声“摔倒的是躯体,不倒的是胜利的信念!”相信你不用再多说什么,他一定会振奋精神地继续跑下去。教师讲话的语气,对学生的情绪也有很影响,因为语气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情和感染力。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喜欢听关切的、赞许的、鼓舞、肯定之类的语气;而不愿意听责备的、命令的、批评的语气。学生最反感的是讽刺的、挖苦的、鄙视的语气,所以教师的语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的。
2.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课前要认真备课: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的全面锻炼及对三基掌握的有利;课的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机动掌握,„„课中要灵活调节:队列站队的背风、背阳光直射,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在对待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上,对男生或女生,对性格开朗或内向寡言的学生则特别要注意批评的环境和处理的方法,尽快地使课从逆境中走出来;课后要冷静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
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受到鼓舞?即使是批评,是否使学生得到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
2.3参与到学生中
积极性差的和好学生不同,好的学生一个篮球就可以玩的满头大汗,而积极性差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对于动作较好的学生,要不断提出要求。在练习中提倡技术好的学生都和技术差的学生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是学生不仅爱运动而且更爱上体育课。
第五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愈来愈被社会所重视,逐步形容全民体育,而学校体育教育则是全民体育的基础。本文研究的内容,即是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目的在于从兴趣着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兴趣 培养
众所周知,体育本来是一门活泼、有趣,让学生天性得以张扬的科目,而现实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对其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厌烦,对体育课的关注越来越少,有的觉得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种境况与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十分重视全民身体素质的大气候格格不入。随着我国教育制机的改革,尤其是教育制度的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体育教育是得天独厚的机遇,体育教育应乘此东风迎头赶上,决不能滞后,如何尽快扭转学校体育的近况,笔者认为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必须放开手脚解放思想。其次,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第三,多媒体在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切不可小觑。第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吸引人。第五,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抛开应试教育之枷锁,还体育活泼、有趣的本来面目。若如此,学生之幸甚,体育之幸甚,中国之幸甚。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体育则愈来愈显得重要,学校体育备受重视,因为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就曾经提出:“有可能把教育和体育同体力结合起来,因而也有可能把体力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又说:“生产劳动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增进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成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毛泽东的传世佳作《体育之研究》明确指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信条去教书育人。可见,体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一个民族的振兴是何等之重要。
一、解放思想,转换观念
如果说中学生喜爱上体育课,倒不如说是为了逃避繁重的作业而作出的举措更为确切,即使一片欢呼地来到操场,而当体育老师有板有眼地开始本节课过程时,大部分同学又显得非常消极,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思想上的不重视。大多数同学以文化分数为重,藐视体育成绩,因为中考中体育成绩只占10分,微不足道,况且按惯例,只要文化成绩好,届时学校领导、老师自然会想方设法使你的体育成绩满分的。这就滋养了他们爱到操场上体育课,而又不愿真正完成应有的活动量、掌握应有的运动技能这一陋习;二是指大部分女生,仍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放不开手脚活动,仍愿做“淑女”型仕女。即使活动时,也是扭扭怩怩,达不到运动效果;三是怕苦怕累,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现今的孩子,在蜜罐中泡大,从未吃过苦,受过累,不必说“劳其筋骨”,更谈不上持之以恒地体育运动了。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们教者应正确引导,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意义,看体育而非看分数,使他们尽快转换观念,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体育运动中来。
二、把握心理特征对兴趣的影响
中学生心理发展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又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往往做些力所不及的动作,同时又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一定技巧,既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委以力所能及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又要严格地要求他们,给予必要的批评与监督,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道德评价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向成熟期顺利过渡,使之产生永不枯竭的体育兴趣。
三、正确处理生理特征与教育的关系
中学生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期开始,学生初步显现出暴发力,精力旺盛,似有使不完的力气(尤其是男生)。此时,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最佳时期,但要注意培养学生坐、立、走的正确姿势,体育活动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可进行速度、灵巧、弹跳方面的训练。要教育学生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和锻炼的时间不宜过长,负担不宜过重,保证充足的睡眼时间。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讲授,特别要指导女学生的经期卫生,积极开展健康、文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避免不良刺激对学生的影响,以确保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持久性。
四、多媒体对学生兴趣的激活
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由于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教师在一节体育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换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错的动作演示,亦或录下学生练习的动作进行评讲,或者教师将时事及体育新闻直观搬上讲台,使学生了解得更多、更新、更快,从而激活学生的体育兴趣及热情,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形成爱好体育的习惯。
五、提高教师素质,启动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多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专长,也有短处。本人在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多种多样,所涉及内容之广往往超出你现有的能力范围。使你往往招架不住,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我素质,才不至于“江郎才尽”。教学过程也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喜爱。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步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自我进修,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才能不落后于时代。
本人有一习惯,每天早晨到校,必在操场一隅演练一套拳术,尤其热衷于《满江红》拳,随着录音机里的“满江红”歌词,演练完这一套拳术,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很多学生缠着我学这一套拳术,我索性便开设了武术这门课,改练教材中的“少年拳”为“满江红”拳,于是乎,无数少男少女,醉心于武术。当然,我也乘此之机,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使学生在积极锻炼身体的同时,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县招商引资洽谈会期间,我校受开发区管委邀请,承办洽谈会开幕式,集体武术便是压轴戏,四十人的方阵,统一的服装,整齐的动作,把岳飞那气贯长虹的爱国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博得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从此武术热在我校掀起,这不能不说是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结果。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调动主体积极性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形成开放的、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品德、心理、性格,形成一个美好的人生,从而构建一个永不衰落的民族。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