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新媒体环境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媒体环境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以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的以平等、协作、和谐为特征的,共同完善人格的师生关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构建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就是要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新的对话和交流,建立一个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学生进行任务教学活动。
一、图说信息技术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演变之路
以上图中的矩形代表学生,椭圆代表教师,单向箭头代表从属关系,双向箭头代表交互关系,空心箭头表示转变过程。
①:类似于族谱树状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师徒制。教师是“讲坛上的圣人”,是知识和技能的权威拥有者,甚至是唯一传播者。学生和教师之间是直接传递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唯师是从”。
②:教师开始撩开“师道尊严”的面纱,走到学生中去。但教师是太阳,学生只是行星,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师是领导者,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学生是跟随者,离开了教师就无所适从。
③:教师慢慢地走出中心,以近乎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作为学习的同伴,共同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此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架,学生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和教师一起构成学习的共同体。
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的体现。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都起着领导和指挥作用,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但是这里必须明确:学生客体作为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学生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理念,被视为一种辨证的学生观。
④:教师逐渐撤去支架,让学生自己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此时,教师如同教练,学生就像球员,球场上是球员们表演的地方,教练一般隐身于球场之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通常由学生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l生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行民主,创设情境,适当引导,主动遥控。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探索和追求
教育民主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对教师的传统角色发出挑战,要求教师角色从中心转变到边缘。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教师仍然是知识的化身、信息的源头,学生绝大部分的学习信息来自教师,教师还是被视为知识传授、信息传播的权威以及教学的中心。
但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犹如催化剂,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一种必然。此时的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和“中心”位置也开始动摇。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于学生先前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知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从中心走向边缘。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教师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认识并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个重要目标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充当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同时,要把握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这是构建并形成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二是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积极探索并尝试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有利于课堂创新的氛围;努力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过程,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课堂中来。如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和基于任务驱动的相互协作式教学模式等,都是十分符合信息技术课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首先是精心组织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是在课堂中合理设置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过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结构。这是构建和形成民主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
三是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针对学生起点(即基础)的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关注差异、鼓励个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民主和关爱的氛围,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
四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着力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体现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适应未来新环境和新知识的社会。俗语说得好:“青出于蓝胜于蓝”,“生不必不如师”。教师可以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让师生转换角色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证明,这是建立民主课堂氛围的一个好方法。
五是合理评价乃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教师应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从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多为分数压力。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起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师评生、生评生、生评师等方式,改变一贯以教师为权威的不平等的评价方式。
(编辑 巴千里)
第二篇:“以人为本”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摘要: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得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已逐渐被学生占领。新一轮的课改要求“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在英语教学中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能适应语言教学时代性鲜明的特点,并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笔者分析了构建的意义,并提出要从六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 构建 新型关系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因此,“以人为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显得迫在眉睫,它是时代对教育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新形势下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前沿。
一、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学校中,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 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彩,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
三)有利于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不仅导致生机勃勃的英语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形成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气氛。课外,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有时,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甚至举行英语晚会,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会话的环境和气氛。
因此,“以人为本”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抓住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情商对智商的促进作用,激励一切有利于英语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大力促进英语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笔者以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营造宽松型的课堂氛围
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力,也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到期待老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注重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
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技巧,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尊重学生,巧妙设疑鼓励思考,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这个问题都不会,怎么搞的?”此类打击性的语言,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形成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多讨论、多提问、多辩论、精讲授。
三)培养自由讨论式的课堂风气 教者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切口。放手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要达到这种效果,教者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基础实情,提出科学的讨论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保持教学节奏,完成实际教学任务;其次要有教学机智,教者在学生讨论中要及时把握、及时引导,不但要求思维敏捷,而且要引导得时,信息吸收要迅速,这就要求教者备课时要备到学生。再次,为了保证一个讨论的“面”,教者要在课前、课后做好每个基础较差同学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也可事先进行适当引导,防止课堂讨论中产生“死角”。
四)提供多重式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的现象是:老师讲授时学生抬头目视老师,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立即低下头。纠其原因,不是此类学生不想学、害怕学,而是此类学生长期处在课堂教学的失败氛围之中,他们害怕嘲笑和惩罚,不敢正视老师,更不要说主动提问。事实表明,传统的强制性方法并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为学生搭建多重式的成功平台,才能使每个学生对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建一个成功导向的课堂,营造一个“持续的支持性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什么是人才?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成功。其次,要在大班授课制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悦,这仅仅靠一些激励性语言和高频率互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使差生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支持,课前预习、课内外辅导等等;再次让学生合作学习,组织优生与差生建立帮学小组,并落到实处,这样做,使差生及时获得支持,扫清知识障碍,容易感受进步,从而感到自信,只有如此,“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才会建立,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形成,班级内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五)树立研究型的学习楷模
研究型教师将是学生探究型学习的持续动力,我们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表现在师德上,更多的应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探讨和追求上。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教法,研究新教材,努力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制定好 个人发展计划,研究专业领域新动态,积累各类资料,教师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心理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学生将更加崇敬老师,可以加速构建和巩固新型的师生关系。
六)运用现代教学方式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又依赖于教师。这就决定了教者必须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实践证明:学生获得的知识如果只靠听觉,3小时后只记住70%,72小时后只记住10%;如果只靠视觉,3小时后只记住72%,72小时后只记住20%;视听结合,3小时后记住85%,72小时后记住65%。可见,多媒体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效果好。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以及进行模拟、重复、微观化等方面的良好作用,可以产生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教者可用计算机、多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学生即可获取信息知识,从而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时的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尽可能大的发展。”现代化的教育观能够更加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学习Steven Spielberg一文时,学生可借助网上查找有关他的画像,生平及其电影作品。计算机上网使学生更易理解文章,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具备了足够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新形势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提供了可能,这样的教育氛围更易于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课堂上,教者是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是为他们的知识积累搭建平台的设计师。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英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积极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培养自由的讨论式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多重的成功体验,才能激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兴趣和潜能,为进一步开展英语教学做好铺垫,从而大力促进英语教学。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崇善、张峰: “新世纪教师如何应对三个挑战。”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2、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3、张秀琴、杨柳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年 第2期。
4、斐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20-21。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08、2。
王 小 苗
2008年6月
第三篇:浅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摘要】:师生关系在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元师生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意义匪浅。当今社会,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并随之出现各种新媒体应用平台,学生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迅速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流使用群体。新媒体对于学校尤其是师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却严重不足。鉴于此,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师生关系对于发展完善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基本理论、促进师生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并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新媒体;师生关系;构建;优势;策略
一 绪论
师生关系作为高校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人际关系形式之一,对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一日为师,百日为父”、“教不严、师之惰”等警训,提倡“尊师重教”、“为人师表”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元师生生活、充实校园文化意义匪浅。当今社会,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并随之出现各种新媒体应用平台,学生因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而迅速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流使用群体。新媒体对于学校尤其是师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师生关系研究却严重不足。鉴于此,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的师生关系对于发展完善基础教育师生关系基本理论、促进师生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并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渐人“深水区”,出现了师生关系功利、师生感情淡漠以及师生交流贫乏等诸多问题。
通过访谈调查研究,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师生关系的优势所在:1.在教育教学方面,师生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所提升,师生双方的融洽性不断增强。2.在情感态度方面,师生的满意度逐渐上升,师生双方的影响逐渐强化。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新媒体时代师生关系现存的一系列问题:1.新媒体在师生交流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2.师生通过新媒体交流的内容有待拓宽。3.师生通过新媒体沟通的情况参差不齐。最后,针对新媒体时代师生关系的显著优势以及现存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构建新媒体时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优化策略,分别是:1.拓展新媒体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途径。2.充实师生间以新媒体为纽带的广泛交往内容。
二 新媒体时代的界定及特点 新媒体时代的界定
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2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首先,新媒体强调的是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比如我们阅读网上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联到其他相关的文章;有的字、术语不明白,我们可以将其点中,字典词库会告诉我们它的意思,甚至演示一段动画或音乐给我们看和听。但我想这应只是新媒体发展的初始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将获得更多选择的权力,并获得视、听、触、嗅、动等多方位的体验与享受。
其次,互动性是新媒体独特的魅力所在。“互动”赋予新媒体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从传播理念到产业模式的全面提升和变革,是传媒发展战略中的资本砝码。虽然欧洲在全球互动电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互动技术研发始于欧洲,但其对中国数字产业的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英国《经济学家》在一个专题报道所言,大众媒体时代正逐渐让位于个人和参与新媒体时代,这将改变媒体行业和整个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有专家预测,未来的几年内电脑和电视可能已经整合,技术转变下,媒体已进入一个反客为主的新时代。
三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优势 1 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优势在教育教学方面,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所提升,师生双方的融洽性不断增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师生间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这种交流有效得避免了传统师生关系中学生不敢当面和老师谈心交流的问题。通过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此外,将新兴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提升师生之间的配合的默契程度,增强教学活动的协调性和互动性,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局面,有效得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频频出现的教师“一言堂”的被动局面。同时,师生间的协调配合有所提升也会进一步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只有师生间协调配合,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并促建师生关系不断持续发展。2 情感态度方面的优势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优势在情感态度方面,主要表现在师生的满意度逐渐上升,师生双方的影响逐渐强化。这一点与新媒体时代背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密切相关。由于教与学的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新媒体而形成的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样也反映在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新媒体会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彼此之间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会攀升。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正确的引导,教师也更愿意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影响不断加深,一方面学生接受教师的影响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接受学生的影响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永续发展并接受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新事物,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四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的优化策略 拓展新媒体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途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新媒体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文字传播信息的方式,发展为语音传播或者视频传播。同时,在新媒体的传播工具方面,近年来兴起了微信、微博、SKY网络电话等等。因此,在新媒体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师生间交流沟通的途径也应该不断创新、不断拓展。例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广泛利用校讯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加强与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沟通,家校合作更好地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拓展新媒体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途径,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的传达,以保证师生间的沟通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师生间沟通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利于建立有效健康的新型师生关系。2 充实师生间以新媒体为纽带的广泛交往内容
当今社会,虽然新媒体时代技术不断发展壮大,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鱼龙混杂,不良信息肆意传播。因此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注意甄别信息质量,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传播社会主流思想观念。同时,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实师生间以新媒体为纽带的交往内容,让教师和学生真正从新媒体的发展中受益。例如:广大教育工作者可以新媒体等工具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或者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党中央的文件精神。充实以新媒体为纽带的交往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时事动态,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很多教师、学生和家长眼中,体育课就是教学生怎么玩。其实不然,上好一节体育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其他基础科目一样,教师也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协调师生关系、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等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首先,传统体育教学只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容易忽略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组织与练习的方法思路都重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等内容,很少考虑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常常在教师的“指使”下,做着整齐划一的被动表演。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偶尔发生冲突是正常现象,原因是师生缺乏沟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另外,有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兴趣,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授课也是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师生情绪、情感方面的对立或思想上的隔阂,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就是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或消极对抗行为的出现,严重地能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方法
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努力。
1.保持好心情
现在,教师的压力也很大,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与学生发生冲突。事实上,教师带着一份好心情走进课堂,往往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试试吧!相信和谐、融洽、轻松的师生关系会感染全班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
2.给学生多一点爱与关怀
育人路上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阂;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理解;多一份信任,就多一份友爱;多一分宽容,就多一份关爱和阳光。现在,有的教师对尖子生疼爱有加、百般呵护,而对所谓的差生则漠不关心。在此,笔者想对这些教师说:“你知道吗,爱学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教师的爱是鼓励、是尊重、是信任、是鞭策。当爱的暖流穿过那些淳朴的心田时,它将会产生神奇的效果。而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只能说明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3.营造幽默氛围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平等、合作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其实,师生相处需要一些润滑剂,如果双方都坚持立场,容易使双方的关系紧张,如果教师能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就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调和师生的关系。
4.认真聆听学生的表达
与学生沟通时,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及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口语行为,少用主观判断,在许可的范围内,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努力做个细心的听众,以诚挚的态度,仔细聆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尝试接受学生的观点,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5.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大多数体育课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与教师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就会在无形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尤其在学生上了几节基础理论课之后,一旦走出教室,他们就会像出笼的小鸟一样,感到无比兴奋。这时,教师如果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把握好分寸,就能很好地调节学生的身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如果前一堂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活动,使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如果前一堂课是音乐课或实验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可以安排一些需要注意力集中、运动负荷量稍大的练习。
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学生体育成绩较差,正是因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不浓厚,所以端正他们学习体育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综上所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教师、对学生、对教学都是有益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东宝区浏河小学 严安珍 周群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里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臵。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
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多问。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巧谈。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善观。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2、“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3、奖惩分明,促进疏导顺利进行。
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差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如果说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么,发现优秀生隐蔽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难的事。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这样处理,学生才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
在教育与疏导中,我注意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陶冶了情操,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总之,要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