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力做研究型的语文老师
全力做研究型的语文老师(人教版必修)
追忆
邮编:561500 摘 要: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也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而且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尽全力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成长为县内外一名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师,也更使我明白,当一名好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不断研究,不断进步。
关键词:争做 语文 研究型 语文教师 语文教学 丰富知识 育人为本
新课程,新理念,新气象„„万象更新之中,作为融入其中的我们——教师,更应该努力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做“研究型”教师,使自己成为具有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者和孜孜不倦虚心求进的终身学习者,因为只有拥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进而培养出新一代创新人才!语文教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语文教学研究课题化的过程。具体说来,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爱字当先,育人为本。
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如果不热爱自己的职业心里又怎么会充满阳光,自然他的学生也不能在阳光下生活。
爱是教师的美德,爱是为师之本。我常常这样想: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学校把孩子交给了我们,我们就有责任把他们教育好。工作中,我坚持爱字当先、育人为本,注意面向每一个学生,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优秀学生高标准,严要求,鼓励他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勇攀高峰;对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学生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给以尊重、信任、关心和帮助,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2008届有一个叫李竹的学生,学习成绩名列班级最后,同学们瞧不起他,很多老师也对他另眼相看,李竹非常自卑,在学校里从不和任何人接触,我接班后,了解到这种情况,主动关心、照顾李竹,利用一切方式和他沟通。为了打开李竹的心扉,我特地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假如我是„„”,在班会上,学生纷纷发言,“假如我是史铁生”“假如我是„„”而我在班会上深情地说道:“假如我是李竹,我会骄傲的仰望蓝天,会快乐的俯视大地„„”正是我的以心换心,打动了李竹,也打动了班上每一个同学,李竹终于和我交流了,和同学们沟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毕业时以598分的成绩考入了兴义一中。对学习困难的孩子来说,我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对家境贫困的孩子们,我更是不遗余力。无论平时的工作多么繁忙,总要抽出时间,在课间或午休时和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2006届班上有一个家庭极其困难的学生徐相博,妈妈下岗,爸爸卧床不起,我为他联系捐助单位,到他家中去看望病人,拿出自己的钱替他交杂费、饭费,为他解决住宿问题,徐相博初三冲刺阶段,为了让他有足够的营养,我给他包饺子,做好吃的,专程送到学校。徐相博同学考上了自已理想的兴义八中,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财经大学,在入学之时,父亲病逝,我知道后又帮助他去找民政、团县委等单位支助,让他顺利的迈进大学的校门。另一方面,在班内树立各方面的先进典型,来影响、感化差生,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关爱,使他们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班集体建设中去。我关爱学生,所以也深受学生的爱戴,因为相互尊重,所以我执教班级的班风良好,多次被评为州、县、校级“优秀班集体”。
二、勤于练笔,提高能力。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现代通讯工具给人们的沟通和交流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带来不爱动笔、不爱动口的负面现象。以前,我们习惯于用书信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现在,我们更多的依赖短信,QQ聊天、电子邮件,更可悲的是我们渐渐地连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都不会了,而是麻木地盗用他人的语言,复制他人的情感。尤其是节日里祝贺的短信,满天飞舞的都是重复和雷同的甜言蜜语。从表面上看,互发短信,一键传情,极快地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其实并非如此,枯燥冰冷的电脑字体,哪及得上彰显个性的手迹;几十个字的短信怎比得上数张信纸的温馨美丽?我们慷慨地放弃了一次次向亲朋好友传递友情、亲情、爱情的写信机会,同时也失去了一次次展示自己文学才华的机会。其实写一封有感而发的书信不仅是锤炼文字的尝试,更是在忘怀一切的美妙中感受友情、亲情,是一种人生享受。试想你连这难得的练笔机会都放弃了,你还会有为之冲动的动笔可能吗?一位语文教师只有经常动笔,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教学经验文章,才能辅导自己的学生写作文,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老师通过阅读、练笔等途径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后,这仅仅是具备了成为一个研究型语文教师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这包括以下很重要的两方面:
一是 建立起有独特视野的教育观、文化观。也就是说对当前教育、文化现象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有自己的见解,不苟同别人的看法。且视野宽阔,关注思索社会和教育世界里人的和非人的、合理的和不合理的种种现象,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带给学生深刻的影响,提供给学生一个方向性的指示,引导着学生朝着真善美的终极目标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未来的理想和信念。
二是建立富有个性色彩的课堂。一个研究型的语文教师,应该建立富有个性色彩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才符合教师的个性发展和生命个体生长的需要。也就是说,通过深入的教育理论学习,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一整套个性化教学行为和可操作技术,即自己的课堂文化和教学风格。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了每个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尤其要在学习和发展上下功夫。这样,我们才能有开阔的文化视野,才能有充分的教育智慧,才能以睿智的眼光、发展的心态去教育培养学生,才能真正给学生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同时才能丰富和充实教师自身生命个体的意义和内涵。
三、大量阅读,灵活机智。
黄庭坚说过: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唯有大量阅读,才能使自己思想通达,视野敞亮,才能体味到哲人和大师们著作里宏深的思想,才能完成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全身心地体验生命的深邃,达到自我心灵的升华。静下心来读一些名著,可以让我们丧失的才情得以恢复;降低的审美趣味重新提高;削弱的文化底蕴再次加强,钝化的思想触角重显敏锐。正如俄国伟大作家高尔基所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让我们在与智者的对话中做一位学识广博,文化气息丰厚的研究型的语文老师吧。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有一次他到回国讲学,就从老庄哲学一路讲来,直讲到现代物理,可见他古文化底蕴的深厚。制壶界一代宗师顾景舟一生做的陶壶件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孤品。在谈及他所制的茶壶为什么如此不同凡响时,他的一位弟子说师傅深厚的古文功底无人能及,他将古文化融于他的壶中,使每一件作品成了极具文化内涵的艺术精品。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与教学中各种偶发因素巧妙结合,便会呈现出一种教学机智,而幽默的教学机智往往可以活跃整个课堂。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这样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讲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读这句话时声音很响亮,于老师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产品,我再给你喷洒点。”同学们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读了起来。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招显然要比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读要高明得多。
古人就很重视“笑侯”,即引笑时机。因为它是幽默机智是否奏效的关键。正如相声艺术一样,“包袱”要抖在最关键处。在教学中同样重要,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教学机智的幽默美。另,在教学过程中,瞬息万变的教学情境,随时可发的偶发事件,如果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外,还必须具有非凡的教学机智,否则就不能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那么,这节课上,也难以真正完成教学任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例如:我看到有一篇案例中讲到:某教师在送课下乡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到“美女蛇”时,学生故意刁难陌生老师,问世上有没有美男蛇。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如果,这时候老师没有课堂机智,不能灵活处理的话,我想这必然会给我们的课堂绘下失败的一笔。但这位老师在沉思后回答 “这个同学天真好奇,问得有趣;但他问的思路不对,照此下去,可以问,有没有丑女蛇和丑男蛇呢?要知道,作者的思路是在‘美女’和‘蛇’的对比上,‘美女’是指她迷人的外表,‘蛇’是其害人的本质,‘美女蛇’比喻披着画皮的坏人„„”这样就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路拉回正轨,“一箭双雕”既稳定课堂教学秩序,又指导学生理解了“美女蛇”的寓意。处理得体到位。,体现教师别具匠心的教学机智;另一篇案例中讲道:一位女教师在借班上优质课时,由于是夏天,天比较热,穿得比较露一些,刚进教室就被一位调皮的男学生盯着看,并说:“老师你好性感哟!”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年青的女教师并没有慌,也没有当场批评该男生,而是很委婉地回了一句:“我不姓感,我是姓赵。”这样处理不但得体,而且机智幽默,还缓和了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教学机智,只钟情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钟情那些博学多才的教师。很难想象,一个孤陋寡闻、学识浅薄的人会产生什么教学机智。因此,要想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我们就应该首先成为“研究型”教师。努力丰富自己的见闻,增长自己的学识,只有这样,长年累积,“课堂教学机智”这颗幼苗才会茁壮成长。
四、团结协作,共同探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想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还需要依赖我们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力量。因此,工作中,我不仅重视自己的发展与提高,还以自己的人格、实际的行动影响、感化、指导老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共同走上探索创新之路。在我的带领下,全组教师积极上进,不断学习,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主动研究、探讨、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在实践中,一批年轻教师积极上进,刻苦钻研,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了我校乃至全县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2008年年青教师黄先奇获县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张洪、张龙获老师州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全组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州级、国家级奖百余篇。全组形成了一股认真钻研的好风气,近年来,本组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获奖人数渐渐增多,撰写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比以前均有极大进步。
作为全县的语文学科带头人,我也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周围的教师,多年来,我在全县的送课下乡4次、作文讲座3次、教改实验总结讲座1次,2008年还被县教育局教研室聘为县教学技能大赛中学语科评审组长,受到老师们的好评,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年青老师们的教学,促进了我校语文科教学的发展,自身的教改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五、意志顽强,勇于探究。苏轼在《晁错论》中说过这样一句著名的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说得多么好啊!他把一个能成就事业的人,归结为应当具有两种必不可少的素质:一是智力,二是毅力。用现代的时髦话说,前者是智商,后者是情商,而且二者缺一不可。实话实说,在这方面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不聪明(甚至有点愚钝),但我坚持做到:粗茶淡饭只求饱,早上起来跑一跑,一年到头洗冷水,一天到晚精神好。其中的跑一跑和一年到头洗冷水就是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坚韧不拔的意志。长期以来,我养成了顽强的拼搏精神,战胜了许多困难。我体会到:搞教研的过程,犹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是“韧的战斗”的过程,可以说,其间的情商比智商似乎更可贵、更重要,更能使人取得成功。另外,要坚持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究的精神。这是做一个研究型的语文教师必须始终要坚持的。不断投身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坚持不断探究,其中,最要紧的是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识见”和“识力”。“识见”和“识力”应当成为一个研究型语文教师的一项较高的和较重要的素质。“两识”对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确定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对教材作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分析上,而且还表现在透视社会人生而表现出某种真知灼见、预见未来潮流、指出教材谬误、洞察学生潜能等方面。
六、事业为重,无私奉献。
我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也始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我教的班级班风一直是全校最好的。我二十多年来,多次被评为 “师德标兵”;“州、县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州优秀兼职教研员”;快速作文“教改实验”获州教改实验二等奖、省教改实验优秀奖;2000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研员;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二十余篇获国家级、省级、州级一、二、三等奖;发表论文 3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知识、作文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省级一、二、三等奖及以下奖60余人次。在2003年至2005三年的年终考核中,先后三次被评为优秀等级,个人前后受表彰六十余次。我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全体老师的鼎力协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时代,面临新的挑战,我将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中去。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做有特色的研究型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是我永远不变的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年年循环的教育教学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应当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充满自信、充满执着的道路上来”。因为: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研然后知其美。
研究,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必备基础;
研究,是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行家、培养人类灵魂的贡献者;
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切入点,是自身成长孕育的关键;
研究,是教师步入一种新的生活境界,能让教师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总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我也将把参加这次培训班当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决不是一时一事之功,可以说,强烈的责任感是每一位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一名名师培养人,我们应深感使命崇高,任重而道远。借这次培训班的东风,在各级领导和专家同仁的指导帮助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尽早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为了目标,让我们同行!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奋斗者和拼搏者。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
3、陶行知文集
4、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
5、魏书生教学经验汇编(魏书生)
6、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电子书)
7、朱自清《经典常谈》
8、于漪文集专辑六卷(于漪)
9、张中行作文杂谈
10、宗白华《美学散步》电子书下载
11、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南京师大)
12、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
第二篇:《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教师的幸福--《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作为一个从教几十年的教师,如果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重复同样的知识,那我就会成为教育的工具,活生生的教书匠,没有活力的教书机器。那么,我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来呢?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最近学校要求我们学习《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从该书中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学会从事研究,才会使我们的工作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才会让我们的工作处处充满挑战,处处充溢着新奇,处处洋溢着无尽的乐趣,处处尽显我们的智慧与才华。
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如何让自已由一名由传统型教师,转变为有知识、会研究、善创新的研究型教师,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以前看到同事在搞课题研究感觉很深奥,自己想进行课题研究又觉得无从下手。而通过近几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是呀,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做终身学习的教师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每个人的学问和成绩都是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产物,既有其长处和优点,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主观条件,也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新课程的实施,更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尤其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和人才观;注意学习有关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从而能够适应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二、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反思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与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做到了节节课后反思,从学生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行双向互动反思;与同事合作碰撞中反思;再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学反思。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已形成较强的反思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反思技巧,从而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使自己向研究型教师再迈近一步。
三、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最重要的是热爱研究。
有的老师认为做“研究型教师”太难了,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搞研究呢!艾青说为什么你的眼里总含着热泪,因为我爱这片土地;因为你爱数学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数学题材;张爱玲说的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只要我们不排斥理论的学习,努力地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会发现原来研究比教学更有趣,它促使我们反思,促使我们把“问题”变成“课题”,促进我们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敢于大胆尝试与创新。有人夸华应龙老师勤于研究,他说:“其实我不是勤奋,我是在享受幸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我们在探索、研究中达到华应龙老师所说的这种境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能成为研究型教师。)
第三篇:《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研究型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我国,尽管“研究型教师”的提法已经有一些年头,关于教师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讨。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工作者,也比较关注教师科研活动,并从事教师科研指导工作。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籍而感到苦恼。一些关于研究的书籍要么理论艰深,晦涩难懂;要么程序复杂,枯燥乏味。近日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鲍传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师》,不觉眼前一亮。该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却很丰富,既不乏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操作分析;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案例丰富鲜活,贴近教师生活。它为广大一线教师指出了一条开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以案例学习为载体,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过去,我国的教师培训有过于理论化的倾向,而扎实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应该注重提高教师做研究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训练又会使教师过于专注技巧,而忽视理论上的学习和反思,导致“矫枉过正”,使教师能够收获到“鱼”却不能收获“渔”。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老问题和大问题。如何架设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更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恰到好处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生活化、情境化,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从经验走向理论自觉。
教师研究要有问题导向。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做研究第一个障碍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问题。缺乏问题意识可以说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研究的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把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教会教师发现问题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书中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案例分析都围绕问题而来,具有很好的问题指向性,这对于培养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以问题为中心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教师培训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培训不仅贴近教师生活场景,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能。
教师研究重在方法。在很多次培训中,笔者发现有很多教师都有做研究的强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设想,但是总认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样”,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废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可见,教师对科研活动的畏难情绪尽管有观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对研究过程和方法的陌生。“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做研究型教师》一书不惜大量篇幅列举和阐述了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掌握的科研方法,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使得看似“神秘复杂”的科研活动变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难得的教师培训教材。
合理表达研究结果,实现教师共同成长。当前对一线教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应有的重视,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科研成果的表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参与科研的兴趣和教学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动教师同行进行科研交流,实现科研成果共享,从而共同成长。因此,指导教师科学地进行研究活动,规范地表达科研成果,成为《做研究型教师》的又一亮点。
著名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获得诺贝尔奖的秘诀是什么,是尝试和自信。尝试是一种行动,自信是观念,在观念上没有自信,仍然不会有尝试的行动。”相信阅读过《做研究型教师》一书的教师们一定会找到研究的自信和乐趣。
第四篇:做研究型幼儿教师心得体会[模版]
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幼儿教师
新时期的幼儿教育越来越需要一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可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
首先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能否创造性的发现问题是开展研究的关键。我们一线教师可以从自身实践中寻找研究问题。反思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也是发现教育实践问题的起点,结合个人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从而发现研究问题。
一、对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效果进行反思
例如:我们用心的为孩子创设了富有童趣又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如果我们不去引导孩子认识观察,很多孩子不知道墙上挂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盲目的相信环境的教育功能理论,只要我们布置好了幼儿就会受益,就不会发现这个问题。
二、对日常教育中的困惑进行反思? 研究型教师会将每天困扰我们的现象,尤其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幼儿的告状行为,细细反思归纳,幼儿的告状行为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看到别人违反了集体规则,二是弱者来寻求老师的帮助和保护。对于第一种行为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帮助违反规则的幼儿,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先鼓励告状的孩子自己去找欺侮人的小朋友讲道理,培养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现在的家长大多不重视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会时时提醒孩子,“有事找老师”,这也是导致孩子告状行为的外在原因。可见日常教育中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资源,关键是我们能否养成反思的习惯。
三、对约定成俗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于像每天接待孩子入园点名、组织晨检活动这些日复一日的教育行为,是不是发挥了最大的教育功效?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当我们对自己这些习惯行为提出质疑的时候,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逐渐产生。如点名: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可以叫他们的乳名,等孩子相互熟悉后就让孩子自报姓名向大家问好,既增加了孩子了解同伴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然大方的品性,对于大班幼儿可以改用“发现法”点名,让孩子发挥主动性去关心班级中没有来的孩子。
四、对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对于我们每天组织的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效果更应当自觉进行反思:
1、活动目标接近于“最近发展区”了吗?目标实现了吗?
2、目标是否远离了孩子的生活?
3、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4、教学方法恰当吗?
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相信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就会垂青于勤于思考不墨守陈规的人。幼儿教师只有自身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型教师,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受益无穷。
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我找到了一本好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它犹如一位老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告诉我做人的准则,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知识,为我铺了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
我认真拜读了张燕老师的著作《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此书对幼儿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成长历程的进行深入地研究。从新老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到如何走向专业化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此书每一章节后面都紧跟着资源平台、反思体验、小实验和资源库,用真实的国内外案例进行阐述,和我的工作紧密相连,我想,这不都是我最急需要的吗?
在书中的第一章阐述了教师的职责和角色,幼儿教师是引领幼儿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进入正规学习生活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幼儿教师所从事的是“根的事业”,根繁才能叶茂。幼儿教师的职业是关系到儿童能否打好身心健康的基础及其一生能否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命运、人类文化之兴衰。看到这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以自己的人格感染影响孩子,进行“人与人之间心的交流”。教师要在职业的生涯中,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素质,才能交好的完成教育工作。
在资料库里,我吸取到了可贵的四种职业意识,微笑意识、融入意识、平等意识,赞美意识,书中也详细的进行了阐述,在工作中我也以此为目标,自觉树立这四种意识,资料库中还提到了幼儿教师应具有哪些健康的心理品质才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一要有自信心,幼儿教师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魅力,将会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拥有平常心,作为幼儿教师要坦然的面对失败和挫折,在竞争的环境中沉着自制、荣辱不惊。幼儿教师这种知足常乐的积极心态将会对那些天真烂漫的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形成安全感、信任感,也有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三是拥有宽容心,幼儿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胸怀应象包容百川的大海,对待幼儿永远充满爱和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幼儿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幼儿的不足。四是拥有同理心,经常的换位思考,以心换心。感幼儿之所感。五是拥有恒心,一个幼儿教师要想克服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就要拥有一颗恒心。
书中告诉我,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教师的专业成熟是相对的概念,没有最后的专业成熟阶段,亦无绝对的顶峰。教师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就要积极开展研究,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教师要在实践中就自己的一些教育细节进行反思,进行研究。如果做了不思考,做一百遍也很难有长进,好还是好,不好还是不好,或者瞎猫碰着死耗子,却不知道为什么?如果做之前想想,做什么都清楚;做之后想想总能有一双慧眼去观察自己,反省自己,就能每天都有进步和提高。
对于每一章后面的小练习就象是我工作中的小镜子,让我时刻审阅着自己的行为。比如教师偏见的自我检测中,有这么几个问题:“对于那些脏兮兮的、穿的破破烂烂而又有气味的孩子,或者是那些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你的感觉如何?”;“你是否对班上某些聪明的、乖巧的孩子比较偏爱?”通过做这些小练习,使我一次又一次对自己工作进行反思,我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整。
《做研究型幼儿教师》——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金城江区第一幼儿园教师
韦丽鲜
歌德曾言:“一句话可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一本书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位教育家则可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的确是这样.阅读完《做研究型幼儿教师》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做研究型幼儿教师》是一本好书,值得读一读。它犹如一位老师,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告诉我做研究型幼儿教师的准则,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知识,为我铺了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
在书中的第一章阐述了幼儿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幼儿教育也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就对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幼儿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幼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打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孩子的童年充满快乐、新奇、发现、创新和体验。21世纪的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研究型幼儿教师,广大的幼儿教师必须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所谓研究,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反复琢磨、不断思考、最终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研究可以理解为一种学习过程,是借助某一现实中或者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所涉及的有关方面的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有目的的学习、思考与琢磨,最终解决问题、改善教育行为、增长教育智慧、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研究,指的是教师的研究,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参与教育实践,亲历教育教学实践历程,面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进行的经历、体验、感悟、思考、探索的活动,而不是指教育科研人员或者专家、学者所从事的专门的研究。教育科研人员、专家、学者所做的教育研究,多指课题研究,他们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研究工具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进行研究,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解决的是大的宏观层面的理论问题;一线教师所做的教育研究,通常以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调査研究、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式,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改善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活动质量,促进师、幼的整体发展。一线教师偶尔也会进行课题研究,但多在教研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而且研究的多属于实践层面的问题。一线教师所从事的研究,方式灵活,可随时随地进行,解决的也多是微观问题,研究效果也比较显著。
教育活动研究并不神秘。提到成为研究型幼儿教师,有的幼儿教师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一线教师,我也能成为研究型教师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通常情况下,幼儿教师对成为研究型教师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没有研究能力和资格,研究只属于专家或是专门搞科研的人;另一种是片面、狭隘的认识,认为研究就是搞搞课题、写写论文及做做调査而已,非常形式化、模式化和简单化。那么,教育活动研究到底是什么,有那么神秘吗? 其实,教育活动研究并不神秘。简单地说,教育活动研究就是发现、研究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可以说,研究天天发生在身边。
2011年4月20日
第五篇:加强行动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加强行动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利用寒假学习了《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案例研究》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这本书集中呈现了名师于漪、李吉林、刘京海等如何走进研究型教师的不同发展历程与故事,由此解释出做研究可以加速教师成长的多种因素和一些规律。这本书通过描述大量案例,对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经验加以概括,提取了影响研究型教师成长的七大关键要素——精神追求、思维方式、经验积累、实践反思、知识转化、回应环境和团队合作,分析了各个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这本书给我的不仅是指导作用,还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也将为我尝试着进行研究,指明前进的方向。从事教育研究不仅是教师认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也是改变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路径。我也要向这些专家们学习,加强行动研究,努力做研究型教师。
一、加强自我学习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每个人的学问和成绩都是特定时间和条件下的产物,既有其长处和优点,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主观条件,也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社会在发展,教育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知识的传授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从简单的书本、粉笔和黑板到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这些无不要求我们去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研究消化相关理论并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
2.认真向老教师、名师、专家们学习
老教师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使我们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少走弯路,名师们的成长过程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专家们更是有很深的理论造诣,能够指导我们更快成长。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还要向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市场要求无缝对接,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
3.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参加培训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很有效、快捷的途径。现在国家也很重视教师再培训,每年都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各种培训,这些培训都能让我们获取到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指导,因此,我们要抓住各种培训机会。
二、加强教育教学实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同样,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往往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多次循环上升。教育实践,需要有理论的支撑,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气魄和胆识。有详细的计划,周密的安排,既要敢于冒风险,又要努力地减少失误。教学改革不能指望立竿见影,有很多时候过分追求显现的教学效果,常常会陷入急于求成的境地。
一个有自己思想的老师,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无不是千锤百炼的结果。教师的教育思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会在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教学中自动生成,它需要在学习中丰富,在实践中积累,在思考中升华。
三、加强自我反思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自我与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现在教学过程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整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四、加强课题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要加强课题研究,首先要提高问题意识,即要善于从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作为课题加以研究。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有时这些问题常常会被我们的习惯思维所掩盖,因此许多教师并不知道自己应该研究什么。其实,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的,因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发现问题,从新的教学观念、思想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照来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教学与同行的教学对照中发现问题。在确定好问题后,认真制订研究计划,在制订计划时,要明晰研究课题的名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问题的假设、研究的对象与变量关系、研究的具体方法、研究的进度、研究团队中的分工责任和最后的成果形式等。
总之,现代教育改革已经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也向我们教师的专业提出了挑战。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的传授和重复经验性的教学活动,更应该带着思想上路,带着智慧上路,加强自我学习,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加强自我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在不断的行动研究中发现真谛,探寻规律,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