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提问技能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时间:2019-05-12 22:3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提问技能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提问技能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篇:运用提问技能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运用提问技能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微格教学是提高在职教师教 学技能见效快的一种方法。提问 技能是教师运用出的问题,对 学生回答、反应的方式,促进学生 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 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是学生思维的指挥棒。提问是否恰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参加微格培训后我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设计问题,并注意保护和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才能让全体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教师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设计问题才能恰到好处

教学,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通过教,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的问题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和提高。例如学习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例题(1)有7本书,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几本?还剩几本?列式:7÷3=2(本)……1(本)。例(2)有7本书,每2本分给一个同学,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还剩几本?列式:7÷2=3(个)……1(本)以前讲完这样的例题,我就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结果总有部分学生在做作业时把题的单位名称写错。这次在讲课前,我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认识到以前部分学生把单位名称写错,是学生没有把这节课重点难点掌握好。这次讲完例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两道应用题都是平均分,都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但是它们的单位名称怎么不一样呢?”教师这样一问,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活跃起来,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正确的结论自然就产生了。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这两种不同含义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两种应用题的含义,知道了含义不同答案中的单位名称也有不同的道理。通过提问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教“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因人因材,恰当的设计提问,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中,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容易,学生不需要多思考就可以回答,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设计的问题太难,超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恰当地设计课堂提问,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1、根据学生的认识范围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求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激发学生需求的有效方法是创设问题的情境。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求和愿望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迫切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学习第四册(时、分、秒)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让学生静静地听,录音机里发出什么声音?孩子们瞪大眼睛侧耳静听,随着录音机内有节奏的”滴答、滴答……“的声音出现,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举着小手说:”这是钟表的声音“教师肯定学生回答问题后,又问:”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时间?怎样计算时间呢? “ 这样一问,孩子们回答不上来了。这时教师又说:”我们不会看时间,不会计算时间怎么行呢? “此时学习已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主动求知,积极地参与,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自然就会发展快提高的快。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循序渐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师不能只满足教会了学生知识,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来决定。在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观察、分析、比较、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动用己有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活动,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到终身受用的学与能力,智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学习第一册《同样多、多些、小些》这部分知识,首先教师让学生建立同样多的概念。先摆3朵黄花,再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3朵红花。然后教师问:”有多余的黄花吗“有多余的红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建立同样多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多些”。先摆2个桃子,用同样的方法摆3个苹果。教师又问:“苹果哪部分和桃同样多?谁是大数?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此基础再学习“少些”。先摆4个梨,再用同样的方法摆3个苹果,教师再问:“这回谁是大数了?谁是小数?你又是怎么知道的?”最后学生比较、观察这三幅图。教师再提出问题;“苹果和桃比是大数。苹果和梨比为什么又变成小数了?”这样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孩子们不仅明白了什么是“同样多”、“多些”、“少些”,而且也知道了:“同样多”、“多些”和“少些”是通过比较而得来的,不是一程不变的。教学通过有目的地提问解决了教学中重难点,也为今后学习各种加减类型的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悟出学习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怎样才能有效地授人以“渔”使得法呢?关键在于在展示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地提问,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学会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学习第二册“补充条件”这部分知识。如题(1)学校买来10个篮球,_买来篮球和足球共多少个?(2)学校买来篮球和足球共30个,_买来多少足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会怎样补充这两道题的条件。按道理说这两道题就算讲完了,但教师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接着问学生“想一想,这两道应用题补充条件为什么不一样啊?”孩子们各抒己见,通过学生充分地说,总结出补充条件的规律。即:给应用题补充条件,即要看已知的条件,又要看所求的问题,根据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补充的另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讲完这道题后,教师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一年级小学生是很难悟出这个学习方法。恰当地运用提问技能,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注意保护和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设计各种水平的提问,让学生都参与,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回答难度低一些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学生有优、差之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听,有恰到好处的神色和亲切的目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回答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当学生回答问题感到吃力时,当学生不爱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和认识程度加以引导和帮助;当学生回答问题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地调动他们回答问题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地调动他们回答问题和积极性,才能使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绝不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问题。通过老师提问,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方向,才会有动力。但是教师的提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内容,恰当地设计并保护、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才能让提问当好学生的指挥棒,提高教学效果,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活动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例如:排队是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排排坐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充满趣味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更显的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二、组织知识拓宽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

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选用什么样的方法。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page]-->

三、组织探究创新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开展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维方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得到发挥;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是数学课组织活动的有效策略。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活泼的个体,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思考的空间,创新的余地,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有效的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

第三篇:浅谈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单从教师的讲授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克鲁捷茨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只要学生能力达到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启发他们动手演示、通过折、剪、画、摆、移、比、数等操作活动,自己感悟、体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能力。下面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数学能力

学生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参加活动,在教学教程中,教师要以宽容、友爱、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让他们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毫无压抑感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要。

例如,教学《认识厘米》时,学生还未有长度单位的观念,如果由教师直接讲授,是很难有说服力的,所以先向学生提出:你能自己想办法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吗?学生非常积极,活跃,当能较准确用尺子量出后,在单位上却有了争议,有的说用米,有的说用厘米,从而体会到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又让学生体验1厘米的长,先让学生用尺子在纸上画出,再要求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体验活动逐步体会到1厘米太短了。又如,六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道思考题:“拿一枚2分硬币,投掷50次,记录一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占总投掷次数

第 1 页 的几分之几?”我把学生分成8小组,分工合作,用准备好的2分硬币投掷,认真统计,结果显示:正反面的概率非常接近。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身经历探索活动,在“做中想,想中学”,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二、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参与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闹,关键是要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发展、提高。因而活动前,要让学生懂得“为何要如此操作”,适当时给予指导,而不能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实践。

例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出示很多美丽的图案(轴对称图形)给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有了初步的概念,此时,再分给学生 一人一张印有蝴蝶图案(只印一半)的纸片,要求学生想办法找出图案的另一半。有的学生画出,有的学生对折后剪出,通过交流,学生代表口述为何要如此操作,再启发学生准确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并指出折剪的方法快、准,最后再布置学生课余进行折纸剪纸活动,折、剪出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并把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学习栏上,让大家一起欣赏,这样既增强了应用意识,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实践活动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活动类型多样化,所以应根据题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1、制作性实践活动。

平面或立体图形的一些新概念比较抽象,枯燥,学生要理解掌握并不容易,所以可让学生通过自制学具,借助直观体验,找出结论。

第 2 页

例如教学“环形的面积”,我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而是先由学生用硬纸板做环形(2人一组,合作完成),学生亲自动手,获得了直接的经验,体会到环形是由大小两个同心圆组成的,用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得环形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也就突破了。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我让学生分小组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的过程遇到了不少问题,而这正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所具有的特征所造成的,因而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最后制成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同时也找出结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生活性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问题带进生活,使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尝试探索、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如学习“米的认识”后,我安排学生分组测量黑板,课桌椅,门窗等的长度;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我让学生课余剪贴出圆柱形模型的水杯、油桶;学习“圆的周长”,我组织学生用绳子或卷尺量出教室门前花坛的周长;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我搬来托盘天平、木杆称,指导学生分别称出一个苹果、梨、课本,书包等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重量单位的印象。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使抽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中。

3、游戏性实践活动。

小学生个性好动,活泼,在教学中利用游戏,营造轻松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能力。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要求学生用纸或布剪长方形、正方形等,再把这些平面图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看谁拼得快,有特色。学生积极性极高,纷纷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

第 3 页

造能力。

4、实验性实践活动。

数学实验能培养和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在“做中学”,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我用准备好的若干组圆柱和圆锥体模型(等高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让学生做盛沙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才能建立体积关系: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即

13V

锥=

1sh。又如学习“圆的面积”,分3给每小组学生(4人一组)3个不等的硬纸圆片,要求学生把不同的圆分成不同的若干等份,剪开,看能否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实验交流之后,学生归纳出: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S=

r²。通过实验,学生亲自体会了解知识的特点,提高了应用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数学,就要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实践参与操作,能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能力体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 4 页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骏乡第一中学 刘孔范

所谓数学思维能力是指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一、学好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思维工具。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数学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学好数学语言,即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教材中叙述性的语言、符号、图形、阅读材料、课题探索、例题、习题都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性质、结构、特点决定语言的类型,语言符号及运算式子又反作用于思维,促进各种形式思维的发展,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语言形式对思维训练起不同的作用。如几何语言属于抽象概念,适宜训练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函数图象注重直观性,则适宜训练形象思维。

二、渗透分类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异同把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是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分类思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题1.在右图中有16个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均为1,以这些点为顶点,可以画出多少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

分析:要知道“可以画出多少个大小 不同的正方形”,需要按边长分类,才能准确统计。

边长为1 的正方形有 9个; 边长为2 的正方形有 4个; 边长为3的正方形有1个; 边长为√2的正方形有4个; 边长为√5的正方形有2个。

所以可以画出20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一定要严谨,这样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才会随之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所谓的一题多解是指针对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它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题2.“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可以这样设计:

(一)先让学生用方程组来解。列出方程组以后用多种方法来解这个方程组。

方程 ① x+y=35 ;

方程 ② 2x+4y=94.这个方程组,比较简捷的解法,应该至少有五种:其中加减消元法三种:②-①×2 或①×4-②或②÷2-①;代入消元法两种:在方程①中用x表示y或用y表示x。

二、再让学生用算术法列式计算。应该至少三种方法:假想这35只都是鸡或兔,这是两种方法;孙子的解法“半其足,得四十七。……”,这种方法也必须让学生知道。

三、把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结合起来思考,加深理解算术解法的算理。

其中解法一②-①×2,其实就是先假想这35只都是鸡,解法二①×4-②,就是先假想这35只都是兔,解法三②÷2-①,就是先“半其足,得四十七。……”;代入消元法中用x表示y就是先假想这35只都是兔,用y表示x就是假想这35只都是鸡。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是学生探究数学活动的基础。然而,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注重数学知识技巧的掌握,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问题意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思维,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例题3.探究活动: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找出一些这样的三角形,把它们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这是个开放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特殊情况入手,打开问题的缺口。

问题1.你会把一个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图1)?能说清你分割理论依据吗?

问题2.你先把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图2),分析图中角度关系,然后探索:什么样的等腰三角形还可以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图3~图5)?

问题3.如图6所示的三角形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类似这样的三角形还有吗?

五、设计教学内容,发展多种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一定的思维训练方向。

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以这样进行设计:

1、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猜测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个猜测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过程。

2、通过合作学习,有步骤地准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找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异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在数轴表示解集,培养形象思维。

4、通过纠错练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和加强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操作活动,就能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思维活动;并与学生的口的活动、手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整体活动。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第五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从这首童谣里可看出人的手脑并用的重要性,也就是指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创新教育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产儿,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强化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数学之初,必须反复了解熟悉它的过程,逐步学会发现规律,然后在每次发现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愉快的体验,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师教学时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

所谓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生活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学习具有无可代替的推动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学习往往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学知识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生对数学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拓展。兴趣与创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否深入学习的信号和象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持久的动机,惟有热爱数学,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才能去克服和战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去归纳与总结数学规律,最后达到运用自如。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为新奇情景所吸引,新奇的情境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情境:狐狸和狗熊分得一块面积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菜地,狐狸趁狗熊有事离开菜地一会时间,将狗熊的篱笆从左图移成右图的形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狗熊回来后很生气,“我的菜地怎么变小了?”狐狸却说:“你的菜地的篱笆还是那么长怎么能说你的菜地变小了呢?”接着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两块地的周长一样吗?请你们帮狗熊评评理。同学们很快自己动手量了量长度,发现果然一样长。于是就来了兴趣“为什么周长一样面积却缩小了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情况下,激发了他们对质疑问题的兴趣,从而展开讨论和思考,学习新的知识。

二、巧妙引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对新课而言,如何引入显得极为重要。若平铺直叙,不起波澜,势必让学生兴味索然,不思进取。所以,合理、巧妙地引入,也就成为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导入的方法来说有很多种,笔者通常在教学中应用图片资料和史料导入法来激发学生。如在教学“几何体”时,可事先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图片资料,像金字塔、清真寺、钟楼、古塔等等。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影像工具进行展示,这样就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从而学生自然地会兴致勃勃地去欣赏、感知这些雄伟、庄严的建筑杰作。紧接着老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观察其中所含的多种几何体,学生肯定会愉悦、轻松地去寻找和发现几何体的特征。另外,对其他一些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影像工具,事前找一些贴合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兴趣的数学史料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高度的求知欲望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实践证明,利用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具有使教学多样性、全面性,便于学生理解,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等特点。因此,如何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中,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环境之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认知冲突,调动“情商”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变“要学习”为“我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和各自的学生实际,尽量采用“提问建模解答应用”的一体化模式,诱使学生因问生趣。激发他们迫切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时,不妨创设情境: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板,不慎被打碎成了三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三块都带去?只带一块行吗?为什么?一题三问,层层递进,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质疑,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在数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寻求正确结论,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知识。质疑,是发现的前导,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状态里解放出来。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发展和培养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答”。而且也要“学会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都不要冷面相待,要防止从语言或行为上挫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而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引导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四、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在数学及其各分支的发展上,都存在着重要的转折时期,以数学发展史上的转折时期为重点,通过有选择地介绍为突破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拉格朗日将物理和数学相结合引入的向量记号和方法,当时是思考了很久才想到的,这不仅仅是在数学概念和符号的突破,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续性。在数学规则,定理和问题的发展方面,能体现古代数学家聪明智慧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勾股定理,据说已达到四百多种,足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如果在平日数学教学中,我们把这些知识告诉学生,使学生掌握了。何愁学生的知识不丰富?何愁学生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的时候,没有方法而束手无策?学生会的方法多了,自然创造能力也就提高了。

总而言之,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这就必然对人的各方面要求也在增加。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教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法的创新。教师要创设思维的环境,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联想,勤思善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勇于开拓进取,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心人,不断培养学生猜想,探索,突破常规,寻求变异,善于质疑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提高和升华。加强数学史的学习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载运用提问技能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提问技能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合集5篇)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从学习知识到掌握和简单运用知识,都必须通过小学生的思维与实践体验才能实现。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低年级数学教材编写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数学教材编写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近几年的数学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鞍山市台安县高力房镇中心小学 杨秀琳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合理设计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合理设计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很强的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

    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年级组王金芸 在小学数学的简便运算中,要精心设计习题,把常见的简便运算梳理成口算、凑、分、估、合、转、变、略、消等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巧家县新华小学 肖秀元 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渐进式的思维方式,是小......

    提高学生作文的辩证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作文的辩证思维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重要尺度。《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对作文考试......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下,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化成为必然趋势。我们教师不能再用旧的观念去看待,不能再用传统的模式教学,要清醒认识教学改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