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_2
初中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
【摘要】:电教媒体技术虽然在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运用还不是太广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和社会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学校硬件(如幻灯、投影、电子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还是想方设法把电教媒体技术运用在化学教学之中。本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技术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化学实验效果、辅助学习总结、深化反馈检测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举煅烧石灰石、稀释浓硫酸、O2的实验装置课件、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等实例说明了采用电教媒体技术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电教媒体;教学过程;教学难点;措施
目前,由于我校电教设备已配备有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及电子计算机等。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谈几点做法和不足以及采取的措施。
一、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㈠、使用电教媒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在化学课堂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其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比如,在讲“煅烧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的缩影作用,把开发、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谦的名诗《石灰吟》,用图像、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讲“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将课本中古画放大复印,上课时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模型的展示、挂图及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些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媒体。
但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无需都被电脑取代。如讲“煅烧石灰石”和“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只把煅烧石灰石的过程和古画作为教学情境在教学前引入,达到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中去就可以了。
㈡、使用电教设备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投影是在投影仪上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经过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实的实验现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演示的实验效果。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师中远离展示台的同学也能清楚的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不太明显,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楚的展示在屏幕上。一般我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都是从侧面观察实验现象,而有些实验则需要俯视仪器内部才能较全面的观察到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使用投影仪竖直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侧视观察到的现象,投影仪水平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俯视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不同的角度观察,方便快捷。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一般是在烧杯中进行,水面与学生的视线持平,学生从侧面很难观察到完整的实验现象,我采用投影仪水平投影,学生可俯视水面,能很好的观察实验现象。计算机可以对有毒害物质出现的实验或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模拟,可以避免毒害物质对师生身体的损害,减少实验消耗: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创设教学情景, 可以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 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动画来模拟: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发生装置的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水倒吸试管炸裂; 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 的试管时, 液体冲出管外等。
学生看了错误操作的动画演示, 对错误操作的原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这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
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
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但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
㈢、电教设备辅助学习总结
在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九年级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㈣、利用电教设备可以深化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
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把试题审核一下,试题不仅要包括化学课程标准的全部知识点,而且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帮助,这样,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可是,现在许多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在使用计算机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如问学生期望的问题,用赞美的信息肯定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容易接受。
二、使用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九年级化学教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九年级化学教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利用电教媒体自身优势,把电、光、声、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质之间进行转化,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第二章《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我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通过投影解题,学生饶有兴趣,急于学到新知识。如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
但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既要注意画面的设计,不追求过分刺激而忽视教学效果;同时又要注意,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片面追求化难为易,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敏捷和深刻性的培养,应在丰富的计算机表象基础上,给学生思维设置一些坡度,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如讲授《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和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我先让学生想象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和“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等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以后,再出示投影和电脑动画。
总之,我只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化学教学和教学难点突破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向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不论是中小学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相关配套的软件资源,都相对不足,因而不能很完善地为实验课程改革服务。因此,要实现在多媒体环境下对化学教学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并真诚地献身于这场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1]范宁,左靖,钱玲.教育游戏中兴趣体验的激发与维持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72-75.[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作者简介:
李莉: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
初中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
【摘要】:电教媒体技术虽然在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运用还不是太广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和社会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学校硬件(如幻灯、投影、电子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还是想方设法把电教媒体技术运用在化学教学之中。本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技术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化学实验效果、辅助学习总结、深化反馈检测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举煅烧石灰石、稀释浓硫酸、O2的实验装置课件、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等实例说明了采用电教媒体技术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电教媒体;教学过程;教学难点;措施
目前,由于我校电教设备已配备有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及电子计算机等。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谈几点做法和不足以及采取的措施。
一、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㈠、使用电教媒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在化学课堂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其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 1 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比如,在讲“煅烧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的缩影作用,把开发、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谦的名诗《石灰吟》,用图像、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讲“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将课本中古画放大复印,上课时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模型的展示、挂图及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些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媒体。
但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无需都被电脑取代。如讲“煅烧石灰石”和“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只把煅烧石灰石的过程和古画作为教学情境在教学前引入,达到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中去就可以了。
㈡、使用电教设备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投影是在投影仪上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经过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实的实验现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演示的实验效果。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师中远离展示台的同学也能清楚的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不太明显,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楚的展示在屏幕上。一般我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都是从侧面观察实验现象,而有些实验则需要俯视仪器内部才能较全面的观察到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使用投影仪竖直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侧视观察到的现象,投影仪水平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俯视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不同的角度观察,方便快捷。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一般是在烧杯中进行,水面与学生的视线持平,学生从侧面很难观察到完整的实验现象,我采用投影仪水平投影,学生可俯视水面,能很好的观察实验现象。计算机可以对有毒害物质出现的实验或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模拟,可以避免毒害物质对师生身体的损害,减少实验消耗: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创设教学情景, 可以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 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动画来模拟: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发生装置的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水倒吸试管炸裂; 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 的试管时, 液体冲出管外等。学生看了错误操作的动画演示, 对错误操作的原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这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 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但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
㈢、电教设备辅助学习总结
在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九年级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㈣、利用电教设备可以深化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 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把试题审核一下,试题不仅要包括化学课程标准的全部知识点,而且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帮助,这样,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可是,现在许多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在使用计算机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如问学生期望的问题,用赞美的信息肯定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容易接受。
二、使用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九年级化学教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九年级化学教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利用电教媒体自身优势,把电、光、声、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质之间进行转化,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 理。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第二章《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我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通过投影解题,学生饶有兴趣,急于学到新知识。如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
但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既要注意画面的设计,不追求过分刺激而忽视教学效果;同时又要注意,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片面追求化难为易,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敏捷和深刻性的培养,应在丰富的计算机表象基础上,给学生思维设置一些坡度,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如讲授《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和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我先让学生想象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和“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等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以后,再出示投影和电脑动画。
总之,我只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化学教学和教学难点突破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向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不论是中小学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相关配套的软件资源,都相对不足,因而不能很完善地为实验课程改革服务。因此,要实现在多媒体环境下对化学教学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并真诚地献身于这场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1]范宁,左靖,钱玲.教育游戏中兴趣体验的激发与维持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72-75.[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作者简介:
李莉: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
初中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
【摘要】:电教媒体技术虽然在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运用还不是太广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和社会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学校硬件(如幻灯、投影、电子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还是想方设法把电教媒体技术运用在化学教学之中。本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技术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化学实验效果、辅助学习总结、深化反馈检测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举煅烧石灰石、稀释浓硫酸、O2的实验装置课件、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等实例说明了采用电教媒体技术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电教媒体;教学过程;教学难点;措施
目前,由于我校电教设备已配备有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及电子计算机等。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谈几点做法和不足以及采取的措施。
一、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㈠、使用电教媒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在化学课堂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其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比如,在讲“煅烧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的缩影作用,把开发、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谦的名诗《石灰吟》,用图像、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讲“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将课本中古画放大复印,上课时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模型的展示、挂图及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些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媒体。
但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无需都被电脑取代。如讲“煅烧石灰石”和“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只把煅烧石灰石的过程和古画作为教学情境在教学前引入,达到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中去就可以了。
㈡、使用电教设备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投影是在投影仪上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经过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实的实验现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演示的实验效果。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师中远离展示台的同学也能清楚的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不太明显,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楚的展示在屏幕上。一般我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都是从侧面观察实验现象,而有些实验则需要俯视仪器内部才能较全面的观察到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使用投影仪竖直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侧视观察到的现象,投影仪水平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俯视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不同的角度观察,方便快捷。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一般是在烧杯中进行,水面与学生的视线持平,学生从侧面很难观察到完整的实验现象,我采用投影仪水平投影,学生可俯视水面,能很好的观察实验现象。计算机可以对有毒害物质出现的实验或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模拟,可以避免毒害物质对师生身体的损害,减少实验消耗: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创设教学情景, 可以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 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动画来模拟: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发生装置的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水倒吸试管炸裂; 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 的试管时, 液体冲出管外等。学生看了错误操作的动画演示, 对错误操作的原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这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
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但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主张化学实
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
㈢、电教设备辅助学习总结
在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九年级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㈣、利用电教设备可以深化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把试题审核一下,试题不仅要包括化学课程标准的全部知识点,而且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帮助,这样,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可是,现在许多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在使用计算机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如问学生期望的问题,用赞美的信息肯定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容易接受。
二、使用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九年级化学教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九年级化学教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利用电教媒体自身优势,把电、光、声、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质之间进行转化,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第二章《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我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通过投影解题,学生饶有兴趣,急于学到新知识。如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
但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既要注意画面的设计,不追求过分刺激而忽视教学效果;同时又要注意,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片面追求化难为易,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敏捷和深刻性的培养,应在丰富的计算机表象基础上,给学生思维设置一些坡度,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如讲授《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和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我先让学生想象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和“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等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以后,再出示投影和电脑动画。
总之,我只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化学教学和教学难点突破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向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不论是中小学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相关配套的软件资源,都相对不足,因而不能很完善地为实验课程改革服务。因此,要实现在多媒体环境下对化学教学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并真诚地献身于这场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1]范宁,左靖,钱玲.教育游戏中兴趣体验的激发与维持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72-75.[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作者简介:
李莉: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_9
初中化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关系
【摘要】:电教媒体技术虽然在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小城市运用还不是太广泛,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和社会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学校硬件(如幻灯、投影、电子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还是想方设法把电教媒体技术运用在化学教学之中。本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技术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化学实验效果、辅助学习总结、深化反馈检测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举煅烧石灰石、稀释浓硫酸、O2的实验装置课件、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等实例说明了采用电教媒体技术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电教媒体;教学过程;教学难点;措施
目前,由于我校电教设备已配备有幻灯、投影、广播、电视、录音、录像及电子计算机等。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此谈几点做法和不足以及采取的措施。
一、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㈠、使用电教媒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在化学课堂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其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极大兴趣。比如,在讲“煅烧石灰石”时,运用多媒体的缩影作用,把开发、煅烧石灰石、技术人员检验煅烧后生成物的成分以及于谦的名诗《石灰吟》,用图像、声音、文字动态地展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煅烧、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讲“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将课本中古画放大复印,上课时展示,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模型的展示、挂图及活动挂图的合理运用,均是一些简单却不失为有效的教学媒体。
但是,在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如果一味地追求使用媒体,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视频图像,或频繁地更换媒体,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因此,传统的教学媒体也无需都被电脑取代。如讲“煅烧石
灰石”和“碳的化学性质”时,我只把煅烧石灰石的过程和古画作为教学情境在教学前引入,达到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中去就可以了。
㈡、使用电教设备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效果
投影是在投影仪上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经过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实的实验现象,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演示的实验效果。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师中远离展示台的同学也能清楚的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不太明显,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楚的展示在屏幕上。一般我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都是从侧面观察实验现象,而有些实验则需要俯视仪器内部才能较全面的观察到化学变化中的各种变化。使用投影仪竖直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侧视观察到的现象,投影仪水平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俯视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不同的角度观察,方便快捷。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一般是在烧杯中进行,水面与学生的视线持平,学生从侧面很难观察到完整的实验现象,我采用投影仪水平投影,学生可俯视水面,能很好的观察实验现象。计算机可以对有毒害物质出现的实验或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进行模拟,可以避免毒害物质对师生身体的损害,减少实验消耗: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创设教学情景, 可以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 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作都可用动画来模拟: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发生装置的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水倒吸试管炸裂; 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 的试管时, 液体冲出管外等。学生看了错误操作的动画演示, 对错误操作的原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这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
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但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
㈢、电教设备辅助学习总结
在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九年级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多媒体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㈣、利用电教设备可以深化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把试题审核一下,试题不仅要包括化学课程标准的全部知识点,而且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帮助,这样,就要求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可是,现在许多教师不具备
这种能力。还有,在使用计算机时,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如问学生期望的问题,用赞美的信息肯定学生。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容易接受。
二、使用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九年级化学教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九年级化学教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利用电教媒体自身优势,把电、光、声、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质之间进行转化,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例如,在讲授初中化学第二章《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这节课时,我运用两台投影仪模拟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运动情况。学生在投影银幕上看到钠原子核外离核最近一层排有2个电子,较近一层排有8个电子,最远一层排有一个电子,通过投影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运动情况。这时教师指出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是这种情况,那么其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情况如何呢?通过投影解题,学生饶有兴趣,急于学到新知识。如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利用电脑动画模拟“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
但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中,既要注意画面的设计,不追求过分刺激而忽视教学效果;同时又要注意,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片面追求化难为易,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敏捷和深刻性的培养,应在丰富的计算机表象基础上,给学生思维设置一些坡度,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如讲授《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和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反应时,我先让学生想象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运动和“氢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水分子”的过程,等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以后,再出示投影和电脑动画。
总之,我只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化学教学和教学难点突破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向信息化发展的浪潮中,不论是中小学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相关配套的软件资源,都相对不足,因而不能很完善地为实验课程改革服务。因此,要实现在多媒体环境下对化学教学取得更大的效果,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并真诚地献身于这场改革之中。
参考文献:
[1]范宁,左靖,钱玲.教育游戏中兴趣体验的激发与维持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5):72-75.[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作者简介:
李莉: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化学教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2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及反思
河北中学 李建辉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 13 套(玻璃管中注满了 10%~15% 的 NaOH 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多媒体材料:课件:(1)水的电解示意图(2)电解水实验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3 个小组,每组 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
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合作学习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V 正极: V 负极 =1 : 2。
(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通电文字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
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
(1)蒸发食盐水
(2)碳酸钙→氧化钙 + 二氧化碳
(四)多角度分析实验
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1)从能量角度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
(3)从微粒的角度(此时将很多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回答:
(1)水吸收了电能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我们不仅得到了所需要的千千万万的新物质,而且也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或储存。(3)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五)得出化学变化实质
水通电时,水分子里面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
水通电时分子变成了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水加热时,分子没变,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
四、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合作进行的很好。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