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地理德育渗透课例之如何有效地搞好高三地理复习
高中地理德育渗透课例之 如何有效地搞好高三地理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复习,是每个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高三复习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仅供借鉴或参考。
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一些必要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是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一般来说,地理高考复习备考有以下基本环节:单元过关——专题训练——综合测试——查漏补缺——心理辅导。
二、夯实基础,突出主干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和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人类活动、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应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和应用。高考试题往往引用课外知识和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
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三、重视地图,抓住地理的核心
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况且从心理学讲图形又比 文字好记,可以说是地理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
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如: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此外,适当做一些地理各种考试图形的练习。如:地理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是考好地理所必备的。
四、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些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脑海中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五、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的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或者是掌握不够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从而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 好准备。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主动,轻松,才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六、专题训练,系统整合
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目前比较常用的是把地理教材内容分为几大板块:如运动板块、图表表达板块、区域地理板块、人类活动板块。
通过几大板块的复习使学生对整个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大的框架,知识点之间形成网络。
七、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侧重讲解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练,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使之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因为时间过长,逐渐淡忘,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讲评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应只作简单的重复,不能以题论题。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设计一些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和讲评。
八、建立“改错本”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会经常测试,而学生在每次测试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错误,因此建立“改错本”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考生在考试 中所犯的错误通常在脑子中印象很深,为避免同一错误的再发生,建立“改错本”是十分必要的。老师每讲完一份试卷,让学生在“改错本”上将错误订正,并作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重新检查一下自己所做的错题以及错误的原因,充分加以重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经多次反复,加强记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关注热点
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能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地理规律或地理原理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青藏铁路、水土流失、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也是高考试题的目标之一。如地理学科内的热点知识可能有: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赤潮、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三农问题、中国人口迁移、中部崛起、环渤海经济圈等等。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不过,根据这些知识所设置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所考查的知识与能力都不能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
十、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的,提高复习的效果。
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复习,并在复习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迎战高考。
海林林业局一中 杜广平
2010.6.18
第二篇:如何高效地搞好高三地理复习
如何高效地搞好高三地理复习
五河一中
邓 浩
高三地理需要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履盖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复习,是 每个高三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仅供同行借鉴或参考。
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一些必要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
二、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
234-
第三篇:高中地理渗透德育教育(课例:农业园区)
成都市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课例研究:
高一地理必修2 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成都十七中 地理组 宣艳
内容提要:
通过教师对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一课的设计,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家乡的农业园区的情况搜集和问题研究,并对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课堂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问题研究、家乡农业、环保、展示、合理利用
正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并分析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基本原理。2. 了解家乡农业发展。
3. 体验对家乡农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及发展方向规划。能力目标: 1. 认识现代化农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2.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乡农业园的规划之中,体验农业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综合决策过程。德育目标:
1. 现代社会的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意识,努力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3. 体现学以致用的新课程教学理念。4. 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课前准备:
课堂分为三大部分:
1. 根据问题研究中的案例,了解现代化农业园区; 2. 了解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状况; 3. 为家乡农业园区发展出谋划策。课前学生分组:
1.选择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其余同学进行改善措施的研究。
2.第1、2、3组负责案例中现代化农业园区的模式图绘制及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基本讲解,成都市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明,超越了案例本身,有自己的思考;3组的同学除了看到经济效益,还提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符合现代要求。
3. 下面我们来一起关心我们自己的家乡——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发展,希望你们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学生活动] 展示4小组对成都周边地区沼气综合利用的研究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资料查找及PPT展示:
1. 沼气利用在南方地区比较容易推广,不适合在北方地区推广,因为北方冬季气温较低,沼气利用时间较短,利用率不高。
2. 沼气池的利用在成都及周边地区开始推广,政府对此有一定的补贴; 3. 仍有不少地区用柴、草等作为主要能源,既破坏环境,又浪费能源。4. 沼气综合利用中农户有一定投入,这也导致较为贫困的地区或者贫困的农户不愿意使用沼气系统。
[学生活动] 展示5小组对成都周边地区立体农业模式的研究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资料查找及PPT展示:
1. 该模式在成都周边地区非常适合开展,因为有丰富的水源条件,气候条件也很适宜。2. 承包鱼塘的农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 很多农户在该农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形成了以鱼塘为主,钓鱼、休闲、饮食、娱乐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模式
4. 但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该模式较为单一,更多只依靠鱼塘的养鱼收入。
[学生活动] 展示6小组对成都周边地区鲜果采摘园模式的研究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资料查找及PPT展示:
1. 在成都周边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鲜果采摘——农家乐的模式 2. 在此基础上,锦江区发展了“五朵金花”,果、花、菜等都形成了类似的采摘模式;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观光农业。
3. 周边县份的赏花、摘果的农家乐模式也非常流行,各有特色,如龙泉驿的桃花和桃子、双流的草莓采摘、青白江的草莓采摘、温江的盆景花卉等,都在此基础上发展。4. 该模式既为农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举多得。[教师小结及评价] 1. 同学们的准备都很精彩,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我们的家乡,也让我们了解了家乡农业的发展。
2. 各小组不但有农业模式的展示,更可贵的是有自己的分析,能够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对事物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在以上时间,我们都了解了成都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针对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或者你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信息进行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你对家乡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还有什么良好的建议?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讨论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教师小结] 总结同学们的建议,有以下几条:
1.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和政策的投入;
2. 在更多的地区推广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提倡绿色环保农业、立体农业等模式。
成都市基础教育改革论文
学生已经在自主学习中得出了结论。所以不能小看学生的自学能力。
5. 课堂充分渗透了德育教育,如环保理念、对家乡的热爱、积极了解和参与家乡建设等德育目标都在本堂课充分体现。教师的期望,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了建设家乡,为家乡贡献自己力量的种子。
6. 个别小组展示时间略有超出,在以后的课堂中注意要求。学生的地理用语不够规范,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求。
第四篇:高中地理渗透德育教育(课例:农业园区)
家乡的农业园
内容提要:
通过教师对高一地理必修2第三章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一课的设计,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家乡的农业园区的情况搜集和问题研究,并对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课堂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并分析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基本原理。2. 了解家乡农业发展。
3. 体验对家乡农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及发展方向规划。能力目标: 1. 认识现代化农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2.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乡农业园的规划之中,体验农业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综合决策过程。德育目标:
1. 现代社会的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珍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意识,努力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3. 体现学以致用的新课程教学理念。4. 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课前准备:
课堂分为三大部分:
1. 根据问题研究中的案例,了解现代化农业园区;
2. 了解汕头市及自己生长地周边地区的农业园区状况; 3. 为家乡农业园区发展出谋划策。课前学生分组:
1.选择6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其余同学进行改善措施的研究。
2.第1、2、3组负责案例中现代化农业园区的模式图绘制及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基本讲解,对园区的优势进行分析。
3.第4、5、6组负责对汕头市周边农业园区进行了解和情况介绍;对园区的优势进行分析。4.其余同学负责对不同的现代化农业园区提出合理化建议。课前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网络、报纸、图书室等查阅资料,各组间可以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教学过程:
[目标确定]
■[展示]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引入]
沼气系统。
[学生活动] 展示5小组对汕头市周边地区立体农业模式的研究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资料查找及PPT展示:
1. 该模式在汕头周边地区非常适合开展,因为有丰富的水源条件,气候条件也很适宜。2. 承包鱼塘的农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 很多农户在该农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形成了以鱼塘为主,钓鱼、休闲、饮食、娱乐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模式
4. 但是在交通不便的地区,该模式较为单一,更多只依靠鱼塘的养鱼收入。
[学生活动] 展示6小组对汕头周边地区鲜果采摘园模式的研究
(教师适时提问引导)资料查找及PPT展示:
1. 在汕头周边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鲜果采摘——农家乐的模式
2. 周边的赏花、摘果的农家乐模式也非常流行,各有特色,如杨桃采摘、草莓采摘、荔枝采摘等,都在此基础上发展。
3. 该模式既为农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举多得。[教师小结及评价] 1. 同学们的准备都很精彩,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我们的家乡,也让我们了解了家乡农业的发展。
2. 各小组不但有农业模式的展示,更可贵的是有自己的分析,能够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对事物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在以上时间,我们都了解了汕头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针对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或者你自己了解到的有关信息进行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你对家乡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还有什么良好的建议?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讨论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教师小结] 总结同学们的建议,有以下几条:
1.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和政策的投入;
2. 在更多的地区推广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提倡绿色环保农业、立体农业等模式。3. 在进行农业园区建设时,要注意因地制宜,不要盲目跟风。4. 要改善交通条件。
5. 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建设要规模化,形成产业链,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6. 发展现代化农业园区,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7. 应该拥有更多的地区特色,才有竞争力。
大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现代化农业园区的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了解了我们成都及周边地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状,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发展建议。下课后有时间,大家可以更多地了解现在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引导,也可以涉猎国外的一些良好的发展模式。更希望大家在长大后建设家乡时,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将我们学到的现代化农业理念运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记住现代化农业的几个重要的关键词:绿色环保、立体、节约、循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因地制宜。
[课堂练习]
第五篇:德育渗透课例(写写帮整理)
德育渗透课例
《》课例中渗透德育教育 绥芬河市第四小学 韩海 我为你骄傲
执教者: 黄丽妹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体会“我”的诚实
与责任心,在实践践行知错能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我”的心情变化;践行知错能改 教学准备 :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理解“骄傲”
1.释题引入:课件出示“骄傲”。同学们,你们知道骄傲是什么意思吗?教师借助课件演示画面:A、展示骄傲的贬义意思(如骄傲的公鸡)B、展示骄傲的褒义意思(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金牌)引导学生观察体会“骄傲”的不同含义。你们喜欢哪个意思的“骄傲”?教师相机引出课文。(板书:骄傲)2.挖掘体验: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有过“闯祸”的经历吗?当时你们是怎样想的?后来的结果如何?由此引入课文内容,板书课题。
3.质疑
(1)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如:课题中“我”是谁?“你”又是谁?“我”为什么会为“你”骄傲?
(2)简略读文,交流自读发现,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再读 识字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再次读课文,(如:轻声读、默读、小组读、同桌一起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作上标记,并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这些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课件出示生字词语,你还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拿出自己的卡片,组内交流。
3.汇报识字方法,教师强调难点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
4.游戏识字:说偏旁猜字、开火车扩词等。5.读文
(1)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小组推荐组员读。
(2)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正音。
(3)你读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读懂?
(在识字的基础上统读全文,既检验了识字和读文的情况,同时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感情奠定了基础。)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玻璃、破碎、继续、报、拾”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这些字的特点。如:三个词语,都是由偏旁相同的两个字组成;两个单字的偏旁一致;“玻”“与“破”的右边都是“皮”等。
3.教师范写难点字。重点强调:“碎”字的右半部分“卒”下面是“十“字,竖要出头;“继”字当中的“米”与“米”字的书写有一定的变化。
4.学生书写,师生评议。优秀作品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听写文中的字词。(出示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同 桌互相检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二、读悟
1.启发思考:课文中的“我”的心里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分组学习,读书讨论。划出相关的句子。概括能表示”我“心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写到黑板上:开心、害怕、不自在、轻松
找出相关的句子后,引导学生感悟“我”的心理变化,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例如:
开心:想象扔小石头时开心、有趣的场面,想象当时“我”和小伙伴的神态、动作、语言,抓住重点句子练习有感情 读文。(重点句)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害怕:想像当“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时”的表现。“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体会当时我们的心理活动。
不自在:说说为什么会不自在?
轻松:轻松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会轻松了呢?找出“我”的言行,读书体会。
2.思考:假如你是课文中老奶奶,当你看到小男孩写的信和送来修理窗户的7美元时,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让生充分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3.讨论: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德育渗透: 在学生充分谈出自己感受的基础上,教师提示:在慈爱又善良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质——诚信、孩子的诚信。
(读书是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但是二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发展,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中注意读书的层次性、目的性、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保持探究读书的热情。从而通过读书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提高。)
三、拓展:
说说读到这里最让你感动是什么?
你想对老奶奶,“我”说些什么话?
你觉得“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这次过失?
德育渗透: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错了事,应当怎么办?
(课内外结合,启发学生的思考,挖掘学生的心理体验,训练学生思维,在充分交流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实践(德育渗透)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跟老奶奶写信?课下写一写。
课文如果往下继续发展,你想想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抓住文章内容上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一写和想像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写一写进一步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熏陶和影响。)
德育渗透课例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例中渗透德育教育
绥芬河市第四小学 韩海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2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吃水不忘挖井人》,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声音真响亮!(课件出示词语)那么这些词语,谁也能响亮而又准确地读出来呢?
(指名读词语,适时评价、正音)
3.: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一会儿也一定能读好课文。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一幅图——(课件出示“碑文井”图)大家认识它吗?
(指名说:是一口刻有碑文的井)4.渡:这刻有碑文的井在哪里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54页,大声读一读课文的第1小节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读第1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大声地读第1自然段。
师:这刻有碑文的井在哪里呢?(指名说)点击课件,生齐读红色词语“沙洲坝”。
师边点击课件,边说:这告诉了我们这口井所在的“地点”。⑵师:读了第一小节,你知道这口井是在什么时候挖的吗?(指名说)点击课件,生齐读红色部分“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
师边点击课件,边说:这告诉了我们挖这口井的“时间”。⑶师:那你知道这口井是谁要挖的吗?
(指名说)点击课件,生齐读红色词语“毛主席”。师边点击课件,边说:这告诉了我们要挖这口井的“人物”。⑷谁来大声地读一读这一小节,把这些表示“地点、时间、人物”的词语都重重地读出来?(指名读,师评价)
⑸师:“就在那儿住过”,“那儿”是指哪儿呢?(指名说)⑹师:那么,沙洲坝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听老师给你们说一段民谣——(课件出示)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⑺师读,学生跟读一遍。
⑻师:读了这段民谣中,你知道当时的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吗?(课件出示“干旱图”,指名说一说)
⑼师述:是呀,沙洲坝要是三天不下雨,连洗手帕都没水,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啊!因此,村民们吃水一定有困难。不信,大家捧起书大声读一读课文第2小节就知道了。
2.习第2自然段
⑴师:哪一句告诉我们村民们吃水很困难?(指名读)师课件出示句子: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⑵师:假如你走很远的路,你有什么感觉?(指名说:很累、脚很痛、腿很酸……)
⑶师:乡亲们走很远的路,还要挑着水,他们会怎么样呢? 课件出示图片和说话句式: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乡亲们每天用扁担(),辛苦地(),累得(),可挑来的水还是()。(指名练说)
⑷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里难受吗?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课件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⑸师:毛主席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让乡亲们能吃上水,毛主席就——(引读)课件出示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⑹师:这里的“带领”就是——?(带头的意思)课件出示“挖井图”,出示句式:瞧,毛主席拿起工具,带头挖了起来。战士和乡亲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大家干得()。(指名看图练说)
⑺师: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一口井终于挖好了。乡亲们看到喷涌而出的泉水,心情怎么样?(指名说)
⑻师:他们会对毛主席和战士们说些什么呢?(指名说)毛主席和战士们又会对乡亲们说些什么呢?(指名说)⑼师:是啊,乡亲们是多么感激毛主席啊!你能满怀感激地再读一读这一句话吗?(课件出示第2句话)(指名读,师评价,齐读)
3.习第3自然段
⑴师:(是啊,正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才解决了沙洲坝村民们喝水难的问题。)(课件出示“红井”由来,师读“红井”的来由)毛主席的心中总是想着人民,沙洲坝的乡亲们为了永远牢记毛主席,就在这口“红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引读)
课件出示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⑵师:(课件出示“水井图”)小朋友们再好好读读这句话,想一想,石碑立好后,乡亲们每天来到井边打水,看了以后会说些什么呢?过路人看见了又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⑶师:渐渐地,日子一长,沙洲坝又流行起一首民谣,(课件出示“民谣”: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喝上一口红井水,一股暖流涌上心。),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⑷师:如今,沙洲坝成了一个镇,家家户户都装上了自来水,可是他们还是饮用井水。可见,沙洲坝的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毛主席的。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佩、感激与想念读出来?(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师评价指导,课件点击重读符号。学生齐读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
1.:下面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怀着对毛主席的敬佩、感激和想念之情读一读全篇课文。(师生配乐齐读课文)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学生齐读),其实这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饮水思源”(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3.:关于毛主席的故事还有很多,赞美毛主席的歌曲也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赞颂毛主席的歌曲——(播放MTV《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师生共欣赏)
四、布置作业
课后,请小朋友们搜集一些关于毛主席的故事和歌曲读一读、唱一唱。
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它离学生生活久远,学生对毛主席是何人都不太了解,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孩子接近伟人,体会沙洲坝村民对毛主席的恩情世代不忘的情怀。另外,联想到有不少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任性霸道的表现,这篇课文会是很好的感恩教育的素材。
一、忆苦,了解背景
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吃水不忘挖井人》是这篇传统革命题材的文章,加上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引起学生是视觉的快感,上课伊始我以童谣导入: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让学生想象没有水的苦恼,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沙洲坝人民没有水……”学生带着缺水少雨的苦闷走进文本切切实实的生活场景中。
二、思甜,丰富过程
随着对课文的理解,我让学生化身自己为跟随主席挖井的小战士,把教室又变成了另外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小战士,你拿的是什么工具?”“咦?小战士,你的手怎么这么脏?”“小战士,瞧你,满头大汗,休息一下吧?”“哎呀,小战士,你的肩膀上都起水泡了,快停下来吧?”学生边和老师对话,边动作表演。我又出示了另一首民谣:红井水,甜又清,手捧清泉想恩人。与刚才第一首民谣的鲜明对比,多侧面的把村民不忘毛主席的恩情折射出来。
三、感恩,想象练说
课文最后在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中升华。这看似通俗直白的一句话由于立碑传文而蕴含着深广的意蕴。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受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他的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只是表层化的阅读。如何消除学生与文本间隔和距离,我努力去寻找语言材料与学生生经历的“共通处”,设法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调动相关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表象,使语言在鲜活的形象中获得生命,使课文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炉。沙洲坝人民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借以提供给学生几种人物,村妇、农妇、行人,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交流中感受这口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当初沙洲坝吃水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心中涌起感谢毛主席的情怀。“吃水不忘挖井人”真正成为学生”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
四、升华,滋养灵魂
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一个生活的过程,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学生本原的语感和语言,在感性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形成语文素养。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
靖江市越江小学 周纪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领悟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
3、学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懂得感谢。教学重点、难点:
1、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学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懂得感谢。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出示:“小河”、“青草”(结合课件)
2.复习生字。
(1)课文里的词语宝宝你还认识吗? 出示:抱住 水分 充足 干枯 感谢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小朋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读读这个词语,我们还能说弯弯的什么?
2、小草是什么样子的?(青青的)读好这个词语,注意后鼻音。
青青的是什么颜色?我们还能说青青的什么?
3、小河边长了多少小草?课文中那个词语告诉你的?课件演示“长满了”。
4、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评价学生的朗读。
(二)学习2--5段,第一次对话。
1、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们聊起天来。
请小朋友们自己轻轻读一读第2—5自然段,读完想一想,小河与青草一共对话了几次,分别在哪几段。
学生回答:两次对话,第一次2、3段,第二次4、5段。
2、学习第一次对话
(1)出示这两段,指名读。小草说了什么?
小河的水怎样?有多清?
原来小草在夸小河的水清呀,谁来夸一夸这么清的小河? 指名读,评价,齐读。
(2)小河听了小草的夸奖,有没有得意骄傲呢?它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小河感谢小草什么?
过渡:是呀,小草的根就像无数的小手紧紧抱住泥土,不让泥土溜到小河里去。如果抱得不紧,河水会怎样?
老师做小实验,清水中放入泥土,使它变成浑浊的泥水。这样的水就叫做----浑浊的泥水。
句式训练:因为青草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所以小河()。
小河的水清得一眼能看到底,是因为()。小草的功劳可真大呀!请你来做小河感谢一下小草吧。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分角色朗读
老师请男孩子做小草,女孩子做小河,老师读旁白。
三、学习4—5段,第二次对话。
1、小河与青草还说了些什么?我们再来看。听老师读第二次对话。
你听到它们说了什么?
小草有多绿?碧就是绿色,绿还是绿色,用两个绿色来形容这河边的小草,说明这小草怎么样?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两个? 火红火红 火红火红的()乌黑乌黑 乌黑乌黑的()
湛蓝湛蓝 湛蓝湛蓝的()雪白雪白 雪白雪白的()
你喜爱这样碧绿碧绿的小草吗?读出你的喜爱来!练习朗读。
2、小草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河边的小草怎么会长得这么碧绿碧绿的?
“充足的水分”是指多少水分?是呀,小草要有足够的水分才能长得这么好。谁来读读这个词组?
如果水分不充足,小草会怎样?(干枯)你们见过干枯的小草吗?是什么样子的,来说说。
小河的功劳也不小呀,真的应该好好谢谢它,谁来谢谢小河?
练读,指名读。
3、句式训练:因为小河给了小草充足的水分,所以小草()。小草长得碧绿碧绿的,是因为()。
4、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多好的一对朋友啊,真是谁也离不开谁。我们来读读它们的对话。
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分组分角色朗读。
5、指名几个同学读旁白,多个同学分角色朗读2—5段。
(三)学习第六段
1、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河这么清,小草那么绿了吗?正是因为它们互相帮助、互相感谢、和睦相处、谁也不骄傲,所以----引读最后一段。
这两个“更”告诉我们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读好“更”。齐读第六段。
三、拓展
其实,自然万物都像青草与小河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一切才会变得更美好。大自然中,象这样的好朋友有很多很多,它们生活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依靠,谁也离不开谁,你们知道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比如:在大森林里,一棵茂盛的大树上,住着一只啄木鸟,平时,它们也像小河和小草一样互相帮助,你来想一想,啄木鸟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呢,大树又会对啄木鸟说些什么呢? 请小朋友们课后思考。
《“生命桥”》教学设计 靖江市越江小学 沙小敏
一、教材简析
《生命桥》这篇文章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中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场面悲壮,揪人心肺。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团结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4、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懂得生命是宝贵的,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重点句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难点: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课前准备
课件、《斑羚飞渡》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这篇课文,谁来说说震撼你心灵的地方?(指名说)
2、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发生在动物界的故事——《生命桥》。(师配乐范读课文)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感受,但老师觉得好故事应该静下心来慢慢地品读。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遇到长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长句子,指名读
b.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品读课文
1、过渡:“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师边讲解边简笔画:瞧,这就是悬崖!指导书写“悬崖”一词。
2、一群羚羊被赶到了悬崖边,下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敌人,此时羚羊们是什么样的心情?猎人们的心情怎样?又会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3、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师:是怎样的情景触动了猎人的心灵,让他们放下猎枪,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将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4、交流: a.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群:老羚羊为一群,年轻羚羊为一群。
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羚羊们是什么想的?(交流。体会羚羊的沉着、果敢)
b.“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过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它们为什么能配合得如此默契,怎样就能知道对方的想法呢?(理解:应声)
正是由于这一老一少配合得刚好,所以这一刹那间让我们看到了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引读:出示)
c.“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指名读。什么叫“刚好”?真的是那么巧吗?正是由于羚羊们的果敢睿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才会做到刚好!
简笔画。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一刹那间它就要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这时老羚羊飞跃到年轻翔羊的蹄下,用自己的脊背支撑年轻羚羊作第二次跳跃。年轻羚羊得救了,老羚羊却永远停止了呼吸,它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年轻羚羊,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壮举啊!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
如果你是年轻羚羊,你会说什么? 如果你是老羚羊,你会有什么临终遗言?
c.“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羚羊们还能如此秩序井然,可见它们怎么样?
这是怎样的成功?(带着喜悦、悲伤等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d.“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自由读。你能将这座桥画下来吗?如果请你给这座桥涂上颜色,你会涂什么颜色?为什么?
这桥墩是什么?(老羚羊)这桥是什么?(一道道弧线)这已不仅仅是弧线,而是——(引读课题)。老羚羊为了种族的生存和延续,牺牲自我,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救助了年轻羚羊。
这样的情景是多么的神圣呀!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5、面对此情此景,猎人们是怎么做的?(指名读)面对这些羚羊,猎人们会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师:我们在震撼与感动的同时,还应该有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牺牲了,这一切是谁造成的?)让我们听听本文作者沈石溪写这篇文章时的真实想法吧!补充阅读《斑羚飞渡》相关章节。
师生共读: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师:读完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也许想对老羚羊说,也许想对年轻羚羊说,也许更想对猎人或者人类说,那就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播放背景音乐)
交流
(五)总结与升华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听了、读了、想了、说了、写了,走进了故事,又跳出了故事,引发我们对弱小动物对生命对我们人类自身的思考。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都是生命。当生命受到威胁、当种族遭到灭顶之灾,羚羊们能够如此奋不顾身,的确令我们人类汗颜、警醒!所以,请善待所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