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莆田市公安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莆田市公安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省公安厅法制处
去年以来,莆田市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和市局局长座谈会关于“公安工作信息化、执法规范化、促进警民和谐”的精神,本着抓早、抓好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执法规范化”这条公安工作生命线,紧贴公安工作实际,着眼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高点定位、重点突破,探索构建以业务、队伍、信息化“三位一体”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规范化体系,强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使全市公安机关的各项执法工作逐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着眼长远,科学构建执法规范化体系。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南京会议”精神及省厅“三项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市局党委高度重视,于2008年10月6日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执法规范化建设。市局党委一致认为,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大力解决公安机关执法行为不规范、程序不合法的问题,对于提高民警依法执法办案的能力,保护广大民警的政治生命和切身利益有着积极的意义。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把加强公安法制工作作为新时期深化公安改革和加强公安工作的战略性措施列入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性工作目标来抓。在构建思路上,要明确“三个必须”的原则,一是必须紧扣“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公安工作主题。二是必须着眼于解决执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各项举措必须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在构建方向上,要明确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在业务规范化建设方面,以案件执法质量管理机制为基础,逐步实现公安业务管理的规范化。二是在队伍规范化建设,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执法队伍,保障依法公正行使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为目标,逐步实现公安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提升。三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以公安专线网络为依托,重点创建全市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基础数据库,逐步完善网上执法考评和执法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
二、立足基层,深入进行执法规范化调研。在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程中,市局党委坚持从基层中来,到实践中去,组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提出规范化建设建议200多个,奠定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实践基础。市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王建平和市局法制科科长潘玉森为获取第一手资料,于2008年10月7日至10日多次深入各县区公安机关调研执法规范化工作;同时,按照科学、实用、可行、规范的要求,把认识比较一致、意见比较集中的意见和建议提炼出来,形成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在荔城分局,王建平书记认真听取了关于扎实做好规范执法示范派出所建设的情况汇报,针对当前派出所不同程度上存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执法主体的素质偏低、法律依据互相抵触、“派综”系统流程与实际不符及信访件等问题与基层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城厢分局,王建平书记除听取法制工作汇报外,围绕信访工作、伤害案件办理、落实第二次法制科长务虚会内容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民警进行座谈。在秀屿分局,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各执法单位负责人分别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不同角度对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并形成了三点建议:一是将法制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警种,由各警种根据自身工作的重心进行执法监督;二是凡在执法检查中被通报的民警,其次年办理的案件需作为必检对象;三是将定期的执法检查与不定期的执法抽查相结合,实现执法监督的常态化。
三、重点交流,逐步拓展执法规范化作为。为加强执法质量体系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发展,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市局采取“走出去”学习取经的方法,由市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王建平带领市局法制科及各县(区)公安局(分局)、交警支队、边防支队法制科科长一行10人,赴南平专程学习考察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考察团一行除听取南平市局近年来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实践经验介绍外,还先后深入延平溪源派出所和建阳城关派出所、麻沙派出所等地实地参观,详细了解了当地派出所法制室建设情况,并围绕一线基层办案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常见的法律法规修订、废止、适用,执法质量考评和责任、执法监督、专职法制员队伍建设、民警执法素质等内容进行热烈地讨论与交流。此次考察活动对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很大启示性作用,特别是法制室建设在全市的全面推广,初步营造了全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浓厚氛围。2008年12月21日,南平市局法制科科长祖善芳一行3人来莆参观仙游县公安局鲤城派出所法制室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法制室建设概念虽然源自南平,但相关执法台帐设置更全、更细;法制员管理、运作、考评机制更系统。
四、推出举措,着力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为进一步推动莆田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进程,市局于2008年11月27日上午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会议分析了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现状,决定围绕加强法制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统一执法行为、强化执法责任、实施执法责任倒查等五个方面,出台《莆田市公安机关实施执法规范化建设十五条举措》,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2008年12月9日,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室及法制员队伍建设,莆田市局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法制员工作制度》、《关于在全市公安机关基层执法部门设立法制室及专兼职法制员的通知》,明确了法制室的设立要求及法制员配备条件和工作职责等内容。2008年12月26日,全市公安机关法制室建设现场交流会在仙游鲤城派出所召开,市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督察长王建平,各县区公安机关、边防支队、交警支队分管法制的领导、法制科长以及仙游县公安局4个一类派出所的所领导、法制员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鲤城派出所法制室,观摩了各类业务台帐、文书档案。法制室的激活,积极推进了全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五、狠抓落实,严格确保执法规范化运行。一是及时部署。市局将《莆田市公安机关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十五条举措》进行任务分解,确定时间、进程及工作步骤,并印发全市公安机关法制部门,为2009年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狠抓制度建设。仙游县局鲤城派出所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十五项制度执行以来,该所的执法水平明显提高,法制员的作用得到验证,该十五项制度在全市法制室建设现场会上得到各县、区法制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2008年12月30日市局以莆公综〔2008〕第540号全文转发了鲤城所十五项制度,要求全市各单位学习、借鉴该所的作法,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有实质性效果的相关制度,全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程。三是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把执法规范化的要求作为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的重要内容,使每个执法办案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自觉规范约束执法行为,确保各种制度得到认真执行落实。四是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市局将执法规范化建设目标与年度工作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考核,通过严格的考核奖惩,推动执法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对2009年未按要求建立法制室和设立专兼职法制员的,2009年度执法质量将直接确定为不达标。同时,加强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情况的督察检查,定期通报情况,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并坚决防止利用规范化建设“作秀”,搞形式主义的做法,使规范化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如何有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如何有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三项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公安机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渠道,是完成公安工作新任务的突破口,是实现公安工作总要求的关键点,是推动公安事业发展壮大的大方向,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抓住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和结合点,最大限度地提升民警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一、牢牢把握执法思想这一前提要素,着力解决好执法思想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根基不牢固的问题。
正确的执法思想是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做好执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教育和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是法治意识。要大力开展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民警充分认清法律的权威性,牢固树立法治观,树立“法”大于权的观念,自觉排除、抵制各种行政干预,要按照人民满意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培养尊重法律的意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二是人权意识。要大力强化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教育,使民警始终牢记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和属性,弄清“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从内心深处打牢民警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根基。三是公正意识。要进一步加强民警“无公不安”理念的教育,把公平用权、公正执法、公道处事的理念根植到每一名公安民警的头脑中,贯穿到每一项执法工作和每一个执法环节中,使公安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起纠纷都经得起法律的考验和社会公众的评价。
二、牢牢把握执法主体这一根本要素,着力解决好执法素质不高、基本功不扎实、教育培训不到位的问题。
公安工作是具有特殊性质的高度专业化的执法活动,具有政治性、法律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等特点,要求执法主体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在提升民警素质、强化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要搭建网上执法工作平台,完善执法网页,整合相关政策法律、办案程序、工作技巧,设置法规查询、执法问答、案例点评、案例分析、司法解释、罪名释评、执法情况反馈等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给执法民警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坚持多角度、全方位的培训,使执法素质适应岗位要求。
三、牢牢把握执法制度这一关键要素,着力解决好执法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标准不科学的问题。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关键在于制定完善各项执法制度,对执法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只有把执法工作全部纳入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才能确保严格、公正、文明、理性执法,使广大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习惯。要从提高执法效能出发,从接警、受理、立案、强制措施、调查取证、伤情鉴定、证据保全、涉案财物管理等环节加以规范,建立严密的操作规程,制定严格的程序规定,确保民警在每个执法环节、每个执法动作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建立严格的执法问责制度,从“明责、督责、考责”入手,完善责任、督查、考核、奖惩四到位的执法责任体系。对治安问题突出、人民群众满意率低、执法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严格追究主管领导和民警的执法过错责任,切实维护执法的严肃性。
四、牢牢把握执法行为这一核心要素,着力解决好执法程序不规范、方式不灵活、效果不统一的问题。
公安民警的执法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质量、执法形象和执法效果,要求进行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科学、合理”,依法进行。要坚持以预防教育为主,处罚惩罚为辅,将劝导、劝戒当事人自觉守法贯穿于执法过程的始终。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人,不仅要依法处罚,更要立足于使其心悦诚服地遵守社会管理秩序;对犯罪分子,不仅要依法抓捕,更要力促其认罪服法,唤醒良知,不危害社会;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既要平息事态,又要做好群众工作,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反映诉求,又要主动向党委、政府反映群众呼声,积极推动有关部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防止因简单机械执法而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在执法中既不能以牺牲公平求效率,盲目追求“破案率”、“管事率”等指标,也不能无视当事人的诉求,消极拖延履行职责,要牢固树立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理念,兼顾公平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把服务寓于管理”的理念,少一些管的意识,多一些服务的理念,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学会善于用和谐的思维来指导执法工作,用和谐的理念来处理社会矛盾,真正把和谐目标、和谐理念、和谐要求体现在执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广东省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学习
2013-03-21 11:28:40 http:/// 来源:南方法治报
日前,广东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机关电视电话会议,邀请公安部法制局局长孙茂利就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专题报告。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省公安厅厅长梁伟发主持讲座并提出明确工作要求。省公安厅机关副处长以上领导干部在现场,各市、县公安机关所队以上领导通过视频收听收看。
孙茂利在专题报告中围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机制、改造执法场所、强化执法管理、加强执法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通过辅导报告,全省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加深了对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理解,对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果,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切实解决“法了事不了、案平情不平”等问题明确了方向。
梁伟发要求全省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认真领会孙茂利局长的辅导讲座,切实增强公安机关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领导机关、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带头贯彻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紧抓住执法中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岗位、关键环节,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要强力推进创建平安广东工作,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一强两升三降”目标,大力推进“百局千所”立体化治安示范单位创建行动,全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诚信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从教育部到高等学校都非常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规范,非诚信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频率仍然较高。建立事前教育、事中监督、事后处罚的全过程防范体系是有效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高等学校
作者简介:孙弘羊,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利,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228-0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其诚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大学生的非诚信行为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不利于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乃至对整个社会风气都会形成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非诚信行为的表现,在分析非诚信行为的形成原因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有效防范体系,对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非诚信行为的主要表现
本文所指大学生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年龄在18周岁左右至28岁左右的学生群体。
大学生非诚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在学习考试方面。主要表现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代考替考等行为。第二,在学术研究方面。主要表现为虚构篡改实验数据,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伪造、虚构学术研究成果的评价与资助,学术研究成果一稿多发,没有参加实质研究的署名等。第三,在其他方面。主要表现为虚构建立,涂改学习成绩,伪造假证,模仿签名,面试虚假陈述,恶意拖欠学费和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伪造证明骗取奖学金和助学金等。
二、大学生非诚信行为的主要成因
造成大学生非诚信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大方面进行归纳。
(一)内因方面
内因是大学生非诚信行为的根本性原因和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利益趋向、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其中,利益趋向是根本动力,决定了失信行为的发生,是产生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基础。
利益趋向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选择非诚信行为。一方面,优异的学习成绩、荣誉、奖学金可能是部分学生的动机;另一方面,消极应付学习、满足毕业条件、提高就业竞争力是另一部分学生的动机。因此,在研究大学生失信行为时,了解其行为动机至关重要。从众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是群体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每一个人在行为选择时,都比较偏向于向大多数人的想法靠拢或者效仿大多数人的行为。“别人作弊,自己不作弊就会吃亏”的想法成为作弊的“安慰剂”,“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顺口溜是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温床”,由此演化形成对非诚信行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这种现象与“中国式过马路”的心理是极为相似的。侥幸心理是指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为此承担较严重的后果,达到以较低的成本投入获取较高的实际收益的目的。大学生存在的侥幸心理是认为作弊被抓、抄袭被查只是偶然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进而以身试法,铤而走险。
(二)外因方面
外因是造成大学生非诚信问题的催化剂,是产生失信行为的土壤和肥料。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外部因素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方面。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既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而家长认识的偏颇往往使家庭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目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更多偏向以应试教育为核心,以“上大学、上好大学”为培养教育子女的终极目标。无论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阶段,还是在大学阶段,学习成绩几乎成为家长关注子女的唯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家长的言传身教更加注重物质生活方面,忽视思想道德的培养和诚实守信理念的教育,对子女说谎话、抄作业等失信行为不以为然、习以为常。尤其是进入大学阶段后,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普遍存在放松现象,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出现学习困难,进而走向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袭作业、考试作弊的道路。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全日制大学生80%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虽然高等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但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方式缺少创新,诚信教育缺乏吸引力、说服力,教育效果较差;同时,部分学校监督和惩罚机制建设不到位,守信者无奖励,而失信者也没有获得相应的惩罚,使失信者获得的利益大于失信的成本,失信成为有利可图的行为选择。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在校大学生规模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30%,在校总人数在3325万左右,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将达到3550万人。这无疑使学校在师资数量和水平、管理和监督能力等方面形成巨大压力,进而在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建设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整个社会仍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尚未完全建立,社会对失信行为的容忍度偏大。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同时,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非常方便地接收巨量各种各样的信息,既分散了大学生的学习精力,也为作弊、抄袭等行为创造了条件。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有效措施
影响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因此,需要构建有效的事前教育、事中监督、事后处罚制度体系,以高等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加强诚信建设。
(一)加强诚信教育防范于未然
当前,从国家到学校层面,对诚信建设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诚信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舆论环境。目前,从教育部到各高等学校,都制定了学术研究的规范制度,针对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监督惩罚措施,部分学校还开设了诚信教育课程。但是,在创新诚信教育形式、非诚信行为界定、非诚信行为的危害及后果教育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主要力量,不仅要着力构建促进大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教育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系,还应着力于构建包括诚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在诚信素质方面形成以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失信行为的案例及其危害和后果分析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签订诚信协议为手段,以学生家长为支撑,形成系统有效的事前教育防范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内容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诚信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观教育,应该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高等学校所有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责任。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诚实守信环境,对于置身其中的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在诚信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对具体的失信行为及其后果和危害的典型案例分析是诚信教育的落脚点和有效形式,有助于大学生分清什么是诚信行为,什么是失信行为,失信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后果,从行动上避免失信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签订诚信协议,进一步固化教育成效。诚信协议可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结构进行设计,内容以大学生常见的非诚信行为为主。家庭对大学生诚信建设的作用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家长把孩子上大学作为一个分水岭,认为上了大学,目标就实现了,家庭的任务就此完成了,对子女的关注度极大降低。高等学校应充分认识家长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树立与家长共同服务学生成长的理念,构建与家长有效联系机制,使家长成为学校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行为规范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共同防范大学生失信行为。
(二)加强事中监督防微杜渐
在加强诚信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非诚信行为的监督,防止非诚信行为发生。大学生非诚信行为监督的主要环节是考试和科研活动。
科研活动中可以通过建立导师责任制,明确指导教师是其所指导的学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成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对研究成果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在此基础上,成立院系级和校级学术审查机构,对抄袭、剽窃、伪造等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进行认定和审查,在学术成果呈现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考试环节可以通过考生资格审查、加强考场纪律监督、提高监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人员责任意识等措施,防范考试作弊行为发生。考试前,对属于作弊的行为做到事先告知。作弊行为认定可参考《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认定原则,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认定如下: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1)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2)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3)抢夺、窃取他人试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4)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5)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6)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7)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8)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9)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该办法中还对考试违纪行为和扰乱考试秩序等行为做出了详细规定,可以作为学校制定考场规则和处罚措施的参考。
(三)加强事后处罚维护诚信底线
在进行较为系统的诚信教育和过程监督前提下,对仍然以身试法的个别学生要严格按照诚信惩罚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罚。目前,基于各种考虑,高校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和不遵守学术规范等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往往轻于教育环节所传达的惩罚程度,形成重教育、轻处罚局面,使诚信教育环节的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彻底扭转大学生失信行为,应树立底线意识,底线是不能触碰的。一旦触碰,必将承受相应后果。实行考试作弊一票否决是解决考试环节非诚信行为的有效举措。加大毕业论文抽检比例,公开抽检结果,建立责任联动机制,是解决违反学术诚信行为的重要手段。此外,将失信行为计入诚信档案并进行公开,广泛利用社会监督,构筑诚信最后屏障。以事前教育为基础、立足于防范未然,以事中监督为落脚点、立足于防微杜渐,以事后处罚为手段、立足于维护底线,是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有效举措。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托,共同形成大学生非诚信行为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编写组.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史瑞杰,魏胤亭.诚信导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美]麦克里那著.何鸣鸿等译.科研诚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12.------------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安平大队采取“五勤”措施构建执法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
安平大队采取“五勤”措施构建执法
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
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安平大队从加强日常执法管理入手,建立一“勤教育、勤自查、勤改进、勤培训、勤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全队民警执勤执法水平,规范执勤执法行为,保证执法质量,坚持不懈地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
勤教育。大队经常组织全体民警认真学习公安部、支队及省、市纠风办有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文件精神,教育全体民警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治理公路“三乱”的重要性,坚决克服厌倦、松懈和自满情绪,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严守法纪等理念根植到头脑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每一项执法工作和每一个执法环节中;同时结合警示教育活动,深入剖析近年来发生的道路执勤中乱扣乱罚、事故处理中违规办案、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中违规办牌办证的典型案例,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以案析理,以案说法,使民警认识危害,进一步增强规范执法的自觉性。
勤自查。大队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执法大检查活动,认真查摆大队内部、民警自身在执勤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查是否
存在执法形象不好,警容不严整,举止不端庄,指挥动作不规范,敬礼不标准的现象;二查是否存在执法态度蛮横,执法用语不文明、不礼貌、不规范,有的不尊重当事人,语气生硬,对群众不耐心的现象;三查是否不按规定填写出具法律文书,收取罚款不开具罚款收据等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四查是否违法扣留车辆和牌证,随意拦车和追车;五查是否存在技术监控设备设置不规范,监控记录资料的收集、审核、处理等方面程序不规范,交通违法信息告知方式不规范的现象;六查在事故处理中是否存在现场勘查等操作规程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七查在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方面是否存在服务态度不好、工作效率不高、违法办牌办证等问题。民警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执法问题,提出下一步整改的措施。
勤改进。大队定期组织民警研讨如何提高执法艺术、改进执法方式,座谈交流学习、实践体会,引导民警自觉做到文明规范执法,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在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管理过程中,遇到挑衅、面临复杂情况时,不冲动、不感情用事,不说过头的话、不做过激的事。要求民警在执法中区分不同执法环境,统一执法语言,统一动作规范,切实做到言行文明、举止得当,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勤培训。大队按照“贴近实际、突出实战、注重实效”的要求,重点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交通警察路面执勤执法“十个严禁”》等内容,使全体民警熟练掌握执勤执法的各项工作制度,避免民警因业务不熟、工作失误造成执法不规范问题。
勤监督。大队通过定期走访、座谈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邀请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监察局、检察院、法院等机关部门的主要领导、特约监督员和辖区有车单位及人民群众评议民警依法开展警务活动的情况,积极争取意见建议,进一步规范民警执法行为;同时结合绩效考核工作,落实对执法程序、执法效果、执法纪律、执勤执法工作量、执法质量、接处警等重点内容的考核,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结果与过程并重,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促进规范化执法建设。
第五篇:公安局以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公正司法建设
抓规范 强保障 促公正
以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公正司法建设
近年来,市公安局以“抓好规范执法、促进执法公正”为指导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狠抓执法主体能力建设,完善执法监督,强化执法信息化建设,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能力不断增强。
一、加强民警教育培训,大力加强执法主体能力建设。
(一)扎实组织民警网上学法活动。要求全体公安民警,无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民警,都要以本职岗位为依托,围绕学法内容,做到每日必学,每周必练,每月必考。全市民警网上学法人均积已连续二年位居全省第一名。
(二)全面推行执法资格等级管理。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关于开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的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全市公安机关民警参加基本级、中级和高级执法资棺—考试,确保所有执法岗位民警取得相应执法资格。目前,全市有477 3名民警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2370名民警获得中级执法资格,165名民警获得高级执法资格。(三)切实改进执法培训工作。立足围绕实战、服务实战的原则,将法律知识学习培训与执法技能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据不完全统计,201 3年全市举办的各类执法培训120余场次,受训人数11000余人次。
二、完善执法监督体系,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效能。
(一)深化警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执法告知、治安案件公开调解、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公开认定、疑难信访案件和重大行政复议案件公开听证等制度,同时,市局纪委、督察等部门不定期地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督察各单位贯彻执行情况,确保各单位的贯彻执行效果。
(二)落实执法工作内控机制。对接处警、查办案件的受理、立案、采取强制措施、处理、执行、监管等重点办案环节,各类公安行政管理的许可、审批、管理等重点执法环节,全市公安机关已制定并全面实行执法权力内控机制和执法办案责任制,全面落实承办人、审核人、审批人和监督、考核部门的责任,并采取督查、制定奖惩办法等措施认真执行。2010年以来,我局在重点办案、重点执法环节中,未出现任何执法错误。(三)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制度。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建立了执法质量与打处绩效相结合、考核与评估相结合、平时与年终相结合、法制与警种相结合、阅卷与走访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同时,依托“执法监督管理系统”,大力推行网上监督、网上考评工作,加强对执法工作的日常考评、动态考评和实时考评。今年6月,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质量考评项目流程和计分办法的通知》,对执法质量考评项目流程进一步规范。
(四)加强执法责任追究。市局制定了《市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记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执法档案建设切实加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通知》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对存在执法过错的个案实行公开问责,坚决杜绝“发现问题不指出,指出问题不落实”、“法过错追究落实难,责任落实到领导难”等现象的发生。
三、强化执法信息化建设,提升执法管理水平。
(一)全面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2010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按省厅、市局部署要求,全面应用“大平台”、“执法监督管理系统”和“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同时明确要求各执法办案单位必须将案件进展和网上流程保持同步,对没有网上流转的案件法制部门不予审核,分管领导不予审批,真正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执法档案网上生成。今年7月,下发《关于实行执法办案网上“单轨制”运行的通知》,决定自今年8月1日起,在全市公安机关实行执法办案网上“单轨制”运行。
(二)规范使用信息化执法装备。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已为每个一线执法单位至少配备一部照相机和摄像机,2010年以来,在已为一线执法单位配备信息化装备基础上,全市公安机关多方筹措资金,为一线执法民警具备录音、录像、拍照三位一体功能的胸卡式执法记录仪,便于全程记录现场情况和处臵过程。同时,加强对一线民警专门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信息化装备的使用方法,为执法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提供保障。
(三)建立重点执法事项和执法场所网上实时监控制度。全市公安机关通过高标准的硬件建设,已能够通过“大平台”和“督察系统”实现对讯(询)问、继续盘问、羁押等执法活动和执法窗口、监管场所等实时监督。全市所有讯问室、提讯室和派出所户证大厅、车管所办牌办证窗口、出入境办证大厅及行政审批中心窗口均已安装监控设备,并具有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和数据储存功能,实时监督和事后群众投诉核查。
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效防止发生重大执法过错,解决执法突出问题能力明显增强,整体执法素质、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水平和执法形象、执法公信力显著提高。全市公安机关有理涉警投诉和有责涉法信访案件实现“零增长” 行政复议、诉讼案件败诉率、国家赔偿案件和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案件数、人民法院判决无罪案件数实现“零增长”,民警执法违法违纪案件数和被追究法律责任、纪律责任人数实现“零增长”,群众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满意度持续上升。
四、当前公正司法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执法主体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不仅需要严格的专业态度和崇高的职业精神,更需要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决心。一些地方和警种部门对执法规范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松懈,工作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连贯性,有的地方和警种部门没有真正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摆上应有的位臵,没有作为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
(二)硬件建设保障需进一步加强。一些地方和警种部门执法场所建设仍然达不到省厅规定要求,各县、分局普遍存在迎接省厅检查的单位执法场所建设程度好一点,未接受检查的单位执法场所建设程度差的现状。尤其是证物室不配备电脑连接公安内网,办案区询问室、讯问室单个监控探头,办案区走廊无监控探头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单位存在执法办案场所建而不用、建而不管的现象,民警仍在办公室询问嫌疑人员,办案区内询问室、讯问室内存放无关物品,信息采集室无存放违法犯罪嫌疑人随身物品设施、人身检查流于形式等。
(三)执法制度执行需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省厅、市局以及各县、分局制定了很多制度或标准,但从检查情况来看,各地在执法办案中不执行相关制度的现象十分突出。接处警调查取证不到位,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人身检查不细致,涉案财物管理不规范,办理案件不按规定流程进行等等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
(四)网上执法办案需进一步加强。个别地方网上办案流转、审核、审批不及时、不全面,“网外流转”的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办案信息化应用工作急需加强。从省厅、市局相关通报以及实地检查情况看,接处警信息主要项目录入存在缺、漏、错项,办理案件信息网上不登记、乱登记、漏登记,法律文书未按规定在网上自动生成,违反规定删除、修改案件信息或故意录入虚假案件信息仍然时有发生。
(五)执法责任追究需进一步加强。少数单位对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认识还不够深刻。少数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对执法过错的责任人不敢动真碰硬,充当“老好人”,并未真正做到有责必究、究必严格。
五、对进一步完善公正司法保障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升执法主体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徒法不足以自行”,加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必须将提高公安队伍的素质摆在首位。要全面强化公安民警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人权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使广大公安民警牢固树立法律信仰观、法律价值观和法律忠诚观,把执法为民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执法活动中,从思想上、源头上防止随意执法、滥用强制措施、侵犯群众权益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要采取鼓励自学、案件点评、座谈讨论、经验交流、知识竞赛、法院旁听等形式,不断增大民警的法律培训力度,促使公安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扎实开展执法制度建设。执法制度是公安民警的行动准则,是公安机关提高执法水平的治本之策。要从基层民警日常执法活动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入手,健全执法制度,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堵塞漏洞,确保民警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各个执法环节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廉洁自律。要进一步严密执法办案制度,健全案件受理、办理、管理工作机制,细化执法办案程序和执法标准,使执法的每一个环节符合法律规范,切实防止消极性执法、选择性执法或随意性执法。(三)确保执法监督公开透明化。公安机关要积极运用多种监督形式,畅通内外监督渠道,着力提高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不断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要完善特邀监督员制度、警民联系制度、执法办案回告制度、案件回访制度和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完善外部监察机制,不断畅通外部监督渠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广泛监督。要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批评、投诉、申诉、控告、和举报,切实解决问题,取信于民。并以群众反映属实的情况作为民警考核、晋升、末位调整、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对执法办案的科学考评体系。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是引导广大民警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重要手段与方法。要正确认识、综合运用好案件质量考评体系,科学设臵执法办案考评标准和测评办法,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和要求,严禁下达不科学、不合理的考核指标,在设定考评项目时不搞不符合执法司法规律的排名通报,使之真正起到激励引导各单位和民警多办案办好案的应有作用。
(五)进一步改善经费保障制度。经费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极大地缓解公安事业的保障性问题。从源头上防止了因经费保障不足导致收支挂钩、滥收滥罚、以罚代刑等现象。合理地改善经费保障制度不仅可以大力提升公安队伍维护治安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