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精细化管理细则
康桥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细则
为切实加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一、提高认识,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
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校领导班子一定要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集中精力,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领会新课标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学校领导班子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学习,结合教学管理工作实践,实事求是地审视本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积极研究和探索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班子成员教学工作管理水平。
学校领导班子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和调控教学工作。要坚持领导听课、任课制度。每学期听课量,领导听课不少于50节,教师听课不少30节。听课后应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探讨。学校领导每周任课量,校长、教导主任不少于6节。校领导每人分管一个教研组,积极认真参加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
要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以校长管理目标责任制,学校班子分块主抓,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的教育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岗位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工作,加强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导向、激励、要切实抓好备课质量。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学校主管领导一定要切实抓好教师的备课质量。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提高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质量,开展经常性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对备课工作做深层次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备课能力。
课堂教学要以启发性为常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各校领导要在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以启发式教学为常规要求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力求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效应。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切实扭转当前教学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落后状况,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提高学生作业布置的质量和效益。学生完成作业是巩固、应用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必要环节要从提高作业的效益出发,科学地合理地布置作业。教师应根据学校《学科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科学、合理地布置适量的学生作业。教师对所布置的学生作业一定要认真批改,并从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中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矫正。
要积极进行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改革。适当的考试、考查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作用,是检查、督促教学工作的手段之一。各校要积极探索考试内容、方法的改革。考试内容方面,要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对运用知识
5、教职工因故不能到校上班时,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假满后及时上班并销假。
四、备课:
1、各科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读全册教材,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教材体系和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章节、重点内容。
2、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选定处理重点、难点及关键性内容的方法及手段。备课时应做到六备: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法教具及电教手段;教学过程、结构科学具体,要体现学生主体性,落实“双基”与能力培养;作业及板书设计;学科课外活动;课后记实。
3、备课的重点要注意改革传统课堂结构,既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还应重视教学过程本身的改革和教学过程的新探索。
4、各科教师要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单周的集体备课,事先确定中心发言人,要集思广益,畅所欲言,鼓励争论与创新。教研组长要抓好集体备课工作。
5、各科教师要精心设计,写出规范的教案。凡对外的公开教学,教案必须经教导主任审定后方可使用。
6、教案的繁简程度,因人而异,经验丰富的老师可备简案,但教学过程中—定要精心设计,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五、上课:
12、在课堂上教师不接电话、不会客,不借故离开教室(呼机、手机应放在办公室柜子或关闭)。
13、认真组织教学,严格按学科教学常规要求施教,严禁课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发生。如因教学组织不当造成事故者,追究责任。
六、作业布置与批改:
1、教师要精心设计和选择课内作业。作业内容应符合教学课标和教材的要求,难易要适当,量要适当,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不搞“题海战术”,不搞机械重复和惩罚性的抄写等。
2、要严格控制作业量,课堂上不能完成的作业要放到课外去做,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半个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小时。
3、教师要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批,主要靠教师;改,主要靠学生。批,一要以肯定优点和进步为主,指出缺点和不足为次,进而鼓励学生进步和提高。二要准而精,批在点子上,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去思考、读书、观察。三要批的具体,让学生一看就懂,便于改正。改,即是指出错误让学生自己改正、重做、重交,对差生可采取面批而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在全班进行讲评。
4、作业批改的字迹要工整、清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5、作业批改一律使用红笔,批阅符号要规范。
6、对学生作业评价一律采用等级制,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5、第二课堂活动要贯彻勤俭办事的原则,教育学生爱护设备、用具,注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十、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由组长主持,每学期要制定计划,安排教学进度,确保科研专题(单周备课,双周备课)。
2、教研活动主要是研究教学,改革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每次活动要确定议题,个人充分发表意见,提倡争论和辩论。
3、单周教研活动备课时,要事先确定中心发言人,对教材教法、教案、板书等发表意见,集体讨论、研究,取得统一,准确的认识。
4、要支持别人改革创新,不要妒贤忌能;要欢迎别人超过自己,不要轻率贬低别人的成果或设想;要公开自己的改革内容和经验,不要搞唯我所有。
5、教研活动要倡导积累资料,经常总结,多写论文,多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好风气。
十一、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关心学生,真心的爱学生。
2、认真贯彻“班主任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原则是:正面教育为主,正面疏导为主,积极启发为主,主动关心为主。
3、班主任要根据德育纲要的要求,积极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树立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五爱教育为内容的好思想、好作风。
6、教工应自尊、自爱,杜绝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不要向家长索要、摊派、暗示各种私人要求。
7、教职工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好,休息好。严禁给自己所教学生进行有偿补课。
8、教工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业务能力,创造性履行岗位职责,以适应深化教育改革之需要。
第二篇:仓储精细化管理实施细1
仓储精细化管理
为了贯彻粮库提出的开展仓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为了
进一步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并有效控制储存成本。结合我库实际
情况,制定如下细则。
一业务流程的管理
1收购入库环节
(1)搞好新粮调查。每年秋粮收购前,我库都要派经营部对辖
区内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填写《新粮自然质量情况调查记
录》,准确掌握收购范围内各乡镇的粮食产量、等级、水分等情
况,为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提供依据。
(2)做好粮食接收准备工作。空仓进行清仓消毒,地上衡进行
检测,各种检验设备作好校验和鉴定,输送、清理等设备做好检
修,铺设好通风地笼,布置好粮情检测设备,落实好收购资金,对参与收购的人员做好收购政策的宣传。
(3)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严格执行门检制度,检斤室每台秤要
2人进行操作,一名检斤员,一名复核员,对入库的每一车粮食
进行认真的检斤。保管员要认真坚守收购现场,对每一车粮进行
数量的核对,同时和复检员密切配合,保证入库粮食的质量。
2装仓环节
(1)粮食装仓要做到“五分开”即不同品种、不同性质、不同
等级、不同水分、不同的粮食分开储存。
(2)粮食入仓前,要做好仓房的检查工作,对仓房的质量、气密性、防潮、仓顶隔热层都要做好检查。同时对与仓房配套的通风设备、电子检温设备、照明设备等进行检测,做到一切完好无损。
(3)对入仓的粮食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按照中央临储粮的有关政策的要求,确保入库的粮食在中等品以上。
(4)粮食入仓前要进行清杂处理。对入仓的粮食要过筛处理,减少杂质含量,同时在仓内派专人清扫粮堆表面的大型杂质。
(5)保管员要对当天装仓的粮食进行汇总。每天装仓结束后,保管员要根据收购数量或内部移库证的数量进行汇总,形成装仓日结报单,与仓储统计、检斤员核对无误后记载保管帐,并将原始凭证装订成册,存档备查。
(6)粮食装仓结束后,化验室要对入仓的粮食质量情况进行复检,同时做好品质分析。保管员根据检测结果,填写中央储备粮油专卡、中央储备粮实物台帐、粮情检查分析记录等。
(7)粮食装仓结束后,要对粮面表层30公分拌入保粮粉,铺设检温电缆,配备手动检温探子。平整粮面,铺上踏粮板,最后关闭门窗,进入常年保管阶段。
3日常保管环节
1粮食入仓后,保管员每天要对仓库实行电子检温,分析粮温变化规律,绘制储粮三温曲线图,详细记载《临储粮粮情检查分
析记录》,如发现粮温变化异常,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另外保管员每三天进仓检查一次粮情,进行手动检温,与电子检温相对照,避免出现意外,同时填写《临储备粮检查记录簿》。粮办仓储成员每七天进行一次小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认真填写《小组检查记录》。每十五天进行一次有仓储主任参加的大组检查,认真填写《联合检查记录》。上级领导检查时,认真填写《领导检查工作记录》。如遇风雨天气,要进仓检查门窗是否密闭,仓壁、仓顶是否渗水漏雨,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随着季节的变化,适时做好机械通风。进入11月份后,选择有利天气进行降温通风,通风前化验室要对通风仓库的水分进行测定。通风时必须监控粮温、外温、外湿变化情况,安排专人每隔4小时对粮情检查一次,作好记录,通风结束后,化验室要对仓库的水分进行测定,保管员要根据通风中记录的各种数据填写《中央储备粮机械通风记录》。夏季尤其是进入7月中旬以后,仓内积温普遍较高,这时可利用有利天气打开窗户或开启轴流风机降低仓温,延缓粮食表层粮温变化。如果粮食局部发热或通风时出现死角,可利用多管通风机,进行局部通风降温。
3发现虫粮,及时处理。如发现虫粮,首先要确定害虫的密度、种类、抗药性和在粮堆中的部位,再根据粮食品种、数量、水分、粮堆高度、粮温、气温、仓湿和大气湿度等到情况,制定完整的熏蒸方案进行熏蒸。
4出库环节
1临储粮出库时,必须凭华粮吉林分公司下达的轮换计划或中央储备粮油出库单才能出库。
2临储粮出库前,要做好设备、器材、检验、检斤等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临储粮能顺利的出库。
3粮油出库时要认真填写《临储粮内部移库》,做到数量真实。化验室要对出库的粮油进行检验,做到质量良好。粮油出库后,及时进行帐实对照,核算粮食溢余或损耗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统计员、保管员、会计员核对出库无误后,核减库存粮油数量,调整帐卡。
二安全管理
在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方面对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和场所,如锅炉房、烘干车间、检验室、药品库,要配备2只以上灭火器,配电室要配备4只以上专用灭火器。
储粮仓房周边50米不能有易燃、易爆物品和污染源,储粮区要有消防设施、设备。
储粮区、资材区、仓内不准吸烟。
保管员、检验员及特殊工种的技术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粮食出入库等生产作业现场要设立安全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停机,由技术人员排除,严禁机械带病作业。
三、仓储费用定额管理
1、加强预算管理,控制费用
仓储管理的收购、烘干、装仓、日常保管、出仓环节的费用支出进行测算和预算。对各业务环节的每个细节,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出科学、先进、合理的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仓储费用开支计划,纳入本企业财务预算,通过加大仓储费用管理力度,严格控制费用开支。
2、实行定额管理,减少费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环节的费用指标,要根据作业量、作业时间、强度,量化到用工、耗能、耗材、小修费,制定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和费用定额,促使仓储作业过程中厉行节约,减少费用。
3、加强核算管理,节约费用
要加强仓储业务环节的费用核算管理,在仓储保管费用形成过程中,依据核定的费用定额,对每一个仓储业务环节都应该分项进行单项、单人、单车核算或定额核算。通过严格的保管费用核算和管理,使每一项费用支出都控制在核定的范围之内。奖勤罚懒,节约费用。
4、加强环节管理,降低费用
收购费用(不包括仪器鉴定费)
收购检验费用。包括检验票证费用(新粮自然情况调查表、水分测定原始记录、原始检验结果单、粮油入库复查检验记录、粮油检验票证、其它用纸)、临时人员工资、耗电
检斤室费用(不包括衡器鉴定费)。包括收购进货凭证、结报单用纸、耗电、收购软件、其它办公费。
收购现场费用。包括收购期间每天卸粮用工工资、场地照明、输送机用电、其它零活用工工资、场地机械修理、零星工具和保管员、统计员办公用品等。
5、在工人作业用工上加强管理
保管员现场监督工人作业,做到活净底清,减少零活日工的用工量。
烘干上料时,尽可能把收购车辆直接卸到烘干塔里,以减少重复作业,减少攉粮入机的费用。
如大量用日工时,仓储部长和工人队长一起对所干工作分时分量进行预估用工量,并和工人直接包干,以防拖工,延工等现象发生。
6、加强和其它部门配合。
粮食水分的情况是储粮变化的必要条件,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总是水分高的粮食先发热霉变,而在同一粮堆内,又总是水分高的部位先霉变。因此入库的粮食水分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设想粮食入库水分高,粮食自然发热,仓储必然对发热粮食进行处理,进行攉库,机械通风,势必费工费电。所以仓储必须和化验人员配合把好入库粮食水分关。确保储粮安全。
仓储部2013-11-20
第三篇:企业精细化管理“转创细”三法
企业精细化管理“转创细”三法
为推进企业现化代制度的建立,适应企业深化内部体制改革,落实管理效益的体现,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新体制的要求,也是我们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所在首先企业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企业基层领导就必须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完全转变对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在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中,领导干部是带头人,他们既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策划者,又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从策划的角度而言,超前的管理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有先进思想和科学水平的支撑,先进思想和科学创新可以引导人们与时俱进;从执行和实施的角度而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随意化、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念,就必须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以提升执行力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落实和效果。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领导思想观念转变得快与慢、深与浅、是与否,不仅影响广大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运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结果和顺利推进。
其次全体员工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在解决了领导干部观念转变的前提和基础上,全体员工观念转变则必然是我们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动力。我们的各项管理是通过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去实施和运作体现的,因此,每一位员工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全过程和全面的精细,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之中,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出成效。怎样让每一位员工自觉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关键是要用精细的理念引导员工实现观念的自觉转变。陈旧的、经验型、粗放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领导及员工观念的创新,差不多,还凑合的工作心态及工作作风无法适应精细化管理高标准,高精度、高质量的管理要求,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尚未得到真正的重视。要彻底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就必须要求和引导广大员工创新观念,摒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旧观念,把精细化的先进管理方式方法引入我们日常管理的工作程序中,用精细化的工作理念规范我们的行为,以精细化推动整体管理水平,以精细化提升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为载体,为平台,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在创新与守旧,自满与自强的碰撞中得到一次质的升华,引导员工从长足发展之事,规划与员工共同发展之愿景,带领员工树拼搏进取之心,努力提升全体员工综合整体素质,强化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广大员工成为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观念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途径
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然而要把精细化纳入管理过程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观念的创新则是其必然之途径。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目前现状和成绩,而要从长足发展的战略眼光去审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随着规划发展的远景目标制订,内部体制改革的深入,单位的竞争也不断在凸显,这种竞争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内部的管理水平上。要适应这种竞争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就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创新观念,要明确先进的思想观念也是生产力要素,先进的思想观念也可以推动生产力发展,也可以促进管理上台阶的辩证关系;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竞争意识,使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一个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体,让每一个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对自己的领导负责,而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负责。
三、关注细节,精准要求是提高效益的必然措施和选择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天下的难事都是从精准要求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细节决定。我们大量资源的投入,往往只能赚取百分之几的利润,而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就可能将这点利润完全吞噬掉。其实在现实中,细节同样以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工作质量。对于工作的细节和精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1979年12月美国经济管理学家洛伦兹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蝴蝶效应尤其能说明细小的行为变化对全局的影响。此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体现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本身特质,就必须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由此,我们应该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去做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我们需要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毛病,提倡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精、做实。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值出效,必须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树立精心安排,精确决定、精明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倡导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为我们的企业和效益提升而努力。
第四篇:学校后勤管理精细化体现“细”“实”“精”
学校后勤管理精细化体现“细”“实”“精”
大气,即大度,海纳百川的气度。做人大气方能容天下之事,运筹帷幄,成就大事。精细,精心细致。事无大小,惟有精细,才能事半功倍。成功源于大气、精细。
在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没有精细化管理就谈不上有效的后勤管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就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精细工作,用心工作,做好“三服务”,优质、安全为学校提供保障。
何谓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树立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服务态度。
精细化管理必须有制度,有过程,有监管,有反馈,有整改,最核心的是落实。它要求后勤工作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用心去做好每件细枝末节的事情。要将平凡事情做好,将简单事情做精,将小事做实。
精细化管理就是人要在“勤”字上多下功夫,下硬功夫,下实功夫。确定目标,分解任务,责任到人。不管是领导还是从业人员应该在校园特别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多走走,在自己每天工作记录本上多记记,在大会小会上多讲讲,对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后勤人员多交流,好的经验要多宣传,反面教训要作案例多分析,让大家引以为戒。
对如何实施后勤精细化管理,关键要在“细化”“务实”“精致”三个方面下功夫,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细”字上,落实在“实”字上,成效在“精”字上。
一、精细管理体现在“细”字上.为教育教学、科研及师生的生活服务,是学校后勤的根本任务。这是由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服务呢?为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首先必须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提供基础设施、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管理,同时还必须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吃、住、行的条件,以保证员工的正常生活。就其内容来说,学校后勤工作的服务包括资产管理服务、校舍管理服务、生活后勤服务、基本建设服务以及财务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后勤管理者对人、财、物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指挥、评估,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要,为培养人才创造条件,为教育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等提供优质的服务。要达到这样要求,后勤服务就必须做到主动、热情、周到、细致。要善于抓小事、抓细节。重视细节、善于抓住带有倾向性的小事和细节,这实质是提倡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在学校的后勤工作中没有一件事情小到不值得去做,也没有一个细节应该被忽略或忽视,后勤管理工作尤为突出的:环境布置、卫生打扫、水电维修、校舍维护,桌椅门窗维修、伙食供应、食品卫生、校园安全、车辆安全、物品采购及供应、绿化养护等等。件件都是不起眼的琐碎小事,而这些繁杂小事如不认真对待或不及时处理,小到影响教学环境或某一方面、某些人或某个人,大到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还会造成大的事故或隐患。所以必须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个细节,在细字上下功夫。通过对在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讨论,本组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责任。达成了以下共识。
“细”必须健全管理制度。做任何事都必须行之有据,按章办事,有规可依,后勤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做细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健全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制度本身就是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细、想得全,才能做得到位。
学校后勤部门修订制订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有各工种岗位的岗位职责,内容涵盖了学
校后勤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校产、校舍管理制度、财务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校园安全及门卫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卫生制度、维修制度等。总务后勤管理规章已成为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的行为准则。为学校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细”是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志。管理工作不但要注重工作的结果,更要注重工作的过程和细节。管理者既要对全局了然于心,又必须对细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求得工作效益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管理者必须经常亲自深入到第一线,检查并指导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尽管分管校长的后勤管理工作头绪多,要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在精细化上做文章。坚持每天必须巡视校园和各场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抓实抓细的过程中也不能整天陷在具体繁杂的事务中,而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抓落实抓安排,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二、精细管理落实在“实”字上
“实”是对管理者以严格要求。“实”是好的管理者起码的工作作风,没有踏实的作风和踏实工作是不能做好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怎样才能体现管理者踏实的工作作风呢?首先是时间保证,管理者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抓好工作、检查工作。其次是行动,管理者应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经常深入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再就是周密的工作计划,管理者应制订好详实可行的计划,分阶段实施计划。更重要的还应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工作作风踏实的管理者。
“实”是管理工作的评价,是检查考核的过程。各项具体服务工作的情况如何必须通过管理者对其的考核来完成。考核工作情况的依据来源于管理者细致和踏实的工作。各项工作的好坏评价最终通过奖惩机制体现。如执行奖惩机制时,如果不能做出正确的考核那就无法进行奖惩,那就不能发挥奖惩机制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实也是对管理者工作的评价,是检查考核的过程。
“实”是对实施者工作成绩的记录。总务后勤工作的服务性和保障性很强,各部门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流程和细则。如对校产管理员的工作流程要求,对卫生保洁的流程和细节要求、食堂食品卫生把关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维修人员的工作流程、采购人员的工作流程、水、电工的工作流程等等。工作的细致通过工作流程得以体现。同时也给督促、检查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标准。所以说实是对实施者的成绩的实录。
三、精细管理成效在“精”字上
“精”是要向管理工作要成效。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益,充分有效地利用设施、设备、场地、物资,提高资金周转率,这是提高办学效益,降低人才培养成本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多办事、办好事,这就要求后勤管理要讲究运行效益。精细的后勤管理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周到的服务能促进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能调动师生员工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办学效益的提高。细致的管理能减少浪费,提高和延长物品使用年限,能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
“精”是促进管理不断创新的动力。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话。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新的更高的要求不断自我鞭策,才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精通后勤管理,精通各个重要环节。从而在精的前提下不断完善。
“精”要体现人文关怀。在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中,对各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责任,严格要求是必须的,同时也要提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更要激发他们为教育教学、科研服务和服务育人的热情。克服和消除在学校中低人一等的现象。管理者应切实认真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待遇。在学校中往往对总务后勤人员不够重视,待遇低下。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给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每年的职称评定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认可,教坛新秀、中青年骨干、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劳动模范等等称号的授予让教师的职业生涯充
满追求并体现人生价值,而总务后勤工作繁杂琐碎,或不为人知,或不为人愿为,其价值、其绩效难以显现,或滞后显现,或要在其他部门以及其他教师、学生身上显现,往往“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让人感觉总务后勤工作既崇高、伟大,又不乏悲壮色彩。因此,总务后勤管理首先是对后勤员工的人心管理,通过人心管理来激发人的潜能。对员工的管理应该在感情上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和理解他们。在此基础上实施目标激励、岗位激励、信任激励、荣誉激励和情感激励,以此来激发其工作热情,发挥其潜能,促进专业成长,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在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坚持以“细化”“务实”“精致”为基本原则。对学校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梳理,将各项工作的细节进行认认真真地排列,想得周到,管得到位,在精细化上做好文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精心管理、贴心服务、用心育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后勤管理与服务逐步走上规范化、高效能的轨道,为打造学校的办学品牌,办好人民满意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做好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第五篇:精细化管理
工作岗位
具体化和可操作形式,“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密级、定规范”,经常会出现工作交叉的“三角地带”,致使工作推诿扯皮,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针对每个岗位的规定职能和附加职能,岗位的工作量、技术难度、工作范围,忙闲周期 职责内容几乎涵盖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也只是大体划定了主要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工作谁去做、何时完成、质量标准是什么、谁负责检查考核等均不明确。实现工作要求由一般性强调到量化、限时完成的转变,从岗位管理制度上变粗放式为精细化。根据工作职能和流程,明确界定岗位职责,形成具体的岗位工作规范,并在全局范围内印发携带方便、内容详细的“岗位责任手册”,使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全面了解岗位职责,熟悉本职业务,同时在工作中也便于对照执行,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对各岗位人员提出的只是一般笼统性要求,只作泛泛的强调,安排和管理缺乏科学性。经常出现有能力、能干好工作的同志日夜加班,能力差、什么工作都干不好的同志靠上网、聊天打发时间的现象。
责任因素、知识技能因素、努力因素、工作环境因素
资源利用
设备:“组织结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方案+工作文案”六位一体的工厂全方位地提供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工厂设备管理组织框架与岗位职责内容,细化了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设备验收、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点检校正、设备检修维修、设备润滑、设备备件控制、设备技术改造、闲置设备处理、设备安全监控、设备资产档案、全面设备维护共计13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真正全方位地提供工厂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方案。
一直沿用“买了就用,坏了就修,修了就用”的传统管理水平,其管理系统的简单粗糙以及制度管理的严重滞后造成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普遍落后;再者,有些管理层和领导者“要产量、保质量”的管理意识也使得设备管理水平跟不上去,这就是所谓的想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草吃的理念现象。
选型、维护、耗材、使用、发挥作用等方面没有细化标准
外包渠道:厂家名录,主营业务,生产能力,价格成本,保密要求,流程控制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没有进度节点,做的哪里算哪里,没有闭环。从管理的效果来讲,经验型的管理只能满足于“差不多”、“还凑合”,而无法适应当今时代高标准、高精度、高质量的管理要求,精细化——精细见于数据,精细化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数据化。公司的任何一位员工,认真对待公司各项业务,用数据明确目标,确定工作计划,保证我们工作的精确性。而我们对各类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记录清晰明了,就会给我们一个改进工作的依据,比如我们每个月有几项工作,完成了几项,为什么没有完成,下一步工作会怎样去改进,是否需要形成制度;每个月公司都会申购下月所需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把握,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合理的控制采购金额。我们只有忠实的记录真实情况,用完整真实的记录来发现我们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保证各项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执行。团队协作
高情商企业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即所谓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有效沟通,成果共享,反馈不够,计划编制、执行、调整不及时
能力培养
一、岗位责任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工作要求的转变
变工作安排临时抓为按岗位明确规定到人,变岗位工作模糊为精细量化到人,变工作任务时限模糊为责任到人限时完成,变推诿扯皮为高效优质完成
三、任务落实的转变
变工作督催制为个人主动回报制,变被动接受检查为个人自查在先组织检查在后,变粗放式考核为精细化考核,变口头泛泛批评为管理手段的经济化
困难:
1、保障工作的被动性。很多短平快的任务,来不及走流程,没有计划
2、成为机关的工具,任务来了就给你安排,交付时的标准、要求、思路都不明确,经常返工。
3、改进不足点,工作有的放矢
方法:
1、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管理制度与流程,实现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的网上运行、网上自动考核。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 管理精细化必须基于信息化。通过分析职能部门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将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分为精细化预算管理、精细化流程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精细化时间管理、精细化质量管理、精细化组织管理等六项。
2、首先,完善生产数据收集和积累。科学化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其中,规范化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功课。所以,我们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就要做到规范化管理,要不断完善各类生产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工作,并绘制成表(生产日报表、状态跟踪表、实动工时表)等,将生产计划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和责任,确保每个项目如期完成,每个指令不折不扣地落实,每项工作内容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每个问题有专人负责,不打乱仗。其次,生产组织应以交船节点为根本,阶段状态为标准,建造周期为前提,通过提高下水完整性,缩短船台搭载周期,加大中组力度,做好分段储备,协调分段制造、中组、搭载等企业内部分工协作和前后道工序,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最后,在实际操作中,生产运行体系以计划统领全局,并不断加以完善。编制计划要适应经营要求,灵活可变。重点强调计划的依据性、可操作性、合理性和可检查性。生产节拍要跟上综合计划,急缓精细可控。当市场反弹、产能需要释放时,能迅速转变为快速生产,反之,当市场低迷,负荷有所减轻时,能及时捕捉到量能拐点,宏观地加以调控,适当收缩产出量能,减少各类资源占用周期,保持合理的分段储备,在确保大节点的前提下,落实各项计划安排。
3、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全员参与;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明确突破口,实现管理创新;用数据说话,持续改进;持之以恒、与时俱进。
4、随意转向规范:小型企业靠领导,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走向规则化和制度化,对每项工作、每项任务产生有效约束,并指导其正确开展。经验转向科学:在管理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问题,会遇到不好管的“人情、道理”,还会发生很多管理不当、管理黑洞等问题,这都给管理带来很多有意义的经验。我们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结合管理上的优点、弊端,逐步形成条文,逐步积累完善,建立起监理企业成熟的管理制度。
外延转向内涵:精细化管理就必须重在内部管理的效益性。对内部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技术,建立品牌,提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在现代新社会,比的是知识、管理、创新和文化等软件,至于资产、规模等有型资本,无一不是靠上述的软件逐步建立起来的。
一、培训措施到位。“我学习,我进步”是新华倡导的学习理念。一个人的学历不论多高,不学习就会落伍,因为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学习才决定将来。没有学习就没有竞争力。而在工作中学习最主要的途径是培训。因此,班组要制订培训计划,做到全员性、持续性、多层次、全覆盖、专业化的技术质量培训。各类培训做到有针对性,有培训记录、培训卡,有培训效果检查,有分管领导参加,避免培训流于形式、走过场,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组员工队伍。
二、配合生产到位。当今市场是买方市场,作为服务生产的班组要调整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快速地完成客户特殊规格产品的检验,为企业赢得市场。为更好地配合生产,班组长要经常开展对服务对象的调研,达成提高产品质量的共识,并及时改进配合生产中的不足,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特别是客户急需的样品,要做到争分夺秒地投入检验,哪怕是通宵达旦也要用最短的时间出具检验报告。
三、认证准备到位。班组是企业各种检查的前沿阵地,作为班组长,要做到早行动、早整改、早准备,加大现场管理力度,结合公司开展的6S活动,进行检查、整改、提高,促进现场管理上台阶。要把各项迎检工作落实到人,从现场定置、标识的管理,到检验记录的原始性、准确性、规范性及可追踪性;从化验员的迎检意识,到检验操作的规范性;从检验仪器的内校,到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等,努力把日常工作做好、做细、做精。
四、质量把关到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作为班组长要时刻把产品的检验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强化验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化验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使化验员做到用数据说话,对每一个检验数据、发出的每一份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既要做到“公正”、“标准”的原则,也要做到“促进”的原则,检查监督生产部门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五、思想沟通到位。沟通是当今信息社会建立联系、增强信任的桥梁。作为班组长,要建立与化验员的沟通,与生产部门、营销部门的沟通,才能建立和谐有序的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公正、标准、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与化验员的沟通,可以达到检验工作的和谐有序。班组长与化验员之间要相互协调、互通有无,促使化验员之间的团结互助、共同提高,才能保证检验质量的一致性。
加强与生产车间、营销部门的沟通,可以消除误解,做到检验样品的先急后缓,确保快速、有效的完成检验任务。
六、量化考核到位。企业的各项计划指标特别是生产指标,都是从公司分解到车间,从车间再分解到班组。班组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因此,班组要把定额、标准、计量、原始记录、设备保养、规章制度的执行等量化到组员,才能保证车间的经济责任制以及公司方针目标的全面实现。
量化考核就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组管理中的集中体现,它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它促使职工更科学、合理、有效、自觉地运用统筹学原理去科学地利用工作时间,组织与调配生产任务,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物尽其利,有效地遏制“磨洋工”,肆意浪费等不良行径。
七、“人情化”到位。在班组管理中要讲“人情”,因为“人情”是联络职工感情的纽带,是增强班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的基石。如果一味严格制度,忽视对职工的“人情”,就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甚至使职工产生逆反心理,形成对立,班组工作很难开展好。
一般来说,低值易耗品都具有价值低、品种多、易损耗、购置报废较为频繁等特点。因此,低值易耗品的支出在综合管理中好像总是“边角料”,很容易就被忽略。但是,根据统计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低值易耗品在企业经费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逐渐总结出一套低值易耗品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希望可以与大家交流。
一是明确范围,认真核定,清查盘点。参照股份公司管理办法及相关资料,我们将低值易耗品的范围定义为“200元以下”的办公用品、家具用品。明确范围以后,在分公司的组织下,我们对各部门的低值易耗品进行清查盘点,认真统计分公司管辖范围内的低值易耗品。
二是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由分公司办公室负责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各部门分级负责。为进一步细化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要求各部门设立专兼职管理员,将这一工作责任明确到人。
三是细化流程,严格审核,规范采购。要管理好低值易耗品,必须首先从采购入手,做到开源节流。为此,我们细化每一步采购流程,界定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范围、制定采购审批程序,制定问价、采购制度,严格付款手续,力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约经费。
四是合理控制,全程监督,强化考核。将低值易耗品的管理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中,合理控制,力求做到“先预算,后领用”。在日常管理中,归口部门对低值易耗品的审批、采购、使用、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不同形式的监督管理,按照绩效考核细则中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进行考核,进一步做好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入手,将每一个环节精细化,相信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好。
有一句话说的好:做好一个动作容易,一个动作坚持做一万遍难。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管理制度是很好的,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者,没有按照制度的规定长期坚持做下去,所以使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漫漫地使管理松懈,管理的漏洞也就越来越大。精细管理要求得更加细致、更加周密、更加烦琐,如果我们没有有效的跟踪与监督机制作保证,再精细管理也会变的粗糙,再精细的流程也会变的放任自流。所以,只有加强对精细化管理过程的跟踪与监督,才能保证每一个管理环节的责任落到实处。
1、将精细化管理过程的要点形成制度。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如何作到精,如何作到细,如何保证下一环节与下一环节的有效衔接,都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而这些要求和规定,就是精细化管理过程的要点,要想让实施要点的管理者,长期坚持按照要求和规定做下去,并做的好,就必须有制度去约束他,因此,把精细管理过程的要点形成制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比如:我们今年在对油料实行“日清日结”的过程中,当天要收交路单、当天要填写日清表、当天要结算出加油与实际耗油的情况、当天要对第二天增加或减少加油量作出报表等,这些都是管理的要点,也是必须坚持做到。做不到,或者做的不好,就应该有制度去约束他。
2、定期对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一项管理措施,特别是比较细致、比较烦琐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的再好、再科学、再周密,得不到执行者的有效实施,也等于零。人的惰性天生具有,我们说加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讲,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的基本途经就是加强跟踪与监督。所以,在推行精细管理的过程中,一是要定期召开一些情况汇报会,让执行自我去看自己的工作,自己去回忆自己管理的过程,自己去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二是要不定期的对执行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看执行过程中有没有走样的地方,看一个动作重复做的好不好,看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三是要经常对精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抽查,查办事程序是否到位,查解决问题的流程是否符合要求,查过程是否达到了精细的程度。
3、及时掌握纠正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在作精细管理方案时,经常是理性化的东西比较多,甚至在个别问题存在一些想当然的因素,有的东西在理性上是非常合理的,但,真正运输到实际工作中去,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方案时,要时刻关注事务的变化,实施过程中发现矛盾时,要及时沟通协调;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拿出修订方案;实施过程中条件不具备时,要先完善条件后实施。同时,还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精细化管理同样存在不能一步到位的问题,多多少少有的依赖着被管理者的思想逐步转化、逐步提升。总之,要在实践中完善,在精细中再求精细。
精细化的操作:是指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精细化的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做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
精细化的核算:是管理者清楚认识自己经营情况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凡与财务有关的行为都要记帐、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
精细化的分析: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进行精细化规划的依据和前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同时,还要通过精细化的分析,去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
精细化的规划: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但精细化规划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企业的规划包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所谓精细化的规划则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企业不仅要不断的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精细化优势来将自己作强作大。要不断的运用精细化的分析和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
以小组为单位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严细和准确的分析。在全面调查、清理的基础上,成立管理专项小组,对每一项管理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进行严细的、准确的分析,并以召开专项管理分析会的形式,让各小组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分公司再对各小组的分析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归纳,提出各项管理工作,进一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方案和措施,围绕一个环节比一个环节更加精细,一项管理比一项管理更加严密这个目标,全面起动分公司精细化管理提升工程。
文印:
1、设备使用、维护及发挥的作用,没有数据;
2、用户的需求没有精细化的引导;
3、出所文件的外观没有严格要求; 声像:
1、资料的收集整理,没有精细编目,后期查阅困难,凭记忆;
2、报奖片的脚本没有对用户进行引导;
3、成果保存乱;
网络:
1、故障现象及处理,没有形成知识库;
2、对网络的掌控力不足;
3、对人员能力的培训没有明确的计划、目标、督导、检查,培训内容和工作内容没有有效相结合,对个人能力的掌控力不够,(能做什么,熟练程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