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校园,践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究

时间:2019-05-12 22:5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数字化校园,践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数字化校园,践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究》。

第一篇:“建设数字化校园,践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究

“建设数字化校园,践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究

陈经纶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批示范性普通高中。近10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将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三大主题相互联系与协调,整体规划,创建学校教育的决策管理系统、教学指挥系统及教育资源信息化系统融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平台,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为载体,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践行素质教育,做出了一定的成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目标及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目标:建设数字化校园,践行素质教育。具体设想:构建一个数字化平台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数字化教育、教学应用平台,进而建设数字化校园,以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手段,构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实现这个目标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学校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第二,这一核心思想与教育信息化之间的纽带是什么?第三,在教育技术具体应用上提供什么样的支撑?

二、数字化校园模型的提出

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我们对陈经纶中学数字化建设提出了以下认识:

1.一个核心的提出

学校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完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最终目的在于以最有效的手段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无论教育教学的媒体、工具怎样变化,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发展,在教学上是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构建与创新的能力”。这是我们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教育技术平台的建设要突出这一核心。

2.两个关键点的定位

在信息化条件下怎样贯彻教学的核心思想,实际上是教学的核心思想与信息化之间的纽带问题,这个纽带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信息素养,二是改变师生教与学的观念。

教育信息化给广大师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获取、展示、利用信息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要从传统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处理知识、运用知识,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并努力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的技术,更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用理念引领教师对待大量信息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所以教育信息化必须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学观念的转变。

因此,在围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构建与创新能力”这一核心思想下的两个“关键点”,即,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改变师生教与学的观念。

3.六个层面的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

从学校教学需求出发,我们提出了六个具体层面进行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它们分别是:协同办公平台、自主学习的平台、成长发展平台、家校沟通平台、校园一卡通平台、服务支持平台。

把一个教学核心、两个关键点和六个具体应用平台,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模型,我们把它称为“一二六”数字化校园模型(见图1)。

其内涵是:建立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构建与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改变师生教与学的观念,通过六个应用平台的支持,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六个具体平台的功能

学校研究通过建模的形式,来构建一个信息化教学平台模型,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指导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实用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创造信息化应用环境,支撑教师的课程改革实践。构建“一二六”数字化教学平台模型并将模型转化为符合学校实际的应用平为教师新的课程改革实践和师生共同发展开辟了六个途径。

1.构建校园协同办公平台,提升学校办公效率

设计构思:在线与非在线协同办公的有机结合,解决校内信息及时、高效传递(见图2)。

实例一:教师、学生订阅学校通知公告、部门管理信息,使门户中的信息快速发送到用户邮箱和手机中,甚至将校园日历与个人日历有机统一,非常方便实用。

实例二:即时消息系统已成为学校在线办公的一道亮丽风景,学校100%教师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验证,被大家称为是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

2.构建师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创建学习型校园

设计构思: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园构建师生学习型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现代化条件。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技术工具,拓展学生的大脑,开拓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变得更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见图3)。

实例三:数学组黎宁老师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欧拉定理的证明》。该课本是高中数学课中一节选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搜集大量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整理,最终总结出自己的证明方法。若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即使全体学生一起动脑,也不太可能证明出来。但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在网络的帮助下,一个班的学生最终却总结出了三种证明方法,其中一种证明方法比教师给出的证明方法还要简单易懂。

实例四:教学观摩系统的应用。学校将本部及两个分校的所有教室、实验室、名师工作室等100余个教室进行了信息化改造,构建了陈经纶中学教学观摩系统,实现了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在办公室、在家中通过网络听评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课的梦想。

3.构建师生成长记录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设计构思:通过这个平台,促进教师科学施教和学生自主发展,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校本课程、综合评价等学生学习和管理的效率(见图4)。

实例五:通过信息化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我校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自管自育、社团管理是我校的德育特色,学生参与面非常广泛,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不仅对每个学生发展有了全面的记录,同时对年级、班级、不同类别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

4.构建家校沟通平台,促进家校的和谐共进

设计构思: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信息有效交流与共享,从空间上拓展学校围墙,并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互动(见图5)。

实例六:家校飞信系统能够将学生平安到校、离校信息发送到家长手机,学校、班主任、任课老师可通过该系统与全体或个别家长有效沟通。家长可通过网络教学观摩系统,看到学校班级上课情况。

5.构建校园一卡通平台,实现校园一卡式认证管理

设计构思:“校园一卡通,一卡通校园”,就是通过卡的唯一身份识别、刷卡的便捷性、数字货币存储模式,实现校园卡在各个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学校整体管理和安全度(见图6)。

我校的一卡通系统是充分利用了北京市师生IC卡开发的,通过该介质,学生可以实现市内乘坐公交、校内校园考勤、食堂就餐、图书馆借阅、网络中心门禁管理等许多功能。

6.构建教育技术支持平台,保障信息平台的高效运转

设计构思:服务支持平台是其他五个平台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保障;同时,整个系统系统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见图7)。

目前,我校校址已达四处,PC机1100余台,服务器23台。因此,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运维团队,及时保证设备的正常、高效、畅通。

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同时,加强技术支持、培训支持,并将培训常态化。

五、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我校信息化方案设计是经过10多年的总结,并以模型的方式来建构,以平台的形式完成,具有以下特点:

1.适用性

“一二六”数字化教学平台模型是通过我校近10年的实践论证得出来的,它符合中小学教育教学要求,适应中学生心理认知规律,能够将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有机联系在一起,为教学提供先进的支撑整套平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2.独创性

“一二六”数字化教学平台模型为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找到了理论支撑与方向性的指导。在2007年10月朝阳区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主办的“陈经纶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展示会”上,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主任费龙博士指出“:陈经纶中学的数字化校园,把曾经零散的系统整合在一起,解决了工作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成绩巨大,令人感动,很受鼓舞。”

3.延展性

“一二六”数字化教学平台模型不是封闭的模型,是为了完成教学核心任务而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呼应的结构化模型。

4.自主性

模型中对外围支持平台的软硬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经济条件和使用目的自己调节。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或的发展情况,选择部分内容来实验,并不是完全照搬。同样,每一个支持平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或减少相关的内容。

四、实施效果及突破性成绩

1.数字化教学平台提升了师生的信息化教学行为,规范着师生的学习行为,提高了教学质量

最突出的效果是发生了四大转变:

(1)教师依据新课标,突破书本,利用网络信息,建立了新型的备课方式和教学方式;

(2)师生敢于、乐于、善于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交流,建立了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3)学生能够熟练地、大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积极参与网络课程学习、课件制作及网络互动交流,建立了主动、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

(4)学校教育教学教务运用信息技术管理,通过了快捷、准确的信息管理,建立了快速、高效的指挥和服务体系。

2.教学成果硕果累累

(1)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意识增强。利用网络完成备课、教学、办公、家庭作业已经成为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方式。

(2)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仅去年,我校教师的教学论文就有134篇论文分别获全国和北京市朝阳区的各类奖项;完成国家级和市区级课题三十多个;在网络教科研平台上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三个校本课题研究,整体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教师百分之百能使用多媒体教学,几年来有8名教师获北京市课堂教学一等奖,7人获全国课堂教学一等奖;高考连续六年取得区位第一或第二的好成绩。

(4)我校先后获中国教育信息化优秀奖、朝阳区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

回首我们走过的教育信息化的道路,我们认识到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上还有很多困难,比如:网络安全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网络文化问题……我们要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技术改革,完善学校教字化校园建设,为新课程改革和师生的发展提供宽广的信息化应用舞台。

作者单位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第二篇:数字化校园建设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

东营市实验中学2006.1

2东营市实验中学是伴随着全市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而诞生的城市现代化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近几年,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以建设“齐鲁名校”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为手段,促进和保障了学校持续发展。下面,我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伴随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做。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李家军同志任组长,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在具体工作层面,由电教专业人员、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在教师中聘请的兼职电教助理人员组成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开展具体工作。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及学期计划,确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了工作机制,创造了工作条件。

二、信息网络环境建设

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一直本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近几年,我们一是注重了校园网络建设,在市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380万多元,建设了学校网络中心机房,配备服务器7台、不间断电源一套;建成了千兆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共有400余个网络接口,校园网宽带接入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将学校的局域网与英特网 1

相联,满足教育信息化工程宽带高速的要求。二是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建立了闭路、双向传输和控制电视系统,学校建有线电视系统一套,频道数为12个,并接入市有线电视网络;配备微机教室3个,计算机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能保证信息技术课学生一人一台微机。三是将学校84间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了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实现了教育信息网络班班通。在此基础上,配备语言教室2个,多功能电教室3个,四是给全体教职工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将校园网络终端延伸至每间教室和办公室,学校还给每个级部和科室配备了扫描仪,处室购置了刻录机和照像机和摄像机。学校各行政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普通教室及专用教室均设有应用终端,实现了办公和教学资料的网络化传输。目前,学校网络系统己成为学校行政办公、后勤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实现了电子备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校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等。

三、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的核心。到目前为止,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学校近两年先后投入累计30多万元,购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信息化教育平台”、“校务管理系统”、“多媒体资源库管理系统”、“K12资源库”、“VOD视频点播系统”、“校园网站”、“电子图书馆”等。2004年10月,学校交费开通了中国课件网(http://chinakj.com)、中学语文资源站(http://)、51121中小学教学网(http://)等8个全国知名的专业资源网站,供教师查阅资料,交流学习。二是学校通过有效形式组织各教研组利用网络集体备课、主题教研等形式积极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积累了大量的学科教学素材,形成了丰富的学科教学资源。三是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积累案例,撰写案例,积累素材,建立教育教学应用素材库。到目前为止,通过自制、积累、网上下载、购买等方式,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包括: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与建设,以及德育等内容,为教师进行“案例”学习提供了保障。四是按照

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要求,规范使用电教教材代收费,每学期按规定订购购买《山东省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推荐的电教软件,购进了各类内容丰富的教学录像带、VCD、CD、CD-ROM等各类音像资料、教学软件1000余件;现在学校己逐步建立起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四、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十分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问题,把教师培训工作当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把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当成教师校本培训的重中之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为副组长、部分中层领导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确立了“立足校本,结合岗位,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培训工作原则,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思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逐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学校先后购买了《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等专业书籍供教师学习。第二,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一是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市教委组织的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教育信息化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二是立足校内,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电教人员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三是电教人员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开发了《电教管理使用手册》、《校园教学平台使用指南》等校本培训教材,供教师学习和

运用校园信息网络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培训,现在全校270名教职工全部会操作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部合格,并能够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常用工具制作教学软件。目前,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尝到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甜头。教师自主开发的课件和校本教学资源有21人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2005年,我校教师钞智勇的课件在全国教学课件评比中获得二等奖,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代表东营市参加全省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并多人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

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一是构建了校园信息化办公系统和管理机制,发挥校园网络优势,提高办公效率。二是依托东师理想教学平台建立了教师网络化备课平台和授课平台,将教师教学常规资料的传输、储存和交流与检查等环节实现网上运行。三是建立了网络环境下学科集体备课新机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备课机制,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环境对教师常规备课的技术要求,有效地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备课质量。四是大力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2003年全市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展给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校以承担《信息技术与初中阶段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研究为契机,从抓课题研究队伍建设和构建学校信息化网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和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工作,组建了一支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队伍。在组建课题研究队伍的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把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突破口,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在深入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通过邀请专家

学者来校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共进行了8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培训,培训面达教师的85%以上。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的开展,丰富了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近三年内,全校先后有三批共179项校级科研课题结题,其中126项课题成果获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实验教师中有14人获得省优质课一、二等奖,48名教师获得市优质课一、二等奖,21名教师在省市课件比赛中获奖。我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有1100余人次获一、二等奖。2004、2005、2006年学校中考成绩逐年大幅度提高,2005年、2006年全市中考成绩综合评价名列前茅。学校被评为东营市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和省级校本培训示范学校。

总之,在近几年的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通过多方位的措施和保障机制,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学校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再配置3个标准学生用机房,1个网络教室,1个机器人实验室,配置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和电子阅览室等。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主要侧重实现家庭、校园和班级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在网络教学、网络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未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更要依托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平台,学校教育信息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希望得到上级部门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篇: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浅谈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实践浅谈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那么,数字校园的含意到底是什么?第一,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这是基础建设工作;第二,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的运转,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第三,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校园。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长河镇中心小学在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努力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学校现状及校园网络建设 学校先后投入重资建设校园网络,实现了校园网、互联网的二网合一,使多媒体教学、网上学习、电子备课、网络管理、办公学习成为现实。建有一个50座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多功能语音教室(兼电子阅览室功能),一个多功能阶梯教室及容纳300余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各办公室及教室均配置有多媒体电脑,均与校园网接通。我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液晶投影仪、电脑、视频展视台、银幕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使课堂教学走进了现代化。校园网络的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我校的主干网为千兆光纤覆盖了全部教室和办公室。现在全校范围内共有200个信息点,联网计算机118台。目前,我校的校园网能较好地满足使用需求,当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网上流量的增加,相关设备还要升级,网络接入范围也要扩大,建立以病毒防范、黑客防范、故障监测和故障报警等为内容的校园网安全体系,校园网上信息的存储及时更新等。

二、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增添,极大地方便了我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一,方便了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使各学科教学和现代教学技术得到了有效地整合。现在,教师可以在办公室或家里制作好课件,保存在电子邮箱里,到教室上课时可直接运用网络,在教室里播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校教师所用课件,一部分来自网上下载,一部分来自学校购买的课件,一部分来自教师的创作,三者结合,课件资源非常丰富。第二,综合电化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专用教室使用达到了标准,校计算机网络与市教育系统建立了网络信息平台,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教学资料的查询。第三,有了校园音响系统和数字闭路电视系统,开学式、休学式、全校学生家长会、法制讲座等大型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再受天气和场所的制约。我们学校就采用了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形式,主会场由部分家长代表参加,在阶梯教室进行,并现场摄像,通过闭路电视传送到各个教室,其他的学生家长就坐在自己孩子的教室收看专家讲座。第四,报告厅功能多样。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报告厅,承担大型的讲座不说,还能承担全市大型的教研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举行文艺会演等。在此厅上课时,采用两台投影仪,一台供学生观看,一台供听课教师观看,现场采用了摄像,听课教师在银幕上不但可以看到上课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还可以看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上课还采用了无线话筒,使听课教师能很清楚地听到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整个活动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使用,效果非常好,每次活动均能受到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多功能报告厅还使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去电影院也能看到电影,由于我校的设备配制高,观看电影的效果比电影院还要好。第五,数字闭路电视系统极大地丰富了我校学生的文娱生活。少先队成立了小天鹅电视台,每周三中午在小天鹅电视台中现场直播“快乐英语十分钟”,每周五中午现场直播“大舞台”节目,在“大舞台”节目中,学生可以表演讲故事、唱歌、跳舞、讲相声、做实验等。“大舞台”给我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张扬个性特长的平台,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第六,校园网内容丰富。我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配有七硬盘的服务器,有学校信息、学校概况、教学科研、杨贤江教育、《小天鹅报》投稿、网上通知、教育资源、学习资源、学生园地等内容,且网站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网页内容及时更新,是教师、学生、家长的工具和朋友。第七,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上大量应用。比如:教导处排课采用软件排课系统进行排课,学籍管理采用全市联网的学籍管理系统,后勤工作采用电子管理系统,最近又开始试行校园办公系统,使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学校的各项通知与活动安排。

三、具体措施 为更好地建设和应用好数字教育教学环境,在2006至2007学,学校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了管理。

1、加大硬件投入,改造网络中心服务器,增强网络功能。

2、丰富软件内容,从购买和自主开发两个方面入手,加强资源库建设。

3、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教学评价,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4、在数字化应用方面,对于部门和个人,加大奖惩力度,具体措施由学校另行制定。

5、加强人员培训,认真组织学校教职员工培训,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

6、加强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之间的联系,采用数字化网络方式,及时做好教育教学和服务工作。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思考 经过二年来的实践,我们觉得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化校园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整体,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时候要努力做到整体的规划、分步实施,不要好高骛远。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系统冲突。对每个系统进行最优配置,选择最优方案。第二、重视对制定的各项规范的实施落实,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规范、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范等。立足本校,努力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最后要加强各项应用培训。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设施设备,还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运用,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我校一向重视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培训做到“三个结合”,即层次上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式上做到校外与校内相结合,内容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的实践证明,数字化校园不但改变了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使广大师生确立了新的教育和学习观念,发展和培养了自身的创造能力,身心都得到了健康发展,我们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创造着数字化校园文化。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第四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长子县岚水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师生创造高效工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升农村学校教育品位,用三年时间建成全省农村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实践运用一流学校,从而形成硬件+软件+现代教育新模式。

二、项目背景

1、《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把信息化纳入全省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实现中小学班班多媒体教学。3、2011年7月1日,省教育厅“基于网络和教室双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第一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我校校长作为实验校校长参与了本次会议研讨。4、2011年8月12日省教育厅“基于网络和教室双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第二次会议在太原召开。本次会议成立了“研究课题组”,我校与太原成成中学等7所学校被确立为课题组成员学校,我校校长与教育局分管局长参加了本次会议。5、2011年7月县教育局校长会议上李局长讲话,确立了从2011年下学期开始要把全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6、学术交流:通过远程交流,可与全国各重点中学进行学术交流,充分借鉴名校经验,获取教科研最新成果。

三、网络构成

1、结构组成:现代教育模式、学校应用软件、教育资源、硬件架构组成。

2、运用构成:校园网操作系统+备课、教学、学习、管理、远程教育5个专网,从而实现学校在网上全面深入地进行备课、教学、学习、管理及远程教育等。

四、系统规划及费用

1、学校各教室、教师办公室Internet网。接入10M宽带,每年使用费1.2万元,一次性安装费1.7万元(含光缆、交换机两台、1500米分线、施工费及电线若干)。

2、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一套2.3万元(含电子白板一块、电脑一台、实物投影仪一台、投影机一台、操控台一套),12个教学班,现已有设备两套,还需10设备,共需资金23万元。

3、初一为全省“网络与教室双平台自主学习资源模式”实验年级,每班每小组配笔记本电脑一台,共48台,每台0.38万元,共需资金18.24万元,由教育厅提供。

4、教师每两人一台电脑,共需17台,学校解决。

五、功能定位

1、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自然情况、成绩评定、位次确定、人事档案、业务考核、财务等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2、学校政务:通过电子公告向学生及家长发布学校通知、公告、在校情况等建立学校联系的新手段。通过互联网向全省、全国发布学校信息。

3、教学工作:通过教师电子备课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工作。

4、教研工作:变纸质学案为电子学案,通过网上查询资料,进行最广泛的经验交流,随时了解全国教科研的最新动态。

5、学生学习:使多媒体教学常态化,使书本知识具体、直观、易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上进行科研探索,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科学实践、撰写论文等(如:电脑绘画、动画设计、撰写微博等)。

六、培训计划

1、从8月20日—9月30日,每位教师要熟练掌握学案、试题、课件制作等电脑操作技能。

2、学案设计要与多媒体使用充分结合,学案的环节设置、解决问题方法、小组合作方式等方面均要做新的研究和探索,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要逐步形成“双平台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七、设备安装进程 1、2011年9月10日前,以财政招标形式确定多媒体设备安装公司,并与宽带公司联系,接通宽带光缆。2、2011年9月11—20日,安装调试各班多媒体设备。3、2011年9月20—30日,校园网试用期。4、2011年10月1日校园正式投入使用。

第五篇: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关于成立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和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

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

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

发了部分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

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分段目标

----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1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2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3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4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

整合。

-----2015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

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

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

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

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

次人才的需求。

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

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技术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拥有一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是建成“数字校园”的根本保证。而学习培训则是促进观念升级、素质提升、技术提高 的唯一途径。县教委应举办“数字校园”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应用1 2 下一页

下载“建设数字化校园,践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数字化校园,践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

    规划建设,落实应用,逐步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 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精选]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总体目标: 建成主干万兆、千兆汇聚的大二层高速校园基础网络,建设覆盖全校区域的校园无线网络,实现有线、无线网络有机整合,建立全院师生“人人皆用、处处......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项目二: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方案建设计划:每个特色项目的建设计划包含需求论证、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资金预算、保障措施等部分。需求论证:网络系统是......

    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书

    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

    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稳步创新 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期待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指正......

    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报告(★)

    安庆浮山科技工程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总结汇报材料报告 1.全面对照《安徽省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作出评价; 2.明确表述数字校园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3.详细说明保障......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XX〕50号)、《关于成立xx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xxx〔XX〕159号......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最新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方案建设计划:每个特色项目的建设计划包含需求论证、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资金预算、保障措施等部分。需求论证:网络系统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