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期末统测物理分析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参加本次物理研讨会,也非常感谢安主任给我提供了一次向位同行、前辈们学习物理教学经验的机会。在上学期的全市期末统测中,我们枳沟初中初二物理取得了
成绩。我代表枳沟初中初二物理组把我校的一些做法向大家作简单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办学特色
枳沟初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我校初中部办学近4年以来,一直坚持小班化教学。我校初中部每个年级的教学班保持在10个左右,每个班级的学生控制在40人上下。这样,教师得以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学活动参与者的活动密度得以加大、有效度得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得以密切。在小班化的教学条件下,我校物理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策略应用在我校课堂上,旨在改变“满堂灌”式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传递方式。教学结构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为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实质参与的新课堂。教学组织变个体独学为集体共学、多向学习的新形式。2.采用合作学习
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小组:课堂交流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操作实验小组,让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参加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好组长,确立帮助对象,保证各个小组都能发挥最大效度。
小组学习一般是这样进行的:提出学习任务——启发独立思考——学生共同讨论。教师在教室里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围绕课标和出现的问题,深入学习。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协助、相互竞赛,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3.开展实验探究教学
物理学科既不同于以逻辑思维为特征的数学,也不同于注重形象思维的文科 科目。物理学科是观察、实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几乎所有的物理结论都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得到的,这就决定了物理课堂上必须有实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我校物理课堂上,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特点、本着优生带动后进生的原则搭配学习小组,便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并进行及时的讨论。记得在讲授“凸透镜成像”这节内容时,我们把学生带进物理实验室,每3人一组进行实验。一名同学负责移动蜡烛、记录物距;另一名同学负责移动光屏、记录像距;第三名同学负责观察、记录成像特点;教师在一旁引导学生注意成像的前后对比。然后再把每组三位同学的角色调换,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同伴的互助下经历一次完整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参与的热情高,非常投入,效果比较好。让他们自己动手做,给每位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在实践中学习”的成功喜悦。由于每位学生都亲身经历了该实验的整个过程,因此他们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记忆都比较深刻。当遇到与这节实验相关的习题时,教师都会提醒学生“想想你当时是怎么做的?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都能把这个实验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一遍”。当然,解决起问题来也就轻松多了。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只要我们有条件的就坚持让学生自己做或由教师演示。由于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因此我们几位物理教师都能够让每位学生做到以上这三点。4.知识巩固
在学习方面,我校要求每位学生坚持养成日清周结的好习惯。每天的学习内容、每天的功课都坚持当天完成,这就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当中,也促进了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每个周末都要对本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为下一周的学习制定好计划,以便更好地投入到下周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养成了日清周结的好习惯后,能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考试前也不会因复习时间的短暂而惊慌失措。
二、教师团队
枳沟初中年轻,我校更是有着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上学期,我们初二物理组共5人,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其余4名教师都是走上讲台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有的工作了一年、有的是刚毕业。正是这支富有朝气的年轻团队给 我校注入了活力。他们精力充沛,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没有好的老师,也就教不出好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过硬,就不愁教不好学生。因此,我校特别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让教师感到提升业务水平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把学习压力加给学生,尽可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学习。下面就简单谈谈我们物理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1.听课
听课是我校年轻教师能力提升的最基本的一项活动。为了迅速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我校在课表安排上,让我们每位年轻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都有机会去听老教师的课,做到先听课后上课。学习他们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感受他们的课堂驾驭能力,更是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弥补备课时的不足。一个学期下来,听课记录达到50节是正常的。此外,校领导也经常不辞辛苦走进课堂听课,这就促进了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认真准备,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我校还提倡跨学科、跨年级听课,这就有助于打破学科界限,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达到博众家之长的目的。2.备课、上课
我们每位教师课前都进行了认真的自备课。在集体备课时,对自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在集体备课的时候,统一上课用的课件。每周2次的教研活动给我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商讨问题的机会,大家都会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拿到桌面上来商讨,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样就能让我们所有教师的智慧同时集中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上,力求使得教学内容没有漏洞,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一节课只有45分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我校物理课堂注重新课的导入。因为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刚开始会有很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停留在表面。随着所学内容增加和难度的加深,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很快退去。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如果能引领课堂的前五分钟,物理课堂的导入精彩,让悬念不断,注重提高学生在课堂中记忆方法的学习与记忆效能的提高,学生就会保持一颗好奇心,探究物理奇趣的愿望也就比较迫切。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开始就要给学生设置有趣的物理情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中要做到联系实际生活,做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其他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我校每学期都会举行说课比赛、优课评选活 动。说课活动直接促进了备课水平和上课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推动我校教研活动向深层次发展。而优课评选活动则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上公开课要被其他教师、领导点评,要想获得别人的赞赏、肯定就得下功夫,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所以这些活动无形中就给自己加压,逼着自己前进。以上就是我校的一些做法,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发言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对发言稿语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写起发言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发言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家感谢市教研室领导——时老师,邹平教研室领导——杜老师,以及美丽的礼参中学的领导,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受益颇多!
昨天下午,我怀着学习与鉴赏的心态观摩了四节好课。现只对其中的第1节和第3节课发表一下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由于两节课的执教者都是市级优质课的获得者,所以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基本素质都很高,学生的表现也很好。本人只是一名普通的乡镇中学物理老师,由于水平有限,不敢过多地进行评判,点评只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和授课者批评!
先说一下这两节课的内容,第1节宋老师执教的是一节新授课,引导学生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等内容;第3节徐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复习课,引导学生梳理了欧姆定律一章的重点知识。
下面,我从教师素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四个方面分别评一个这两节课。
第1节功
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板书简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效果良好。
综观整节课,可以看出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基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基本理念。如教学伊始,宋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盒等感受做功,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交流,领会什么是力学中的功。这些器材易得,效果良好。
宋老师授课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了的聪明才智。教学中主要使用了“问题引导→学生活动→问题引导→学生活动→”这样的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不停步,逐步将学习引向深入,实现了高效教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概念课的高效教学样板。
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学生特点和本地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课程标准中对“功”这一知识的要求: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宋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点明“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但在教学中确实是结合实例进行的。
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也非常合理。
本节课的教学中,宋教师以故事引入,激趣引新,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设计了前后连贯的五个活动:感受功、描述功、分析功、计算功、深化功,利用学案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功的世界。这些活动突出体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活动比较充分,符合概念课的设计理念。最后盘点收获,进行总结。
整节课的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的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以实现本节课的某个小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
疑惑1:引课的故事是否合理?这个故事越听越像个故事,不论是将30斤大米运回家,还是将一大桶水提回家,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大米”和“大桶水”的位置改变都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个改变物体位置的力肯定做了功。所以说,“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没有做功”这一说法是不严谨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疑惑2:物理符号和语言是否范?物理量应该是斜体,而单位应该是正体,课件中忽而正体忽而斜体。教学中的语言“w2做的功多?”应该是“力f做的功”.疑惑3:焦耳简介是否过简,展示文字介绍后没等我读完一行,教师即可始问:你从焦耳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2节欧姆定律复习
徐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具有较强的亲合力,擅于使用肢体语言,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特别是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能力。徐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注重启发引导,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开展教学。能熟练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徐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做到有效引导,对于学生活动敢放擅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展现了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
本节课,以电学中的两大实验为中心进行展开,体现了物理课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课程标准中对“欧姆定律”这一知识的要求:
3.4.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徐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
3.会利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说明“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但本节课是复习课,徐老师在教学中对两大实验的细致分析已体现了这一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虽然不能实现“理解欧姆定律”这一目标,但本节课已解决了一部分,后面跟上的习题课就会继续解决这一问题。
从目前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对电学实验复习的认识是浅层次的,不经教师引导,很难深入达标。
目前中考对电学实验的考查要求,不仅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试验;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徐老师这节课,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一步二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大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达到课标和中考对这两大实验的考查要求。
现在初中的复习课很难上,一是因为时间短,内容多;二是没有一个好的模式供借鉴。徐老师利用这节课,为大家提供了一节复习课的样板课,纯干货!这样的知识复习课,后面再加上一节习题课,效果肯定棒!
疑惑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复习时,是否应该对适用条件“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进行强调?这可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关键部位!
疑惑2:对画电路图的规范性是否应该加强?比如用直尺画。对学生画错的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图象的处理能否更加深入?
疑惑3:多次测量的意义?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课件展示太快了!(连电路和展示答案)
总体来看,两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不敢提过多问题,两节课中还有很多优点和细节问题值得大家研究,我的点评仅当不成熟的砖,希望能引来大家的玉。点评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点评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家感谢市教研室领导——时老师,邹平教研室领导——杜老师,以及美丽的礼参中学的领导,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受益颇多!昨天下午,我怀着学习与鉴赏的心态观摩了四节好课。现只对其中的第1节和第3节课发表一下个人不成熟的看法。由于两节课的执教者都是市级优质课的获得者,所以他们的教学设计和基本素质都很高,学生的表现也很好。本人只是一名普通的乡镇中学物理老师,由于水平有限,不敢过多地进行评判,点评只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和授课者批评!先说一下这两节课的内容,第1节宋老师执教的是一节新授课,引导学生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等内容;第3节徐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复习课,引导学生梳理了欧姆定律一章的重点知识。下面,我从教师素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四个方面分别评一个这两节课。第1节 功
一、教师素质 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板书简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且效果良好。
二、教学理念 综观整节课,可以看出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基本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基本理念。如教学伊始,宋老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书本、文具盒等感受做功,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交流,领会什么是力学中的功。这些器材易得,效果良好。宋老师授课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发挥学生了的聪明才智。教学中主要使用了“问题引导→学生活动→问题引导→学生活动→”这样的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不停步,逐步将学习引向深入,实现了高效教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概念课的高效教学样板。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学生特点和本地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课程标准中对“功”这一知识的要求: 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宋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点明“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但在教学中确实是结合实例进行的。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也非常合理。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节课的教学中,宋教师以故事引入,激趣引新,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设计了前后连贯的五个活动:感受功、描述功、分析功、计算功、深化功,利用学案和问题引导学生逐步走进功的世界。这些活动突出体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学生的活动比较充分,符合概念课的设计理念。最后盘点收获,进行总结。整节课的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的设计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均以实现本节课的某个小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疑惑1:引课的故事是否合理?这个故事越听越像个故事,不论是将30斤大米运回家,还是将一大桶水提回家,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大米”和“大桶水”的位置改变都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个改变物体位置的力肯定做了功。所以说,“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没有做功”这一说法是不严谨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疑惑2:物理符号和语言是否范?物理量应该是斜体,而单位应该是正体,课件中忽而正体忽而斜体。教学中的语言“W2做的功多?”应该是“力F做的功”.疑惑3:焦耳简介是否过简,展示文字介绍后没等我读完一行,教师即可始问:你从焦耳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2节 欧姆定律复习
一、教师素质 徐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规范,普通话好,教态自然,具有较强的亲合力,擅于使用肢体语言,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特别是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能力。徐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尊重,注重启发引导,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开展教学。能熟练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二、教学理念 徐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做到有效引导,对于学生活动敢放擅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展现了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本节课,以电学中的两大实验为中心进行展开,体现了物理课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对“欧姆定律”这一知识的要求: 3.4.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徐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道电流和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2.理解欧姆定律。3.会利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科学的,虽然没有说明“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但本节课是复习课,徐老师在教学中对两大实验的细致分析已体现了这一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虽然不能实现“理解欧姆定律”这一目标,但本节课已解决了一部分,后面跟上的习题课就会继续解决这一问题。
四、教学设计与实施 从目前教学来看,很多学生对电学实验复习的认识是浅层次的,不经教师引导,很难深入达标。目前中考对电学实验的考查要求,不仅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图、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试验;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徐老师这节课,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一步二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大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达到课标和中考对这两大实验的考查要求。现在初中的复习课很难上,一是因为时间短,内容多;二是没有一个好的模式供借鉴。徐老师利用这节课,为大家提供了一节复习课的样板课,纯干货!这样的知识复习课,后面再加上一节习题课,效果肯定棒!疑惑1: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复习时,是否应该对适用条件“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进行强调?这可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关键部位!
第四篇:物理中考研讨会发言稿
2016年中考物理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中考已悄然临近,预测中考命题趋势,合理安排中考复习,已成为所有九年级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把握好复习的内容与进度,制定和落实中考物理复习对策与方法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
今天在座的诸位,有的可以称之为物理界的精英,有的是我县物理教师中的佼佼者,有的是学校的顶梁柱,所以我不敢在这里班门弄斧,只浅谈一下我校的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在座的各位见谅。
一、以课标为纲,立足课本,搞好考前复习。
物理教学,课标是本,课本是依据,物理总复习就是立足根本,依据教 材,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本上,依据大纲,充分挖掘教材。
初中物理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写的,这样的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便于新课教学,针对此情况,我们从知识的整体性方面进行考虑,指导学生把章节中零散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了归纳、整理,将已学过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联系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串联成网,从而形成有机联系的、比较完整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辨别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课本内容。
二、讲求方法,注重实效,准备应考。
1.抓基本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物理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
2.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物理公式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抓住中考动向,勤练解题规范。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教给学生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三、三轮复习,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第一轮: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近几年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从专家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来看,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所以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一个不漏地和学生一起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第二轮:专题复习。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声、光、热、力、电、电与磁六大板块。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模拟为主,强化训练。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四、三讲、三不讲,精字上面做文章。
1.我们的“三讲”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
2.精讲.课前充分准备,把握住教材中主要的内容,抓住重、难、考点,抓住学生难以理解的,普遍存在的共性的问题。通过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规律,也要讲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可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3.精练,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大纲的要求,把对知识点的考查归纳为若干类型的问题,精心编制习题组,让学生通过必要的巩固练习,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加深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通过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总结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五、分析以前试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会看,看题不仔细,不准确,不全面,不能按要求做题,看不出隐含条件等;不会说,表述问题语言阐述能力欠佳;不会想,思维方法上存在问题。
六、不同学生不同要求
对于优等生:采用合理使用时间,每天进行一到二题的专项训练,让他们能更好的掌握中考的题型和题例,加强训练他们解题的速度和技巧。每天对训练的题型或题例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地进行点拔与讲解,让学生在无压力和作用下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对于班级中一部分不学或厌学的学生,采用课堂重点关注,课后跟踪,及时检查作业,不放过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掌握中考中应掌握的基本题型和题例,所考成绩能达到合格的争取达到合格。
总之,对我们这些九年级的物理老师而言:面对2016中考将是一个同甘共苦、思想灵动的过程;展望2016中考成绩,也必将是令人期待并更值得反思的未来。希望在座的领导和各位同仁,能对我们的工作和体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校把物理学科的成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希望各位老师将各自在中考复习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拿来分享,使我们共同提高。最后预祝2016中考物理取得较好成绩!
2016年4月
第五篇:2021年中考物理研讨会发言稿
2021年中考物理研讨会发言稿
上杭中学:陈沾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中考已悄然临近,预测中考命题趋势,合理安排中考复习,已成为所有九年级教师、学生以及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把握好复习的内容与进度,制定和落实中考物理复习对策与方法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关键。
今天在座的诸位,有的可以称之为物理界的精英,有的是我县物理教师中的佼佼者,有的是学校的顶梁柱,所以我不敢在这里班门弄斧,只浅谈一下我校的做法,不妥之处敬请在座的各位见谅。
一、以课标为纲,立足课本,搞好考前复习。
物理教学,课标是本,课本是依据,物理总复习就是立足根本,依据教材,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本上,依据大纲,充分挖掘教材。
初中物理教材是按照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的结构形式编写的,这样的按排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便于新课教学,针对此情况,我们从知识的整体性方面进行考虑,指导学生把章节中零散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了归纳、整理,将已学过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联系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串联成网,从而形成有机联系的、比较完整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辨别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进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课本内容。
二、讲求方法,注重实效,准备应考。
1.抓基本概念,将其作为技巧突破口。物理试题中的所谓解题技巧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来源于最基础的知识和概念,是掌握到一定程度时的灵光一现。要寻找差异——因为做了大量雷同的练习,所以容易造成对相近试题的判断失误,这是非常危险的。
2.抓住常用公式,理解其来龙去脉。这对记忆常用物理公式是很有帮助的。此外,还要进一步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进行探究,这样做胜过做大量习题,并可以使自己更好地掌握公式的运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抓住中考动向,勤练解题规范。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解出题目的答案就能拿到满分了。其实,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越来越注重解题过程的规范和解答过程的完整,只要是有过程的解答题,过程比最后的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要教给学生规范书写过程,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形。
三、三讲、三不讲,精字上面做文章。
1.我们的“三讲”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
2.精讲.课前充分准备,把握住教材中主要的内容,抓住重、难、考点,抓住学生难以理解的,普遍存在的共性的问题。通过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规律,也要讲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可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
3.精练,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大纲的要求,把对知识点的考查归纳为若干类型的问题,精心编制习题组,让学生通过必要的巩固练习,牢固掌握课本知识,加深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通过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总结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应试能力。
四、分析以前试卷,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会看,看题不仔细,不准确,不全面,不能按要求做题,看不出隐含条件等;不会说,表述问题语言阐述能力欠佳;不会想,思维方法上存在问题。
五、不同学生不同要求
对于优等生:采用合理使用时间,每天进行一到二题的专项训练,让他们能更好的掌握中考的题型和题例,加强训练他们解题的速度和技巧。每天对训练的题型或题例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地进行点拔与讲解,让学生在无压力和作用下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对于班级中一部分不学或厌学的学生,采用课堂重点关注,课后跟踪,及时检查作业,不放过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掌握中考中应掌握的基本题型和题例,所考成绩能达到合格的争取达到合格。
总之,对我们这些九年级的物理老师而言:面对2021中考将是一个同甘共苦、思想灵动的过程;展望2021中考成绩,也必将是令人期待并更值得反思的未来。希望在座的领导和各位同仁,能对我们的工作和体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校把物理学科的成绩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希望各位老师将各自在中考复习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拿来分享,使我们共同提高。
最后预祝2021中考物理取得较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