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基本功1学习体会
本学期很幸运学习了《有效教学基本功1》——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这本书,受益匪浅。
《有效教学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这本书共八个话题:新课程下的备课观,备课中对教材的使用与处理,备课中对学生的考虑与调动,备课中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准备,备课的弹性预设,新课程下的教案生成技能,具体课型的备课,教师备课技能误区的案例分析等等。使我受益最深的就是备课中对学生的考虑与调动三: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天天说要以学生为课程的主体,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还是老师唱独角戏,忽略学生的地位,认为让学生回答回答问题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了,通过学习本书,我才真正了解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才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平时做得不好,是因为我们备课时忽略了备学生。今天,我才知道真正明白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多么重要,也明白今后该如何做。
一、要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是目前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生本思想的建立,意味着教师中心的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加强。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做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会给教师很多启发。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能力也就难以拓展,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障。
当代教学论研究认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教育措施和教育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挥。
二、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是密切联系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更新。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往的教学是以知识为主的教学,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教的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有个性的人,导致了教学设计中对”人“的忽视。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只能机械地学习。而现在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把知识学习与个体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有可能通过生生和师生多种形式的互动,来促进不同学生个体在交互作用中实现知识、经验之间的共享和互补,促进学生个体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面对新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再”满堂灌“了,而应多给学生机会,让课堂成为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2、转变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往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自然也就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了。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更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师生积极交往、互动,双方相互交流、启发、沟通、补充、完善、不断生成新知识,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和对获取知识的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师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互教互学,在双方不断平等对话中同时教与被教,在交往中实现角色置换,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和交流。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3、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和主动的认识过程。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对话中提高。
4、把生活融入教学,让学生体味学习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并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教学内容中有关的知识,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和寻找问题,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不仅不会感到知识难理解,还会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篇:《有效教学基本功》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基本功》心得体会
扁担沟中心学校
贺永敏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当我认真接受了继续教育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评课”与“议课”的区别:“议课”是围绕观课说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有“主”“客”之分;“议” 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状态。“评课”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二、“评课”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中,各自形式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常会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现,随之而来的评课却往往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打个分,有的是表扬为主,做好好先生,还有的是被动发言,敷衍了事,说几句好话,提一点希望,这些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我觉得在教学中,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践,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如果都说些没有意义的话,那评课还有什么意义呢?课堂教学终究是一线老师自己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评课者真实的心声,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有所理解,同时有所接受,并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付诸于行动。
三、“议课”非常有意义。“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议”强调了彼此的平等,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和倾听、理解对方的义务。“议课”我觉得更能让老师得到提高,更能有说服力,因为有时评课者并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进度等情况,往往对上课者提出的要求过高,这样如果只评不议,也许会让老师觉得委屈,甚至不理解,从而打击了积极性。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让授课者说话,让评课者更能点中要害,不仅可以得到参与者的充分信任和理解,更是对教师改进课堂、促进专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短短的几个字却很精练的写出了作为一个合格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 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
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师伦理与礼仪》心得体会
扁担沟中心学校
贺永敏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 增添光彩。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
第三篇:有效教学的基本功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试卷讲评技能指导的体会
课程改革的到来,要求我们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从原来的一味地传授转变为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由指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过去的试卷讲评一般是由教师校对答案,缺少学生的参与,学生完全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是一个抄写答案的机器,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他们才能真正的理解,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一、试卷讲评的特点
考试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试卷讲评则是针对学生考试反馈出的错误进行矫正,对缺漏和不足进行有效补偿的重要措施。如果我们把考试比做对疾病的诊断,那么试卷讲评则是对疾病的治疗。考试是发现问题,而试卷讲评则是解决问题。讲评课除了遵循一般课的教学原则、教学规律之外,又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有三大特点:针对性、时效性、激励性。
(一)突出针对性
(二)注重效果性
(三)强调层次性
(四)讲究激励性
(五)注重新颖性
二、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功能
(一)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二)诊断功能——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三)强化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示范功能——提高学生的准确性、规范性
(五)纠错功能
(六)知识迁移的功能
(七)合作学习的功能
(八)知识整合拓展的功能
(九)培养能力的功能
三、传统试卷讲评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
(二)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学生主体参与不够,讲评不够深入
(三)满堂灌式的讲评,盲目讲评,缺乏理论深化
(四)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
四、新课程下试卷讲评的新要求
(一)要心中有数,切忌仓促讲评
(二)要克服面面俱到无重点现象
(三)要克服就题论题不联系的现象
(四)要克服目中无人一讲到底的现象
(五)要克服只讲评不指导的现象
(六)要克服只批评不鼓励的现象
五、新课程下的试卷讲评原则
(一)及时准确性原则,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及时准确是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效果才显著。教师发卷前要统计试卷的难易比例,对试卷各知识点归类,分析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对有创见的解法及相应的学生要心中有数,对典型的错误要找出症结,猜测学生受阻原因,这样讲评才有针对性。另外,教师所选择的问题及安排的活动不但要适合于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还要考虑到促进学生的思维向下一个阶段发展。
(二)自主合作性原则,突出学生主体参与
新课程理念中教学是一种交流,而且学生是交流的主体,因此,讲评课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并倡导学生对“评价”作出“反评价”。即使学生的思维有误,也应鼓励他们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便清楚地了解其学习中的困难究竟发生在何处,并且只有在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才能有收获。为更好地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性原则,教师要做到:
1、教师应把要讲评的试卷在做好分析统计后早些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独立纠错,再通过查阅课本或与同学交流切磋,进一步纠正试卷中的部分错误。
(三)激励性原则,多重视学生的情感
(四)师生互动原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试卷讲评中注意以上几种原则,既能使一份试卷发挥好它的教学评价功能,也能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和学的不足,为今后教和学指明方向,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六、
第四篇:有效教学的基本功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间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国力竞争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把改革和发展教育工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2001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基础教育改革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具有爱国主义思想、高尚道德情操、健全人格、健康体魄、独立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品质成为学生发展的目标。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看,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这是新课改的实质。但是,新课改的要求与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新课程标准体系在课程理念、功能、结构、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有的课程体系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说,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少学校出现平时热热闹闹搞课改,到头来还是以学生成绩定输赢的状况,往往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新课程与考试制度的衔接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协调;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面,教师的问题是主要的,教师的观念跟不上、教学的方式陈旧、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相应的能力是影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技能可否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能否真正实施新课程提出的发展学生“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
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为配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推进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师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的技能训练提供认识基础和方法基础,使中小学教师能从容应对新时代的挑战,肩负起推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任,我们特邀请了一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者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就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能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编写了这套《教育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指导》丛书。
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功,即教师的教学技能,在每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教育是师徒口授相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教学;近代教育则以教师为主体,实行灌输式教学,强调知识、方法;现代教育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性学习、自我导向学习,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产生多元化的要求:既要体现艺术性,又要讲究科学性;既要进行知识教育,又要渗透生活教育;既要组织大班教学,又要开展合作、探究和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等等。新课程下教学技能的变化和发展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与到新技能的学习中来。
<<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指导丛书》从帮助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教学技能这一角度出发,立足课堂教学实际,着眼课程教材改革,并从教学的一般模式出发,着重对新课程下的教育技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以为第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实践参考为目标,讲理论,重操作,涵盖了新世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将教学技能理论讲授与教学案例相结合,体现了教学技能的新变化以及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作为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新课程教师读本,作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读本,本丛书依托科学的理论导引,分析新课程下教学各个不同阶段所涉及的重要的教学技能,精选鲜活的教学案例,并对之加以阐述与讨论
本丛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根据新的课程理论
第五篇:有效教学的基本功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学习心得
大山中学教师 陈玉辉
在假期中,我学习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功1--7》这套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更像一盏明灯,引领我走向那有效教学的柳暗花明处。
首先,有效教学体现在有效备课上,从教学初期详细的备课,到现在简单的备课,在这变化过程中无疑经验在起着很大的作用,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学生,但总是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一些失误,从而使有些学生就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掌握住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必须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其次,有效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的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进行的。反思自己 的教学行为,发现存在着几点问题,学习本书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我明确了今后的解决方法:
1.未能明确课堂学习的主体。随着课改的深入,从很多教学观摩课上不难发现:教师很少有教学示范,只是动嘴动电脑,表面上花样百出,其实任何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同样可以借鉴操作。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只追求了广度而放弃了学习的深度,学生难以获得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但是教师的示范会不会在课堂上造成孩子单纯模仿的环境和氛围,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使孩子又失去了主动性,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与教学课标有所违背?真让人进退两难。书中提出,如果我们把简单的教师示范改为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实践,效果就很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转化成为孩子中的一份子,让学生觉得你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而是能够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朋友。在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实践时,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发现一些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一些具有关键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既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又大大减少了孩子们学习实践时的盲目性。在学生遇见凭自己能力确实难以克服的问题时,教师以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份指导示范操作,与他们一同战胜困难。
2.指导不够清晰明白。在学习指导中,有些教师言语重复,唠叨不停,这样不仅难以清楚地表达意思,有时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实际过程中指导要适当。即指导的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他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与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因此教师在指导时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提供支持性材料,并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给与指导。
3.指导时机把握不当。以往教学中往往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就对学生进行指导,新课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注重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及发展,并非 仅仅是技能的掌握。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指导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可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要介入过早,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也不要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总之要适度,既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指导不是完全的告诉和给予,又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也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在初一伊始语文课堂上进行古诗词鉴赏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当学完一首诗之后,学生分组自由进行发言时,充分给与学生自学自练的机会,给与培养他们自己进行感悟、组织语言、选择角度的能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合作协调能力,相互之间团队精神的培养。对一些已经具备较强感悟能力及组织语言能力学生的小组给与他们的只是一些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对于一些还没形成鉴赏能力的小组给与一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就能使学生有的放矢,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精神。
4.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指导方法。学生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而教师往往重集体指导;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调整指导方法,只是一味强调整齐划一的学习进程。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实际状况相适应的指导,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特点和该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指导。所谓“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说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内容的选择,从教法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有效教学体现在说课、听课和备课上。说课就是教师面对同行和专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 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教学活动。既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说课能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教研结合、强化备课意识、提高群体能力、增强教学管理。听课能起到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探索研究、提高促进、沟通协调等功能。评课有判断、有导向、激励的功能。认识了说课、听课、备课的功能,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第四、有效教学还体现在试卷的编制和分析、讲评技能上。只有明确试卷的编制应遵循人文性、开放性、自主合作性及导向性、有效性的原则,明确试题编制的方法及技巧,才能编制出一流的、有价值的试卷。另外试卷的分析技能及讲评也尤为重要,要做到心中有数,切记仓促讲评;要克服面面俱到无重点的现象;克服就题论题不联系实际的现象;也要克服目中无人,一讲到底的现象;还要克服不讲评不指导、只批评不鼓励的现象。
读完这本书犹如与名师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对话。感谢《有效教学的基本功》,它教会了我用前沿的思维来看待学生,对待教学,更把我的心洗涤得一片明朗。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