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大全)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
课程研讨课程研讨
中学地理课堂实验教学探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陈皆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重视 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 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 让学生
“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 据的技能”。可以看出,新课程从课程理念和课程目 标两方面对地理实验教学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 通过地理实验与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 识,增强地理技能。
一、地理实验的涵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狭义的地理实验就是指课堂实验。广义的地理实 验不仅包括课堂实验,而且还包括地理观察、地理调 查和地理制作。
1.地理观察。地理观察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目 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可分为两种,其一是描述性的 地理观察。这种观察主要是观察地理事物的表面现 象,了解其形态特征,建立起地理观念,获得感性地理 知识。它的观察方法是感性认识占优势,并以形象思 维活动为主,抽象思维活动较少;其二是分析性的地 理观察。这种观察主要是观察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了解其内在联系,建立起地理概念,获得理性的地理 知识。这种观察主要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抽象思维 活动为主。
2.地理调查。地理调查是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 料、开调查会等多种方式,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理环 境、人类活动以及人地关系等进行直接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深入分析研究的活动。例如城市污 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光、噪声)调查、城市商业网 点调查等。
3.地理制作。地理制作就是配合地理课堂教学和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满足课堂实验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地理教具、模型、简单仪器、课件等力所能及的制作活动。例如地 貌模型、地质构造模型、校园地图和立体模型、自流井 盆地模型等。
4.课堂实验。课堂实验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地理实 验,它是一种运用器材和设备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 物、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方 法,以模拟实验和教师演示为主,大多是物理实验,主 要运用于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过程,以说明宏观的自 然现象和过程。例如大气热力环流实验、密度流实验、河流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实验等。本文研究的实验是狭 义的地理实验,即课堂实验。
二、地理实验的类型
1.按照学生是否亲自操作,地理实验可以分为学 生动手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指学生利用学具、教具或其它地理实验器材,在教师 指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和动手操作获得实验结果或 数据等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地转偏向力时,总是让学生死记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不妨让学生亲自做一个这样的实验,每个学生准备地 球仪一个,红墨水、蓝墨水各一瓶。当地球仪静止时,在北半球从高纬度地区、南半球从低纬度地区各滴一 滴红墨水,观察红墨水的轨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在同样地点滴一滴蓝墨水,观察蓝墨水的轨迹。可以 看出红墨水和蓝墨水的轨迹不同,并且,北半球上的 蓝墨水轨迹在红墨水轨迹的右侧(沿墨水流向看),南 半球上的蓝墨水轨迹在红墨水轨迹的左侧。让学生自 己发现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向,在北半球 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这样学生可以牢记规律了,印象深刻。教师演示实验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 要,设计并演示实验来配合讲解,使学生获得地理事 物感性认识的一种方法。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实 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 性认识,把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以帮 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因其能提供形象的感 性经验,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获得 较牢固的知识。在讲授“热力环流”内容时,许多同学 对这一过程的形成较难理解,做一个小实验来说明。实验准备:一间密闭教室、二根卫生香、一只1000瓦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炉、一盆冰块。实验过程:在密闭教室中点燃两根卫生 香,使香烟垂直向上,在卫生香的等距离的两侧分别 2 2008年第49、50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课程研讨课程研讨
放置一只电炉和一盆冰块,电炉通电5分钟后,学生观 察卫生香烟的飘动的方向;再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 再观察香烟的飘动的方向。学生观察发现香烟始终由 冰块上方飘向电炉上方。这个实验中,学生对热力环 流的知识就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2.按使用仪器和材料不同分类,分为真实实验和 模拟实验。真实实验是使用与自然界实际发生的过程 基本相同的材料和顺序进行的实验,只是在规模或细 节上有所不同。如沉积物分选的实验,将同样比例的 碎石、粗砂和黏土完全混合,放入一只玻璃瓶中(不超 过容量的一半)。用水注满玻璃瓶,盖上瓶盖,剧烈振 荡,然后让瓶子平放,使瓶中物质自然沉淀,让学生观 察沉淀成分的排列顺序,是否是大颗粒在下部,黏土 细粒在上部。在这个实验中,所用材料以及沉积过程 与自然过程基本一样,只是缩小了规模,放在玻璃瓶 里进行的。模拟实验是指由于地理事物分布空间上的 广大和演变时间上的久远,中学地理教学不可能把所 有、甚至大部分自然过程直接引入地理实验,但是可 以使用一些替代的材料,设置一些类似的条件或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境,模拟地理演变过程。因此,地理实验教学中大部分 实验是模拟实验。模拟实验又分为实物模拟实验和计 算机模拟实验。实物模拟实验,如模拟火成岩生成的 实验、再现降雨过程的实验等等。计算机模拟实验是 指运用计算机绘图、动画、声音和人机对话等功能,很 多在课堂上真实实验无法表现或不易观察的地理现 象直观的模拟出来,如(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地 球的运动”: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及由此产生的太阳 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周年变化规律,可利用计算机多媒 体设计制作成三维立体模拟动画,实现虚实、远近、快 慢的变换,从而使学生较轻松地掌握这一知识难点。实际上,对于那些时间、空间尺度较大的难以观察的 地理环境、现象、过程、规律等,如大气运动、洋流、水 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都可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立体 直观地模拟出来。
3.按地理实验的时间安排不同分类,分为地理感 知性实验和地理验证性实验。地理感知性实验是指安 排于某学习内容之前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 获得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教师事先让学生在课外 通过在生活中寻找到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理论,以提 高教学或学习效率。在学习某一内容之前,在课堂上 先做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如水污染的实验,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拿一杯清水,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渐渐扩散出 去,来模拟水源污染现象。地理验证性实验是指安排 于某学习内容之后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来 验证所学地理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要求学生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如初一学生在学习大气受热会抬升,受冷会下沉的气象原理时,常常停 留在对结论的机械记忆上,教师可让学生设计一个验 证性实验来感受该结论的正确性。
三、地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1.可操作性。许多地理过程、原理和规律并不能 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认识,因而应该选择那些能够通 过实验模拟、验证和探究的知识内容进行实验。实验 过程要简单易行,每个环节都要切合实际,并给出可 操作说明,即说清楚某个变量该如何进行测量,或者 某个术语该如何定义。实验器具应尽量就地取材,在 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废旧 材料。这不仅物尽其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明显的针对性。地理科学与物理、化学等自然 科学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很多地理事物和规律无法 通过实验的手段加以再现。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 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 效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一般来 说,需要用实验来展示的内容,均属于教学中的重点 和难点。
3.典型性。实验内容的选取首先应突出教学中的 重点和难点,以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其次应联系学 生的日常生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实验时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实验过程的设计要能正确反映地理学 的基本过程、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实验必须有重复 性,从而使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树立正确的地 理观念。
4.教育性。地理教学中的实验对于学生全面发 展,特别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 力具有积极意义。从学生学习角度讲,地理实验有两 个层次:验证性实验和发现性实验。为了鼓励学生善 于思考和勇于创造,教师应该多使用发现性实验,要 多从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中得出地理原理、概念和事 实。这种没有现成答案下进行的实验,会使学生对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并在成功之后对自己充满信任和 成就感。学生还会在反复修改实验步骤、逐步接近成 功的过程中形成科学认识自然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验 证性实验也是必须的,教师可以先给出某一地理概念 或结论,学生可以有一定自由地选择验证的方法,使实 验具有挑战性。
2008年第49、50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二篇:中学地理实验教学设计
“科学发现者”实验教学设计特点分析
摘要:“科学发现者”丛书是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依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编写的美国主流的地理教材,供9-12年级的学生使用。“科学发现者”各分册按顺序每章都配有大量的实验,可以说在实验与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方面,这套教材称得上是地理教材编制的范本。本文就这套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设计特点展开分析,希望给我国中学地理教材的实验设计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科学发现者” 实验设计
特点
1、“科学发现者”中实验教学设计的组成结构
“科学发现者”由上、中、下三册组成,每一章都配有大量的实验,以适应不同级别和类型学生的口味。以本书的上册《地质学、环境与宇宙》为例,这本书由三十一章构成,每章都配有各种类型的实验,具体分为以下几类:①迷你实验。这些简短的实验,使用的材料非常简单,可以在家或者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②地学实验。每一章都包含2页的地学实验,共有4种类型,包括地学实验、网络实验、地学制图实验和设计实验。③探索实验。每章都设有一个探索实验,实验的内容用来介绍这一章的内容。④技能实验。每章都有一个技能实验,实验的内容以数学为基础的练习,通常需要解释数据并作图。这四个栏目层次分明,构成了完整的实验设计系统,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学习。
2、“科学发现者”中实验教学设计的特点
⑴实验设计注重学习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材中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地质学、环境与宇宙》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如在第一章中:迷你实验为“土壤和水怎样吸收和释放热量”,学生只需要用一只温度计,测量土壤和水的温度即可。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学生在老师讲解后自己独立操作即可完成。地学实验为“用国际单位制测量”,学生需要测量不同岩石的属性,并用测量结果解释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在这次试验中,要用到烧杯、天平、弹簧秤以及岩石样品,需要测量岩石的面积、质量、密度并尝试解释这些度量间的关系。这个实验较为复杂,需要几个同学协作才可以完成。探索实验为“科学交流”,需要学生用一句话准确的描述老师提供的物体,这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实验为“制作并使用图表”,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地表的年平均温度在过去500年中的变化。这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地理素养,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根据第一章的实验设计,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实验的设计基本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的能力作了不同的要求,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②
①
⑵实验设计挖掘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科学发现者”实验设计非常生活化,表现在实验的题目、材料等各方面。实验的题目与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大部分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比如露的形成、水的运动等。实验中所需的材料一般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用具,如泥土、粉笔、水盆、雨伞、直尺、量筒等。在《地质学、环境与宇宙》第六章的探索实验“沉积岩与变质岩”中,需要模拟沉积岩的分层。这个实验的用具及操作都很简单,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收集100ml的土壤,放在矿泉水瓶中,来回摇晃几次,使土壤和水充分的混合,然后迅速的将矿泉水瓶竖直将其放在平面上,然后观察产生的现象。在这个实验中,用到的是我们平时都会见到的土壤和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通过这个简单的操作,我们可以将地表沉积岩分层成千上万年的演变形象的展示出来,把原来抽象的东西具体的表现出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由此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⑶实验设计可操作性强,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技能。
“科学发现者”中实验设计在实验进行之前有指导语,简单介绍实验内容,明确学生任务,实验的指向性强;随后详细列出了实验的每个步骤,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在实验步骤之后还设有观察与推断、分析与结论等内容,为学生的分析留有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文字内容旁边一般还附有某一学生做实验的图片,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图片内容进行实验。在《地质学、环境与宇宙》第七章的迷你实验“模拟岩石的风化”中,首先提到的是“要求”:模拟岩石暴露在周围的环境中并缓慢的被风化的过程。然后提到的是“操作步骤”:先用牙签在肥皂快上深深地刻上文字,再称出肥皂的重量,测量并记录肥皂上被刻文字的深度,然后打开水龙头,让水滴在肥皂上,直到可以观察到被刻文字深度的变动,测量并记录被刻文字的深度。最后是“分析与结论”:被刻入肥皂块里的文字深度是如何变化的?失踪的肥皂到哪里去了?以及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确定肥皂损耗的情况么?在整个的实验设计中,实验的目的性很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这个实验大体了解大自然中岩石风化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技能。⑷实验设计面向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科学发现者”中的实验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所有的实验基本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由于难度适中,学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前独立或者合作完成。实验中的具体内容全部以第二人称“你”描述,在实验中学生是主体,是实施者。“科学发现者”中的实验语言比较生活化,与正文中讲述知识的严肃语言形成鲜明对比。需用到实验器材的内容都单
④③
独列出“安全警示”,提醒学生要佩戴护目镜、系好围裙,处处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在《地质学、环境与宇宙》第四章设计实验“制作矿物图鉴”中,实验要求如何来鉴别矿物,并检测这些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要对矿物进行观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颜色,用小刀对矿物进行刻画检测矿物的硬度,用磁铁检测矿物是否具有磁性,还要在矿物上滴稀盐酸来观察其化学性质。这个实验的大部分环节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只需在一旁观察指导即可,这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实验设计主体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实验中需要用到稀盐酸,实验特别在关键位置给出了安全警示,要求学生要佩戴好护眼罩和围裙等,这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安全,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
3、“科学发现者”对我国地理教学实验设计的启示 ⑴在每章中设置实验设计类栏目
在每章新内容前设置“实验探索”栏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化新知识,是进行教学的先行组织者。设置实验为主的探索栏目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可以促进我国以“授—受”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中,每章之前设置了“实验探索”栏目,这是良好的开端,但是“实验探索”栏目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我国的地理教材实验设计中存在的显著问题是实验内容脱离教学实际,实验不易操作,教师讲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造成地理教学仍以书本教学为主,地理课本中的实验设计因为不能有效地展开而失去了其实际存在的意义。我国教材中涉及的概念图极少,如中图版必修第6页的天体系统概念图、人教版地理选修Ⅲ第15页的旅游资源概念图。这些概念图基本上只出现在正文部分,把它作为概念表述的一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是否掌握地理概念及其表述的方式没有作出具体要求。“科学发现者”教材在每册书中都设置一个“实验探索”专栏,开篇写到:“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它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析成一个个小概念的,教材仔细地介绍了概念图的定义、作用和组成,最后还附上一个实例说明。这对我国地理教学实验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借鉴。⑵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人的认知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中的“探索实验”栏目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而,在设计“探索实验”栏目时,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验,帮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同化新地理知
⑤
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例如“科学发现者”在介绍地壳的厚度时就运用了类比模型:与下面的圈层相比,地壳很薄,就像洋葱表面的纸状表皮。通过洋葱表面的形象描述来说明地壳的厚度。在介绍褶皱概念之前也先建立了类比模型:你是否曾用脚蹭地毯,而把地毯蹭得皱起来?与地毯类似,岩石被挤压后也可以慢慢弯曲并且不断裂。让学生通过脚蹭地毯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褶皱。“类比模型”在“科学发现者”中得以大量运用,教材通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具体模型或实例为中介,形象说明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以此来减少新概念带来的陌生感,促进理解的达成。反观我国的中学地理教材,对于运用“类比模型”这种概念表述的方式还缺乏尝试,这是今后研究值得关注的焦点。⑶实验安排具有先行组织者作用
“科学发现者”中的《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探索实验”栏目安排在每章内容之前,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分析,对难以看到的重力、水的下渗、沉积岩的分层等知识进行了同化,为后面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如在第9章“地表水”中,通过前文所述“模拟水的运动”探索实验,学生对水在不同物质中的下渗和流速有基本的认识,学习地表水的运动和下渗时难度就会降低。而在我国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每章的内容开始仍以概念性的讲解为主,而没有足够的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操作类栏目,这样教学的效果将会有所降低。这对我国的地理教材设计,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建,江辉.美国《地质学、环境与宇宙》教材中习题的编写特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8).[2]F.豪斯等著.美国《地质学、环境与宇宙》[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5).[3]王春芬.美国高中地理教材“探索实验”栏目的特点及启示[J].地理教育,2010(12).[4]陆敏.美国地理教材“世界和居民”评介[J].地理教育,2005(5)[5]叶松林,仇奔波.美国中小学地理教材特色简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7)[6]吴圆媛,李家清.中美地理教材中概念表述的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4)
⑥
第三篇:中学地理课堂调研报告
中学地理调研汇报
根据教体局要求,为了深入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的备课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引导青年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研讨,关注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艺术性,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年轻一代的教学能手,初中段于2017年12月12-15日分别在**初中、**初中、**中学进行了本学年的初中地理学科优质课达标展示活动;高中段于2017年10月1日-12月19日进行了课堂展示活动。
本轮初中地理学科展示的原则:1.异校授课,陌生环境体现公平原则;2.讲授本年级上册教材,每位教师都已经熟悉过;3.同课异构,集学校集体之智慧,展示学校教研组风格;4.聘任常年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地理行家担任评委,更客观,更科学评价课堂;5.评委评价全面,按细目分工、专项评价,推动了教学评价向专业化、细致化发展。
教学情况反馈 优点:
1.绝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从课前提问和课堂中提问看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答对率较高。
2.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较好,都能遵守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积极,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去思考。
3.教师都使用了导学案,使课堂学习效率提高。
4.教师课件制作精美。**初中的***老师、**中学的***等老师课件精致,自己制图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大大降低了课堂难度,参会教师给与了高度的赞誉,课后纷纷主动上台拷贝课件。5.教师在课堂上补充乡土地理案例的意识逐渐增强。乡土地理案例能够增加学生的认可度,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所以,在课堂上适当补充乡土地理案例,会提高课堂效率。
缺点:
1.学习目标制定不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目标制定与课程标准的所要求的数量不够、有遗漏现象;制定的学习目标描述笼统、不具体,仍然使用“掌握、了解、学会”等词语,缺乏操作的具体标准,没有可衡量的尺度;学习目标制定学习后达到的程度过于低,过于简单。
2.教材涉及的基本概念没有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导致后续学习的障碍。3.当堂训练后缺乏必要的纠正过程,只评价对错,而不去纠正对错。4.复习课与新授课的目标混淆,要求上复习课,但仍有大部分教师,以授课的教学目标在重复教学活动。
5.训练习题后缺少画龙点睛之笔,不能上升到分析方法、答题方法总结上来,只是就题讲题,讲完不总结不归纳,讲下一习题。
6.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够熟练,不自信,不敢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顺序、按照自己学情重新组合。
7.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脱离地图,不能在图上落实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教学建议
1、课堂要精准细化教学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师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展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课内外的延伸与链接。
3、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特色整合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采。
4、传统课堂与现代技术和手段相结合,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增加学生兴趣,降低难度。
5、课堂要突出地理学科综合性、地域性的特色。
6、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教学建议:
结合省和市教研室两次2018中考地理备考会的精神,对八年级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第一阶段:2018年3、4月,梳理课本知识。细化目标、解读课标,制定每节课的复习目标;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培养能力(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2018年5月,专题复习。知识能力向纵深发展,规范答题(因果关系、主次关系、逻辑关系)
第三阶段:2018年6月1日-6月26日,综合提升,使用中考模拟试题模拟演练。练分析方法、练做题速度、练准确率、练思维。
曹晓锋
2017年12月18日
第四篇:课堂实验教学心得
课堂实验教学心得
课堂实验教学心得1
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到北戴河参加河北省生物课堂实验教学展示和评比活动,观摩来自各地精英老师的精彩课堂,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这一天半的时间让我感觉收获颇丰,收益匪浅。
在本次活动中,我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参见评比的27位老师对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改革和创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尤其最后傅尊英教授的总结更使我明确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平时注重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应掌握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下面我将把我这一天半的听课心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正确认识生物实验
初中生物阶段,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其实,生物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生物实验具有很重要的教学功能:它是生物科学认识之源泉,是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在创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独特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展示创造能力,在实验中获取真知,收获乐趣。
二、对生物实验的改进
生物实验要想做好,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每一个实验在教材上都有明确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可供参考,但是这些材料和方法都是最好的吗?从这27节课来看,每一位老师都是查阅了很多资料,对教材上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做了很深入的改进。其中展示光合作用实验的几位老师对实验材料的改进最为深入,对于光合作用产物的探究教材上利用的是天竺葵,但是老师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用天竺葵做实验脱色时间长,不利于完成课堂实验。所以老师们就利用自己周围常见的植物,同过对比选出最优的实验材料。为了缩短脱色时间,这几位老师对实验方法又做了较大的改进,把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改成直接用热水加热盛有酒精的小烧杯,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
三、充分利用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生物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所以创造合理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些老师中,来自秦皇岛二中的杨琳老师创设的情景使我印象最为深刻。杨老师做的实验是《探究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她给学生的实验名称是:《给蚯蚓一个温馨的家》,这个创新的题目大大激发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心。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杨老师这个人性化的实验课题就使她的实验成功了一半。
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参加评比的老师们大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增加动手实验,把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在本次课堂实验展示活动中,很多老师都把实验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因为有的实验在课堂完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老师们就把这些问题作为下一个探究的实验指导学生在课外完成。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家庭小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教材上的实验或探究活动,有很多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间,可根据教学情况“顺势”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会不懈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分利用自己的身边的实验资源,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让学生的能力在我的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课堂实验教学心得2
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任务导向作用。
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课堂实验教学心得3
这次去凤州中心小学参加联片教研活动,感受颇深。上午听了三节教研课,下午进行了评课,教研员王老师进行了高效课堂教改实验讲座,杨主任对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李书记进行了重要讲话。我感觉三位教师课上的各有千秋,首先听了高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高老师本课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达到了学习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本节课准备充分。高老师从导入新课到应用提高,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真正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使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教学思路清晰,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编写意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出示例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先分步计算问题,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并在比较中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3、善于分解难点
4、善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整堂课中,师生之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的氛围,交流亲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杨老师执教的《因数和倍数》,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自然数的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
王老师不以整除为入口,而是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本节课中,教师有效的实施了新课程中关于数学思考与方法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从生活问题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第三,重视数学意义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持续发展。数学教学,要树立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终身发展服务的`意识,不能关注短效、急功近利。本节课的设计,教师就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后劲。如:列举法、完美数的介绍,和现行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都不大,但却是学生继续学习数学所需要的,将其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即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融会贯通,完全接受,却对其进一步学习数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很有价值。
陈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数学,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能够以学生观察、体会为主,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多种方法探究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
1、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2、在教学时,能够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发现和掌握圆的柱的基本特征。通过动手做,本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将教学重点、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课的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恰当的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你怎样证明这上下两个圆就是”完全相同“的吗?“这个曲面到底是个什么样?你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这几个有挑战味道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投入到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中。
我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中认识有一个转变过程。刚开始我从内心深处不愿接受,我也知道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累老师,还不能锻炼学生,而我的课堂教学是:我讲,你只要认真听就可以了。因为我怕让学生自学或讲,有一些重点把握不好,难点讲解不清,再加上学生理解不到位,语言表达欠缺,耽误了时间。我知道我这样的做法不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后来,通过听课,教研活动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开始动起来,首先我认识到了传统课堂的种种弊端,传统课堂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没有关注学生的层次性与差异性,以不变应万变,以一种思想代替学生的创新思想。把学生当作工具和容器进行填鸭式教学,而不注重学生的情感。
我们现在使用的导学案教学也有很多困惑:学案容量大,学生只是为了把学案完成并没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没有把能力上升为智慧,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师生都累。学习习惯培养不到位,学生聪明思路清晰,说的明白但是写的不规范。书写潦草不认真。学生的表现欲差,表达能力不强,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够洪亮,形态不够自然大方,和缺乏自信有关系。
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我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要加倍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有更大进步。
课堂实验教学心得4
一、教育背景
(一)教师只注重教学成绩
在近几年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中,我看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教师为了能在期末考试中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考试成绩,就在平时工作中狠抓教学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学生每天接触到的就是学习,教师带进课堂的就是试卷和作业,这样的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使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也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后果,如学生的卫生、纪律、思想、同学关系等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此得不偿失的教学必定会被淘汰。
(二)家长对学生过分溺爱
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很重视,担心孩子被落下,总是给孩子最好的呵护和最多的爱,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这样的溺爱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家庭中一个孩子的比率大大提高,他们享受着多种呵护,一旦在学校稍受委屈就会叫苦不迭,甚至有家长会到学校找教师评理,产生不和谐的现象。事实上,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并不是好事,孩子只有在学校里接受锻炼和熏陶,才会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三)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管理,如果放任自流会使学生堕落下去。如今的学生被电子产品和信息网络所迷惑的现象不在少数,不能否认新时代的高科技对学生的帮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有的学生不会做的题根本不去思考,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等到教师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做得很好,但是实际考试中就会出现问题,以前抄答案的题目还是不会做。这样做只能是害了自己,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
二、背景中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研究,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都是别人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别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试想假如我们的孩子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人相处宽容大方,做事前思后想,考虑周全,那么教师和家长还会这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去教育他们吗?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讲课时缺乏一种培养学生“习惯成自然”的思想,只是想着怎么提高学生成绩,根本没有体会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因此对课堂失去兴趣,对学习失去兴趣。另外,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已经养成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加之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的是教师的权威性,常常出现课堂枯燥乏味的局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遏制,结果师生关系变的紧张,根本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三、实际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你赏识学生,学生才会赏识你
从事教育事业以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发现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容易接触,他们的心里并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他们眼里世界都是和平的。因此,教师要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包容学生,互相理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经常鼓励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学生最多的关心和爱护,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上课的时候要不要考虑学生的感受?我想回答都是肯定的,可是怎么考虑呢?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好语言,想好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调整好教学思路,用简洁的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只有教师赏识学生了,学生才会反过来赏识你。
(二)激励式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略激励的作用,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虽然继承了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和兴趣。那么,如何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呢?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带着一颗平等的心走进学生
学生需要的是平等、和谐的交流空间,欢乐、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的授课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理,不能扼杀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学习好就特别对待,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比较调皮就把他放在角落里不管不问,这样都是不对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的发展都是不可预见的,并不是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以后就没有发展,现实的例子比比皆是。
教师要保证学生个性的发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活力。如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也再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
(四)备好课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
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能困于教材。要通过授课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文化。因此备课就成了教师的重点。在办公室里教师应积极与其他教师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教研时多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平时多组织一些听课活动,提高教学热情。在网络上选取一些当下比较热点的话题和有意义的新闻事件,与学生分享,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心得体会,活跃课堂气氛。只有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指明方向。
四、结语
洋洋洒洒写了一些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会时刻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与其他教师探讨,与学生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持良好的教学习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学习。
课堂实验教学心得5
在第3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举行征文比赛,现把自己从教多年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规范细节要到位。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为教师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坚持原则,有错就改,心胸豁达,庄重热情,同时还要有一颗爱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这样,热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铁成金。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是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热爱学生自然具有了时代的特征。有人说过:“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的原动力。”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伙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二、耐住寂寞、抵住诱惑、提高素质、尝试创新。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教师就要志存高远,趣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转变理念,迎接挑战。我们己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今天的知识就是明天的经济。这就给培养人才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方面转变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二是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的转变。在“和谐、互动、探索、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迎接“课改”。过去有句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仅有一桶水的观念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在21世纪的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将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也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在本世纪,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更多的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性上给学生以指点。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第五篇:课堂实验教学心得
课堂实验教学心得
通过学生实验来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而前提是两种反应物必须恰好完全反应,这时,要求实验操作要准确,否则盐酸或氢氧化钠过剩。在这个时候,教师及时的通过检查各组学生的实验,找出操作不当的一组来说明,且是通过学生自己介绍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找出不当的方面,接着又用另一组学生实验来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方法,使学生更加理解,印象更加深刻。其效果很好。
判断中和反应所用的试剂的选择时,不是通过选择了再做实验探究,而是分组实验探究之后再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符合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又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是用紫色石蕊还是无色酚酞,是在学生亲身体会之后,引导学生思维、讨论和总结,最后确定了选用试剂。这种探究、引导的教学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教师的演示与多媒体同时展示,使教学与知识更为直观。教师省去了板书,节省了时间,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兴趣这个问题,我们一般更注重于第一学期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可以是天天讲,每堂课都要注意这个问题。而中段考是之后,这个问题就趋于淡化了。可在本课程中,让我又感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未被淡化,而是一直地进行着,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