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学习中行动
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
回顾前一阶段学习,紧张、忙碌而又充实,带给我很多触动和震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教学思想及理论依据;理解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原则;初步掌握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与技术,改变传统课堂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
没有教师学习,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将不会启动。一个教师假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样的过程,对于他来说十年如一年;相反,一位教师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为自己的教学寻找突破,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年如十年。因此说,教师要寻求变化和创新,对教育教学要不断的改进。而这种变化靠什么?靠的就是教师的终身学习。正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永葆教学生命的鲜活,你要不断的补充新鲜的血液。案例中的许多优秀的教师,名师,都是从学习中成长起来的,毫无例外。我认为,世界上任何一种技能的把握都是先从学习别人开始的,即模拟。之后,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东西。
但是,单单有这种学习精神是不够的。只“学”不“研”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学习。教师学习虽然有某种独立的价值,但教师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就是说,在学习的同时教师要真正的行动起来,进入“研究”的状态。有了这样的意念,教师就可以认真地审阅自己的教学实践,用学到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来研究自己的教学。
一个优秀教师除了具有学习精神、实践精神之外,还要有反思精神。这种反思促使教师渴望与他人的交流。有了反思,才有了继续探究的动力。而且,这种反思精神应该贯穿于学习和行动的视众。
学习、研究、反思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动精神。教师的专业态度、自我发展的意识,也都离不开这种主动精神,这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第二篇:在参与中学习和行动心得体会
在参与中学习和行动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职业教师教学能力远程培训,通过视频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这次培训中收获很多,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
与传统教学法比较,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帮助学生去学习。设置了如“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卡片展示”等学习活动,在各位授课教师的组织、主导下,活动一环扣一环,有引入、有任务布置、有讨论完成、有演讲展示、授课教师做最后总结。期间小组每个成员各抒己见、通力合作完成,充分发挥了大家的能动性,课堂内容丰富、有趣。现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具体优点归纳如下:
1.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排名,而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让学生作“一个有能力的人”。
2.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模拟教学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模拟公司里工作,大家组成一个小组进行工作,共同完成一个工作,学生要学会表达、学会协调、学会合作、学会领导、学会服从、学会与人相处等等。3.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由于采用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案例分析法,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眼界,原先的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替代的是自由的讨论,主动思考,这给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讨论和思考中,效果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主动性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结果没有最好的,只是更好的。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5.激励手段发生了变化。不是靠分数激励,而是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第三篇:爱心在行动中成长
爱心在行动中成长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渐渐懂得了爱,我认为爱是一种享受,同时也是一种付出,它可以是母亲给我的一个拥抱,老师给我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也可以是我关心他人的一个个举动------通过这一个个举动,让我明白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涵义。
生活中,我们几乎所有人每天都沐浴着爱!爸爸妈妈的疼爱,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朋友们真挚的友爱、、、、、、当然,现实中也有一些人,他们无法拥有的父母之爱,在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叫杨涛,他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跟着年过7旬的爷爷一起生活,他不但每天要走1个多小时的路步行到校,还要为缴几十块钱的学费担忧„„,当同学们知道他的事迹后,由我带头主持了一次捐赠活动。同学们个个慷慨解囊,杨涛同学激动得泪眼花花,一时间,教室汇成了一股股爱的暖流,同学们个个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我心中不胜感慨:“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给予他人是快乐的。”
捐赠活动虽然我参与了很多次,但这一次对我的感触很大,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是最幸运的也是最幸福的,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我身边的每一位人。不要再惹他们生气,世界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它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真爱用真诚的心去感激,用实际行动报恩。从此,我不再烦妈妈唠叨了,还把这看作是
种鼓励。现在我明白:妈妈对我的爱已包含在唠叨中,唠叨是母爱的内涵体现,我要将这作为生活的风向标。当父母劳累了一天回到家我会给他们捶捶背,我会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就会十分满足,当看着他们一副满足的样子,我的心里也说不出的高兴,从而也让我懂得了付出也是一种快乐。我要永远坚持下去,并做到更好。
“爱心,是你升华了我的心灵;行动,是你让我学会付出”。让爱心在行动中成长,让爱心在行动中升华,让爱心在行动中传递,让爱心在行动中闪光!让我们永远坚持心中爱的信念,成长路上,与爱同行!
第四篇:在行动中践行雷锋精神
在行动中践行雷锋精神
——信息学院新闻中心李星梁巧英
很久以前,雷锋精神在无数人的继承和弘扬下闪耀着光芒,教育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成才,雷锋月再次掀起向雷锋学习的高潮。
我院记者于3月19日下午五点,在B楼101采访了雷锋模范——自控1204班胡彦泽。在去年暑假放假回家,当胡彦泽同学走出火车站,准备打车回家,这时他看到不远处有个老人因踩空台阶摔倒在路边,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但是经过的路人大多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拎着大包小包等各种行李的胡彦泽同学见此情景,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放下身上所有行李连忙奔向老人,缓缓地扶起老人。胡彦泽发现老人头上有淤血,心想应该送老人去医院,幸运的是老人虽然精神恍惚,但头脑很清醒,老人告诉胡彦泽说自己家就在附近,将自己送回家就行。胡彦泽听到后,拿上自己的行李搀着老人朝着老人家里方向走去,到家后,家里人见到此景并明白事情原委后,对胡彦泽表明了深深的谢意,并表示要写感谢信以及通过媒体报道宣传来表达这份谢意,这时胡彦泽坚定地说:“这是任何一个有爱心的人都会做的事情,我只是凭自己的良心,做自己该做的事。”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深深的蕴含着一种在行动中践行的雷锋精神。
通过此次对胡彦泽同学的采访,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触吧。让激昂正义的雷锋之歌在校园不断唱响,让所有人都能在这温馨的校园里感受到雷锋的气息。雷锋精神不受限制,无论现代科技怎么发达,无论人们的生活方式怎么改变,雷锋对世界那份真诚的爱永远是人间可求的那种温暖,像阳光一样成为人类永恒的需要,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第五篇:中粮-行动学习案例
讲述人: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培训部总经理 李金鑫
中粮集团采取行动学习实际上跟中粮的战略转型有关。中粮集团内部将行动学习称之为“团队学习”,强调团队组织的学习。
过去中粮是一家外贸公司,业务完全垄断。上世纪90年代,中粮跟中国大多数国企一样,什么赚钱投资什么,整个公司的管理复杂而混乱。2005年,宁高宁加盟中粮集团后,开始将中粮集团向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转型。此前贸易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抓机会但没战略,宁高宁所做的就是要将一家机会型的贸易公司转型成为战略清晰的产业化经营公司。在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后,更进一步地提出“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将业务再进一步整合,以此确定“全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仅涉及业务调整,还有整个商业模式、组织架构、管控模式的调整,甚至人的思维方式、企业文化都将面临巨大的转变,要让这样的一艘巨型航母转身,难度巨大。
宁高宁是个有商业思想的人,他最大的优势在于思想引领,落实到方法就是把培训作为推动整个企业转型的最好切入点,以此形成中粮团队学习的大背景。宁高宁所强调的培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训,他将培训当成一种工作方法,意在培训团队的决策方法和团队建设的方法。
培训工作在统一逻辑结构和思维框架下,通过激发团队成员的智慧,转变心智模式来达成共识,意在解决团队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升团队能力,实现团队融合,塑造团队文化。实际上就是通过团队学习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如图1)
团队学习是人类解决问题的一个基本逻辑。团队成员一起反思,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制订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然后实施,这一过程遵循的就是这个基本规律。基于这一逻辑,中粮培训采用“结构化会议”的方式,即将培训和会议结合在一起,分阶段进行。(如图2)
在热身阶段过后的导入阶段,导入的内容可谓多种多样,可以是理论理念、领导讲话、方法工具、经验教识等等。研讨阶段整个团队必须在一起,研讨是行动学习的催化剂,通过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共识来提升认识水平,领导则对研讨起催化作用。研讨中,大家需要根据现象找出组织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认识问题,在经历改变思维模式、创新/收获的阶段后,要有一个反思整合,并且提交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这一工作流程的实质还是从问题出发,集体研讨,制订解决方案,落实方案。结构化会议实际是研讨工作的过程。以训带会,既是一个工作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粮很多的培训、会议甚至于很多研究工作都采用这一结构。中粮在会议中还引入一些重要的行动学习的工具,比如头脑风暴、活动挂图法、团队列名法、鱼骨图、结构树、帕累托分析、系统思考等。参与者的角色也进行了划分:
组长(催化师)明确团队工作目标,保证全体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引导研讨过程;
纠偏员 纠正研讨会跑题,协助组长控制议程和方向,提醒使用工具;
书记员 记录团队研讨的过程和成果;
时间控制员 协助组长分配研讨时间;
陈述人 如实向大会陈述集体研讨的结论及理由。
中粮集团规定,所有一把手都是所在单位的培训师,宁高宁也不例外。培训师就是催化师,中粮并没有建立一支专门的催化师队伍,而是首先培养一把手的培训技巧和催化技巧。在团队学习的基础上,中粮建立了一个领导力开发中心忠良书院。这是一个有中粮文化特色的书院,建立书院的目的是试图在行动学习的基础上,让培训更有体系,更有理论指导。
中粮的团队学习直接服务于集团战略,让其在各级经理人中成为普遍的工作方法,成为一个管理工具(如图3)。
中粮行动学习最大的成果一是造就了氛围,二是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更专业一些的就是质疑反思、系统思考。团队参与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领导的一言堂或者避免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利益主导整个组织的规划。
中粮的行动学习即使做不到专业深入,但至少可以做到普遍。从2005年至今,中粮所有转型关头的培训和工作方法,从愿景、战略、流程、领导力、管理语言、核心竞争力到品牌管理、渠道管理等,从最高层到工厂都是如此,非常彻底(如图4)。
中粮在提出全产业链整合之后,2010年开展了一个B2B业务的整合。中粮有很多B2B的业务条线,但问题在于各业务条线分散管理,往往面对同样的大客户。比如米、面、油三个不同的业务条线供应的都是同样的大客户,这种分散的格局无法形成中粮的协同优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粮召开大客户领导的培训研讨会,将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成六大模块。每个问题都从一般理论出发,从一般客户管理到大客户的管理分类,再到中粮对客户的管理方式、管理策略等等,最后形成整个中粮的大客户管理规划(如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