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论文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_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通用版
近期以来,不少教育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呼吁,国民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笔者作为一个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味,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去年,我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两多三少”,即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高等师范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在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笔者以为主要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这里还不说未升入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致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使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拿音乐艺术教育来说,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教育也是育人,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高教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是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三是改革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要改变单纯地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以课堂教学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如在学校内部和校与校之间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每年都选拔一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它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基础工作的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改进音乐教材,如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除了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打下扎实的音乐功底。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的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一是担负着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部门和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以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多出好作品、精作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和输送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尤其要创作和推出大量的适合于广大青少年和人民大众演唱的歌曲。前几年新闻传媒就曾披露过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教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怪现象,这应该说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种悲哀。近几年来虽有所好转,但这种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对此,我们的广大音乐工作者应该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和“紧迫感”,尽快深入生活,繁荣创作,让积极向上的歌曲充满校园、充满社会。
二是要把高雅艺术、严肃音乐引入校园,引入青少年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邀请文艺团体和音乐工作者(包括专业音乐教师)经常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是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以及广播电视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毒害社会、毒害人们灵魂的精神产品流向社会,更不能流向教育、教学领域。对文化市场的各类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篇:高中音乐教学论文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之我见
近期以来,不少教育界、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呼吁,国民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笔者作为一个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有较多的了解和体味,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堪忧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尤其是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去年,我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素质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两多三少”,即几乎10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在高等师范学校进行音乐教育很有必要。然而,在他们当中,能够识简谱的仅占2.6%,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乐器的占0.2%,系统学习过音乐基本理论的几乎为零。大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笔者以为主要有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的原因。在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河南省来看,只在小学和初中一年级阶段开音乐课,在这以后直到上大学前的五年中,音乐教育就断了线,学生不可能系统地接受音乐教育特别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育,这里还不说未升入高等院校的更大一个群体。同时,还应当看到,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许多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的负责同志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如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糊弄音乐课,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挤掉音乐课,部分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音乐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音乐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安排专门师资、课时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致使学生在音乐艺术教育上“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了。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的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和领域里,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粗俗的、庸俗的、媚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重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群众艺术活动园地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再加上一些传媒的“误导”,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辩,美丑不分,有个别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望子成龙”心理作用,对音乐艺术教育也存在两种倾向。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考虑社会需要,逼着孩子学歌唱,学乐器,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视孩子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要使艺术教育真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必须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
用心
爱心
专心 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拿音乐艺术教育来说,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古代《晋书·乐志上》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把音乐中的“五音”与人的性情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见,古人尚知道音乐艺术对于陶冶人们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音乐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意义。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把由一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向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得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作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矗音乐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加强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教育也是育人,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在高教中加强音乐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加强音乐教育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小学和初高中学校的师资,他们所需要的教师,主要不是在某一学科和领域里高精尖的专业、专门人才(当然绝不是说不需要),而更多地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毕业生更能适应高中以下学校的现实需求。因此,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不能不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音乐艺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就提倡礼乐治国,所谓礼,即指行为规范,乐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观的自我修养,如面壁独思、扪心自省等,还必须通过教育和外界的影响去实现。把行为规范和艺术的陶冶结合起来,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如果我们放弃了音乐艺术教育,就等于放弃了这种传统。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艺术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要通过积极、健康的音乐艺术教育,宣扬社会主义的真善美,抵制和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假恶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战线的思想文化阵地,把青少年一代铸造成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人,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三、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思路及对策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高国民艺术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是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三是改革音乐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要改变单纯地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以课堂教学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如在学校内部和校与校之间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以组织和参与社会、校园音乐艺术活动为主,同时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音乐基本理论和技能教育,使大部分学生音乐素质有较大提高,少部分学生在音乐演唱、演奏、创作、欣赏、指挥等某一方面达到专业或准专业水平。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把音乐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音乐教育不仅成为教育事业,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学历、学位水平和合格率,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每年都选拔一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提高。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同其它任课教师特别是主科任课教师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基础工作的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改进音乐教材,如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除了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打下扎实的音乐功底。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唤起更多的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一是担负着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的部门和单位,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以对社会负责、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多出好作品、精作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和输送积极、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尤其要创作和推出大量的适合于广大青少年和人民大众演唱的歌曲。前几年新闻传媒就曾披露过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教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怪现象,这应该说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种悲哀。近几年来虽有所好转,但这种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对此,我们的广大音乐工作者应该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和“紧迫感”,尽快深入生活,繁荣创作,让积极向上的歌曲充满校园、充满社会。
二是要把高雅艺术、严肃音乐引入校园,引入青少年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组织、邀请文艺团体和音乐工作者(包括专业音乐教师)经常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是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以及广播电视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毒害社会、毒害人们灵魂的精神产品流向社会,更不能流向教育、教学领域。对文化市场的各类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几年来,我所在的许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一是成立了美育教研室,开设了音乐基本理论、视唱、发声训练、歌曲创作、经典作品欣赏、舞蹈和美术等公共艺术课,并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二是每个学年举办一次“艺术周”活动,动员学校师生共同参与,为广大学生提供和创造了得于展示音乐艺术素养和才能的机会、场所。三是组建了大学生业余艺术团,定期在校园内开展演出活动,还积极参加社会上和全省高校组织的文艺汇演及各种文艺活动。通过以上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学生整体音乐艺术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不少学生走出校园后给我们来信,叙说大学时期的音乐教育在他们工作实践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只要不断地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都能把音乐艺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只要全社会都关心、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就一定会有大的发展,我国国民的音乐艺术素质必将会有明显的提高。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三篇:音乐艺术鉴赏论文
论文:
音乐艺术鉴赏
姓名:
学号:
学院:
音乐艺术鉴赏
摘 要:音乐是美好的,欣赏者可从中品尝到音乐家的内心与生活。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前言: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由情而发,学习欣赏音乐就是学习欣赏美。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
一、音乐之美
音乐之美,美在它的律,美在它的情。音乐是美好的,它凝聚了音乐家的精神与灵魂,欣赏者可从中品尝到音乐家的内心与生活。此时,你是否看到了《生命交响曲》的音符在跳动,就像一群美丽的舞者在用她们灵动的身躯伴着旋律飘舞。你是否听到了远方飘来《小夜曲》在对你窃窃私语。听到《梁祝》时,你是否看到两只不离不弃的小蝴蝶在你身边盘绕而舞。而《胡笳十八拍》里头我们能感受到蔡文姬对两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像这样美妙的乐曲数不胜数,音乐家的情感染了我们,让我们赏后久有余香。音乐无时无刻在我们身边盘绕,帮我们解闷消遣。正由于人类需要音乐,因此涌现了大量的音乐家,他们为我们创造出许多美好的乐曲,供人们欣赏。其中有激情澎湃的,也有深情款款的……,它们都是让人快乐的。正如莫扎特指出的“音乐使人快乐”,人们也可以从愉快中获得陶冶。
中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在平时大多都是音乐爱好者,或是兼有音乐家的才华,在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他们在科学上、学术上的成就,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作用。如天王星发现者是美国威廉·赫歇尔,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如法国思想家卢梭,还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他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更如爱因斯坦还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都是音乐爱好者。
二、音乐的魅力
有一种声音能穿越万里,那就是音乐蕴藏的魅力;有一种悄无声息的震撼,那就是音乐赋予的魅力;有一种无端的共鸣,那就是音乐给予的魅力。千百年来,音乐以其深刻的蕴含及妙不可言的旋律,汇成了一条永远流淌不息,闪闪发光的音乐长河,使众人为倾倒和沉醉。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强体力劳动时,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发出“杭唷!嗨唷!”的声音,特别是在集体劳动时,更有用歌唱的节奏来统一步伐和着力点的作用。劳动号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另如持续时间较长的重复性劳动,为避免单调及精神上的疲劳,人们也会自然地发出种种歌声来调剂精神。如采茶、放牧、摇船、插秧等等,虽节奏并不一定与劳动动作合拍,但因有了歌唱的调节,就会使人感到轻松和减少寂寞感,枯燥感。
音乐的发展使它越来越离不开乐器的发展,要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离不开对乐器的全面的了解。在音乐这个庞大的家族里,乐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张显着包罗万象的王者风范。中国传统乐器中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接着的埙的发展以及管、萧、笙的发展,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 一个最好的见证者。中国如此,西方更是如是。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以其浪漫的声音张显着西方浪漫音乐风格。无论是埙、琴、古筝或是萧,它们所表现的是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东方的神秘,像一个个全身散发着佳人内蕴的羞涩沉默的含羞带涩的美人。它们所给的是知己间的默契。而西方的钢琴、提琴等所散发出来的是无限的浪漫和遐想,听着那些流淌出来的声音仿佛是银色月光下的窃窃私语的情人。它们所带来的是法国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树的静谧,荷兰郁金香的雅致,丹麦人鱼的期望。
三、音乐鉴赏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显得尤为重要,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才能对音乐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音乐的丰富多彩来源于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生活,而多彩的生活又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反映出来,形成了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音乐鉴赏的经历与生活阅历一样,积累得越多,信息储存量就越大,想像力也就越丰富,对音乐作品就比较容易理解;反之,对音乐鉴赏经历和生活阅历贫乏、信息量储存相对较少的人来说,音乐鉴赏时就可能缺乏想象,甚至无从着手。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决定了音乐鉴赏必须依靠有关的音响资料才能得以完成,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条件。基于这一条件,人们才能对审美对象,即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活动。
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它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人们赋予它自己的情素,伤感、快乐,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中国的俞伯牙,西方的莫扎特,肖邦、德沃夏克、许茨等等。俞伯牙的《高山流水》是知己间的交流,师旷的《阳春白雪》,华彦钧的《二泉印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等等,这些著名的作曲家和这些著名的作品无不时时刻刻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的风采。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要从这些方面培养,它们对于我们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帮助。我们不仅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受启发,可算是一种人文关怀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最终要从这些作品中得到提高。
四、我爱音乐
音乐是所有感知动物的共同语言。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态和需求,也是各种动物最含蓄最容易的方式。音乐是一种艺术,一种极其高雅,能带给人听觉美妙享受的艺术,而且音乐也是其创作人心理的一种宣泄。时至今日,音乐也分为不少派流。我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欣赏高雅的音乐而改变什么,在我的印象中那些用乐器演奏的乐曲也只有在音乐厅里演奏时才能展现它们的魅力,而摇滚音乐作为一种外来的音乐的派流,我觉得它更适合于那些追求潮流,喜欢刺激的青年人身上,而校园民谣是针对一个时代或者是一个固定的区域,校园民谣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记。我不知道在我的思维方式里我是怎样定义音乐的,也许喜欢音乐就和喜欢人一样,都是感情在一瞬间的爆发,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的头脑里存有怀古的情感,不管是对音乐还是对待生活,偏爱那些古典而又有些怀旧的音乐,就像《涛声依旧》,《如果再回到从前》,《一生爱你千百回》,《祝你一路顺风》等等。在听这些歌曲的时候心中总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就好象是自己心中的情感与音乐达到了共鸣,这些歌曲所渲染的氛围有时候就好象在写我感情一样。一个人的时候,我总喜欢将MP4的外音调到最大的声音,走一路就洒下一路歌声,我没有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我听音乐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有我自己,一个人静静地享受那一刻的心情。
我非常喜欢音乐,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经历成功与欣喜,也可能经历挫败与伤感,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些经历都将累积成你的深邃;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相逢良师与伙伴,也可能遇到同行与对手,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场相逢都将汇集成你的睿智;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遭遇困窘与无奈,也可能心中叹息后跌倒,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种历炼都将构筑起你的高度;在所听的音乐里,你可能面对赞赏与钦佩,也可能面对质疑与诘问,但无论怎样,你选择音乐,这番面对都将充盈成你的豪气。
第四篇:农村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初探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初探
摘 要
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但是在我们偏远的农村小学里,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仍相差的很远很远
关键词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师。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基础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艺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小学音乐教育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第一层台阶,是实施全面、良好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阶段必修的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对于儿童来说是开启智力之们的金钥匙,对于人格的定位;思维的开拓和智商的提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我们偏远的农村小学里,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仍相差的很远很远,所以我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实情况提出本人的一些见解。
本人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同城镇小学的音乐教育相比,可以断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相对落后,局部现状可以说是失败的!本人的这种断言,非是不无根据,信口雌黄。本人花了近一个月之久,对此进行了调查统计了解,发现农村小学(主要指村小学)。在小学音乐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利于发展的因素。
首先是思想因素。当前我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行高等素质教育,但对边远的农村小学来讲,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力,由于条件差等多种原因导致大多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和领导们旧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更新,大多数的学校把语、数成绩作为评定教师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根本没有走出“分数制”的漩涡,因此,忽视音乐教育、占用或干脆“免上”音乐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深深地影响了广大教育行政领导和师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个别学校领导认为:只要学校考了好成绩就能证明本校的教学业绩,有的教师也认为:花 更多的时间“整” 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能考个数一数二的,我就有本事,至于音乐嘛,学生凭兴趣能唱几首歌就成。更有学生家长认为:有几个学生唱歌唱成国家干部的?如同以上的诸多思想认识,令本人闻之色变,不得不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担忧!
再者,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齐,也大大地制约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据笔者调查统计,绝大部分的农村小学没有音乐专职教师。音乐课随便把音乐书上唱得来歌曲教几首,有的甚者让学生代劳,更有甚者教师提着录音机往讲桌上一放、一按,让学生跟着唱。这种现象,也绝非归咎于这些学校“音乐教师”本人,有关部门是否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呢?有些地方也有配备了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的,但很多学校并未让这些专业教师专职,这种现象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此现象,敢恭维地说,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很成功吗?
就以上的种种迹象而言,也就不难想象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设备会是一个什么现状了。学校没有孩子们专用的音乐教室,全体学生的音乐唱游活动都无法开展,各班的音乐教室就是自己所在的班级,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肢体活动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而无法进行,“一班多上”的现象经常出现,这对正在上其他课程的班级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校内短缺音乐课所用的必备品,学校没有电脑、多媒体、影碟机等先进设备,即使有也由于年久失修或教师不会使用而搁浅,还有的一些教学设备只是一种摆设,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就更甭说用在课堂上了,一堂优质的音乐课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做保障,它怎能完善呢? 针对以上种种不利因素,要彻底改变广大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我们不能在困难面前说“不”。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我深信:广大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从思想上否定“应试教育”这一传统模式。只要从根本上树立了“素质教育”这一新的理念,一切都会随之改变。
简言之,只要“树立教育新理念,转变传统旧观点,村小音教设备全,专业教师专门干”。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明天,才会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朱名燕 彭志修 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花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郭声建 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五篇:小学音乐论文
小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音乐论文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小学低段音乐教材都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审美趣味的有利条件。教材中选择了许多适合于低段儿童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除此以外,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位,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渗透到各个角落,学校也不例外。低年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而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却特别强。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一方面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正确地认识音乐审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
阿克陶县实验小学2015-2016学年
第二学期音乐论文
授课学科:音乐 授课教师:曹娟 授课年级:四年级
时间: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