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陈利民
地图是地球表面全部或局部日缩影,它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物表现出来,是地理知识最简明的表达形式,是学习地理最直观的工具。地理研究的区域遥远广大,地理学家必须借助地图观察地理事物。可见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启发学生从地图上获得新的地理知识。
一、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关系和空间分布规律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地理教学中地图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手段。经常运用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也是一种特有的教学手段。动手地图,便于贯彻直观和理解相结合的教学原理。学生通过对地图符号的识读,不仅可以获取地理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能否用好教学地图,常常成为教学地理课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运用地图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地理事物具有空间性。在水平分布上有一定范围、形状和大小,在垂直分布上有高低的差异,而这些难以直接观察。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经常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一)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
学习地理,首先要确定地理事物所在的位置和范围,而地理位置和范围只能在地图上加以确定。如学习中国地理,必须先学习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些如果仅靠口头讲解,学生很难形成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空间概念。如果运用“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疆域示意图”就可以明确我国在世界的位置,我国领土的四端、南北跨越的纬度及东西所跨的经度,从而了解我国疆域辽阔。运用“中国行政区划简图” 可以明确我国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二)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
各种地理事物,在水平分布范围广和垂直分布上的高低差异,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运用地图方可了解。如通过观察“欧洲地形图”了解欧洲海岸线十分曲折,多海湾、半岛、岛屿,陆上各处临海等水平形态,为分析欧洲气候受海洋影响大的原因提供了一此依据
(三)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运用地理事物的分布图,可以分析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如阅读“中国人口密度图”,得出东部人口密度大,特别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这种状况是历史长期以来形成的,同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以平原、丘陵、盆地为主,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充沛,农业生产条件好,历史上就是人口较多地区。加之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快,人口密度较大。西北地区以高寒的高原和干旱、半干旱的高原盆地为主,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较慢,人口一直较少。
三、运用地图便于理解地理事物的规律
地理事物的规律是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的感性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阐明这些规律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借助地图就比较容易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演变规律性。例如,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把植被分布与气候分布图相对照,就可以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巨大影响。又如,讲授我国城市与居民点的分布时,可与我国主要铁路图、公路图,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地形图、水系图相对照,就会使学生发现:城市是在交通发达、地势平坦、资源较丰富等自然和社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因而我国城市和居民点多沿海、沿江、沿湖、沿路、沿矿分布。可见,地图不仅是连接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的纽带,也是启迪学生认识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的钥匙。
四、运用地图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技能
地理技能包括内容很多,其中运用地图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是最基本的地理技能。地理区域的划分、学习世界地理知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旅游等都离不开地图。所以地理教学在传授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地理技能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一)识读地图
识读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学生在接受地理知识的最初阶段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地理知识。教师指导学生识读地图应把握两点: 一是识读地图前,必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和地理基础,通过训练,掌握正确阅读地图的思路和方法。如识读一幅地形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经纬网来辨别地图上的方位; 利用比例尺量算各地的水平距离,线性地物的长度,才能准确地判定该图所表示的区域位置、范围大小及地图上所反映出的地理事物。二是指导学生识读地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
(二)填绘地图
填绘地图是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学生通过思考、眼看、手绘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部门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不仅记住了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又培养了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
(三)分析地图
分析地图就是要去认识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凡是能从地图上获得的地理知识,都要尽可能启发学生从地图上索取,从图上找答案,逐步培养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如果在地图上认识两个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可以用两幅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如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地形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进行对照,就可以看出两大洲海陆轮廓、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征差异。根据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就可以对南北美洲特征的明确认识;如果认识某个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认识有关地理事物的成因。可将该地区有关地理要素的几幅地图重叠起来观察。通过阅读、填绘、分析地图的训练,学生逐步熟悉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地图上的知识通过符号、颜色、轮廓、线段、数据等在头脑中再现,这种再现越明显、越具体、越准确、越经,知识就越巩固,地理能力就越能得到发挥。地图是地理教学重要的直观语言。通过地图可以确定地理方位,区域范围,战士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离、形态和分布,阐明地理事象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地图在中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地图占有较大篇幅,数量也基本稳定。其次对地图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中学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图的认识和应用,掌握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最大的动力。现代地图信息的高容量、表现形式多样化、主题鲜明突出、外表包装精美、制图之精巧完美比起文字表述更具有其生动性、可观赏性,就是平常百姓也会为之心动。很多地理知识来源于地图,或者在地图上可以得到求证。对于中国“地大物博、壮美山河”,我正是通过地图得到确认理解的。结合中国人口柱状图发展变化,也深刻理解“资源小国”所面临的种种危机。知识获取的快捷性正是地图的魅力所在。一图在手,众览天下,专题地图内容详实,一目了然。中国旅游地图带你游遍神州,自然风光、人文风景尽收眼底。直观、形象、快捷,极大吸引着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这正是地图一大特色。
2、进行“文”、“图”转换训练,培养地理空间记忆能力
地图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培养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某一方面的地理事实,学生头脑中 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而较为准确地表达出来。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进行“文”、“图”转换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如讲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我曾经把学生分两组进行:第一组,教师提供一组归纳好的歌谣:“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陕甘,港澳内台北上天,海南重庆共34”,学生自由使用地图。另一组师生共同分析,将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要求学生结合地图,按空间方位记忆每个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名称。最后测试考核:在一定时间内,一次性不重复不遗漏地指图说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空间分布。结果,第一组得分最高为80% ,第二组为95%。实验表明,充分利用地图,经过一番有意识系统加工,用一个空间结构把知识联在一起,就比较易于检索,记忆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3、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
妙用地图,可使繁杂的地理事物变为简单、直观的图像,化抽象为具体,降低了教材难度,也容易在短时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在讲述《中国地理》“长江”、“黄河”时,师生共同分析长江、黄河的走向,然后,教师板画两干流图,学生对照地图,分专题查找沿途地形单元,省、市、区,主要城市、支流、水电站等重要知识点,最后在空白地图上依次填出。整节内容浓缩在一张图上再配以不同颜色、字体,既方便观察又方便记忆,学生只需看图,便知分晓,效果可谓事半功倍。例如, 04年某省高考地理第26题:图9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析: 根据等值线“高低低高”法可判定,图a实线处潜水位相对两侧偏低,由此转换成图1,同理, 图b转换成图2。由图
1、图2可选C项(a图潜水补给河流, b图河流补给潜水)。再由水向低处流原理,两图潜水位值由北向南依次降低,也反映地势由北向南下降,从而选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正确答案为A、C。通过以上图形转换,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当然,每一类型的图都有技巧可言。在学习中不断归纳,提高读图敏感性,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在以后应试中,对此类图形应试能力会大大提高。
4、加深对地理原理、规律再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全球“气压带风带、洋流、气候类型”这三者有着密切联系。在讲解“风海流”分布时,可让学生先绘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尝试绘制风海流分布,之后与教材比对,寻找异同,再观察、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如此反复几次,对风海流知识的畏惧心理就应该消失了。“地中海气候”一直是各级各类考试所钟情的气候类型。因为它既有特征的特殊性,也有分布的普遍性。“冬 雨夏干”的特殊性,纬度相似的普遍性。若没有对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认识,不借助地图理解它是痴心妄想。借助世界地图绘制“地中海气候”五大分布区,但这五大区域面积、形状各不相同,这就要观察特殊地理位置,结合洋流来分析,进一步归纳“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有人说“地图”是地理教育的“生命线”,我看此言不差。也正是借助地图这个载体,直观、生动、形象,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5、综合利用地图,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能力高低又取决于思维品质的优劣。思维品质优劣是判断一个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潜能大小的重要依据。学会读图,分析图,实际上只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用图水平,对地理思维发展,也仅仅是初级阶段。我们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要在更理想的时空中自由弛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世界地理”复习中,我曾要求学生绘制了一张彩色专题地图。没有具体内容,学生可自由发挥,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力,刺激了彼此竞赛欲望。交上来的作业,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世界政区图》上,一个个国旗代表着不同国家;《世界野人分布图》上,小小脚印图例代表“野人”的分布;《世界石油分布图》,则用一个个油桶来表示石油产量、产区等。形象、具体,既有科学的基础,又富有烂漫的创造想象,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第三篇: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地位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有重要的地位。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会判读地图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重要前提,会运用地图是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非常有用的基本技能。因此,地图有“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之称。
一、联系生活实际
既然现在的地理学科追求“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那么想要帮 助学生更好的学会地理,就应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知识。在学习地图的方向时,我会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生活中的地图。虽然在地理教材中我们学会了多种识别方向的方法,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在野外没有地图的指引,我们就要利用野外的地理事物来辨别方向。例如根据树木的枝叶,一般情况下,枝叶茂盛的那一面是南,枝叶稀疏的一面是北。还有我们可以利用北斗七星认识方向,春天斗柄朝东,夏天斗柄朝南,秋天斗柄朝西,冬天斗柄朝北。
二、多种地图对比
多种地理地图的对比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于那 些理解能力还比较差、见识也比较少的初一学生来说非常不容易,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多种地图放在一起联系记忆。例如,在进行世界地理的教学中,我把世界地理地形图、世界气温与降水图、世界气候类型图三种地理地图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认真对比观察以上三种地理地图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单个地图,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整个世界的地理要素,与此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对比和分析能力,真是一举三得。
第四篇: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周河九年制学校 杨景瑞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而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其试题具有“有图析图,无图考图”的一大特点,整张试卷地理图像的图幅数量最多,地理试题大有“无图不成题”之势。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学生在中学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无时不刻都在与地图打交道。然而,在我所教的几届学生中,大部分对读图都感到惧怕,考试中主要失分就是读图题。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向我反映“为什么地理课本中地图这么多,看也看不懂,少一些地图多好啊!”。原本教材编写者编这么多地图是为了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地理知识的,没想到却事与愿违。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深深感到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方面也作了一些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点肤浅的想法,说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交流。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包含的内容很多,它不仅有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形态、地理名称、数据、景观等等,而让学生去认识这些东西,就必须使他们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如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1 图例和注记,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的知识等。正确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对每一个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对地图基本知识的教学应该强化,并贯彻到以后的教学中,并且应该讲得更加详细,而不仅仅的是简单的一代而过,因为它是读图的前提条件。其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这个知识点,学生较难理解。主要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地表形态都是立体的,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表的起伏都是通过平面内的等高线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把立体空间转化为平面,牵涉到作图、透视等方面的知识,我认为这些知识应该适当做一些简单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多拿实际地形跟地图做比较,或者用塑料泡沫做一些地形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对着模型作出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二、让学生明确中学地理地图的主题和种类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中学地理学习中地图的主要种类有以下几种:
1、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教学用图。主要主题如地形图、政区图、山河与气候等自然地理分布图、资源、能源、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分布图。
2、地理原理图 用以表达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及运动过程,如地球公转图、森林减小风速示意图等主题地图。
3、剖面图 用以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构造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如地形、地质、土壤剖面图等。
4、地理模式图 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地理分布图、原理图的特殊形式。如世界洋流模式图、太阳系的模式图等。
5、地理统计图 用以表示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规律。主要形式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6、自然景观图 如风蚀蘑菇、冰蚀地貌等景象图;波巴布树、纺垂树、河马、大象、袋鼠等动植物图。
7、人文景观图 用以反映人类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活动的图画,如客家民居图、巴西狂欢节盛况图等。
8、地理漫画 它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多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主题,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三、培养学生正确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
1、看地图的名称、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地图的名称包含了这幅地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多学生在读图时就经常忽略这一 3 点,着急地去看图,在较难理解的图中就会搞不清楚图中的含义,其实只要看看图名,许多东西就变得好理解多了,图名往往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2、明确要素,确定目标,引导读图。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笔者认为这个步骤应该通过教师读图析图做示范,学生模仿来实现。例如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不同风向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亚和南亚的海陆位置,再根据海陆气压差异和地转偏向力就可以得出东亚和南亚季风风向的差异,教师引导完之后,要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自己动手,进行读图分析。当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时,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时,他的读图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又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读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四、平时让学生尽量多画一些地理简图
地理简图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内容简明扼要,图面清晰醒目,而且易画易用,随用随现,是化文为图,变抽象 为具体的快速反映工具。在很多地理试题中,地理简图也可以起到很大的解题作用。如一张洋流模式图,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有关洋流的问题。学生在作图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弄清楚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作图,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画地理简图才会准确,而学生理解后也才懂得应用。很多同学就是简图懂得画,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用到它。如在画热力环流简图时,就应该让学生先理解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按照“冷热不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水平气压产生高低差异→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的逻辑顺序进行画图,这样图画出来了,原理也理解了。我看到许多学生在画这幅简图时,作图顺序经常颠倒,往往画着画着就错了,归根结底就是对原理不理解造成的。也只有真正理解了热力环流,才能把知识迁移到在后面学习到的海陆风和季风中。
五、加强专题地图读图能力的训练与指导
地理图像类型很多,要很好地完成这些地理图像的读图与析图,除了要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之外,每一种图像当然也有一定的技巧与方法,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与指导。如在光照图上确定各条经线的地方时,就应该注意光照图里一些隐含的条件: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
2、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
3、位于昼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
4、位于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为24:00或0:00;
5、太阳直射 5 点经线地方时为12:00。确定出这些经线的地方时后,再根据经度差,就可以确定所求经线的地方时。
六、平时要学生多注意地理图像语言的储备
用图像来落实地理知识,直观、形象、易懂,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本身,还使学生获得了相关知识的图像语言,为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讲到某种地理事物时,最好带学生亲眼去看看,当然由于条件所限,没办法做到,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收集一些地理图像、视频短片等,在讲课时利用多媒体,把它们展示给学生。
总之,掌握地图是学好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填图、用图,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学习会变得轻松而有滋味。
第五篇: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模版)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图、地理教学、应用 内容提要:本文从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必要性入手,紧密结合地图的特点,论述了应用地图让学生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应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就如何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做了说明。正文: 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相互联系、空间的分布规律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它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表现,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此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它运用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1、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必要性 这一必要性是地理学的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及两者相互关系的巨系统,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探究地理事象的地域分布规律。专家学者在揭示这些规律时,多是经过亲身的实践,通过实地的观察、感知和大量的研究分析才形成今天理论上的共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间接知识,然而,它却是我们大多数人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正因为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使我们不可能对每一地理事象都进行亲自实践,而地图恰好迎合了我们的需要。它把广阔的地理空间,编缩成人们可视的二维平面;它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人们某种需要的精美地理作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地图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将广大地区的地理事象呈现出来,才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广大地域空间分布的各种事象,才能逐渐使 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地理空间概念。否则在教学中靠文字叙述和口头讲解,只能形成一种机械的记忆,这种记忆既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巩固。人的思维过程一旦受到某种刺激,它就要联想,这种联想要有依托,而地图就是这种依托,靠着这种依托可以把一些有关的地理事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2、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实践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很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叙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地图是各种环境的图形表达,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地图在很多领域里得以应用,在这里仅简单谈谈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⑴应用地图让学生能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理分布知识。例如:我们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时,首先必须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相对位置),用以形成关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空间概念;进而运用各种专门地图,指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各个要素,各个生产部门,以及各种资源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例如,在初一《地理》第一册的《东南亚》一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教学:①读《东南亚》地图,让学生说出该分区的纬度位置约为10°S~28°N→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很好,成为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②读《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了解上述热带经济作物以及主要矿产的分布。③丰富的资源和物产为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样前后紧密联系,学生就会对东南亚丰富物产之前因后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地理位置对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很大。由于纬度位置不同,则所得到的太阳光热便不同;由于海陆位置不同,则所受到的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便不同。这对气候、土壤、生物以及经济活动等都有莫大的影响。所以,使学生掌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概念,在地理教学中是有重大意义的。⑵应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等。诸如地球上各个大洲、大洋、湖泊和国家的大小、形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岸线的长度和类型;任何一条河流的长度和流向;任何一条山脉的高度和走向等等。例如,在中国地形的教学中,首先借助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空间位置、区域范围、海拔高度等,然后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形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河流向及水能资源的影响。推理出这种地形地势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深受太平洋影响,使大河滚滚东流,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最后,将整节知识在地图上归纳、概括、浓缩,使几页书的知识只成一张地图。由此可见,应用地图既可使我国地形的高低起伏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可以使得知识以高度的概括和浓缩,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⑶应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例如讲授新教材初中《中国地理》的“西北地区”一节内容时,由于该区的农牧业发展状况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揭示这一规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教材对此的阐述比较简单,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很难掌握。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这一规律,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西北地区草原和荒漠分布图”,从图中发现,该地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自然学生会发问,为什么该地区植被会出现这种变化呢?接着让学生查“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向西依次减少,这就为本地区植被的变化找到了根源。但新的疑问又产生了:该地区降水量为什么变化这样大呢?如果再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答案就找到了。由于该地区东西跨越的经度很广,东部距海近,水汽较充足,因而降水丰富;越往西距海越远,水汽不易深入,因而降水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结论: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命脉。由此可见,地图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⑷应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各种地理事物是用各种地图符号体现出来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还要注意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使用地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使用一般的景观图片、幻灯片、电影等直观教具有所不同。地图在学生头脑里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从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之中。例如,用中国的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文水系特点,学生结合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就会得出: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可以发电;在平原地区则水流平缓,可以航行,有灌溉之利等结论。这里学生绝大部分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即凭借头脑中的表象(高山的流水,从很高处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缓慢)进行思维活动,而不一定是先经过一连串的逻辑思维,如山地地势陡峻→高差大→河流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水力丰富,才获得以上认识的。这种形象思维具有不受已形成的地理概念、规律与理论约束的特点,容易产生直觉,即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忽然领悟的思维,也就是帕格森所谓“理智的体验”。很多事例证明,直觉在发明创造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⑸应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地图上可以看到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资源、广大的森林和草原、无数的工厂和矿山等,这些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热情。又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解放前中国交通运输地图,然后再阅读现代交通运输地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我国交通事业四十多年来的辉煌成绩。同时应指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距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从而实事求是地阐明了国情。另外,教学过程中通过我国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示意图,结合图表数据中的人均占有量加以讲述,可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⑹应用地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单纯依乃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象、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在当前地理学科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借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3、对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作用的思考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对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用图,充分发挥它们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 《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很难直接观察,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要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图、用途,使他们逐步养成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熟悉、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熟悉地图,就是要使学生对海洋、大陆、大洲以及各国、各重要城市、山脉、河流、湖泊等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有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在脑海中储存一幅准确地图。阅读地图,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各种符号线条、颜色、注记和比例尺等获得各种地理知识,并能从地图上找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继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运用地图,就是要掌握好与地图有关的知识,如经纬网的特点、比例尺的运算、海拔与高度的测量、等值线图与剖面图的绘制等,运用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自然条件与生产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对比和推理的能力,地图为发展这种智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