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3: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教育界

2012年20期

一、地理新课程的特点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地理基础教育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标准》提出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重视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一)突出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

《标准》显著地突出了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地理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运用地理技能以及学会学习与合作等地理素养。在新地理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现代社会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和新科技成果的展示,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内容。如“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电子地图(网络或光盘形式)查询城镇、交通、旅游等信息”等。

(二)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体现这一理念的地理教学过程,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与生存能力;注重以地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一全新的理念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但是在传统的课堂里,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个性差异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这种关注才成为可能。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构筑开放的地理课堂

新课程要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构筑开放的地理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多种活动来获取知识,使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教教材”过渡为“用教材教”。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游刃有余地控制整个课堂,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课堂教学的进展。新地理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而且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必将为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构筑开放的地理课堂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地理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被逐渐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并为课堂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前提和保证。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主客交互、建构学习的方法为指导建立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为以下流程。

(一)确立目标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应该有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有了具体可行的目标,教学就能减少盲目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学生在搜集资料、提出问题时可与教师、同伴进行有质量的对话,形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因此,在网页中可设置“教案设计”“教材教法”等栏目。

(二)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

创设逼真的情境,有助于调动学习者所有的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具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将为学习者的探索提供多条路径,进入任一情境去学习,都能促进知识的迁移。适宜的、真实的、多样化的情境,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

(三)提出问题在相应的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踏踏实实地步入知识的殿堂。

(四)合作学习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解决。教师在发展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时应针对以下方面作以指导。(1)确定学习内容表(即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的能力。指导学生先登录网络教学系统和因特网,然后点击“电子课本”,在其中的“课内读物”中找到,并将该文本打开。(2)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指导学生自由浏览链接的相关文本资料,了解与思考题有关的内容。可以在网页中设置搜索引擎google、sohu、yahoo等,拓展、优化信息资源。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既体现了地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

(五)效果评价在教学中,可设计相应的检测反馈题

进行“在线检测”,这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学生登录后自主决定完成部分练习或全部练习并提交答案。教师可以借助管理系统分析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学习兴趣 促进学习效率

河北蒙中

【摘要】:"多年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实践也证明,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特别对广大农村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缩小教育质量差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过程策略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网络化。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教师如何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整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学科整合 直观

信息时代以迈进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十五”期间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课程整合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视点,也是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现代化的深入进行,信息技术更为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高度交互、因材施教;信息量大、重现力强;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自主控制、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思想、理论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毋容置疑,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如何进行学科的整合呢?我认为,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使教学活动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同时,还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课程整合有了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持,能使课堂教学大幅度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直观教学是最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课堂中,我们合理开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围绕教学内容,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采用开放性、全球化的学习,思接于载,天马行空,任意驰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自觉地加入到获取知识的活动中去。例如英语课Module 2 shopping《How much milk do you want》一课中,教师通过演示Flash课件,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边看边学中,掌握购物时的对话,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一次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课堂教学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通过自由点击Flash课件中的学习按钮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听课率和参与率,同时也为教师轻松解决了上课中准备教具而犯愁的问题;又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互交式课件,对课文进行教学,教师通过点击课件中的图标,对学生进行教堂教学,极大的减少了教学的工作量,减少无笔化教学,运用有声有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无笔化,教师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氛围得到提高,实现双羸的局面。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就会出现教学偏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考虑的不是教师,更不是计算机媒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就要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才能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如二年级语文教材《四季的脚步》一课教学,作者主要描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及特征,把一年四季的悄然变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有关四季变化的课件。在课前导入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你们知道四季是什么样子的吗?能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个季节?”问题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教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看看四季的变化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各个季节的神奇变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学习课文时,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朗读按钮,让学生跟着优美的影音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阅读能力,感悟四季的美;再如三年级教材《东方之珠》一课教学中,教师先收集不少有关香港市场、美食、旅游、回归等的图片、文字,并利用PPT软件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大家看完后谁能说说图片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哪些好地方。”然后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香港的美景(配乐),整体感知香港的繁华。学生边看、边说,课堂气氛好。在感知完香港的美最后,老师运用小导游的形式对课文各段落进行学习,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然而在学习生字词的时候,通过点击相应的词语(琳琅满目

物美价廉

璀璨无比等出现特殊标号)解决了课文难学的生字词,为学生都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读打下良好基础。整堂课,学生在活跃、快乐、新奇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其自身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取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样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仅培养了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需的一种基本素养。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足以说明,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求知欲望,才能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常言道:“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就是要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知识量和恰当的信息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提高他们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能再观其特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一个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制作可爱的、漂亮的、有声有色的课件吸引学生。通过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全方位的感受,使抽象变得具体、静态变成动态,虚幻变成真实、想象变成可能,既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空间,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S版第七课《风》的教学中,互交式课件为学生提供了自学和巩固的条件。就像英语点读机一机,只要有电脑,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点击课件学习课文,同时在学校没有记牢的知识点,只要课件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找到相关课文的课件,在家也可以进行学习巩固。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这把“利器”,开展探索和研究性学习,通过人机互动、协作学习,把信息技术贯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极限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面对缤纷的世界,面对海量的知识,面对复杂的场景,成为老师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展示无疑是最好的办法,通过网络搜索无疑是最快捷的做法。新课改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势在必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通过人际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很自然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然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7期;

2、新课改,信息技术教育与你同行 蒋联明

第三篇: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地图是地理课堂的第二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地图占有较大篇幅,数量也基本稳定。其次对地图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中学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图的认识和应用,掌握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最大的动力。现代地图信息的高容量、表现形式多样化、主题鲜明突出、外表包装精美、制图之精巧完美比起文字表述更具有其生动性、可观赏性,就是平常百姓也会为之心动。很多地理知识来源于地图,或者在地图上可以得到求证。对于中国“地大物博、壮美山河”,我正是通过地图得到确认理解的。结合中国人口柱状图发展变化,也深刻理解“资源小国”所面临的种种危机。知识获取的快捷性正是地图的魅力所在。一图在手,众览天下,专题地图内容详实,一目了然。中国旅游地图带你游遍神州,自然风光、人文风景尽收眼底。直观、形象、快捷,极大吸引着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这正是地图一大特色。

2、进行“文”、“图”转换训练,培养地理空间记忆能力

地图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缩影在一起,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培养学生把教科书中抽象的文字知识与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空间方位储存在头脑中,以后只要一提到某一方面的地理事实,学生头脑中 马上就会反映出地图表象,进而迅速而较为准确地表达出来。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进行“文”、“图”转换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空间概念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地理事物及其知识分布,进而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如讲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我曾经把学生分两组进行:第一组,教师提供一组归纳好的歌谣:“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陕甘,港澳内台北上天,海南重庆共34”,学生自由使用地图。另一组师生共同分析,将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要求学生结合地图,按空间方位记忆每个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名称。最后测试考核:在一定时间内,一次性不重复不遗漏地指图说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空间分布。结果,第一组得分最高为80% ,第二组为95%。实验表明,充分利用地图,经过一番有意识系统加工,用一个空间结构把知识联在一起,就比较易于检索,记忆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3、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

妙用地图,可使繁杂的地理事物变为简单、直观的图像,化抽象为具体,降低了教材难度,也容易在短时间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在讲述《中国地理》“长江”、“黄河”时,师生共同分析长江、黄河的走向,然后,教师板画两干流图,学生对照地图,分专题查找沿途地形单元,省、市、区,主要城市、支流、水电站等重要知识点,最后在空白地图上依次填出。整节内容浓缩在一张图上再配以不同颜色、字体,既方便观察又方便记忆,学生只需看图,便知分晓,效果可谓事半功倍。例如, 04年某省高考地理第26题:图9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析: 根据等值线“高低低高”法可判定,图a实线处潜水位相对两侧偏低,由此转换成图1,同理, 图b转换成图2。由图

1、图2可选C项(a图潜水补给河流, b图河流补给潜水)。再由水向低处流原理,两图潜水位值由北向南依次降低,也反映地势由北向南下降,从而选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正确答案为A、C。通过以上图形转换,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当然,每一类型的图都有技巧可言。在学习中不断归纳,提高读图敏感性,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在以后应试中,对此类图形应试能力会大大提高。

4、加深对地理原理、规律再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全球“气压带风带、洋流、气候类型”这三者有着密切联系。在讲解“风海流”分布时,可让学生先绘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通过观察,让学生尝试绘制风海流分布,之后与教材比对,寻找异同,再观察、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如此反复几次,对风海流知识的畏惧心理就应该消失了。“地中海气候”一直是各级各类考试所钟情的气候类型。因为它既有特征的特殊性,也有分布的普遍性。“冬 雨夏干”的特殊性,纬度相似的普遍性。若没有对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规律认识,不借助地图理解它是痴心妄想。借助世界地图绘制“地中海气候”五大分布区,但这五大区域面积、形状各不相同,这就要观察特殊地理位置,结合洋流来分析,进一步归纳“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有人说“地图”是地理教育的“生命线”,我看此言不差。也正是借助地图这个载体,直观、生动、形象,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5、综合利用地图,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能力高低又取决于思维品质的优劣。思维品质优劣是判断一个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潜能大小的重要依据。学会读图,分析图,实际上只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用图水平,对地理思维发展,也仅仅是初级阶段。我们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要在更理想的时空中自由弛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世界地理”复习中,我曾要求学生绘制了一张彩色专题地图。没有具体内容,学生可自由发挥,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力,刺激了彼此竞赛欲望。交上来的作业,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世界政区图》上,一个个国旗代表着不同国家;《世界野人分布图》上,小小脚印图例代表“野人”的分布;《世界石油分布图》,则用一个个油桶来表示石油产量、产区等。形象、具体,既有科学的基础,又富有烂漫的创造想象,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摘 要: 在《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与技术应用的整合在于将技术作为工具导入教学,以提高某一内容领域或跨学科情境中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学习。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在很多方面需要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帮助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教学实际经验,就充分运用现代媒体营造优质的课堂资源、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谈了点自己的体会。另外,本文也针对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看法。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广阔的交流平台和更多的信息来源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业务工作。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绝大部分局限于个体化的劳动,习惯于“单打独斗”,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更多的时候都是在进行着简单机械化的重复劳动。信息来源更是少的可怜,不外乎《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课本》和几本《习题集》。这就导致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授课形式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

那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就弥补了这些不足。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各大教育网站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如新的教育理念,课件,试题,优秀教案等。这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和出试题的时间。同时,无形中还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其次,教师 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育同仁交流教学方法,也可以学习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这样才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之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新课改形势下学生新的需求,自己的课堂才能做到“永葆青春”。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时事新闻,如伦敦奥运会、今年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台风——海葵、印度洋海啸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把这些新闻适时地引入到课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情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手段主要通过“粉笔加黑板,板书加挂图”来完成的。教师在黑板上描来画去的也只是静态的图像。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学生对地理动态的变化规律也难以理解。科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这说明,视觉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最大。传统教育只有效的利用了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视觉。而信息技术集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于一体。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类感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西双版纳》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如望天树、绞杀植物、独木成林、亚洲象、绿孔雀、卷尾猴等,同时配上优美动听的葫芦丝,再播放一段傣族泼水节的视频。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些都有是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学科思维综合能力强的课程。课本中有许多重、难点,学生如果单靠老师讲解来接受这些知识,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事实上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智力发育还不成熟,学生听起来就如坠云里雾里,到头来还是一脸迷茫。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地球的公转特点及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那么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球的公转运动,学生就能形象直观的看到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使以往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变的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教学中,如果单靠教师讲,学生觉的枯燥无味,还认识不到当今社会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在学习《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时候,我在网上下载大量有关长江流域“乱砍滥伐现象”、“三峡水库漂浮垃圾”、“疯狂的采沙船”、“ 酸雨造成的破坏”等图片,学生个个看的目瞪口呆,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然后,我趁机展开了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该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主要指的是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利用不当的话,课堂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一、课件的制作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忌不加修改的抄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老师的素质也提高了要求。高质量课件的制作往往需要教师收集大量的图片、影像、音频等,然后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组织起来,而个别教师为了图省事,就在网上下载课件,不加修改的利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孰不知,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每个班级的学情也不尽相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自己的课堂磕磕绊绊,不能顺畅的进行下来。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得跟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情精心做好课件,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

二、课件的制作要讲究实用,切忌花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如果在课件制作中过分强调华丽外表,把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引入课堂。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结果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三、教学过程中忌重多媒体的应用,轻教师作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多媒体是作为一种先进的 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的。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僵化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那么教师就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教师的重要性始终存在,多媒体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

总之,信息技术的在教学中应用大大的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内容。只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科学合理地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应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水平还很不高。近几年来,经多方努力,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软件,但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主要原因是各科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从而在教学中很难轻松的利用软件。可以说,提高各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识和职业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可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还只是处于个别学科、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推广。当然,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整合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新时代的地理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让它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祖春 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3、《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4、叶朝今:将CAI引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5、胡演生《中学教育学教程》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王丽娟

摘要:信息技术利用它强大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优势,在教学中发挥了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作用。更把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情景和过程等收集整理,重新整合,通过声光视听的多渠道刺激,让学生在变化中产生兴趣并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即为教师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并为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提供了保证;又为学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新颖的刺激让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还能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

作用

方式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各种相关技术。信息技术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或扩展人类的掌握信息的能力。而现在的美术教学是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其目地也从单一的技法训练转变为集欣赏、绘画、工艺制作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这样的学习方式必然就要接触大量的信息资源,而信息技术的多媒化、资源共享化和环境虚拟化等优势恰恰为这种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条件。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这种特点,充分刺激学生的手、眼、脑和耳等多种感官,多方面传递信息,大大提高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化的知识信息,加强了知识 的吸收率。分解了知识技能的复杂程度,使抽象的概念学习明白易懂,有效地节约了时间。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使其成为既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新方式,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手段。

下面我就对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实际作用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

正是信息技术能把文字、图像、视频综合处理,幻灯片、投影、录像、录音、立体模型的功能特点集中体现的综合能力,才能极大地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它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等等重新整合,并把整合后的内容再现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色、声的变化和发展获取新知识,掌握技能。使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的各个学习领域中都发挥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欣赏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审美修养。欣赏更需要有切题的资料,切题的资料是完成欣赏教学的主体,而信息技术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功能和资源共享化正是保证教学顺利完成的重要手段。但欣赏教学的图片是二维的,静态图片加以枯燥的讲解,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有激昂的音乐也不能改变这种状态。而动态的事物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配合声音或音乐等则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料收集、多媒化功能重新整合内容,来摆脱枯燥空洞的讲解,改变教学中昏昏欲睡的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利用信息技术的图文并茂、声光视听效果创设情境,通过视听效果的画面再现能使讲述更具表现力,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也为欣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和新的教学途径。

例如在欣赏《格尔尼卡》,这是毕加索为抗议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时而创作的具有鲜明政治倾向性的巨幅油画。但幸福的生活和优越感早以冲淡了学生的情感,对他们来说战争的苦难只是故事和电影、电视里的情节而已。无论多动听的故事还是激情的讲解,都不能让他们产生多大的兴趣,所以学生不能感受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憎恨,枯燥的讲解、二维的静态图片那怕有音乐都会让课堂变成卧床,高昂的激情成了催眠曲。所以在整理收集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资料的同时,再收集9•11恐怖袭击事件、汶川大地震等资料进行对比;再利用3D技术让二维的图片“活”起来,并把这些资料重新加以组织、修饰再进行对比。利用视频使大量的历史场景交互出现,再配合悲愤的音乐节奏和风格来渲染情境,加之生动的讲解强化情感,同时刺激着学生的眼、耳等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学生面对这些邪恶势力的猖狂逞威,同情、哀怜和愤怒便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感受使人鼓舞,情怀也随之高扬,更激发人内在的努力向上的意识。通过声、光、视听的感官刺激既提高了欣赏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作者是采用寓意、象征等手法来揭露敌人的残暴,表现了作者对法西斯暴徒们的强烈憎恨和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的作品主题,了解了再现性艺术的欣赏方式。

二、信息技术在美术技法训练中的作用

透视是绘画的伴生物,要在二维平面上塑造自然空间的三维空间形体,就必须学习透视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透视是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通过学习透视可以掌握空间表达的规律。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认为“透视是绘画的缰辔和舵轮,”并提出“青年人应首先学习远近法”。透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教师既便是浅显的方法,在初涉透视时只用语言和视觉符号来讲角透视的基本方法、规律及在作品中的作用,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消化,也很枯燥无味。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爱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不够长,对于他们喜欢的事物他们有极大的热情,而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他们看都不会看一眼,这就更增加了他们学习抽象知识的难度。所以在实际的技法训练中,学生常会忽略或忘记透视的作用及方法,甚至画出根本没有透视的作品,这必然要给学生在发展和在进行欣赏活动时造成一定的影响。美国教育家埃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取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FLASH实现环境虚拟,以立方体或实物为例使概念形象化、立体化。虚拟人(视点的位置)、物品、画面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这就在极短的时间里解决了学生对近大远小等透视规律的理解,解决了因三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变化的关系。正是信息技术使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活泼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降低了学习难度,难懂的问题在重复播放和重点反复演示中变得轻松快捷,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在讲解优秀作品中的透视关系时通过对比正确的透视和错误透视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透视在作品中的作用。利用多幅作品的对比让学生了解透视在东、西方的绘画作品中的作用和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水彩画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使画面实现放大缩小、拉近放远、剪切重组和改变色彩等方式,化解了难点,强化了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利于记忆的形成,强化和激发了学习和创作热情。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使美术知识的讲解和技法学习简明了,丰富了教学活动分解了学习难度,并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完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使美术学习由几个人的学习变成全体学习的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提高了学习效果,还给学习者以更多的、更新颖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三、信息技术在工艺制作教学中的作用

《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里“要求学生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防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教学形式的多彩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种种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新课标的实施,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教师爱教,学生爱学。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创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永州五中 王婷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是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卫玲玲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9人。通过前两年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所进步。我发现在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内容不......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以绝对优势被广大教师所共认。多......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叶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的心理与生理......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已经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我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年来的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当今社会和科学技术带来快速发展,也使教育教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教育教学现代化的最直观......

    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 作用 摘要 通过阐述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信息技术后作文教学的改变,揭示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陈素平范县濮城镇中学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中的迅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更加快速,对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