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第二次作业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点滴谈
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点滴谈
摘 要:课堂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历史学科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本文通过优化初中历史课程导入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课堂问题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比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中的有效教学也可表述成是教学所得与教学所耗的比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教师教的效率,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因此,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体验、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重视创新能力,具体来说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精心设计教学导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使之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等心理特点,精心编制导言、设计新课的导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节高质量的历史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可以分以下几种方式:
(一)利用图片导入
图片比较直观、形象,所以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恰当合适的图片进行导入,就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美国独立战争》中就可以采用图片导入法导入新课,出示美国的国旗,然后介绍国旗的特点和含义。当今,美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走上独立道路的?华盛顿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导入
语言是创设情境最直接、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历史教学中,教师以真挚、饱满的感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动人故事,感人肺腑、慷慨悲壮的人物命运,气势磅簿、刀光剑影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课堂本身不同于其他课堂的魅力,通过教师的语言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
(三)多媒体导入法
在历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体现改革理念的重要举措。而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将具有历史价值的一些影视资源,如纪录片、科教片、新闻片,进行适当剪辑,然后作为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课堂导入,这样的历史课堂能冲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本来不能再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活动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生动的理解和体验历史。
(四)生活实际导入。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问题,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体现知行一致的教学原则。如在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可以这样开始:“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最不能少的电是怎么来的?我们出行离不开车,车是谁发明的?我们与他人的交 往越来越密切,电话是谁发明的等”。通过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追根溯源导入新课。
需要注意的是,导语不要太长,也不要偏离教材,要做到恰到好处,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完成为宜。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只有不断探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积极采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结构模式。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而是教“学”,即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要把教学实践从原来只重视研究“教”转变为同时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从原来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重中之重。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主动利用各种学习媒体有目的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点、线、面知识归纳串联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点”,即历史基本知识点。历史知识虽然纷繁复杂,但以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能够完成对课本基本内容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经过的归纳,教师就应该将这部工作交由学生完成,不要包办代替,要相信学生。历史的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所谓“线”,就是历史线索。将繁杂的历史知识时间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进行概括归纳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用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理出一条条线索,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并对他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保障。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归纳课文内容。另外还可以,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学习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 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
所谓“面”,就是历史知识体系。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前面已有叙述。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
实践证明,学生的能力不能由教师“赐给”,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自己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而获得的。所以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与学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课堂提问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若干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历史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提问,教师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教与学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教师的提问要适度、适量,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的价值,问题设计要合理。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优化历史课堂提问的方法,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
(一)提问要有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是指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重视分层提问。历史知识本身是有层次的,学生对知识也是分层次理解和接受的。因此,设计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初步的引导中如剥茧一样明白问题的实质进而总结规律
(二)提问应有针对性 在历史教学中,要问的灵活性很大,但不管怎样设计,都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提问应有针对性。首先,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提问。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做到层层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其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能力习惯都存在着差异,学习成绩自然就有好、中、差之分。况且每个学生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消化吸收知识的程度和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同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所以,提问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分层次的进行提问,让问题能够切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三)提问应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提问主要是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探求”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过分析、综合才能得出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质疑”,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对“问题”是处在“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把握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不断吸取新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同时,不断自我创新,加强学习方法和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不断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08 [2]新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河北省教育出版社.2007.[3] 张向阳.历史教学论.长春出版社.2011-08
http://.2012-12-04 5
第二篇:2014年国培计划_初中历史_第二次作业
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心得
幸运的我,能成为这期国培计划的学员,在这一期的学习过程中,都是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通过本次远程教育培训,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使我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艺术,总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觉得我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下面就本次参加国培计划培训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收获。
一、教育观念与教育形式发生转变
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既有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培训过程中,讲座、课例、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内容对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感觉这次培训比以往的培训都好,使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也使我们的教学改革尝试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同时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假如我们的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诸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师生的交往互动,重视课堂的开放形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学习使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我们了解到:(1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把这种激情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2要教给学习方法,使之逐步具备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掌握知识。远程教育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个新举措,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 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应用网络平台,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教育空间,在这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
三、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通过学习,让我茅塞顿开,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时代同行。我们的课堂变革与学校变革,都与社会变革血脉相连。通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希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同时,假如我们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通过几位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艺术”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四、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积极推动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结果。这样中华民
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总之,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影响,也使我获益良多。
我认为,要真正地全面贯彻国培计划的精神,同时也为大面积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下几点去努力:
一、历史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与合作者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主宰者,教师 的讲授几乎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因此,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而总是依靠教师的意见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师生合作学习,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过去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与学生一
起学习的伙伴。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所以,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历史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历史多元化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要求,分享学生的快乐,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师生一道寻找真理。教师要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学生的“教育”,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加快自己知识结构的更新,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知识,使自身各方素质得到提高。
(l日本学习西欧进行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强大起来,又联系大化改新,日本学习我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说明其相似的地方,知道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除教材提供的内容外,再把中国的隋唐制度与大化改新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先进制度对日本的影响,当时中国的强大;戊戌
变法与明治维新比较,分析其成败的原因,从而知道改革是历史发展
和进步的推动力;今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这样注意到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推理、猜想、创造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发现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挥了历史的社会功能。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探究和提出问题,大胆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
看法和想法,学会反思,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得到开发与提升,学生才能从历史课程中生发体验与感悟,找到学习历史的兴趣,思考、谈论、评判、创新历史,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学生的能力获得充分的发展,使历史教学焕发青春和活力。
二.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有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做,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要用体现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回归学生丰富多彩的生
活世界,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已经积累了哪些经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对本次教学活动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活动可以活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等等。
以教定学,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教学模式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通过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对话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
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教师让出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表演。
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认
真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应“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差异和选择。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要为学生的学习架桥、铺路,而不能背其渡河,更不能包办代替, 要帮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体验,去获得。
三、历史教师是学生三维目标的培育者
新模式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三维目标而加以重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历史知识,而且要确立以人
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有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
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进。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老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教师要转变角色,对学生多些宽容,多些时间,多些空间,多些关爱。我想,我们的课堂上会出现笑声,会有掌声,会显现生机的。适时适当地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
并应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相互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国培计划是一场及时雨,引领我们老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也让我们更明确了方向。希望今后还有类似的培训,能使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不成为落伍者。
第三篇:2012国培计划陕西初中历史第二次作业
国培计划学员第二次作业
洛南县永丰中学 王军强 电话*** 邮编726109 就第一次作业中的拟解决问题,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后提出你的预设性解决方案。3000字左右。
经过课程学习,我获得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认识。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来谈谈我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一、拟解决问题:
面对华东师大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第13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国培课程学习之前,我在本课教学过程遇到以下问题:
1、本课教材内容多而繁杂,历史材料丰富,头绪复杂。所以怎样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2、教材内容丰富,文字材料和历史图片给学生呈现了生动的活灵活现的历史情境。所以怎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部分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材分三大目,内容繁多,信息量大,学生预习后虽然能形成整体的印象和感知,但却不易提炼重点知识信息,不易理清线索。所以,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并总结串线?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复杂,过程曲折,反反复复,不好把握,但却不是本课重点。所以如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师该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集中精力把握重点?
5、教师如何重新整合教材,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地安排课堂教学顺序?
6、课堂中如何设计让学生来讨论和合作探究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7、如何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等等问题,不一一罗列。
二、预设性解决方案: 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我对本课教学有了以下新的认识和新的教学方案,来和同仁交流探讨:
1、新课导入设计:你听过《日不落》这首歌吗?你听后是什么感受?英国就曾经是一个横行全球、不可一世、霸气十足的日不落帝国。哪英国为什么能够最早成为近代世界最强大国家,并称雄世界200年之久哪?英国强大的政治原因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样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歌曲名字导入,能引起学生兴趣,进而设置问题。这样的导入起到了激趣、生疑,设置悬念的作用。
2、在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因时,要突出议会和王权的斗争。帮助学生了解英国议会的来历;对比中国古代皇帝绝对专权,而英国在中世纪就形成议会,对王权有一定的限制,因而是有限王权。在这里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可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看过的电视里,中国古代皇帝和大臣在朝堂议政时的情境——皇帝的威严、专断,大臣的卑躬屈膝、战战兢兢、唯唯诺诺。而英国中世纪却不是绝对君主专制。
3、查理一世被迫召开长期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开始。这里教师要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查理一世为什么不得不重新召集议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国的传统,了解英国是有限王权,不像中国。进一步提问:议会召开啦,但查理一世想干什么?人家议员们想干什么?议员们代表谁的利益?——你想干什么,我们要干什么,所以双方矛盾激化。启发学生认识,议会和国王的斗争实际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封建专制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是这样开始的。国王查理一世很专横,不服气,就调集王军讨伐议会,挑起内战。这样的设计会使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一个清楚而深刻的印象。
4、革命背景不是重点但是难点,以教师讲述和分析提问为主,教师系统概括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设计意图是高效突破本课第一个难点问题,使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5、革命过程也不是重点,但曲折复杂反复,是难点。教师设计课堂作业:
A方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梳理革命的过程。然后让个别学生回答,展示成果。比如:议会斗争(1640至1642)——内战(1642至——1648)——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实行护国政治(1653至1659)——旧王朝复辟(1660至1688)——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B方案——请同学们梳理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政体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封建君主专制——共和国——护国公政体——君主专制——君主立宪。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有效性学习。还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突破本课第二个难点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整合了教材,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提炼知识点,服务于有效性教学和有效性学习。
6、提问学生:旧王朝为什么会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什么同意旧王朝复辟?他们革命的目的不是要推翻专制王朝吗?——克伦威尔死后,他的儿子理查无能,高级将领都想争护国主之位,所以政局动荡。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有产阶级,他们最关心自己的财产在社会秩序的混乱中丧失。所以旧秩序总比没秩序强,因此,旧王朝复辟啦。这样的设计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加深对资产阶级自身的弱点、旧王朝复辟、革命过程曲折的理解。
7、提问学生:为什么叫光荣革命?为什么要“进口”国王?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革命结果的理解。
8、为了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课重点,可设计生动的情境。如:有人说,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你对此怎样理解?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用生动的事例和语言。“革命前国王是没人管得了的浪荡公子,放浪形骸,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吧。现在哪,国王有家有室啦,有人管他啦,他处处受到限制,慢慢地他就会变得很驯服,很温顺的。”教师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课堂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问题和概念,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历史老师绝不是死板说教的老夫子,我们是社会中、生活中的历史老师。
9、提问:就你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是君主立宪制?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简单的说就是保留了国王,但国王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法律至上还是王权至上哪?议会权力至上还是国王权力至上哪?
国王权力后来被限制到什么程度哪?国王的私事、家事都受到议会和法律的限制啦。王位继承本来是人家国王的家事,现在哪?有《王位继承法》。就差《国王吃饭法,国王穿衣法》啦。并对比中国皇帝绝对权力,皇位由谁来继承,你大臣敢插言吗?你找死啊。
10、课堂小结和学习延伸:教师精讲——英国人特别注重保持自己的传统,在传统上创新。英国在13世纪时候就有议会限制王权。所以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绝不是偶然的,是符合英国历史和国情的。这种政体是英国人的发明,是对世界政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后来欧美国家都有议会,由议会行使国家立法大权,这些都是学习英国的。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认识,现今各国政体不同,那是由各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的,同时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历史意义的认识,深刻体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这样的小结能起到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目的
以上是我通过新课程学习,对本课教学产生的新的设想,进行的新的改进。
第四篇:国培第二次作业
通过国培的学习,听取了老师们的讲座以及和同行们的交流,让我心中颇有感想:“化学”这一学科是九年级学生的一门入门学科。学好此门学科,关键是“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产生学习化学的愿望,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人们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莱特兄弟对飞行感兴趣制造出飞机。牛顿对苹果落地感兴趣,发现了万有引力。古今中外,有成就者大多是在他所感兴趣的领域取得。人类对神秘的宇宙感兴趣,才不懈追求探索。可见,兴趣是我们学习的原动力,是我们获取知识,做出成就的诱因。因此作为老师,培养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尤为重要,特别是入门学科。入门学科引导的好坏,往往决定学生对此学科学习的成败。一位学生只因为第一次作文就被老师当作范文,从此爱上语文。一位学生痴迷化学,只因老师讲一个用灯泡点香烟的魔术,从此喜欢上化学。可见,兴趣的驱动力是不可估量的。下面是关于培养九年级学生学习入门学科“化学”学习兴趣的一些个人心得。
一、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情境创设生活化,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何能科学理智的处理好这些事件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故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创设一些类似的情境,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落实相关的化学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在讲授分子和原子时,为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我们可以事先准备一块蓝布和一块白布,把他们同时放入玻璃水槽中,洗过后白布被染成蓝色,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在生活中如何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在上元素时,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来创设情境。先提出问题,当前电视节目播放频率最高的节目是哪一类,通过学生回答,得出是广告。再通过大屏幕展示一些补钙、补锌、补铁的广告,请学生回答这里的钙、锌、铁是否指的是这几种单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元素。
二、充分利用与生活相关的趣味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生活化的载体之一,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化素材的实验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开发。教师在实验设计中,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把教材中的演示和分组实验进行改进,使之更加贴近生活。
如在选择仪器时可以寻找一些生活代用品。注射器可以代替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筷子代替玻璃棒;输液管代替导管;装药片的塑料板代替点滴板„„这些代用品的选择取材于生活,既变废为宝,又解决了实验器材问题,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能使用。
在药品选择时,同样可以取材于生活。在做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就可以选择装修剩余的大理石块和食醋来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制取氢气时可以选择干电池的锌皮和洁厕灵反应。在制取氧气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药店购买双氧水和高锰酸钾等医用药品来进行试验。
结合教学内容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家庭生活小实验,如利用厨房里纯碱和食醋香精共同来制取汽水,以此来巩固酸和碳酸盐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三、习题编写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初三学生的特点是学的快忘得也快,因此编写高质量的习题对于巩固完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习题设置也同样可以体现生活化,以此来改变传统习题的乏味枯燥,使学生变被动的记忆为主动地学习。初中化学的好多知识点在生活中都有具体的体现.例如: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俄酒精作消毒剂。
B为了防止流感的传染,可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后,用食醋熏蒸,进行消毒。C氯化钠是家庭常用的防腐剂,可用来腌制食品 D使用液化石油气可以杜绝厨房污染
2、生活垃圾中的塑料瓶、塑料袋都属于 材料(填金属、有机高分子、非金属)。请分析日常生活中使用塑料的利弊。
3、结合自行车分析不同部件的防锈措施。
四、作业布置生活化,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富有创意的作业布置可以巩固教学生活化的效果,使化学知识能更好的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去。当我们学到不同的化学知识时,都可以与相关的生活相联系,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
在讲授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各种调料,课上描述每种物质的性质。在讲授物质分类时可以让学生到超市里去观察每种商品的标签,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各种铁制品的生锈情况,分析生锈的原因,及防锈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家门,去调查一下家周围环境污染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来搜集有关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另外还可以在讲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后让学生回家帮家长蒸馒头。
类似的作业设置让学生感到不是在完成枯燥的作业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解决一个个实际的生活问题。学生有了内在动力,心情自然不同了,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作业完成的效果自然就好。达到了教师的预期目的。
总之,让化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的将化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化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充分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化学教学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所以我们在教的同时要不断的转变思想,以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
第五篇:国培第二次作业(定稿)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将举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对拓展与延伸的实施与体会: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时,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放在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之上。
首先,我以闯关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持久性很差,如果没有讲究一些方式方法来吸引他们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的话,很难有好的效果。而且这些方式方法要时常更新和变换,如果老是使用一种方法的话孩子们会感到厌烦。于是我在本课教学中利用课件,以还没使用过的闯关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课前谈话: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参加美丽的田园,可是守门员要求大家要闯过他设置的几个关卡,才能进入,你们想不想接受挑战。此时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于是开始了本课的学习。由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所以进入美丽的田园后:比比看谁提的数学问题又多又好?很多孩子也是信心满满的。
其次,我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观察能力还不是很强,观察方法的掌握还需长时间的训练。本课教学中,为了避
免学生了观察时丢三落四,我很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如从左到右进行。因此孩子们对主题图中所包含的景物都能观察到,有羊、花、鹅、小鸟、树等,且每一种景物的数量多少都能尽量地做到准确无误。
最后,给孩子自主探究再次延伸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孩子是我们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本课教学中我也尽量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语言和同桌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再来讨论交流。这样,孩子们在主动参与下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尝试着描述和解决,在老师的鼓励和小红花的激励下,提的问题越来越全,如草地上的羊就有这么多个问题:黑羊和白羊共有多少只?黑羊比白羊少几只?白羊比黑羊多几只?总的有11只羊,白羊6只,黑羊有几只?有11只羊,黑羊有5只,白羊有几只?这样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在思考和成功体验中构建了知识,而且在交流、讨论、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提高了综合能力。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材决定的,教材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而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要融入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精神,对教材知识进行再创造,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这样才实现了“教学是个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过程,必要的拓展环节往往是课堂教学的靓丽风景,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