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索组块教学的不同方式(郑成功)
探索组块教学的不同方式
--《郑成功》教学后记
词串教学是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中的招牌设计,他常常选择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重组,或者把理解词语作为一个单独板块呈现;或者由词到句,由句到段,逐步渗透重、难点的教学;或者从默写词语导入,扎实字词的教学。
第一种方法老师们都比较熟悉。譬如下面的四组词,主要作用是教学生、字词,并渗透了课文的相关内容。注意四组词不要一起呈现,每一组指名一名学生来读。
荷兰侵略者、残酷地奴役、强盗;驻军厦门、临风眺望、四处瞭望;庞大舰队、风帆蔽空、战旗招展;犁、耙、锄、镰刀。
下面呈现的四组词都是四字词语,主要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感情色彩。慷慨激昂、横行霸道、关系融洽;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喜出望外、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纪律严明、军容整肃、伟大功业。
有时可以运用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如上面的“临风眺望和四处瞭望”,可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两次“望”的区别。又如“残酷的奴役”和“免除徭役”,也可以组成一组,先从理解词语入手,再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郑成功为什么能收复台湾?(再次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首尾段的重组也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里可以引出教学的主问题:为什么说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作者是怎样来刻画这位民族英雄的?(选取了哪些事例?按照怎样的顺序?有哪些生动的细节?)
有时可以把课内外资源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教学板块。譬如为了进一步了解郑成功的事例,可以补充拓展阅读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一文,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篇文章里,你对郑成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通过组块教学的设计,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学思路将更加明晰,教学内容将更加突出。
第二篇:试论词汇组块和词汇教学
论文关键词: 词汇 词汇组块 词汇教学
论文摘要: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目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介绍了词汇组块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使用词汇组块的意识和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一、引言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词汇不仅是语言系统的最重要的层面之一,而且是语言系统赖以存在的主要支柱。[1]词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承担者,词汇教学应该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词汇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
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是单词教学,多注重单词的含义,对学生只要求记住发音、拼写和课文相关词义即可。相对应的许多学生偏重于机械地背诵课文的单词表或者是背诵各种分级词汇书。但是往往是掌握了大量的单词及其含义,学生仍然提出在听力和阅读过程中词汇不够用,口语表达、写作和翻译过程中,语言表述起来苍白无力,有时甚至言不达意表述错误。
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词汇的教与学多局限于单个词汇的上面,孤立地学习单词,造成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往往无法成功提取所需信息。近年来“词汇组块”概念的提出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更深层的词汇学习途径。将词汇放在语境或组块当中,词汇教学不应该只是集中在单个的词上面,同时也要体现在句子甚至是语篇的层次结构上。
二、词汇组块及其分类
词汇组块这一术语首先由Becker于1976年提出。词块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表达一定意义,容许不同抽象度的、频繁使用的、预制的多词单位。[2]这些预制块具备有效提取的优点,同时还能使说话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篇的层次结构而不是局限于单个的词上。在Lewis(1993,1997)看来,语言知识的获得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扩大学生的词汇组块、搭配能力和有效掌握最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而实现的。Lewis(1997)将词汇组块分成四类:1)多词词(poly-words)如:in a word,for instance,back and forth等,这是学习者需熟记的基本词汇;2)高频搭配组合(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如:have a walk,它们是自然语言中频繁出现的词汇组合。操本组语言本能地知道哪些词可以经常搭配在一块使用而哪些却不行。了解这些搭配是准确、自然的英语表述的基础。3)固定表达(fixed expressions),如:How are you doing?;Good night;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4)半固定表达(semi-fixed expressions),如:It isn’t over until that fat lady sings.;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词汇组块形式从完全固定的表达到半固定表达构成一个连续统一体。[3]
三、词汇组块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一)唤起学生的词块意识灵活正确运用词块 [!--empirenews.page--] 大学生在基础阶段应当积累了一定的词块知识,如第一类的多词词(poly-words)相对地已经内化成为学生基本词汇的一部分,基本可在交际中自由使用。但是其它类型的词块学生却还不能在实际语言使用当中熟练使用。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做到进一步唤起学生的词块意识,进行不同语义和语用组块的构建,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效的词汇组块学习。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以记忆单位(chunk)方式保存下来。储存的记忆单位一般为7±2个组块。每个记忆单位容纳的信息量取决于输入信息本身的特征和人们对信息的熟悉程度。识记七个有意义的单词比识记七个随机组合的字母更容易一些。词汇组块具备有效提取的优点。以词块为单位的编码方式建立了该词与其相似概念及语境之间的提取方式。词块教学相对固定的形式和特定的语用功能,可以整体储存,也可以整体取出。如在准备专业四级便条写作中,例如开场白的“I’m writing this letter to invite you/thank you for/apologize for/congratulate you on...”和结尾常用的“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之类的这些相对固定的表达(fixed expressions),几乎在不同内容主题的便条中都适用。教师还可让学生根据不同内容主题的便条挑出一些相关语用的固定或者是半固定词汇组块(fixed/semi-fixed expressions),如,道歉信中“I am sorry for.../It is all my fault that.../I regret that I have caused...”等。通过记忆这些组块,学生在写作当中只需稍微重组扩充词块,继续生成符合语境的词块就可满足不同场合表达不同语义。词汇组块的有效提取的优点,使语言使用者能够快速提取大量的词块,减少了信息加工,提高了表达的流利程度和准确程度,从而达到了语言交际的要求,也使学生增强了使用语言的信心。
另外,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还会出现学生自创词汇的现象。学习者所用的词块之所以有别于本族语者的词块,根本原因在于学习者还没有注意和重视从地道的目的语中学习词的组合。[2]比如英语中表示乘坐某种交通工具可以是 take a bus/a train/a plane/a ship/a taxi,但是不用tak[1][2]下一页 e a car/a bicycle。动词have用作“举行”解时,可以说have a meeting/a dance/a party但是不会有have a play这样的说法。学生还会出现类似错误如:I play with myself at home.这一尴尬的句子源于学生对play with oneself 的错误理解,而不知该词组其实是masturbate的委婉说法。学生错误使用搭配的例子显示了学习者在词汇知识的地道性上还没有达到要求。在语言表达当中,学生常因忽视语场(register)、语域(genre)、语旨(style)这些语境因素,而犯语用方面的错误。词块学习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特定的词块往往只出现于特定的语境,无论在口语表达、写作还是在翻译当中,我们总是在试图从若干词当中选出最符合当时当地语境的哪一个,更确切地说,我们是在寻找最符合那个语境的搭配。[4]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挑选高频词块及不大固定却生成能力很强的词汇组块。通过大量地接触英文语料,在培养词块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获得词汇在实际语境使用中的真实用法,认清楚汉语词块和英语词块的差异,掌握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词汇词块,提高运用地道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empirenews.page--]
(二)词块网络构建
心理学家通过实践证明,词汇不是一个个孤立存储在人脑中的,词与词之间的所有信息是以网络的形式连接并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的。因此词块教学还要注意词汇网络的纵向横向联系,形成丰富的词汇网络。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单词语义间的各种联系,如同义、反义、种属、修饰、搭配等,与以前学过的词汇联系起来,形成语义网络,扩大原有组块,促进记忆。如tough这个学生都熟悉的形容词,和该词搭配用的名词不同,tough所表示的语义也不同,a tough steak(老得咬不动的牛排),a tough plant(顽强的植物),a tough customer(难缠的顾客),a tough criminal(凶暴的罪犯)。又如blame一词,在作动词时,作为及物动词有blame sb.这一用法,还可以和on,for等介词搭配,可以是 blame sth.on sb./for sth.,blame sb.for sth.还可以有sb.is to blame这一表达;blame 作为名词时的搭配还有lay/put the blame on/for,take/bear the blame for 等。教师在教学当中除了要指导学生找出语言材料中的词块结构,还应提供语境对这些词块进行大量的练习。
除此之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并找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块构建相关词块网络。比如讲到有关crime的文章时,首先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词汇的联想,用口头或笔头的形式表达都可以,然后在课文中寻找相关的新的词汇如:property crime,non-traffic crime,criminal population,correctional personnel,parole board,the Justice Department等。最后可扩展到课后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语料库等继续该主题新的单词或短语等的收集整理。另外课堂之外还可以延伸到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不同主题的词块分类积累。
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学生是主动参与激活和重构词汇网络的,加深了所学语言的印象,在之后的练习如课文复述或相关主题写作当中,词块提取效率和应用效果也大为提高。
而复述和相关主题写作是相对简单有效的产出性练习,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根据篇章线索让学生使用相关词汇,培养学生在语篇中尽量使用新学词汇组块的意识。有意义而又易懂的语篇有利于掌握词块的语义联想和内化词块的语用特征,新词块不断重复使用提高了词块的出现的频率,也深化和巩固了新学词汇。
四、结语
中国大学生入学时已经在词汇的量上达到一定积累,但对英语常用词的深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处在较低的水平。[2]词块教学是比较适合高级英语学习者积累词汇、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词汇教学实际上是单词与词块结合进行的教学,兼顾了词汇学习的广度及其深度。单词可提供语篇的低层信息,词块可提供语篇的高层信息,词块学习强调语言的整体感知、认知、输入、输出,因而可以简化信息的处理,增强使用效率,更好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的运用能力。
第三篇:《不同方式的走》教学反思
《不同方式的走》教学反思
津南小学余永姣
根据教材的安排,本节课主要训练学生“不同方式的走”,课堂上我采用设计情景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走”,在情境中学生通过模仿不同形式的走,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随时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并及时地纠正不规范的动作。结果,我发现,学生们练的格外认真,特别是最后游戏,好多孩子练的满头大汗。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他们还余兴未尽,很不乐意的结束了活动。
以前我也上过此教材,但是没有对它进行较深入研究、,教学中学生的练习兴趣不浓厚,课堂里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在这次教学之前,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整合,以情景教学贯穿全课,把模仿不同动物、人物的走,不同速度的走用竹竿,跳箱格子加以组合,其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因此使我更加认识到: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备学生,备教法,更要去备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必然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这次教学中我真正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特别是在利用竹竿进行不同速度的走时,每个小组通过小组内的探讨,都有不同的表现,在最后的游戏中学生个性的展现更是如此。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总之,无论教材,学生情况怎样,作为我们体育教师,新课程目标一定要吃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重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充分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第四篇:郑成功 教学设计
《2.郑成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重点)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3.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懂得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难点)教学准备:搜集郑成功的资料。学生完成预习提纲,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七子之歌》,简单说歌曲内容
2.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 士、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网上冲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说说你了解了他们中的哪些人?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今天,老师也带同 学们去认识一位民族英雄.板书课题《郑成功》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四)、出示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把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然后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我会读;瞭望 奴役 驻军 镰刀 融洽 慷慨激昂 横行霸道 喜出望外 惊恐万状 载歌载舞 负隅顽抗 风帆蔽空 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2、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 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课件出示)
3、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指导小组交流。
4、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
五、小组内交流逐个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1、集体交流第一个问题:
(1)、读文:要求口齿清楚,把字音咬准,字正腔圆。(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集体交流第二个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
3、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 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就简要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了。
(六)当堂检测:小本练习册
课外拓展
课外找一找《七子之歌》这首诗,读一读,背一背,喜欢唱歌的同学还可以唱一唱
板书设计:
郑成功收复台湾
起因:自幼立志,驱除荷虏。经过:率兵东征,收复台湾。结果:宝岛回归,同胞欢庆。评价: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2.郑成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
2、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敬仰之情。(重点)
3、小练笔:以“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为开头,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续写。(难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孩子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灿若群星,仁人志士数不胜数,请看——(课件出示一组民族英雄图像),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民族的栋梁。(将郑成功的画像定格在屏幕上),今天继续学习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板书课题)
2、幻灯出示郑成功图片和一段历史资料。
3、学生阅读资料。
4、读了这段资料,你想到了什么?
(二)、出示目标:
(三)、学生按照自觉指导,疏理自己的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四)、检查预习情况
(五)、汇报交流,畅所欲言
1、小组内交流自学指导部分。
2.集体交流第一、第二个问题:
(六)、读诗:要读出感情,字正腔圆。1.指名读、小组间赛读、齐读。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也勾起了老师读的兴趣,老师也想读了。老师读的时候,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们仿佛看到了那些人?听到了什么声音?让我们用心来倾听,看你脑海会出现什么画面!
2、老师配乐范读。
3、深入探讨:欢迎大家选取以下话题来研究学习《郑成功》
(1)有关郑成功的:
为人
“民族英雄”称号的来历 伟大功绩 后人的怀念(或评价)……
(2)有关台湾的:
风景名胜 特产 矿产资源 历史 回归 现状……(3)有关收复台湾的: 原因 准备 经过……(4)建设台湾:……(1)宝岛台湾方面:
可引导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台湾的一些风景名胜及物产,做一次简单的旅游,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宝岛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块神圣的领土。师:你知道哪些有关宝岛台湾的资料?
(2)收复台湾方面: 这部分内容也是课文介绍的重点,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找到相关资料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补充一些课文中没有的内容,借此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网络资源来解疑答难,进一步了解郑成功等人的特点。
(3)收复台湾后的建设问题:
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课文只是简单一带而过,所以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通过百度搜索相关资料。适当地对课文资源进行添加,体现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
(4)谈民族英雄:
引导学生可以先谈谈什么叫民族英雄?为什么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民族英雄?
(七)课堂练习:
1.出示课后习题3的成语,读后请学生将成语重新排列,说说排列依据,并选择造句:慷慨激昂 喜出望外 载歌载舞/横行霸道 负隅顽抗 惊恐万状
2.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段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战斗场面。以“敌人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为开头,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来续写。
(八)老师总结:
同学们,郑成功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留给后人的却是恒久的怀念,他用自己的激情点燃了无数爱国者的热血;他用自己谦祥播撒着民族共融的种子;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上,郑成功用言行骄傲地书写着“英雄”两个大字,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
(九)板书设计:
2、郑
成功
收复台湾
出征——战斗——欢迎
发展生产
建设台湾
兴办学校
(十)、教学反思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让学生在网络的天空下自由驰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设”的目标大多数实现,但课上还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学生间观点的争论,个别小组配合不紧凑,部分学生操作技术不娴熟,时间紧张,少数学生被精彩的网上资料吸引不能很好的投入课堂学习……尽管对课堂进行了有效的调控,课堂效果较好,可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不断反思,大胆尝试,那今后一定能借助互联网的资源搜索,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郑成功教学设计
2、郑成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可是在三百多年前,荷兰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我们的宝岛,台湾被他们蛮横地强占。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打败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故事,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
2、在课前预习时,你有否搜集到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学生简述荷兰人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
3、教师小结:简介郑成功(出示资料卡) “复台开台”第一人
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初名森,字大木,父为郑芝龙。后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字明俨,国内外都尊称他为“国姓爷”。由于时代与形势的要求,郑成功先是担负起反清复明的使命,后来又顺应历史潮流,率军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这体现了当时中华各族人民的利益。郑成功是第一个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第一个打败西方殖民者的东方人。
4、请生自由朗读,了解这个三百年前的历史故事。打开书读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并且划下你感受深的句子,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出示生字词:残酷、徭役、慷慨、碎片、统统、街头巷尾、融洽)
二、检查预习效果:
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
1、师:来读读你感受深的句子,每人一句,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
生读句子,师相机纠正字音,指导读准字音。
师:初读课文,同学们都注意了把字音咬准。下面请一位同学领读,其他同学齐读一遍。
2、这些词语你都读懂了吗?四人一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想办法理解这些词的词义。
3、还有哪些词语你没理解,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结构:
1、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2、指名读。这段文字从哪两方面来赞颂郑成功的?(收复台湾,建设台湾)速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小节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哪些小节写了郑成功建设台湾?
3、课文哪些语句最令你敬佩郑成功?请你读读,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
4、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丰功伟业,大家都对他肃然起敬,希望大家课后再去查查有关他的资料,相信对我们下节课的学习一定大有裨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2、通过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辉煌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读写结合,描绘你看到的一个战斗场面。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并写一个战斗场面。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在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为维护民族的统一作出不朽的贡献!享誉中外的郑成功就是其中的一位。生读课题。
2、检查生词掌握的情况。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郑成功作出了什么伟大的贡献?(收复台湾、建设台湾)[板书: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4、是呀,他不怕牺牲,为我们民族的统一大业做了卓越的贡献,我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指导读最后一自然段。
是呀,怎么能忘记他浴血奋战的不屈身影,怎么忘记他尽忠为国的壮丽人士,让我们再次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感受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辉煌业绩!
二、品读课文4、5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郑成功为收复台湾做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想想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2、反馈交流。
“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
“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
“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抓“加紧”“绵延十几里” “风帆蔽空,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等指导朗读。)
3、]怀着必胜的信心,充满着高涨的士气,郑成功带领军队与残酷的荷兰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战斗。请同学快速默读第5自然段,想想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指说。(郑军英勇、不怕牺牲、机智)
4、你从哪些句子具体感受到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反馈交流:
①(从“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可以看出他们的英勇)从哪几个动词可以看出郑军的英勇?(冒着、驾着、冲去)[加点][板书:冲去]指导读出英勇。作者用敌人密集的炮火来对比写出郑军的英勇,写得多么鲜明啊。
②(从“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可以看出郑军的英勇机智,)为什么?(因为敌船高大,而我军船小,围住了他敌人的大炮就发挥不出威力了。)[加点:围住指导读出机智。小结:刚刚是勇现在是智,郑军可以说是“智勇双全”啊!
③(从“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可以看出郑军的准确厉害,一炮就打中了敌舰)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哪有那么容易就打中敌人呢?如果你就是那个炮手,此时你是什么心情?(兴奋)(激动)指导朗读。
小结写法:在众多的战斗中,作者选取了一个炮手的行动来写,做到了点面结合,这样写的时候就显得具体。这种写作方法同学们可以借鉴。
④(从“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可以看出他们的英勇机智)为什么?什么叫“趁势”(趁敌人慌乱的时候)多么聪明啊。
3、小结:在这场激烈的海战中,作者先写郑军冒着炮火冲了上去,团团围住了敌人,在打中敌人的弹药库,趁敌人慌乱的时候,勇敢的钩住敌舰,跳上去终于打败了敌人,写得多么的流畅啊!把一个大的场面分成了几个小的场面来写,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
齐读第5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6、7、8自然段。
1、象这样的海战,他们前后进行了100多次,最后终于收复了台湾。导读第6小节。
2、台湾人民的热情欢迎,使郑成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为了更好的造福台湾人民,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建设台湾呢?请读读7、8小节,自己找找。交流:(发展生产,办起学校)[板书: 发展生产,办起学校]
3、郑成功采取的这些措施,使台湾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的统一,造福人民,真可以称为“民族英雄”[板书:民族英雄]他的不朽功业,我们是?(永远不忘)[板书:永远不忘]
齐读。让我们再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四、总结写法,写一个片断。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我们对郑成功有了更深的了解)(写一个大的场面,可以分成几个小的场面来写)
2、回顾春运会上同学们地表现,运用今天学到的写法试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