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天下为公
在新课程中,从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到课程结构、内容以及课程具体实施与评价,都以学生的全面继续发展和个性特性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亲自参与、生动的思维活动、实践与创造过程,而要实现上述过程,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它的特殊性,它承接小学和高中两个阶段。而数学教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并且是“以抽象的形式出现,这只能在表现上掩盖它起源于外部世界的事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狠下功夫,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真实的任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要把情境的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一、创设能够发现问题的情境。
创设能够发现问题的客观情景就是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习的大道上“铺路架桥”,在知识的道路上,哪些地方有沟沟坎坎,哪些地方坡陡路险,哪些地方平坦好走,教师都要一清二楚。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学习内容中只能意会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大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一堂数学课,我在黑板上写出泰山、黄山、桂林、张家界、延吉等五个旅游区某天的最低温度(单位:℃)分别为-4、0、9、5、-5。然后让学生在数轴上把它们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把旅游区的最低温度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由于情境贴近生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学生纷纷写出-
5、-4、0、5、9,我又提出问题:谁能够说出这些数的大小顺序与数轴上表示它们的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越往左,左边点表示的数越小;还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负数比零小,零比正数小,负数比正数小。最后我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大小。”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气温高低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归纳有理数大小关系的法则,形成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创设含有内在知识联系的问题情境。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数学知识环环紧扣,呈螺旋上升之势,旧知识蕴涵着新的知识点,新旧知识纵横交错,彼此形成知识网络。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识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总而言之,就是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而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而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比较困难。
例如,我在教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首先出示这样一个准备题:解方程2X+(45-X)=60,由于是旧知识,学生纷纷在下面完成,然后我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Y=45-X ① 我再问:
2X+Y=6 ②
谁会解?学生不做声,我又做提示:与刚才哪个方程做比较。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我发现第二个方程中y可以有第一个方程来代替,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变成的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就可以求出解。”我归纳总结,这就是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也就是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面对这样的新知识,学生会很快找出其中的问题,理清数量关系,掌握解方程组的特征,从而迅速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三、利用课堂提问和讨论进行情景教学。
提问不但是创设一定的客观情境,而且是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法。教学中的提问是引导而不是牵着鼻子走,是鼓励而不是压制,是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 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提问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为配合“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活动,七年级四班共50名同学,动手制作花和花篮。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做花18朵或小花篮16个,一个小花篮上需插两朵花,应分配多少学生做小花篮,多少学生做花,工作一天才能使花和花篮刚好配套?
我提问: 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⑵你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式来概括这个问题吗?
⑶你还能用两个等量关系式来概况这个问题吗?
这三个问题不能颠倒,要一环扣一环。这样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内在品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局面”。
开展课堂提问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晰,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迸发,使他们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总之,教学时要想以人为本,由重知识传授到重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个活跃的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
第二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我们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问题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非常重要,关于于声音,你们还有哪那些疑
问?”
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
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等等
3、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
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
4、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
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5、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手压桌面移动,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有心,就有路,有路就可到罗马
第三篇: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徐倩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敢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置于一种探索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还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轻易否定。最重要的还应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后练习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法之后,这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尽可能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并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是否得以延续,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有效的40分钟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培养最佳的思维品质,使得学生最优发展,并从课内走向课外,提升语文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情境
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情境
——第三教研共同体 活动体会
孟津县县直中学小学部 谢巧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说,学会了英语,就是多了一个头脑;掌握了英语,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为了顺应这种大趋势,我们也在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此,我们积极地参与了第三教研共同体活动,通过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地喜欢上英语,让说英语成为习惯,我们教育者必须为孩子们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创设良好的英语情境。
詹姆斯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语言总是与人的具体生活情景相连,围绕某种目的表达某种感受,抒发某种情感。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多种具体、真实的语言模拟情景,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知识,使之成为语言的主体,使学生的语言学习“身临其境”。
一、创设有效情境的意义
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1.激发兴趣,增添乐趣
毫无疑问,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情境。学生在该情境中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话操练,感受英语表达的乐趣。2.冲击视觉,提高审美
优美的情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设置一个五彩缤纷,张灯结彩的生日聚餐情境,或者烟花绽放的新年节日氛围,学生无形中会陶醉在美的享受中,从视觉上给予美的冲击,进而激起他们内心的向往,产生共鸣,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3.启发思维,提升能力
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生活实践能力。以模拟购物的情境为例,教师可以在模拟购物情景的过程中清晰明了地告诉孩子如何在一个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国家实现购物行为。学生到了真实的生活中,便也会自然地引发这样的交际对话,提高生活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创设有效情境的方法
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直观生动、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最有效的条件。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呢?通过此次活动,再加上对以往英语教学的思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尊重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张“以学定教”,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创新,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尊重中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师生平等对话,意味着动态生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表真情,只有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才能将孩子们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这样的“动态生成”需要建立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
第二、利用英语歌曲,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课前播放一些英语歌曲,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容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身体适度放松,头脑注意力集中并准备接受新信息。实践证明,音乐能帮助学习者放松,并能加快信息收集,增强记忆。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易学易懂的英语歌曲,并且多数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基于这一点,我们从不忽视英文歌曲的学习和运用。将音乐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创设有声语言环境,能使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解脱出来,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每节上课之前,可以安排一首与前一节课学习内容或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关的歌曲,与同学们共同歌唱。这样一方面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不知不觉进入英语语境,同时还可以在优美的旋律和押韵的歌词中使所学内容能得以复习。
第三、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而直观的教具可以让他们记住一些单词和句子,如卡片,实物等。例如在教学Family members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全家照,与班级同学在一起介绍自己的家人,学生很乐意,为了让自己介绍的好,他们很认真地学习家庭成员的英语单词,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另外,教室本身就是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在教学门、窗、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时,教室的摆设就是最好的教材。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我让学生谈论各自服装、学习用具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课程、动物等词汇时,我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对话,互相介绍,彼此了解各自的爱好,既加深同学间的感情,又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开展趣味性的游戏,创设趣味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趣味性”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它是英语学习变得容易的前提,而对于小学生来讲,活泼好动使他们学习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符合绝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常常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如在学Is this a…?时,为避免明知故问,教师可以蒙住一名学生的眼睛,将一个实物,放在其手中,问:“Is this a…?”该学生则通过触摸来判断,用“Yes,it is.”或“No,it isn’t.”来回答,然后把提问的任务交给在座的学生们。这个游戏情境的趣味性就在于蒙住眼睛,孩子们对此会充满神秘感和参与欲,学生们在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活动中,已感知了教学内容,并得以运用和练习,也使学生体会到课堂气氛的轻松活泼、乐趣无穷。
第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做到生动活泼,多用直观教具,电教设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由此可见,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时有一种新鲜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语言实践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课堂教学毕竟不是真正的社会语言交际与实践。
随着小学高年级的教材内容的加深、会话容量的加大,思想性的增强,情境交际更难设置,但是,多媒体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幻灯片尤其动画、录音、电脑等,可以把语言、人物、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声像和语言组成的“三维式”立体教学,学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脑动的学习活动。有时,可在学生翻开书之前,先放两遍录音,训练他们的耳力,也让他们对会话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也可以先观看课文动画,能够让孩子们清楚直观地体会到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这样,学生就好像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而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创设情境之前,要把握好教材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1.情境要基于教材,源于教材,坚固知识基础。
我们要关注教材图片情境,教材的图片情境中包含了与重点知识相关的语言点,因此要创设情境,可以首选教材中的图片情境,这能让学生对教材更加熟悉,感受更深刻。以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源于教材的情境,能让学生熟悉教材核心知识点,夯实学习基础。
2.情境要深于教材,活于教材,提升语用能力。
情境创设的目标最终是为了语言的使用,即语用。语用,就是用语言来解决问题。语言就一种交际工具,在情境中进行交流才能真正实现语用的功能。
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情境的设计要立足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要深于教材,适当地突破教材范畴,合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将课本知识,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切忌情境设计杂乱。
以动物为话题的课文为例,有的教师为了设置某个森林聚会的情境,劳师动众,发动学生家长帮忙制作动物头饰,却反而造成课堂纪律混乱不堪的局面。
4.切忌情境活动耗时长
例如在教授颜色时,可能一开始会试着让孩子自备彩笔在课堂上涂画,以感受色彩。然而经过实践,发现这样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这个情境创设也是徒劳无功的。其实要感受颜色的方法很多,大自然,衣着,水果等身边熟悉的情境,就已经足够让孩子真切地从视觉上感受色彩。
四、结束语
要充分发挥情境创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功用和效能,仍需教师们在课堂实践中,根据学情特征,结合教材内容,巧妙灵活地合理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最终达到语用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浓郁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插上愉悦的翅膀,带着渴望的心情,步入英语语言的交流与学习中,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已成为我们英语老师所追求的目标。要做好这一点,我们需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第五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案例
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案例
梁柳清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但问题情境创设我同意以下原则:
1.针对性: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
2.启发性:数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新颖性:数学情境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4.趣味性:数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互动性:数学情境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6.简洁性:数学情境具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现把我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展示:在我们河池各地,人们都热情好客,家里来个客人,买鱼买肉,美酒招待,席间必有猜拳助兴,同学们想一下,喊哪个码猜中的可能性最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有人说0,5,10,……然后在黑板上分析一算:把两人出码的数值组合用(a,b)的形式表示。先分析基本事件个数,每人有0—5六种出法,则共有36种情况。0中的情况(0,0)其概率为,1中的情况(0,1)(1,0)其概率为 ,2中的情况为(0,2)(2,0)(1,1)其概率为,3中的情况为(0,3)(3,0)(1,2)(2,1)其概率为,4中的情况为(0,4)(4,0)(2,2)(3,1)(1,3)其概率为,5中的情况为(0,5)(5,0)(2,3)(3,2)(1,4)(4,1)其概率为,依此法让学生一一算出其余五个码的概率,学生不但发现5的概率是最大的,而且发现0与10,1与9,2与8,3与7,4与6的概率同,他们感觉非常惊奇。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了他们对概率知识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