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时间:2019-05-12 22:3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第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罗田县实验中学 秦学志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那种“要我学”的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充分开展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是初中许多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下面我就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肤浅的看法和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识,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走“自主探究性阅读”之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自主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

“自主探究性阅读”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学习空间为载体,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一堂课里占去绝大部分比重的是老师在教学生如何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很狭小,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堂阅读教学课,如果一味的是老师在唱主角,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从何而来?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自主探究的意识了。从这点上看,我们应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用以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意识。而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并不是说不要教师,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目的的小和尚念经般的去阅读。恰恰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时就显得十分重要,那就是如何去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探究兴趣。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多种激励的机制的运用,多角度、多方位的问题的设计等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更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究性阅读”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

比如在学习《月亮上的足迹》的时候,课前可以设计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近月球”(1)关于月亮的传统故事你知道哪些?(2)有关月亮的成语、对联、诗词名句你有知道多少?(3)月球上的环境和我们地球一样吗?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4)人类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我们国家的登月计划叫什么?(5)你认为人类该如何开发利用月球?这些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查找资料,合作交流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就有了探究的兴趣,就能收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而进行迁移性、发散性的多角度的探究性的阅读效果。

二、授之以渔而不授以鱼,创造自主探究性阅读的条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在阅读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而不应该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有了老师提供的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就为他自己的自主探究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起来也就会信心十足,得心应手。

如在《春》教学中,我就摒弃了过去教授它时的方法,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几分钟后有几个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的嬉戏。有同学到前面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了学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三、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享受自主探究性阅读的乐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要“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要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3 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重视学生自主的朗读文本,会使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性阅读的乐趣。

学生的朗读可以是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同时,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从中发现与自己人生息息相关的地方,也能饶有兴趣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自主探究性阅读过程中的差异性。在自主探究性阅读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因为自主探究性阅读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了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

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有层级性,评价的语言应有鼓励性。可设计适合个体阅读需要的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诗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文中对“ - 的描写”,你能分别联想到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或这首诗)应该怎么读?请为文中介绍的风光画上一幅画,看哪一组同学画得最好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五、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培养自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老师来做。其实这种总结是学生一种极好地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为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的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 4 式。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撞击,若因势利导巧妙的给学生搭建与自我对话的平台,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类比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它会使学生自主探究得到深化,产生质的飞跃,会使自主探究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精神品质,而最终成为一种创新学习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我想只要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目标,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阅读的视角去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地阅读,指导学生策略性地阅读,逐步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阅读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第二篇: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初探

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初探

孙燕

(陶都中学,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对如何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等作了有益尝试,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进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轻松的接受知识、更快的理解知识,并从中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我们作如下探索:

一、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比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中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漠、重财薄义时,为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曾提出: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有一学生当即脱口而出:“爷爷刚从乡长的位子上退休,过去常登门的叔叔、阿姨,便都远他而去、无影无踪,是不是也是一种人情冷漠呀?”只有这样的气氛、这样的环境、学生才会想说敢说、想说就说,想说能说,课堂上才敢于思考,善于钻研,创造力怎会产生不出来。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气氛和谐:课堂上要充满师生共同努力,获取新知识的兴奋与喜悦。

②情绪热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没有“旁观者”,练习中要经常出现师生讨论、评价、争辩的场面。

③深刻扎实:教师在课堂上要步步诱导,深入浅出,学生要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大胆创新,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④师生平等互爱,乐教、乐学、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眼语调和体态形象去渲染气氛,达到“乐教”状态让学生愿学、乐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表扬激励,形成良好的“勇于比、闯”的氛围。

⑤构建良好的场境,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

⑥丰富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选择宜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使学生在心理意向中产生“欣赏——羡慕——向往——思维演讲”等连锁式的反应过程,从而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学、练中达到人趣、人情、人境,获得主动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

“科学的发展,就在于创造,如果没有疑问,就不会有新的见解,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以教师讲课为准绳,就不可能有创造,科学也就得不到发展,因此,要让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长进学问,发展他们的想象创造力,就要鼓励学生提问,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因此,课堂教学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自主探究,善于质疑,善于发散思维。在学习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时,讲到“天上的街市物品摆放的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如何美丽。”我曾说:“如此良辰美景,就连只能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也自由自在的在天街闲游,天上是多么的美好、幸福呀!······”正待继续往下讲时,突然有一学生举手质疑:“老师,织女被关在天牢,牛郎被天河隔在那边,他们连相会都很难,怎么会自由的闲游呢?”这一问,教室里一下沸腾了,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真是唇枪舌剑,有的争的脸红脖子粗,经过这一争议学生们都明白了:其实这是诗人的一种大胆想象和对原传说的改编,正好表达了他对一种幸福、美好、自由的新生活的向往与渴望,经过学生这一质疑、探究,诗歌的主题自然就明白了。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帮助者和问题设计者、指航者、导演者,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为途径运用各种手段活化课堂教学,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学生才会发出无穷的积极性和极大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才会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三、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作品、作者对话,让学生作为读者个体化感知、体验、探究的权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类比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

例如在《心声》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程老师为什么不同意他朗读?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近李京京,了解他性格发展的历史——故事情节。”学生凝神听着,若有所思,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指点学生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并把阅读的点滴发现写在字里行间。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整体把握揣摩语意,感受体验李京京丰富饱满的形象,要求“以‘假如我是李京京······’为话题说一段话”;在阅读欣赏中,我以真诚的期待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权利。

最后,我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李京京形象的短评。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对于主人公的认识出现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是因为嫉妒,有的同学认为是满怀真诚,希望同学能读好这篇他特别喜爱的小说。有的同学认为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为了改变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而有的同学认为是寻求感情上的渲泄。在这个时候,我欣然地抓住教机,热情地支持他们组织辩论赛,在学生与学生充分对话中真正实现主体性的自由阅读。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语文教学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和谐而宽松的生成空间,让教师与学生,师生与作者作品达到和谐共振的愉悦,自然的沟通状态,特别是让学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锋”,使信息实现“零距离”的交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去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创设互动对话的多种途径,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独立体验的时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这一教学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培养了学生自我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秋菊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建昌县药王庙镇初级中学 朱秀艳

【摘要】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有自主性,教师要坚信学生的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体现。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那种“要我学”的陈旧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充分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充分开展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初中许多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下面我就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谈一下肤浅的看法和认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初中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行为上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朴素的认 识,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肤浅,学习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走“自主探究性阅读”之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自主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

“自主探究性阅读”以变“教我学”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学习空间为载体,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

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一堂课里占去绝大部分比重的是老师在教学生如何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很狭小,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堂阅读教学课,如果一味的是老师在唱主角,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 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从何而来?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自主探究的意识了。从这点上看,我们应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用以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意识。而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并不是说不要教师,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目的的小和尚念经般的去阅读。恰恰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此时就显得十分重要,那就是如何去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探究兴趣。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多种激励的机制的运用,多角度、多方位的问题的设计等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而设计疑问,提出问题,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究性阅读”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就有多高,就能收到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而进行迁移性、发散性的多角度的探究性的阅读效果。

二、授之以渔而不授以鱼,创造自主探究性阅读的条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效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在阅读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而不应该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有了老师提供的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就为他自己的自主探究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起来也就会信心十足,得心应手。

如在《春》教学中,我就摒弃了过去教授它时的方法,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几分钟后有几个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春花、春草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五幅图画;有五名同学到前面表演孩子们的嬉戏。有同学到前面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给了学生方法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条件。

三、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享受自主探究性阅读的乐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要“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要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重视学生自主的朗读文本,会使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性阅读的乐趣。

学生的朗读可以是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等。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同时,也体验到自主探究的乐趣,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从中发现与自己人生息息相关的地方,也能饶有兴趣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自主探究性阅读过程中的差异性。在自主探究性阅读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考。因为自主探究性阅读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了阅读的主体——学生,让他们在发现、讨论、申辩中张扬个性,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创造的乐趣。

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应有层级性,评价的语言应有鼓励性。可设计适合个体阅读需要的问题: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你觉得哪句诗有言外之意?蕴含怎样的哲理?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文中对“ - 的描写”,你能分别联想到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或这首诗)应该怎么读?请为文中介绍的风光画上一幅画,看哪一组同学画得最好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五、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培养自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老师来做。其实这 种总结是学生一种极好地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反思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为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的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撞击,若因势利导巧妙的给学生搭建与自我对话的平台,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类比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它会使学生自主探究得到深化,产生质的飞跃,会使自主探究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和精神品质,而最终成为一种创新学习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我想只要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目标,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阅读的视角去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地阅读,指导学生策略性地阅读,逐步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阅读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作为老师,切记: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教师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丰收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第四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倡导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儿童的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呢?下面谈一些自己的实践与反思

一、营造“探究”氛围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小学生探究学习也需要良好的环境。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从而保证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探究”氛围应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走近学生。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经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流:“谁想说?”“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能教一教我吗?”“你真了不起,解决了这么难的问题。”等等。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或自学或操作或讨论或有选择地朗读等,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人人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第二,信任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更多鼓励表扬学生的探究成果,不要怕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出错,要把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冷静分析、及时反思、不断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误”养“正”。

第三,赏识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探究,用欣赏的眼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鼓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在让学生质疑的时候,有位学生这样提问:“老师,小女孩为什么没有想起自己的妈妈呢?她妈妈不疼她吗?”我笑着肯定了他发现问题的能力,想不到这时另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妈妈一定是嫌弃小女孩家穷,跟人家跑了!”“不对,是妈妈生病了!”“不可能,是妈妈去世了!”课堂上涌动着一种探索的生命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抱以热情的期望,用激励的语言,激发他们探索的情感。

二、唤醒“探究”需要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惑的情境。在教学中,创设新奇、有趣味的问题情境,能诱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主体产生问题,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中可以这样激疑 :

1、从课题处启疑。文章的题目往往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生疑,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指着课题问同学:“看了课题,你想到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谁毁灭了圆明园?”“圆明园的过去是什么样的?”“圆明园的现在怎样?”听了学生的提问,教师在题目边打四个大问号,并及时赞扬同学,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交流、议论。

2、从关键词上激疑。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些关键词在文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便可领会文章的意旨。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抓住“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等问题,学生深入自读课文,朝鲜大娘对自愿军战士的情谊就不难领悟了。

3、在重点句中导疑。重点句是指课文中的中心句或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起到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思想和承转的作用。如教《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一重点句,围绕它质疑,学生就提出了“狭路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狭路相逢什么意思?”“勇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对这重点句一旦理解,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4、从看似平常处生疑。教学进行到一定环节,教师要掌握时机,及时发现学生的“愤”、“悱”状态,展现训练过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学生读到“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爸爸会打她的„„”时,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她不回家的原因以及“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时,学生受到了启发,随即发问:“老师,小女孩为什么没有想到妈妈呢?”这一问挑起了新的争论点,许多学生联系了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终于出现了“卖火柴小女孩所以不想妈妈,是因为她妈妈嫌她家穷跟别人跑了”的课堂创造性判断。教学中由情感所推动的“参与”活动导致了奇迹般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三、选择“探究”方式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独立探索。独立探索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式。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不同的学生也无法代替别人的思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机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才能“再创造”出新的知识来。

第二、合作探究。学生的探究行为不应只是个体行为,还要加强同桌探究、小组探究等合作行为。对教学而言,合作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

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开展合作探究,为他们提供了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合作对学生而言,是心态的开放,是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思维活跃。如教学《纸奶奶的生日》,可以这样设计 “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教学环节:

师:在纸奶奶的那么多的子孙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生:防锈纸

生:可食用纸„„

师:同学们,那我们就把自己喜欢的那种纸美美地读一读。(学生大声朗读)师:接下来,请喜欢同一种纸的同学自由调换位置,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那你们就是防锈纸学习小组了,那你们就是可食用纸学习小组了„„

(学生在笑声中积极地开始了探究活动)

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更会促动他们再次追求成功的力量。

四、体验“探究”乐趣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阅读教学中更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亲历阅读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必须扎实地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自己阅读探究中不断提高。因此,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分角色读、赛读等多种形式,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2、角式扮演,入境体验。学生阅读的文本,相当部分是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生动的会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就是具体可感的特定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扮演、体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如教学《乌鸦喝水》,“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乌鸦口渴难耐,到处找水的情景;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对话,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

3、动手操作,实验明理。对于有实验操作内容的课文或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进行实验操作,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开展探究性阅读。如教学《乌鸦喝水》第二节时,首先是激疑:乌鸦只是放石子,并没有放水,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接着,分小组进行探究,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然后组织交流:从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从而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这种实验操作的探究性学习再现了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具体地体验了

实验操作过程。

4、问题争鸣,深化认识。即对于课文中存有争议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开展探究性阅读。如《一夜的工作》中,对“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可以组织学生读思讨论:“到底花生米是否增加?” 让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理由。教师可相机诱导,让学生反复读读上文。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既然是两个人的,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再从这个句子本身来看,可把“好像”去掉让学生读一读,“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显然,如果去掉“好像”,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那么,加上“好像”呢,意思是实际上增加了,但看起来像没有增加似的。在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后,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增加了分量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可见平时没有客人时就更少了,从而进一步体会周总理的生活简朴。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五篇:浅谈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专题

浅谈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锦屏县启蒙小学:林素秋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性学习、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引导 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本文将对此作一定的论述。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教学效果。所以,改革就是在不断探究新的教学途径和新的教学策略中运行。而这种探究适合于每一个学科,能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对每一个教师都适用,可以说谁能够掌握探究的钥匙,谁就能够打开教学改革的大门。

小学语文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班级语文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班级授课制有利有弊。在科学技术不大发达的情况下,班级授课制利大于弊,在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发展的今天,弊大于利,因为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因材施教。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找准启发探究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书本知识,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的、积极的、能动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1、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一双被岁月磨损的拖鞋„„,都能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要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

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是无法想象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基础的储备。

(二)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

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英雄事迹,而这些英雄常常有不同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是描述英雄人物邱少云的。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启发学生回忆被火柴梗或蜡烛烧着时的感觉。再出示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即那些描述邱少云再烈火中焚烧却仍然一动不动的情节。为什么邱少云能忍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烈火焚烧之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

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

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那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以物作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出示被选答案:a,专门写物b,专门写人c,既写人也写物,d,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教师便引导学生探究,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要求找到根据。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探究性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自主确立。但教师应把握学生自主性的“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了教学中心。

2、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

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每位同学的兴趣着眼点均不同。有的同学喜欢朗读,酒曲探究课文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情,读出神;有的同学喜欢抓重点句体会句子蕴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该怎么理解;有的同学不明白课文某些情节,就会带着疑问去找答案,等等。

3、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伙伴

在课堂上,探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探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多地是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商量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

(四)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1、扣住情境点换位

课文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和思想轨迹,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充当某些角色,去换位思考。为了使自己进入那种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当好工作人员这一角色,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研究课文,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围绕矛盾质疑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

3、抓住模糊点探究

课文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抓住文中的模糊点、交代不明处祛去探究,去探索,直陈己见。如何让学生确切地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中心句,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那些模糊点进行讨论 , 甚至进行辩论,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意识。

4、捕捉“空白”点延伸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促人挖掘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是寻找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

5、挖掘定势点创新

思维定势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定势点,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小学课本中有一篇寓言故事叫《滥竽充数》。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都是南郭先生的错呢?让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明白:如果齐宣王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如果其他人出于善意,给予指出„„南郭先生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所以,可以教导学生从逆向的角度来分析课文,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祖春 王祖琴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傅道春主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大出版社,2002年3月。

3、施良方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习惯的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多数会尽量满足,致使现在的孩子虚荣心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第一......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新的课程标准并组织培训骨干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全国上下都在为教育教学的改革而......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内容提要: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新的时代呼唤教育创......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学科:语文 题目: 作者单位:阳东县塘围中学 作者姓名:陈 写作时间: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豪 2009年3月12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摘要 】......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初探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自主学习模式倡导下不断要求进步,让学生变成一个自......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案例

    自主学习小故事 光阴似箭,一个学期逝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在新学期初,初中部刘校长听过我的课,给了我这个年轻人许多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