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时间:2019-05-12 22:3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

这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疑难问题,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批评指正

1、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但为什么不能加入氯化钠?

因为纯水中只存在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性很差,电解速度极慢,为增强导电性,加快电解速率,故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等,但不能加入氯化钠,原因是:2NaCl+2H2O==2NaOH+H2↑+ Cl2↑ 即生成的不是氧气而是氯气。

2、电解水时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际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还多,为什么

因为气体的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间隔,而与分子大小基本无关,所以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若相同,则所含分子数相等,故氢气体积是氧气的二倍,但在实验中,所生成的氧气比氢气溶解性强,此外,氧气还可能会与电极材料发生反应,进一步导致氧气减少。

3、使用天平时物码颠倒的问题

这种操作不应提倡,但也能称量出物质的质量,其质量为:砝码-游

4、一种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不一定只显示一种化合价。

例,Fe3O4 NH4NO3中的铁元素和氮元素均在一种化合物中显示出两种化合价。

5、为什么外焰的温度最高

火焰是气体燃烧所形成的。流出的气体外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最大,燃烧最充分,所以温度最高。

6、验证氧气占空气总量的21%,为什么用磷而不用硫、碳、铁等物质

做成此实验的两个关键因素是:一要求可燃物必须能在空气里燃烧,二要求在与氧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7、物质溶于水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

(1)物理变化为主:大多数物质溶于水后并没有和水发生反应,如蔗糖溶于水;

(2)化学变化为主:少数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

(3)两种变化同时明显存在:如二氧化碳溶于水。

8、出现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或沉淀、变色、燃烧、爆炸等现象,所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光:物理变化,如灯泡发光;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

热:物理变化,如摩擦生热、电暖气放热;化学变化,如燃烧放热。

气:物理变化,如水受热变成蒸汽;化学变化,如碳酸钠加入盐酸放出二氧化碳。

沉淀:物理变化,如将土放进水中;化学变化,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变浑浊。

色:物理变化,如霓虹灯通电发出有色光;化学变化,如石蕊或酚酞遇酸或碱变色。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物理变化,如啤酒瓶的爆炸、高压锅的爆炸;化学变化,如火药、炸药的爆炸;

核反应,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9、某些金属表面的“锈”为何物: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铜绿的成分是Cu2(OH)2CO3,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是Al2O3,镁表面的“锈”主要成分是Mg2(OH)2CO3。

10、为什么说呼吸是一种缓慢氧化

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部进入血液中,食物中的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通过肠壁吸收也进入血液中,二者在人体内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6O2====6H2O+6CO2+Q(能量)将化学能转变为人体的内能。上述氧化反应过程缓慢,故称为缓慢氧化。

11、钾钠镁等活泼金属一旦着火后,为什么不能用二氧化碳熄灭 因为这些金属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2Mg+CO2===2MgO+C

12、在洗气时,除水用浓硫酸,鉴别水用白色的硫酸铜;除二氧化碳用浓氢氧化钠溶液,鉴别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13、元素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 或以单质形式存在,或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中只有稀有气体和少数不活泼的金属(金、银等)及非金属(石墨、金刚石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其余绝大多数元素都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思路

潜江市泰丰办事处莫市中学:易仁义

主 题 词:案例、解析

案例摘要: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教学课之一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实验将理论教学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反思是本节教学设计重点。为此,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认识、分析、完善,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内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现象、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关系是九年级学生必备的学科能力,在本节课前,学生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微观层面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一 指导思想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教学课之一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实验将理论教学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反思是本节教学设计重点。为此,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情景,促使学生在追索中体会、认识、分析、完善,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二 教学背景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理论内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验现象、计算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关系是九年级学生必备的学科能力,在本节课前,学生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微观层面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为本节课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学生在空气、水两单元学习中接触了具体化学反应,但都是定性观察、描述、体会反应,从未定量研究化学反应,从定性学习引到定量研究有一定梯度,因此从熟悉反应入手引入,减少陌生度,对第一次接触反应从规范描述现象开始,并将分析结果及时记录以降低学习难度。

学生对质量守恒字面含义理解与定律的科学含义有差距,对定律应用范围、计算对象等都很模糊,需要设计情景使学生不断追索,以克服前概念的负面影响。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明确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反应实验设计要求为密闭 ,深入认识理解定律,在此基础上严谨叙述质量守恒定律 2.能力目标:

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敏锐地抓住实验细节,并进行深入分析,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捕捉问题、对问题拆解、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概念辨析以及严谨表述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化学史及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用“疑问”、“冲突”带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心态。四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化学史介绍

教师:我们首先回顾化学发展史,人类从生产生活中认识具体物质的反应开始,随着经验积累,我们发现物质性质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从个别到一般,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化学发展也是如此。从另一思路分析,科学发展都是从定性到定量。能不能反应是定性分析,反应中量如何变化是定量分析。

投影: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将银白色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教师:问题根据以上叙述,得出哪些结论?依据是什么? 学生:反应了,因为从银白色变成白色,质量没变。

教师:但这在当时没有在科学界引起关注,1774年拉瓦锡做了空气组成实验,不仅得出空气至少含有两种气体结论,还将物理学定量方法引入到了化学研究中来,用较精密仪器测定了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发现质量不变,这在当时科学界得到了普遍认同,但也有质疑声音,是不是有变化但仪器精度不够测不出呢?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尔特和1912年英国化学家莱曼分别做了有关反应中质量实验,所用仪器精度高,最后发现,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应在允许的误差范围,至此质量守恒定律得到科学界公认,一直到现在。我们今天来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内容

2.板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一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阶段: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首先我们用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一:引导学生观察铁和硫酸铜溶液,称量,反应,观察产物状态颜色,展示提前准备的充分反应后的一组反应产物,用无色水对比观察产物溶液颜色,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是溶液变色,铁定钉表面生成红色物质

教师:以上现象证明发生了什么变化,考虑到实验目标,还应补充哪些观察结果?

学生: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天平指针不偏转,证明质量不变 板书:现象与结论,与学生一起完成反应文字表达式

教师: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但有些实验却“不守恒” 投影:蜡烛燃烧质量下降,镁燃烧质量上升,为什么? 学生:讨论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观察哪些物质未经过称量,实验设计漏洞何在,应如何优化?

学生:表达讨论结果:问题是未称量全部物质,教师:哪类物质未称量?该怎么办?

学生:气态物质,应采用密闭装置。展示实验图 教师:如何解释镁燃烧固体质量上升 学生:因为没测气体质量;

教师:学习了质量守定律,可否从该定律出发清晰表述? 学生:列出等式推出不等式

教师:从以上两个不守恒实例,你获得哪些启发?

小结: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设计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实验装置气密性。解释反应中质量变化从等式出发推出不等式。既要相信实验,也要批判看待实验,不断发展实验,使之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实验2白磷燃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装置特点——气球和玻璃管并分析其作用,实验中将每步操作仔细说明,描述清楚,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有方向思考。

问题:描述实验现象

教师:提示、点评。哪些现象证明反应了、哪些现象证明质量不变,气球反应前后有何不同,如果没有,有何不良后果,气球作用何在。

学生:讨论、回答、补充。

板书:实验现象,结论,反应表达式 实验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应物状态颜色,实验过程观察,纠正学生不规范表达,学生: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反应表达式。前两个实验质量等,这一个质量下降是否否定了定律正确?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产生气体,未称量,所以质量下降。小结:“不守恒”恰恰从侧面证明定律正确性。

教师:实验1、2直接证明,实验3间接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看看定律是如何表述的。板书:质量守恒定律

第三阶段:内涵理解、投影习题:

1.干燥密闭容器中有 1克氢气、8克氧气,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质量为。

教师:分析1:8,与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一致,反推:应为氢气与氧气反应时质量比,所以有“恰好反应”。

学生:结果为9克.干燥密闭容器中有 1克氢气、10克氧气,点燃后充分反应,生成水质量为。

问题:你认为结果多少? 学生:答案不一:9和11 学生:表达、争论,学生:结论是9,按照1:8,10克氢气中有2克未反应,不能算作反应物。教师:小结板书:参加反应的部分才是反应物,同理反应生成的才算是生成物。3.哪些变化中质量问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学生:重读质量守恒定律表述,找出适用范围 教师板书: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化学反应 五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烧杯中有石灰水,放置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物质质量上升了。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最确切的是 A、10克冰受热融化成10克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的水的体积。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第三篇:双倍工资案件疑难问题解析

双倍工资案件疑难问题解析

《劳动合同法》设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罚则,不仅旨在杜绝用人单位利用事实劳动关系的形式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法定义务,减少用工成本,侵害劳动者利益,而且还倡导用书面形式固定双方的劳动权利义务,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支付双倍工资,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是对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一种处罚。自2008年该法实施以来,实践中劳动者追讨双倍工资的案件层出不穷,有资料显示,双倍工资争议占了劳动争议总量的20%左右。笔者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和自己的办案实务,总结了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双倍工资案件的疑难问题并予以解析。

一、关于双倍工资支付的期间《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根据上述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那么自第2个月起,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上就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那么满1年后,既然法律上已经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是否还要求用人单位再与劳动者订立1份书面合同呢?对此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法律已经规定“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那么劳资双方之间已无需再另外签订1份书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再签订1份书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就不存在另外的双倍工资责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用人单位应该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期限最长是11个月,即从第2个月起至第12个月底。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法律上已经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仍然需要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2款之规定,用人单位需要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是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一直需要承担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对于上述两种观点,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

关于劳动合同的形式

对于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一般人的理解是打印的合同文本,用人单位未提供这样的劳动合同,就应当承担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在实践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案例:某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某应聘者发出了聘用函,应聘者回复邮件表示接受聘用函载明的工资待遇、工作岗位、工时休假、劳动纪律、聘约解除等合同事项,双方就此达成了建立劳动关系的意向,对聘用函中确定的权利义务没有异议。应聘者入职后,由于应聘者提出超越法定标准的签约条件,双方对此产生分歧,虽经数次协商但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未能在书面合同的正式版本上签字。离职后,应聘者就未签合同提出了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申请。那么在本案中,双方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聘用函是否构成书面的劳动合同,成为一个争议焦点。

法院经审理认为,聘用函所载明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工时休假、劳动纪律等内容,是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是单位发出的工作要约;应聘者接受聘约是其对该工作要约的承诺。至此,双方就彼此相关的劳动权利义务达成了一致意见,双方的劳动合同就此成立。同时,双方也一直按该合约的内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在双方未签订新的合同之前,电子邮件依然是双方行使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所依据的劳动合同。因此,法院对应聘者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后来二审法院也维持了一审判决。

对于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一般人不认可电子形式的聘用函,认为聘用函只能起到证明双方权利义务的作用,不能代替纸质的合同文本,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形式要件。但笔者认为,电子形式的聘用函可以认为是一种载体,这种载体是书面载体的替代形式,这一载体载明的内容使得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很明晰,只要将聘用函打印,就是劳动合同文本。劳动合同的书面形式不应特定化,对于有文字记载且对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明确约定的其他形式,双方已经实际履行而且个人并未提出任何异议,可以认定为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

关于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

如果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那么支付双倍工资的差额的基数如何确定?对此,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各地裁判亦有不同。

一种观点认为,双倍工资基数应当按照这段支付期间的应发的所有劳动报酬确定,不做任何排除。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第28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1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双倍工资基数,以劳动者正常出勤下的工资为准,不应包括加班工资等。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9年二中院辖区工作会议综述》认为,考虑到工资与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对双倍工资罚则的运用,原则上应该主要以正常出勤工资为准(不

包括风险性、福利性的补贴),但不排除个别特殊情况。

对于上述两种观点,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受到的惩罚应当以劳动者正常出勤下的工资为准,也即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应当以正常出勤工资为准,不应包括加班工资,亦不应包括风险性、福利性的补贴、津贴。

人力资源经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是否适用双倍工资罚则

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类特殊群体——人力资源经理,这类专门负责代表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人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书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那么这类人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责任在谁,公司是否需要向其支付双倍工资,类似的案件不断涌现。人事经理这一特殊群体,本是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并负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事项,这类群体如果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是否需要受到双倍工资的处罚,对此也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双倍工资。这种观点的论据主要是《劳动合同法》第82条,因为该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在这里,法律的规定是只要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就需要支付双倍工资,并没有允许任何例外情形的出现。因此,只要劳资双方未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不管任何原因,用人单位均需要承担双倍工资的处罚。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用人单位无须支付双倍工资。人力资源经理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远远高于一般的员工,也深知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对单位造成什么样的不利后果。因此,即使公司未主动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其本人也应当提出与公司签订;而且这类人是劳动合同签订事项的负责人,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显然是其本人在主观上存在着较大的过错,其本人应当承担其个人过错产生的不利后果,而非归责于公司。按照这样的逻辑,用人单位当然无须支付双倍工资。

在上述两种观点中,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专门负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力资源经理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案件屡屡出现,有些是人力资源经理本人的疏忽遗忘,有些则是其本人的故意为之,等到日后要求双倍工资。人力资源经理系公司整个人力资源工作运行的负责人,从员工的入职、劳动合同的签订、试用期考核到员工培训、晋级再到最后的员工离职的各项工作,均是其职责范围,不管何种理由,其不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不利后果均不能由用人单位来承受。更主要的是不能让其本人从自己的过错中获利,不管这种过错是故意还是过失,否则便与公平正义的法律基本原则相悖。笔者认为,即便如此,也不能一概地认为用人单位未与人力资源经理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一定不适用双倍工资罚则。其实,在实践中,与人力资源经理类似的还有一类群体存在,那就是企业的法务人员,对于这两类人员,如果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主张双倍工资的,需要劳动者个人举证曾经向用人单位提出过签订而遭拒绝的,也就是说个人需要证明是用人单位恶

意不签订,只有个人证明了用人单位的恶意不签,才可以获得双倍工资,如果个人无法证明是用人单位的恶意不签,则无法获得双倍工资。这与普通劳动者索要双倍工资案件的举证责任不同,在普通劳动者索要双倍工资的案件中,一般情况下是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想要豁免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需要证明用人单位已经尽到了诚信磋商义务。

双倍工资与经济补偿的适用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那么,在1年以内劳资双方之间形成的是事实劳动关系,满1年的,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那么,如果劳动者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可以终止劳动关系?终止劳动关系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是用人单位不愿与劳动者续签,那么,用人单位是否有权终止劳动关系?如果强行终止的话,需要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对此,笔者结合现行规定,做如下分类:

(一)在1个月内的,不管谁不愿意签均不需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条之规定,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笔者认为,在此期间,单位不愿签订合同而终止劳动关系,虽然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但是,应当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构成违法解除,则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二)超过1个月不满1年的,是否需要支付双倍工资,要看谁不愿意签订。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6条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笔者认为,在此期间,用人单位不愿与劳动者签订的话,不仅需要支付双倍工资,而且如果用人单位要终止劳动关系,则应当认定为违法解除,需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三)满1年的,用人单位不得单方终止双方的用工关系。

劳资双方满1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则劳资双方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不能单方解除,如果以劳动者不愿意补签合同单方解除的话,应当认定为违法解除而应支付赔偿金。

第四篇:初中化学溶液教案解析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2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现象及其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里,由浅入 深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2通过一些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从 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同一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产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三、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理解溶解现象;

2、溶液与溶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方式

课件、板书等手段;实验探究、课堂讨论、启发引导、合作与交流等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课题引入情境创设猜谜语:(打一种化学物质 清澈透明似水样,不如纯水好涵养,二氧化碳是冤家, 相遇斗成浑浊状。

谜底:澄清石灰水(也就是氢氧化钙溶液;配制食盐、硫酸铜、氯化铁、高锰酸钾四种溶液 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 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思考:那么溶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板书]溶液的形成 思考,回答通过猜谜和 几种颜色不 同的溶液引 出课题,激发 学生学习的

好奇心和兴 趣

实验环节【活动与探究一】ppt展示:将一匙蔗糖和一匙食盐分别放入20ml水中, 用玻璃棒搅拌。

提问:有什么发现,如何在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结论: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 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 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 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板书]溶液的特征 观察,思考, 回答,倾听 培养学生的 分析观察能 力引导同学 们从微观角 度分析溶解 现象以及分

析溶液的特 征及组成

提问: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混合物 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一样

放置了很长时间,会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 提问:如何定义溶液? 结论: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板书]溶液的组成

提问:在上面所说的溶液中,水具有什么作用?(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提问: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板书] 注意:溶液的名称

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在不指明溶剂的情况下,溶剂一般为水。如氯化钠溶液。联系实际: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医生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去。

实验环节【活动与探究二】提问:学生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

了你的衣服上时,用水很难洗去,那怎么办呢?解决方 法有下三种:可以用肥皂水洗;可以用洗衣粉洗;可以 用汽油洗。用谁洗效果更好呢? Ppt展示: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小结:看来衣服上的油滴用汽油洗效果更好;因为油在 水中溶解能力弱、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思考:前边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么溶质还 溶剂溶质现象 结论

水碘难溶于水 碘难溶于水,易 溶于汽油;高锰 酸钾易溶于水, 难溶于汽油;这 说明:同种溶质

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 溶剂中的溶解能 力力也不同

水高锰酸钾易溶于水 汽油碘易溶于汽油 汽油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讨论,思考, 观察,倾听, 笔记 通过对比实 验,让学生比 较明显

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实验环节【活动与探究三】Ppt展示:在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用滴管缓缓加

入约2 mL 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支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 小结:液体与液体可以互溶,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我 们把量多的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液—液互溶量多—溶剂量少—溶质 通常:水是溶剂

想想: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 么状态?举例说明。

大家能否举出溶质是气体的例子?(汽水 小结:溶质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思考: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请大家仔细观看三幅图片,联想实验和 生活中的实例,大家相互讨论谈谈溶液的用途。[板书]溶液的用途

1.现在农业上的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溶液代替土壤, 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2.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3.医疗上葡萄糖和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 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溶

剂 溶 质 振荡前 现象 振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结论 水乙 醇

分层不分层不分层震荡前分层 说明乙醇密度小 于水,最后不分层 说明乙醇能溶解 在水中形成溶液。讨论,思考, 观察,倾听,理解 学生观察仔 细,能将所学 知识与生活 中的实例相 结合并能准 确回答。

归纳总结课堂反馈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点评,准备问题,和学生交流练习学案上的

题目,与老师 沟通 有效的巩固 课堂所学的 知识内容 板书 溶液

特征:均

一、稳定溶液的形成 组成:溶剂、溶质溶液的命名

第五篇:初中生物疑难问题解析专题讲座学习心得及建议

初中疑难问题解析专题讲座学习心得及建议

听课人 杨胜成(黎平县九潮中学)

9月23日上午,在宁静楼529教室听了国培生物学科首席培训专家朱富寿教授作的《初中疑难问题解析》专题讲座,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和建议总结如下:

一、学习心得

1、朱教授生物专业知识丰富而扎实,作为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我,经常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讲解错误,应该在课外时间多看生物专业相关的书籍(如《植物分类学》、《普通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2、关注生物学发展前沿,了解生物学知识的发展。如朱教授讲到“生男生女由谁决定?”这个问题时,除了说明初中生物学所讲述的,由两性生殖细胞(即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所形成的受精卵的类型决定之外,还讲到了环境(女性阴道内酸碱环境、高潮程度等)对受精作用的影响。拓展了之前大家认为遗传因素是决定性别的唯一条件的认知。

3、细胞分裂相关知识讲解,拓展到了藻类、苔藓、细菌等生物的孢子生殖,讲到了孢子的类型(孢子油单倍体,也有二倍体;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等),使我对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知识面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在讲解时更游刃有余,且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小建议

1、讲解的知识应更加紧扣初中生物教材教学内容。如减数分裂、孢子生子以及孢子种类等内容,初中所涉及的不多,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2、讲解的知识,应以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举出相应的事实和例证,有助于学员熟悉、理解和接受,否则显得过于深奥,不切实际。

2015年9月20日

下载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教学疑难问题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解析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发布:佚名 时间:2010-10-12 9:45: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杨 人气:147 【文字:大 小】 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十五大疑难问题解析(新)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十五大疑难问解析 成都理工大学杜春华一、思想道德修养及其三大结构(内容结构、能力结构、心理或认识结构)的系统性问题。 解析要点: 1.《思想道德修养......

    初中化学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

    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及练习题解析

    1、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教学疑难问题的方案设计

    教学疑难问题的方案设计 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疑难问题

    新学期教学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关于计算器的使用 数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算能力的培养。但在七上就开始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很多同学对有理数的运算和后面的实数......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16个疑难问题解析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16个疑难问题解析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跨地区项目部经营模式纳税地点问题 异地项目部不办理营业执照、不属于独立纳税人,不在项目所在地分税,应汇总......

    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习题及解析解析

    默认标题 - 2011年7月31日 © 2011 菁优网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