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黄江培英小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2:3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莞市黄江培英小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莞市黄江培英小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第一篇:东莞市黄江培英小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

东莞市黄江培英小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实 施 方 案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了合理开发、适当整合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价值,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全体教师服务,尽力提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努力培养教师业务素质,加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建设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突出优质教学设计,提炼优质教学课件,丰富教学素材,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设目标 教学课件

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学科的各年级教学课件各一套(PPT格式),优秀教学课件达30%以上。教学设计

涵盖全学科的各年级电子教学设计各一套(Word格式),优秀电子教学设计达40%以上。教学素材 每学科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达20GB以上,优秀案例、图片达60%以上。

三、实施策略 教学课件制作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制作,教育技术处负责技术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课件上传至教育技术处,具体要求如下。

课件的选题要精彩,定位要准确。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中的难点、疑点、抽象的知识点可重点制作成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的课件。

课件的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媒体元素能少则少,宜简不宜繁。

课件的操作界面不能繁琐,应力求简洁明了、美观大方。课件的设计制作切忌是课堂上“满堂灌”的翻版。课件中除了有引论、讲授、例题、练习、小结等教师主讲的内容外,还应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其学习兴趣。

课件的交互性强大。缺乏交互性的课件不能称之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运用计算机的高度智能性。2 教学设计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制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完成的优秀教学设计上传至教育技术处。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助。教学设计要重难点突出、步骤合理、讲究实用、注重实效。教学素材及要求

由教研组牵头,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全员参与,收集、整理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优秀教学案例、教学用图片上传至教育技术处。

四、使用及管理 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年级教学资源库中,供组内教师使用,并上传一份至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收集、汇总各备课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存放于教研组教学资源库中,供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并上传一份至教育技术处。由教导处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度对各教研组完成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组织评选,并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上传至学校网站,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按学校制定的《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对获奖作品给予奖励。

东莞市黄江培英小学

2017年9月5日

第二篇: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作为教育人和培养人才的学习基地——学校应该社会和科学同步,传统的以书本、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学校发展的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一个学校不可缺少。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向前推进,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已成为热点问题,而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建设和应用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有力地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以下针对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育技术能力 资源建设 共建共享,就从教师和学校方面进行分析如下:

一.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

“没有资源可以利用” 是目前农村小学教师普遍遇到的难题 这主要在于农村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

首先 农村小学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内涵与种类缺乏全面的了解。一些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就是存在计算机里的资源。”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课件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全部,同时认为只有网络上的资源才是信息化的资源,而很少关注光盘,素材类等其它资源。因此使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不能进入自己的视野,不能成为有教育意义的资源载体。其次 农村小学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识比较淡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长期以来“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个教案一本书”成了农村小学教师教书的习惯,这使得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教材等书面材料资源。(2)学校信息化环境不理想,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各个学校都未能为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创建一个理想的环境。资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的环境建设和技术支持,管理及评审机制,政策激励等相关因素无疑都直接影响着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3)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毕竟是新的尝试,以前都没有用过。学效率是否提高,教师心里没底,最终还是要考试成绩,本着对学生负责态度,所以害怕担心,加之一些家长不理解 所以很难放开去做去用。2.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效果不理想

探究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上面提到的资源数量,质量和种类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些资源陈旧或不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内容更新慢,资源往往需要二次加工,而加工起来比较困难,将这些资源整合到课件中更困难,这无疑打击了教师利用资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一些本该可以利用的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比如:很多学校资料室有光盘等资料,但很多教师却从不去尝试利用这些资源,致使这些资源束之高阁,形同虚设。(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还仅仅限于表层,并未深层次的挖掘。教师缺乏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深度和广度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的教师缺乏尝试新技术的积极性,存在技术恐惧心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部教师还固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资源应用形式单一,仅限于用PPt来辅助其课堂讲授,将其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但关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的培养等先进的教育理念仍无法贯彻到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相反,有时反而因演示过多而剥夺学生思考,想像的空间,对教学产生负面的效果,制约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深层次发展。

(一)学校资源建设处于初始状态,学校内外管理制度制约着学校的资源建设。

部分领导教育观念和意识滞后,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着不用信息技术并不影响教学效率与质量的观点,很多学校仅仅满足于办公自动化,较少投资购买服务于课程教学的教育资源,致使学校“有车无货”。而学校千方百计建成的各种信息技术设施、媒体仅仅成为学校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点缀、一种排场、一种形式,来应付学校各种会议,上级的检查、校际间的参观等,从而造成有限经费的隐性浪费。二是受经费和考试制度的制约。

(二)学校资源建设途径单一,资源建设方向不明确

目前拥有校资源库的学校不到10%,就这些库而言,与其说是库不如说是资料的堆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库。从校领导到电教管理人员不仅对资源库的建设方向不明确,而且对目前建成的一批优秀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了解,致使进入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无论是量还是质都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一是许多人炳弃“拿来主义”,希望任何资源都是自己亲自建设。这虽然使教学资源呈现各自特色,但导致了教学内容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还使各个建设者之间缺乏交流和借鉴,不利于教育资源更新频率的加快。二是资源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领导还是管理人员还处于摸索阶段,加之资源在教学中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认可。因此,目前的资源建设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作为学校的一项评估指标。(三)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环境不理想

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是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否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都能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要求,学校内部校园网也基本建成,但这些硬件设施对于学科教学而言,还远远不够。

1.校园网未能发挥其教学功能,仅将其作为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及老师上网聊天的一个工具,从本质上没有应用的教学环境中来。校园网作为一种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局域网,其教育应用系统的建设应以满足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为目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园网的功能,使之成为教师、学生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从而为师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资源应用环境。2.其它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仅限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用。

大部分学校多媒体教室还是普通教室的信息技术设施配备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大部分学校都有1一2间多媒体教室(电脑十投影仪),1一2间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部分能接入互连网),这部分基础设施大部分仅用来承担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很少应用于其他学科教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宽松,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室前,要与教室管理人员事先取得联系,在学校没有激励政策或特别要求的情况下,教师们认为联系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很麻烦。另外,绝大多数学校校园网没有进入普通教室,不能实现网上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进而影响了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学校的资源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学校对资源的管理大部分在电教室,好一点学校由电教管理人员专人负责,条件不具备的由息技术课教师兼职。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科学,使得资源管理混乱,有用的软件资源往往借出,没能及时归还,致使教学时无法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除此而外,一些农村小学走了极端,非常重视管理,一怕遗失,二怕损坏,因而严加保管轻易不准人动用。孰不知恰恰是这种管理,造成了本来就匾乏的信息教育设备的大量闲置和浪费。几年下来,设备自然淘汰,而老师没有得到磨练,学生也没有学到东西。

通过前面农村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内外管理制度、教师、学校、资源本身等几方面的因素。在系统论、知识管理、可持续发展理论、效益理论的指导下,依据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几条对策。

一、要宏观统筹,加强规划,树立资源建设的系统观,保证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明确资源建设的目标取向,建设开放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

三、要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为全校师生建立优质丰富的资源库。

四、要保证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质量,避免垃圾资源的堆放。

五、要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应用促建设。

六、要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

七、要加强资源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八、要做好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让资源“流”顺畅。

因此,学校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要让资源不仅能“流”起来,而且能“流”顺畅。首先,要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利用他人资源,主动提交原创资源的意识与习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和习惯,学校可通过开展一些教研活动,逐步培养教师的资源流通意识,让教师逐渐形成资源流通的习惯。其次,学校要营建有利于交流的环境,调动学校之间进行交流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各学校共同参与科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优质资源共享课题就促进了参与学校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它可以保证有关人员有针对性地就具体问题进行探讨、相互启发。除此,还可组织有关人员参观、讨论和观摩听课,在直接的接触中借鉴有关经验,拓宽思路。条件具备的学校,可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使校园网成为一个教师交换资源,交流思想的平台。参考文献

1.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奇著,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

央广一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2.南国农主编.《信息化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武法提主编.《网络教育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

姚福士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善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一切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课题,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我校虽地处城乡结合部,但我们积极向市区学校看齐,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步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大教育投入,创设教育技术新环境

现代化教学设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多年来,我们在加大软件投入的同时,重点加大了硬件的投入。早在90年代后期,我校就开始建设电脑教室,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培训,并且还逐步建起了老师电子备课室,校园局域网,改善了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师生开展了信息技术的创造了良好环境。2004-2005学,我校又加大对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力度:新添置了两台DELL服务器,一台长时效的UPS,一台华为带网管功能的交换机,四台24口交换机,一台任天行过滤王和黑盾防火墙;购买了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网路岗网络管理,学籍管理软件等,使整个学校能顺畅地连上校校通,并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还增加了四间多媒体教室,为教学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些先进设备的支持,使我校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是需要大投入的。多年来,虽然我校面对着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我们不等不靠,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信条“造就明天的人才,就需要透支明天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以明天的思维,营造明天人成长的氛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保证

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是关键。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认识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未来人才的培养。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为此,我们强化了师资的培训,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长期培训目标和短期培训计划,坚持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相结合,全面普及与教师个别提高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人才近年来,我校选派了一些电脑运用水平较高的老师参加各种培训,如:2000年学校就选派陈剑峰老师到华东师范大学接受培训;选派陈俊忠老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主讲教师培训,另外还有10多名老师也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使他们率先掌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管理的技术,为校本资源培训和校园网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是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全员培训

学校信息技术要向纵深发展,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全方位体现。从2002 年暑假开始,我们就坚持全面提高的原则,采取集 中培训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在实践中,我们更注重校本培训,这种培训是以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阵地,开展的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配合在一起的活动,最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这种培训便于挖掘学校的潜能,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在校本培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将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培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是对骨干教师开展以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和制作为内容的提高培训

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情景交融、富有启迪性的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何使多媒体教学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一批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给这些教师布置课件制作的任务: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做到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近三年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有1000多个,45周岁以下教师 119人,每人每学年制作课件均有2个以上,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课时均能达到10节以上;另一方面参加每年举办课件制作比赛,通过比赛和交流使他们的水平得到提高,并且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区级、市级的比赛。

三、强化教学信息化管理,加速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整合。

我校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加强了信息化素质教育教学的 管理,以加速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整合,全面推进信息化素质教育进程,真正发挥出我校校园网的效能和优势。具体的措施有:

1、抓教师备课。我们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网上的资源特别是泉州市教育信息网中的《资源中心》内的资源进行备课,并强调了以下三点:一是选用立意高,方法好,有创新的优秀案例,选为己用。二是结合本学科及本人实际,进行加工、整合、创新,正确使用教育信息,不生搬硬套。三是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广泛搜集网上资源,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充实自己。

信息技术为减轻教师繁重的备课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为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行了共同备课,资源共享。在备课中,我们要求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分工、合作备课。即根据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情况,每个教师精备 1 个或 2 个单元的教案,放到自己的共享文档中。其他教师通过网络对其他教师的教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修改。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让每位教师都融入团队合作的氛围,使教学设计更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课件更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信息技术更有效的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2、上传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教研组把这些一线教师的教学资料全部上传至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实现资源共享,供全校教师查阅和使用。

3、学校教务处根据每个教研组以及上传的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评出等级奖,进行公布,并与年终教师考核挂钩。同时,组织教研组长及广大教师听课、讨论、交流课的成功得失,进一步探讨、研 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实施的新路子和新方法,充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水平及课堂效果。

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许多学科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呈现了新的发展面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我们提供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基础,更要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在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提高学生各种素养的载体,从而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和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计算机从单机走向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真是如虎添翼,网络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网络教室里,局域网具有的广播功能,可以把教师用机上的信息在所有学生用机上显示,方便学生学习。也可以把某个学生用机上的内容显示在教师用机和其他学生机上,用于共享同学的学习成果,纠正共同性错误;利用局域网的资源共享的特性,学生可以相互调用别人机上的内 容,如同学的文章、作品等学习资料供自己学习、借鉴,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实现合作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通过因特网,我们获得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信息。计算机网络对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组织,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信息,学生也可以借助网络查阅资料,扩展视野。而这里所说的“大量”,远远超过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口述、板书和书面资料的信息量。

(二)多媒体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与时代接轨。

计算机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的链接是课堂教学与时代接轨,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教师师将备课时集纳的教学信息,体现在网络教学软件(C A I)中,并且通过教学软件的链接指向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图文并茂。学生眼界大开,既提高了兴趣,又极大地增长了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很多,我们可以用搜索工具等寻找相关资料,我们的老师一改过去的讲授者而成为一位“导游”,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向导。

网络信息有丰富性和即时性,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联,学生虽然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极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扩大了教育信息的传递途径,突破了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得到了真正实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能 力。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高效优化,使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代教育技术给学校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我们已清醒的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教学的制高点,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改进自身技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势,与时俱进,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举措,不辱使命,以扎实并富有特色的工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佳绩!

第四篇: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经验交流

作者: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6-1 9:56:00

访问次数:3330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 改善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一切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课题,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 识。我校虽地处城乡结合部,但我们积极向市区学校看齐,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构 建信息化教育环境,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步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 与学科的整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大教育投入,创设教育技术新环境 现代化教学设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多年来,我们在加大软件投入的同时,重 点加大了硬件的投入。早在90年代后期,我校就开始建设电脑教室,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 培训,并且还逐步建起了老师电子备课室,校园局域网,改善了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师生开 展了信息技术的创造了良好环境。2004-2005学,我校又加大对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力 度:新添置了两台 DELL 服务器,一台长时效的 UPS,一台华为带网管功能的交换机,四 台24口交换机,一台任天行过滤王和黑盾防火墙;购买了瑞星网络版杀毒软件,网路岗网 络管理,学籍管理软件等,使整个学校能顺畅地连上校校通,并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还增 加了四间多媒体教室,为教学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些先进设备的支持,使我校现代化教学 手段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教育是需要大投入的。多年来,虽然我校面对着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我们不等不靠,我 们始终坚持一个信条“造就明天的人才,就需要透支明天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以明天的思 维,营造明天人成长的氛围。”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保证 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是关键。教师对现代教 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认识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未来人 才的培养。实践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复杂、艰 巨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为此,我们强化 了师资的培训,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长期培训目标和短期培训计划,坚持校外培训和校内培 训相结合,全面普及与教师个别提高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人才近年来,我校选派了一些电脑运用水平较高的老师参加各种培训,如:2000年学校就 选派陈剑峰老师到华东师范大学接受培训; 选派陈俊忠老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主 讲教师培训,另外还有10多名老师也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使他们率 先掌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管理的技术,为校本资源培训和校园网的管理奠定了基 础。

(二)是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全员培训 学校信息技术要向纵深发展,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全方位体现。从2002 年 暑假开始,我们就坚持全面提高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 行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在实践中,我们更注重校本培 训,这种培训是以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阵地,开展的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配合 在一起的活动,最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这种

培训便于挖掘学校的潜能,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在校本培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 始终将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 主要因素,通过培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学校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是对骨干教师开展以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和制作为内容的提高培训 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情景交 融、富有启迪性的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何使多 媒体教学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一批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采取两方 面的措施:一方面给这些教师布置课件制作的任务: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做到能运用多媒 体进行辅助教学,近三年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有1000多个,45周岁以下教师 119人,每人 每学年制作课件均有2个以上,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课时均能达到10节以上; 另一方面参加每年举办课件制作比赛,通过比赛和交流使他们的水平得到提高,并且选派优 秀的教师参加区级、市级的比赛。

三、强化教学信息化管理,加速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整合。我校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加强了信息化素质教育教学的管理,以加速信息技 术与课堂进行整合,全面推进信息化素质教育进程,真正发挥出我校校园网的效能和优势。具体的措施有:

1、抓教师备课。我们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网上的资源特别是泉

泉州市 教育信息网中的《资源中心》内的资源进行备课,并强调了以下三点:一是选用立意高,方 法好,有创新的优秀案例,选为己用。二是结合本学科及本人实际,进行加工、整合、创新,正确使用教育信息,不生搬硬套。三是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广泛搜集网上资源,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充实自己。信息技术为减轻教师繁重的备课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为充分利用网络 优势,实行了共同备课,资源共享。在备课中,我们要求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分工、合作备 课。即根据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情况,每个教师精备 1 个或 2 个单元的教案,放到自己的 共享文档中。其他教师通过网络对其他教师的教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修改。然后以 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让每位教师都融入团队合作的 氛围,使教学设计更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课件更适合课堂教学使用的,信息技术更有效 的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2、上传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教研组把这些一线教师的教学资料全部上传 至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实现资源共享,供全校教师查阅和使用。

3、学校教务处根据每个教研组以及上传的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评出等级奖,进行 公布,并与年终教师考核挂钩。同时,组织教研组长及广大教师听课、讨论、交流课的成功 得失,进一步探讨、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实施的新路子和新方法,充分提高教 师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水平及课堂效果。

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许多学科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 的发展动力,呈现了新的发展面貌。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我们提供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基础,更要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 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 学习和终身学习。在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提高学 生各种素养的载体,从而培养适应新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几年的实践,使我们

深深感受到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影响: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丰富资源和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

效果。常言道:“独木不成林。”计算机从单机走向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真是如虎添翼,网 络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网络教室里,局域网具有的广播功能,可以把教 师用机上的信息在所有学生用机上显示,方便学生学习。也可以把某个学生用机上的内容显 示在教师用机和其他学生机上,用于共享同学的学习成果,纠正共同性错误;利用局域网的 资源共享的特性,学生可以相互调用别人机上的内容,如同学的文章、作品等学习资料供自 己学习、借鉴,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实现合作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 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通过因特网,我们获得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信息。计算机网络对丰富的 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组织,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学习信息,学 生也可以借助网络查阅资料,扩展视野。而这里所说的“大量”,远远超过了传统教学中的教 师的口述、板书和书面资料的信息量。

(二)多媒体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与时代接轨。计算机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的链接是课堂教学与时代接轨,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源短缺 的必由之路。教师师将备课时集纳的教学信息,体现在网络教学软件(C A I)中,并且通 过教学软件的链接指向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图文并茂。学生眼界大开,既提高了兴趣,又 极大地增长了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很多,我们可以用搜索工具等寻找相关资料,我们的老师一改过去的讲授者而成为一位“导游”,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向导。网络信息有丰富性和即时性,使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联,学生虽然不出门,也 能知道天下事,极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扩大了教育信息 的传递途径,突破了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得 到了真正实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 养和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高效优化,使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现代教育技术给学校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我们已清醒的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使教育事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教育教学的制高点,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改进自 身技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势,与时俱进,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举措,不辱 使命,以扎实并富有特色的工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佳绩!本站搜

第五篇:小学教学资源建设

杨马学校教学校本教学资源库简介

校本资源库指的是由学校组织和规划,由学校师生共同建设和维护,以满足学校师生工作学习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为目的,通过整合转化一切可以得到的教育资源而建设的能适用于本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支持系统。是一个人人知晓、人人会用、人人会建的本土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可以在校本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解决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软件与硬件建设不协调、建设与应用不同步等问题。

现在全国已建成了很多通用资源库电教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还较难满足学校的需要。

一、教学资源库发展的现状

1.资源只讲“海量”而忽视了教育性和教学性。

一味错误追求教学资源的容量,内容缺乏操作性与实践性,量大为王深深地影响着那些商业化教学资源库,是各大资源库的一块通病;在“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的指导下,应该从量大繁杂的资源堆中选择并组合适合学校本身,适合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相统一的新式教学,而不是一味追求资源的容量,这是现存资源建设不容回避的问题。2.资源数据的生产不标准、不规范。

各类资源库产品互不兼容,从而导致了资源的利用非常不便,大大地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3.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建设者之间的交流性、互动性差。

若是网络资源库,目前的资源库大多只能浏览,而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即使能发表观点,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若是光盘资源库,就无法交流和互动。

二、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校本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资源库的建设,不仅仅可以形成根据每一所学校实际情况而建设的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而且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教育设备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还可以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应用瓶颈问题。所以说,校本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并不在于资源库本身,而更多的在于建设过程中所带来的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校本资源库建设是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理解,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

三、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库应遵循的观念

1.系统观: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综合学校政策、硬件配置、人力等来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要处理资源库系统的子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2.校本观:以校为本,“一切为了学校,一切在学校中,一切基于学校”,这是校本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的一种观念。我们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一切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尽量依靠学校全体教师的力量建设 “学校自己的资源库”。从资源的选择到评价再到整合,从资源的应用到信息的反馈,从资源的分类到资源库的整体架构,都要充分考虑学校当前所需,充分考虑一线教师的意见和要求。只有心中有学校,才能把资源库建设成为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3.需求观:建设教育资源库应充分考虑教育的需求,使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辅人员能方便及时地获取所需信息。在了解各科教师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各科教师提供的资源要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表述。

4.动态平衡观: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不能一步到位,校本资源的建设更是一个依靠全体教师合力而为的长期工程,是一个“缺失——供给——平衡——缺失——供给„„”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校本资源库永葆青春,随着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需求的增加,校本资源库的功能和内容也将会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

四、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原则 1.教学性原则

教学性原则是一切教学资源、教育软件都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教学资源的目的是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教学资源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课程资源,并且要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数学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这样才能建设出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内容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2.实用性原则

校本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就是实用性原则,我们认为建库的目的和最终意义在于应用,是为用而建的,没有实用的资源可用,校园网这条“高速公路”上的“车”就无“货”可拉,校园网就会出现空耗的状况。

以前购买的资源和从各个渠道收集到的资源,种类繁多,有的资源内容陈旧,已成为过期的信息。校本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不单纯追求资源的数量,首先考虑是否有使用价值。注重资源内容的实用性,讲究能用,在资源的编排上,注意考虑师生使用的方便性。

在资源的内容选择上,我们不管这个资源来自于什么地方,只考虑对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有价值。当前师生的教育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资源,如新课改培训的各类资料,培训的专家讲座,优秀课例等,可以满足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及课外活动的需要,我们也兼收并蓄,归类存放到资源库中,供师生们使用。3.整合性原则

学校购买的资源有K12资源、中学学科网、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等几套资源库,加上学校收集的一些已有资源,如教师自制,教师下载等,这些种类繁多的资源,我们在几个方面进行整合。

在结构上,我们打破原有几个原有资源系统的结构,重新整合,建立一套新的资源应用体系——校本资源库。

在内容上,我们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原有资源库中的有些内容,不适应当前需要的,就不再作为资源放到校本资源库中。由于新课改,没有的资源,或收集,或自建,逐步完善起来。

在每一资源的呈现及使用方法上,去繁从简,购买和收集的有些课(学)件资源结构复杂,我们就把资源从多级目录下提出来,重新收进资源库,以我们自己的方法和格式,让所有学生和教师,不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只要会简单的操作,点击就启动资源,尽量使师生用起来更加简便。4.开放性原则

校本资源库是为用而建的,是面对所有使用者的。让师生参与资源库的建,对所有的师生开放,是我们必须一直坚持的原则,也是保证资源库“永葆”的不二法则。

首先,校本资源库的结构是开放性,灵活的。库中的每个模块,可以随着使用过程中师生发现的问题和新的建议而进行修至删除重建。资源也可以在各大模块和栏目间自由转移。

其次,校本资源库的内容是对师生全面开放的(暂不对校外用户开放)。校本资源库内容的增添,是全动态的,教师可以通过“资源上传系统”即时上传,并求对每一资源添加尽可能详细的说明。

第三,加强校际交流。在各种区域性的研究活动中,与其它兄弟学校交流,为校本资源库增添鲜活的资源。在征得其他学校上课老师同意的前提下,将他们上课用的课件及时收入校本资源库。而且我们也会向他们介绍我们的资源库,既宣传了学校和我们的资源库,也是一种交流和资源共享。5.规范性原则

资源的建设要遵从一定的规范,便于整个系统的管理以及资源本身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校本资源库建设的时候,我们就对各模块相关技术作了要求,统一标准扩统一格式。6.实践性原则

校本资源讲究实用,资源进库后,所有资源都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和用过该资源老师的评价,即用实际应用来检验资源是否实用,是否有错,怎么样改进等。

校本资源库建设坚持了实践性原则,坚持为用而建,以用促建的原则。所有资源都要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好的就保留,结构不严密、主题不好内容单薄不能用的,一律不收入资源库。

五、资源的筛选与收集

有几类资源可以优先考虑:(1)对系统要求低的资源,这能增强资源的适用性;(2)带源文件的资源,因为使用者可以随时修改以适合自己使用;(3)与教材相关的素材,这种资源能较好地融入课堂。

资源的收集可以有多种途径:(1)各类比赛课件入库。如各级“优质课比赛”、“课件比赛”和“说课比赛”等;(2)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中使用的课件资源均可收进资源库;(3)充分利用已经购买的资源库,从中找出有价值的资源填充进校本资源库;(4)网络资源下载。保证校本资源库永远有新鲜的血液注入。(5)大力鼓励教师们自行制作优秀课件填充校本资源库并给与一定的报酬。

六、校本资源库的结构和功能 1.校本资源库的结构

资源库结构设计方面,主要依据就是《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根据规范,将媒体素材、试题库、课件、教案、文献资料、资源目录索引等六大类资源作为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本资源库主要有11个模块组成,分别是基本理论、视图中心、精品课件、权威题库、优秀教案、论文检索、名家风采、动态资源、教学软件、在线备课和论坛社区等,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对于媒休素材,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可以通过视图中心(包括视频、音频和图片)、优秀教案以及论文检索模块来进行组织、管理和发布。

试题库,包括同步训练、章节训练和综合测试等,用以进行教育教学的测量。

课件主要分单机课件和网络课件。单机课件只有下载到本地计算机才能够进行学习应用;而网络课件则可以直接在线应用,也可以直接下载到计算机上进行学习。

对于媒体素材中的教案部分,则对应资源库中的优秀教案。这一子系统用以管理和发布教师自己制作的或收集到的其他优秀教案、案例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论文检索子系统所管理的资源类型属于文献资料的范畴,它可以实现所有与各个科学专业相关的期刊或杂志论文的检索、查询与下载等。

名家风采、动态资源和教学软件则属于相关资源范畴。名家风采主要向学生介绍各个学科著名的专家学者及其成果、事迹等;动态资源主要是为了弥补传统教材滞后于时代发展的弊端,变成支持教学的素材,在该模块管理并发布。教学软件模块主要收集并介绍与教学、实践、实习相关的软件工具,并提供上传以及下载管理。2.校本资源库的功能

(1)从管理角度来讲,它应包括:资源管理(添加、修改、删除、审核等)、用户管理(添加、修改、删除、审核等)、系统配置维护、统计分析等。

(2)从使用者角度来讲,它应该包括:资源的一般浏览、检索、上传、下载、评论或利用该资源库开展网络课程等。

对于第一个方面的功能,在此暂不讨论。此处重点介绍的是第二方面的功能。具休如下:

资源浏览:是按照资源分类路径(按年级、章节、知识点的层次等路径)方便地浏览自己需要的各类资源。在资源浏览的同时,系统还提供资源的“上传”、“下载”,、“评沦”等功能操作。

资源检索:是提供按关键字、标题等资源属性信息快速查找所需资源的功能。该功能能够使师生在短时间内准确的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避免多次查询,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劳动量。

统计分析:是对资源库中的资源按浏览次数、下载次数等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对资源的统计、对用户反馈信息的统计等,统计分析的结果是对该资源库使用效率以及使用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该资源库最优化的主要依据。

网络教学:本资源库严格依据中学课程标准的设置要求,以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为潜在依据,所选取资源应符合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符合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实际情况。

以网络为基础、以资源为核心、以应用为目标、以服务为特征的资源库的建设在未来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们也已经开始意识到教育资源的重要性。而以前固定模式的、封闭的资源库已经不能够满足老师们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需求,建设一个优秀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下载东莞市黄江培英小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莞市黄江培英小学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实施方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作 者 :陈 新 工 作 单 位 :十堰市郧西县夹河镇初级中学 二0一三年四月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制定与实......

    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的汇报材料

    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的汇报材料 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教育教学为宗旨,充分挖掘和发挥我校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形成具有五小特色的“学科齐全......

    培英小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实施方案

    培英小学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实施方案 为强化学校管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意识,特制定此学生德育实行量化考核,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如下: (一)每位学生的基础......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论文摘要〕 随着学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推进,各学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初具成果,但同时也暴露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自治......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实施方案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实施方案 明山区实验小学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大全)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当前全区乃至全国中小学阶段教育竟争的前沿和法宝,是高新技术直......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中宁县第六中学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依据教育局教研室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实施的有关精神要求,实现“三通 两平台”建设;为加快我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