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化学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活化学
摘要:初中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的紧密,新课程强调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本文探讨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生活化学,并从化学教学现状、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学的重要性、实施生活化学教学的几点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生活化学、课前导入、课堂教学、兴趣、实验、方法
化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化学为生活做出了做大贡献。化学可以让我们了解已经存在的物质,还可以发现创造新的物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绚丽多彩。我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已经整整28年了,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深厚的情感,对初中化学这门课程也有些感悟。感受到了初中化学这门学科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材在不断的更新,融入更多新的元素,改编更贴进生活。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体现了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生活。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现在化学教师也在积极的学习生活化的化学教师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是初中三年级才开设的课程,初中化学内容多,分散,考的知识也是比较零碎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基本操作,水和空气时会感到很有趣,到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开始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有点跟不上了。加上在中考的压力之下,初中三年级的课程安排是非常紧张的,由于短期内我国的应试教育现状很难发生根本性变革,初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短期效益,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不利于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而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素材和各种教学设备,尤其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基础实验设备是展开生活化化学教学的必要硬件条件。目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硬件环境和生活化教学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的,大部分学校都缺乏专业的教学素材和配套的实验教学设备,这是影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
一、教学案例不够新颖、教学设计创意性不足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很难达到素质教学的要求,一方面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化学教师缺乏创新意识,这种现象急需得到改变。
二、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方法更丰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化学教学中能自然的导入新课,对新的知识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巩固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将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三、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学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生活素材,课前导入生活化
新课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引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化学教学中课前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开始,学完知识后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学完一个新的知识后也不容易忘记。化学教师需要留意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教学,做生活化学的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生活化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有以下几种。
1、生活中的故事导入新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时,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我跟同学讲了个死狗洞的故事,讲之前给同学们提个要求让大家来当侦探,学完知识后,破下案如何?学生们开始侧耳倾听了,在很久以前,人们发现有个奇怪的山洞,凡是人牵着狗进去,人安然无恙,而狗却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人说这是专门吃狗的魔鬼在作怪。真的是魔鬼在作怪吗?侦探拿着火把走近山洞,只见洞顶有许多倒挂的钟乳石,地上长有许多石笋,还很湿的,除此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侦探把火把接近地面,这时火焰渐渐变小,最终熄灭。“魔鬼”有哪些性质呢?那我们接下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把这个知识学完后我们再来解释下为什么?
2、利用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很多老师说,初中化学的第一课,序言上好这课很重要,直接给学生留下化学的第一印象,是学习化学简单还是复杂呢,是有趣还是乏味呢。这第 一课可以用生活中的趣味实验(魔棒点灯)开始: 师:同学们我们点燃酒精灯用什么点啊? 生:火柴,打火机
师:我用这个把酒精灯点燃,看能否成功(此时手中举起玻璃棒),我把玻璃棒在旁边的浓硫酸和高锰酸钾中蘸了下,用玻璃棒连续点燃了三只酒精灯。生:学生注目观察,有些学生惊讶了,玻璃棒点燃酒精灯了。有些眼尖的学生说老师我看见你蘸了什么东西。
师: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了化学就知道了,这是化学的魅力。
3、利用新闻导入新课
新闻报道直接来自现实生活,更赋有时代气息和挑战性,一些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突发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素材。当学到到浓硫酸的性质的时候,我通过展示“载30吨浓硫酸槽罐车侧翻泄漏”新闻图片导入新课。
中国新闻网报道:2016年11月21日下午,一辆载有30吨浓硫酸的危化品槽罐车侧翻并发生泄漏,高浓度硫酸扩散并形成酸雾。事发地位于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往伙牌镇方向新316国道与207国道交叉路口处。当天下午1时20分,襄阳消防襄州中队接警后赶赴现场。此时,槽罐车罐体顶部已破裂,硫酸正从破裂处流出,罐体周边马路已被高浓度硫酸腐蚀,周围20米范围内弥漫着浓烈的刺鼻味。根据现场情况,消防官兵一方面实行交通管制,一方面用生石灰对泄漏出来的浓硫酸进行化学中和,对已经流失的硫酸进行拦截。同时,调派三辆吊车对槽罐车进行起吊。
高浓度硫酸扩散并形成酸雾,消防官兵紧急处置
这些真实的事件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新课教学生活化
化学知识有些是纯理论,既难理解又难记忆。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用与化学概念、原理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减少理论知识的枯燥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氧气的制取这个知识点讲解的时候,采用生活中的实例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氧气的制取思路是,反应药品及反应原理,确定发生和收集装置,实验步骤,检验和验满。我举了生活中做菜的例子,制取氧气就像做菜一样,你今天要做什么菜,是炒菜、炖菜还是凉拌菜?(反应的药品及反应原理的确定)就要选择什么锅来做,是否加热(发生装置的确定),菜做好了用什么来装?(收集装置的确定),然后就是实际的操作步骤先后顺序了。对比生活中做菜的过程说明实验室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用到的仪器的用途,学生自己以后制取其他的其他也用相同的方法,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了。这样后面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就轻松很多,学生在解决气体制取这类题时就感到比较容易了,而且还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2、难记忆的知识利用生活实例,使记忆容易化
初中化学很多知识需要记忆,熟记知识后才能得到应用,化学记忆内容多,那么可以利用些生活中的例子,使记忆的知识贴近生活,留下永久的记忆,让学过的知识可以得以再现。在教学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排水法收集时,要求学生记忆实验的步骤,可以把每个步骤用一个关键字总结就是:查(茶),装(庄)、定(定)、点(点)、收(收)、离(利)、熄(息)。理解成茶庄定点去收利息,这样学生记忆起又方便也不易忘记。再如,在教学地壳中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有氧、硅、铝、铁,可以把它记成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养闺女贴(心)。这样记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期末考试考了,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学生基本都答对了氧化铝。这样归纳后,学生很快根据生活实例记住了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在以后的运用中
能迅速从头脑中调出,并很难忘掉。
3、寻找生活教具
在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实物可为我们服务的。实物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清楚直观的看到现象,加快知识的接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长期有效地认知,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热情的高涨。化学实验中要用到很多仪器,生活中很多可以找到替代,例如:筷子可以代替玻璃棒,玻璃杯可以代替烧杯,滴眼药水的瓶子可以代替滴管,注射器可以代替长颈漏斗等。生活中的用品代替实验仪器更能让学生们理解这些仪器的用途。还可以利用生活用品自制教具,在教学水的净化方法的时候可以自制净水器来讲解净水的方法,每一步的作用。自制的教具使教学更形象,更贴近生活,增加学习化学的趣味性实用性。
用小石头,细沙、木炭、蓬松棉自制的简易净水器
(三)、课后练习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了知识后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如果为了知识点和考试而做题,就会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课后练习应该体现生活化,更有实际的意义,对所学知识也是种巩固。
学完第四单元爱护水资源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以水为标题谈谈你对水体污染、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的措施“写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与生活相关的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种培养,学生更能体会水的宝贵,会更加爱护水珍惜水资源,比老师一直在讲台上讲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水资源来的更真实,也能体现学生的想法。在二氧化碳学习完后,我会让学生回家用家里常用的调味品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第二天反馈的情况是有些同学用醋,说醋是醋酸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发生反应,有的同学说在水壶里煮两片干柠檬,发现煮柠檬茶的时候水垢就没有了等答案。这个作业得出的答案让我很出乎意料,因为学生能找到很多解决办法,也为以后学习酸和盐反应作了铺垫。课后练习的生活化,不仅使学生作业发生了改变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完成的作业也具有了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结束语
现在的课堂教学强调高效课堂,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生活化学也是提升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更应强化生活化教学意识。虽然像我们年龄较大,喜欢墨守成规不太容易转变的老教师来说,接受新的东西可能要吃力,困难些,但我也愿意去学习,在生活中收集和化学有关的素材,应用在教学中,使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教师们应该主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学。参考文献:
[1]江元汝,生活中的化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 苏香妹,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J]教学与管理 2008,2 [3] 殷晓俊,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华章》,2013(17)[4]李永红,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学实施情况及实践,《东北师范大学》,2009
第二篇:初中化学论文: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往往被很多数理化教师所忽视。他们片面地认为只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的份内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哪个科目。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昭亮全面发展的-切光源。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同样要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化学教学 ; 渗透
;德育教育
“ 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老师这样抱怨,事实也的确如此。现在的学生成长环境与我们那时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区别。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心有感触,时代变化,学生的学习思想也改变了。如何教育好当代的学生的确是一个问题。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在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必须承担起“育心”的工作,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才是根本目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的任务,更是每一位科任老师的职责。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感受到要在成功传授化学知识同时,要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形象育人。
现代学生所处的时代是“追星”一族的时代,大部分学生都有崇拜“偶像”的现象。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偶像,学生在与教师接触过程中,会对教师的每一点优缺点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都不能把为人师表形象模范当成一种口号。教师的形象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习俗、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1.1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达到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实现心沟通与共鸣。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懂得尊重和关爱,要善于激励和鼓励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要做一名现代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热爱生活,懂得时尚。只有与学生有了共同的语言、兴趣,就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就能与学生亲密相处,让学生信任并当做可以交流的朋友。例如:课余时间教师应该拿出自己的体育强项,如打兵乓球、羽毛球或篮球等等跟学生一起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产生联想,感受到老师是-位多才多艺辶人,从而令到学生更加信服崇拜自己。教师能够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与学生打成一片,爱护、关心自己的学
生。教师的形象力量才会有效。
1.2 身教胜于言传。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常常要言传身教,其实身教更胜于言传。尤其是德育工作不同于化学知识的传授,不是一般的说教,而是强烈的感染。教师必须做到示范表率作用,有威信。这种威信不来自于教师的地位高低,也不受制于知识的多少,更不表现在语言生动,而是思想上半部,道德品质上的威信。教师要特别的注意身教对学生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必须不做。只有自身做的好,学生才会对教师的教育心服口服。例如:教师上课吋必须做到语言规范,文明。上课从不迟到或拖堂,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得当,就一位好的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修养,有高尚的情操,要衣着整洁,语言举止文明,善良,通情达理,为人正直,公正,以自身良好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精读教材,寓德育于教学。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完成的。例如侯氏制碱法,正是进行良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侯德榜留类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终于摸索尔维制碱法,打破了外国视为珍宝秘而不宣的技术,为祖国创造了更好的侯氏制碱法。讲授化学课中燃料及其利用时,介绍我国神舟五号及神舟六号上太空的燃料制作,同时也讲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以及对化学科的学习兴趣。
2.1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在化学教材中,讨论的温室效应问题,以及白色污染的防止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化学课上讲授金属电镀知识时,带学生参观学校旁边的电镀厂,使学生加强了对工厂的废水污染及废气污染的理解,同时明白酸雨对建筑物腐蚀的奥秘。讲授白色污染知识时,加插现时提出的垃圾分类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宣传好垃圾分类,美化环境同时有利社会发展,使学生感同身受,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
2.2 在化学教学中讲授如何爱护水资源时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和公德意识的教育,围绕学校内宿生用水管理问题,对他们冲凉用水、洗衣服及生活用水如何节约用水的意义。同时也针对当前提出的治理散、小、乱养猪场对环境影响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水资源受污染的危害性。
2.3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化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势头。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实操,增强学生的创新感。例如在这学期广州市开展的“大晶体”制作比赛项目中。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激
发学生的创造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好与差,不仅仅是靠一位高水平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教,如何在学科中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育心。
参考文献(1)中国德育(2)中小学德育学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三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生初次接触,学习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化学的热爱的激情是很关健的,这种激情来自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而这种认识和理解,通过老师向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途径。
初中化学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比较系统的化学知识的开端。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理解,兴趣,爱好是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教学大纲中对培养人的需要,也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征对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结合化学发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教育
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如在讲解空气的组成的发现过程时,让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现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较精确测定了其组成的百分比。并研究掌握了其中很多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些用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化学家产生了无比崇敬和热爱,也激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同时,我顺势鼓励学生,化学科学中还有很多未知东西,只要我们热爱科学、坚定信心、勇于探索,相信你们将来的某一天也会象这些科学家一样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化学试验对学生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教育更具优势
化学试验不是盲目地乱撞,而是有一定的研究程序,即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处理数据、结论、评价,用得到的结论指导进一步的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以生活中常见的蜡烛燃烧为例,不同的学生,观察结果不一样,老师的不同的提示,观察的结果也不一样。我在让学生观察时有意安排了几个环节加以比较,如先粗略的观察,再详细观察指定的部位,最后是有步骤的观察。初始观察时都很粗略,大都说只看到蜡烛和火焰。老师通过提示学生要观察仔细,要按蜡烛点燃前、点燃时、燃烧中,熄灭时的顺序过程观察,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现象。观察时充分调动除眼外的耳听、鼻闻、手感等器官的功能认真仔细观察,并提出为什么。这样,学生观察活跃,提出问题也很多,这对学生观察初中化学实验就会有很大的好处。
三、结合已有定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本身就充满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提供了基础。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将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化学知识为载体,自然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指出,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他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结合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许多令人骄傲的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钢铁、化肥等方面产量的对比,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的正确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才能够发展中国。而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化学工艺上的新成就,如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等等,更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强烈的爱慕之情、崇敬之情。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们也发现我国现代化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间的差距,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化学水平还比较低。而未来的世界强国,就是科技强国。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学生明白这一历史重任是我们学生应义不容辞地承担的,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学生身上,激励学生为中华之振兴而发愤读书,立志献身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
五、结合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一项重大成果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学会与他人共处与合作,是21世纪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当代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家庭的溺爱,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很容易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娇纵习惯,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互为补充。使学生有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与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广阔、更深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让学生自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一起进行实验,一起分析,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式的交流合作,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生实验中,有意识培养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与人合作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更易成功。通过合作实验更使学生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切实培养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合作能力。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克服自私和妒忌,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六、结合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地球上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气污染,全球气候的气温变暖,海平面上升,森林被过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不断,地球环球问题日趋严峻。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需担负的职责。在化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环保教育:重视课本上有关环保的知识的教学和平时教学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及课外组织必要的环保活动。
总之,德育的内容丰富多采,教育的方式灵活多变。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因势利导,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手段教书育人,就一定能够塑造出新一代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中学生。
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2017学上 北票市小塔子乡初级中学
王倩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浅议オ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浅议オ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必须贯彻的原则、途径和措施都要求将法制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育之中,初中化学教学中涉及不少与生命健康、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制紧密联系的内容,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是普法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又是化学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初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及老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不仅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还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同时还应该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违法乱纪现象,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对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一、渗透法制度教育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的趋势导致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各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自身的内因,即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而初中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加强人格培养,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现在使用的化学教材中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的物质很多;涉及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和保护、金属的锈蚀和防护;涉及到生活中食品的营养和安全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紧密相连在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更要教会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贮存、运输这些物质熟悉易燃物、易爆物、剧毒性、腐蚀性物质的不当使用可能产生的后果严禁任意排放污染物等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相关法制渗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法制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
1渗透环境保护等法制教育
一是大气污染,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运输业等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喷发的有害气体,居民炉灶排放出的油烟废气以及狂风刮起的尘土等都会造成空气污染这些污染会造成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沙尘暴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二是学习水资源内容时,通过分析造成水源污染的原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以及水污染给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教育学生应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起节约用水光荣的好风尚,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渗透教育
2渗透食品安全等法制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和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频频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涉及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等的危害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法制教育
对甲醇和乙醇内容的学习时可介绍不法分子利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出售,工业酒精中含有很多的甲醇,饮用这些勾兑的假酒后使人失明,严重的可中毒致死,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有关内容
三、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渗透法制教育必须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渗透、自然贴切”的原则进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选择好法制教育的内容
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选择渗透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如果难度大,或占用时间多,宁可不渗透同时要考虑法制内容的可选择性,有的渗透内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我们可依目标而定不必面面俱到如在学习到大气污染时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可渗透第一条: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第六十一条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让学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可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一条: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找准渗入点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课标,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素材,找准法律知识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教学之中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时,引导学生分析煤的燃烧有何危害性?学生能认识到会产生二氧化硫,教师自然地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4条: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防治„„危害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
3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控制好量
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控制好量,使法制教育内容分量恰到好处,不形成教和学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渗透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效果,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渗透为辅的原则,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于法制渗透,更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抢时间的局面
4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时要尊重学生
要尊重学生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渗透等同于讲法律,训斥人,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动之以情要使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的相互融合,要做到“细雨润物无声”,日积月累,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总之,在化学教学活动中,适时、适度、长期坚持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法制教育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法制素养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处理好法制教育渗透的“点”、“时”、“度”其中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持之以恒地加以法制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德隆乡初级中学
黄剑锋
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它的教育、教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教学大亮点,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以便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概念。那么在初中化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呢?
一、在教学中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根本教育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指学习者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必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它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领悟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化学教学中所注重的“双基”并不等于科学素养,这只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是要在原有的“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思维策略;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能够理解科学知识,包括基本科学术语,如元素、化合物、PH等,否则就无法阅读和理解新闻媒体的科学报道,也无法参加有关科技决策的讨论;
2、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只有理解了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才能分辨科学与伪科学;
3、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其局限性,社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反作用等。
二、在教学中要打破“学科本位”,树立学科兼容观的理念
自然界是一体的、开放的、交错的、兼容的大系统,为研究方便而人为而划分的学科并不能割裂事物间固有的相互联系与交叉。但传统的教学却过分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知识的逻辑性,对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重视不够,结果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利于他们后续教育和能力发展。因此,在新课标下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学科本位主义思想,打破学科自身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局限,树立学科兼容观。一是要加强学科知识的交叉意识,把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化学,以更加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二是重视学科间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把其他学科的问题解决方法移植或嫁接到学习化学中来。三是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结构方面即要是“专才”,又需是“通才”,在融会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还需知晓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这样才有能力打破学科教学封闭的旧局面,实现学科渗透、文理兼容的教育新局面、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新课标理念。
三、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员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慢: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状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其次教学过程中,既要把基本教学内容在一定时间内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同步教学,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注意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采取分层指导、分类要求的方法异步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相应的参与、发展和成功。这其中包括:目标设计分档次,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提问由浅入深、富有层次,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练习有明显的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所有的学生都江堰市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快发展。
四、在教学中结论教学和过程教学并重
教师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同时更要使学生“知所以然”,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是始点,学生获取知识则是终点,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结果不可避免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新课标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意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2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一是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与化学相关的生活和生产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奠定基础;二是要选择典型实例进行剖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性,把科学研究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三是要适当设计一些情境展示的问题,引导学生把化学概念和规律同具体情境联系起来,以便于抽象、概括和归纳,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体现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四是及时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差异,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进程,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在教学中知识积累与科学探究并重
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工作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正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而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因为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仅靠知识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科学探究就是其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更新教学理念,把科学探究引进课堂,以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实际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以及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二是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的研究,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精神,增强其探究意识。三是把课题探究的评价重点放在探究过程上,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获得探究的经验与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六、在教学中善于赏识激励,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标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进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和价值观等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年的话成为历史;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 3 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究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但并不是意味着排斥、否定必要的批评和惩罚。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但夸要有度。一个学生如果只有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上社会后,怎能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应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当然,惩罚只是一种常规教育手段,要注意把握度和时机,注意实际效果,避免产生副作用。
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现代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充分领会新课程标准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积极探究,努力实践,发现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思想、新规律、新模式,切实把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附:作者简介:黄剑锋
百色市那坡县德隆初级中学
中学一级教师
1990年任初中化学教学至今
手机:***
韦老师: 你好!
望韦老师审阅并给予修改并能通过录用,若有何要求请电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