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

时间:2019-05-12 22: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

第一篇: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

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

【内容】小学生,它是一个读书的黄金的年代,也是为他的一生的成长打底色的这样一个阶段。如果在这一个阶段,能够培养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多的读书,为他打开一个感受经典的大门。那么学生将来他感受生活的境界就会不一样了。而且由此形成的,他对生活的情感、生活价值观,也会不一样。那么,今天让学生多读书,就是为他铺垫着明天的幸福生活之路,在阅读教育这一点上,老师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 阅读的价值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方法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我们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读书,显得非常的功利,希望孩子通过阅读达到什么样的一个标准,是为了升学,或者为了什么以家长的意愿去强加于他,而不是培养他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书。这种非学生自愿,半强迫的阅读让他们更厌倦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

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点拨。阅读教学中的“点拨”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新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认为,一个教师在“点拨”上的功底,往往体现出这个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内在素质的高下。“点拨”的运用,往往是在文本解读的基本点、着力点和生长点上作文章,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想让学生在教师的适时、巧妙的点拨下,让学生打开思路,开拓视野,抓住关键,善于联系,不断地把具体文本解读的技巧、智慧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教师的点拨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共同切磋相结合,构成一种立体交叉、互相辐射式的信息交流,这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解放思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在阅读实践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注重阅读教育的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却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要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读、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 2 的词句,为今后更好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

三、组织阅读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一边一边的死读,只能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阅读”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我读书我快乐》、《书香满校园》、《好书伴我成长》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可以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另外,我们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中国学术期刊网》

3.《谈谈当今中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趋势》

第二篇: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拟定教育管理领域的题目进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行写作。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 参考选题

1.教育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激励理论、学习型组织

理论、领导理论、知识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评价理论、危机管理、管理伦理);

2.教育管理主体研究(校长、班主任的素质或管理风格、校长的自主权力、校长时间管理);

3.教师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校本培训、教师工作士气、教师工作压力、教师学习机制、教师参与管理、教师激励机制、教师胜任力、教师情绪管理、新课改与教师知识管理、教师流动<流失>、对弱势教师的支持、教师评价新机制、新课改与师生关系、法律视野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教师时间管理);

4.学生研究(学生学习<创新、合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问题行为<学习障碍、人际障碍、行为障碍>引导、学风、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团队学习、班干部任命、学生激励机制、学生辍学);

5.班级管理(班风、班级管理伦理、班级非正式群体引导、班级管理制度);

6.德育(学生品德问题与管理、德育方法、网络对德育的影响);

7.办学体制(民办学校、一校两制<校中校、二级学院>、转制学校、股份制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集团办学);

8.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校内自治、校本管理、政府角色转化);

9.学校经费(税费改革、一费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影响,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新体制,教育券制度);10.其他专题(学校科研管理、学校物力资源管理、学校安全问题与管理、学校突发事件管理、学校公共关系、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学校战略规划、学校品牌打造、校园信息化等等)。

具体的参考选题可参见傅树京主编的《中央电大教育管理专业(本科)集中实践指南》(06年1月第1版)183-193页。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央电大张遐2006年04月30日

说明:下列选题仅供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参考,请各地的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选用,也可

1.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学校管理中的群体激励探讨3.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微

4.公平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5.公平理论在学校员工薪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6.期望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7.期望理论在学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8.期望理论在校本目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9.“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0.“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11.“以人为本”的教师(学生)管理模式探析12.试论“木桶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3.试论“有限理性说”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4.试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15.x x学校推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16.论强化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17.试析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假设”及运用18.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人性假设探析

19.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0.目标设置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管理质量的研究

1.试析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2.基于ISO9000的中小学教学质量控制理论框架研究

3.x x学校ISO9000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4.中小学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利弊谈

5.x x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6.x x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用性研究7.试析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8.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9.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理分析

10.顾客满意度在测评教学质量中的应用研究11.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探索12.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13.教育管理质量观的反思与重构14.论学校管理质量观的转型管理主体研究

1.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研究2.校长职业化的培训诉求研究

3.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研究4.校长培训失真因素分析及对策

5.“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的比较研究6.现行校长负责制的弊端探析

7.校长负责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8.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失真的原因分析及矫正9.农村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探析

10.影响中小学校长权力的因素分析11.试论优秀校长的素质

12.素质教育条件下的校长素质研究13.试析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

14.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素养刍议15.论校长的人格魅力

16.校长学术身份的“失重”问题研究17.新课改条件下的校长管理行为探析18.试论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19.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刍议20.校长的法律意识研究教师管理研究

1.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2.青年教师积极性调动的多层面激励效应研究3.试析教师队伍管理的精神激励机制4.“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实践探索5.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管理研究6.多元化教师管理模式探析7.教师管理互动评价模式研究

8.课程改革中教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民办中小学教师管理的误区及对策研究10.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的市场化特点研究11.民办教师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12.山区教师队伍管理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13.中小学青年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4.兼职教师管理体制研究

15.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16.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17.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8.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

19.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0.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管理研究

1.试论网络时代学生管理的新趋向

2.x x学校学生管理人性化的实践与研究3.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侵权行为探源4.X-Y理论在中小学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5.中小学学生管理的误区及矫正策略研究6.中小学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7.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模式8.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9.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10.中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研究11.中小学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刍议12.中小学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13.中小学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4.x x学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探究15.寄宿制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研究

16.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17.农村女童辍学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18.x x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9.x x地区中小学生消费状况研究

20.中小学学生非正式群体现象透视及教育对策研究

教学管理研究

1.x x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缺陷及改革策略2.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刍议3.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研究4.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探析5.论网络技术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6.教学管理中教考分离问题的研究7.试论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阻抗及应对8.教案著作权问题的研究9.试论听课关注点的多元化10.课堂教学督导听课改革研究11.听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中小学教导处职能研究13.中小学图书馆资源建设探析

14.中小学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x x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最优化的实践与研究16.农村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7.中小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8.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管理模式研究19.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研究20.反思型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科研管理研究

1.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盲点探析2.中小学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研究

3.教育科研区域性管理机制研究

4.x x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3.中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研究4.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研究

5.试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6.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策略研究7.新课程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研究8.新课改中校本教育科研工作探析9.试论校本教育科研的有效管理

10.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11.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思考12.试论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13.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矫正策略研究14.激励在教育科研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5.中小学教育科研评价机制的研究16.试析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17.试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

18.试析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浮躁现象19.x x学校教育科研的效应性研究

20.试论教育科研课题负责人的基本特质班级管理研究

1.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的基本素养2.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误区及其对策研究3.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析

4.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导向研究

5.中小学班级管理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6.班级管理中的批评策略研究

7.“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8.民主平等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9.中小学班级目标管理研究

10.试析“班干部轮换制”的利与弊11.优秀班集体形成要素探析12.班集体民主管理刍议

13.班集体中处境不利学生的心理调试策略探析14.班集体凝聚力形成的心理分析15.班集体管理中的“共振”现象研究

16.班集体建设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17.班集体建设中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策略研究18.试论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19.寄宿小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的研究20.中小学班主任家访工作刍议德育管理研究

1.中小学德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试析网络条件下的德育管理5.试析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模式化倾向6.试析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7.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的实践与研究8.整体构建中(小)学德育内容体系的实践与研究9.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0.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研究

11.试析中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接受过程中的意义障碍

12.刍议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13.隐性德育课程对中小学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14.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15.现行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方法探析16.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探析

17.试析教育环境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18.试析同伴交往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19.离异家庭初中生品德发展状况研究

20.小学生诚信(宽容、明礼、勤劳等)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资源管理(人力资源除外)研究1.中小学物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研究2.中小学物力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

3.中小学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研究4.招标制度在中小学设备购置工作中的应用研究5.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研究

6.试析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几种配置方案7.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8.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及解决途径

9.试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0.民办中小学收费管理探微11.中小学乱收费现象探析

12.中小学创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3.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学生宿舍管理探析1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15.x x学校档案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安全管理研究

1.校舍及设施致害学生事故研究

2.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3.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4.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探析

5.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事故原因与对策研究6.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探析

7.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8.校园伤害事故归责原因研究

9.学校物理环境与学生人身伤害的研究

10.网络对中小学生暴力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研究

1.中小学外部公共关系管理问题探析2.中小学内部公共关系管理问题探析3.中小学危机事件的特点及处理对策研究4.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和互动5.学校发展与社区关系探索6.论学校教育资源的社区共享7.论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8.学校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策略研究9.x x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10.学校公共关系活动的负效应及其消减策略研究管理制度研究

1.现代民办学校管理制度研究

2.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探析3.试析学校管理制度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4.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管理制度的矛盾及解决策略研究

5.试析基础教育阶段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6.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7.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及其构建策略研究8.当代公立学校管理制度变革研究9.x x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10.教师资格制度探析

11.x x学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2.中小学激励性薪酬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13.农村中小学校务公开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4.校务公开运作机制与监督评估体系的研究15.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管窥

16.农村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7.聘任制实施过程中教师权益保护问题探究18.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19.试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20.家长参与中小学管理的实践研究学校组织研究

1.试析学校组织的多元矛盾及对校长负责制实施的影响

2.学校组织人际气氛的内在结构因素探析3.学校组织的冲突及其调控策略研究4.学校组织运行机制新探5.学校组织文化实质探析6.学校组织变革及其绩效研究7.试析学习型学校组织的建设途径

8.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9.中小学学校组织机构建设研究

10.x x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11.试论学校组织气氛对学校管理效能的影响12.中小学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研究13.学校精神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探析14.校风建设实操技巧研究

15.试析中小学良好班风建设的途径

16.x x学校教研室(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7.农村少先队组织开展特色活动研究18.网络环境下的少先队工作研究

19.中学团组织活动系统最优模式的理论探讨20.学生会组织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其他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1.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试析学生“减负”与教师“增压”

3.学生“减负”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4.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5.学生评教利弊探析

6.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特困学生不良心理特征的理论分析与教育对策8.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9.择校收费的经济学分析

10.试析中小学择校收费的原因与解决对策11.择校热与优质教育资源市场化的研究12.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13.网络教育的公平性探析

14.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探微15.农村女童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6.师生关系中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探析17.中小学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探析

18.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9.区域内教育资源失衡的弊端分析

20.试论学校知情权与学生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21.未成年学生隐私权与相关权利冲突问题探析22.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思考与对策

23.论教育消费知情权及其保障机制24.农村居民教育投资困境及对策分析25.家长学校管理模式探析

26.x x学校小学生消费现状的研究与思考

27.学校“凝聚力工程”建设探析 28.x x学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29.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30.x x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

第三篇:化学教育毕业论文模版

化学教育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

作者:刘桂林准考证号:040910100465联系电话:***

摘要

新课标的新的教育理念给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化学教师从事新一轮的教

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新课标倡导的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更使化学新课改方兴未艾。作为一个从农村学校走进大学并在大学期间参加自考的化学教育师范生,经过系统学习化学教学理论后,切身体会到新课改给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由于经济条件、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各地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农村中学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 , 这些困惑和矛盾,制约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教师;农村学生的学习;教与学现状;对策探讨;农村新课程的实施 1引言

农村与城市的化学教学存在很大差异,其在教师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教学方法跟不上课改的方法、资料缺乏等。在学生方面主要表现在家庭的不支持、社会的影响等。因此,我认为认真研究分析和探讨对策十分重要。

2农村的教师和学生

2.1农村教师现状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由于农村教师与城

市教师的待遇有一定的差别,使农村教师存在一些心理不平衡,所以在农村比较有能力的教师大多想方设法调进城,使得农村教师的构成呈现出专业化教师很

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化学教师非职业化非专业化,制约了新课改。农村初中不少学校,尤其偏远的乡镇中小学情况较重,原先的化学教师编制就紧,现在面临着新教材、新学生、新的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许多老师力不从心了,表现在不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缺乏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的能力,化学教学开展无法深入,新课改就了口头上的事儿。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流于形式。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去挖掘新课程对化学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上课还是老思路老教法,对新课程理解得极不透彻。

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表现出了几个方面的不足:首先,知

识结构欠缺。其表现为:一少,知识量少。化学学科这一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可我们的化学教师能接触到多少的本学科前沿?二旧,教学方法要跟不上课改的步伐,农村学校的老师长期“隐居”学校,很少与外界联系,尤其是上了年龄的老教师,信息闭塞,不了解学科前沿。缺少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很少进实验室,很少看参考书和学科杂志。缺少科学素养,观念陈旧,所用的知识还是旧版本;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三窄,知识面窄,只懂本学科,只限于应付 1

教学的那么一点点,带有综合性特别是跨学科的知识很少具备。四缺,缺少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如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多媒体技能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教师的能力提高和教学实践水平。其次,农村化学教师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存在基本技能的弱项。如: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很有创新,教学整体意图很好,但一操作起来便走了样或者不到位。这些都是基本教学技能、教学思维能力、相关工作能力不足的原因。再次,农村化学教师心理方面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坚韧性、耐挫折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等比较薄弱。

2.2农村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阻碍了新课改。阅读能引发学习动机,调动有关知识储备,使学习的指向更明确。农村中学的学生课外阅读少得可怜,学校订得课外书也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应试教育,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化学新课改需要学生有开阔的视野,广阔的知识面。以至于学生头脑空空,无法与老师配合,严重阻碍了新课改的发展。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资料普遍缺乏。首先是教师缺乏资料,当问到:“你们订有什么化学资料呢?”绝大部分教师回答“没有订”。他们都认为订资料是学校的事,不关个人的事。学校帮订好的就用,没有订的就不用。学生使用的只有课本和练习册。当问到“你们为什么不订资料啊?”学生回答说“家长不给钱,没钱,订不了。”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差,家长一般不给钱给学生买课外读物的。教师即使看到某种资料对学生很有帮助,极力鼓动学生购买,但回应的总是寥寥无几,这样一来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是农民,文化水平低,加之由于现在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没有好出路,大都认为读书无用,所以,对子女上学不是大力支持。加上这几年在农村学校的学生中以女生居多。受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可想而知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是比较差的,再说学生们自己也看到他们的哥哥、姐姐中有很多读完高中、中专、有的甚至是读完普通大学后没有分配工作,而是回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所以,学生本身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3对策探讨

上述种种原因充分表明农村学校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经过许多年后还是没有多大改进,已经无法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跟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缺口还比较大。如何缩小差距、填补缺口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还有学校和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因此,农村教师要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努力加强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现在已经普及使用新教材,农村化学教师不应“穿新鞋,走旧路”。不应只会在口头上谈论素质教育,嘴里说新课改,但一到课堂上还是应试那一套,上课时,一本课本、一支粉笔,老师讲,学生听,课后写作业这一模式。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农村学校化学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为了使农村学校化学的教与学跟上形势,具体情况招考教师时应学科对口,严格把关。做好新老教师的培训。我们要注意: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化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化学新课程的基础,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初中选送和集体培训普遍走过场、不到位,虽然部分老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学

校条件和培训点人数等因素限制,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而且培训只是少数的部分老师,不能解决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方面不足的问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及实验任重而道远。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的缺乏,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有的中学甚至没有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缺乏足够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很多化学仪器也已经老化,更不要说新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先进的仪器。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比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不仅有农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

其次,化学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天地,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注意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不足。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厂矿企业,象化肥的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报刊、电视或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事例,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加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农村环境对于一些实验教学还是有优势的。比如,农村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这方面的问题,如:你家的玉米什么时候应该施什么化肥?每亩施多少?需要多少资金?有一些农村家庭采用土法酿酒,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酒精的形成、提取、性质、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现在一些农村家庭已经使用沼气,教师们可以因地制宜,指导学生探究甲烷的形成、性质、使用及注意事项等。现在,农村学校的实验设施、电化教学设施逐渐普及。教师在做好课内实验的同时,还应自制一些实验器材,补充一些对学生有促进的实验。另外,还要尽可能自己制作课件,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总之,教师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条件,使教学跟科研、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要把学生吸引到化学课堂来,除了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雄心、立壮志,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学好化学。还要通过各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是很有用的,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上化学课时,附带做或解释一些学生在生活中遇见过,但不知道其所以然的化学现象,如如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常附有一层水垢,怎样除去?古代的字画年深日久为什么不褪色?水为什么可以灭火?用煤炉烧水,水开了溢出来时,炉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的一声,会窜出很高的火苗来,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烤火时要打开门窗通风?为什么要在机械表面涂油?电影和电视里,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是怎么拍摄出来的?……这些问题,学生常见,却很少认真思考过。以这些实例设置情景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教育学生树立科学思想观,破除迷信。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成立“化学探究小组”引导学生关注周围接触到的化学现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探究村里的井水为什么比城的自来水好喝?草木灰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用?怎样做米酒,做豆腐的原理等等。这样,既能紧扣教材,又能就地取材,学有所用。

最后,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学生活动指南。教师用书不仅是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的好助手,更是让教师发挥创造潜能的助推器,学生活动指南、学生练习册帮助学生尽快的以新的学习方式投入新的学习。小结

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实施,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过程,农村中学化学教师把实施中学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做好是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是提高我国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节,一句话就是:大势所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沈才雄农村中学化学教与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广东 中国期刊网2009-7-1

[3] 毕节 毕节地区正式出台毕节试验区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EB] 毕节 毕节地区教育信息网 2011-02-15

致谢

在这里,感谢老师在百忙对此文的审核,谢谢!

第四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3.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4.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第五篇: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生活实际让数学教学更加精彩》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际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特别符合现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理解数学、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实际生活现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呆板地向他们灌输数学知识,可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和厌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样的教学建议我们就明确了怎样教的问题。新的实验教材更能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既然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安排学生想办法测量旗杆的高度。在测量方法上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争得面红耳赤。有的学生说将国旗降下来,把皮尺系在穿国旗的竹竿的顶端,让它同国旗一同升起,记录下旗杆的高度;有的同学则利用比的知识,线测量一根竹竿的高度和它影子的长度,再测量旗杆影子的长度,应用竹竿的高度:竹竿的影子长度=旗杆的高度:旗杆影子的长度计算出旗杆的高度。这项活动是我们所教的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变得那样的贴近,数学课也可以变得生动,给学生带来快乐!

三、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感悟数学的乐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感悟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教学“年、月、日”

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把你上学时路过的超市、银行等营业时间记一记,算一算他们各自营业多长的时间。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设计让学生回家量一量自己的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再计算出房间的周长;还有类似“小明沿着长100米,宽80米的操场跑步,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这样的题目应该联系实际想想:要算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必须先求出操场一圈有多少米。而操场一圈有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在求操场的周长。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发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巩固计算周长的知识,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更有活力,学生才会更喜欢数学,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下载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的阅读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时间过得很快,为期四个星期的教育教学实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这次实习中,第一次让我体验到为人师的滋味,真正体会到处于教育第一线的酸甜苦辣。很难说,我能做出怎样的成绩。不......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浅谈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合集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合集10篇【篇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改善建议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前进的阶段,除了城市之外,农村的小学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1

    、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论文(小学教育)

    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读的培养 作者 指导教师 摘要: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小学教育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

    本科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论会计监督系统及其运行 姓名:XXX 学号:XXX 学校:XXX 目录 摘 要 ..................................................................................................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当代小学班级主题班会内容与形式的改革研究 学 院 名 称: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小学教育 学 生 姓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