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化
南京市上元中学 胡景明
曾经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而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虽然没有这样愚蠢的“渔夫”,但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愚蠢行为:认为我们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再“节外生枝”;老师总期望学生能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否则就会努力的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任凭在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当然偶尔也会为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陷阱”而兴奋不已;为自己在课堂上规范的流程,缜密的操作而暗自得意;我们为学生的默契配合,亦步亦趋而深感欣慰。而如今,新课标新理念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是知识的奴隶。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的教育者,再也不能停留在过去,捧着一本教案,在课堂上掩盖矛盾,忽视合理的诱导,弹性处理的方式,将教案进行到底了。
一:首先,简约化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1.从“学生的困扰——数学有什么用?”谈起。
刚进入初中,学生常常会感到一种学习上的压力和不适应。因此,经常会有学生问道:学习数学究竟有什么用?的确,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但作为老师,我可以告诉学生们数学是一门应用科学,还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所有科学的核心,它更是一种文化;我可以告诉学生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分析资料、进行计算、完成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我可以举出天气预报、优选原理、交通事故、股市行情、电话收费、统计图表、家用洗衣机的电路甚至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计划等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我还可以在谈话的结尾告诉他们:数学作为中小学的核心基础学科,对大家的理性思维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同学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基础,对大家现在或者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实,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的过程。
但这样的回答能否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呢?倘若冷静地审视一下我们的数学教学,其实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绝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很好地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割裂的事实。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本来就是零距离的,而我们的数学的教与学与生活的距离有多远?这些活生生的现实不得不使我们对下列问题进行思索:
能否实现“大众数学”?——大众数学的提法已经提出很多年,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有用的数学。我们的新教材也在试图使“大众数学”成为现实。但新教材的实用功能与智力价值在追求短期效应的功利心和变味了的频繁考试压力下还是否能得以体现呢?
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与反思。——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数学教育的缺陷,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少讲知识的实际来源和应用,学生陷在解题瓶颈里,很多学生甚至到了初二就对数学内容的枯燥、教学的形式化表现出厌烦和恐惧,这也难怪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中学生的比例一直很高。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何在?——本来一个学生经过多年的数学学习和研究及应用数学的实践,应该形成严谨、求实、灵活、坚韧、讲求效率、崇尚简洁完美的科学态度。学会通过设问、探索、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适应环境,从而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和交流走向自觉的完善和发展。数学的教与学对于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习惯,做人和做事的态度,面对未知世界挑战的举止等都应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数学教学现状确是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兴趣,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兴趣之源。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好的内因。“兴趣——乐趣——志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必由之路。倘若数学课堂教学完全脱离生活,只能导致更多的学生厌学,因此有更多的学生问: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数学教学也只剩下“应试”这一功利性的价值,这是可怕的,更是可悲的。
因此我认为,让学生能够学会数学、会学数学,并有意识地应用数学,这不仅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而实现这一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的过程,终究要回归到课堂教学上来。只有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够使得数学教学的更有魅力,更具简约力。2.从“陶行知的生活教学理论”谈起。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因为生活是变化的,所以教育是动态的;因为生活是丰富的,所以教育是全面的。由此而展开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终身的。“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支柱,是生活法与教学法合一,“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整体过程,把教、学、做三位一体化,“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根据陶行知的博大精深的生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含义可以演绎为三层:(1)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3)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与需要,关注丰富的社会生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与学问题的存在,启示我们去思考教与学角色的重新定位与转变。教师和学生都应有着双重身份:作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身分应是努力从生活中寻找课题的探索者、学习者。作为学生,一重身份是学,另一重身分应该是“做”——关注生活,有应用数学于实践的意识。但是,学生的双重身分绝不能是靠他们自己来领悟到的,这种意识是教师通过合理而可行的方式教给学生。这样的想法如何得以实现?解决的思路何在?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挑战课堂教学——交待问题的实际生活背景,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时应立足于“做”而不是讲,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仅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要让学生在问题、困难、挑战、挫折、成功的交替体验中,在选择、判断、协作、交流的轮换操作中,经历一个个学数学、用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走向新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比如:可以把数学建模引入课堂教学。
挑战学习方式——新教材的出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既能体现数学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数学的全貌,又能从学生的现实背景中发展并为学生所掌握的内容。这必将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一方面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从生活中寻找课题,这样就能有的放矢地去收集、编制与现行教学内容相关但可操作性和活动性又特别强的题目,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教师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在日久天长之中显现潜移默化之功,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甩掉负积累——这里的负积累提的是我们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之中所不自觉地接受的消极负面的东西(如“分数永远是第一位”的观点,过分形式化等),只有甩掉负积累,我们才不会把自己固化在一个旧的模式里面,使创新成为无本之木。也只有我们老师甩掉了负积累,才能帮助学生甩掉负积累,使他们从初中到初中顺利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逐渐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
打开自然书——我们学的知识从哪里来?若一直追问下去,归根结底都来自于自然这本书,因此,我们教师应当适时适度地带领学生去读自然书,在学习前人间接经验的同时,应当学会读自然这本书——知识发生的本源,去探索、发现前人未曾涉足的新问题、新规律。
二、行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开始,创造是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完成。
举个例子:
1.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美是动态的平衡,变化中的永恒。
例如:在探究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后,课本利用求根公式求得了x1+x2和x1x2的证明,是否还有别的证法呢?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终于由学生自己探究出利用“对比系数法”证明的新证法。
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为x1和x2,则有a(x-x1)(x-x2)=0,整理得ax2-a(x1+x2)x+ax1x2=0,对比系数得-a(x1+x2)=b,ax1x2=c,从而x1+x2=-b/a,x1x2=
c。a这里还没有结束,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仿照上述证法,“回去再当一回科学家”,探究一元三次方程ax3+bx2+cx+d=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样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超越了课本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又比如:我在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有一位同学设计出了这样一种方案—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直角梯形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其面积=abab=1abab,另外,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也221212ab,所以22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差。其面积 =1abab1a21b2,两边乘以2,得ababa2b2。222除了给学生介绍自然率的历史外,我还告诉学生阿基米德等速螺线的画法,让学生在课后借助于几何画板自己去探索。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更可贵的是它点燃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为他们打开丰富世界的一扇窗。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能够使得很抽象的东西建立在学生原有生活的经验上或和现实模型形成对应,便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如数学归纳法的生活化,椭圆的定义与性质的生活化、充要条件的生活应用(几个家用电器中的重要电路),讲排列组合可以去发现快餐店配菜方案的秘密等。
2.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模拟函数的建立。
在初一数学第二章函数的应用举例一节中,我通过天气预报和生产预测的实例给学生介绍了数据拟合的概念,并举了二次函数拟合与指数函数拟合的例子,同时给他们留了一道课外作业:以本班期中考试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为样本,研究同学们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并用我们学过的函数进行拟合。并提示同学们可借助于几何画板来研究。课后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兴奋、苦恼、困扰、欣喜的过程。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增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数学活动方式生活化----让数学软件进入课堂。
几何画板被引入中学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投入地去动手实验、去发现、去创造成为可能和现实,学生可以利用这个软件去构建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去研究他所关心的个性化的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以发展。如研究和发现二次曲线的性质,模拟无法用其它工具描绘的图形(如分形)及头脑中想象的图案等。一个小小的数学软件,可以使教与学的地位发生变化,学生成为双重主体——既可成为课堂的主体,又成为课下研究和探索的主体。如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总结图象几类变换和规律,用几何画板研究分形等等。
4.有应用数学于实践的意识----善读自然书。欧拉公式的生活应用,用数学观点解释生活现象。
例:出示局部地图,地图中蕴含着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如“四色猜测”,“货郎担(一笔划)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等。如问:交叉路口、小区和道路的数目三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总之,我认为数学应该被看待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因此,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的整个数学化过程,学生体验到的情境也必须是具有真实感觉的,由始至终学生所经验到的皆是真实性学习。相信经过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将得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简约力;使数学的教与学成为一种有简约的动感交流的这一天将不再遥远。
第二篇:课堂教学简约化
追求数学课堂的简约化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喜可贺。然而,现在的课堂似乎又走进了一个新的误区:课堂教学越来越现代化,投影、录音、多媒体等更是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加上盲目的模仿、跟风,什么小组合作、过分强调生活化、过度渲染情感、态度、价值观,结果使课堂成了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其实,把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得非常简单,学生学习非常轻松,让数学课散发数学特有的魅力正是数学教学应该追求并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让数学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数学课只有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的境界才能真正吸引学生,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让人心旷神怡而又回味无穷。才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
下面我就以课堂中的一些案例,谈谈个人对于简约化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目标要简洁明了。
教学目标要实实在在,可以达成。时下许多课的教学目标制订不切合实际,面面俱到,从双基到情感、从能力培养到思想教育、从创新精神到实践能力„„可谓林林总总,一网打尽。一节课的目标果真要这么多,都能实现吗?毕竟只有40分钟呀!其实一节课的基本目标就是双基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者是和谐统一,不可割裂的,而第三个目标又是隐性的,情感目标渗透于前两个目标中,无需言传只要意会即可。至于第三、四条内容教师只要心中有数,不必写出。试想一下:前面的目标达成度高,学生岂没有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充实。
课堂的时间是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抓住课的本质内容,精简非本质的内容,就会使一节课显得既充实又简约。其实,就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而言,它的最高表现形式都可以表现为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有何用,三个问题也构成了数学课认知冲突的主线。教师若能居高临下地抓住三大问题,教学内容处理一定会得心应手。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加法的认识》时,他没有对加法的外延作过多的拓展,只是先找三个学生往前站,再请出两个,让学生观察一共有几个,怎么知道 ?这样引出加法,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接着又找两个学生摇绳,一个跳绳,让学生想几个学生在玩跳绳,怎样列式,再让学生说2、1、3分别表示什么?进一步加强了对“加法”含义的理解。这样分两步将加法的含义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游戏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位老师将教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主题鲜明,教学效果颇佳。而有的老师在一节课里这样也想教,那样也想让学生了解,总想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很臃肿。结果学生是这样也没学好,那样也没掌握。
三、教学环节简化自然。
数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事情(这里的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而是方法的简单),由于教师的设计使许多原本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我们何必设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环节让学生钻,不真实的情境只会让学生感觉虚假。别忘记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是为了学生更真实、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统计》中的求平均数。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根据4位男生和5位女生踢毽子的个数,分别求出男、女生踢毽子个数的平均数。对此,在教学中该教师首先请学生看了一段录像,录像的内容是该校的体育教师带领4男5女9名学生到体育馆,按照4名男生5名女生的顺序一个接着一个的进行踢毽子比赛。真难为这些学生了,演的同学要踢到导演安排的个数,看的学生边看还边为数着录像中同学踢的个数。这样等学生踢完以后,教师才出示问题:你认为男生与女生谁踢得好一些呢?教师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求学生说出通过求男生与女生的平均数的方法来确定水平的高低,但是学生并不因为你放了录像给他看就跟着你的思路走。问题一提出,下面立刻炸开了锅,生1:男生踢得好,因为男生的人数少。生2:女生踢得好,因为女生踢的姿势漂亮。生3:我还是认为男生踢得好,因为踢毽子女生天生就有优势,男生能踢成这个样子已经非常不错了。生4:我认为差不多,因为女生踢得多是因为她们人数多,男生踢得少是因为他们的人数少„„尽管有很多人回答问题,但对于老师来讲真正回答到点子上的一个也没有。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直言相告:要比较男生与女生谁踢得更好,应该通过分别求出男生与女生平均踢了多少个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仅这一环节就用时7-----8分钟,而教师安排这一环节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目的,教师却故意与学生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四、教学媒体简单实用。
运用媒体,是辅助教学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往往在有些课堂容易使之“异形”。本来用小黑板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用课件;本来用powerpoint课件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用精美的多媒体动画。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了,可是看课件被当作看电影,削弱了课的主题。实践证明,我们的大多数数学课堂,还是使用常规资源来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只要认真吃透教材,把握学生,常规的教学媒体使用得当效果毫不比多媒体教具差。有时一支粉笔、一块小黑板照样能使课堂成功、出彩。当然,这不是否定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对多媒体教学应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不能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现在常见的课堂三“无”现象(无板书、无看书、无书面作业)恐怕多少也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滥有关。并且这种现象越演越烈,大有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之势。
五、教学语言简要流畅。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如果能够言简意赅,简要流畅,那么就会给人以明亮清澈的透明感。学生也会心旷神怡。下面以教学中常用的三类语言分别举例剖析说明。
1、问题语言导向明确。
例如彭老师上的“合理安排时间”一课,在让学生设计一种能最快喝到茶的方案时,只用了简单的几个问题就把学生的活动交待清楚了。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最快要多少分钟才能沏好茶?
2、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
3、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
数学课的评价语言力戒廉价表扬、肉麻吹捧。要真实坦诚,恰到好处并且客观,这样的语言才有份量。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充分展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追求简约化课堂的过程中更为重要。它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激励、召唤、调节、启迪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师需要不断磨练教学语言,使之走向高度凝练、成熟,具有大家风范与个性神采。
简约并不简单。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能无比丰盈。大道至简,真水无香;简约数学,丰满境界。最后我想说一句话:数学原本很有趣,课堂本应很简约!
第三篇:课堂教学从精细化到简约化
课堂教学从精细化到简约化
张杰
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时下的课堂似乎又走进新的误区: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精雕细刻,课堂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环环相扣,严丝合缝,这样的课堂表面看很完整,实际上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教师满足于做“工笔画师”,却失了大气。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法真正彻底发挥,加上盲目的跟风,结果是课堂成了千头万绪。其实,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学生学的轻松,让课堂散发特有的魅力正是教学应该追求并达到的一种至高境界,所以课堂“减肥”,用“减法”,简约化必然是课堂教学的终极归宿。“简约化的课堂”无疑是通向高效的途径,它所追求的就是最大可能地走出“形式化”的误区,实现教学的高效,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简约是对冗繁的课堂的“清洗”,是对教材学习本质的回归。归根到底,简约化的教学所追求的就是着力追寻“大道至简”的教学境界!这种简约的内涵必须达到一种境界,具备一定的韵味,它的背后是大全、精要、深刻和智慧。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时下许多课的教学目标制订不切合实际,面面俱到。一节课的目标果真要这么多,都能实现吗?毕竟只有40分钟呀!其实一节课的基本目标就是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和谐统一,不可割裂的,而第三个目标又是隐性的,所以真正形成书面文字的时候,只要描述前面两个目标,情感目标其实是渗透于其中的,无需言传只要意会即可。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简洁明了、实实在在、易于达成、便于反馈”,力争使每一条目标都实在、具体、明晰,从而利教、利学、利评。
二.新课导入要简洁:导入的基点在“导”,因而在导入的设置上要直观,不能绕圈子、走弯路,而应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过多教学情境的设计,会影响学生思维的集中。教师要用简洁明快,言简意赅的方式导入课题,迅速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定向思维目标,把握教学主题,消除知识障碍,帮助学生迅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三.教学内容要简约: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简约”不是简单、机械地减少教学内容,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要求教师认真地钻研、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把握,在深入解读教材上下工夫,在浅出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教师要大胆地处理教材,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选择能让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进行教学。准确把握教材,艺术地处理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善于使用教材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合理裁剪,大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四.教学方法要简便:陶行知先生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是的,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应该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求以及教学的内容、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学生提供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条件,同时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
五.教学环节要简化:教材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事情(这里的简单不是指内容简单,而是方法的简单),由于教师的设计使许多原本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笔者始终相信“好课本简约,妙手才可得”。我们何必设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环节让学生钻,不真实的情境只会让学生感觉虚伪,不切实际的探究,浪费教学时间,除了能体现教师的“作秀”(也可以叫折腾)的水平,还能带给学生什么?别忘记教学设计的任何环节都是为了学生更真实、有效地进行学习。
六.教学媒体要简单:对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紧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服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安排,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方面的教学功能。不能为追求时尚而盲目地使用教学媒体,因为它毕竟只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和工具。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只对某一种教学情境具有特定功能,不存在能对任何学习目标和学习者发生最佳作用的教学媒体,因此教学媒体的选择必须慎重。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必须与新的教学观念相结合,不能仅是手段的变化和内容上的增多。课堂上的信息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基础之上的,没有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没有学生能动地参与,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不可能进行的。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为追求时尚而盲目地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将课堂教学变成简单的“人机对话”,甚至将学生的学习由过去的“教师灌输”变成了“机器灌输”。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生动活泼,实则冰冷死板,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极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健全人格的发展。实践再次告诉我们,大多数的常规课堂,还是使用常规媒体来教学,并且只要教师认真吃透教材,把握学生,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来教学,课堂照样可以很成功、很精彩。
七.教学用语要简练:教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练、准确,避免啰嗦、杂乱。要用最简练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追求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但许多老师总会“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教师的语言应该简练深刻,学科语言要专业规范,提问语言要明确,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评价语言要扼要坦然……说白了,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
八.练习评价要简要:在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里还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公开课上无独立的书面作业,常规课上课内作业经常成为课后作业。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追求热闹效果(生怕学生做作业会冷场)或者其它原因舍去了这个环节,而常规课上教师由于没有过多的压力(这的确是现状)因此很容易造成前松后紧,到了下课铃响再布置作业,把原来属于课堂作业的时间给挪用了。江苏扬州梅岭小学的老特级教师翟裕康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四了教学法”即:讲了、练了、评了、收了。这样既不打折扣地完成了课时教学任务,又给了学生充分的课余时间。遗憾的是,目前在全省乃至全国能坚持“四了”的教师并非很多,挤占挪用学生时间的现象大量存在.简约化的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在大多数课(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都要留足时间保证学生进行独立的书面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压缩前面教学时间的前提下,精心设计独立练习,保证练习的数量与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至少10分钟左右)得到及时、真实的信息反馈。
任何艺术过于精致化就会走向颓废,教学艺术也不例外。从做“加法”到做“减法”,简约平淡则是一种大气的表现,是境界的回归,它给了教学更大的提升空间。把课讲得简单一些,并不等于简而不精,单而不丰,简单一些其实就是精炼一些,把教学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莎士比亚说“精简是智慧的灵魂。”而真正要成为追求精简化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改繁琐为简约,改呆板为灵活,改无效为高效。让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充满无穷可能性,洋溢生命色彩,富有人性魅力的磁场。
第四篇:追寻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许卫兵)
追寻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许卫兵
一、缘 起
1、日常教学研究的困惑。
教学时间紧蹙,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显得不够用,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
教学内容繁杂,大容量,快节奏,马不停蹄却又零乱无序,漫不经心却又失却章法;
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目标不明晰,缺乏应有的层次和教学节奏;
教学调控不力,缺乏深度,缺乏灵动,缺乏艺术性;
教学效果低效,饱满、臃肿中显现出肤浅、低效,教者得辛苦,学者学得疲惫;
„„
2、有效教学、效益课堂的不懈追求。
二、归 因
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容量较大,比如“年、月、日”、“分数的意义”、“认识人民币”、“用字母表示数”等概念教学的起始课,知识点多,教材内容饱满,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任务,自然轻松不起来。
二、教者的课堂组织拖沓松散,运行节奏不够明快,环节设计过于充足,简言之,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合理控制不够。
二者归结到一点:
教师如何实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实现“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寻 解
何为“简约”?《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简略”、“节俭”。虽说仅见两种解释,但“简约”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却运用广泛,意蕴丰富。白石老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栩栩如生、情趣盎然的虾戏图,画家谓之“简约艺术”;殿堂居室四壁淡雅,清水木器,偶见小巧玲珑的壁画点缀其间,朴素大方,美妙叫绝,房客谓之“简约装饰”;小龙女一身白衣素裹,端庄高洁,傲然独立,作家谓之“简约时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清淡但精神丰满,深居简出但气度非凡,隐士谓之“简约生活”;人生之旅蔑视功名,拒绝利禄,豁达开朗,自由沉稳,智者谓之“简约人生”;除此之外,“简约”还可以是一类风格,一种气质,一份内涵,一种境界„„。
剥茧抽丝,提取精华,综合各种运用,我们捕捉到了“简约”的核心内涵,那就是:“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寓丰富于简单之中。“简约”给人的是一种明了、凝练的感觉,在去繁就简的同时,却保留了事物本身经典的部分。
四、建 构
基点:
我们追寻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并不是彻底否定原有的教学而另起炉灶,并不是脱离教学的一般原理而重新建构。恰恰相反,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完全应该凭借已有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上述类型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使其能除去臃肿的堆积,剥离繁琐的多余,从而达到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在这里,“简约”是一种操作要领,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理想目标,还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正因为此,简约化的数学课堂并不具有一套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列举一些理想状态下的简约化的数学课堂特质。
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质:
结构:清新 明快 整体感强
素材:经济 高效 少而精练
运行:层层推进 环环相扣 要言不烦
教者:轻松 自如 宏观把握
学者:愉快 到位 学得清晰 ┅ ┅
五、尝 试
1、《认识分数》2教学解读 紧扣“主线”。 经济用“材”。 调控有“度”。
2、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教学解读 结构浑圆。
教学精当。①“前有铺垫、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整体思维 ;②“情知并重、双线并进”的教学互动
六、追 思
1、“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简捷化的思维。
2、“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专业化的教师。
3、“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属己化的追求.4、“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纯美化的追求.
第五篇:有效反思,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反思,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回顾、检验与认识,简言之,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将教学过程作为反思中心,在大脑之中不断回想,对教学成功与失败之处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反思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恰到好处的教学反思能有帮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笔者以教学反思为中心,旨在研究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期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价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后的反思可以说是思维体操中最上乘的。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中也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美国的也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反思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t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详略得当,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
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积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
三、反思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是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学意义、思维培养、陶冶道德情操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刻苦的钻研;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反思教学价值,就是挖
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要知道每一种数学思想都包含着一种人生哲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丰富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点滴的数学知识都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的蛛丝马迹,不放过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好。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学生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反思环节,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意识到此点,要善于从自身的教、学生的学习两大方面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有计划的引领学生在数学海洋之中遨游,促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保持数学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能力与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洪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中).2015(10).[2] 陈正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实践与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3] 李剑.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提高教学效率[J].学园(教育科研).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