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政治教师现状和新课改的困境的(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22:5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初中政治教师现状和新课改的困境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初中政治教师现状和新课改的困境的》。

第一篇:关于初中政治教师现状和新课改的困境的

关于初中政治教师现状和新课改的困境的

调查分析

安吉县教育局教育室

任强松

一、调查目的

据新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的经验,新课改除了必要的硬件外,最重要的是师资力是量及其培训提高。今年是安吉县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第一年。但在关键的一年当中就遇到了师资的瓶颈,这既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育人观念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许多年,但是,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其不良影响将会更大。

开展初中政治教师现状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我县目前初中政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分布、专业对口及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态度等,然后进行归因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工作建议,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调查的内容及形式

开展初中政治教师现状的调查活动,主要是对我县初中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态度和认知水平进行调查了解。因此,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内容和方式。

(一)调查内容

1、全县初中现任政治学科教师的学历、年龄结构、兼职兼课等情况。新课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教师提高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特别是受习成观念的影响、从教多年的政治教师,首先要求有观念的更新,同时要求有相当多的本学科和外学科的知识积累,了解了教师的基本情况,是新课改师资培训提高的基本前提。

2、教师对思想品德课学科意义的基本认识。

态度决定行为,认识决定动力。学校领导、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本门学科的重要性和现实情况的巨大反差,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新课改工作。

3、教师对思想品德课课任教师胜任情况的认识。

怎样的教师能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学校的行政领导,这将直接决定本学科的师资安排和课时安排。通过对这方面信息的了解分析、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歧视。

4、教师对思想品德课与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关系的认识。

初一的思想品德课有它自己的明显的学科特征,既不同于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又与这两项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将会影响教师是否以正确的课程观来对待初中的思想品德课。

(二)调查形式

1、问卷调查

2、随堂听课

3、师生座谈会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全县初中现任政治学科教师的学历、年龄结构、兼职兼课等情况。

***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课任教师政史专业兼职兼课行政领导

全县25所初级中学,任教思想品德(政治)学科的教师共有169名,初三年级专业对口占82.8%,初二年级专业对口占54.9%,初一年级专业对口仅占22.2%,初一年级兼职兼课达76%,行政领导占35.2%。从以前数据分析,初中政治教师严重短缺,专业不对口比例大,年龄结构偏高,兼职兼课教师过多,特别是初一思想品德课情况更为严重,直接对新课改的推进形成了障碍。

2、教师对思想品德课学科意义的基本认识。

通过师生座谈会可以了解到,教师认为初一思想品德对中考没有意义(不属于中范围),但是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在中考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校对这门课产生了学科歧视,因而在安排师资时,出现了大量学历不合格、专业不对口、兼职兼课的教师,甚至是后勤人员参与本学科教学,个别学校也出现了不把本学科的考核列入教师考核奖励的内容。这样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直到社会都认为这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副课,只要糊过就行。由于受教师的主导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从教材上看这是一门对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学科,学生拿到教材后,甚至会一口气把它看完。但由于教师运用方式的不同,有的学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而有的学校的学生则认为与老教材一样枯燥,没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巨大意义。

3、教师对思想品德课课任教师胜任情况的认识。

通过对随堂听课情况、教师结构的分析,以及教师、行政领导座谈会的了解,普遍认为初一思想品德课没有很明显的学科特征,不需要深厚的学科知识积累,只要懂得教学的基本常规就能胜认本学科的教学。

在随堂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上课过程有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漠然无视学生的反映,无法捕捉到学生的亮点和疑点,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新课改的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无法正确实施,更严重的出现了学科知识的错误;

同时发现年龄偏大的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存在相对的困难。由于长期的学科歧视,使很大部分老教师忽视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忽视学科知识的更新和观念的变迁,无法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和提升,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从面无法适应本学科的教学。

4、教师对思想品德课与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关系的认识。

在这一点上,大家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都认为本学科与德育课、班主任课存在着极大的共性,甚至可以互相替代。

正是由于这种观点的影响,人们从观念上抹杀了初一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征,从而在本学科的教学安排上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时而重视时而漠视,在教学中也会忽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仅仅理解为事后的教育手段,把本门学科等同于校纪校规的处理教育。从而忽视了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过程。

四、工作建议

(一)领导应转变观念,从教书育人的高度来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把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则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载体,学校不能只看到中考与本学科内容矛盾的一面,更应该认识到本学科与校风学风建设、学校常规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相统一的一面,努力处理好这一对矛盾,实现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的“双赢”。

(二)学校要面对现实,切实加强学科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

初中政治教师短缺是历史形成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改善这一现状是最迫切的。对本专业教师要加强新课改理念的灌输,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给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让他们多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观摩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差距,在学习中提高水平。

对非本专业的和兼职兼课教师首先要求他们摆正心态,加强校本培训,依靠学科组、备课组集体的力量来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水平。慎重选定学科领头人,切实发挥他的示范作用。

(三)学科安排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克服随意性

在初一思想品德课中,首先要保证课时量,避免其它学科任意挤占课时。学校行政人员要合理安排,尽力克服行政工作对本学科教学的冲击和干扰。班主任可以利用本学科与班主任工作共性的东西,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

本次调查主要是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同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一定的依据。

第二篇:初中政治新课改实施方案

初中政治课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具体措施

1、开展集体备课: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形成讨论、执笔、授课、修改、反思的备课过程。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创造机会。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除参与学习组织的理论学习外,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内的专业理论学习,积极接受新的课改信息和动态,并结合我校教学设施现状和学生特点进行讨论。

3、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问课堂要效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每周一次互听互评课。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利用学科特点,采取演讲、辩论、手抄报等形式拓展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能力。

5、改变家庭作业形式:由以往的习题、练习、试卷为主,改为适当渗透开放型活动。

6、改变以往测试为主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将作业、课外活动、开放型家庭作业纳入评价中。同时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三、实施阶段

1、准备阶段:参与新课改培训;成立思想政治新课改备课组;深入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领会课改精神、明确学科任务;制定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不断深入学习课改理论;加强业务学习;采取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时总结、不断交流,共同提高。

3、总结阶段:实验教师书面总结课改中的心得和失误,教研组内交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互通有无,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第三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困境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新的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写作课程,过去重在强调文学性。从新课程准可以看出现在的写作课程则强调文学性、认识性、实用性的统一。

〖关键词〗作文教学中学语文困境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考作文比重的加大,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日显重要,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效果却极不理想,陷入了困境。作文课上,学生们愁眉不展、抓耳挠腮,其愁苦之状苦不堪言,哪里去要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生习作呢?不会写、没有内容可写、言不及义写不出心中所想等成了阻碍学生写作的主要问题。因此,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了。

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作文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模式固定。一方面,在目前的语文教科书中,作文单元训练中很少有具体的易懂的作文理论知识,几个字或几句简述,学生很难从中掌握写作知识,也无法实际运用。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在指导写作的技巧理念也过于机械,一般模式为:出题——讲授写作技巧(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组材等)——学生写作——批改——评讲。由始至终是老师的一条龙服务,很少有学生的能动展现。这样,学生的思路就陷入教师设计的框框之中,产生心理依赖,抹杀自己的思路,学习独立作文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写作信心受到压抑。

2、写作题目单一‘枯燥,压抑了学生的 写作兴趣和写作思路,教师设计的题目通常是在上课之前想出或单纯参考作文训练来命题,缺乏计划性、整体性、阶梯性,一个题目可以被初中生在三年学习中重复翻抄,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

3、教学评价单向化。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标准和手段的不合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强调更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很大程度只看重其文学性,只重视写作技巧。评价手段更不合理,只有教师单向打分,以教师的评价标准为唯一标准,学生自始至终没有参与评价

(二)、学生写作训练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生对写作兴趣不大。前不久我对我们学校七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只有22.65%的学生对写作感兴趣;50%左右的学生是惧怕写作。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是所有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事。

其次学生作文“共性”多而“个性”少。表现在很多同学的作文,写作材料司空见惯、千人一面;构思墨守成规、平庸无奇;立意苍白乏力、肤浅无神;行文更是如潭死水、呆板无趣„„前次我校七年级月考,出了个话题作文“感动”,近三成的同学写自己感冒,爸妈送其上医院。而在送往医院这一事件上又有近五成的同学写那天刚好下雨,爸妈为了儿女把自己淋湿。

再次学生评改作文能力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进行得很艰辛,因为其收效甚微,不能快速的转化为“反映老师教学水平的学生的分数”而往往被老师所忽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边天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出路在哪儿?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初中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写作文

1、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机。教师应从学习、生活上关爱、激励、启发学生,时时感动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拥有写作的欲望。

2、降低写作要求,分解写作难度。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和水平,确立作文教学目标,从学生身边和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写起,进行作文训练,可以适当进行仿写、片段训练,逐步提高写作要求,给学生适应的空间。

3、指导观察生活,感受体悟生活。新课标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作文教学光从文本上指导学生是不够的,更重要是引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思考。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感受人生的美好,产生美好的情愫,产生自己的见解,培育学生作文的本与源。

4、运用成就激励,促进长足发展。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写作上的点滴进步都要予以表扬,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更要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在报刊或网络上发表作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作文竞赛,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信心。

二、教给写作方法,让学生会写作。对初中学生来说,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并没有掌握多少写作方法,要为他们的长远发展考虑,教给他们布局谋篇等基本的写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了基本的写作规范才能在不断地写作实践中创新和提高。

三、拓展丰富积累,让学生能写作文。

1、提倡积累素材,让作文血肉丰满。写作需要厚积薄发,积累一定量的写作素材是必

须的。要想让初中学生在写作中避免生搬硬造,要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鲜活充实的作文来,就必须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农村初中学生经济条件有限,手头资料少,网络资源受限,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充实学生的素材库。

2、拓展课外阅读,储蓄源头活水。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空间毕竟是狭小的,我们还要积极向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生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与写作方法,还可以丰富滋养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进行课外阅读需记住一条: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同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并对感触深刻的文章写好读后感。

四、做到当堂评展,让学生会改作文。我们常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有哪些问题和不足,然后再教会学生怎样改作文。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力求做到当堂评展学生的作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严重背离了这一点: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最少用一周的时间批改作文,作文发到学生手中时,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构思都忘干净了,教师的一两句评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教师在写作前可以从几个方面予以简单的规定,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了解写作情况并予以指导,及时批阅最先完成的部分文章,全体同学完成后,同学们可分组按照事先规定互批作文,批完后对优秀习作进行泛读展评,教师和参与批阅作文的同学谈习作中的优缺点,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当堂就某几篇问题习作进行修改或请优秀习作者谈创作体会。在这样的课堂上才会让学生重视作文、对作文感兴趣,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制定初中三年一贯制作文训练目标,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应静下心来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最起码一所初中的语文教师要能够坐到一起探讨研究制定整个初中学段的作文训练计划,该计划要在分析研究初一新生的实际写作水平的基础上并结合中考要求达到的写作水平来制定,本着阶梯上升、逐步提高的原则,为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发展铺好道路。初中各年级的作文教学都以本计划为纲,纠正随意性与盲目性,避免重复,提高效率。

六、不拘一格强化作文训练,重视作文运用,体现其实用价值,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逐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凭借每学期6-8篇课堂作文就能一蹴而就完成达标任务并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课堂提供给作文教学的时间极其有限,但我们可以积极向课外拓展:课堂教给方法,课外紧锣密鼓的进行写作实践。写日记、周记不失为作文训练的好方法,既能够积累素材,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

文章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反映,是生活触动作者的心灵时的感悟和倾吐。生活时时处处都有文章,作文教学应还原其本来面目,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校日常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作活动计划书和写倡议书、通知、意见书、表扬信、时评等小文章;举行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等活动时,鼓励学生写演讲稿、发言稿等文稿;家长会之前,鼓励学生每人给家长写一封信,感恩父母、汇报学习情况。长此以往,就会培养起学生自觉写作的习惯。

七、发挥农村初中的优势,让学生走近自然,接受熏陶,写出灵性;感受农村生活,体悟乡民的淳朴自然,写出本真。灵性和本真是大自然馈赠给农村孩子最美好的礼物。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书写人生的瑰丽文章。

八、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方面的问题思考。

1、随着国家的富强、经济文化的发展,农村师资教育状况很快就会有所改观。随着城市反哺农村时代的到来,有志青年也会拥抱农村这片热土,农村语文教师队伍也会不断更换新鲜血液。我们更要呼吁国人认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的作用,认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

2、我们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也不能停止探索的脚步,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丰富自己,对学生负责,跟上时代的步伐,创造性地进行作文教学,别让农村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总之,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很强的语言活动。这种活动必将长期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设平等、互动、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坚持赏识教育和成功教育。让学生开放心态,张扬个性,放飞心灵,自由写作,他们就会笔下生风,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在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3月第3版

3、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主编:《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4、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5、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6、李顺昌:《中考作文素质练习》,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7、作文导报首都师范大学

8、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1.04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及策略

摘 要:新课改下对初中班主任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其应该以培养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的,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为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初中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 做好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渐领悟到做人的行为准则,从而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在实际的初中班级教学中,由于初中生较为任性,学习能力不高,促使一部分初中班主任因综合素质不高,自身专业水平较差的问题,从而使初中班级教学质量较差。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问题,并提出新课改下解决班主任工作困境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使初中班主任能够有效改进自身存在的教学问题,使初中班级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班主任 工作 困境 策略

一、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问题分析

1.心理压力较大

新课改教学理念下,要求初中班主任不仅在教学中确保初中生的学习成绩能够达标,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就需要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再者,初中院校对于班主任的考核评价是与初中生的学习成绩相连的,由于班主任工作量很大,承担的责任较大,从而导致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压力较大。例如,在日常班级教学中,面临初中生学习成绩下降、初中生冲突事件等教学困境问题,加之初中院校与家长的不断质疑,使班主任的教学更加艰巨,使班主任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教学措施来整改叛逆的初中生,这样的强硬的教学措施不仅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会导致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压力不断的加剧,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1]

2.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初中班主任的教学观念还没及时的转变过来,还在运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进行授课,这种较为严厉的授课状态会让一部分初中生形成惧怕班主任的心理情绪,从而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再者,由于部分初中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初中生的耐心与爱心,对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教师不能够细心的为其讲述,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不能够认真的为初中生细心的教导,促使初中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错误问题,只是出于对班主任的畏惧不得不承认自身的错误,很难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的严厉教学模式会促使初中生对班主任产生意见,对学习知识产生厌烦的心理情绪,从而使错误越陷越深。

二、新课改下解决初中班主任工作困境问题的有效策略

1.缓解班主任的心理压力

新课改视域下,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只有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够以充沛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中的问题。班主任在班级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起到表率作用,将正确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初中生,使初中生能够受到教学知识的熏陶,从而培养初中生积极、向上、乐观、从容的学习态度。在面对班级工作问题时,初中班主任应该冷静的面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从而以积极的态度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初中生进行课外活动,通过篮球、跑步、健身、游泳的活动项目来提升自身与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在日常生活饮食方面应该保持均衡状态,从而有效的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因此,初中班主任要顺应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积极改变自身工作中的负面情绪,通过运动与合理的饮食来缓解工作中的心理压力,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教学工作,从而带动初中班级向前发展。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班主任应该以真诚的教学态度来面对班级中的初中生,与初中生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要像“一池清水”一样从点滴中滋润初中生的心田,又要像“一团烈火”一样给予初中生温暖与热情,还要像“一盏明灯”一样为初中生照亮前进的道路,使其能够在教学知识的感染下全面发展。在班级课余活动时间,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融入到班级群体中,深入的了解每一名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惑,并以初中生的角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的困惑,让他们知道班主任对自身的关心与尊重。在提高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初中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从而带动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在面对初中生违纪时,应该以和平的态度来与初中生进行沟通,并给予其善于的提醒。例如,根据不能够很好学习的初中生或者追求享乐的初中生,班主任可以通过交流进行了解初中生的家庭状态,及时了解其行为动向,给予适当的关心,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帮助其改正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2]

3.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效

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班主任在班级教学中应该适当的运用思想道德教育来提高班级教学的凝聚力,从而提升初中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给予初中生适当的表扬,在初中生违纪行为中,班主任应该改变以往批评的教学模式,应该先表扬初中生的优点,这样能够使初中生在情感教育中接受班主任善意的批判,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主观错误,从而使初中生在批评中得到进步;其二,开展初中生互动教学活动,班主任根据不良行为的初中生,开展一些互动教学活动,实现一帮一的教学活动,通过一个星期的互动教学活动,观察其进步的程度,并给与其相应的鼓励,使其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其三,与初中生家长进行有效合作,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探讨与交流,掌握初中生的优点与缺点,能够帮助班主任在与初中生进行沟通中把握其行为与思想动态。[3]

结语

?C上所述,能够得出初中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息息相关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初中班级教学中,班主任由于心理压力较大,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的缘故,促使班主任无法积极的面对教学工作。因此,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班主任应该运用运动与合理的膳食来缓解心理压力,与初中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效,才能够以充沛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初中班级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利芳,胡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角色扮演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6(08):161.[2]张艳菊.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指导培养学习能力[J].才智,2012(09):339+254.[3]赵周霞.初中班主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155.

第五篇:浅议新课改对政治教师的转变

浅议新课改对政治教师的转变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能否发挥及其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以往制约中学思想政治课效益提高的最大因素,莫过于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讲理论、背理论、考理论”,与学生成长脱节,与社会生活脱节。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如何组织教法值得我们探讨和反思。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政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生剂,现行的政治教学日益符合时代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的改革及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唯分数”论的传统教育评价观还不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对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探索之中。如何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搞好政治教学,依然是广大教师需要孜孜不倦求解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教学 政治教师

一、实现书本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位的转变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制约下,过分地强调课程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虽然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而且这种改革一次比一次更重视人的资源的开发,但以谁为教育本位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国又一次进行的课程改革,旨在实现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到关注人的发展的转变,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为此,我们必须: 第一、确立新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对象,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把学生看 作人还是看作物。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在口头认为学生是人,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把学生当做物摆布的现象,彻底改变把学生当着消极被动接受知识、应付考试的“存储器”的一切做法,把学生当着真正的学习主体。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上,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现由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转变。第二、确立新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往往只专注知识和技能,甚或只专注考试分数,只重视人的工具价值。较少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人的本体价值的实现。事实上,人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是内在地统一于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之中的。我们必须明白21世纪的教育不仅仅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更不是单纯地追求考试分数,而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确立新的教师观和教学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知识的宝库、活的教科书、知识的化身。没有教师的教,学生难以学到知识。课堂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教代替了学,会教才会学,教会就是学会,学会就是教会。形成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和分数中心,学生和教师均成为分数的奴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转,教什么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教支配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的双边活动成了单边活动,学的独立性、品格丧失,最终导致越教越不爱学,越教越不会学。甚至 2 造成师生对立,引发各种难以根绝的矛盾、后果。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上课不是单项的付出,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教师应是“平等对话的首席”、教学的主导,学生应是主体、主角。上课对学生而言,主体得到突现,个性得到展示,创造性得到发挥;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我们应在诸方面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实现由书本位到以学生这一人本位的转变。

二、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教材特别是国家专门机构审查通过并在一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教科书,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凭其而教,学生依其而学。在传统意义上,一直奉为圭臬,极具重要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政治学科就更为突出,政治教师既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是马列主义的义务宣传员,既充满自豪感,又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宣传纪律,不得越教科书雷池半步,并且只能按要求进行“灌输”。刻板的规定,导致政治教学明显的“教死书,死教书”、“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倾向,弊端尤其突出。如此情况,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还有一定的市场。必须坚决予以扭转,其最为有效的做法就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首先,“用教材教”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使然。思想政治新课 3 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思想政治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目标。这一规定同时也告诉我们,思想政治教学不可以再走纯知识化的老路,不可以继续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附属品。现行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迅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恢复其应有的地位和功能,实现其固有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功能和目标决定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可变性;教学过程的机动性、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先进性。思想政治教材仅仅是实现其根本目标的基本依据,而非唯一凭借,必须依据学生实际增添鲜活内容。做到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其次,“用教材教”是新的教材观使然。从新的课程理念和时代发展要求来看,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亦呈下降趋势。新的课程标准已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了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新编思想政治教材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了。从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教材特别是思想政治教材应不断加以开发和建设,以体现时代要求。教材原本不是圣经,应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建设。广大教师虽说不是教材的编写者,但完全可以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学校、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可以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并发挥积极作用。再者,“用教材教”是思想政治课固有特点使然。思想政治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于最直接地培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完美的品质高尚的人格,其实现过程必然是 4 动态性的。而思想政治教材则相对固定不变。如若刻板地使用一册相对不变的教材,那是万万不能适应动态性的灵魂工程建设之需要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创造性地“用教材教”,用出个性化,用出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简单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新课程改革时刻,如若再简单地生搬硬套,机械地“玩条条”,那怎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怎能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那又将是多么的不切时宜、落后和可笑。

三、实现纯知识化课堂教学到课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转变。

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根本转变,必须以素质化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取代单一的机械的纯知识化教学。这势必要求我们做到:

第一、确立新的认知观。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学生这一认知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的过程,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存储知识,充当“存储器”,而是学会探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必须克服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和死记硬背,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分数的束缚,做知识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第二,高度重视并搞好活动课教学。初中各年级思想政治新教材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用活动替代了以往的课后练习。这是一种新型的更为别致的练习,这是充分考虑了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而作出的 5 重大改革,为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觉悟创造了实践机会和具体前提条件。新教材对活动的安排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耀眼的亮点,得到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充分肯定。为保证活动课的有效开展,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特意规定用总课时20%的时间开展活动或进行实践,可见对活动课的重视程度。活动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还在于活动本身的特殊功能。有专家言:活动是沟通青少年心理与社会的桥梁,是合成理性行为与境遇性行为的反应堆,是感悟人生与体验人生的场域,这是很有见地的。对青少年来说,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特殊心理变化历程,需要适当的形式予以修炼,而活动恰恰为青少年锻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提供了机会。青少年学生大可通过活动的参与,探究、体验、感悟人生,获取终身有用的东西,养成良好的品德。我们教师不但要增加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表演以及观看影视录象等活动成分,而且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举办展览、壁报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究针对性,讲究实效性。

第三,改革现行评价方法,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思想政治课评价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直接关系到改革的进行和成效。其“评价方式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坚决改变以死记硬背为主的纯知识性考试,坚决改变单一追求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努力营造有利于老师大胆改革,开动脑筋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探究、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科学的教学理念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要上好每一节课,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转变角色,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的定义为:教学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有也不需要有师生的平等。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果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政治课教学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的转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必须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及时调整,重新定位,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实现“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把学生推上“舞台” 7 由他们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动起来,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所想,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又要当好“导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真正做到活而不乱。

2、认真组织讨论活动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舒畅合作的教学氛围,意味着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关注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下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以人为本增强了学生讨论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讨论活动课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提供了运作载体和平台,使学生在特定具体的情境中,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去发现、感受、体验、探究与合作,从而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优化心理品质,培育健全人格,培养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充分重视讨论活动课,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与学习、生活实际、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确定主题,精心组织,采用“游戏竞赛”、“演讲比赛”、“专题讨论”、“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形式,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和发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有利于使学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更能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必然意味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教师的教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作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 8 实际,善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突出表现出来,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导学生以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政治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择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他们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并获取结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研究型、参与型、体验型、实践型的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我对课改的思考认为,作为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在应对新课改中固然有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但如果我们能主动地去改变教学理念与相关的教学方式,教学就会有转机,正如“穷则变,变则通”,在新课程改革有序进行的过程中,作为主战场的教学改革,理应成为我们各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们也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此次课改的重任,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一个质的飞跃,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政治课程标准(教育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关于初中政治教师现状和新课改的困境的(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初中政治教师现状和新课改的困境的(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孝南区杨店镇三块碑中学 熊香波 【内容提要】 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

    初中政治教师岗位职责

    初中政治教师岗位职责 1、政治教师岗位职责 1、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能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通过......

    初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八、九年级共九个班级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学校领导的关......

    初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2011年度教师考核 工作总结本学期,本人担任七年级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科任,能认真制定计......

    初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回首本学年的点点滴滴、桩桩件件,虽已经成为了历史,但追忆以求自励。本学年本人担任初三班的政治教学任务,这是我第四次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政治教学任......

    初中政治教师工作计划(最终定稿)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政治教师的工作计划,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初中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一】一、学......

    2014初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2014年初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1、基本情况:本人本期担任初3实验班46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时还任5中教务主任。本期以来,在学校行政的关心指导和正确领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工......

    2013年度初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2013年度初中政治教师工作总结一、职业道德方面: 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各党保持一致。热爱教育工作,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有勤恳踏实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