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政治教师要学会反思
新课改下政治教师要学会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行,对政治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更有效地在新课程新教材中做好政治教学工作?这要求政治在学习新理念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从中找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从而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也为教学科研作出贡献。
一、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新一轮课改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有许多习以为常的“经验”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作为政治教师要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去分析每一天每一节课,从中探索成功原因,失败教训,从而为改进教学打下基础。
二、政治教师反思的依据。
1、国家的法律、政策、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依法执教是国家的要求,依德执教是为人师表者基本素质。一个漠视国家法律,教育方针政策、不讲职业道德的教师,其教书育人的方向就会出现偏差,片面追求分数,不惜采用体罚变相体罚以期达到获得教学奖金的目的,这种杀鸡取蛋的方式是在危害下一代,危害国家,民族,作为每一个政治教师,对法律、政策、道德更了解的人,就更有必要反思自己,看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合情理,脑中时时不忘依法、依德执教。
2、经典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理念、都是反思的依据。经典的教育理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去研究,因为这是前人教育教学实践总结的精华,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领会,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新的课程改革有许多也是根据经典教育理论为依据的。另外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更应认识新理念。与时俱进是作为教师必须重视的。
3、他人的教学经验。有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教师的得失成败中得到一些反思。正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其他教师在教学中的成功的经验我们应该学习,也要吸取其失败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当然,这里的他人,不仅指身边的同事,其他学校的,网上的有关的信息都是可以借鉴的。
4、学生的反馈。学生的反馈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工作最终还是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检验的,从中可以检查我们教学方法的效果,从而为我们改进教提供了基本的素材。了解学生的反馈,可以从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测验,与学生交谈了解。
三、反思的方法。
1、教学前::对教材、学生的反思,教师应对旧教材有一个反思,针对新教材中的新颖的地方的要深入钻研,认真体会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教材的作用,对教材的利用做到心中有数,适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校本资料进行教。对学生也要进行反思,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准备情况,使教学能做到面对本地学生的实际,做到面向全体又能因材施教。
2、教学中:对教学情境、教学式的反思。再充分的课前备课都会有其不足,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每时每刻都要思考,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气氛如何,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吗?从而及时作出调整,使教学高效率地进行。
3、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进行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成败来一个全面反思,弥补课堂中反思时间不充分的不足,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感想,从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达到自我提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尽管在大学或以前的实践中己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现经验,但鉴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性、复杂性,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更要求政治教师们从自身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自我反思,得到更准确的更切实可行的、体现教学新理念,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为政治教学科研作贡献,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005年6月22日
第二篇:教师要学会反思
教师要学会反思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幸福是一种内心感受,是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状态。因此,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它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基础上,如果个体需要不被满足,就不会产生幸福的感觉。幸福是多元的,满足不同的需要就会有不同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感也不例外。它既包括生活的幸福感,也包括职业的幸福感。这两种幸福感总是交织在教师的生活中。当然我觉得职业幸福与人的生命质量更为紧密,是人幸福的重要源泉。
肖川博士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中提出的很多观点,都让人深思,在平日里,我们总是忙碌着,却甚少去思考我忙碌的目的是什么?预期是什么?有效吗?如何在发展呢……其实,在肖川博士的书中隐含的一个劝诫就是教师要学会停下来思考,也就是要学会反思,而不要盲目地前行。他谈了教师的职业倦怠、谈了如何管理班级、谈了如何沟通等等问题。其实,但我们一直是惯性地工作着,不善于调节自己的工作节奏,又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梳理自己的思路、反省自己的所为、布局自己的未来呢?我们的工作是繁琐的、忙碌的。每天要面对很多的问题,家长、学生、自身。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就能慢慢地清晰起来,思考也就周密起来。
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会发现学生小小的异动,就会想着去深究。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能学会倾听家长的话语,听到家长的心声。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会反思我今天课堂上有哪些精彩和遗憾。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会反省对他人的举动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从而减少这样的伤害。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就会想着自己的专业发展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瓶颈问题,该如何去解决。总之,当我们学会停下来思考,我们的心才如明镜般清晰。
任何一种职业也许都会有让人倦怠、苦闷、消极的可能性,既然有这样的可能,那逃到何处都不能避免,那么就坦然地面对吧。
第三篇:新课改下政治教学方法浅析
新课改下政治教学方法浅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有新的标准。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新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政治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学生质疑 强化训练 教学新手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7-0067-0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破了以往的政治教学注重课堂讲解,忽视学生活动,注重课堂形式,忽视学生思维的模式。新课程改革仿佛一阵春风,唤醒了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更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当前教改的趋势,也是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政治课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教“教材”,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政治课。学生学得更深入更扎实,而且越学越有滋味。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我省实行课改三年多,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政治教学环节中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质疑
过去的老教法是教师教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提问,师问生答。而结合新课改要求,在阅读学习的内容时,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能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感悟自己周围存在的一切,从而获取新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愿意去学。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尽量的少提或不提,问一大串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就受到制约,失去了质疑的权利与机会。在教学中,多让学生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大,反之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在教学中,围绕教学重难点,适时让学生质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就会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知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强化训练
学习政治既是认知过程,同时又是实践过程。还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离不开求知实践。为此,我们必须把“过程”放在比“结论”更重要的位置,把学生的参与落在实处。习惯上,人们一提起参与就会觉得是指学生课堂答问。教师也常常把不能按照教师的设计顺利答出答案叫做“不配合”、“不参与”。这种只求“结论”不重视探讨“过程”的做法,即使问得再多,对学生的思考、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训练也是毫无裨益的。因此,重视“过程”的实质就是重视学生的思维实践。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过程”的训练:
第一,强化“读”的过程。读,是学生直接感知教材的最主要的环节,没有充分的读的过程就不可能产生深刻的理解。
第二,强化思考的过程。我们倡导的启发式教学的要义在于教师提供指导性参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逐步探出问题的结论。思考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直至完善的过程。那种“教师即问,学生即答,回答不出,教师自答”的简单问答式是不可取的。
第三,强化表达过程。表达即信息交流,表达过程就是思维流程的展示过程。强化这一过程的结果,必然使思维从无序到有序,有紊乱到条理分明,增强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
第四,强化动手过程。也就是说要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学会标记、圈点、批注,学会在动手中获得知识、方法,获得能力。
三、教学中要改变单一授课模式,利用教学新手段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学媒体是引起教学变革的重要条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课必须结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光碟软件,音像资料,网络资料,新闻时政等资源。为此,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满足自己原来的业务水平,而要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操作能力,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前提下,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切入点,把政治教学和实施网络化教学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进政治教学的课程改革。而其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网络为现在的教学和材料的选择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把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知识引进课堂,使课本知识和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形成交互学习方式。如在讲述《哲学与生活》的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时,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只会去用书本上“神舟三号”的照片或读一些有关的资料,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现在可以直接让学生从教室内的计算机里查询最新的科技信息,如“神舟七号”的发射及成功返回等,并于电视机内播放出来。学生在找和看的过程中思考老师出的相关的一些题目,如“神舟七号”的成功是谁的功劳?这是不是证明人可以改变规律来为人类服务?这可以看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是什么关系等。学生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明显高涨,问题的正确率也明显提高。因此,学生自己在网上收集信息远远比老师帮他们收集整理好效果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他们对知识和信息收获的喜悦和对网络的喜爱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就对哲学知识感兴趣了。实践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新的教学手段对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反思
摘要: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政治课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政治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新课改; 政治; 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政治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必要性?我们政治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试做些初步探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政治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政治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1、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外在表现形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的重构为手段,涵盖学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体性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更多,在这充满变数的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实践,需要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够适应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需要教师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可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质量。
2、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学记》)。曾子曰“吾当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反求诸己,扪心自问”,这都强调人都应具有反思意识,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政治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 [1]。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用心去达成。加强教学反思,有助于政治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3、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艺术,增强教学实践智慧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增强教学实践智慧。如何灵活驾驭复杂的课堂教学,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亲身教学实践活动的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新教材大大增加了政治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在实践的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才能灵活应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二、新课程下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1、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政治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政治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首先,转变政治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其次,丰富政治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政治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2、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政治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政治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 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政治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政治学科来说,其实平常政治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 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政治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政治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下政治教师的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政治教师的角色转换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这给中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下政治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需要政治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探索,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完成政治教师角色的真正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 角色 转换
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她给教学带来了时代的节拍,清新的气息,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其中“以生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宗旨。为适应这种要求,政治教师改变传统的木偶式的、假、大、空、高、远的说教,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构建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树立全新的理念,全新角色意识。真正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行为,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外化其内在的积极的情感和思维,实现学生的发展性学习。下面,我对新课程下政治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由 “课堂的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者”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 “课堂的主宰者”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不能做“课堂的主宰者”,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这样教学才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
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并且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
(二)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习有很多条路,但现代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作为促进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掼、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发现式的教学
与学习,反对将一成不变的讲述法当做唯一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
(三)教师由“信息源”转化为“信息平台”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四)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已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的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做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已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尽量公
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对待。
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们知道,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惟一的角色。
总之,中学教师极早认清21世纪以及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够保证未来中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