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

时间:2019-05-13 04:3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

第一篇: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

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拉开,对中学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对于政治教师而言,怎样在新课程改革的上好中学思想政治课,这是一个新的挑战。这需要中学政治教师从各个方面进行自己的素质建设。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政治教师 ;素质建设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内涵

教师素质是一种职业素质,与素质相比有其特殊性。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对教师素质含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林崇德教授的定义:“我们把教师素质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①研究表明,教师素质不仅与教师这一职业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在教师职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是教师这一职业特殊性和独特本质的反映;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身所具有的某种力量,而且也是教师更好完成教育任务的内在条件;不仅是一个系统结构,而且也是结构和过程的统一。故而,本文将教师素质界定为: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形成的,有助于完成教育生活任务的个体内在品质与力量。

根据对教师素质的理解,把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定义为: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直接、显著影响的思想、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既包括其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也包括将这些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使其协调发展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优化目标

中学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我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全面改革,其内容涉及培养目标的改变、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教材内容变化和评 ①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开明出版社,1999:31。

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场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可见,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更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素质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有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再次,要树立热爱学生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最后,要与同事团结协作,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有好合作。

(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的宽厚知识结构

随着思想政治新课改的实施,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就要呈现多元化的状态,要求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包括科学精神,也要包括丰富人文精神。所以,具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的宽厚的知识结构,包含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在内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就成了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师素质优化的目标之一。这具体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本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等。

(三)完善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能力体系

教师的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教师的能力发展也是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完成的。完善的政治课教学的能力体系具体包括: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等。

(四)健全的人格素质

健全的人格素质,包括健康优良的身心素质和受人尊敬的外在行为表现。进 入21世纪,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肩负培养新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必然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同时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基础,也是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的风度、仪表反映着教师的精神面貌、生活态度和审美观,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显著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新课程改革下提升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逐渐在全国的贯彻实施,使中学政治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迎接挑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到底该如何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就摆在我们面前。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

(一)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但与这个神圣使命不相匹配的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相对不高。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教育的改革和完善,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的提高还要依赖社会大环境的变革。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途径之一就是改善教师的待遇。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最令人向往的职业,就能使教师安心施教,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涌入教师队伍,教师素质也就不会再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原因。

(二)师范教育应具有针对性,深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教师社会地位及待遇的提高,是培养教师素质、稳定师心的基础条件。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要使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必须完善师范教育,使师范院校真正成为人民教师的摇篮。一是注重培养师范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目前,师范院校毕业生大多都不愿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一方面是受种种社会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师范院校疏忽了对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良好而充分的职业思想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偏见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有助于学生事先做好心理准备,迅速进入教师角色。二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实现知识教育型向素质教育型的转变,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还要实现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三)深化中学教育改革,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一是要改革教师任用制度。当前,必须解决的任务就是实行教师聘任制。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教师聘任制。推行教师聘任制的目的是在学校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破除传统的教师终身制,使学 校的人事管理步入合同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同时,改革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在学校内部贯彻“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原则,改变以往长期存在的劳逸不均、分配不公、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 质量。二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积极倡导尊师风尚,学校要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而形成尽职尽责的信念;学校管理者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调整策略,改变领导方式,努力维护教师的切身利益,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虚心听取教师的不同意见,帮助教师进步,使教师形成主人翁意识;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科学公正地评估教师劳动,充分相信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支持教师从事多种专业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

(四)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树立终身教育意识。

一是学识修养是基础。要下大力气丰富自己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博采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风格,由 “教”变为“导”,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情感修养是重要条件。要培养教师的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鼓励教师与学生交朋友,进行“感情投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是教研修养是关键。教师要勇于进行公开教学,让自己在同行面前“曝光”,做好这些的前提是要刻苦钻研教材,预先准备好教案,及时总结教学心得;虚心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坚持订阅教学业务杂志,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信息。

中学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相关,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呈正相关。因此,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无疑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I] 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李壮成.新课程教师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3]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鞠献利.教师素质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6]宫作民.新世纪教师素质论稿[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7]唐荣德.教师素质:自在的教师[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王丽,宫欣抬.新课程与教师素质[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9]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0]金阳.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II]孙景源.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南漳县龙门中学

罗建莉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赋予了中学英语教师新的角色。英语教师的素质水平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的关键。提高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新型的高素质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培养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从英语教学的任务理念、目标、实施策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英语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现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线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提升,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成为新课改下高素质的中学英语教师。

二、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人们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英语课程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观念、课程目标与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实现历史性课程改革的目标,除了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之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本保障,也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

三、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

(一)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如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等,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胜任以后的教学任务。

(二)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即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知识,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不仅要通过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评价的改革等来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还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如学习钻研涉及教育的各门课程及 现代 信息技术等。

(三)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技能

现代的英语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课堂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生必需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朝一个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五、高素质中学英语教师成长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

树立新的外语教学观念,用适用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外语教学。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改革首先是英语教学观念的改革,使教师在校教学期间就要树立正确的外语教学观念和外语教学指导思想,培养教师热爱外语教育事业的情感,掌握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正确的学习策略。

其次针对培养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所开设的课程应该能够适应社会和基础教育的 发展 趋势和新的挑战。根据教育部规定的英语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有些陈旧,已不能适应社会的 经济 发展和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应重新修订教学计划,砍掉或减少那些实用性小的课程,增设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增加口语和 听力 课的课时,增设商务英语、计算 机英语、多媒体应用及课件制作和英语教学技能课,这可以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

(二)深化和拓宽英语专业知识

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要重视对英语教师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及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课程标准和现行的教材及大纲都要求教师主要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也要求课堂教学要情景化、交际化,使学生在情景对话角色表演中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内容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丰富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及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风土人情、社交礼仪,打破文化障碍,使之能够把正确的语言形式得体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加强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工作

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系统的,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利用寒暑假对英语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内容包括新课改,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等。请英语教学骨干教师来给大家授课,帮助中学英语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特别注重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如英语口语训练;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学的英语教材,帮助教师掌握必要的英语学习策略和必要的英语方面的文体常识;使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更好地与教师课程实施相衔接。把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出促进中学英语教师自身及整体发展的作用。(四)通过互帮互学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校可以安排教学能力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在教学上一对一地交流和总结,结成“以老带新,手拉手帮扶对子”,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指导老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新教师跟踪学习辅导教师的课,辅导老师跟踪听评、指导新教师的课;新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教法,学会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构建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老带新”活动并不全是师父带徒弟,更多的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新老教师互相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的碰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获得与提高。

(五)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改变过去把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并且将其与教师的奖惩挂钩的做法。传统的评价体系是单纯地以分数高低来评判学生素质和能力,相应地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切实改变这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鼓励、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以教师的工作业绩为依据的评价指标,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注重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过程进行评价,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热情,谋求教师的发展,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五、结语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6]新课改为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契机,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各个学校及教育部门要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为广大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确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赵生飞,耿峰.新课程背景下师范毕业生如何从事教学与科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4]转引自王振宾.新课改系更加凸显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5]转引自王春燕.课后反思型说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0.5.[6]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第三篇: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师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师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体育教学组织,体育教研能力等方面;并认为提升这些素质对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帮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为此,体育教师该如何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呢?

一、体育教师应了解课程改革“改”什么

(1)、改变课程功能和内容

改变课程功能过于注重技能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改变课程的结构和评价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在课程评价中以过程评价为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改变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什么

(1)、体育教师将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将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喜悦。

(2)、体育教师将由“居高临下者”转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成“平等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教与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的过程。

(3)、体育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要尊重其多样性、创造性。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体育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强心健体”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新课程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样既有助教师的教学特长的发挥,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

四、评价方式的转变

在以往的课程评价中,通常是以学生的技能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而新的体育课程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结果与技术掌握的能力,更加注重发挥评价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评价目的上,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原则上,它坚持指导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相结合,使评价贯串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来指导、激励学生的学习;在评价标准上,它体现开放性,不是强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而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评价方法上,它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引领结局。这些都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色。

五、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什么

(1)、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它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应系统而扎实的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二是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师基本技能,教师必须掌握体育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体育教育教学规律来选择内容、制定目标和确定要求,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点。

(2)、要具备教学和科研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涉及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肩负新课程实施重任的教师,要适应这些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应成为学习者与研究者。而体育学科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纵览一切相关学科和相关技术的高度综合性学科,所以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技术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起码要求。教师要成为教育家,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是一条基本途径。身为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吸取先进的理论观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

(3)、要具备整合课程的技能

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对于学科教师,课程整合必须从学科内开始。一是注重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即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二是注重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即所教授的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当代社会生活的整合,将体育学科的传统内容与新发现、新观点、新问题的整合等等。三是实现方法上的整合;即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尝试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课程整合是一个包括智慧、意志、互动、调整的行为过程。课程整合计划的实施应该是多样化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创造适合自己的整合模式。

(4)、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

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前者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归纳起来,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有五个基本途径:①社会生活调查;②日常生活积累;③学生个体经验;④自然环境和校外各种机构、生产和服务行业;⑤网络信息资源。在新的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进而具备开发校本教材的能力。事实上,体育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体育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资源。总之,随着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教育体制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主动适应这种变革。

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更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走近新课程,适应新变革。要以超前的意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娴熟的运动技术,开拓创新的新观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造就和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特别是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达到4%。要完善体制和政策,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教育以及农村教育问题,笔者深感欣慰,同时也很忧虑,目前农村的教育教学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现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出以下分析。

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镇用了几年更换赠送过来的,说起教学设施,农村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远程教室,图书馆更是离他们很远。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金,遗憾的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真正落实下来。

二、师资水平问题

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具备:

第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更是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在是我们很多老师怕讲不好,他们就索性用方言,而且认为反正学生也听得懂,很难想象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在老师一口家乡话的教学下是什么样的情景?更不知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怎么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又从何开始?

第二,语文教师不会学习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因此,适应变化是知识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挑战。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在知识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在知识时代,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在忙自己的家务事情。据我了解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看过相关教育方面的著作与论文或者报刊杂志等等,对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也关注极少,作为一位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平时不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每天都不刷新自己的信息,不更新知识结构,不及时的补充学术养就很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以及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需要,无法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和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以及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

三、教学观念及方式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都比较滞后,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认字、学会写字以及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路公式化。很多老师不与时俱进,依然在原地踏步,语文教学中仍然是按“熟悉生字―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总结中心思想”这三个步骤进行教学。并且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只要是完成了这个三步骤,自己的教学任务便是达标了。

2、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调查发现,在语文教学的语文课中,“通常只是读课本,听老师讲解词语、概念,而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进行有意思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所谓的教学活动是单向的、独断专行的活动。

3、教学手段原始化。农村很多学校依然还是黑板、粉笔这样的简单教学手段,一些相关电教设备和辅助教学的教学仪器基本是没有。

四、学生的阅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读书而发展。农村的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没有或不再读其他的书籍,很少学校有相应的图书馆,可想而知,他们的知识视野有多么的狭窄,在语文课上,老师的导语知识背景又不够,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去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看着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暗淡,想想都令人心痛,发人深省。

五、评估标准问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精神和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进发展的积极评价观。素质教育的呼唤,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标准。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与现状,应该引起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怎样改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前的状态?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首先,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主管教育部门应加强农村教师的相关能力的培训力度,最好能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其次,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根据多元智能理论(Multi-Intelligence)认为,人的智力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每个人至少有八种能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部相同。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加以认同和激励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所以教学评价的准则不应该是一维的,而应该是多元化的。第一、教学评价应该强调个性化。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第二、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全面性。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以学生的其他各个方面(德、体、美、劳等)为评价对象。所以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教学教法千篇一律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教法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作为祖国未来的培育者,要勤于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和总结,虚心听取学生、家长、领导的意见,可以请别的老师观察和点评,在互相学习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紧跟科研步伐,从中吸取改善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素质教育主体性特征,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致,引导学生朝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时刻不忘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总之,在小学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处处渗透新的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新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真正地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成功体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素质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素质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样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要求班主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管理上“以人为本”,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拓展思路,开展工作,成为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实现班主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根本性转变。

第一,由管理为主向指导为主的转变。班级管理是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我在多年当班主任中体会到,班级风气的优劣往往与班主任的工作管理密切相关。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应具备下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摆。现代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班主任必须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卓有成效地加强班级管理,决不可一味地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以往的模式是班主任约束多、限制多,管制多于引导,命令多于点拨,学生只能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管教。这种班主任的主体模式,侵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结果是管得了“身”,顾不了“心”;管得了两头,顾不了中间。在新课改的整体环境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正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向指导者首先应当确立的基本观念。这种观念昭示着,无论自己选择了教育,还是教育选择了自己,作为班主任都应当义无反顾地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指导、交往上的指导、人格上的指导。一方面,班主任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营造人际氛围,从而实现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对话;另一方面,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一起,确立组织目标、拟定活动计划、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活动乐趣,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交融。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指导才能真正切合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教育情境,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可以在班主任的激励和引导之下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乃至体验生命的意义。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班主任的路标指引下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努力探索自主发展的最佳路径,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第二,由思想教育为主向心理教育为主的转变。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受到了巨大冲击,社会环境复杂化特别是在我们农村文化素质较底的地方引起价值观的扭曲,价值观的扭曲导致道德“滑坡”,价值观的冲突引起内心困惑。引发了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

平时我们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大多数是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求他们有好的思想,好的品德。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总是从思想上找原因,挖根源,甚至写检查,作检讨等等,很少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口服心不服,长期下去,使学生在心理产生了怨恨,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随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提高,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之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注意调节好学生的心理。在个别谈话时,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更要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或精神上的鼓舞。对学生的错误,班主任要做的不是简单、粗暴的责备,而是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班级氛围,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这样的心理沟通,才能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教育的效果,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三,由批评为主向赞赏为主的转变。孩子需要赞赏,可批评也不是毫无价值,特别是对优等生的批评,可以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当然,我的批评有一个原则———不伤害学生的自尊。记得我教过的八(3)班上,曾经有个男生,突然有一天打了个耳洞,班主任立即把这个离经叛道的小子拎到了办公室,开口就训道:“你看看,像个小阿飞……”说得那男生愤怒异常。后来,我跟那个男生谈了谈才知道,原来他外婆特别疼他,早在他出生时就给他的左耳打了个耳洞。现在,他长大了,发现同学们对他左耳的这个耳洞非议甚多,开玩笑说那是他在性取向上有某种倾向的标志。于是小家伙一怒之下,在右耳上又打了个洞。虽然动机不像他们班主任猜测的那样———因为对港台剧中蛊惑仔形象的向往,可他有此举多少是仗着自己平时的优等生身份。于是,我单单就他破坏校规并自以为会受到特殊待遇而对他进行了批评。批评到了点子上,小家伙的态度好多了,最终承认了错误。其实,赏识教育要因人而异,讲究艺术的批评

有时比一味赞赏更加有效。大多数学生之所以畏惧班主任,很大程度上就是怕班主任当众批评,甚至讽刺挖苦,更怕班主任找家长“告状”,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与班主任“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可想而知,这样的班级很难维持下去。今天,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再也不能把批评视为“法宝”,漠视学生的主体感受,而要以赞赏为主的方式教育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当然,赞赏并不是一味地宽容与放纵,不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置之不理,而是换个角度看待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学生所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学生平时为班级所付出的努力或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学生在家里或是在社会上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等等。对学生这些行为经常在班上大加赞赏,实际上也起到了间接批评其他学生的作用。这种对学生的“赏识管理”极富有人情味,给了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肯定,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发扬优点,纠正不足,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努力。

第四,由以“分”为主向以人为主的转变。平时,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分数往往多于关注学生的为人,分数的多少几乎成为班主任判断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当然也是学校评价班主任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班主任和学生对分数顶礼膜拜,几乎成了分数的奴隶,这就必然导致以“分”为主,重分不重人,忽视了“人”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精神,因此,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由过去的以“分”为主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转变。我们知道,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有自主能力的人。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教育不再是仅仅为了就业的需要,而要贯穿于学习者的整个一生。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进一步关注他们的心理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等。

第五,由说教为主向促进为主的转变。在学生的印象里,大凡班主任都比较罗嗦。学生对班主任每天罗嗦的说教很是厌烦,但学生只能是“洗耳恭听”,并努力接受着班主任的这种说教式的管理。其实,这样的说教对学生的教育起不到促进的效应。比如,班上的个别学生偶尔玩了一回电脑游戏,班主任知道了可以在班上说上半课,其他的学生也要同样受到牵连。要是这些学生下次作业没做对或是考试成绩不好,班主任可以把上次玩游戏的老帐一起在班上再进行一番说教……在新课程下,要求班主任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班主任作为促进者,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要创设一个你追我赶、竞争合作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树立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在中学阶段,学生智能及生命要素都处在发展之中,学生的可塑性空间很大,要实现以上的转变,班主任必须做到:首先,更新教育观念。要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思考教育学生的方法,把班主任工作的思路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以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速度,使班主任工作为新课程的改革服务,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论,学习别人的经验,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去。因为班主任本身就是某科的任课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所以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可逆转性,以主动、积极的态势迎接改革,以新课程的改革促进班主任工作的转变,以班主任工作的转变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从而提高班主任适应和实践新课改的能力。再次,要进行研究。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决和应付的。为此,班主任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平时的班务工作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班级建设的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班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是班主任由“管理者”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更是创造性地做好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转变的重要保证。

新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素质要求

张源

下载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杨胜敏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资料。高中地理教材自身图表直观、生动......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合集5篇)

    河北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 考生姓名:李敏英 考生所在单位:邯郸市肥乡县文教体局 准考证号:200496300112 导师姓名:于玲......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灵台一中史志红 地理教学中的“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自由组合、合作......

    对新课改下政治教师素质要求的认识

    对新课改下政治教师素质要求的认识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教育的振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特点探微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特点探微 【摘要】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大的改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中学音乐教育者不可......

    新课改下的教师素质之我见[范文大全]

    新课改下的教师素质之我见 小尖中学 杨中仕 【摘 要】 眼下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可是作为新课改的当事者、负责教书育人的教师的素质,却不那么令人满意,旧思想、旧观......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建设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建设 摘 要:当前的高中历史课着重于分析历史事件本身的意义,缺少从全局的视角去把握历史规律,从丰富的历史资源中凝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内涵......

    新课改背景之下政治教师如何做好教学工作

    思政101班暑期《专题调研》 报告书 调研专题名称:中学政治课教师专题调查 调研专题负责人: 罗 颖 调研专题负责人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名称: 绍兴文理学院 中学政治课教师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