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名著镜花缘》知识要点及重点题型
《镜花缘》练习
1.《镜花缘》共有 回。作者 代的。这部小说所体现的两大特色分别是 和。2.《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灿,带有 色彩、风格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以其 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3.小说的主旨用第四十九回“泣红亭主人曰”中的原话说是。用我们自己的话理解,《镜花缘》颂扬了
;批判了。4.前50回写 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 的故事:第一至六回写,女皇武则天在严冬乘醉下诏要百花齐放,众花神不敢违抗诏令。因此,百花仙子同99位花神被罚,贬到人世间为百位才女。百花仙子托生为。第七至四十回写唐敖仕途不利,产生隐遁之志,抛妻别子跟随妻兄林之洋游历海外,观览诸国历经奇险。后50回写武则天,花神托生的100名才女都被录选,赋诗论学,弹琴游戏,大展其博学卓能。
5.作者用第11回整回写了君子国的 问题。君子国的国人无论什么人,都是一派文气。唐敖等一路行来,尽见“ ”的光景,“士庶人等,无论贫贵富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作者截取了一路上看到的三个场景片段来作为君子国人好让不争的例证。一个是 ; 一个是 ; 第三个是。6.唐敖与多九公在 国以貌取人,未把黑女、放在眼中,傲慢谈学,结果受了学问更加渊博的两个黑女的羞辱,落荒而逃;后来到了 国,遇到了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结果发现这个国家尽是不学无术之辈;又到了 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实际上、,此地充满了酸腐之气。
7.唐敖等在 国发现人的脚下皆有云雾护足,有人高视阔步;有人虚肩顾盼;有人低眉敛脚。神色各异,全因 而定。看到大人国有的官员脚下多用彩绫遮盖,是因为,他虽用绫遮盖,以掩众人耳目,那知却是。8.作者用夸张手法写了 国,此处之人“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随即一直通过”,想发财的人家仍嫌不够,不但不让仆婢吃饱,而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辩,这才另起炉灶”。从中看到了那些、的富人们的丑恶嘴脸。9.与“杞人忧天”中的“杞人”相类似的是 国的国民,他们一生最怕,因为。以至终年昏昏迷迷,勉强支持,从无快乐可言。年未弱冠,须发已白,一旦精神疲惫,支撑不住,极难再醒,也就无什么寿数可言了。
10.国的人最寡情,所说之话,处处与人相反,且身长不满一尺。国的人都长着两张脸,一张在前一张在后,一张善良随和,一张凶狠阴险。这些人都虚伪狡诈,且民风势利,是“真小人”。11.国的人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因此寿命都很短,有“ 短年”之说。国的人终日忙忙碌碌,无论行路、坐立身子都摇摇摆摆。此处虽然忙碌,不过劳动筋骨,并不操心,因此莫不长寿。有“ 永寿”之说。12.唐敖与唐小山都曾在 国遇到了强盗,他们后来分别是如何脱险的?该国有个强盗说“千万莫把绿林习气改了”,这里的“绿林习气”指什么?
答:13.在第32-34回中写了林之洋在 国被缠足的经历,你有何感触?最终林之洋是如何脱险的?这个国家以 为中心,“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14.读选文,回答问题:
多九公回船,腿脚甚痛,只得服药歇息。不知不觉,睡了一觉,及至睡醒,疼痛已止,足疾竟自平复,心中着实畅快。正在前舱同徐承志闲谈,只见唐、林二人回来,因问道:“这两面国是何风景?——为何唐兄忽穿林兄衣帽,林兄又穿唐兄衣帽?这是何意?”唐敖道:“我们别了九公,又走十余里,才有人烟。原要看看两面是何形状,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看见两面。小弟上去问问风俗,彼此一经交谈,他们那种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令人不觉可爱可亲,与别处迥不相同。”林之洋道:“他同妹夫说笑,俺也随口问他两句。他掉转头来,把俺上下一望,陡然变了样子:脸上冷冷的,笑容也收了,谦恭也免了。停了半晌,他才答俺半句。”多九公道:“说话只有一句、两句,怎么叫做半句?”林之洋道:“他的说话虽是一句,因他无情无绪,半吞半吐,及至到俺耳中,却只半句。俺因他们个个把俺冷淡,后来走开,俺同妹夫商量,俺们彼此换了衣服,看他可还冷淡。登时俺就穿起绸衫,妹夫穿了布衫,又去找他闲话。那知他们忽又同俺谦恭,却把妹夫冷淡起来。”多九公叹道:“原来所谓两面,却是如此!”
唐敖道:“岂但如此!后来舅兄又同一人说话,小弟暗暗走到此人身后,悄悄把他浩然巾揭起。不意里面藏着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面横肉。他见了小弟,把扫帚眉一皱,血盆口一张,伸出一条长舌,喷出一股毒气,霎时阴风惨惨,黑雾漫漫,小弟一见,不觉大叫一声:‘吓杀我了!’再向对面一望,谁知舅兄却跪在地下。”多九公道:“唐兄吓的喊叫也罢了,林兄忽然跪下,这却为何?”林之洋道:“俺同这人正在说笑,妹夫猛然揭起浩然巾,识破他的行藏,登时他就露出本相,把好好一张脸变成青面獠牙,伸出一条长舌,犹如一把钢刀,忽隐忽现。俺怕他暗处杀人,心中一吓,不因不由腿就软了,望着他磕了几个头,这才逃回。九公!你道这事可怪?”多九公道:“诸如此类,也是世间难免之事,何足为怪!老夫痴长几岁,却经历不少。揆其所以,大约二位语不择人,失于检点,以致如此,幸而知觉尚早,未遭其害。此后择人而语,诸凡留神,可免此患了。”(1)画出两处描写两面国人不同神态的句子。
(2)分别概括选文两段的意思。
第一段:
第二段:
(3)两面国的人依据什么变换脸面?
(4)两面国人对人态度反差巨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本文运用的最突出的两种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镜花缘》练习
1.《镜花缘》共有100回。作者清代的李汝珍。这部小说所体现的两大特色分别是它领先于时代的妇女思想和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博学多能。2.《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灿,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风格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3.小说的主旨用第四十九回“泣红亭主人曰”中的原话说是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用我们自己的话 理解,《镜花缘》颂扬了颂扬女性的才能,充分肯定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了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
4.前50回写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第一至六回写《镜花缘》故事的由来,女皇武则天在严冬乘醉下诏要百花齐放,众花神不敢违抗诏令。因此,百花仙子同99位花神被罚,贬到人世间为百位才女。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小山。第七至四十回写唐敖仕途不利,产生隐遁之志,抛妻别子跟随妻兄林之洋游历海外,观览诸国历经奇险。后50回写武则天开科考试,花神托生的100名才女都被录选,赋诗论学,弹琴游戏,大展其博学卓能。
5.作者用第11回整回写了君子国的商业贸易伦理问题。君子国的国人无论什么人,都是一派文气。唐敖等一路行来,尽见“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光景,“士庶人等,无论贫贵富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作者截取了一路上看到的三个场景片段来作为君子国人好让不争的例证。一个是隶卒买物,买者嫌货高价贱,硬要抬价,而卖者却执意不肯;一个是小军买物,卖主嫌给的钱多,只要一半价钱;第三个是农人买物,卖主嫌他付的银子成色太高了,请他扣去。
6.唐敖与多九公在黑齿国以貌取人,未把黑女红红、亭亭放在眼中,傲慢谈学,结果受了学问更加渊博的两个黑女的羞辱,落荒而逃;后来到了白民国,遇到了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结果发现这个国家尽是不学无术之辈;又到了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实际上斤斤计较、十分吝啬,此地充满了酸腐之气。
7.唐敖等在大人国发现人的脚下皆有云雾护足,有人高视阔步;有人虚肩顾盼;有人低眉敛脚。神色各异,全因脚下云雾的颜色而定。看到大人国有的官员脚下多用彩绫遮盖,是因为“此等人,因脚下忽生一股恶云”,“必是暗中做了亏心之事,人虽被瞒了,这云却不留情„„,他虽用绫遮盖,以掩众人耳目,那知却是掩耳盗铃。
8.作者用夸张手法写了无肠国,此处之人“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随即一直通过”,想发财的人家仍嫌不够,不但不让仆婢吃饱,而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辩,这才另起炉灶”。从中看到了那些为富不仁、刻薄成性的富人们的丑恶嘴脸。
9.与“杞人忧天”中的“杞人”相类似的是伯虑国的国民,他们一生最怕睡觉,因为唯恐睡去不醒,送了性命。以至终年昏昏迷迷,勉强支持,从无快乐可言。年未弱冠,须发已白,一旦精神疲惫,支撑不住,极难再醒,也就无什么寿数可言了。
10.小人国的人最寡情,所说之话,处处与人相反,且身长不满一尺。两面国的人都长着两张脸,一张在前一张在后,一张善良随和,一张凶狠阴险。这些人都虚伪狡诈,且民风势利,是“真小人”。11.智佳国的人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因此寿命都很短,有“智佳短年”之说。劳民国的人终日忙忙碌碌,无论行路、坐立身子都摇摇摆摆。此处虽然忙碌,不过劳动筋骨,并不操心,因此莫不长寿。有“劳民永寿”之说。12.唐敖与唐小山都曾在两面国遇到了强盗,他们后来分别是如何脱险的?该国有个强盗说“千万莫把绿林习气改了”,这里的“绿林习气”指什么?
唐敖:徐丽蓉用弹弓放弹打到了大盗,救出了唐敖。唐小山:强盗的妻子不许强盗纳妾,放了唐小山等人。绿林习气:“就只这股骄傲,乃我们绿林向来习气,久已立誓不能改的,还求见谅。” 13.在第32-34回中写了林之洋在女儿国被缠足的经历,你有何感触?最终林之洋是如何脱险的?这个国家以女子为中心,“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摧残,不仅仅在精神上,还体现在肉体上。
唐敖冒险揭下女儿国修治河道的皇榜,治理好河患,换回了林之洋。它主张男女平等。
14.⑴①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②脸上冷冷的,笑容也收了,谦恭也免了。⑵①唐林二人叙述在两面国的受到的不同待遇;②唐林二人揭开两面国人的真面目。⑶两面国的人依据人的外表变换脸面。⑷在于衣着所表现出来的人的富贵贫贱。⑸对比和夸张手法,突出两面国人的势利和凶残。
第二篇: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重点知识
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重点知识
一.《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主旨是母爱,童真,自然。《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她宣扬爱的哲学。《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写的《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二.《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产生于古希腊,作者是伊索
《狼和小羊》《猫和鸡》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赫刺克勒斯和财神》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
《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狐狸和山羊》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乌龟和老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
《蚯蚓和狐狸》《鼹鼠》嘲笑吹牛皮说大话的《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骆驼和宙斯》批评贪得无厌的具体文段主要内容,寓意
《乌龟和老鹰》
乌龟要学飞翔,结果摔死了。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可违背规律。
《马和驴》
马不帮驴分担负担,结果自己要驮全部的货物和驴皮。
帮人就是帮自己,不帮别人,自己吃苦头。
《狐狸和狗》
狐狸假意爱抚羊羔,却遇到狗的警告。
揭露虚情假意总会被人揭穿。
《蚂蚁和蝉》
冬天,蝉向蚂蚁乞讨,遭到蚂蚁拒绝与嘲笑。
讽刺好逸恶劳,人应该勤奋,居安思危
《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造人,一只口袋装别人的恶行,挂在前面;一只口袋装自己,恶行挂在后面。
讽刺人们只看别人的恶行,对自己的却瞧不见
《驴和狼》
驴装瘸,踹掉了狼的牙齿
做自己该做的事,多管闲事吃苦头
《衔肉的狗》
衔肉的狗想得到影子里更大的肉,结果自己的肉也被冲走了
贪婪反而让人失去更多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和名著导读归纳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和名著导读归纳
文言文知识
一.文学常识:
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全书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6.《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
异的故事。二.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牵、引。《伤仲永》 2.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粘,粘贴。《木兰诗》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通“耶”语气词《孙权劝学》 4.满坐寂然“坐”(zuò)通“座”座位,这里指宾客 《口技》 5.止有剩骨只增笑耳“止”(zhǐ)通“只”只有《狼》 三.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几欲先走
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但当涉猎
8.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10.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11.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12.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的一级。)
13.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1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
1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1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17.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屁股)屠自后断其股
18.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连词。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19.河、渭不足(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20.只增笑耳(耳——古义: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四.一词多义:
1.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2.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3.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4.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6.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7.名: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8.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9.于:贤于材人远也(.介词,此,)于厅事之东北角(.介词,在)10.夫: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夫起大呼(名词,丈夫)
11.市:东市买鞍马(集市)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12.将:.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13.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14.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15.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掌管)但当涉猎(应当)16.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17.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乳头)18.绝: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19.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20.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21.作: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22.坐:满坐寂然(名词,通“座”)众宾团坐(动词,坐)23.止: 止有剩骨(副词,只有)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24.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25.意: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26.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狼不敢前(动词,上前)27.恐: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
28.之:久之(补充音节,无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29.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词,指屠户)
30.以: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盖以诱敌(介词,用)
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五.特殊句式的句子:(了解)
1.判断句: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2.省略句:1)“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不让方仲永学习。
2)“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我叫方仲永作诗。3)“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我)从扬州回乡。4)“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
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5)“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6)“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7)“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
8)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9).投以骨(应“投之以骨”,之,代狼。)把骨头投向(狼)。
10)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11)一狼洞其中(一狼洞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12)屠户乃奔倚其下(屠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介词“于”。)屠户就跑过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13)“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3.倒装句:1)“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2)“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4)“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5)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6)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名著导读
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作品特点: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启示:人生的道路上也有九九八十一难,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过程,往往孕育着成功。
推荐理由:《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鲜活的人物,离奇的情节,让我们百读不厌。
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品特点: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 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推荐理由: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成功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结构宏伟,故事曲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四、《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明末清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红楼梦》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小说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启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推荐理由:一群豪杰人物,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心目中的英雄。
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主要内容:《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西晋重新统一的历史进程,描写了当时魏蜀吴三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矛盾和冲突,有明显的“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青梅煮九论英雄 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人爱民。诸葛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星坛借东风、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造木牛流马运粮草智慧的化身,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妙计无穷,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关羽: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英武神威、义薄云天,忠肝义胆。
张飞:桃园三结义 刚烈耿直、疾恶如仇、机智勇猛。曹操:青梅煮九论英雄阴险、狡诈、专横的一代枭雄。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
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贾宝玉摒弃功名利禄,平等待人,尊重女性,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林黛玉:她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她天性率真,和贾宝玉一样也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
薛宝钗:在贾府人眼中是“完美”的,因为她不仅遵从封建礼德,并且八面玲珑;但比起叛逆的黛玉和宝玉,她显得过分地世俗了,她虽然举止娴静高雅,却信奉封建仕途,常常因此惹得宝玉生气;人们在谈起她的端庄美貌时,也会同时想起她极深的城府。
相关故事情节 :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香菱学诗
推荐理由:《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魅力,每个人读《红楼梦》的时候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地方,引起强烈的共鸣,《红楼梦》失意人的心灵避难所。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红楼梦》就成了人们的知己,《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打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可偃仰啸歌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第四篇:名著《朝花夕拾》要点
《朝花夕拾》阅读要点
一、基本常识
1.《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被选入初中教材;小说集《呐喊》、《彷徨》,其中《社戏》《故乡》《孔乙已》选入初中教材。
2.《朝花夕拾》原题是“旧事重提”,用“朝花夕拾”做题的好处是显得含蓄,而且富有文采,原来的文题则显得直白。
3.《朝花夕拾》十篇分别是:对猫的讨厌和仇恨《狗〃猫〃鼠》、怀念长妈妈《阿长与<山海经>》、批评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图》、描绘封建家长制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无常》、描写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写一个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故事《范爱农》。
二、内容与主题。
1.《狗•猫•鼠》
①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
②主题:用“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2.《阿长与〈山海经〉》
①关于长妈妈的几件事: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吃福橘、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山海经》。
②长妈妈的特点: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
③我的感情:实在不大佩服——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④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
①作者反感的几个故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哭竹生笋”“卧冰求鲤”。作者对此评价是: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②主题: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4.《五猖会》
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②主旨:批评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作者不是批评父亲,而是批评封建教育。
5.《无常》
①无常的特点: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具有人情味。
②作者借无常讽刺现实中所谓的“正人君子”,揭露了现实社会没有公理。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百草园中的乐趣:四季美景和快乐生活、美女蛇的故事;
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不得问与教学无关的问题、老师体罚(教育方法落后)、学习内容艰深、只是读书(教学方式落后)。
②主题: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束缚。
③对私塾先生的评价:方正、质朴,极有学问。文章没有批评私塾先生之意,作者批判的矛头是指向封建教育的。
7.《父亲的病》
①“名医”奇特的药方引子: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
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②作者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③衍太太叫我们在父亲临死前大声叫喊,使父亲离去也不能平静,这使作者非常的内疚。
8.《琐记》
①衍太太的劣行:让小孩子吃冰、给孩子看淫书、鼓动孩子打旋、唆使我偷母亲的首饰卖等。
②到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求学经历,揭示学校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③作者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
①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几件事:订正我的讲义、纠正我的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临别赠相片等。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②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电影事件、匿名信事件。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思想。
③对比、衬托的写法。
10.《范爱农》
①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他生性孤傲耿直,爱憎分明,作者怀念这个人,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②本文虚构过多,结构松散。
第五篇:名著导读要点
1名著《傅雷家书》阅读要点
一、作者介绍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
翻译作品: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大部分作品《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二、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可以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三、阅读感受
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四、精彩语句
1、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2、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占大多数,此时心中的苦闷该如何排解,是任由郁闷的心情侵蚀自己的生活,还是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3、一位纯洁、正直、真诚和灵魂有时会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芒不能永远湮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2名著《培根随笔》阅读要点
一、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二、作品简介及主要内容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从《培根随笔集》的 “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三、阅读感受
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
四、培根名言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
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4.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形象将在书中永存;它们能免遭时间的磨损,并可永远得到翻新。
5.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6.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
7.有的知识只要浅尝即可。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即可,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读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的书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
8.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9.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居或隐退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热身训练
1.“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被 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
2.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 ____和____领域内的建树。
3.读名言,谈体会
《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参考答案1.马克思 2.思想;哲学 3.言之有理即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3分)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__________________(奥斯特洛夫斯基)
参考答案示例: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2.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__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事迹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参考答案: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下午放学后,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4分)
备选书目:《童年》 《水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_________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故事就取材于_______。小说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其后,他又开始了另一部小说《_______》的创作,但只完成了第一部,他就与世长辞了,年仅_____岁。
参考答案: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暴风雨所诞生的》32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_______的_______为线索,展现了________________。在此期间,_________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主人公______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从一个______锻炼成长为_______的。
参考答案:保尔•柯察金生活经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保尔•柯察金工人子弟无产阶级战士
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阅读精读与略读
(一)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
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树皮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的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躺下来。
1.这里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2.环境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说说这段环境描写的作
用。
3.这段景物的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环境描写显得形象真切,生动传神,请写出比喻句和拟人句。
(二)在离车站不远的地方,立着一座石头房子的骨架,里面一切可以搬动或拆卸的东西,都被匪帮抢走了,炉灶的铁门变成了大窟窿,门窗变成了张口的大洞。从坡屋顶的窟窿里看的见的椽子。
惟一残留的东西就是四间房子里的水泥地面。每夜,那400个人就穿着给雨水
淋透了的和沾满了泥浆的衣服,躺在这块地上睡觉。大家都在门口拧衣服,泥水从衣服上流下来。大家都使劲地咒骂着这坏天气和泥泞。他们在铺着薄薄一层麦秸的水泥地上紧紧地挤着,竭力想用体温来相互取暖。衣服冒热气了,但是它从来也没焐干过。水渗过遮着窗子的麻袋,流到地上。
1.简述这两段文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筑路》的社会环境,有集中的描写,也有三言两语作概括性的介绍分散的安排在各个部分之中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分散的环境描写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二)有一次,在筑路工地上,保尔和他的初恋情人冬尼娅意外相遇。。。
一直到“不,杜曼诺瓦同志。。。。说句老实话,现在我和你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少年保尔与林务官的女儿冬尼娅偶然相识,保尔因为冬尼娅不像富家女子那样讨厌
他的贫穷粗野而感动,冬尼娅也被保尔倔强勇敢的性格所吸引。当保尔遇难时,冬尼娅热情的伸出了援助之手,两人建立了纯真的友谊与爱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爱情也起了变化。这次意外相遇,保尔对冬尼娅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你是不是赞成他的这种态度?
2.节选文段的外貌描写非常出色。举例说明,这些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下面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文学本)》中有关保尔与冬尼娅在筑路工地意外相
遇的一个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