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安全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
让安全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校园安全意识,杜绝校内安全隐患。
2、知道在校园里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
3、一旦不安全的事情发生了,知道应该如何去自护自救。教学要求:
1、了解有关知识;明确校园不安全的行为。
2、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
3、认识校园安全隐患存在的必要性,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校园安全
意识。
教学难点:遇到安全问题学会如何处理。教学方法:讨论与分析相结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安全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校园里也要时刻注意安全。下面老师讲几个别的学校近来发生的不安全的事例。(列举几个校园不安全的事例)
1、分小组讨论:听了之后有什么感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举几个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故: ⑴ 高空抛物,砸到同学。
⑵ 在教学楼走廊里追逐打闹,撞伤了同学的牙齿。⑶ 攀爬护栏,摔倒楼下。
4、学生自由谈发生在校园里的事故。
5、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故呢?动脑筋想一想。(指生回答)
6、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观察一下校园哪些角落存在着危险的陷阱。现在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一下调查情况。(汇报校园哪些地方存在着安全隐患,平时不能到这些地方去。)
7、总结:安全重于泰山,在校园里我们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在校园里我们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
⑴ 上下楼梯应当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当如何做?
根据学生讨论汇报的情况进行小结: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下楼时用手扶着楼梯扶手下楼;不许向楼梯外探身,更不许打滑梯;上下楼梯不许跑,不许拥挤抢先;不许在楼梯内打闹、疯跑、做游戏、做体育活动;放学时,排队下楼,不许拥挤,不许在楼道上系鞋带、滞留等。打饭时应自觉排队,不能插队。⑵ 在走廊里应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如何做?
小结:在走廊里走路应轻声慢步,不跑不叫;不追逐打闹;不做游戏;不攀爬护栏;不向楼下吐痰、丢东西;无事不到其它楼层乱窜。不在走廊大声喧哗。⑶ 在教室里应当注意哪些安全呢?为什么?应如何做? 小结:在教室里应轻声慢步走,不跑不跳不嬉闹;不乱攀爬桌凳;不乱丢垃圾,不玩火;不乱摸电器及电器开关;发现电器、电线、开关插座等有埙坏及时报告,不乱动;实验课,听从老师指挥,不乱动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不乱动同学的东西。⑷ 在校园里应当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如何做?
(5)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在校园里不追逐打闹;不到操场玩树枝、木棍、砖块等;不攀爬车棚、围墙;不在国旗台上及其周围玩耍;不做危险游戏(哪些是危险游戏呢?让学生说一说);参加升旗仪式、文艺演出、做操等大型集体活动,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按要求集合、行动、疏散、撤离;不携带、不玩易燃易爆物品和管制刀具(哪些是管制刀具,教师讲一讲。)。
⑸ 在厕所里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应当如何做? 小结:在厕所里不追逐打闹做游戏;大便入坑,小便入池;不推不挤,不跑不叫,慢蹲慢起,严防跌倒。⑹ 体育课应注意哪些安全?为什么?
师小结:体育课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活动,注意安全。特别是在一些争抢激烈的运动中,自觉遵守竞赛规则对于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三、大家共同想办法,杜绝安全隐患。
1.你想为校园安全做宣传吗?为什么?指生回答。
2.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安全宣传呢?说说你的宣传方式,并说明原因。
3.自己不要违犯上述要求为其他同学做出表率,而且发现不文明的现象马上制止。
三、总结巩固。
1、师生共同回顾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用大屏幕出示。
2、同桌互相提问应注意的事项。
3、将重点条目抄记在笔记本上,时刻牢记心中。
小结: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四、作业
1、回去写一篇学习安全教育的心得体会,并写一写自己以后应该怎样来做。回家也可和父母再讨论讨论,看看还有哪些应该注意的事项并记下来。
2、学会动脑动手做一些图册进行校园安全宣传活动。
第二篇:让文明之花在心中绽放
让文明之花在心中绽放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 人的真谛。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 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则会影响自身形象,大则会影 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 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 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 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当然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 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 “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 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 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 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 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 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 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 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 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
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 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 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 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 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 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 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 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 动。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 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
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 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 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 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 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 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 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 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 “少 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 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
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 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 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 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 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 “大雅之堂”的人。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 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 “形 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 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 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我们不必埋怨这 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 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 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 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
们当中,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我 们做文明的主人,让文明之花在你我心中绽放!
第三篇:介绍:让剪纸艺术之花在学生心中盛开
让剪纸艺术之花在学生心中盛开
2017-06-21 来源:体卫艺司
学校: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 项目:剪纸
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的校园感恩广场上,每到课外艺术活动时间真是热闹非凡:同学们手中,一把把普通的小剪刀,在红纸上娴熟地飞舞跳跃着,不一会儿功夫,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便跃然于眼前:姜太公垂钓图、蹴鞠逗趣图、交通安全图……
“临淄是齐国故都、文化名城,历史积淀深厚,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艺术,是需要不断发展创新的实践课题。”齐陵街道第一中学正是从这样的文化自觉的高度着眼,在学校里普及推广传统的剪纸艺术。经过多年来的潜心实践, 剪纸艺术的传承在校内已形成一定规模,水平不断提高,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提供了助力。在剪纸艺术熏陶下,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得以加强,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多年来立足于挖掘齐文化资源,将剪纸与齐文化、与学科结合,以发展眼光把传统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统一,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中,逐步形成以美化育、以美育人的“尚美”教育特色。剪纸艺术特色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成为学校的办学品牌。
“灵泉之乳在民间,巧手剪出七彩天。莫道方寸无妙境,能通此悟画中仙。”这首诗本是赞颂技艺高超的民间剪纸艺人的,现如今成了齐陵一中老师和同学们值得骄傲的写照。
“剪”出来的齐文化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而现在,它正在迅速消失、瓦解……我们必须把它保护起来。”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传承和发扬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呼唤乡土艺术传人的最好途径就是学校教育。
孙树英老师是学校剪纸兴趣小组的发起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孙老师看到了临淄教育局编写的《齐国故事读本》。“临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故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挖掘。齐陵一中地处‘东方金字塔’——田齐王陵附近,临淄八景之一牛山与学校遥遥相对,太公湖、管仲纪念馆、中国古车博物馆等大量文物古迹坐落周边,齐国历史文化丰富的素材,成了剪纸艺术丰富的宝库。何不将齐文化与剪纸教学艺术有机融合呢?”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全校上下的积极响应。既能弘扬传承齐文化,又能陶冶师生们的艺术情操,何乐而不为呢?
2004年9月,“齐文化与剪纸艺术研究”课题正式在齐陵一中立项,师生们开始了文化与艺术结合的专题研究。剪纸艺术领导小组、剪纸工作室也由此诞生。同时,学校还编写了校本课程《跟我学剪纸》,初一至初三年级开设了剪纸艺术校本选修课。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剪纸艺术的浸润之下,一幅幅亮丽的剪纸风景溢满校园,学生对原本陌生的典故(如“太公垂钓”“晏子使楚”“围魏救赵”“田忌赛马”等)已是烂熟于心,讲起来头头是道,剪纸艺术起到了传承文化的大作用。
“在创作剪纸作品的时候,我必须去寻找好的素材,它促使我更加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初三学生刘文杰说。博大精深的齐文化为师生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剪纸研究的过程中,师生们对家乡文化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剪纸艺术与齐文化的巧妙结合,实现了齐文化的脉脉相承。
学科中的“剪”文化
齐陵一中的剪纸教学已经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与相关课程整合,与传承齐文化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
学校以教研组为核心,建设剪纸特色研究团队,注重与学科进行融合,在引导学生感受剪纸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渗透民族教育,提高审美情趣,使学生领略我国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语文学科结合书香校园建设,融入齐国成语故事、与剪纸有关的古诗词赏析。数学学科则在剪纸的图案变化中融入有关数学知识,如四折剪纸、六折剪纸等,涉及到数学中倍数的概念、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知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探究折纸方法的变化规律,创造出动态的组合的折纸方法。其他学科也积极地将剪纸文化与本学科教学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科中渗透剪纸教育,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剪纸,从而丰富了剪纸文化的内涵,形成了学校剪纸的特色。剪纸艺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交给学生以智慧的钥匙,引导学生步入艺术的殿堂。“剪”得花香引彩蝶
齐陵一中的剪纸艺术很好地传承了历史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受到了山东省教育厅等部门的表彰,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重点子课的实验基地。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屡次在全国剪纸大赛中获奖,并作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现在,剪纸艺术特色已经成为齐陵一中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学校聘请知名的民间艺术家郝宣林老师等专家到学校向师生传授技艺,师生代表也定期应邀或主动参与周边社区、交警中队等企事业单位共享剪纸文化艺术成果。在剪纸艺术特色的带动下,齐陵一中先后成立了艺术社团、书法绘画、体育社团、陶艺等各种各样的学生兴趣小组,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推进艺术文化传承活动。精彩纷呈的剪纸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导报以及省市区电视台对学校的剪纸特色教育也相继做了专题报道,在社会引起了较大反响。每年国际齐文化艺术节组委会都为学校设立专门的展厅展示师生优秀作品。
如今,师生们正昂首阔步向剪纸艺术的高境界迈进,学校将不遗余力,让剪纸艺术之花在学生心中代代盛开!(撰稿
于长平)
第四篇: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盛开
让民族音乐之花在学生心中盛开--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我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音乐分化遗产和优秀的传统,有独特的美学思想,理论体系和创作方法。由于民族音乐文化长期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的连续性,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可以极大提高
这种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曾说过:音乐艺术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在于我们的心中唤起当看到这一事物时所体验过的情感。音乐作为22艺术所给予人的艺术感受叫美感,通过美感使人们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满足。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艺术所反映的生活美在欣赏者的思想中引起情感功名和情感体验,从而祈祷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最终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没的实践活动。它要凭借相应的审美对象才能完成对象对于主体的意义在于对象上面所凝聚的生活和精神的实质。一方面,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进情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另一方面,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趣,是一种自由的鉴赏,美作为一种理想与道德境界紧密项链。康德认为,人的审美判断同时具有认识和道德的双重属性。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没的教育,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即美育。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生命的和谐和思想的升华。
那么,作为审美对象的民族民间音乐究竟美在哪里?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精髓的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乐器曲何以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发展至今?并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民歌--朴实美、简洁美
民歌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并在人们一代一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的一门艺术。一般都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如蒙古族民歌《牧歌》、陕北民歌《脚夫调》、《兰花花》等这些作品,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上都单纯朴实,清新自然,音乐没有繁复的地位,又没有浓重的和声,知识在独具特色的伴奏音乐的陪衬下,充分发挥旋律的美丽,整个音乐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生机,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二)戏曲音乐--特色美、精致美
戏曲音乐由于它是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又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需要塑造人物形象,还得注意与舞台动作的配合;既要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要有代表本剧种的声腔、语言的地方特点及时代特征。如《迎来春色换人间》就体现了上述特征,这一唱段,作品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根据唱词的格律、情绪,予以精雕洗琢,深刻地表达了剧情,塑造了完美的人物形象,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段,通过剧中的人物与情节给人以麦的艺术享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民族管弦乐曲--谐和美、创新美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并随着历史京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民族管弦乐曲就是常年过分重视、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情思深切、意味隽永、动人心魄的具有交响性的民族管弦乐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优秀乐器作品之一,原以琵琶曲,后改编民族管弦乐曲,不仅保持了原有音乐的古雅情趣和幽雅闲谈的美感,而且运用民族管弦乐队,加上巧妙的和声、复调及配器手法,实现了丰富音色中的多声思维和立体感,使作品形象更加鲜明、色彩更丰富、感情更热烈,显示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为驰聘我们的想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不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可欣赏性和教育性。
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未能听懂某一音乐作品,即使这一音乐是最美丽的、艺术性最高的,那么对于某一听不懂个体而言也是豪无意义的。尤其是对学生来讲,教师不断努力探索构建适合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
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它对人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情操、胸襟。那么,作为审美教育为主导者的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首先应该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体系,既要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还有兼有社会道德、历史、地理、文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风俗学等辅助知识。因为,民族民间音乐的设计面非常之广,有地方语言与音乐结合问题,有民族音调及特殊唱法问题,有作品题材中描述的生活习俗、乡土人情、历史背景、自然景观等问题。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
第五篇: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
第三周 1003班:杨娟
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金钱;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貌,你是彻彻底底地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没错,我们做人的行为规范就是讲文明礼貌。
我们曾经听到过或碰到过这样的事,在校园或校外,有时候你不小心撞上别人,你也许会马上对他说对不起,假如对方宽宏大量、文明礼貌,这件事就会不了了之。可是,有的人却偏偏不一不饶,他偏骂你一句“你不长眼睛的吗?”请大家设身处地的想想,当你听了这么一句不文明的咒骂后,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在当今社会中,文明礼貌是必不可少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也是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保证,作为高中生的我们,现在就应携起手来,尽心尽力去做,改掉不良的习惯,不要把社会上的不良习惯带进校园,不要因以前的某些小矛盾而怀恨在心,我们应该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伸出友谊之手拉他一把,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渐变,即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进程中,人人能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恶小”不拒“善小”,让文明的画面、不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己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管住我们自己的口,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挑起事端;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草坪。让我们拥抱文明,热爱文明,让文明之花在我们心中绽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