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时间:2019-05-12 22:1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应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白水中学:郑山环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新课程教学活动早已在各处沸沸扬扬地展开了,但是这种课不能只停留在教学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应该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主要是思想道德上的认识,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应试的需要或由于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而只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追求高分数,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一、德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他就主张以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自古以来我国在教育上就很注重学生德行的培养,历朝历代在选拔人才时也很看中官员的品行修养。这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它,何况现在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

二、德育有其必要性

尽管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不断地加强,国民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但由于受诸多方面的影响,公民的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的,我国的家庭德育教育还是比较欠缺的。很多父母在对待子女的德育教育上,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或认识不够,甚至有的父母本身的观念就存在错误,孩子从小就一直受到误导,这样,学校的德育教育就尤为重要,也更有必要。再说,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导致有的学生比较自私、虚荣、冷漠、贪图享乐,而缺乏谦让、互爱、吃苦进取的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主要是农村学生,父母为了生计长年在外打工,这些学生在家里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空巢学生”,他们很容易沾染上不良的社会习气。而且随着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这部分学生的人数还会增加。再者,现代不良网络对青少年的毒害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应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树立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全他们的人格。

三、语文科应该担负起德育重任

“教书育人”,除了“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如何才能做到“育人”,德育无疑是关键的一环。而语文科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它在德育这一环节中所

起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语文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育在确定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过程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知识这种片面性的培养模式,更要注重德育渗透,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寓德于教。这是语文科责无旁贷的。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它们或热情奔放、或纯真质朴、或典雅优美、或振奋人心、或引人深思,往往能使学生触发思想、陶冶情操,最终能潜移默化地构建学生健全美好的人格。如朱自清的《背影》、季羡林的《永久的悔》,让学生在深深地感慨中体会到亲情的可贵、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是他们的职责,回报父母是他们的义务。《论语》的一些选文,则告诉了学生为人处事的态度方法,让学生懂得了仁爱。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会了学生忧国忧民的思想。《鱼我所欲也》使学生懂得了舍生取义的道理。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教会了学生清心寡欲。《梅岭三章》、《纪念白求恩》则教育学生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崇高品质。《巴黎圣母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诸如此类优秀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这些情感,陶冶情操,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不要只为应试的需要而千篇一律地肢解成结构划分、音义讲解、主题分析、写作特色,弄得面目全非,这样一味地追求基础训练和技能训练,学生是不可能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心灵上得到感化。这岂不辜负了语文科的一番美意,浪费了语文科的良好资源,错过了德育的绝佳时机。

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耐心地教育,从小抓起。特别是在中学阶段,这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转折点,人的思想观念基本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教学中更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在思想上加以正确引导。德育也不能仅局限于有限的教材,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联系现实、结合实际,针对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分析,形成互动。从而更好地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道德观。现在不是一直在宣传要有社会公德、一直在强调要有社会主义荣辱观吗?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作为表率,树立良好的形象,言传身教。

总之,在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浪潮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本学科的优势条件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有贡献精神、有合作态度的具有高水平素质的人。

第二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

紫石口小学

教学管理德育要求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因此教学管理中需时刻渗透德育。

1、教师自身要具有表率作用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主要是对教师道德品质方面的规范。所有教师都应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既当传授知识的”精神之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要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既注重言教,更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更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并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提高教学管理中德育实效的关键不是教师愿不愿育人,而是能不能善于育人。这就需要注意对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管理。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的效果。

2、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空有满腹经纶,但却缺少道德,惟利是图,何谈教育的成功。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适度的进行德育教育。

3、教师采取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学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一定要注重其他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每个教师都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

紫石口小学

品德、文明素养、心理健康、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忽视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

第三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山头店乡祝冯中心小学

祝伟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就如春风细雨,包含在字词的赏析中,在文章的感悟中,包含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慢慢地、温暖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与无形中感染、熏陶着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德育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利用各种途径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得以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感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在讲述重点词句、关键语段中渗透德育

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关键语段,教学中要扎实抓住,带领学生细心品读体味,在分析语言文字时,有意识渗透课文本身具有的思想内容,将课文内在思想性得以透彻阐明,使学生自然而然受到启迪,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受到人情美、人性美、道德美、精神美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文中引用的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引导理解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抓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同时联系全文,说说“可爱”、“破碎”各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体会地球的“可爱”可从遥望地球所见到的景色和自然资源去考虑,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以“不加节制”,“随意破坏”去思考,“同时”就是强调地球的重要性,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破碎的一面。指导学生完课文后,让他们畅谈: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 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又如:教学《桃花心木》时,课文中句子:“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棵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可采用边读边思考,比如“不确定”,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从而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中受到了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去接受考验和磨练。

二、在联系实际时渗透德育

教学中还可以把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作合理的延伸,联系学生实际渗透德育,以可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高晓松笔下《慈母情深》,学生都会被文章中深沉的母爱所打动,然而,细心品味,那位伟大的母亲在身处困境时的坚强又是多么令我们钦佩,年少无知的“我”对母爱的不理解又怎能不引发我们深思呢?指导学生学习《慈母情深》,就要教他们学会坚强地面对困难,学会尊重爱、回报爱。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简单带过,而是要细致地将它们融化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发掘教材内容时渗透德育

德育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就教材而言,每篇课文都可以纳入德育的范围,课课都有渗透的必要。现行的教材中许多文章的德育内涵都非常丰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这就是说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进行,而要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的和谐统一,完美结合,关键是教者在自己受到教育基础上,善于诱发深之内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做到引而步发,启发学生思考。如:教学《开国大典》时,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时,让学生思考。题目是《开国大典》,为什么对大典前群众写得特别详细。学生带着问题精读思考,领会作者对旧中国农民深受地主、资本家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永远不能摆脱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无情揭露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是由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这样,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进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以文悟道。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好,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让课文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像霏霏的细雨,不知不觉地洒落在学生那幼小的心田里,启到润物 无声的教育作用。不仅如此,当他们跨社会,这颗种子便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朵美丽多姿,经过沃土培育的花朵便会结出丰硕之果。孔子的《论语十则》主要谈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特别是学习态度方面的,择善而从,不耻下问,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等的论述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端正学习态度是大有好处的。

四、在语文课堂中巧设问题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好,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激起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因素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就可以起到深化学生对课文认识的作用。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当学生学到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这一段时,思绪会如海水一样翻滚的。这时候抓紧时机,巧妙地设计问题:“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等。面对此问题,便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这样就要积极地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评析:巧妙地设计问题能揭示蕴含在课文深层次德育因素的内涵。

总而言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渗透德育,哪怕是点滴,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领悟思想内容,并将其融合于自己的思想之中。在培养人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思想不可忽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让学生终生受益。

第四篇:德育工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德育工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有效性,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是落实“教书育人”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途径。

不难看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和特点。教材中德育资源的丰富性、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经常性、教学过程潜移默化的有效性是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最主要的优势和特点。

1、教学内容具有德育资源丰富性的特点——从各学科教材中不难发现,它们不仅包含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想信念的内容,还包含有哲学原理、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的内容;不仅包含有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叱咤风云的人物、惊心动魄的事件,还包含有各国的山川风貌、世界的风云变幻的内容;不仅包含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包含有呈现在教材中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内容。丰富的德育内容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2、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具有经常性的特点——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六七门学科,平均每天上四五门课,如果能自觉做到教学渗透德育,那么,学生可以说天天,甚至时时能受到不同内容的教育和熏陶。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主渠道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做到经常。

3、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具有有效性的特点——教学渗透德育有别于单纯进行的德育教育活动,它不是外加的说教,不是贴标签,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渗透,这样就易于学生接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当是如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单纯说教达不到的效果。

不难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落实“教书育人”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途径。而增强自觉性是做好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重要前提。

在重视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同时,我们同样重视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怎样处理好德育教育渗透与提高课堂效率的关系,也是我们关注的课题,我校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体会到:在学生的兴趣、意志、心理、习惯等因素,对其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也能极大地推动学生教育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当学生花费较少的精力投入,真正获得了终身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后,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学习意志力。

有助于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抱负,提高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来说,没有哪样东西会像学习失败那样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理想抱负、自信心和心理状态是很重要的一种非智力因素,高效的课堂往往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坚定学生的理想抱负,建立自信心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要“优化、高效”的口号,“优化”,就是指教学的全程要优化,当然也包括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一内容,“高效”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感到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的教育环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是落实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主要方法

如何在教学中做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工作,我们认为,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受的教育环境;二是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三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相机引导、点播,进行德育渗透,特别是要求教师在方方面面做学生的表率,率先垂范,做到师德引领。这里重要的是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数学、思品等学科,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要充分利用学科固有的德育因素,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国情、民族团结、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教育为核心的德育,使学生广泛了解中外历史与文化,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小学数学、各专业学科要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防范安全隐患的教育;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进行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工作关键,因为我们所说的德育渗透不是外加的教育内容,不是离开教材的单搞一套,不是一种说教,而是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内容,在教学中“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

以理育人——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规律的认识,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生活哲理,并运用这些道理分析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学生就会受到教育。

以事育人——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古今中外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科学进步的故事、文化艺术发展的实例,紧紧抓住这些事例,让学生去了解、感受、思考,学生就会受到教育。

以人育人——教材中既有古代的志士仁人,也有现代的英雄模范;既有文化名人,也有科学巨匠;既有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也有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典型。这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化作用。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三改其学,志在救国”的故事后,不少学生深受震动,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鲁迅先生三改其学,志在报国,而我平时想的全是自己,面对鲁迅先生,我感到惭愧!”楷模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美育人——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内容。音乐美术课中的名曲名作、语文课中诗歌的意境,无疑都蕴含着美,就是看来只有数字和线条的数学也蕴含着美。一些老师在讲“对称”的时候就展现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人体、建筑等对称的图形,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形,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数学背后蕴含的美。

以情育人——这里的“情”,既指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内容,也指教师充满感情地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美。

有人说:一堂好课或者一位好老师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如何做好“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工作,我们认为,首先是要引导教师树立自觉的意识,这是根本的前提;其次是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恰如其分地确定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内容;第三是在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作用过程中要顺其自然,避免说教,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抓住并创设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科研引领,把我校的学科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作用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同时还下发了“加强各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指导意见”,这些精神和意见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感到必须紧紧抓住这些机遇,把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向前进。同时我们感到还必须创造机遇,使我们的工作加速开展。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向学生传递积极价值观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的全面发展过程”。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科研引领,把我校的学科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高效课堂教学中作用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1.实施德育应有“源”

“源”,就是实施德育的“契机”或者说“切入点”。也就是说,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工作时,要找准“契机”或“切入点”,只有找准实施德育的“契机”或“切入点”,德育工作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道理就如同医生给病人治病一样,做到对症下药,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也才会如同射手打靶一般,有的放矢,弹无虚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找寻实施德育的“源”,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优秀的或不良的)及时、准确、清楚地记录下来,再以此为基础,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实施德育的“切入点”。以“地理小听写活动”为例,我在每节地理课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专心致志地听讲,对教材中的重点、考点知识作勾画或批注;对地理教材中的“活动”问题(即思考题)积极思考,大胆与同学进行交流,最后要准确记录下问题的答案。

2.实施德育应有“别”

“别”,就是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德育工作时要区别对待,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例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头脑灵活但学习成绩一般化的学生,教师要根据记录表中的表现,重点对其进行励志教育、理想教育,让他知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促其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成绩;而对于智力水平较高、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但书写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其开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认真书写的重要性和“字如其人”的道理,努力促进其书写质量的提高。但前提是地理教师必须要有规范、“漂亮”的教学板书为示范。当然,教师如果在对学生实施“写字教育”后赠给学生一幅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部分“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的后进生,教师对他们所作的努力不应视而不见,要充分肯定他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其他例子,不再赘述。

3.实施德育应有“痕”

“痕”,就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的“痕迹”材料。一方面,是指教师所作的记录。比如,教师对“刘凯”同学实施了第1次德育工作,就在“学生德育实施及听写结果记录表”中对应的“德育实施”栏内画上“正”字第一画,实施了第2次德育工作,就画上“正”字第二画,依此类推。另一方面,是指受教育学生所写下的文字材料。通过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德育工作后,多数学生一般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知错就改”的品质,借此再给学生提出几点希望,帮助学生确定一个近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或实现的目标,最后让学生把本次受教育后的认识、体会,近期奋斗目标和达成目标的一些措施写在一页信笺纸上,交给老师妥善保管,以便下次对他继续开展德育工作,也是为了防止学生“说话不算数”,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品德。

4.实施德育应有“比”

“比”,就是教师把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前后的情况作检查对比。一种是“横向比”。可以把受教育后的学生与同班、同级原来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其他学生作比较,让学生明确知道是“我”进步了,还是“他们”进步了。如果大家都进步了,那就让学生再比比究竟谁的进步更大些?也可以把受教育学生地理科目的学习成绩与其他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学习成绩作对比,还可以把受教育学生地理学科作业的书写质量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作业的书写质量进行比较。这两种比较主要是针对有“偏科”行为的学生。通过比较,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语文、数学、英语学习成绩较好,而地理成绩却很糟?为什么语文、数学、英语作业书写较认真,而地理作业就马虎了事,敷衍应付?另一种是“纵向比”。就是把受教育后的学生与受教育前作比较,让学生发现自己究竟是“进步”、“退步”还是“原地踏步”?无论比较的结果是哪种情况,教师都要帮助学生找到产生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横比”、“纵比”,继而再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促使“偏科”学生全面发展。

5.实施德育应有“扬”

地理教师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总结受教育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效,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或表彰,对学生细小的、近期的或阶段性的德育成果进行巩固。因为对于成人而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初中生而言,“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此外,在实施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使用表扬性、激励性语言,切忌对没有达成德育目标或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使用谩骂、侮辱、打击、挖苦、讽刺的语言,也不能用脏话、低俗甚至下流语言。批评教育学生时,也不要贬损学生的相貌、身材、衣着、父母、家庭、自尊等。不难想象,一位课内、课外都对学生“极尽打击、挖苦、讽刺之能事”的教师,即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是很难被学生接受、家长认可的,同时也是违背师德规范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

收稿日期:2011-05-10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育工作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德育工作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

    寓德育工作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工作于语文教学之中 陕西山阳县户塬中学 郭茂稳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第一要点“正确处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

    浅谈语文教学中大全

    浅谈高效课堂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少慢差废” 实现和谐发展,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更是语文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怎样去营造教育的和谐,促使受教育者在和谐中......

    浅析语文教学中

    浅析语文教学中“多元”方法的运用 新惠三中 贾艳玲 摘要: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沉闷,缺少活力的现象, 而多元的方法运用却给无机的......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教育五篇

    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工作教育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新课程改革提出一三维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指明......

    语文教学中整改措施

    语文教学中整改措施 一、教学实践中,语文基本技能训练解决措施比如在课堂上的复述,有的老师经常指名让一两名同学复述一下,就表示完成了这项训练了。而且,这一两名同学往往是比......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学案导学” 安塞县化子坪中学 胡军安 “学案导学,分组合作,双主并举,当堂达标”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已经日趋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仓小——蔡群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