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本文白描写法和正、侧面结合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感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加注的阅读方法。
4、感受梁启超的人格魅力,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品格。【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生动的叙事。
2、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学习夹叙夹议在叙事中加入感受和评论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梁任公
1、导语设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我们在初中学的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气势、爱国)今天我们再次随着梁实秋先生来领略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风采。(板书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介绍梁任公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3、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二、认识梁启超的演讲风采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按照文章顺序逐步解读)
2、理解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及梁先生的演讲特点,了解其性格特点。加注: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潇洒、自信
开场白:极简短、独特———生动、幽默、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沉稳 演讲特点:丰富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渊博 表情:成为表演,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感情充沛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由洒脱
小结: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有思想、性,感情充沛,沉稳、睿智、潇洒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文章生动形象,绘声绘色。
———文采出众、表达到位、技巧纯熟(正面描写)———演讲内容、效果深入人心,照应首段末句(侧面描写)描写绘声绘色,演讲充满爱国情怀。
三、问题探究
(“有学问”,“有文采”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重点分析“有热心肠”)
1、先生讲到《桃花扇》,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左良玉悲崇祯的死,大明王朝的灭亡;梁启超悲的是变法的失败,光绪帝被囚禁。他为国家悲,为民族悲,为百姓悲。
2、为何讲到杜甫的诗,“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此诗为杜甫平生第一快诗。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为国家而忧,为百姓而忧。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久久压抑在杜甫心头的阴霾终于烟消云散,他自然喜极而泣。任公也处于乱世之中,杜甫的喜与忧他感同身受。满腔的爱国热情。
(以前两个问题为基础,进一步分析《箜篌引》,加深学生对任公忧国忧民的理解)
3、先生为何开篇讲到《箜篌引》这首古诗? 明确: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过,被水冲走,其妻紧追阻止不及,悲痛欲绝,对江弹箜篌,一曲终,遂投河。王国维先生曾评:“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渡河人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他为何毅然而行呢?是什么让他赴河而王呢?是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这种疯狂的人格力量就是为理想而忘我追求的勇往直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无反顾,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视死如归。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们明知变法会流血,会牺牲却依然坚定地实施变法的执着与狂夫的赴死是相似的。任公演讲时的哀痛可想而知。他为牺牲的战友而哀,为百姓而哀,为国家而哀。
四、文中梁启超先生的形象。
1、结合印发的资料,说说作者在文中引用的三处材料有何用意? 明确: 引用《箜篌引》的用意: 梁启超是一个“过渡时代”的英雄,这个时代险象环生,他却用他的行动去实践爱国救国的理想,历尽沧桑仍近似疯狂滴执着于信念的梁启超,不正是那个明知死路,仍蹈死不悔的白首狂夫么? 他投身于变法洪流,踏上救国道路,饱尝艰辛,却义不容辞,这十六字的《箜篌引》也许就是梁启超执着前行的真情写照吧!引用《桃花扇》的用意: 这个悲剧中藏着梁启超的身影,含着他的悲苦,他就如同左良玉,几十年忧国如病,以天下为己任,却未能实现理想,同僚或死或逃,而推行变法的光绪皇帝死于非命,独殉了社稷苍生。这位一辈子都在探求中国富强之路的“行者”,演讲到这一段时,心中蓄积的巨痛如溃堤洪水,喷涌而出,终于“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引用杜甫诗用意: 救国于危难之中是中国读书人自以为的本分之责,当他高声诵读杜诗时,他的情感也遥接千年前的杜甫,为“官军”收复失地而喜泪满衣,所以他“张口大笑”了。
此三则材料都体现梁启超一生“爱国救国”的理想。
2、读了本文,你心目中的梁任公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学识渊博、充满激情、具有爱国情怀,忧国忧民、做事认真、博闻强记、幽默睿智、令人敬佩的学者、文学家、政治家。
3、你认为本文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是什么?
明确:生动形象,以叙代议,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又真实、可信地表达了作者的认识。
4、给梁任公先生写一段评价语。(60字左右)
五、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回顾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2、整理归纳课上记录的批注,思考“质疑”“批判”这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第二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和连续。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及白描手法的运用,认识到梁启超先生的率真性情、爱国精神。因此,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有关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体察任公的爱国情操。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的方法。
【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该单元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安排】
重点放在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情的。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的诗可适当挖掘、引导,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于深刻的评价、精彩的描写及典型的材料中体会写人记事散文的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诗经》中有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陶渊明先生说:“其人虽已末,千载有余情。”一代风流人物梁启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80年了,这样伟大的人物我们是不应该忘却的。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和记忆中,你对梁任公有哪些认识?
补充介绍(ppt展示)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5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曾倡导文 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如我们熟知的《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大家看过这篇文章的题目,觉得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看似记事,实则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出了梁任公的性格及特点。今天,我们就跟随文坛大家梁实秋先生的文章来品读前辈大家梁启超先生其文其人,走近任公,领略任公的风采,感受他作为一位学者的独特魅力!
二、见微知著——为梁任公画像
1、记叙这次演讲是从哪一段开始的?开头两段写了些什么?有何作用? 点评这是一次动人的演讲。以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衬托任公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整齐秀丽美观的演讲稿衬托这次演讲极有趣味。
2、请学生说出自己印象颇为深刻的精彩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你读出任公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立外貌 肖像特点——很有精神,智慧,和善
神态特点——自信,洒脱,神采飞扬
独特的开场白——谦逊自负,诙谐幽默
描语言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深情的《箜篌引》—— 意韵丰厚,感染力强
举行动 敲头回忆——自然可爱,生动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
手舞足蹈、掩面顿足、狂笑太息——自由洒脱,酣畅淋漓,富有感情
茅津渡候船,哀从中来
抓侧面 屏息以待,欢喜,泪下沾襟
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爱好
3、任公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可文章只提到了《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的诗,这三则材料对于突显任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突显了任公忧国忧民、有热心肠的精神品质。任公先生是在用传统文化来教育鼓舞着年轻一代。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任公用《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警言。
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会在描语言、立外貌、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会用精彩、中肯的细节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三、触类旁通,小试牛刀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究竟如何在千人千面中,抓一个个性突显笔下人物的独特魅力呢?
1、两个外貌描写段落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
片段一:我的妈妈四十出头的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着不长不短的马尾,圆圆的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勤劳朴实,但特别喜欢唠叨。片段二: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设想回答:表面上看,第一段文字似乎抓住了妈妈的特征,做事麻利,勤劳朴实,喜欢唠叨,但细想一想,有多少妈妈不是这样的呢?这不能表现出这个妈妈独具的个性特色。正如春花秋菊冬腊梅,各有各的特色,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也不是所有的坏人都是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而第二段鲁迅先生的文字,从头到脚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使其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不能不让人拍手叫绝!可见,肖像描写要抓特点切不可泛泛而谈。又如“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往往是最真实的,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摄取细小动作,对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起到滴水见海的神奇效果哦!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曹操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写出了他的伟大志向。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霸气、痛快、直接,一个更有力度、更加深刻。
侧面渲染有烘云托月之妙。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罗敷容貌之美,不直接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一个令所有人都看得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这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文学的想象力的魅力可见一斑了。概而言之,你只要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兴波起浪”成功了。
2、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运用从本课中学到的写人技巧,我们做一篇口头小作文:
从肖像、语言、动作或神态等的细节方面对班上某位老师或同学进行刻画,不说出名字,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正面描写:性格特点——很有精神,智慧,和善
神态特点——自信,洒脱,神采飞扬 语言特点——谦逊自负,诙谐幽默
侧面描写:屏息以待,欢喜,泪下沾襟 情感:崇敬仰慕之情
3
第三篇:【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教学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价和感受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00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板书设计】
演讲特点
人物特点
形象
有学问
幽默
有文采
动情
热心肠
率真
幽默率真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第四篇: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一.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基础知识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稳健(jiàn)踱步(duó)顿时(dùn)恪守不渝(kâ)....B.酣畅(hān)欺侮(wǔ)瘦削(xuē)含英咀华(jǔ)....C.景仰(yǎng)激亢(háng)抛掷(zhì)垂涎三尺(xián)....D.寒暄(xuān)焦灼(zhuó)阴凉(yīn)涕泗交流(tì)....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风和日丽 左顾右盼 状极愉快 涕泗交流 B.张口大笑 黄流滚滚 博闻强记 不能自己 C.泪下沾襟 大汗淋漓 短小精悍 叱咤风云 D.莅校讲话 步履稳健 迥乎不同 屏息以待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河南省卢氏县辉锑矿某分厂厂长李某 公款11万元,被卢氏县检察院依法查处。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等亲自 国道三二三线广东乳源县城路段改建工程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得到了民工和群众的赞颂和拥戴。
③下次你再来时 把那本书的底稿给我带来呢? A.鲸吞 问津 能否 B.侵吞 问津 可否 C.侵吞 过问 能否 D.鲸吞 过问 可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可是他的脾气依旧由本能支持在那里,所以这个人从生到死....没有一点儿改变。
B.世纪之初,我们回顾民族屈辱的历史,展望时代的挑战,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
C.深秋的香山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五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真是“寥廓江天万里霜”。
D.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文过饰非或对别人的批评无动于...衷都是不对的。.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 咏夏景》 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还拐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用心
爱心
专心 6.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 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 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B.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是梁实秋的一篇演讲稿。本文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C.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D.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五四时期,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二)闯关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的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掏出手巾拭泪,听到的人不知有许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到他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这一篇演讲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演讲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常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演讲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1.为文章第二段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A.掩面 狂笑 顿足 太息 B.狂笑 掩面 顿足 太息 C.掩面 顿足 狂笑 太息 D.顿足 狂笑 太息 掩面
12.本文叙事的同时也有抒情,主要运用了直接和含蓄两种抒情方式。下列各组句子中,与其它三项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13.文章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格?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14.梁任公先生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为什么“涕泗交流”之中又“张口大笑”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能力提升
空山鸟语
郭枫
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枫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他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暖!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 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
用心
爱心
专心 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5.作者从鸟的叫声中悟出了什么?
16.文章最后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谈谈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和含义。
四)欣赏顿悟
水的回答 文/每文
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生活过得如鸟儿般自由畅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四那年,一场车祸给她带来了痛苦和不幸,并留下终身难愈的病根:只要一紧张她就会双耳失聪,陷入死一般同寂的世界。
毕业后女孩四处奔波,辛苦求职。每次她都会将病情向应聘单位坦诚相告,每次也就因此被拒之门外。就在她万念俱灰之际,一家新闻单位录用了她,不仅因为她优异的专业成绩,更主要的,是她诚实的品格打动了主考官的心。她被安排到资料室工作,由于她做事尽心尽力,对同事谦和有礼,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和信赖。她几乎忘了自己的“生理缺陷”,一如既往地愉快地生活,直到半年后——那天她特别忙,查找资料的人很多,又都要等着要,闹哄哄的一群,在旁边七嘴八舌地催促着。一瞬间,她就什么也听不见了,徒然看着别人张张合合的嘴,却不明所需。资料当然没法调出来,整个编辑部的工作都因此耽搁了。
从那以后,她一直惶惶不安,不知是否会被辞退。她甚至觉得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是那样的陌生而奇怪。她比以前更卖力地工作,比以前更谦虚地待人。但是一切都仿佛改变了。她开始闷闷不乐,少言寡语。到了周末,通常是大家一起去楼顶七楼大厅开派对的时间,可是这次没有人来邀请她。她孤零零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想人的虚伪、冷酷自私、毫无同情心,想得泪水涟涟,继而又怒火中烧:为此我就得遭他们轻视、躲着他们吗?不!我偏要找到他们,痛快淋漓地说一通,撕下他们伪善的面具,再丢下辞职信扬长而去。她怒气冲冲地跑上七楼。七楼静悄悄的,没有霓虹闪烁,没有笑语喧哗,只从门隙里透出些许晕黄的光亮。难道他们已经在商量她的去留问题?不劳他们费心了„„她含着伤心的泪水,一把推开门,却立刻目瞪口呆:从主编到记者,每一个人都在用手比画着,用心学着哑语。最年轻的同事冲她笑笑,打了一个手势,那个意思她懂:我们都喜欢你——是的,他们牺牲了宝贵的业余时间,只是为了让她安心工作,给她创造一个即使无声却有情的世界„„
她的眼睛再次湿润了,心里感到了电流击过般的震颤。她想起了村上春树的书里所写的:鱼说,你看到我的泪,因为我生活在水里;面对那条悲伤的鱼,水轻轻地言道,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一直在我心中。
用心
爱心
专心 今晚以后,她再不会以无端的恶意揣测别人,也不会再自艾自叹悲苦,因为她将永远记得水的回答——如此的澄澈坦荡,写着生活的真谛。
(选自《意林》2004年第5期)点评:简单的故事却蕴涵着复杂的人生哲理。作品没有用优美华丽的词藻佳句煽情渲染,但平淡的叙述却流露了一种真、善、美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永不缺席的。真情会超越一切障碍到达永恒。就如作品中的“她”,虽然处于一种无声的世界,但总会有一种共同的真情实感萦绕着她与她身边的人。
六)探究性学习
梁启超自谓:“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办《新民丛报》)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
梁启超这种“笔锋常带情感”的文章影响了当时乃至后世许多学者、文人,李大钊、周作人、胡适、鲁迅等,胡适曾在《四十自述》中说梁启超的“笔锋常带情感”的文字引起了少年的他“思想上的一种激烈变动”,而本文作者梁实秋也深受其影响。联系课文,查找资料,谈谈你对“笔锋常带情感”的体会,并仿写一篇记人类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1.C 2.B 3.C 4.C 5.D 6.B
二、7.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8.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9.(1)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他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到的。(2)作者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了一位有那么一点点谦逊又有非常自信的梁启超,作者本来就非常景仰这位大师,现在又得以亲闻其学问,自然是更加佩服又觉得满足。10.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三、11.C 12.D 13.“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使用了反问的句式,既是对全文总的概括,也是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极高的评价。1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既可以谈梁任公先生演讲时非常投入,也可以联系梁任公的政治思想、时代背景,结合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内容以及杜甫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来谈梁任公的情感。
四、15.①品味出爱情的缠绵,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②领悟到人生追求自由和欢乐。③触动了思乡的心弦。④感到了自然的消息于人世的沧桑。16.文章以此句作结,卒章显志,用心
爱心
专心 首尾相应。表达了自己热爱美好自然,追求自由、欢乐的情愫。
用心
爱心专心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导学案
第 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本文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文章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起来是记事的,其实是写人的,作者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以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将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之中。
1.文坛巨匠。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2.外表很洋派,内里很中国。他的女儿梁文蔷在回忆梁实秋的时候说道:“在很多人眼里,父亲是个‘洋派十足’的人,这可能归根于父亲在美国留学时养成的一些习惯。但骨子里,父亲绝对是一个有很深的中国文化情结的人。”
3.四大遗憾。
一、有太多的书没有读;
二、与许多鸿儒没有深交,转眼那些人已成为古人;
三、亏欠那些帮助过他的人的情谊;
四、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他也有同感。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他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22年3月10日、17日、24日,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即是对那次演讲所作的一篇评论性文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戊戌()
②莅临()
③迥异()....④谦逊().⑦酣畅().⑤激亢().⑧屏息().
⑥箜篌()..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咤(zhà 履(lǚ)诧(chà)屐(jī))姹(chà 屡(lǚ)n)悍(hà 捍(hàn)n)焊(hà 沾(zhān)粘(zhān)n)黏(niá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1)简洁·简捷
简洁:偏重(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偏重于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辨析:联想“掌门人”柳传志一向言辞
,“联想”集团推出的新型电脑,不仅外观风格简约,而且操作也很
方便。
(2)精悍·精明
精悍:①(人)精明能干,②(文笔等)精练犀利。精明:精细明察,机警聪明。
“精悍”比“精明”多了一层“勇猛、能干”的意思。
辨析:①今年“两会”的会议简报也有变化,文件都是正反面复印,简报内容短小
。②“鸭司令”庞国成处处给人以
能干的印象。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迥乎不同:(2)起承转合:(3)博闻强记:(4)屏息以待:(5)左右顾盼:(6)涕泗交流:
1.作者是怎样表现梁任公的特点的?
2.有人看到文章开头交代“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便推断梁启超晚年已经没有了先前的爱国热情,他是在借研究学术来逃避现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课文加以阐述。
3.赏析下面的妙句。(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3)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5.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把握特征 彰显性格
——谈散文的人物线索
所谓文章的人物线索,就是以某人的性格特征作线索,串起各个时期、各种环境中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都统一于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说白了,性格特征就是一根绳子,绳子上系的各色珠子就是反映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
在小说中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孔乙己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麻木,但又心地善良,最后被打折了腿而死去。这些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来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人物线索不仅仅体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体现在以记人为主的散文里,人物的思想、品质,及其主要特征也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这类散文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着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善于抓住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选择富有意义的几个细节,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人物的形象,写出了人物的思想品质。文中反复描写他的抑扬顿挫的声音,时时萦绕在作者耳畔,引起作者深沉的回忆。
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作者围绕梁任公的性格特征展开叙述,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再往下写梁任公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时而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时而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1.第1段说“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2.第2段文字中,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课文,谈一谈你对该词的理解。
3.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
4.最后一段中画线的反问句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概括。
5.请模仿本文写人的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老师。要求:①抓住细节,突出特征;②语言简洁,描写生动;③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知识记忆与理解
基础知识梳理
1.①wù xū ②lì ③jiǒng ④xùn ⑤kàng ⑥kōng hóu ⑦hān ⑧bǐng
2.叱咤/诧异/姹紫嫣红 步履/木屐/屡次 精悍/捍卫/焊接 沾染/粘贴/黏合
3.(1)简洁 简捷(2)精悍 精明
4.(1)形容相差得很远。(2)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泛指文章做法。(3)见闻广博,记忆力强。(4)屏住呼吸等待。(5)同“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6)眼泪鼻涕一起流下。涕:眼泪。泗:鼻涕。
思维探究与创新
1.文章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地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
2.观点一:梁启超由于年轻时屡遭挫折,晚年已经没有了以前的“书生意气”,爱国热情大减,研究的方向开始转向学术,目的是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而爱国已经不是他所关心的了。
观点二:说梁启超晚年没有了爱国热情甚至不爱国,那完全是曲解,或者是对梁先生太缺乏了解。“晚年不谈政治”是点明任公先生虽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仍旧十分关心国家命运,与祖国休戚相关,只是重心比起前期来说有所转移而已,他并非像隐士一般“莫谈国事”,完全脱离尘世。
观点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黑暗、最为混乱的时期,国家的衰颓,人民的苦难,让他忧心如焚。到了晚年,梁先生的爱国之情依然高昂,如文中的两次哭泣就表现了梁先生对百姓苦难的痛心疾首和对国家走向稳定的渴盼,这种心情难道不是强烈的爱国热情的外露吗? 3.(1)这里采用了衬托的写法,以“叱咤风云的人物”和“显宦”“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来衬托梁任公演讲的精彩。
(2)本句采用了衬托和类比的写法。作者以“书法很是秀丽”“十分美观”来衬托演讲的精彩, 因为“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 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这是类比的写法,突出演讲的精彩。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为了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的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3)这是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文字不多,但很传神。这句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的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颇显描写之精彩。
(4)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极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这里通过对梁启超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他谦逊中略带自负、讲话幽默的个性。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是直接的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作者的心情;又如文章行将结束时说“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表达了欣赏、赞叹之情;再往下又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是总的概括和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极高的评价。
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有时作者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等,其中不乏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讲课老师的崇拜之心。
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如描写外貌,但是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也许是学生对老师爱之过甚,所以描写时难免有夸饰倾向;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者仍能从这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另外,本文的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其为先生,这本身就是在表达一种尊敬和爱戴。5.观点一: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节以后的状态”,力求全文无无用的材料,无多余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理念追求、有创作特点的散文大家。本文确实做到了简练传神,将二者统一起来,非高手难为之。
观点二:本文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没有充分展开,一是材料不够充分、丰富,或者说辅料不多,其实除了直接写演讲,还可以写梁任公的其他的事,或与梁任公的演讲有关的事,如作者写自己后来在茅津渡候船渡河的情景就是一种延伸,可是全文仅此一处,别无他述;二是语言简省,固然是好,但也略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过于简,过于省,如此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绘本该描写得充分一些,用语可多一些,可惜简省了,紧缩了,如结尾一段:“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简则简矣,只是让读者读起来感觉有点“紧”,不够舒展。
技能应用与拓展
1.表明梁任公的演讲吸引人,“我们”已被梁任公先生的讲演深深吸引,“我们”与梁先生同呼吸,共忧喜。2.“表演”一词是对梁先生演讲的外在表现而言的,旨在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并非说他只要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这样写恰是表明了梁任公先生研究学问的认真,他全身心地投入,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欢笑,共命运。
3.一是表明这是他演讲的“紧张处”,是最精彩的部分;二是用这两部作品来表明梁先生的思想感情所在。4.从侧面赞扬梁任公先生的为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这样的学者当世少有。
5.我相信宋老师是个舞蹈家。因为他在讲地球在黄道面绕太阳旋转时,极其优美地跳着圆圈舞:只见他两手叉腰,斜着胖胖重重的身子绕着讲台“一边自转一边公转”。“我这腰是黄道面,讲台是太阳,我就是地球……”我们简直要把地球命名为“宋氏大行星了”。这样,我们牢牢记住了黄道面,只是留下了小小的“后遗症”,每次宋老师指到黄道面,我们就会异口同声道:“那是您的腰!”
宋老师很少跟我们真动气,所以谁也不怕他。瞧,两个女生又招呼又叫:“宋老师!”他俯过身来以为要回答什么问题。“宋老师,您脸上有好多蓝钢笔水儿!”他又傻笑了,这回可有点尴尬,掏出皱皱巴巴的手绢儿用力抹着。“不行,还有!”他又有了新招儿,到讲台前从杯子里倒了点茶水接着抹自己的脸。这回可把全班惊动了,笑得开了锅。“不行,擦不下去!呵呵呵!”宋老师一边不好意思地憨笑,一边夺门而出清洗脸上的“耻辱”去了。
预习检测·语文(九)
1.C 2.C 3.非常成功。从第9段内容可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因此爱上了中国文学,从侧面写了演讲的效果。4.首先,梁启超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作用。其次,梁启超表演生动:开场白独特而有个性;声音沉着而有力,宏亮而激亢;在笔写的讲稿之外,能大段背诵许多作品,而且对他所讲的古诗或戏曲非常投入,几成戏剧表演;先生的表情,酣畅淋漓,变化之至。最后,梁任公这个人非常有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潇洒,眼神犀利,以至于“光芒四射”;演讲时一点也不刻板,而是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这样的演讲怎能不引人入胜、令人难忘呢?
当堂检测·语文(九)
1.①先生性情凶,②相貌古怪,③生活习惯不好,④先生醉酒后责骂“我”,⑤批改作文方法独特,⑥教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
2.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恰恰突出了徐老师的个性特征,使他变得有趣、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衬托了内在的美。
3.(1)交代徐先生责骂学生的原因。(2)点明“我”对徐先生印象深刻的原因。(3)为下文写徐先生对“我”的严厉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