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想课堂学习心得(样例5)

时间:2019-05-12 22: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理想课堂学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理想课堂学习心得》。

第一篇:构建理想课堂学习心得

构建理想课堂学习心得

蔡小合

年后十三,我在十三中听取了太谷专家林建霞的报告,深受体会,先总结如下:

一、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教师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开拓创新等一系列工作莫不都是以一定时间内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为目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追求。要解决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二者之间的矛盾,最为理想的突破口就是教学有效性提高。其次要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学生观的正确与否,成为师生活动能否协调高效进行的首要问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弘扬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学生才能学习得主动,积极思维,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检验学生上课是否在积思考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就教师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产生置疑,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毕竞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课堂上一环扣一环,处处设疑,步步紧逼,学生情绪振奋,兴趣盎然,课已尽而意无穷”。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些问题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在备课、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换位思考,预想学生的提问,教师可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会想哪些问题?”启发学生置疑、思考。“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质疑。对学生采取“微笑、激励、共鸣”,促使学生在成功的欢乐中充满信心学习。

三、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是教师在台上讲独角戏而学生在台下无动于衷。在一定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只是单方面取决于教师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是最主要地依赖于教师智慧特征和努力程度所造成的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以及有机统一的状况;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察和有效利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互动。就要实现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也要考虑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需求和非认知的心理状况。

课堂教学的互动应实现教师的“因学而教”和学生的“因教而学”的有机统一。做到“以教促学,以学为本”。“因学而教”是从教师适应学生的角度来论述教学活动,由于学生是课堂上极为重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定作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光有教师单方的主观努力和发挥是不够的。做到“学大于教”,“教是为了不教”。“因教而学”是学生能否充分发挥自己主动性的学习的角度来论述教学活动,学生要能自觉认识教师的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的教学,从而达到实现有效学的目的。

四、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模式,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可以进行远程教育,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育经费,降低教育成本;运用多媒体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活动,可使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易于理解,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更直观更形象。实验资料表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40.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因此,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性好的特点,从而加快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及消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理解深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科学紧凑,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而节省下的时间,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空间,从而达到加大课堂内容信息置、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同时由于课件可以反复使用,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课堂工作劳动量。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面图时间,而且表达内容直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

第二篇: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我们期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平台,以集体备课和校本研训为突破口,不断地实践和延伸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核心价值。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社会文化)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人为本,要互动,要创造性的挖掘、发挥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师要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等。

(三)“构筑理想课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理想的课堂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理想课堂提出了“三层六度”的基本评价体系,即教师层面(亲合度、整合度);学生层面(参与度、练习度);师生互动的层面(自由度、延展度)。理想课堂还应具有三个基本性质: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

三、研究的目标

最终的目标是努力使每个教师能合理地组织教学,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生生间、师生间有效地互动,最终实现理想的课堂。

(一)构建体现理想课堂的教学操作模式。

(二)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实践策略。

(三)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理想课堂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四)通过对理想课堂的研究和构建,打造学校的教育特色,使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四、研究的内容与措施

(一)研究的对象

1—5年级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全体学生与全体教师以及能促进理想课堂构建的外部教学环境。

(二)研究的内容

1、理想课堂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研讨。

理想的课堂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师生自由、平等的氛围,始终要充满欢乐,学生乐学,并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气氛和谐。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在课堂上关爱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从标准中解放出来,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收获。

2、与构建理想课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要能将学生的层次、能力融于心中,并分层归类,因层施教,激活学生的自信,挖掘他们的潜力。教师不仅要知识传授准确,而且要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每一节课都同中有异,给学生常听不厌,堂堂有新意,给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外部感官新鲜刺激,有效激发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3、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方法得当,而且应该激情燃烧,独辟蹊径,能引领学生探索、学会、掌握学习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并且能够激起学生大胆质疑,热烈争论,动手参与的热情。理想的课堂要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目光明澈,激发起他们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浓厚的兴趣,要能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有自觉主动学习人类文化的强烈求知欲望。

4、理想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

(三)研究的措施

1、学习理论,正确理解“理想课堂”。

主动查找、收集资料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思考理想课堂的内涵,从而更全面地熟知这方面的理论,这是我们进行研究实践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理论做准备,我们的实验一定是不能深入的。在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意识:一是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自由度研究结合起来;二是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图体现这些精神;三是在教育教学中用随笔加强这方面的课堂反思;四是在不断反思中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前进,最终达到一定的理想状态。

2、给理想课堂准确定位,制定方案。

我们将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教师特长,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并实施。不能把对理想课堂的理解泛化、窄化,并由此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3、加强校本培训,树立正确地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

重视加强对新经验的学习,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正确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校本培训形式做到多样化,坚持学习理论与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补充,坚持开设讲座与组织讨论、观摩、交流相促进,坚持参与式培训与研讨式培训相统一,要充分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师开展理想课堂实验的水平。

4、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继续推进以问题为起点,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途径的校本研究体制。

基本程序: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又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具体而言是“两阶段五个环节”。两阶段是试教——初研阶段、再教——深研阶段,五个环节是第一阶段的“学习——备课、试教——听课、研讨——改进”三个环节和第二阶段的“再上课——再听课、研讨——反思”两个环节。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为构建理想课堂创造前提条件。

备课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完成凸现理想课堂的教学设计,并认真听课,参加关于“理想课堂评价表”的研讨活动,一方面根据实践情况修改“理想课堂评价表”,另一方面从操作层面解读亲合度,为接下来的课堂实践打下基础。在学科课堂中探索、实践理想课堂有效度范围下的教学研究,注意整理相关课例,并完成有关理想课堂教学与有效性结合的课后反思及小结。

5、及时进行阶段反思,总结成果。

五、研究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以现代教育理论、协同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实验的理论基础,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获得自主发展,形成自我鲜明的个性。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求得解决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

(四)灵活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过程性原则。

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通过自由课堂多样化的互动生成,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注重结论转到引导学生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去。

六、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个案分析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的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07.10——2007.11)

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制定活动制度。

2)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3)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4)确定子课题研究人员,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2、实践探索阶段:(2007.12——2008.12)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

2)创设有助于理想课堂构建的外部物化环境。

3)不定期召开教学论坛,定期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对理想课堂自由度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及时反思总结研究过程,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4)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5)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6)针对反馈情况不断调整“理想课堂”构建的途径、措施、方法。

7)收集、整理研究数据与信息,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总结提炼阶段(2009.1——2009.6)

1)全面回顾课题研究情况,查漏补缺,整理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

2)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性论文。

3)整理教育叙事、随笔、案例、优秀课堂实录,收集优秀的学生课堂学习日记等。

七、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李洪涛(全面负责)

课题组副组长:罗进(负责课题组的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等工作)

课题指导组组长:王翠玲(负责筹划,联络协调,资料收集、总结等工作)

课题指导组成员:毕凤云(负责总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资料整理和分析、总结等工作)

课题组核心成员: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及管理和操作)

课题组外围成员:全体学科教师(负责课题具体实施操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理想课堂评价表(教师、学生)。

(二)理想课堂具体操作策略。

(三)汇编学生个性发展资料,教师研究过程中的随笔。

(四)主题网络信息(博客等)。

(五)汇编以理想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个案集。

(六)优秀实验课的光盘资料。

(七)研究报告与相关论文。

第三篇: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我们期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平台,以集体备课和校本研训为突破口,不断地实践和延伸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核心价值。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人为本,要互动,要创造性的挖掘、发挥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师要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等。

(三)“构筑理想课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理想的课堂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理想课堂提出了“三层六度”的基本评价体系,即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师生互动的层面。理想课堂还应具有三个基本性质: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

三、研究的目标

最终的目标是努力使每个教师能合理地组织教学,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生生间、师生间有效地互动,最终实现理想的课堂。

构建体现理想课堂的教学操作模式。

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实践策略。

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理想课堂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通过对理想课堂的研究和构建,打造学校的教育特色,使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四、研究的内容与措施

研究的对象

1—5年级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全体学生与全体教师以及能促进理想课堂构建的外部教学环境。

研究的内容

1、理想课堂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研讨。

理想的课堂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师生自由、平等的氛围,始终要充满欢乐,学生乐学,并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气氛和谐。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在课堂上关爱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从标准中解放出来,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收获。

2、与构建理想课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要能将学生的层次、能力融于心中,并分层归类,因层施教,激活学生的自信,挖掘他们的潜力。教师不仅要知识传授准确,而且要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每一节课都同中有异,给学生常听不厌,堂堂有新意,给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外部感官新鲜刺激,有效激发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3、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方法得当,而且应该激情燃烧,独辟蹊径,能引领学生探索、学会、掌握学习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并且能够激起学生大胆质疑,热烈争论,动手参与的热情。理想的课堂要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目光明澈,激发起他们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浓厚的兴趣,要能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有自觉主动学习人类文化的强烈求知欲望。

4、理想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

研究的措施

1、学习理论,正确理解“理想课堂”。

主动查找、收集资料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思考理想课堂的内涵,从而更全面地熟知这方面的理论,这是我们进行研究实践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理论做准备,我们的实验一定是不能深入的。在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意识:一是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自由度研究结合起来;二是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图体现这些精神;三是在教育教学中用随笔加强这方面的课堂反思;四是在不断反思中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前进,最终达到一定的理想状态。

2、给理想课堂准确定位,制定方案。

我们将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教师特长,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并实施。不能把对理想课堂的理解泛化、窄化,并由此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3、加强校本培训,树立正确地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

重视加强对新经验的学习,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正确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校本培训形式做到多样化,坚持学习理论与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补充,坚持开设讲座与组织讨论、观摩、交流相促进,坚持参与式培训与研讨式培训相统一,要充分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师开展理想课堂实验的水平。

4、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继续推进以问题为起点,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途径的校本研究体制。

基本程序: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又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具体而言是“两阶段五个环节”。两阶段是试教——初研阶段、再教——深研阶段,五个环节是第一阶段的“学习——备课、试教——听课、研讨——改进”三个环节和第二阶段的“再上课——再听课、研讨——反思”两个环节。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为构建理想课堂创造前提条件。

备课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完成凸现理想课堂的教学设计,并认真听课,参加关于“理想课堂评价表”的研讨活动,一方面根据实践情况修改“理想课堂评价表”,另一方面从操作层面解读亲合度,为接下来的课堂实践打下基础。在学科课堂中探索、实践理想课堂有效度范围下的教学研究,注意整理相关课例,并完成有关理想课堂教学与有效性结合的课后反思及小结。

5、及时进行阶段反思,总结成果。

五、研究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以现代教育理论、协同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实验的理论基础,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获得自主发展,形成自我鲜明的个性。

针对性原则。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求得解决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

灵活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过程性原则。

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通过自由课堂多样化的互动生成,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注重结论转到引导学生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去。

六、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个案分析法。

4、经验总结法

研究的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制定活动制度。

2)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3)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4)确定子课题研究人员,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2、实践探索阶段: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

2)创设有助于理想课堂构建的外部物化环境。

3)不定期召开教学论坛,定期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对理想课堂自由度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及时反思总结研究过程,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4)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5)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6)针对反馈情况不断调整“理想课堂”构建的途径、措施、方法。

7)收集、整理研究数据与信息,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总结提炼阶段

1)全面回顾课题研究情况,查漏补缺,整理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

2)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性论文。

3)整理教育叙事、随笔、案例、优秀课堂实录,收集优秀的学生课堂学习日记等。

七、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李洪涛

课题组副组长:罗进

课题指导组组长:王翠玲

课题指导组成员:毕凤云

课题组核心成员:各学科备课组长

课题组外围成员:全体学科教师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理想课堂评价表。

理想课堂具体操作策略。

汇编学生个性发展资料,教师研究过程中的随笔。

主题网络信息。

汇编以理想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个案集。

优秀实验课的光盘资料。

研究报告与相关论文。

第四篇: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我们期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平台,以集体备课和校本研训为突破口,不断地实践和延伸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教育核心价值。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社会文化)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人为本,要互动,要创造性的挖掘、发挥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师要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等。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构筑理想课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理想的课堂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理想课堂提出了“三层六度”的基本评价体系,即教师层面(亲合度、整合度);学生层面(参与度、练习度);师生互动的层面(自由度、延展度)。理想课堂还应具有三个基本性质:真实性;兴奋性;有效性。

三、研究的目标

最终的目标是努力使每个教师能合理地组织教学,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生生间、师生间有效地互动,最终实现理想的课堂。

(一)构建体现理想课堂的教学操作模式。

(二)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实践策略。

(三)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理想课堂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四)通过对理想课堂的研究和构建,打造学校的教育特色,使学校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

四、研究的内容与措施

(一)研究的对象

1—5年级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全体学生与全体教师以及能促进理想课堂构建的外部教学环境。

(二)研究的内容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理想课堂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研讨。

理想的课堂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师生自由、平等的氛围,始终要充满欢乐,学生乐学,并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气氛和谐。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在课堂上关爱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把学生从标准中解放出来,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收获。

2、与构建理想课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要能将学生的层次、能力融于心中,并分层归类,因层施教,激活学生的自信,挖掘他们的潜力。教师不仅要知识传授准确,而且要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每一节课都同中有异,给学生常听不厌,堂堂有新意,给学生视觉、听觉、感觉等外部感官新鲜刺激,有效激发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3、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研究。

理想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方法得当,而且应该激情燃烧,独辟蹊径,能引领学生探索、学会、掌握学习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并且能够激起学生大胆质疑,热烈争论,动手参与的热情。理想的课堂要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目光明澈,激发起他们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浓厚的兴趣,要能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发现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有自觉主动学习人类文化的强烈求知欲望。

4、理想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

(三)研究的措施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1、学习理论,正确理解“理想课堂”。

主动查找、收集资料并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思考理想课堂的内涵,从而更全面地熟知这方面的理论,这是我们进行研究实践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理论做准备,我们的实验一定是不能深入的。在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意识:一是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自由度研究结合起来;二是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要力图体现这些精神;三是在教育教学中用随笔加强这方面的课堂反思;四是在不断反思中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前进,最终达到一定的理想状态。

2、给理想课堂准确定位,制定方案。

我们将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教师特长,科学地制定研究方案并实施。不能把对理想课堂的理解泛化、窄化,并由此根据学科特点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3、加强校本培训,树立正确地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

重视加强对新经验的学习,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与正确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价值观。校本培训形式做到多样化,坚持学习理论与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补充,坚持开设讲座与组织讨论、观摩、交流相促进,坚持参与式培训与研讨式培训相统一,要充分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师开展理想课堂实验的水平。

4、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继续推进以问题为起点,以课例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途径的校本研究体制。

基本程序: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又进行新一轮的研究。具体而言是“两阶段五个环节”。两阶段是试教——初研阶段、再教——深研阶段,五个环节是第一阶段的“学习——备课、试教——听课、研讨——改进”三个环节和第二阶段的“再上课——再听课、研讨——反思”两个环节。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为构建理想课堂创造前提条件。

备课组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开展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完成凸现理想课堂的教学设计,并认真听课,参加关于“理想课堂评价表”的研讨活动,一方面根据实践情况修改“理想课堂评价表”,另一方面从操作层面解读亲合度,为接下来的课堂实践打下基础。在学科课堂中探索、实践理想课堂有效度范围下的教学研究,注意整理相关课例,并完成有关理想课堂教学与有效性结合的课后反思及小结。

5、及时进行阶段反思,总结成果。

五、研究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以现代教育理论、协同理论和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实验的理论基础,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获得自主发展,形成自我鲜明的个性。

(三)针对性原则。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求得解决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

(四)灵活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过程性原则。

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通过自由课堂多样化的互动生成,把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注重结论转到引导学生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去。

六、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个案分析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的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07.10——2007.11)

1)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机构,明确分工,制定活动制度。

2)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3)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4)确定子课题研究人员,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

2、实践探索阶段:(2007.12——2008.12)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

2)创设有助于理想课堂构建的外部物化环境。

3)不定期召开教学论坛,定期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对理想课堂自由度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及时反思总结研究过程,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4)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5)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6)针对反馈情况不断调整“理想课堂”构建的途径、措施、方法。

7)收集、整理研究数据与信息,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总结提炼阶段(2009.1——2009.6)

1)全面回顾课题研究情况,查漏补缺,整理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

2)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性论文。

3)整理教育叙事、随笔、案例、优秀课堂实录,收集优秀的学7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生课堂学习日记等。

七、研究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李洪涛(全面负责)

课题组副组长:罗进(负责课题组的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指导等工作)

课题指导组组长:王翠玲(负责筹划,联络协调,资料收集、总结等工作)

课题指导组成员:毕凤云(负责总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资料整理和分析、总结等工作)

课题组核心成员: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及管理和操作)

课题组外围成员:全体学科教师(负责课题具体实施操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理想课堂评价表(教师、学生)。

(二)理想课堂具体操作策略。

(三)汇编学生个性发展资料,教师研究过程中的随笔。

(四)主题网络信息(博客等)。

(五)汇编以理想课堂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个案集。

(六)优秀实验课的光盘资料。

(七)研究报告与相关论文。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五篇:构建理想课堂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读后感

张 烨

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使我们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在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地生成,必然成为我们考虑的焦点。我们云盘小学是一个教学设施比较薄弱、面积比较小的学校,像我们这种市区学校,择校情况比较突出,如果没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实际上我们也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具有深深的忧患意识。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得以优化。

读了《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张玉彬老师从教研员的角度不仅为我们诠释了什么事理想的课堂,还带给了我们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了一种内在的需求。

我的感悟:

1、课堂是体现教师自我价值,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师要想超越自我,必须首先从课堂开始。要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必须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进一步营造氛围,激发自己的内动力,把关注点、研究点、立足点放到课堂上,从情感上实践理想课堂,让追求理想课堂成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2、构建理想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关键是教师的自觉意识和主动精神。我们教师在实现理想课堂的目标中要重实践,重反思。

3、“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40分钟一节课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都要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讲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我个人认为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我的决心: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

有理想的教师,手中有目标,坚持深入研究,实现到位的整合度及参与度。有理想的教师,眼中有学生,坚持深情关注,实现到位的亲和度与自由度。有理想的教师,心中有事业,坚持深度追求,实现到位的练习度与延展度。

读《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有感

孙静娅

《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一个教研员眼中的理想课堂》一书从理论的层面阐述了有关理想课堂的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认识理想课堂,并着重从实践方面阐述了如何具体打造理想课堂,比如,从创设教学情景、引导自主学习、建立教学民主、张扬学生个性、提问的艺术、赏识的艺术等方面阐述了构建理想课堂等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并遴选了名师运用相应方法构建理想课堂的经典案例,作了精要的点评,以图为一线教师提供理想课堂构建的具体的可借鉴的方法。

确实,如作者所述,课堂中流逝的是时间,显现的却是生命的张力。这种生命的张力,不是所谓“好学生”的,而是绝大部分,甚至是全体的。传统的课堂,教师自认为是全知全能者,因此,课堂上老师的教授代替了学生的知与行,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中。事实告诉我们,课堂上要真正能够凸显孩子们的生命张力,就必须让全体孩子都 动起来,全体孩子都能动起来的课堂自然就不会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寻找适合孩子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如,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孩子们喜欢的情景导入新课:低年级的孩子爱听故事,我们就可以用有趣的小动物或孩子们熟悉的卡通人物,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中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多结合他的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景来引入新课。如学校今年新选了一批四年级的学生入鼓号队,因此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针对新队员没有服装的问题,让孩子们根据身高来学习分类整理数据,为鼓号队员挑选服装合适的服装。选择的情景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现实,枯燥的统计教学孩子们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

课堂是学生创造能力、情感欢乐、彰显教学艺术的场所,我们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中孩子们的个性特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一起学习、研讨新知识,并不断鼓励、激励他们,课堂才回真正地还给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理想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 不懈的追求

——《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读后感 姚蓓娜

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我们该如何来追求理想的课堂?我想,这样的问题肯定是身为教师的我们所思考的。“课堂是师生的生命际遇空间,是师生思想和情感聚会的场所。让一切可能得以发生,让无限丰富得以展现,这就是我对理想课堂的企盼。”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邬志辉教授在为《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一书题词时如是说。带着困惑,带着好奇,我打开了此书。

本书作者张玉彬老师从教研员的视角试图为我们诠释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从“理想课堂就是实践创新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情感欢乐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互动有效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彰显教学艺术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课堂”五层面阐述了有关理想课堂的一系列问题,逐章阅读,对理想课堂的理解在深化,书中丰富的案例具体描述了如何打造理想课堂,为我们提供了理想课堂构建的具体、可借鉴的方法。阅读这样的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想起12日听的市培训中心语文老师来我校上的两堂课,课题同为《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整课内容和授课环节都相似,但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第2位老师课堂上所折射出的魅力深深打动了我,也由此让我记住了她的名字——陶群超。我不是语文老师,无法深入地剖析这两堂课,但听完那两节课我一直在回想、比较,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应是相通的,所以在此就班门弄斧地结合这两堂课粗浅地谈谈我对理想课堂的看法:

一、理想的课堂需要老师情感的融入

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理想的课堂师生间应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也需要老师真情实感的流露。第一位老师课前显然做了精心的准备,每一环节,每一句话肯定经过了几番推敲,也抓住了重点,试图让学生体会文中描写的高尔基父子间的浓浓爱意,但遗憾的是该老师的语速表情都那么“正常”,似乎老师自己游离在了文本之外,那样的状态,又岂能很好引导学生?故整堂课氛围平淡、压抑。而陶老师,走上讲台,脸上的盈盈笑意已拉进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导课时,和第一位老师差不多的语言,但那丰富的神情、抑扬的语气,让我们对下面充满了期待。

当学生回答精彩时,陶老师眉飞色舞恰当鼓励;当稍有困难时,陶老师俯下身,表示期待;讲到情绪激昂处,陶老师语速增快语调提升,而有时却又很轻很慢„„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中,所有的学生(包括我)被深深吸引了,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文本。

二、理想的课堂需要教育语言的优化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语言即是通往心灵的路,我们的教育离不开语言。以前曾有同事告诉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要力求简明得体,干净利落,中心突出,切中要害。”比较这两堂课再次让我感悟教育语言的重要,优秀的教育语言似乎还不止这些。陶老师的导课和第一位老师一样,复习上节课学习,了解文中讲了“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接着老师问:“通过这两件事,你感觉到了什么?”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师小结道:“是啊,他们彼此爱着对方,真是父子情深!”继而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他们父子间浓浓的爱!”过渡到新授环节。对比上节课,差不多的开头,但语言简明扼要的多。

新授中,在体会“从哪儿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爱”这一环节,当学生找出文中相应句子后,陶老师继续引导感受,如:“我听出来了,儿子来到爸爸身边后顾不上休息就忙着栽种花草。他是怎么种的?”学生又找出“一直”一词,师:“他累吗?他需要休息吗?”在得到学生肯定回答后语峰一转:“可是他‘一直’在种!你感受到了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描述的“儿子对父亲的爱”。接着陶老师又说:“让我们看看,高尔基的儿子当时多大啊?”学生找出文中“不满镢头高”的句子,体会儿子年龄小、个头矮,从而又得出儿子“力气小”,继而学生在齐读中完整感受“年龄小、个头矮、力气小的儿子来到爸爸身边后却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这时,陶老师放下书本,半俯身子急切痛心对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啊?”个人认为,这一问是多么精彩!这一问,让学生置换角色,变身为“儿子”;这一问提炼了本段文字所描述的儿子对父亲的爱;这一问,也问出了老师的情真意切、老师的智慧!

整堂课,陶老师精彩到位的教育语言不仅让大家身临其境,而且抓住重点层层启发感悟,放飞了学生的想像,唤醒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的灵性,闪烁着智慧的灵光,散发着浓浓的深情,折射出撼人心魄的魔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相信优秀的教育语言定能让课堂更精彩!

三、理想的课堂需要老师技能的传授

课堂是个特殊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记得我们美术教研员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这堂课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学到了哪些?”在我们美术课中,我们老师注重适当的示范,解决一些美术技能的重难点。这次听语文课,让我感觉原来语文老师的示范也是如此重要!如:阅读。第一位老师在同学们阅读后,强调要读出“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反复读了3遍,每次老师都说“要把思念读的更强烈些”,我听着当时就有“到底该怎么读”的困惑,多么希望老师能范读啊!

第二位陶老师,新授中选了一小节范读,我不知该如何评价,但那样的感情,那样的节奏,那样的语气让我感觉到了美好,而这样的感觉,学生也都体会到了。再让孩子们阅读时,明显感觉到了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

最后作业布置的环节也是,同样是让学生以儿子的身份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第一位老师布置好了就下课,而陶老师出示了写信的格式,并简短的巩固了下相关知识。

对于语文,我真是门外汉,关于语文课的学习也已是久远前的回忆,今天假如我是一名学生,陶老师的课起码让我学到了怎样朗读和写信的格式,这样的课让我有收获。

现在的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正苦苦追寻着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到底是怎样的呢?我心中的理想的课堂啊,它应该体现学科课程的特点,可以从教师和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体察出师生之间自然的交往,充盈着自由呼吸的空气,充分释放教师的智慧、激情,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理想的课堂,多么美好!理想的课堂,离我多远?为了这样的理想,唯有不断“上下求索”啊!

追寻理想的课堂

——读《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有感

许燕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究竟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呢?我们的课堂离理想课堂有多远?

近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张玉彬编著的《理想课堂的实施与构建》一书,本书对理想课堂进行了诠释,并阐明了理想课堂是实践创新的课堂,理想课堂是情感欢乐的课堂,理想课堂是互动有效的课堂,理想课堂是彰显教学艺术的课堂,理想课堂是预设说生成相统一的课堂。读完本书,我体会到:理想的课堂应该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应该由以知识中心、学科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不能以“插秧式”、“填鸭式”、“标准化”形式作为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注重开放和生成,对于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构建与实施理想的课堂?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在教学中,要思考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而学生在哪些实践活动中又可以强化这些知识,使学生明白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从生活中来,但又要回到生活中去。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在课堂上建立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处于主动的状态,做到手到、眼到、心到、脑到、口到、耳到。

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歧视、挖苦学生,有的老师总是觉得良药苦口利于病,因此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总是极尽嘲讽,看见学生平静的表情,老师觉得还嘲讽的不够,在伤口重新撒一把盐,才觉得过瘾。我们尊重学生,并不是放弃教育,而是在批评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一气之下暴跳如雷,说不该说的话来伤害学生的自尊,给这颗幼小的心灵抹上阴影,其实我们知道办法还有很多很多。如在学生犯了错误的同时,更多的老师是把学生痛斥一番,其实老师们有没有想想,当孩子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你可以试试用教育的另外一种形式来鼓舞他们,让他们能够明白自己的错误,引导他去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是更好吗?

我们还要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成为过程的体验者、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课前要预设他们可能需要老师引导帮助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学习的激情就会不断高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能得到显现。我们还应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机会,只要老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他们就会在每节课堂上表现得异常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自然高效,教学氛围自然轻松愉悦。

我想,如果我们的课堂成了开放的课堂,成了智慧的课堂,成了生活的课堂,成了生命飞扬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离理想课堂的也就不远了。

赏识,是一门爱的艺术

——读《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有感

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黄亚敏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一直为如何构建理想的课堂感到茫然。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开学初,我得到了学校领导赠送的一份特殊的礼物——《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一书,这本书使我找到了迷失的方向。

本书首先从理论的层面阐述了有关理想课堂的一系列问题,帮助读者认识理想课堂,并着重从实践方面阐述了如何具体打造理想课堂,比如,从创设教学情景、引导自主学习、建立教学民主、张扬学生个性、提问的艺术、赏识的艺术等方面阐述了构建理想课堂等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并遴选了名师运用相应方法构建理想课堂的经典案例,作了精要的点评,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理想课堂构建的具体的可借鉴的方法。

读完此书,我对理想的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理想课堂就是实践创新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情感欢乐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互动有效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彰显教学艺术的课堂;理想课堂就是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课堂。其中,我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是“理想课堂就是彰显教学艺术的课堂”这一章节,它使我深深地意识到:赏识,真的是一门爱的艺术。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中,他的生活就有了目标。”是啊,赏识恰似一道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很多学生受益匪浅;赏识是一种爱心教育,是教育的艺术。

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要不怕学生出错,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可能会取得意外收获。当学生解题的方法好过教师或对某个问题有独特见解时,作为教师应虚心向学生学习,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性,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对成绩较不理想的学生,更要多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每一点进步,使他的兴趣得到提高,主动性得到发挥,避免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赏识的艺术,让孩子们在赏识氛围中进行学习,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千差万别,赏识也应因人而异。成绩好的赏识他的睿智,暂时不够好的赏识他的勇气;好动的赏识他的活泼,静默的可赏识他的沉稳;胆大的赏识他的无畏,胆小的课赏识他的谨慎;在待人接物上慷慨的要赏识,节俭的也要赏识。教师要具备使学生发扬光大优点、改正克服缺点的本领,使那些发育不良的优点充分发育,成为真正的优点。另外,赏识可以是语言的技巧,也可以是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拇指,可以是拍一拍肩膀的亲切,也可以是摸一摸脑袋的抚慰„„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赏识和赞美,恰如其分的赏识和赞美能鼓起孩子们自信的风帆,激励他们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挺进、攀登,到达理想的彼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漠;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挖苦;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失落。给学生们营造一种轻松、活泼、自由、宽松的以人为本的学习空间和氛围。学生需要别人对他的肯定与赞赏,身为老师,要善于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优良表现,运用赏识的教学艺术放飞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愉悦和自信,使学生在良好的、愉快的、催人奋进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

下载构建理想课堂学习心得(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理想课堂学习心得(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通过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培训我受益匪浅。我从中明白了自己应从那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最终反映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上,这也是......

    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数学心得体会 东关小学张会英通过学习培训我受益匪浅。我从中明白了自己应从那几个方面来进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最终反映在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上,这也是一堂课......

    构建课堂新理想 实现理想新课堂

    教育论文 构建课堂新理想 实现理想新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

    把握理念视界构建理想课堂

    把握理念视界构建理想课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十中 吴作武理想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主体的智慧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但事实上,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想课堂的构建过程......

    城关镇中心小学构建理想课堂工作计划

    城关镇中心小学构建理想课堂工作计划 (2010至2011学年度)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做学生喜欢老师,办人民满意学校,创城关教育品牌”的目标,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

    探寻教育规律 构建理想课堂(精选)

    探寻教育规律 构建理想课堂 遄台中学 康国霞 遄台中学立足课堂,认真钻研,分别围绕集体备课、小组合作、教育科研、学科展示等方面探索理想课堂实施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构建快乐高效课堂(学习心得)

    “构建快乐、高效课堂”的小小想法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 李琴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活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心得 马尚武 在市第三届教科研活动月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收获颇丰。使我充分领悟到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