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

时间:2019-05-13 02: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

第一篇: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经历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与生命成长的快慰。让课堂回归生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课改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艺术文化润泽和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催生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

美术课是美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我们在美术课堂中引入生活信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课堂中,进一步认识生活,提升对生活美的认识和创造。

我们教师要认真调查学生的意见和兴趣,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所蕴藏的潜能。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我们通过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引领好学生对美的追求,让美来源生活,回归生活,给学生恰当的艺术指导,提升学生创造空间和生命质量,让学生的生活质态有艺术细胞的滋养,让学生的学习在生活情境中达到美的提升。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借助于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给学生探究生活美的平台,进行美术学习与创作,让学生的美术多一份灵动和神韵,多一份生活的韵味。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创设生活化的美术课堂,离不开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走进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体验到生活中美术元素和美术时尚,让学生在生活化美术课堂中获取知识。例如在《面具制作》教学中,我们一反常态,不再是讲解结构和制作步骤,而是精心的进行准备几套剧本面具,先让学生使用面具进行表演,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面具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赋予面具的生活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真正体会到面具的神奇魅力,这样学习不再枯燥,而是体会到了玩中学习美术的快乐。

在学习《方寸之间》时,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合作探究,让他们查询资料,了解学习篆刻常用工具和篆刻步骤,进行名家篆刻作品欣赏,举行校内作品展览,为自己和他人创作印章,这样的美术活动特点就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体验他们感兴趣的生活。篆刻实践活动使学生多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学生的篆刻技术得到了提高,他们对传统优秀作品的欣赏水平也有了提升。

如《小泥人》一课,我们学生可以用橡皮泥或陶土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粘土,让他们在课上真正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农村孩子的乐园,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技能,充分发挥课堂活动的优势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在我们很多的农村学校已经配置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以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知材料,对上好美术课很有帮助。

二、实践中学以致用,拓展应用美术的能力

学以致用才会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体验创造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手脑并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在实践中锻炼美术知识的应用能力,让美术为生活所用。学校开展英语节,我发动学生根据英语节的特点和要求,找出美术能够服务的地方:英语节标志,制作手抄报,圣诞节贺卡,展板的布置,表演的服装道具的设计和制作等。我将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英语节的标志运用了标志设计的知识;贺卡,手抄报运用了绘画,剪纸,拼贴等的美术知识;服装道具的制作更是让学生们用足了美术知识,利用废弃材料的不同质感,做成不同剧目的演出服装;在制作中学生还发现纸材上可以画,可以拼贴,更可以刻挖,硬质的材质可以串联,可以组合。一次活动运用了很多的美术知识,让学生们深深地体会到美术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发现了不同的制作方法,丰富了他们的美术技能。

学习了《环境小设施》,正逢城市建设新的公交车站台,我把报纸上征询市民的几种方案拿给学生看。我组建了几个设计小组,对已有的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决定为我们学校附近的站台进行设计。为了达到实际应用的效果,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站点去考察环境。接着学生们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进行设计,他们运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设计图,然后运用泥塑,纸板,甚至各种废弃材料制作了立体模型。虽然学生们的设计没有付诸现实,但在实际生活的设计中学生们充分运用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巩固了知识,拓展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到生活中去,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把课堂教学和生活联系,把知识和生活联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巩固知识。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给他们最感兴趣的学习方法,才是给儿童最真实的教育。

总之,生活是知识的聚宝盆,我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将美术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把美术当作生活必需来学习,来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美术。这样的美术课堂教学,学生喜爱。

第二篇:构建生活化的美术课堂语言

构建生活化的美术课堂语言

摘 要:长期以来,美术教师的课堂关注点都在技法传授上,语言表达能力相对是“短板”。当务之急是把语言的逻辑性、启发性、艺术性和严密性调动起来,生活化地处理课堂语言,从而建立语言系统,使教学富有立体感。

关键词:课堂语言;美术学科;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都是依靠语言来实现的。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注重课堂语言艺术,要生活化地处理课堂语言。

一、立足课堂,寻找生活化的美术课堂语言

1.寻找自己的语言风格

不同教师的气质、性格、修养、学识、思维方式千差万别,必然会反映在课堂语言上。教师应该总结自己的语言风格,这是形成课堂语言的基础。风格并不是套路化、公式化的,也不是特立独行甚至一味地求奇、求新。个性化的课堂语言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培养和铸造,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提炼。

2.语言运用的前提在于积累

课堂语言的构成要素有语言学、语义学、修辞、词汇、语音等方面。美术教师要想打破“瓶颈”就需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多积累文化知识和常识典故。教师可以从文学著作中汲取语言精华,如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可以从相声、小品等表演形式中借鉴处理语言的智慧,同时还可以从网络等新兴媒体中汲取语言。

3.备课是运用语言的关键

讲课的语言艺术体现了教师的修养,但语言运用的关键还是详尽的备课以及对教材的独到理解。俗话说,“勤能补拙”,教师在教学前能否将上课环节设计得当、将学情的变化预想细致、将技法的讲解简洁实用都取决于充分的备课,教师要注重讲课的条理性,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讲课内容。

二、研究特色,建立生活化的美术语言系统

1.语言的准确性

这个准确性既有发音的准确,也包含用词精炼流畅。语言随意是课堂数学的大敌,有时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有时拖泥带水,杂乱无章;有时隔鞋搔痒,词不达意;有时牵强附会,自相矛盾;有时喋喋不休,拖沓冗长。大量的课堂时间被浪费,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2.语言的口语化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更加强调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和交流沟通,语言的平和化和通俗化能使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教学时先要融入感情,使师生之间既有知识上的共鸣,也有情感上的共鸣。

3.口语的艺术化

“艺术化的语言,语言的艺术化”,我们既需要接地气的口语化教学,也需要有气息、有感觉、有生命的艺术化语言。只有富有文采、艺术化的语言才能巧妙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联系,并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4.语言的幽默性

教师在使用幽默语言时要以“幽默为教学服务”为原则,充分考虑时机、对象、方法、程度,而且兼顾学生的课堂需要。气氛沉闷时的主动调侃、刻画形象时的入木三分、评价作业时的诙谐风趣、观察对象时的自嘲揶揄,每一次学生会心的笑容都需要教师长期的实践调整和极大的智慧。

三、关注细节,掌握运用美术课堂语言系统的技巧

1.关注语调的变化

课堂教学语言需要通过强调音、升调和降调等变化来表达教师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从而控制和调控课堂氛围和学生情绪。如果需要强调,教师可以在疑问句式发音时进行升调,重音放在最合适的予以强调的位置,突出教学重点和陈述重点。

2.关注语速的快慢

语速也是教师课堂语言的技巧。语速过快、急躁冒进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会让学生目不暇接,进而对课堂产生厌倦。语速过慢、平铺直叙的话语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必然昏昏欲睡。所以,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完美的语速和适合的用气方式相配合,引起学生的共鸣。

3.关注节奏的顿挫

课堂节奏取决于教师语言表达的节奏,教师应根据课堂环境把握语言陈述的快、慢、重、轻、停顿。教师也可以借鉴笑话中的“梗”和相声中的“包袱”,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节奏调整,在陈述中刻意“留白”,?学生去体会和感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关注语气的缓急

在师生的沟通和互动中,语气是表达教师亲和力的最好载体。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语气可以用于不同的教育策略,男生和女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可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提问语气和评价语气,照顾学生的情感,使教学达到最好的状态。

5.关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语言表达最好的催化剂,可以细分为神态语言和姿态语言,这些都能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在描述物体和形状时,可以配合手势;在关注课堂热点时,可以调整站位;在学生发言时,可以弯腰倾听。这些肢体语言微妙而丰富,可以使听者加强心理视觉形象,让有声语言更加通俗易懂,从而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了解语言的共性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建立具有个人和学科特点的课堂语言系统。让我们一起努力,使美术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艺术圣地,真正做到“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

参考文献:

[1]梁杏.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2]茅海燕.教师语言新编[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作者简介:蔡霄奇(1982―),男,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学美术。

第三篇: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研究

《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一)研究背景

1.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其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实际背景

中考把初中政治列为开卷考试科目,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这无形中给我们初中政治教师增加了教学难度。一方面,中考政治虽然是开卷考试,但其成绩仍然计入考试总成绩。因此,政治教师们要尽量保证学生考试的分数。另一方面,开卷考试要求使用完全不同与以往的教学方式,那种灌输式、狂轰烂背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摒弃。那么对于初中政治教师来说就要寻找一种代替性的教学方式——生活化课堂教学。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从可行性角度分析,开卷考试的好处就是不强求死记硬背,这对于初中政治课实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有着深远意义。虽然对教师们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只要顺利地进行下去,对学生的自主发展、生活观念和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深刻影响。

(二)研究的价值

1.生活化的政治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教育的范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整个社会活动就是 1

我们教育的范围。这一思想与初中政治新课程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课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的讲授,导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脱节,使学生认为上课就是上课,生活是生活,只要记住一些理论去应付考试就行了。这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同时学习生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切实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2.利于改变灌输式的政治课教学方式

利于突破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在列宁看来,政治课就必须进行灌输。这一观点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们的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虽然这在当时看来有着其提出的实际情况。但从现代的眼光来审视这个论断,这一观点无疑是错误的。就我国来看,每一轮课改纲要的发布,其内容虽然有所变动,但指导思想仍然是倡导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和探究学习。生活化政治课堂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传统的初中政治课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生则是被动的“学”。加之初中政治课教材内容的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丧失了对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而生活化初中政治课堂的提出正是基于解决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倡导政治教师充分挖掘政治课堂中的生成性因素,使之生活化,使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们在说故事、表演中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3.丰富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论内容

研究的进行不仅仅只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问题解决的同时,对既有理论也是一个充实的过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课程是研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的原理,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一门应用学科,为学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提供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既然为应用性学科,那么我们就要不断为其输送能源,使其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该项研究的顺利进行可以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学论中的政治教学法理论、教学形式理论。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于以下两点:

1.研究内容上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提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收集一些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献发现:无

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身处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什么?如何构建政治课堂?这些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等没有做出十分清晰合理的界定。经验论述和理论研究脱节比较严重。本研究寄希望于突破这个局限。在理论构建上,争取在整理分析以往研究合理成果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工作者的切身经历。努力构建一套理论联系实际的科研成果。使这些成果既能为身处教学一线的工作者使用,也对丰富和发展初中政治课课程论有着实际效用。

2.研究方法上

教育理论工作者由于其研究工作的特殊性,对文献和书籍资料的依赖性远远大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因此在关于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研究上。理论工作者倾向于采用文献法作为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式,再加之一定的理论思辨从而形成理论。而身处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会参考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其根本上则更加重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因而,他们关于初中生活化政治课堂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以经验汇总和介绍的方式层现出来。因此,正如上所述,本研究试图突破这种二元分离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我们会使用文献法收集分析整理以往的材料和相关论述,以增加本研究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与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展开密切合作,以增加本研究的适用性。

二、研究概念界定

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是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将政治课堂生活化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理论是灰色的,唯生活之树常青。新课程呼唤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让政治课回归生活。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背景中,使之对学生有意义,而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指学生的生活的实际。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

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即情景导入,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政治课堂将因生活而更加精彩,生活将因政治课堂而更加丰富。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本课题展开研究,辅之定量研究法。具体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访谈调查法。用访谈调查法与被访谈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态度和教育现象。以便于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利于研究者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问卷调查法。为了研究某些问题,按照一定的标准严格编制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获得相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的信息或资料。问卷调查法在本研究中是作为原始资料收集的一种方法。

3.内容分析法。对一些教育文献的内容做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一些教育现象做出事实判断,可以有效反映教育活动某一领域或方面的现状。

4.文献研究法。系统搜集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文献法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文献搜集和整理的一种方式,在本研究中只起着辅助作用。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通过与师寨镇二中的政治教师们进行交流,了解老师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确定政治学科所需研究的课题。这期间,需要完成课题报告书的填写。

(二)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

根据制订的计划;分步组织研究实施,按所确立的研究内容由能力较强的科研骨干担任负责人,带领本教研组教师进行研究,力争达到预期要求。

(三)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针对研究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组织专项负责人对各项研究内容进行归纳、统计、总结,最后编入课题研究报告中。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生活化的政治课堂理论研究结题报告

(二)生活化政治课堂教学相关学术论文

第四篇: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新课程倡导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时,要与时代特征相统一,与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反观我们过去的思品课教学,不难发现:过去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学的目的仍然是过于强调知识的识记、再认,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也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这也是思想品德课堂之所以受冷落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走进生活,获取教学活动的资源

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开放思想品德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教学,是我们广大教师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不这样,思想品德课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用课本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使生活体验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品德并用思想品德的有关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生活情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发掘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思想品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一环。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和改变教材,结合当地学生生活的实际,以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例如,湖南的唐波老师在讲授《感受责任》教学内容时,将珠海市文园中学保安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保洁员认真清扫校园的行为、教师中午工作和休息的情况、厨师精心烹饪菜肴的情况制成课件,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人都应该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杜老师在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杜老师就事先准备好的网上购买的大力神起重机,让学生谈谈商家的这一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接着又将搜集到的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权益受侵犯的行为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谈谈这些行为分别侵犯了消费者的哪种权利,课堂上让学生就消费权益被侵犯的行为后怎么做,谈谈自己的想法。同学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发言,并就解决措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时,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在这里,因为教师选择了合适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建构的积极性,使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就怎么样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开展认真的思考,寻找符合社会规范的方法。其意义,除了让课堂充满思辨的活力,不再空洞枯燥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参与知识学习,有话可讲,有理可说,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不再是站在一旁看热闹的观众,从而建立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结合时政热点 培养学生责任感

思想品德教师要有敏捷的思维和锐气的眼光,善于捕捉和思想品德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德育、时政融于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如杜老师在讲授维权意识及维权人数时,列举了一系列教字,说明真正做到能够依法维权的人数还不多,维权意识还不强,并且维权意识和受教育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此来告诉学生,要承担起维护消费者权力的责任,不仅要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还要做一个高素质的消费者.如在教授再如教学“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时,老师向同学们讲述有关汶川大地震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纷纷捐款捐物,奔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恢复家园等感人的故事,2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有数万名志愿者和广大灾区群众奋战在一起。在这数万名志愿者中间,有一位身份特殊的北京小姑娘,始终以一名普通的志愿者身份在汉旺东汽小学参与抢救伤者,为地震灾区孩子做心理辅导。她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爱女——习明泽。使同学们认识到,作为公民,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及时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增添了活力,更是有效激发了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的兴趣,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感,为学生的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

3、联系乡土知识 培养学生爱乡情怀

乡土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运用乡土知识能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在教学“因地制宜,优势互补”时,应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和制约瓶颈,并让同学们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尽管每个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程度会各不相同,但对家乡的热爱之心是相同的。只要做一个有心人,怀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总能想出一些妙计。通过讨论、思维的碰撞,学生献计献策,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同时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为家乡建设服务的志向。再如在教学“环境问题“时,可以结合本市本地实际环境情况的资料,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进而了解到国家大事,了解到家乡、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学生乐于参与,兴趣盎然,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能唤醒学生的乡土情怀,对地方文化产生亲近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了厚实的精神底色。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杜老师在讲完维护消费者权利这一内容后,进行了一个让学生设计消费广告的环节,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学生不仅乐于作做一个消费者,更乐于做一个关注消费环境的负责任的公民.由于学生有话可说,写出来的广告语含义深刻,富有时代气息.(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它的主要环节有课首导入、课中展开和课尾处理。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惟有健康快乐的生灵才是真正的生灵。”教学的过程,应是适宜生命成长、生态和谐地育人的过程。要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应在以下三个环节中均有所体现。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导入生活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教学在课首一环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孕育相应的课题意识。

【案例“男生女生”】:讲《男生·女生》一课,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题目。同学们看到题目后,意料中的有些噪动。我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男生·女生……”从同学们的声音中我更是听出了他们的好奇。于是,我巧用课本中的活动题目接着说:“男生、女生,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字眼,但你们想过自己心目中的男(女)生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我再“推波助澜”:“今天,我们让男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欣赏和最讨厌的女生形象,让女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欣赏和最讨厌的男生形象……”课堂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孩子们在交流中提高了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同学们的眼神中更是闪烁着兴奋。

2、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生活是通过活动展现的,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课中展开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生感悟;另一方面要注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的共进共长。教学的展开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学生既用脑子想,也用眼睛看,用 4 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总之,学生通过全身心的参与,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与感悟。郭思乐教授指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拓展的工作。感悟是孕育在学生心中的道德花蕾。”课中展开,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师生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教师要接纳和欣赏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使课堂教学成为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变成学生精神焕发、德性成长的沃土。

【案例“青春畅想曲”】:让学生全面理解青春是《感悟青春》这一节课的难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我校的张老师在“青春调色板”和“青春进行时”这两个板块的基础上,进行了“青春畅想曲”这一板块的教学。“同学们,让我们尽情放飞心中的梦想,一起来畅想美丽的青春,每组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包括诗词、漫画、歌曲、文字等)来描绘青春,进行交流。”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了,热情被点燃了,他们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小组出谋划策:“这里用红色,象征青春的朝气”,“这句话不好,重新想一句”,“别画错了,慢慢来……”这一刻学习真正成了一种快乐。最后的展示活动更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每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的企盼,整个课堂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并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掌声不约而同地响起……在这个过程中,张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那些学生们所折服,他们太富有创造力了,只要开发得当,每个学生都是一座价值连城的宝藏。

3、运用生活化的活动,内化学生行为,使课堂走向生活——课后延伸生活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现实生活中自主建构形成的。所以,一节课的课尾不能突然停止,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如果用标点符号形象表征的话,课尾不是句号,而应是逗号、问号或冒号。所谓“逗号”,是指在课尾一环要将课内教育有机地延续到校外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去。所谓“问号”,是指课中解决的一些问题,同时又会触发学生继续去探究新的问题。所谓“冒号”,是指在课尾要召唤和趋动学生将课中学习的收获和道德感悟拿到生活中去验证,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案例“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学习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后,张老师让学生回去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要求:作品应便于携带,上面印有匪警、火警电话和当地派出所、医院、消防队的救助方式与电话号码等。张老师还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周末收看cctv1的《今日说法》并要求写出观后感。这个案例,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为 5 学生行为践履提供了生机勃勃的表现平台,既复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也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以“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为例,我在教学这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调查社会上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上网。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我们如何对待上网》的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更清醒地认识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也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去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所用。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第五篇:浅析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构建

浅析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构建

云安县前锋中学 张荣湛

我们知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应包括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一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中展开,在和谐的教学互动气氛中进行,在学生的互动参与和探究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生活化课堂:有机渗透时事热点和乡土地理知识,让知识随时“触手可及”。

借助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要使学生确立正确的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应通过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借助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或向学生介绍一些解决现实危机的简单对策,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能力结构,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如讲解“全球气候污染”时,课前我就安排学生分组上网搜集有关2011年南非德班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的相关报道,特别注意收集“全球大气污染”的文字记录和图片。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的资料图片,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让学生思考探究“全球变暖,我们能做什么”等接近生活的话题。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灵活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整体教学的效果就突显出来了。

渗透乡土地理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比如在学习“地图知识”后,就让学生去查阅家乡的山山水水的分布;在学完“天气与气候”后,让他们关注天气预报的描述当地的气候特征;讲完“居民与聚落”后,让学生开展城市和乡村的地理调查,关注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城市或乡村规划布局的合理建议,还呼吁大家作好环保宣传,共建美好家园。这样,学生既学到课本知识,又联系实际,增长见识和阅历,提升了实践能力。如此寓教于生活,于实践,教学相长就水到渠成了。

二、直观化教学:借助直观化教学手段,使重难点“原形毕露”。

利用地理学科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强化地理学科特色。课堂上,可以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把一些专业性强、学生难理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转化为简洁、形象的视频信息或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是怎样形成的”知识点,学生一直以来都很难理解,但通过模拟视频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其形成原理,难点便迎刃而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活动化过程: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助学生“兴趣盎然”。

地理课堂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状态学习,往往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智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成长,在“合作”中求知,在“探究”中创新。

我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比较多地进行一些游戏、小组合作探究、辩论比赛、社会实践操作等形式的活动。当中,既有课堂上即兴发挥的,也有活动的成果展示,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发扬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知的探究精神,达到创新的学习成长目标。

上生活化课堂、做直观化教学,让学生在活动化教学过程中健康成长,是我们地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也是现代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

下载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生活化的小学美术理想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

    小学美术生活化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徐鸿翱 都匀市第十小学 【摘 要】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为艺术中的一种,其生存发展自然离不开生活,脱离生活的美术作品,就会变得没有生机,更没有......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孩子们很愿意上,图图画画、剪剪折折,课堂......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 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

    构建理想课堂(五篇模版)

    《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读后感 张 烨 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 黎米丹 (贵州省德江县青龙中学贵州德江565200)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