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巧用图片,小图大做”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分析
“巧用图片,小图大做”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分析
摘 要:“巧用图片,小图大做”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针对“巧用图片,小图大做”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质量;综合素养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如果仅仅指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记忆数学知识,会使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质量较差,无法真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以及数学学习的乐趣。“巧用图片,小图大做”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通过图片更为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原理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浅见,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巧用图片,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学生思维意识处于形成阶段,使得小学生喜欢借助形象思维来思考事物。图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片,可谓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表现。教师可以巧用图片,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图片这种直观的教学展示,能够将复杂难理解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也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图片辅助教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位置”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展示不同位置的图片。比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苹果在盘子上面的图片,然后询问小学生:“小朋友们,你们说苹果是在盘子上面,还是在盘子下面呢?”等问题,引导小学生根据图片进行互动。在小学生议论纷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位置’这一项学习内容中,我们通过学习来比一比,到底谁说的对”等话语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巧用图片,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枯燥的教学知识难以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原理,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不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性格特点,将小学数学知识与图片相结合,通过图片灵活导课。这样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显著作用。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认识钟表”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时刻的钟表图片,在小学生完成如何辨别时间等相关知识之后,组织小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实践练习。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10个钟表图片,组织小学生进行竞赛,每答对1题获得1分,最先获得3分或者5分的学生为优胜者,可以获得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巧用图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图片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关注小学生情感的发展,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巧用图片教学,不但对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帮助,而且对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也有促进和提升的作用。
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认识图形”这一项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各式各样的图形图片。比如,正方形图片、长方形图片等等,组织小学生结合图片正确答出这些形状的名称。教师可以将2~4个小学生分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这些图片中的形状进行分析,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再如,指导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人民币的图片,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学生进一步的思维引导。
总之,图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巧用图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巧用图片,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巧用图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等方式,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的平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於小丽.概念图:师生智慧共生的桥梁: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图的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5(28):72-75.[2]米亚会,崔光佐,魏雪峰.构建数学辅助解题工具的问题解决模型:以线段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4):87-91.[3]钱晓红.发挥线段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教学中渗透线段图的认识[J].教育科研论坛,2012(23):54-56.编辑 温雪莲
第二篇: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理论及其模式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第五章 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理论及其模式分析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
(1)了解一些主要的数学学习理论或教学模式的以及相应的教学过程特征;
(2)知道这些学习理论或教学模式的运用及其优缺点;
(3)能用这些基本的数学学习理论或教学模式对课程实践做简要的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学难点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理论。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交流与阅读文献。
四、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尝试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理论 探究学习理论 问题解决学习理论
五、教学过程
§5.1 尝试学习理论
尝试学习是指用尝试题引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通过尝试练习,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自主学习。
——由学生用用尝试的方法,去发现所学的知识,初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方式,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教科书的示范导向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尝试教学模式源于我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是我国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系统性强、影响面广的教学模式。
2000年10月全国第十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提出以下一些新的观点,从而形成了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尝试中成功、尝试中创新”
一、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流程
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组织讨论——教师讲解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提出(中低年级) 学生提出(高年级)
2、解决尝试问题(1)自学课本(2)合作讨论(3)动手操作(4)提问请教(5)资料查询
3、自我评价、自我鉴别
二、尝试教学模式的特征 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 先学后教
——“先试”是尝试教学理论的核心
——“让学生试一试”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精神
三、尝试教学理论的简单评析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优点: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智力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利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可操作性。局限性:
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低年级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 学习内容需要前后有密切联系。
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和数学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不宜用尝试教学法。
§5.2 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源自于“启发学习”,就是指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一个概念或原则,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核心思想是让学生体验科学家从发现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强调通过发现的方式学习知识,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发现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流程
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 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学生检验假设
总结解决问题过程并得出结论
二、发现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三、发现教学模式的简单评析 优点: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现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促使学生的“迁移”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缺陷:
发现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积累、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准备,否则无法从事主动发现学习。该方法上上适合高年级的学生。
发现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种方法有利于基础好、智力好的学生,不利于基础差、智力差的学生。
发现教学中学生自行探索问题时,往往会遭遇疑难,会感到气馁,以致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四、发现教学模式的教例—“商不变的性质” 首先,列出一批例式:
6÷3=2
12÷6=2
20÷10=2
30÷15=2
60÷30=2 180÷90=2
600÷300=2
2400÷1200=2
6000÷3000=2 让学生仔细思考:这些式子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式子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不相同,而商都是一样的?
然后,以60÷30=2为标准,让学生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分别与其他各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对应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了相同的倍数)
60÷30=6÷3=2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60÷30=2
12÷6=2
60÷30=2
20÷10=2
60÷30=2
30÷15=2 60÷30=2
180÷90=2 60÷30=2
600÷300=2 60÷30=2
2400÷1200=2
60÷30=2
6000÷3000=2
最后,由学生自己定出商不变的性质,从而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5.3 探究学习理论
探究学习——最早源于20世纪初的以经验哲学为基础的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就用“主动作业”的课程形态来实施其所倡导的“做中学”教育思想。探究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理论基础是以杜威、施瓦布、萨其曼等学者关于探究学习的论述。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施瓦布提出“探究学习”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美国伊利若大学探究训练所所长萨其曼提出“探究方式训练”教学思想;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兰本达提出“探究——研讨”的学习观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费尼克斯提出“探究教育”的教育思想。
一、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流程
教师呈现问题情境 学生探究提出假设 形成结论
反思并分析探究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二、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强调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参与、卷入和经历分析与认识的过程;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强调学习过程的开发性; 探究学习有别于发现学习。
三、探究教学模式的简单评析 优点:
教学过程中,突出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 在教学中,为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开创有效的途径。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培养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能力。
探究教学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局限性:
探究教学比较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
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由于探究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偶然性,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给教师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探究教学所需时间较多,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较低。
四、探究教学模式的教例—“圆的周长”
创设情境:引发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产生认识圆周长的意愿。联系经验:让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一说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策略交流: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圆周长方案。实证操作:根据自己方案开展研究。总结交流: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5.4 问题解决学习理论
问题解决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过程,以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师生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一种学习方式。
——强调将知识的学习融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 ——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强调师生和谐发展。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合作探索 解释建构 应用反思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强调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强调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激发学习的动机;
强调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强调通过解释问题解决方案的形式,建构所学的知识,学会数学地思考和交流;
强调通过知识的应用,巩固知识,同时进行自我反思,不仅包括对问题解决策略优劣性的反思,而且还包括对新问题的反思。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简单评析 优点:
有利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重视了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论》教案
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的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对固有的模式根深蒂固 在实验中,教师对模式的实质理解不够深入
在创设情境中,教师难于把握问题的出发点和兴奋点。 在合作探索中,教师不知所措。
六、思考题
1.什么是尝试学习?其理论基础与基本的程序是什么?并尝试对尝试学习作简要的分析。
2.什么是发现学习?其理论基础与基本的程序是什么?并尝试对发现学习作简要的分析。
3.什么是探究学习?其理论基础与基本的程序是什么?并尝试对探究学习作简要的分析。
4.什么是问题解决学习?其理论基础与基本的程序是什么?并尝试对问题解决学习作简要的分析。
第三篇:基于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小编推荐)
基于“解决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金华市站前小学
一、我们的思考
为什么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表现得很肤浅,只浮于表面?为什么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解决问题是相互割裂的?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习数学是那么的索然无味?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和行为。可见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如果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曾经读到这样一段话:
我渴望智慧,上帝却给问题,让我解决。
我渴望财富,上帝却给了体力和头脑,让我工作。我渴望勇气,上帝却给了危险,让我克服。……
我没有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但是我却得到了一切需要的东西。
这段话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同时也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要解决数学学习与解决问题相脱节的现象,要进行有效地数学教学,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知识产生过程,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通过初步实践,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基于“解决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含义
基于“解决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为孩子创设孩子熟知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让孩子面临一个需要自主去解决的问题,为了找到解答方法,学生必学利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此过程中,他们会对数学产生新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习新知的目标。
三、基于“解决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环节。
(一)进入情境
学生进入数学学习需要一个有感染力的真实经验的情境,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类
型。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的思维。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以音响、图画、故事、游戏等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境都能引起孩子兴趣,首先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有挑战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情境创设还要为学生探究提供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确定问题
在以上情境中,选择出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即让学生面临一个立即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引发学生充分结合情境,利用学生生活知识及学习经验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情境中确定问题需要有明显的指向性,不宜过于发散。
(三)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面对一个个实际问题,不是由教师告知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环节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此环节主要有以下任务: 1.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此环节教师要特别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根据给定的问题、有关学习任务确定所需知识的能力);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的能力;利用信息资料的能力。2.协作解决问题
一节课的中心问题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之后,初步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交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平台,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讨论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启发、相互对比,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新问题的理解。
在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对一些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解题思路、策略要给予及时的肯定;教师是一名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研
究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指导;教师要注重解决问题方法、过程的培养和引领。
(四)效果评价
一堂课成功与否,结课显得很重要,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一个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点评、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评价环节可以对两个内容展开:知识评价,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地回顾、归纳、整理、总结;策略评价,结合学生的探究过程,对学生课堂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表现出情感态度进行回顾总结。
四、优势分析
基于“解决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上,让孩子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聆听老师关于这种经验和讲解上,分析此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1.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性
孩子的数学学习从现实生活情境开始,真切的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和数学内部的需要。通过研究问题以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运用过程。即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完成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此教学模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收集资料,自己去研究资料,自己去整理解题思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目标。教师只是在学生困难之处、疑惑之处、争议之处进行恰当、适时地引导点拨,教师的引导只是为了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3.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个性得到张扬,学生创新精神,学习的能力就能得到全面的培养。
五、实施策略
1.“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培训,改变教师观念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11年之久,新课改精神老师们已经耳熟
能详,但人的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历程。所以,我校每学期请各学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来校讲学,让老师们亲临大师的精彩的课堂。平时积极鼓励老师们外出学习,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外出学习后回校上示范课。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可以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内化成自己的新办法,服务于自己的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使广大教师的理念发生改变,进一步使老师们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领会课标,重组教材
我们目前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离学生的实际还是比较远,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需要在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秩序。让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
3.逐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一句十分精辟的话:“我以为教书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意思是什么呢?我想是教师传授知识,不仅是停留在讲清知识的基础上,揭示出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同时,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学习的内容,而且要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其培养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老师们坚持不懈每天有计划地进行。
4.为孩子创设展示自我的良好环境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小学生天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差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善于发现闪光点,对于学生的提问,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做到五个让: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
学生发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推导,难点让学生突破。
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艺术,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深刻理解新课改精神,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反思、总结,不断探索更适合教师、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让我们课改之花绚丽绽放!
第四篇: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学校概貌
杜郎口中学是山东边远乡镇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05人,学生1260人,18个教学班。几年来杜郎口中学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山东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成为初中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现已接待省内外参观人员35000人左右。
二、“三三六”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18个班的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或朗诵;“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所谓立体式就是: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拓展、演绎、提升;所谓快节奏就是: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优秀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问题和学习目标。
三、教改进程
1、让学生“动”起来
当年杜郎口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学校的行列。面对混乱局面和被撤厄运,杜郎口中学决定从教改入手。校长天天拎着凳子听课、与教师商讨教改大计。校长认为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上演的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
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杜郎口中学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上课要求:(1)课堂气氛:A、微笑授课;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2)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3)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3)教师基本功: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B、讲普通话。备课要求: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业务理论学习要求: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许多教师对学校的新规定心存疑惑: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但毕竟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被打破,教师开始能够注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一些学科骨干教师,在积极探索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到2000年7月,在全县23处初中的综合评价中杜郎口中学已居全县中游。
2、把课堂还给学生
针对教师一时无法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现状,校领导明确提出了“10+35”的课堂模式。这一课堂模式的提出在全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们怀疑、不解。但任何一种习惯的改变,都会遇到许多阻力。经过校领导班子的发动、宣传,教师们陆续经过“扶贫工程”,上过关课。接着,学校对教学改革整体推进,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一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位教师是这样描述刚开始的课堂的:“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爬黑板,学生几乎倾巢而出(全班60多人),写的同学和修改的同学‘狭路相逢’,教室过道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再看黑板前,为了争抢黑板的领地,许多同学蜂拥而至,挤成一团,最后还是老师出面让他们分成几组才疏导开人群。”
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但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们却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了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
后记:
1、由于预习充分,课堂多是复习课、练习课,课堂多是围绕题目和问题展开的讨论、思维和复习。这打破了“满堂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用简单的办法解决复杂的教改问题,一直是多数教师认识到但没有做到的事情。
3、现在教改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还要交给学生取水的本领。
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教改之路逐步明晰,教改经验逐步成“熟”,教学模式逐渐成“型”,被推崇为全国农村教育的样板,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支撑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突破示范基地。他们把旨在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套路概括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一、“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及内涵剖析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整体性教学。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多种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课堂氛围,很好的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二、“三、三、六”自主学习的价值解读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带有很强的原生性特点,是一种基于朴素教育理念的实践。而正是这一朴素的实践,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的人。也正是这一朴素的教育实践,实现了被很多人认为是“理想”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举步维艰的今天,给了我们勇气与信心。也许杜郎口中学的改革者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实践集中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1、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教育观
在杜郎口中学的一间教室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我们是老百姓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天天盼着我们成才,我们拿什么报答他们?争气!”象杜郎口这样的农村中学,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一生发展奠基”,是句再实在不过的话了。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常常站在这个角度上去教育孩子们:“这个社会是靠能力吃饭的,没有能力,不能展现自我,就没有机会。”“考上学的,考不上学的,以后不能总在农村呆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适应社会的竞争。”在这种为学生生命质量负责的思想下,杜郎口中学摆脱了单纯追求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将课堂作为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
正是对生命、对实践的关注,使得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有人说,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你就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这里的教学过程正在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是发展中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教育本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而不仅是被窒息在分数牢笼里、被“肢解”的人,课堂教学目标也应由知识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我们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展示上所看到的一切,正是这些新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语文无错”的含义,才能使得学生在数学课上自豪地宣称:“你们的方法都挺好,但我的方法更好”;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用丰富多彩的手段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正是视教育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精神饱满、自信专注。
这里的课堂分明是人生的驿站、求知的天堂。课堂上,学生可以抒发亲情、友情、师生情,可以讨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思索、可以争论;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唱、可以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仿佛是无话不说的朋友,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置身其中的人很难不为这种课堂感染、感动。
2、主体自主发展的学生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有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更是印证了这一结论。
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杜郎口中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即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学生要从那些学习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要自己有主意、自己作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将课堂塑造成“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培养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一次一次体验着“教学相长”,一次一次品味着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不管是一题多解还是演示创意,不管是演绎延伸还是总结归纳,学生总能让教师吃惊的感到:“我们的学生真厉害!”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所学知识掌握内化的过程,即对知识整合与建构的过程。杜郎口中学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建构学习创造了条件。杜郎口中学从课堂预习模块开始,就十分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构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自学文本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共同讨论生成的,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常常因此而改变。在展示、反馈模块,也常常因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杜郎口中学还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反对死记硬背。因此,在课堂上,很少有统一的学习活动。同样是对文本的学习,你可以大声朗读,可以不出声地默读,还可以抄写着读;你可以自己独立学习,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同样是对学习的展示,你可以手写口读,可以编成小品,可以创作诗歌,可以编排舞蹈„„因为他们在“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到了内心的澄明和敞亮。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沉醉与迷恋,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热情与释放出来的能量令人欣喜和兴奋。
三、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轨”
学生由理性上的“主体”到付诸实践的“主体”,也有一个艰难的转轨过程。该校推行自主学习模式伊始,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机制的长期运作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教师向学生实施了各种“催变术”。
1、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
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表现欲望以及参与能力、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令我们十分赞赏。其实,杜郎口的学生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么高的热情,这么强的能力。不经过长时间的主体参与活动,学生的表现能力决不会这么强。杜郎口中学在近5年的探索中,每个老师都逐渐形成了一套“对付”学生不发言的办法。
要想让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是否关键。有的老师说,学生参与关键是创设一种氛围,让同学放松下来,大家都说,不爱说的也就跟着说了。有的老师说,老师的身先士卒是关键,一开始,让他们大声朗读,他们都不读,我就领着先读,读出感情,感染他们,让他们也想读,产生读的愿望,然后大家齐读,再一个一个读;让他们表演,他们都不演,我就又唱又跳的先表演;有的同学找不到合作伙伴,我就当他的伙伴;有的同学开始想不出节目,我就想节目和他一起表演。有的老师说,抓住机会,就表扬,我们都自己掏钱给爱参与的学生买过奖品,几毛钱的本子、笔,都行;再就是精神鼓励,让全班同学给“参与”有进步的同学鼓掌,给他献歌等等。还有的老师说,一开始千万别批评发言的学生,只表扬好的方面,题目做得不对,就说,你看,表达很流畅,语言很规范,等等,题目的解法不对,还有别的同学补充更正,他自己就会明白,老师一说,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有的老师说,我用竞争法,对各小组课堂发言次数进行排名;对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进行记录,表现好的就表扬;男生、女生进行竞争,看看谁发言次数多,等等。还有的老师说,对老不参与的同学也要进行个别谈话,现在的社会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你不表现自己,有很多机会就抓不住,就很难成功。
2、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老师们都感受到要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一定要使学生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因此,课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在字词句上,在基础知识上,要吃透;然后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老师的细心和敏感。刚开始时,预习课上、反馈课上,老师要和学生一个一个“节目”的进行排练。
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上快乐、自信地成长。
一位同学文科学得很好,数学不理想,开学很久了也没有在数学课上“上台”展示过,老师私下作了他的工作,得知他也想上台,就是没有勇气。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点了他的名:“你上黑板上讲讲。”他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就站在座位上讲吧?”“不行!”在老师的坚决回绝下,他只得来到了黑板旁,脸一直对着黑板,勉强将题目的解法说完了。“很好,不但敢讲了,还在黑板上讲了,而且讲得很完整。”老师的大声表扬下,这位同学上台展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数学成绩也提高很快。以致到后来,座在第五排左右的他,经常将自己的板凳悄悄的挪到第二排,以便能够更便利的“抢”到爬黑板的机会。
一位同学在笔记上这样记录了自己的变化:“学校的课堂改革使我有很大的提高,一向不愿发言的我终于站起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了,我现在开朗多了。通过锻炼,我勇气倍增,学习成绩提高了,我与同学们逐渐交往,友谊也加深了。我知道做到这些,一定要预习好,与同学们交流合作好。只有相信自己才会成功,因此《相信自己》这首歌在我心中早已成为名歌。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一位同学为自己学校的课堂作了一首名为“鸟儿?天堂”的诗:这里没有枯燥,这里没有束缚。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可以打开心灵的窗。让我们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让我们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为了它,我不再封闭心扉;为了它,我抖落累累痕伤;为了它,我愿意飞向梦想的舞台。因为它,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因为它,我的人生更加精彩。热爱它,赞美它——杜郎口中学。鸟儿的天堂,心灵放飞的地方。
第五篇:数学教学模式
目前,教学模式可谓千姿百态。乔伊斯等著的〈教学模式〉共列出22种教学模式,分为四类。①社会互动模式;②信息加工教学模式;③个人教学模式;④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人们还将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讲解-传授、自学-辅导、引导-发现、活动-参与等几种常见模式。[27]
此外还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顾泠沅先生提出的:“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模式;邱学华先生提出的“尝试”教学模式主张数学教学中“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质疑教学模式(类似于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整体与范例教学模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重视应用,减轻学生负担”为特征的“GX”教学模式;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论教学为特征的“MM”教学模式等等。事实上,很多教学模式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表现。一般来说可根据几种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研究:①从心理学出发;②从现代教学理论出发;③从教学活动特征出发;④着眼于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针对以上分类的方向,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虽基本观点一致,但也各有所侧重。
张奠宙把数学教学模式分为: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等5个基本模式,这些基本的教学模式可以复合形成教固定步骤的教学策略成为数学教学的复合模式。[28]
郭立昌把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讲授模式、发现模式、自学模式、掌握模式。当前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多数是由上述基本教学模式交叉或变形组合而成。抓住对基本教学模式的学习,就可以更加深刻和主动地理解和学习其它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