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教学过程中 容易出现的问题
生本教学过程中 容易出现的问题
壹:
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很多基础知识未掌握,课堂上有时出现“引而不发”,“调而不动”的现象。课文教学可以比较生动,可是一到测验就打回原形,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课堂又回到了以老师为中心的场面。这时,只有在生本的思想指导下,新课标的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了教材,但学生“调而不动”,“引而不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贰:
在二年的教学中,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如:汉字与拼音的衔接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的拼音还有待巩固。生字的回生率较大,对汉字笔画笔顺较为担心,孩子的自学性有待提高。
又如:教材的编排容量大,有些课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过深;以及孩子在学习当中出现的一些明辨是非、看问题的准确性等方面要加强;如何处理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等。但这些宝贵的建议都是我们教师新的探讨的方向,我们将沿着这改革的道理勇往直前。
叁:
1、教师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由于长期受师本教育的影响,教师思想转变有一定困难。一要加强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二要经常集中研讨,相互学习,相互支持鼓励。
2、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如何运用生本教育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需要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3、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更新生本教学手段。
4、师生参考资料较少,需逐步完善资料库。
5、课外辅导做得不够,农村学生家长素质较低,辅导时间不足,大多数由学生自学。
肆:
1、部分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与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源、更灵活在解决问题策略,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不适应。
2、如何构建与生本实验改革相适应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
3、如何把握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处理好基础知识教学与各种能力培养的问题。
对生本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差生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生本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生本教育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动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围中去获取知识,为他们的潜能的发挥和往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生本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所以“一切依靠学生”显得尤为突出。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由于遵循着“一切依靠学生”的原则,所以我在进行教学实践的一段时间后,在自己任教的班级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优生越来越优,这的确是令人精神鼓舞的事情,但也出现了让我接受不了的事实,差生的队伍竟然扩大了,由原来的一个人增加到五个人。这种极大的反差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思考,我感到差生队伍的扩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入”做得还不够“低”。生本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要求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要保底,那就必须“低入”,对教学的要求不能过高,门槛不能设得太高,尤其应当充分考虑到后进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信心去学习、探求知识,消除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心理障碍,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愉悦感。而我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初期阶段中,由于欠缺更多地考虑后进生的第一层次知识基础和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学习热情低落,抹杀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成绩越来越差,逐步走向差生水平。
(二)忽视了后进生在学习小组中的地位。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那些优生和中等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后进的学生更多的时候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以致于连其他同学讨论到哪儿他们都跟不上,拿着课本乱翻一通。时间久了,他们也甘愿做配角,当听众,甚至为自己不发言而感到庆幸。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更多地关注他们,重视他们在学习小组中的地位,教师本人只是关注、陶醉于其他学生的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而其他小组成员也如老师那般,只注重了自己的发言,而忽视了身边的、同一小组的那个后进生。这样的学习,后进的学生能不变为差生吗?他在小组中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他没有一种归属感,他学习的积极性有从何而来呢?
(三)没有保证后进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生本教育理念认为“不一定要今天的功课今天做”,而我在实践的初期恰恰就犯了一个错误——“今天的功课一定要今天做”,作为教师的我考虑问题很不周全,没有考虑到后进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尤其是古文的学习,对基本的释词,优等生和中等生接受能力强,反应快,他们能轻易地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而后进生能达到优生和中等生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就已经不错了。由于自己没有考虑的后进生的实际困难,后进的学生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本不可能做到“今天的功课今天做”,这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淡了,学习的热情减了,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天天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他们不差才怪。
(四)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我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初期阶段,仍是放不开,仍受师本教育思想的影响,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一篇文章应该用几个课时上完,每个课时各时间段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由于自己的计划显得过于固定或过快,所以使得后进生在学习中往往会跟不上教师的计划,他们在学习中就渐渐趋向于滞后状态,渐渐地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渐渐地使他们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一天天地走向差生了。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然差生的队伍扩大了,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那些后进的学生不能再差下去,应该努力追赶,缩小与其他同学的距离。在解决差生的问题上,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一)“低入”工作一定要保底。比如每篇课文的自学阶段,我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①仔细认真地读课文。②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③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④你最喜欢哪个句子或哪个词语,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一看这要求太容易了,尤其是后进生,他们认为这几件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尽管他们与其他同学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因为老师提出的要求满足了他们的意愿,他们便愿意去做,逐渐地对学习有了兴趣与信心,他们就会逐步地从差生的队伍中走出来,缩短与他人的距离。
(二)关注后进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后进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甚至有时给有些小组硬性的任务,一定要多安排后进的同学多发言,如果没有做到,我就要向其他小组成员“问罪”了。这样做,实际是就是让其他组员担当起帮助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责任。在共同的全班性的学习交流中,我则更是关注后进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后进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逐渐地后进的学生胆大了,开始发言了,由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他们的语文能力在天天进步,他们一天天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三)保证后进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当进行一篇课文的学习之前,我让那些后进生在预习上花多一点时间,教他们用最笨的阅读办法,读一段想一段,对阅读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找关键词、中心句等,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指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后进生在学习之前做足功夫,这样在课堂上的“早交流”的活动中相对以前来说就变得主动多了,心理上的自卑就会逐渐消除。对当天所学的内容,如古文的释词译句的理解与积累,要求其他理解两三段,对后进的学生只要求理解一段,而且让小组其他成员协助他在限定的几天时间内完成。由于保证了后进生的学习时间,加之又有小组成员的帮助,他们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得到了保存,自然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慢慢地他们就会摆脱“差”的困扰。
(四)教师的“教”要灵活。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师本教育”的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如古文的词义句意的理解,不妨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下要保底”,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了学生做足功夫,为“早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策略的改变,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所以我所教班学生差生队伍扩大的情况得到了扭转,他们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变,课堂上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对课外书产生了兴趣,从不会写作到能写出400字左右的叙事基本完整的文章,能主动找老师和同学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尽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我在生本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只要教师切实做到“低入”和“以学定教”、保证后进学生的学习时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参与程度,那么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相信他们就会逐渐成为合格生,甚至优生。
关于“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一、成功经验:
“生本教育”的主要内涵是变老师的主教为学生的主学,变教室为学堂,变教材为学材,充分发挥同学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遇到困难先自己找学材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和同学讨论,讨论定不了的再去找讲台前的那个人,让学堂充满学习气氛。我告诉学生别把老师当成是什么都懂的“上帝”,真正的“神”就在你身边,也许就是你自己。
当然这个“上帝”是老师有意安排的,每个班级里总有几个上进的或热心的或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存在。由他们带领着几个学习型小组,负责每日的学习和常规。并且组内人员互相督促、鼓励,组长之间互相监督、竞争,每周考核,评选各方面最杰出的小组。就这样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语文排年级第三,数学排年级第二,英语由和年级平均分差40多分进步到差不到5分。
不光在学习上,在常规教育上我也采用“生本管理”。偌大的一个班级叫几个班干部管理实在有些难为他们,而且他们也是学生,也要学习,还要开会、检查其他班级,哪有那么多时间。所以我在我们班实施承包制度,原则是“老百姓”能干的组长不干,组长能干的班干部不干,班干部能干的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班主任不干,班主任基本不干。让全班同学人人有事干,事事有时干,而班主任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为班级建设和创新动脑筋。
二、不足之处:
刚刚起步,难免会不少的问题和矛盾,每周都要总结,不断改变和删加各类细则、一直更新,找到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式。
比如“生本教育”需要很多时间来做前置性作业,学生一般很少能做到三门功课面面俱到,如果别的学科也布置些课前作业的话,那学生就更没时间了,所以语数英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岔开布置。所以没法门门天天有前置,只能做到生生天天有前置,这时间都到哪去了?
我喜欢最后一个去教室布置作业,看着满黑板的作业,我不忍再去布置前置性作业。可学生告诉我,这些作业我们早就会做了,可是老师还是让我们练,这不是变脑力劳动为体力劳动了吗?
想想也有道理,我每天的第一节空课几乎都在处理这些体力劳动,谁来解放我这个劳动人民?难道让我和他们说领导要检查你们这些体力劳动,所以你们都好好做。我只能告诉他们没有一定量的巩固练习老师怎么知道你们已经掌握好了呢?可他们告诉我,作业是要做,我们可以自己找题目做,也可以巩固我们掌握的知识呀,可是我们没有时间做,时间都应付这些黑板上的题目了。
我想这是多好的建议啊,多好的学生啊,可惜在这事上我做不了主......细节决定成败——做一个有心人
成功是由过程中的无数个细节所决定,扎实走好每一步。在第一阶段的生本教育实验中我们边学习边实践。做了以下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1、预习(前置性学习)的再思考。
提出我预习我自信的口号,扎扎实实的开展预习工作是在半年前。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困惑,一篇课文学完了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不能把课文读正确,想象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课堂中学习文本的收获又有多少。我也深有感触,在教学中我发现,凡学生课前预习过的课文,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而没有课前预习,尽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很多学生听课时不知所云,尤其是那些后进生。所以,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导向、辅助作用,预习得好,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曹校长广东学习回来之后,先召集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交流,又在我们每月一次的宝山论坛上做了外出学习专题汇报。曹校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们的预习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中年级正是课前预习兴趣、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为了了解预习的现状,学校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经过分析我们做了如下调整:
(1)前置性学习目标与课堂目标相结合。(2)前置性学习形式、内容的多样化
(3)前置性学习方法指导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预习。
2、让小组合作焕发无穷魅力。
生本教育,我们认为最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能较好的解决重点难点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人人参与。之前,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小组合作中有部分学生参与不进去,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因此,结合实际我们梳理了这样几点,作为接下来试验的研究方向:
(1)确立合适的小组群体,分工明确
(2)选拔、并培养好小组长(教师要有情感的投入,当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情他才会回馈你更多,真正的信赖你,帮助你。)
(3)要规范合作流程,即合作的程序(4)公平的竞争、奖励机制(5)在合作学习得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三会”,即会倾听、会质疑、会组织。
第二篇:试验组和搅拌站检查容易出现问题归纳 2
试验组(拌和站)日常需检查问题要点
1、料仓标示牌是否及时更新,标示是否与报告相对应,料仓是否二次污染。
2、拌和站生产混凝土原材料误差是否超标,施工配合比标示牌是否更新,混凝土生产明细中原材料使用情况是否与施工配合比相符合。拌和站砂石料进料斗是否混料。
3、外加剂是否露天存放,有没有搭遮阳棚。
4、钢筋棚钢筋是否按不同规格堆放,标示牌是否及时更新。标示牌与堆放钢筋型号、厂家及检验报告是否一一对应。
5、开盘前是否对砂石料进行含水率测试,施工配料单与理论配合比是否对应,签字是否齐全。
6、是否按要求对混凝土性能(坍落度、含气量、温度等)进行测试,测试频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按要求制作、留置、养护混凝土试件。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建立混凝土试件出入库台帐及混凝土制作台帐。试件与台帐一一对应。
7、仪器使用记录是否填写齐全,标养室温湿度记录是否填写及时,温湿度度符合规范要求。
8、混凝土性能测试记录签字是否齐全。混凝土施工温度是否在规范要求内。
9、委托原材料报告及半成品试验报告是否及时领取,并建立相关台帐,按月进行分类、装订并归档。
10、检测不合格材料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理并留影像资料。
11、施工配料单原材料报告编号是否属实,型号及规格填写是否正确,由理论配合比换算施工配合比数据是否正确。
12、拌和站是否在检定周期内。拌和站是否按要求进行校秤,并填写校秤记录,校秤记录签字是否齐全。
13、混凝土试模是否自校,并在自校周期内(自校周期为3个月)。强检试验仪器是否按要求联系当地计量局进行标定,并出具有效检定证书。检定合格的试验仪器应粘贴合格证,停用仪器粘贴停用证。工具类粘贴准用证。
14、防水板是否按要求进行气密性试验测试,并出具防水板搭接焊缝报告,焊缝要求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报告签字、盖章是否齐全。
15、现场同条件试件是否按要求进行留置并放入钢筋笼,避免试件丢失。同条件温度记录是否记录齐全。
16、二衬拆模是否留置拆模试件。待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由试验室进行强度检验并出具拆模强度试验报告,现场方可进行拆模。
17、是否建立计量仪器(器具)台帐。试验组是否按要求配备相应试验人员[每个试验组应配备试验人员2人,并持有铁道部试验检测员(师)证]。
第三篇:数学必修一模块中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
今天,李大永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学生容易出现的运算错误。我也整理了一下必修一模块中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地方,如下:
1、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含于符号混用
2、集合B是A的子集,忽视B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
3、函数的定义忽视“A、B是两个非空数集”,因此在判断一个自变量不存在的式子是否是函数时出错
4、区间[a,b],忽视a
5、单调性的定义忽视“任意两个自变量”中的“任意”二字,只是选取了两个自变量比较函数值的关系就下或增或减的结论
6、证明一个多项式单调性时,做差因式分解,未化到最后一步
7、证函数奇偶性,代入正负1,看f(1)和f(-1)的关系,就下结论
8、忽视定义域,例如,已知f(x)=x+1(x>0),则f(0)=0+19、证奇偶性,只是看f(x)和f(-x),忘了先看前提,及定义域是否对称。
10、恒成立问题,如,ax^2+2ax+3>0对于任意x都成立,求a范围。学生一上来就讨论判别式,而忽视了讨论a=0的情况
11、根9的值是正负312、指数型函数求值域时,忽视y>0这一范围。如,y=2^(1/x),答案写成,y不等于113、对数的运算性质用错,用混。
14、利用存在性定理判断零点存在时,忽视前提,函数图像连续不断。
(因为是短时间内个人的总结思考,所以,可能总结不全面,各位同行可予以补充。)对于常犯的1、3、4、5、11、13、14这几个错误,可归结为对定义或公式理解不清、记忆不明,所以我采取的措施是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定义或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争取背诵。然后配以相应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定义、公式得以熟练和巩固。
对于2、6——
10、12这几个问题,一般属于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出错的问题,所以我采取的措施是强化训练方法,即经常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板书这一类题的做题步骤,强调其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不断地强调,使学生一遇到类似的题就产生下意识的境界。
另外,从高一一开始,每一次遇到这种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我都要求学生将之记在课本封皮上的空白处,目的是,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有哪些问题他们容易出错,而且记在如此醒目的地方,既便于查找又能让学生时时看到,时时提醒自己,不用老师强调,学生已经不知不觉的在强化记忆了。
当然,让学生记在首页的不光有常见错误,还有重要的公式,如学习三角函数时,要求学生在课本前几页画出表格,分别总结正余弦、正切函数的各种性质等等。
通过实践,发现效果不错。各位同行若觉得有可取之处,可以试一试。
第四篇:生本教学心得体会
生本教学心得体会 9月11日
今天是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因为今天我将正式全面实施生本教学课堂。这一天的到来经历了许多。今年的8月19日,我坏着一颗忐忑和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广州的肇庆,开始了我的第二次南下的教学生活。当我风尘仆仆的来到肇庆外校时,学校还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到处是施工的队伍和做事的工人。我们的宿舍还没完全弄好。洗漱盆的排水管还没弄好。淋浴龙头也没装上。心中总有一点点疑问,学校能如期开学吗?但是当我一见到领导们那种志在必得的神情时,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来了。我暗暗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在这儿好好干,与同事们一起,树立学校荣才荣的思想,让自己与学校一同成长。修正了两天后,22日,黄校带我们去广州听郭教授的生本教学理念。听后感悟非常深。真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因为我的课堂也有生本的影子,但是没有他的这么系统、科学的理念作支撑。听了郭教授的讲话后,解决了我原来课堂上遇到的瓶颈问题。很想马上把他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自己的课堂。那天回来后,我就在计划着如何分组如何实施生本教学。当初是刘校面试的我,他通知我时是说I要我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和教两个办的语文。所以我趁着还没开学的空闲时间,把班规、家长会发言稿、家长会程序都写好了。真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觉。然而,现实总是与理想有一定的差距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学校没有安排我做班主任。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因为我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我也有一种想大干一番事业的劲头。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整个人都觉得没了精神。有一种受打击的伤心,有一种不被重视的伤感。于是把所有事都放下了。再没有什么美好的设想,只是告诉自己,尽本分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学校一天一个样。越来越漂亮。我也越来越爱上这里的生活,当初的那种失落慢慢淡化,有时想来,也许是上天看我太累了,想让我好好休息休息。让我养精蓄锐,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突然间想起了某位哲人的话:无欲则心宽。确实如此。因为心中没有了那种强烈的想当班任的欲望,心情也就释然了。时间过得真快啊,9月11日
今天是实施生本教学的第一天,首先在二班分组,因位置变化很大,有的原本在前面的同学却换到了后面,在后面的却换到了前面,由于要走动,学生显得很兴奋,局面开始难以控制,还好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很快控制了混乱的局面,但是一节课就这么过去了。下课铃声响了,我感觉非常沮丧。第二节在一班,一班的分组时根据作为来的,所以很快就分好了,病且马上进入了学习状态。真正开始了我的生本教学生涯。
说起生本教学,其内涵就是以生为本的教学,要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老师仅仅只是引导的角色。以前我在家里的学校教书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没有郭教授这种系统的理论作支撑。而且有很多方面也不够完善,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挑战。开始上课了。因为准备不充分,昨天没有发导学案给学生,所以只好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内讨论。学生非常积极,但显得很乱。有的无从下手,看我这才想起,我没有交给他们讨论的方法。毕竟才刚从小学上来,很多东西以前没有接触过。我这样做显得有点急于求成的感觉。足以说明我心中还是以自己的教学为中心,学生在我心中的分量太轻了。我只是想着让学生来完成我的设计。所以学生还是放不开。于是我又让孩子停下来告诉他们怎样讨论之后再让他们讨论,感觉效果好了很多。此时我深深的感受到,教给孩子方法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个老师,任何时候都不想当然,一定要在心中时时装着学生。真正的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了的教学才是升本教学。讨论完了,到了孩子们汇报的时候了。虽然没有我想象中的争先恐后,但是比起前面几堂课来,发言的人多了许多。而且在质量上、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上台展示的是覃慧仪那一组。每个人都依次汇报了一个题。其中李静的发言非常精彩。他们小组发言完后,就问谁和我们交流,谁还有补充。李阳就站起来说:我有。他谈到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生老病死,如何对待短暂的生命?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请结合个人经历或联系名人实力谈谈你的理解。他的回答是:
9月12日
昨天晚上,不知道为甚么,总是睡不着,开学12天,在肇庆外校也上了12天的课了,可是,我始终没有找到家里上课时那种愉悦舒心的感觉,更没有家里种上完课后无比兴奋的成就感。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一遍又一遍的文自己:我现在是怎么了?难道是老了,退化了,不会教书了吗?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涌上心头。再也睡不着了,9月19日
今天第二节和第四节都在七(2)班上,教的是第五课《童趣》,本文追忆的是坐着童年生活的一片肌肤情趣的散文。先总写幼年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有呢人经常获得“物外之趣”然后分述观蚊如鹤的乐趣、神游山林的乐趣、观看蛤蟆吃虫鹤鞭打蛤蟆的情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揭示儿童神奇无比的内心世界。我采用的师生本教学的方法。首先是解决基础的知识,熟读全文、掌握重点字词句、会翻译全文、背诵全文。都是生自主合作解决。然后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我也提示学生汇报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背书:可以有人做动作,有人背诵,这样既生动活泼,有能很快背出来,不容易遗忘。学生学得非常开心,大家热火朝天。开始展示了:首先是陈卓熙哪一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要他们背一段。陈卓熙背,温咏施等几个人做动作。当背到“见二虫都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悠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该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审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夏俊豪弯着腰与刘泳香同对头,温咏施则一个马步跳了出来,陈卓熙抓住温咏施使劲假装„„真是活灵活现。其他同学则笑完了腰。课堂上欢笑一片。书背了,学生也开心了。我也很快乐。
反思:这堂课的闪光点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在玩中学,学中玩。不足的是:学生确实玩的很开心,学的很开心,但上完课后,当我静坐在办公桌前时,总觉得这堂课少了什么?不经闭上眼睛,开始回顾我的课堂,猛然发现,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寂那太少了。整堂课学生都在活动中。而缺少理性的思维的训练时间。课堂没有动静的结合。这对学生的静思的培养是不利的。所以下堂课我一定要注意这些。
第五篇:生本教学心得体会
初识生本课堂
snail 好学的人总能吃苦,我们也是,一听说杨凤秀老师下午有课,我们午饭后就赶了过去,下午是满满的两堂语文课,前后分别夹了一节写字和数学课。下午的课真是精彩,两位老师和全班五十几位学生让我第一次亲眼见识到久闻其名不见其形的生本课堂。这一下午的学习,有太多值得我分享的收获:
第一堂写字课,居然是作为班主任的数学老师亲自指导,我所在的学校,关于书法和写字的课从来都是安排给语文教师,而南鹰则是点在班主任头上,不论学科。这让我意识到,不管教什么学科,作为教师都要有过硬专业知识和职业本领才行,班主任更是如此。上级分派工作给我们时,用自己的真功夫展现能力才是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好回应,而不是抱怨推诿为做不好工作找理由和借口。
杨老师的课,着实带给我很大的震撼。下面我回忆着将杨老师的第一堂课做一个简要的分享和记录:
一、课前由一个小组上台表演节目(本堂为分角色朗读)组长组织全组为全班表演节目,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准备好听后的交流。
组长:大家好,今天有我们组为大家表演节目。(该组分角色读文,肢体语言配合朗读表达,直至完成朗读)
组长:大家有没有想和我们交流的?(组长组织全班交流,可以
是评价台上同学,可以说自己从中学习收获、感受体会等。别人提出中肯的建议台上者要勇于正视并承诺改进)
组长:好,我们的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组员下台准备上课)
二、揭示课题
杨老师一进教室就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描绘出一朵漂亮的梅花,随着她“也许是梅花的香气太诱人,所以我们今天还要在这里停留一节课”的语言描述,她在梅花中间写上一个“魂”字。形象的绘画告诉我们本堂学习的课题——梅花魂;简洁的语言喻示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时应是第2或第3课时。
三、明确学习目标
“上一节课我们有的同学从这篇课文的字上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有的从词上进行了交流,还有的从句上进行了交流,不过,同学们很少从文章的段、或者是篇上去交流,今天我希望大家能站在篇的角度,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这篇课文带给你的感受,或者体会,或者欣赏,或者触动,或者思考。”随着杨老师详细的描述,她已迅速在黑板上板书好“字”“词“句”“段”“篇”和关键词“感受(体会)”、“欣赏”、“触动(思考)”。如此详细而快速的教师行为,为学生节约出更多的自学时间,让她所提要求成为本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
这样一番描述后,杨老师再次完整地复述学习要求——从篇的角度,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这篇课文带给你的感受,或者体会,或者欣赏,或者触动,或者思考。这样的表述,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出学习任务,确保每位学生真正明白本堂课的学习要求。
四、合作学习
学生首先带着要求自读《梅花魂》整篇文章,然后自己在书中做好笔记写好自己的感受、体会,接着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最后两分钟老师在巡视学生情况后相机提示关键词“《古诗词三首》”“怀念、赞美”,指导学生可以从关键词方面着手谈感悟。这个部分里,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积极主动自觉地在做自己的事,他们忙的不亦乐乎,老师巡视得细致有效,不时走进学生组内参与他们,给以指导点拨。老师和学生做的事都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学服务,没有一个人在做面子工程。杨老师只在这个环节向全班说了一句话——你们可以结合《古诗词三首》,围绕“怀念、赞美”的主题交流。
五、学生展示
1、以组为单位的学生在全班内展示、交流学习收获。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分别发言.组长:大家好,下面由我们组与大家交流。首先有请本组一号发言人XXX和大家交流(一号与全班交流),有请本组二号发言人XXX和大家交流(二号与全班交流)
有请本组三号发言人XXX和大家交流(三号与全班交流),最后,由我与大家交流。
2、组长请全班其他同学和组内同学交流,交流的形式多样,内容不限,可以是对发言者的点评和建议,可以是说自己学习收获,可以适当地把机会让给表现少的人,自己觉得让大家受用的东西,学生可以主动请求上台板书。
组长:台下的同学有没有愿意和我们交流的?(台下学生举手,组长和组员随意抽取台下学生发言)
3、我们组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4、老师抽台下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反馈,老师组织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一会儿后,杨老师相机提示关键词“无论……都”“虽然……但是”,让学生可以用上他们说。这样的要求,让学生的说又提高了一级,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会了正确使用关联词说话。
5、师提问:你还能从哪些方面想到故乡?
这篇课文表达的就是思乡情,为什么课题不用“思乡情”而用“梅花魂”?
6.学生交流。
如果说,这个部分的1至4环节是学生自我表现、尽情绽放的主要时刻,那么5、6环节则是由杨老师的一石激起学生心中千层浪,学生的情感和自主被激发到最高处,看着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听着那一句句你争我抢、酣畅淋漓的能言善辩,我感觉自己挤进了斗赛场,群雄争霸,分外妖娆。
六、布臵作业
布臵作业的环节有学生专人负责,老师只是听该学生布臵。
听毕这堂课,我惊诧不已又感慨万千。我终于真真实实看到了一堂生本课,原来生本课堂可以让老师和学生这么perfect。整个课堂都是学生的舞台,他们在课堂里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他们积极勇敢,乐观上进;他们善于倾听,乐于表达自我;他们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他们对老师、对同学彬彬有礼,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都平等而相互尊重。整个课堂呈现出来的都是学生自主管理下的学习模式,老师成了旁观者,一个不可缺少的旁观者,她观察、巡视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提示关键词,个别组给以辅导点拨。
看似学生天地的课堂,蕴藏着杨老师课堂后面的呕心沥血。一堂课下来,杨老师话虽不多,但字字精妙,无一句重复多余,关键字词她抓得精准,对学生导向性极强,问题的设置更是相当精妙,她设计的课堂环节环环相扣,紧密锣鼓,高准高效。而她对学生,也爱护有加,实实在在践行着平等的原则。在她的引领下,整堂课充满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真实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精神。
生本,你离我这么近,不知我何时才能追上你„„
201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