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写《江雪》
江
雪(古诗改写)
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鹅毛大雪从天而降。不一会儿,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屋顶上也白了。抬眼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都成银白色的了,早已看不到鸟飞的影子了。大道上、小路上,再也看不到一个行人,所有的脚印都被大雪掩盖了,消失了。天地一片白茫茫,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江面上,有一条孤零零的小船。小船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正孤单单地坐着,显得十分孤独。他手持一根钓竿,独自一个人冒着寒风,顶着大雪,在江中钓鱼。
这位顽强的老人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
他为什么会在这寒风大雪中来江上钓鱼呢?原来柳宗元他为人正直,关心民生,不断地上书朝廷,损害了那些权贵们的利益,因此就被一贬再贬,贬到了湖南永州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可他坚决不向权贵们低头,他宁可选择孤独,也不与权贵们同流合污,于是就独自一人来到这风雪弥漫的江上钓鱼。
瞧,面对眼前的雪景,联想到自己遭遇,他心头一动,脱口吟诵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狂风还在怒吼着,大雪还在飞舞着,远远望去,身上落满了雪的柳宗元,仿佛一尊银白色的雕像„„
江
雪(古诗改写)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鹅毛般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连绵起伏的群山上白雪皑皑,仿佛盖上了银色的外衣。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小路旁,洁白晶莹的雪花缀满了枝头,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千万座连绵起伏的山脉上,早已失去了鸟儿们身影。再也听不到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了„„空荡的小路上,人的踪迹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即使有人走过,他的脚印也会被雪掩盖。人们躲在家里,缩在火炉边上,边取暖边聊天,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没有人离开屋子半步。
在寒冷的江面上,有一叶孤零零的扁舟,横在江上,上面坐着一位老渔翁。他身穿蓑衣,头戴斗笠,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双手瑟瑟发抖,还时不时把手缩回蓑衣里暖一下,尽管那蓑衣也不能带来多少热量,眼睛里充满了忧伤。
大半天过去了,老渔翁的鱼篓里空空如也,这么寒冷的天气,连鱼儿也躲在江底懒得动了。老渔翁长长地叹了口气,心想:我失去了家人和朋友,只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外流浪,连唯一的茅屋也被烧了,无家可归。现在又被贬到这荒野之地来任职,被那些达官贵人欺负,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但我不能屈服,不能与当权者同流合污!总有一天世人会明白谁对谁错,会还我清白的!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把腰杆挺了一挺,夹着雪花的江风好像也没那么刺骨了。
雪越下越大,打在老渔翁的眉毛上,似乎非要让他睁不开眼睛,才肯罢休。大雪把老渔翁的蓑衣和斗笠都笼盖了。可老渔翁还是端坐如山,纹丝不动,目光炯炯地盯着鱼竿,耐心地等鱼上钩。老渔翁的脸和手都冻得发青了,失去了知觉,可他没有丝毫恐惧。他要用他的方式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证明自己坚定的心。让雪下得更大些,让风刮得更猛烈些吧!
江
雪
(古诗改写)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鹅毛般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整个永州一片银装素裹。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上白雪皑皑,仿佛盖上了银色的外衣。近处,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小路旁,洁白晶莹的雪花缀满了枝头,美丽动人。这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大雪还在纷纷纷纷扬扬地下着,天空中到处都飘着鹅毛大雪,使人感到刺骨的冷。
到处都是万籁俱寂,山上没有一只鸟儿在飞翔,纵横交错的小路上是杳无人烟。人们都在家里围着火取暖,来抵御外面的寒冷。
寒风“嗖嗖”地刮着,雪似乎也下得更大了,诗人柳宗元独自一人来到了寒冷的江边。忽然,诗人看见江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看上去隐隐约约、若隐若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渔翁坐在一叶小舟上垂钓。只见老渔翁穿着一件蓑衣,戴着一顶斗笠,寒风“嗖嗖”地吹着他,而他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依然坐在自己的小舟上垂钓,钓到了鱼又把它给放掉。
诗人看到眼前的这一幕,看到了鱼翁迎风抗雪、孤舟垂钓,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想:“自己不也是这样吗?永贞革新失败了,我被贬为了永州司马,我应该向这个老渔翁一样不畏严寒,顶住政治的暴风雪,绝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
改写《元日》
“过年喽,春天来喽!”随着人们的吆喝声,新的一年与我们越来越近。
这时,大街上有几个孩子正在放爆竹。其中胆子最大的那个孩子准备点火,他的脚也越来越开始往外挪。忽然,那个孩子仿佛要下一个重大决定,眼一闭,点着了火后立刻脚下抹油——溜之大吉,并大喊道:“快捂耳朵!”其他的孩子听了,仿佛受过了专业训练一样,动作十分整齐,用手把耳朵捂了起来。“噼里啪啦”,爆竹声响了起来,其中还夹杂着孩子们那震耳欲聋的尖叫声,给大街加上了几分热闹的气息。
大人们都去哪啦?哦,原来他们正坐在梅花树下,被那含苞欲放的腊梅遮住了。他们舒服地坐在从家里搬来的长木椅上,开怀畅饮着早已被春风吹暖的屠苏酒,一边聊着天,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孩子,好像就在他们眨眼的一瞬间,他的孩子就会被和煦的春风吹跑似的。
在大人与小孩欢乐的时候,奶奶正忙着换家里的春联。瞧,她是多么的细心啊!在明亮的太阳光下,有缕银发调皮地散到了她的脸上,她却没有察觉到。奶奶在买来的两副春联中犹豫不决,最后她选定了一副为“山河增秀色 大地沐春晖”的换了上去。
这欢乐的时光仍然在进行着,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波光……
改写《元日》
大年初一到了,清晨的第一抹霞光照进了家家户户的窗户。“呼呼“, “呼呼”, 咦,这是什么声音呢?哦,原来是风伯伯来了呀,他来到小溪旁,让小溪又展开了愉快的旅程,他又来到了树林里,让弯下腰的植物们又开始了成长,风伯伯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呀!
当阳光唤醒大地,小孩子们欢天喜地,如箭般地跑到井旁,他们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藏在井底的屠苏酒拉了上来。酒香顿时扑鼻而来,酒抱上桌后,大人们先给老人们倒上了一碗,说道:“祝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接着,又给孩子们倒了一碗,说道:“希望你们学习认真,专心听讲,上课不走神!”最后,他们给自己也倒了一碗,一家人迎着刚刚初升的太阳,饮下了这杯幸福的美酒。
喝完了酒,小孩子们拿上珍藏已久的爆竹冲出了家门。他们用火柴点燃引线,然后急匆匆躲到远处,“嗤”地一声,爆竹冲上了天空!小孩子们欢快地拍着手说:“好啊!好啊!真好看。”
大人们也抓紧时间把旧桃符取下来换上了新的,他们还在自己的屋里贴上了各色的年画,并在门上贴上了门神,因为他们希望这一切能够保佑来年全家平安、幸福、开心!
看到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二篇:江雪改写作文
江雪改写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雪改写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雪改写作文1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诗人柳宗元在家中感到十分孤独,寂寞,便想出去散散心。他推开门,看见门外下着鹅毛大雪。这些雪落到屋顶上,就象是给屋顶戴上了一顶白色绒帽;雪落到了树枝上,象是给树枝披上了一件白棉袄;雪落到草地上,好似给小草们盖上了雪白的棉被。
柳宗元不怕寒冷,就走出了家门。前面的几条小路上都铺上了白茫茫的积雪,可是一个人也没有,非常寂静。柳宗元向前走去,他的脚踩在雪地里,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放眼望区,远处的几座连绵起伏的山上也全都是洁白晶莹的积雪,仿佛是雪给山戴上了美丽的白色绒帽,但是山上却听不见小鸟美妙的歌声。
不知不觉,柳宗元就走到了小路的尽头,看见一位身披蓑衣,头带斗笠的老渔翁坐在江上的一条小船上,正在垂钓。他走过去一看,渔翁脸色发黄。柳宗元看到这景象,他就想起了自己被贬到永州的是。他转念又想:虽然自己被贬到永州,但还能为民造福呀!想到这,柳宗元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改写作文2天,下了鹅毛大雪。
“啊!冬天真的来了!”树木被积雪压弯了腰,仍不时听到雪悄悄滑落的声音。江边的芦苇似乎被冰冻住了,远远望去,就像用雪雕成的雕塑一般。鸟儿们飞向了遥远的南方。
山下的一条条小路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了,盘山的小路上再也没有行人过往。由于没有一个行人的足迹,这路似乎沉沉睡去,随着大山一同沉睡了。
层层叠叠的山峰连绵起伏,像高大的巨人巍然屹立在江边。
我的目光转移到了湖面上的一条孤舟上。只见上面坐着一位年过花甲的渔翁。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神情严肃。他嘴唇泛白,脸色发紫。阵阵寒风吹来,他却一动不动坐在船上。我不禁好奇地问:“老渔翁,这么冷的天,鱼会出没吗?”渔翁笑道:“我并不是为了钓鱼,是为了看江景啊!”说完,又继续垂钓。我恍然大悟:我虽然被降职,被贬到永州,没法给朝廷效力,但我照样可以为老百姓造福啊!于是,我为景赋诗: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改写作文3仅仅一夜,大雪覆盖着山峰,天地苍茫,一片白银世界。四周围见不到一只飞鸟的.影子,一条条小路,都被积雪笼罩着、覆盖着,小山路上也都没有人的足迹。整个大地都是茫茫白雪,银装素裹,万籁具寂。只有一个穿着蓑衣、戴着雨笠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
十月寒冬,北风呼呼地刮着。风雨交加,雪花这六角的精灵、纷纷扬扬飘洒而来,山川大地,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树上满是一层厚厚的积雪,枝上挂着晶莹的冰柱;河里的水也结成了冰,游鱼潜伏、躲在水底下。简直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银装素裹,天籁清寂。群山似银耀眼,村子变白。往日叽叽喳喳的鸟儿声消失了,哪儿有一只鸟儿的踪影。一条条山路白茫茫一片,没有人走过的足迹。啊,天气太冷了,人们或许窝在家里,烤火取暖,所以四周围看不到一点人影儿。
在寒冷的江面上,北风横行肆虐,雪花狂舞。这时,老渔翁独自坐在一只老旧的小船上;他砸开冰口,将鱼杆抛进水中。他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老渔翁不惧天寒地冻、风雪狂飞。他也许忘记了这一切,正在忘我地垂钓。他形体清瘦,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傲,凛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令人钦佩。
江雪改写作文4隆冬时节,北风吹着口哨来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把大地覆盖起来,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树上全是白花花的雪,树枝上挂着尖尖的冰柱;河里的水结成了薄冰,鱼儿躲在水底。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一下子变得万籁俱寂。
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往日叽叽喳喳的鸟儿声消失了,它们有的到遥远的南方过冬去了,有的躲在温暖的巢里享受幸福生活,可怜的寒号鸟,三三两两被冻死在树下,哪儿都没有一只鸟儿的踪影。一条条山路白茫茫一片,没有人走动留下的脚印。啊,天气太冷了,人们躲在家里,围坐在炉火边,烤火取暖,四周都看不到人影。
在寒冷的江面上,肆虐的北风横行霸道,雪花西飞飞东飘飘,在寻找自己的天地。江上却有一位身上披着蓑衣,头上戴斗笠的老头儿,独自坐在一只孤单单的小船上。他砸开河上的冰,拿出鱼杆,用冻僵的手挂上鱼饵,抛进水中。他两手**怀里,静静地坐在哪儿等待鱼儿上钩。
诗人柳宗元就像这个与恶劣大自然抗争的老渔翁,在险恶社会中,始终坚持正义,不怕权贵,决心斗争到底!
江雪改写作文5此时,寒风凛凛。雪,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白蝴蝶,柳絮般纷纷扬扬飘下来。
这里,连绵不断的山峰,像是被石化了的巨浪。雪飘下来,给山戴上了一顶白帽子,原本有无数的鸟儿展翅翱翔。可现在,连个鸟毛都见不到了。山路上,不见一个人影。
“吱吱……”一个人踏着雪漫步在江边,江水已经冻成了一层厚厚的冰,晶莹如玉,美丽极了。他东瞅瞅,西看看,看着本来生机昂然的的山河变得如此荒芜,不仅哀叹了几声。
“砰砰……”一阵凿冰声,在山谷回荡。他东张西望,看见江面上有一个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向那个点奔过去。那个点越来越近,那个点也越来越大。
终于,真相呈现出来:一位渔翁戴着一顶草帽,身穿一件蓑衣,手持一根鱼竿,坐在一叶扁舟上垂钓。那人见到他笑着说:“君从何而来?”。他伸出手和渔翁握了握,说:“我叫柳宗元,来这里转转,咱俩可真有缘啊!对了,你大冷天,钓什么鱼啊?”“哈哈,快过年了,天再冷,我也要给家人准备点年夜饭啊!”说罢,一条大青鱼就被他收入囊中。
这个冬天不冷,柳宗元想。他随手取来一根树枝,在雪地里随手写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江雪改写作文6已经是寒冬时节。在简陋的小木屋里,我身上连可以御寒的衣服都没有,还能做些什么呢?深秋时,鸟儿都已经飞向温暖的南方了,只剩下我独自留在这里,让寒冷把内心所剩不多的热情毫不留情的浇灭。我找不到什么有意义的事来做,乏味的消磨时间成就了我的余生。偶尔,我会想到一件温暖的事,但微微一笑过后,便是悲伤。
这儿早就没有一个人影了,静的好像没有活着的东西。其实活着与死亡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概念,没有谁会在意我,没有人会需要我,更没有人会重用我!我柳宗元平生清白,为官尽职,为什么有人会陷害我,把我贬到永州做司马?人与人真的不平等吗?一部分人真的会被另一部分人压迫吗?
只有在这深山老林之中,才不会有人继续欺骗我、不公正的对待我吧?我就在这里住下,度过余生,一切都让它随风去吧。
突然,我看到山脚下白茫茫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人影。他披着一件蓑衣,砸开冻结的冰,似乎在垂钓。可是,严寒冬季里能钓到什么呢?只有“孤寂”无处不在……
第三篇:《江雪》精品说课稿
《江雪》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江雪》。现在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江雪》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这是一首诗,又像是一幅画,仅20字描绘出了一幅“寒江垂钓”的画面。此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学习古诗的方法,有一定自学能力,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古诗的大意。但由于学生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语言环境不同,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
三,.说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中能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所以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时,我定下了以下几个目标:
1.理解诗文大意,能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 2.学生能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孤独郁闷的心情
3,通过想象和描绘诗句中的情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学习能力
五年级学生正是发展想象能力 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我将“想象和描绘诗句中的情景”作为教学难点,以此将学生带入诗中情景,进而突破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景寓情的孤独情感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说教学法 1.说教法
本首古诗,我主要采用
a)b)情境教学法:给学生营造浓浓的诗境,让学生在诗境中感悟,诗境中体会 情境演读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齐读,指名读,配乐读等,使学生读通,读懂诗文,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c)问答法:通过多种形式的问答,逐步引导学生读懂诗文,正确体会其内涵
2.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知识,还应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学本课时,我指导学生自学、互学、评议。并结合朗读、想象、品悟、质疑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使之真正达到课堂有效,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并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及理念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抓住古诗的寓情于景的特点,主要把握一个“情”字,贯穿一个“读”字,实现一个“学”字,具体流程如下: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采用谈话的方式直接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此时我出示雪景图简介柳宗元)。这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头脑中接受到“开始上课了的”讯息。开课谈雪不仅激趣,而且点题。
(二)初读感知想画面。
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自读自学、范读感知意境、朗读想像等读的形式,使学生对本诗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和以个人的不同经验对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认识。加之美妙的音乐的帮助使学生更好的进入教材,进入情景,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就古诗学习而言,我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对于《江雪》这首诗我觉得应该用这样几个问题去引导学生想像:1.画面的想像,2这首是什么诗?3.老翁为什么钓鱼?4.冰天雪地老翁是否能钓到鱼?5.他到底在钓什么?6.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这样的6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想像,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从而帮助学生进入情景。
(三)进入情景,解诗情。
寓情于景,这是古诗的一大特点,也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想象、品读、质疑、小组交流讨论、汇报评议,以此来突破难点
(四)扩大容量,重积累。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于是我们还为学生准备了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在学习这首诗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和《江雪》有什么异同?通过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样不仅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满足了学生成功心理 六.说板书 江 雪
唐 柳宗元(顽强)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景(凄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人(孤独)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是教学主要内容的体现,板书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第四篇:江雪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7册《江雪》教案
屏南县实验小学 彭建平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背《元日》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江雪》(板书:江雪)
3、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出示古诗)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二、初读感知,理解诗意
1、师:咱们先不读,先把这首诗照字帖书写在方格纸上,因为书写一遍,相当于认真地读了五遍,甚至十遍。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两分钟之内写好)。写好之后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要读准节奏。并画出你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一会儿交流。
2、生写
3、师:谁愿意来试读?生读,师纠正字音。
4、师: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吗?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5、师:现在谁能把整首诗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三、精读感悟
1、感悟“环境---寒冷凄凉”
(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画和刚才的解释,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请一到两位同学说)
(2)、师:听了他们的描述,你们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幅江上雪景? 生自由说,(师板书“环境----寒冷凄凉”)
(3)、师:那你们是从诗句中的哪些字体会到的? 生:绝和灭(出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师: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到处都被寒冷够包围,一片凄凉的景象。如果没有这两个字,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读(出示“千山鸟飞---,万径人踪---)
生读,师:请你说说
(5)、师:是呀,这真是一幅热闹繁华,生机勃勃的景象啊。可正是诗人的”绝和灭”让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相反是如此的荒凉。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出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感悟“心情---孤独寂寞”(1)、师: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飞鸟绝迹,人烟湮没,可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个在默默垂钓。(出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时,你能感受到这位渔翁的心情吗?
生自由说,(师板书:心情----孤独寂寞)
(2)、师:谁能把渔翁 的孤独寂寞读出来 ?(指导朗读)
(3)、师:在这寒冷凄凉的江面上,只有这渔翁在默默地垂钓,这是多么地孤独寂寞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配乐诗朗诵)
全班跟读
3、感悟“精神---顽强不屈”
(1)、师:同学们,尽管环境如此的寒冷凄凉,尽管心情如此地孤独寂寞,但渔翁还是坚持在这孤舟上垂钓。从他身上你们能看到一种什么精神吗?
生自由说,(师板书:精神---顽强不屈)
(2)、师: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下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出示:柳宗元写作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四、总结 师:让我们一起再诗一遍古诗,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吧。
全班读诗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第五篇:江雪教案
《江雪》
一、背诗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一起背诵了许多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灿烂的宝库。一首好诗,它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江雪》(师生同写)
二、整体感受,理解字词
1.这首诗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读过。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
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好,请大家翻开课本,开始练习一下。(学生自由读诗)。(同学们练得真投入呀!)2.出示课件古诗:谁来试一试?(正确而且流利)
谁还想读?你能用孤和独分别组词吗?(孤独独立独钓孤儿独自孤单)板书
孤独
看来,同学们肚子里的词汇非常多。谁来再读一读这首诗?
3.你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声音清脆悦耳,尤其是读准了一个新
词“蓑笠翁”。(我们齐读两遍)板书
蓑笠翁
4.出示课件图:同学们,你们看,这位老人他头上戴着——蓑笠。(这叫斗笠,古时候的人用竹叶编成的遮阳、挡雨雪的帽子,我们现在的人叫斗笠)
你看,他身上披着的是——蓑衣(这蓑衣是用棕榈树上的毛或稻草等编成的雨具)
那么“蓑笠翁”,整个词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学生: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
5.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
三、总结方法,试讲诗意
1.现在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正确流利了,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弄懂诗的意思。理解诗的意思。)
2.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1:可以看插图(借助插图)
对呀刚才我们理解“蓑笠翁”时,就看了插图,这是一个好办法---------叫借助插图。
学生2:先理解诗句中不懂的词语的意思,再把它们的意思连起来理解诗句。
老师:这是一个好办法,这就叫“串词连句法”。但是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查字典,找资料,问老师)学生3:可以把诗多读几遍。
老师:也就是把这首诗反复多朗读几遍,这也是一个好办法------朗读品悟的方法。
学生4: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老师:对,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3.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刚才我们一起想出了这样一些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出示课件方法:读一下(朗读品悟,串词连句,联系插图,了解诗人)出示课件注释: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注释,帮助大家来理解这首诗。接下来,同学们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4.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
5.出示课件古诗:谁来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1:许多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许多路上的人都不见了。只有一条孤单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独自在寒江上钓鱼。6.这里面的“径”是什么意思?(学生:“径”是“小路”的意思。)
那“万径”是什么意思(学生1许多小路。2成千上万条路。)
刚好是一万条路吗?(学生:不是)这是一种什么手法?(夸张)是的,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学生:“千山”。)
那么“千山”意思就是——(学生:许许多多的山。无数座山)7.现在谁来再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1说,学生2: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脚印。在孤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表扬(进步很明显呢!)谁还想说说? 8.说到诗意,老师不由自主有了疑问,“独钓寒江雪”,这位老人是在钓鱼还是在钓雪呢?(指名说)
大家的理解都是正确的。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倒置”的方法。我们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你看——
9.课件演示诗句:把“独钓寒江雪”改为“寒江雪独钓”。
“寒江雪独钓“这句话在解释的时候就可以说成——“独钓寒江雪“意思是(学生:一位老人在寒冷的下着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
四、意境探寻,体会孤傲
1.课件古诗: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轻声朗读。
3.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我感觉这个老人很孤独。(孤舟和独自)
老师:你的感受很准确。
(2)学生:我觉得这个老人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老师:(哦!你的感受比较独特。)老渔翁当时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没有)有没有被寒冷征服?(没有)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生:看到一种顽强的精神,坚强的精神,勇敢的精神,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3)学生:我体会到天气寒冷。(绝和灭、寒江雪)
(4)学生:我感受到雪很大。那句话是描写雪景的?你能用四字词语概括雪景吗。(大雪纷飞、冰天雪地、鹅毛大雪....)(5)学生:我感受到这位老人很可怜。(你很会品味)
4.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说这位老人很勇敢,有的说这位老人很孤独,有的说这位老人很可怜,还有的说天气很冷。同学们,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种种感受表达出来吗? 5.(指名读并表扬)
6.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的踪影,不见行人的足迹,只有一位老人独自垂钓。老人真是孤单呀。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7.学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学生2:这位老人为什么不好好的待在家里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8.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这位老人在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还独自在江上钓鱼呢?
学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
学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
学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在排解忧伤。
学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
老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喜爱钓鱼。
学生5: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很孤独。
老师:他也与老翁一样孤单了。
9.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方法。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10.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11.同学们读了柳宗元生平简介。现在你有什么新的看法。
学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学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
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
12.同学们,作者柳宗元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1)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叙述:此刻,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这位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落在这位老人身上,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人。
(2)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你看他一脸严肃,读出作者孤傲的心情。)
再指名读。(你看他抬着头,似乎有一股傲气。)
(3)背诵:同学们,你们能背诵这首诗吗?
三个学生分别背,一齐背。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课后,同学们读一读柳宗元的其他的古诗,以增加对他的了解,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