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雪》教案
江雪 柳宗元
【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食粮。每一首诗中,都蕴含着一个故事、一种心情、一段历史,吟诵起来每每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
三、朗诵古诗,明了诗情
1.古人说“诗中有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皑皑白雪覆盖了群山,飞鸟躲进了温暖的巢穴,山间小路杳无人烟。前两句虽没出现一个“雪”字,却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冰天雪地的世界中,领略到这刺骨的寒冷。谁来读出这种感受?
2.如果把这两句诗去掉两个字,变成:千山鸟飞,万径人踪。你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诗人加上一“绝”、一“灭”,刹那间一切繁华都化为凄凉、寒冷。3.除了这如在眼前的雪景,你还看到了什么? 明确:天地之间,一片茫茫,飞鸟绝迹,人踪湮灭。4.再来看这位渔翁,除了孤独,从他身上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明确:就像柳宗元,虽被贬永州整整十年,但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带领永州人民进行改革,昔日荒凉的永州在一天天发展、进步。让我们一起读出柳宗元的这份坚强不屈。
四、小结拓展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推荐柳宗元在永州写的另一首诗歌。(课件出示)
渔翁
渔翁夜傍夕烟宿,袭击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夜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上过夜;清晨,他从湘江打上清水又燃起楚竹做饭。等到烟消云散旭日东升,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回身一看,只见青山绿水之中,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的白云在相互追逐。
此时,这青山绿水中泛舟天际的渔翁和寒江独钓的蓑笠翁相比,少了几分孤傲与凄清,多了几许飘逸和悠然。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江雪》,向家人介绍你的“寒江独钓图”。2.搜集并诵读柳宗元的诗歌,与同学交流分享。
第二篇:江雪_教案
江 雪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多,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了,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抓住诗中“千”“万”“孤”“ 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思路:联系旧知,读出诗中之画 —— 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 —— 意境探寻,体会独钓的孤傲—— 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峨眉山月歌》《望洞庭》两诗中的插图。
俗话说:“景随情至,情由景生。”看到眼前的美景,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什么诗呢?(指名吟诵古诗)
2、《望洞庭》是谁写的?(刘禹锡)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又一起被贬。他一生坎坷,年仅四十七岁就与世长辞了。他留下来的诗歌仅一百多首,但历来评价很高。就如苏轼所说,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
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柳宗元)。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被贬永州后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
指导读课题。
4、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
(1)同学们先读一读古诗,读过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3)齐读古诗,正确流利。
(4)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课文,自由练说。(5)指名说,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出示课件理解“蓑笠翁”: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蓑,头上戴着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6)(出示:寒江钓雪图)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
二、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
1、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绝”和“灭”: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呆在家中取暖。
(4)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2、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三、意境探寻,体会独钓的孤傲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指名质疑:如: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2、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原因,如捕鱼为生、独享清静、排解忧伤、喜爱钓鱼等。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的介绍吗?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4、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5、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6、指导朗读
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
指名读。你看,他沉默不语,似乎满腔悲愤无处诉说。再指名读。你看,他目光前视,仿佛有一股不屈的傲气。能背出来吗?
全体起立,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清朝王士祯也写了一首关于江上独钓的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3 一人独钓一江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3、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指名两个学生说。
4、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小结:看来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同,所以想象也是体会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5、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6、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7、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教学反思:
教学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学生对诗人在特定经历下的思想情感难以理解,所以我把体会诗人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旧知,读出诗中之画,再抓住文眼,读出“千万孤独”,接着探寻意境,体会独钓的孤傲,最后拓展延伸,学习《题秋江独钓图》。一步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两点:
1、读出画面,读出情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我先让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既理解了诗意,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4 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接着,我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诗的画面美、意境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通过抓关键字、感情朗读等方法,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2、了解背景,情感共鸣。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然而,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无疑于“推波助澜”,能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又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通过一首古诗带学其它古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饱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这样教学不仅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第三篇:江雪 教案
江雪(第二课时)
类别:小学语文
编号:
一、教学内容:
《江雪》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所写。古诗描绘了一幅寄性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灭、孤舟、蓑笠、独”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能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3.了解古诗中诗中有画,以诗言志的特点,学会品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千山、绝、万径、灭、孤舟、蓑笠、独”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能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学会品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解题
同学们,冬天到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冬天,你会用哪个词?等到天再寒冷一些的时候,天上就会飘下。(雪花)
1.同学们喜欢“雪”吗?为什么?(抓住堆雪人、打雪仗)2.我们今天要品读的这首诗题中的雪能让我们快乐的堆雪人,打雪仗吗?又是为什么呢?
解题:江雪,就是江上的雪。这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写的诗。【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由此引入诗题:江雪。
(二)读诗 1.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它语言精练、耐人寻味。那么,你们会读唐诗吗?
出示唐诗《枫桥夜泊》《春晓》,读第一遍的时候学生读不出唐诗的节奏和韵味,出示节奏符号,老师范读一遍,引导学生再读。
【设计意图】“会读”不仅仅是读通顺,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就要抓住唐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读法对比,学生更容易掌握如何正确的朗读。
2.出示:《江雪》配乐读,生字“孤”学生读得很准,顺势讲解一个生字:孤
把手指伸出来,左右结构,子字旁,最后一笔横变为提。右边的“瓜”的点不能忘记。
3.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蓑笠,根据字形猜一猜蓑是用什么做的?笠是用什么做的?(出示图片)穿蓑衣戴斗笠是用来干什么的?(防雨防雪)
【设计意图】从“蓑笠翁:这一的关键词的意思入手,为接下来的绘画画面做好铺垫。
4.谁再来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释义
1.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诗人在江雪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走近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想一想,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
2.如果以这块黑板作为画纸,你最想上来画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黑板当做画纸,将自己读完诗歌后看到的景象展示出来,看清楚了画面,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人,一条船。学习三四两句
3.你为什么就画一个人,一条船?从诗中的哪两个字看出来?(孤舟)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蓑笠翁的意思?
4.谁来试一试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三四两句:茫茫的江面,一叶扁舟,诗人孤独的坐在船上垂钓,凄冷的天地之间,仅有这一位老者,谁能读出孤舟、独钓的味道(2个学生)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富有感情的引读把学生引入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画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学习一二两句
6.这幅图还可以添一些什么景物?(学生画了好多山)理解:千山,好多山,诗中还有一个词与千山的意思差不多,哪个词?(万径:在黑板上画出许多条小路)千、万表示夸张 我们抓住了关键的字词,就将一二两句的画面理解了,还画出了这么美的画面,谁来读?(2个学生)
千山万径,诗人就是用这样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这样广阔的空间。
7.再读读古诗,你觉得诗中还应该有哪些景色? 江雪,诗中哪里有雪?透过寒江雪你看到了些什么?透过寒字你能感觉到什么?9.别的句子里有没有藏着雪?
出示:绝、灭 谁来说说这两个字的意思?什么绝迹,什么消失了?
8.谁能试着将一二两句的意思说出来。
这两句将江面上的景物全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诗人看着漫天飞雪中的小路荒芜一人,天地之间,只剩下孤零零的诗人,孤独的感觉油然而生。谁能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读出这无比广阔的空间。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寻雪”,从侧面了解江面的鹅毛大雪,覆盖远处的山和寂静的小路,让学生体会大雪封山,天地寂静的情景。
9.能不能完整的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呢?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巡视时看到,不少学生不仅写出了完整的诗意,还配了图。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我采用边读边绘画画面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们各自把自己的点滴发现交流给同伴,在这互相的交流中,学生不但能从同伴那儿获取自己未曾发现的知识,而且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维碰撞,从而获得更多的发现。
10.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四)悟情
1.听范读:说说你的感受?孤独
诗中哪里写了孤独?(后两句 孤 独)默读诗歌,找一找,孤独还藏在哪里?(前两句)
绝 灭 千山 万径 藏头诗:千万孤独 配乐朗读:慢(能读出这种孤独感吗?请2-3位同学来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天地之间,万木枯黄,连绵的雪山,蜿蜒的小路荒芜一人,一个孤零零的老翁在漫天飞雪中垂钓,还有谁能学着这位同学读得感觉,再来读读这千万孤独。
2.人们不禁要问:老翁为什么要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垂钓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走近诗人: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祖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他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到职后,也没有居住的地方,只能暂居在龙兴寺。永州的生活艰苦,到永州半年母亲就因病去世,艰苦生活环境,水土不服,亲人离世的打击,加上政治上失意,严重损害了柳宗元的健康,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出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内:柳宗元的志向、理想、信念 你读出了一个怎么样的柳宗元?
就算是遭到许多人的排挤、冷眼,不改变自己的做事原则和人生信仰!
【设计意图】教学《江雪》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是不到位的,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
(五)吟诗
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孤独坚强之情
面对这白雪皑皑,寂静无声的世界,你怎么读?女同学齐读,读出了“孤独”
面对政治上的暴风雪,假如你就是那虽然孤独寂寞却顽强不屈的的柳宗元,你怎么读?男同学齐读,读出了“坚强”
皑皑白雪,他只身前来垂钓,他真的是来钓鱼吗?他来钓什么呢?小组合作讨论
等待、期盼、平和的心境
五、总结方法
出示:解题——读诗——释义——悟情——吟诗
【设计意图】整个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一层一层,一步一步的深入了解柳宗元,这样解诗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一首诗歌,迁移到其他诗歌的学习。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让学生“有径可循”。
六、出示创作的小诗。配乐读,全体同学齐读。雪花,雪花,你在哪儿? 哦,原来你落在田野,为了来年的丰收,铺上厚厚的棉毯。
雪花,雪花,你在哪儿? 哦,原来你飘在校园,为了孩子的快乐,舒展柔柔的姿态。
雪花,雪花,你在哪儿? 哦,原来你躲在江面,陪伴孤独的柳宗元,落满时光的尘埃。
【设计意图】自创的一首小诗,将学生从《江雪》中引出来,古诗词的学习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这样的一首小诗,让学生的视野从外收向内再回到漫天飞雪的江面上,也是让学生对情感的一种升华。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2.根据这首诗的学习方法,课后自学《题秋江独钓图》,将诗人所描述的画面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八、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因为诗人所处的年代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我又把体会诗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按照学习古诗常用的模式: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
一、反复朗读,读中想象。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课开始时,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准确,读流利,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读,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感悟意境
自古以来,诗画本为一家,许多优秀诗词其实就是一幅幅秀美的图画,古代许多诗人又是画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读读古诗,自己画一画诗中的情景,体会画面所表达的诗歌的意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热情。
在感悟意境时,由于古诗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相差甚远,所以,在教学时我力图突破难点,但是收效不是太大,学生没有太深入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江雪教案
《江雪》教学设计
20号 马丽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渔翁当时的情感。3.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2、体会渔翁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歌 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被称为诗仙的是谁?(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是谁?(杜甫)。非常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生活在(唐朝)。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另一位唐朝诗人柳宗元,学习他的诗歌《江雪》。
二、出示学习目标(图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渔翁当时的情感。3.背诵诗歌。
三、出示江雪诗歌,并且播放朗诵音频
四、学习生字,掌握词义。1.生字
Jìng zōng wēng diào hán 径 踪 翁 钓 寒 2.词义
千山:周围的群山。绝:绝迹,不存在 万径 :数量很多的道路。踪:脚印灭
消灭,消失,没有了
五、理解诗歌,学习诗歌
1、解题
“江雪”,顾名思义是指江上的雪。由此可以看出本诗的创作季节是冬季,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
2、句解诗意 千山鸟飞绝
所有的山上都没有了鸟的踪迹 万径人踪灭
所有的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 独钓寒江雪
独自一人,孤独的坐在江面上钓鱼 由此诗意可以知道,诗歌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冬季大雪中一个渔翁在江上独自钓鱼。(出示图片)
六、再次阅读诗歌,感受渔翁的思想感情
一、环境——寒冷凄凉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二、心情——孤独寂寞
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即千万孤独。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根本: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2.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七、背诵诗歌
八、布置作业
九、课后反思
第五篇:《江雪》教案1
《江雪》教案
设计说明: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学习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师: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20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 对称美,“千山”对“万径”,“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四、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老师随机介绍读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这首古诗,就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时所作。当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无生机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独钓的情景,他会那么想呢?
1、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教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边为了了解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 ”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 ”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六、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我们来看其中两首诗:出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与洁初上人间看山寄京华新龙
海畔尖山似钏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你又如何明白诗中蕴涵着凄凉、苦愁与悲伤呢?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杂思。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六、总结学习,抄默古诗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蓑 笠 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