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制学具__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2 23: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巧用自制学具__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巧用自制学具__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巧用自制学具__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蛇窝泊小学学习体会

巧用DIY教学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DIY教学法是小学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这个环节中,自制教具所发挥的效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巧用DIY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始于好奇”。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爱玩、爱动的个性特点,富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正是引起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适时地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可以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点燃创造的火花,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在教学《声音的传播》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一个制作学具的任务:利用你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一个可供研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学具。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孩子们纷纷忙碌了起来。等到了上课的时间,我首先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所制作的学具拿出来展示并介绍,他们的话匣子立刻打开了,都争着抢先介绍,兴趣十足。他们有的带来了口哨,有的带来了笛子,甚至还有个男同学动手制作了一组“水瓶琴”,并说:“我是利用物体的振动这一原理来制作的!„„”听到这句话,我十分开心,感觉这次的活动非常成功,因为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我几乎没有提到这个词,但是通过孩子们的亲手制作,探究,思考,居然自己就得出了结论。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所期盼的。整堂课我都把时间让给了学生,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去表现,让他们的学习兴致得到最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巧用DIY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从设想开始到动手设计、制作、试用、最后定型,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地

验,对于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极其有利的,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像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它完全可以不拘一格地从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中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这也是科学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方法。

自制教具还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效果。世界上一般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是要千方百计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让学生们看到这个变化,进而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实验的时间较长,效果再不明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只有缩短了每一项实验的时间,才有可能在4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个数,加大教学密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巧用DIY教学,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教学内容选出实验教学新的教学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不只是把新课程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这些方面自制教具活动至少有以下几点作用。

1、DIY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师生用自己研制的学具做实验,得心应手。其次,师生动手DIY教学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与科学探索精神。

2、DIY教学使师生学会了使用简单工具和工具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师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动手组装实验器材,维修实验器材,也就是说师生动手能力要强。传统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教学,老师要一组一组的准备实验,调试仪器,维修器材等,有的老师不会使用简单工具,更谈不上研究与制作。新课程标准是让学生象老师那样会选择实验器材,会安装、会调试、会维修,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实验。DIY教学活动满足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如果自制教具缺少工具,大家就千方百计去研究自制工具,如:锤子、钳子、小钢锯、画线工具等。

3、通过师生共同研制教具,密切了师生关系,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要大力推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坚持“学中做”与“做中学”共同发展,大力强化“做中学”。师生通过开展DIY教学的研制活动,除了能正

第二篇:巧用自制学具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教学优秀论文

巧用自制学具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自制学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镇平县晁陂镇甲林小学 徐美展

《科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自制学具是中小学科学课教具配备的必要补充,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这个环节中,自制教具所发挥的效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巧用自制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始于好奇”。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爱玩、爱动的个性特点,富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正是引起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适时地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可以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点燃创造的火花,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在教学《声音的传播》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一个制作学具的任务:利用你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一个可供研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学具。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孩子们纷纷忙碌了起来。等到了上课的时间,我

三、巧用自制学具,有利于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早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一切事物都应尽力地放在感官的跟前。”知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将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雷电现象”一课,在讲雷电危害时,因没有恰当的教具,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议。有些雷电造成的危害,学生们因不是亲眼所见,印象不会深刻,有的甚至还会怀疑“这是真的吗?”可在这节观摩课上,教师针对这一难点,利用起电机点燃汽油棉实验来以小比大,这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而且还加深了对雷电危害的认识。如何预防雷电给人们造成的危害呢?同学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了避雷针,但是避雷针为什么能避雷的道理,学生们并不清楚,如果能亲自体验一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为此教师利用起电机和一个磨尖了的小钉子,所做的模拟避雷针实验,达到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是让一个胆儿大的学生用手去触摸起电机的带电球,一下子被电了回来;再让其他学生用手来摸,结果没一人敢上来摸了。这时老师不慌不忙地手拿钉子去触摸带电的小球,学生们惊奇地发现,老师触摸小球时一点事都没有。老师再让其他同学用同样的方法试,也都没有什么感觉。学生们都感到奇怪,老师没有正面解释,而是让一个学生上前来仔细观察钉子尖在接近带电球时所发生的情况。„„学生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是钉子尖把带电球一次性较大规模放

同时,自制教具还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效果。世界上一般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是要千方百计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让学生们看到这个变化,进而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实验的时间较长,效果再不明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只有缩短了每一项实验的时间,才有可能在4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个数,加大教学密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巧用自制学具,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教学内容选出实验教学新的教学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不只是把新课程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这些方面自制教具活动至少有以下几点作用。

1、自制学具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师生用自己研制的学具做实验,得心应手。其次,师生动手自制学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与科学探索精神。如:讲“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时,传统的教具是铜球过圈,实验中费时费力,为了改变这个实验,我研制了一件偏转式指针实验器,用一根火柴就完成了实验。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有偏转轴式、滚动式、电路组合式,还有用新材料启辉器的元器件制作的。只这一件学具就有十几种做法,学具的研制过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与教材和实验教学紧密结合。

2、自制学具使师生学会了使用简单工具和工具的制作方法,提

第三篇:巧用自制教具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3论文评比

巧用自制教具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县邵府小学 姓名:宋俊香 邮编:065300 内容摘要: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们坚持不懈的追求,也是在课改中进行“减负”的一种重要途径,要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自制教具以其直观形象、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现在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巧用自制教具,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帮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 自制教具 高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一直是教师们坚持不懈的追求,也是在课改中进行“减负”的一种重要途径,要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但要改善学习方式,还倡导学生主动参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还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自制教具以其直观形象、成本低廉等优点,在现在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浓,好学、好问、好动手是他们天生的心理品质,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而这正是主动观察事物、思索问题的内在动力,因此要依据这些特点,抓住时机,让他们爱科学,学科学。利用自制教具适时适度地进行演示,有意识的创设好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时,利用“磁铁的磁性”为学生表演了用钓钩钓起一条条“小鱼”,学生感到奇怪,注意力完全被吸引了。孩子们新奇地看着这一切禁不住小声赞叹起来 “真是不可思议!”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来了。我相机提问:“小小的铁勾居然能钓起这些东西,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钓竿上可能有吸铁石。”有的说:“小鱼上可能有吸铁石。”还有的说:“也许是小鱼等里面藏有铁,钓钩上有吸铁石,鱼竿一动小鱼就被吸上来了。”有了猜测,当然要去弄个明白了,然后就是揭谜,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下面的学习中去。

二、自制教具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观察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利用自然现象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课的兴趣,老师就要想方设法和动手制作大量构思新颖、设计巧妙、简便实用、有效的教具,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探索大自然的奥妙,用生活中的小常识去认识自然规律,去理解掌握科学知识。演示实验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师生、生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自制教具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对其研究的情景现象起着放大、直观的作用。例如在讲述水表的使用和读数时,就可以制作成水表刻度盘演示器,增大了可见度和直观性,克服了常见固定仪器的一些缺点,便于学生观察和读数。这样的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了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模式。形象直观,教学效果达到极佳。

三、自制教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自制教具活动满足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自制的科学教具、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其特点是就地取材、易制易修。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大可以放心地让学生充分接触。自制教具缺少工具,可以引导学生研究自制工具如:锤子、小钢锯及画线工具等。如:制作“风的形成演示箱”时,用的材料都是旧的,学生都不会木工,缺乏技能,可是孩子们都没有把它当作困难,边学边干,有的回家请教大人,有的干脆拿回家去做,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制作完成了“风的形成演示箱”。在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顽强意志力,通过制作,学生学到了很多简单的技能,提高了分析设计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被自制的“风的形成演示箱”所吸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变的一目了然,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很容易观察到了风形成的现象,使得他们学科学,做科学的能力提高了。

四、自制教具能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自制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都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研究制作教具。在弥补工业产品品种数量之不足,扩大学生动手使用教具的机会,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也都需要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如:在讲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讲清,如果研制了即看的见又摸得着的实验装置。在传统的实验装置上,又加了一个导管,插入烧杯的水中,当向漏斗注水时,水不入瓶。当打开插入烧杯中的导管开关时,同学们看到了水入瓶,空气跑出。看不见的空气,看得见了,说不清的道理讲明了。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简单,实用性很强。

五、自制教具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制教具的过程,是学生运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活动中,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个性发挥,尽管每位学生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式不尽相同,成果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如:在讲“机械”一课时,课上要有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实验器材,斜面、杠杆、齿轮等材料好收集,滑轮很难找得到。这就要求我们课前开展小制作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出主意想办法,要求自己去找材料去研究制作,有的同学用易拉罐制作滑轮;有的用电池盖制作;有的用一片铁片制作;有的用木板制作等,课前我们组织了小制作评比,大家选出的只有一件用一片铁片制做滑轮获得了创新奖,创新奖的评出,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并且发挥了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自制教具与教材和实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师生共同研制教具,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总之,自制教具既经济实用,又直观形象,在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探究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动手制作教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秀品质,还可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巧用自制教具,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帮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自从担任小学科学教师以来,可以说迎来了我教师生涯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科学课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面对这么一门涉及面广,给学生带去无尽新奇、思考与挑战的学科,我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对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备课一定要充分。

新课程之后科学课的内容很难教,它涉及的面广,跟中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已经接轨,对于我这种非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说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求我提前精细化备课:提前备课会让我们发现很多问题,甚至我们自己怎么思考都找不到答案。这个提前的空间就留给我们去查资料,向别人请教,读懂教材。多方面广泛学习,提高自己学科素养。

2、材料要提前准备。

科学课的材料是课堂的灵魂,而且很多课堂的材料是多样化的。有时候借一堂课的材料从找到,到分组加工,可能不止一节课的时间。还有些材料的准备需要一个过程,不提前几天时间准备就会导致上课失败。比如现在六年级下册教材《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涉及到制作化石模型,从开始制作模型到把模型晾干差不多需要一两天时间,因此材料准备一定要提前,否则很多时候就会手忙脚乱地走进课堂。

3、体验要形式多样,张扬个性。

科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学科教育的一个特征与优势。科学的学习“动脑、动眼、动手”是关键。“动脑”——在于知识的获取;“动眼”——则是体现在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特别强调对科学作品独特的感受;“动手”——则是敢于实践,掌握有关的形式表现手段,让学生由不会到初步掌握,由生疏到熟练,均得益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特别是作业体验环节主要体现的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动脑、动眼、动手”的成果。学生学习是有差异性的,因此,作业体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灵活多样,充分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做到形式多样,以需而作,如一题有不同的成果,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做法等,让学生充分施展个性才能,创造出具有真正自我意识的个性作品

4、旁征博引,有点幽默感。

科学课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对于丰富的课外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就一些内容

展开延伸,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纪律调控的一种手段。另外,科学课不是在上午第3节就是下午,这个时间段学生的思维一般都处于有比较疲惫的状态,所以他们往往对太严谨的课堂有些反感,尽可能地挖掘一下自己的幽默细胞,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笑几次,他们对课堂的专注度会高很多。当然,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等方法不断积累与提高!

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教师引导得当,他们不仅能玩的开心,玩得放心,玩得尽兴,而且能玩得有所感,从中悟出科学道理。

第五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王雪梅

在进一步深化现实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人们往往对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但集中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改变目前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因此,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意识,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那么,如何变辛苦的教学为有效的教学,变痛苦的学习为轻松的学习呢?有效教学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提高,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例如我在教学地震时,就由同学们熟悉的5。12大地震引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目的地主动参与。我与学生激情互动时,适时地说明了本次课的目的是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学生明确了目标,马上开始探究实验。三是采用学生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方法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弄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再现模拟、实验、类比对照、直观展示、现场

互动等。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现在大家公认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什么特征呢?

1.课堂是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指的是学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生活世界”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

2.课堂是给予学生先进文化浸染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收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3.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究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和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三)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科学教学要真正走进课堂,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舞台,让每个知识点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快乐音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一些传统的观念。

1.由注重“教” 转向注重“学”。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虽然已提出很久,但在科学教学中很难实现,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适应和配合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最佳有效的结合,它要求教师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通过丰富的情境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讨论、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体现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培养。

2.由注重“传授” 转向注重“引导”。当今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地震的中心和强弱时,先让同学们做模拟实验来探究地震中心和强弱,然后在出示一些在5。12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地方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讨论这次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3.由注重“模式” 转向注重“个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其次是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目的,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科学有兴趣,使每个学生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4.注重“结果” 转向注重“过程”。所谓重视结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却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甚至要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典型习题,严重影响创造思维的培养,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重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维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5.注重“成绩评价” 转向注重“多元评价”。课程实验需要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对于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由单一的考试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机制。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

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下载巧用自制学具__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用自制学具__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巧用自制学具 焕发课堂活力

    巧用自制教具焕发课堂活力 ——浅谈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自制教具是中小学科学课教具配备的必要补充,如何让学生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

    高中语文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无锡市藕塘中学吴红华 二十一世纪,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与发展给现代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学校领导鼓励老师在教学中多......

    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精选五篇)

    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小学科学教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部门和教师不懈地追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论文 ——谈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单 位:惠安荷山小学 姓 名:刘 炳 辉 联系电话:*** 2014.10.28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ord 文档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新房乡中心学校邱熙【摘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有效性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怎样在40分钟的......

    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的改进和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重要契机。重新组合和构建课堂教学,其核心是教学观念的问题。过去课堂上教师充......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