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到老,学到老,精神不老——我眼中的邱学华老师
活到老,学到老,精神不老 ——我眼中的邱学华老师
(云南省富源县第六中学
吕世明)
2014年9月28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年近80高龄的邱学华老师到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而我又比较幸运,从到机场迎接到安排住宿,从酒店到学校的接送,从准备讲座到安排用餐,从餐后到问题交流,我像一个邱老的临时专职秘书,全程陪同在他身边。两天的时间不算长,但邱老给予我的“财富”却很多。在我眼中,邱老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但精神不老的人。
他活到老,学到老。车上的几个人,唯独他在翻阅资料,细细咀嚼,完全忘记是坐在车上。一颠一簸,虽然有碍他阅读,但却没有阻止他的阅读。我们呢?眼睛闭闭睁睁,懒懒散散,无所事事,除了看路前的路,就是看车旁的车。3个小时的讲座结束之后,本该午休,但他却又扑到电脑前面,改写讲稿,有不妥之处,竟会问问我们的意见。80岁高龄的老师,充分学习,不耻下问。反思自己,真是汗颜。
他年纪大,思想新。80岁高龄的老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却不老。年纪轻轻的我们,刚走上教育岗位,就陷入“先教后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去,“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成了我们的课堂特色。我们总是认为学生一无所知,将他们束缚起来,不给他们说,不给他们走,就担心他们说错了浪费时间,走错了迷失方向。于是,在我们“好心”的“关心”下,我们自己向学生展示着我们的疲惫,学生向我们秀出他们的乏味。我们培养的学生,写作文就去“借鉴”满分作文,做作业就去“参考”习题答案,完全不能独立思考,完全不敢尝试前行。而邱先生却“一意孤行”地坚持“先练后讲,练在当堂”的尝试教学方法,完全满足学生“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试一试”的心理需求,最后,他的学生虽然还是学生,但在我们面前,却已经成为了我们由衷佩服的小老师。
他“怕”爬楼,爱上课。记得邱老师刚到我们学校时,我在旁边引路,带他到教师餐厅就餐。我们的餐厅在四楼,他爬了不到两层,就累了停下来扶着护栏休息,于是我们随行人员赶忙去搀扶他。80岁高龄,从沿海飞到云贵高原,还要爬楼梯,这着实为难。我想,3个小时的讲座,他吃得消吗?后来,他的行动打消了我的顾虑。讲座上,他讲到问题处,就站起来请场下的学生回答;讲到生动处,就手舞足蹈,甚至敲桌子;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他就竖起大拇指,大声表扬。面对学生,他是那样投入,那样充满激情,那样愉快,那样幸福,充沛的精力完全跟爬楼梯时的气喘吁吁形成鲜明对比。看来,他的精力只为学生而留,只为教育而蓄积。反观我们年轻人,教学时声音低沉,萎靡不振,面无表情,似乎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被考勤。
他爱学生,爱教育。邱老为了更好地发现培养贫困地区的创新人才,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成立了“邱学华贫困地区优秀学生奖励基金”、“邱学华职校学生扶贫基金”。为了发扬中华教育的优良传统,推进尝试教学理论研究,培养研究尝试教育的人才,成立了“邱学华尝试教学研究奖励基金”。其实,邱老热爱教育,还体现在他虽年近耄耋之年,本该散散步,打打太极,安享晚年,但只要收到邀请,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不远千里去做讲座,带领大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有酬劳,能提升名气。可他们是否又知道邱老已著作等身,稿酬何其多;受到过习主席亲切接见,名气何其大。
他胆子大,敢讲课。随着全国课程教学改革的全力推进,各地都在纷纷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力求打造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于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专家”也越来越多。他们晚上在天上飞,白天在地上搞讲座,宣传着自己的“高效课堂”理论、方法、模式,有效无效,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管疗效。邱老胆子大就大在他除了会讲“尝试教学法”理论,他还敢于上课,并且底气还很足。记得刚和他见面并把学校的培训会议程拿给他时,他一看到只留了一个半小时给他作讲座,就生气了。他说,这点时间怎么作讲座,讲什么,肤肤浅浅,带点皮毛,蜻蜓点水,有什么意思,那纯粹是应付差事,不负责任。我问他要多少时间,他回答至少要3个小时,其实3个小时也不够宣讲一个理论。他还提出可不可以上课。我听到这样的提问,首先就是惊讶。哪有“专家”会提出要讲课做示范给大家看的,更何况是这样大的年纪,这么有名气的专家,他就不怕上不好课损了自己的声誉。他说,如果是自己安排议程,时间充裕,他一定会上几节示范课,因为不上示范课,别人就会认为自己讲的理论、方法很空,很玄,因此,一般情况下他去作讲座,都要待上几天,既讲理论,又重示范和实践。虽然种种原因我不能倾听邱老上课,但我还是通过网络渠道,看到了邱老上课的视频,神采奕奕,吸人眼球,充满魅力。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邱老,80岁高龄,思的正是将来,是希望,是进取。作为80后的我,我们,如何选择,怎样行动,已不言而喻。
第二篇:活到老,学到老——我的读书体会
活到老,学到老
——我的读书体会
宋代大学问家朱熹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看那些名家大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之人?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在校长身体力行的感召下,大家也身不由己投入了阅读的行列。
本期,我没有阅读固定的书目,只是蜻蜓点水般阅读了一些篇目,现就看到的内容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看了《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我知道了学生作文并不难,只要像管建刚老师那样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就行。而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去寻找他自身存在的话语系统。这让我明白了写作是引导学生说心里话,而不是鹦鹉学舌。
还有,张云鹰老师的《开放式习作教学》给我启发也很大: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解放思想,相信学生,不给学生强加高于生活的“深刻立意”的价值取向,消除对“规则”的恐惧感,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即可。
比较实在的收获就是高子阳老师教给了我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如何“让100%的孩子爱写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让学生明确“写”的繁体“寫”包含的三种含义:一是屋子里有一只扇动翅膀喳喳叫的喜鹊(其中宝盖头就是房屋,宝盖头下部分就是喜鹊),二是将事、想法、物品从他处移到房子里来,三是写作就是把头脑中看到的、想到的倾吐出来(“写”是“泻”的本字,清人段玉裁注:“写,凡倾吐曰写”)。而“作”这个词很有意思,在先秦两汉只有具有创造性撰述的文章才叫“作”,作文就是今天说的创作。
第二步,了解“创作”包含的六种意思声音:
1、人是高等动物,一定要超过喜鹊!喜鹊善叫,人喜欢说;喜鹊能飞,人就必须能写。
2、我能创造我能写。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一起写作,做好示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只要活着就能写。喜鹊活着就会叫,人活着就得写。
4、我既吸纳也倾吐。吸纳与倾吐正如硬币的两面,永远不分离。吸纳就是阅读世界,倾吐就是表达。光吸纳而不表达,这一天就不完美。
5、我是会移置事物的。把无数的事情、物品从他处移置到房子里来,怎么移?阿基米德说给他一个支点及足够长的杠杆,他就能够撬动地球。那我们的支点是什么?是自信。我们的杠杆是什么?就是文字记录,是表达。只要有了信心,再利用语言文字就能轻轻松松把无数的事情、物品从他处移置到房子里来。
6、我有家我爱写。家是写作的必备条件。什么是家?梵高曾经画了一幅画“家”,这幅画很简单:屋里有一张床(休息),一张桌子(能在上面吃、写、画)。两把椅子(可以做,来人可以交流)。梵高在这里绘出了许多价值连城的画。这简单的三大件,大家都有,可能比这更好更多。有了这样好的条件,写作还有什么困难的呢?爱写作,就是爱家的表现。
第三步,引导学生平时多学习一些写作知识与技巧,写作时尽量写一些有趣的事情。如此一来,写作就变得简单多了。这么简单而有趣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当我读了这段文字后,感触颇深。是啊,这么简单而有趣的事,为什么不去引导学生做呢?于是,我开始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有时候作业太多的话,我宁可舍去其他作业,也要学生不能丢下写日记。当然,一开始要求不能太高,三五行也可,只要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自以为有趣有意义的都行。目的只有一个,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过,要学会欣赏,注意有效评价。诸如定期互相观摩同学们的日记,比比谁的素材更丰富?比比谁更富有真情实感?等等,这些是浙江的杭渭锋老师和陈萍老师告诉我的。真的,很值得一学。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写日记,大部分学生能坚持完成,效果还不错,只有少许学生还不习惯。我相信,只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与督促,结果应该是如愿以偿的。为此,本期的寒假作业我就要求学生必须坚持写日记。我想,应该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还让我学到了一些老师良好的教学方法。比如:
1、教学生写“随文诗”——学习一篇课文,把自己的理解、感受、感想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就是随文诗。平时可以相互交流。
2、关于“美句考核”——针对低、中、高不同年段,展示出文本中的美句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课文题目、分组编写关于文本美句的手抄报、分组考核背诵自己小组从文本中收集的美句、分组考核背诵自己小组从文本中收集的美句以及赏析部分美句。
3、“艺术大串烧”玩转语文复习——一是关注目录,呼唤教材人物;二是人物“排队”,感受编者用意;三是关注表达,探究人物写法;四是迁移方法,现场片段练笔;五是立足运用,教材人物玩穿越。
„„
这些,都将是我明天进一步搞好语文教学的“金钥匙”。对于高年级,把感想感受变成“随文诗”,有创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艺术大串烧”式的复习,更富有挑战精神,解决了平时复习的题海战术与乏味。看来,《小学语文教师》真不愧为我的良师益友!
前几天,本期期末测试成绩下来了,老样子,没有多大变化。一分析试卷,发现有两大问题:首先是书写普遍不工整,甚至有几人是因为书写而丢分;其次是课文内容及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按理说,这些都是复习过的,为什么得分率不高呢?我估计要么是课上没有认真学,要么是课外没有认真记。横看同年级其他班,班级平均分与第一名居然相差5、6分,有点让人难以置信——这确是事实,真让人情何以堪?是我没有认真教学吗?不!我自以为还是挺认真的。那原因是什么呢?开学初,我尝试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学法”,自己少讲或不讲,让学生来说理解说感受,这样学习了一段时间,原来成绩较差的孩子激发出了发言的积极性,可总觉得这没有讲到那也没有讲到,而且原本比较好的课堂纪律给整松散了,真让我郁闷不已!后来自己在课堂上有时候不知不觉又在带着学生走了,于是自己就在“师本教学”与“生本教学”之间徘徊不前。
到底语文教学应该教些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我带着这个问题打开电脑。哇,答案真不少!
郭思乐教授认为,“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数学才考了十多分,哪怕是还拖着鼻涕,哪怕是字写得歪歪扭扭,他们都将居于今后所有事情的核心。儿童不可限量。” “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由此,他提出了“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教什么的问题。
于永正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最终是习惯养成的教学。先得把字教好;教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品味;最后,小学语文还是要教表达。
郭志明老师认为,学生不懂的东西,老师要让学生懂;背景性的材料,老师要介绍;作品怎样写的技术,老师要点拨;文本独特的亮点,老师要提醒;能激活学生学习生成的,老师要抓住。
陈先云老师认为,语文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认真钻研教科书,理解教科书的编排意图,正确解读文本,把握好教科书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和发展的需要,把教科书中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学习提炼出来。
程惠萍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三个“回归”:即回归语文,回归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语文必须学会钻研文本,找到最具语文核心价值的训练点;回归语文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回归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找“水”,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回归“生活”要求语文教师不能把教材看成是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更不能把教材看成是对教学内容的限定。它是学习的向导,是开阔视野的镜子,我们一定要把学生引到广阔的生活空间去学习语文。
孙双金老师认说:“我是从公开课走过来的。我看,那条路怕是走不通的。”“我在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我越来越觉得,读、背、写,这才是小学语文。”他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读、背、积累,而不是理解,不是词语解释。
韩兴娥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不是教什么,而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因为大量不同的文章令学生有新奇感,童心天然的好奇得以满足;而教师规避了繁杂的解说,把时间让给学生自己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有活干”。各种读书形式唤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每一个人都被别人关注着,也始终关注着别人的读法。这种看起来简单而没有技法的读书模式,其实暗合了最重要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己享受课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文字营养。
„„
哎,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浏览了这些名家大师们的独到见解,多少给我一些启迪: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要学生阅读为主。郭思乐教授主张的阅读在课外,课上交流展示以产生思维的火花;韩兴娥老师主张的阅读在课内,而教材仅仅是阅读的一小部分;孙双金老师居然否定自己走过的路,反而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读、背、积累,而不是老师自己在那里夸夸其谈或者一个问题有一个问题的追问,弄得大家都疲惫不堪。
看来,网络这本书真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啊!我应该多读,经常读,坚持读,一直读到天荒地老,也许那样做我才能真正学到他们的一些皮毛。
是啊,书是营养品,读一本好书(或者一篇好文章),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没错,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大家都来享受吧!
2013/1/24
第三篇:我眼中的老师
我眼中的老师
有很多人吧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我也这么认为。在我们眼中,老师是“多种多样”的,就像一个装满各色各样花儿的瓶子。我看。差不多每一个名人的身后,都有一位老师在支撑他,鼓励他。
有些老师是千篇一律的,作业考试可以推积成山,总是死板板的教学生,一点也不新奇;有些老师是严肃的,每天脸拉的好长,让学生看起来不禁心惊胆战,对学生的要求是严格的;有些老师是幽默的,让人看起来,就算再老,也感觉年轻的朝气依然存在,所以,孩子学生也喜欢;有些老师是童心未免的,常常带学生做一些古怪活动,带他们玩,在玩的过程中,知识也照单全收;有些老师„„
我的老师应该是幽默的,但有时也是严肃的,她个子一般高,头发是金黄色的,一到了夏天,我们的老师一天下来换了三、四套衣服,同学们在议论说老师家好像是开衣服店的。
要是谁老师幽默:老师每天在叫同学们读课文时给同学们一点音乐,配着同学的朗读声。有时老师就是一位严肃的:在把老师弄得生气的时候,老师的脸就拉得很长很长,在上课时就停下来训会儿人在上课。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贺老师。
贺老师和千千万万的老师是一样的,不断地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理想和知识的种子。她又像一盏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启迪我们走向成功。
是啊,教师是一份圣神的职业,正是有了他们辛勤的耕种,才有了我们这芸芸学子,他们是播种师,这世界大地都有着他们的种子,这些种子也会生根发芽,来报答他们的恩师,因为他们有责任,有使命去那么做。
湖南益阳桃江县桃花江镇中心学校初一:詹范
第四篇:我眼中的老师
:我眼中的老师
我有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她既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她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田老师。田老师有一头棕色的短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戴着一个漂亮的蓝眼镜。初见田老师,她就给人一种和谒可亲的感觉,所以,我在几个老师中,最喜欢田老师。田老师的教课方法很特殊。她怕我们觉得上课无聊,总会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引进一些课外知识,或者给我们讲几句风趣幽默的话逗我们乐。有时让我们听得入迷,有时逗得我们笑个不停。田老师是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她从不轻意放弃任何一个同学。田老师刚接我们这个班的时候,班里总是有几个小尾巴尖,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有时他们不完成作业,田老师会一直陪着他们,有时候天黑了才走。田老师经常嗓子不好,有时候上课她很努力的说,但声音还是小,我很心疼田老师。
这就是我们的田老师,我爱我们的田老师!
篇三:我眼中的老师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邢老师已经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了。
在我眼中,邢老师是个严厉的老师。她要求我们:上课的时候,不准开小差,作业认真完成,不能马虎;排队的时候要迅速,安静,整齐。如果哪位同学作业马虎,老师就会叫他重写,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写好为止。
在我眼中,邢老师是个慈爱的老师。我是午托生,中午在学校吃饭的时候,老师经常把她的菜分一些给我,一边分一边说:“吃多点,吃多点。”那语气真像一个妈妈,我真感动。
在我眼中,邢老师是个敬业的老师。有时,她嗓子沙哑、不舒服,但她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声音给我们讲课,一遍又一遍,讲到我们明白为止。讲完后,我知道她的嗓子更难受了,但她从来没有向我们埋怨半句。
邢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好老师,我们都非常喜欢她。
篇四:我眼中的老师
李老师相貌普通,尖尖脸,鼻子略高,浓眉大眼,眼皮一单一双,会做出奇异的神情。他笑起来特别可爱。我很喜欢看他笑,他笑起来我感到一种
温暖。我是李老师门下,在班上我感到前途远望,是亲爱的李老师一次次鼓励我,帮助我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尽管他个子不算高,但在我的心中却是无比高大。
先拿学习来说。刚进初中的第一次月考,我考得不理想,很是气馁。李老师让我拿上试卷去办公室找他。他见我去了,二话没说就全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把每个题弄明白。接着他又激励我:“你其实学得很踏实,这次考试没多大问题,但没考出你本有的水平,肴认真学习,争取三年后考上重点高中。”听了他的话我更有信心,更加促使我努力学习,不负老师重望。
在生活上李老师更如我们父母,关心、爱护、帮助我们。有一次学校组织大扫除,我不慎将手机弄丢了,急得我不知所措,差点哭了。同学们叫我告诉他老师,可我害怕李老师会责骂我。李老师闻讯赶来,问明了情况,叫我不要急着,他会想法帮我找回。他就急急地到广播室登寻物启事。十分钟后,李老师拿着我那丢失的手机给并叮嘱我说:“小心,别再丢了!”捧着失而复得的手机我好感动,好欣慰!
我觉得李老师不仅是位好老师,更似一位好父亲!
篇五:我眼中的老师
说起陈老师,我们学校很多小朋友都认识她。不仅仅因为她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更主要的是她对小朋友特别和蔼,所以我们打心眼里喜欢她。
陈老师中等个子,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眼镜后有一对美丽的大眼睛。那眼睛好像有特异功能,目光能射到你的心底里去。每当上课时,我总爱悄悄注意她那双眼睛。这双眼睛会说话,当你上课走了神,那眼睛中充满了期待;当我们上课积极发言,精彩的口语表达总会招来陈老师含笑的目光,那眼睛里充满了赞赏。
每当碰到难题时,陈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完全弄懂为止;每当我们有点滴进步时,她总会在备忘本上写下一句让我们感动的话语——“看到你进步了,我真高兴!”“你能主动举手了,我为你高兴!”„„
陈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篇六:
毛老师是我们班的班主任,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毛老师中等身材,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眼睛前面遮了两块厚厚的玻璃片儿。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在后面拢起抓成了一根麻尾辫。她讲话的时候声音柔柔的,就像妈妈的声音。
记得有一天,天气还很冷,我一不小心被一个大哥哥撞倒了,跌在水坑里,浑身上下都湿漉漉的。毛老师见了,忙把我拉到暖暖的办公室里。一边不停地帮我擦干身体,一边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就给我家里打。一会儿,外婆就来了,我换上干衣服,就不会感冒了。
每当我发表文章时,毛老师就赞不绝口,还给我小胸章作为奖励。现在我已经有四个小胸章了,它们可是我用汗水换来的,我一直都珍藏着。
可是现在毛老师暂时不教我们了,听说是有了小宝宝回家休养去了。我心里暗暗盼望:毛老师,您在家里要好好地休息,健健康康地生下小宝宝。不过要早点回来哦,因为我们也是您的孩子呀。
篇七:
在我心目中有许多人值得我敬佩,可是,我觉得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有些人把老师比喻成领航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指明一条光明的航线;还有些人把老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勤劳地培育着我们这些幼苗;而我看他们像蜡烛,默默地为我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我们班的班主任英姐想必大港七中上千学子不会不闻吧,那家伙,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怕,曾经一个班30个大港一中的惊人战绩,一直是大港区的历史。
我们英姐有惊人战绩的原因,我想是因为英姐与别的老师不同的原因吧,英姐与别的老师不同的原因是因为别的老师总是担心我们这做不好那做不好,英姐不,我们英姐事事都让我们做,培养我们自主自觉自律,最神的,就是英姐连讲课都让我们讲。厉害吧,想知道怎么回事吗,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英姐去杭州参加全国优秀教师会议,去了好几天,期间没人上语文课,更没人管班级,别的老师肯定找其他老师帮忙,我们英姐不,其他老师讲的还
我眼中的老师
教过我的老师有许许多多,但印象最深的却是——李老师。
李老师有一副很厚很厚的眼镜,它架在高高的鼻梁上边,他高高的个子,手常常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着许许多多的字。
别看李老师的样子温和,可他有时候很严厉,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学生,他总是很幽默,对于说话和打架的同学他会幽默地说:“某某同学正东张西望,找一个说话的伴儿呢!”或者说:“某某同学和猫打架!满脸都是猫爪印!”
李老师的这种方法既幽默,同时又以另一种方法教育了说话和打架的同学,让他们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下课的时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踢踢毽子,跳跳绳的时候,总会看见一个高大的人站在一边哈哈大笑,没错,他呀!就是我们可爱的李老师。
记得,有那么一次。李老师在一旁看着,不知什么时候,李老师也有了兴趣,和我们踢了起来。他没有我们那么熟练,踢得很不好,样子也难看,只踢了一个。他并没有灰心,又一次踢了起来,也只踢了一个。这样重复了两三次,都只踢了一个,我们帮他数了起来:“
一、二!”“哈哈,我踢了两个,我要和你们比赛!”李老师高兴地说了起来。在我们兴致勃勃的时候,上课铃响了,李老师和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走廊,回到了教室。
你别看他这样,在课堂上,当他讲到一些有关历史、科学知识的时候,他总会讲出一些道理,成语的就会讲它的典故„„让我们了解书本中没有的东西。
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人,他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严厉的教师,我们的大朋友,谢谢您对我们的培育,我会永远记住您!
第五篇:我眼中的老师
我眼中的老师
采访由来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针对高校教师的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的“红七条”。这在老师及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纵观近年来频现的师德败坏问题,让人们在心里打起了鼓,不禁问道“什么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的约束这些不好的现象“。对此来说,老师和学生的想法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我们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一些老师和同学,听取和收集了来自他们的看法。
来自学生的采访
在有的同学眼中看来,老师就是我们的朋友。作为老师,自然是有足够的文化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并且更应该像个朋友一样亲切可爱。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把敢于质疑和勇于积极思考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更希望老师能尽量给学生多的自由,而不是一味的严厉古板。还有同学认为一位好老师是富有学识和对教学事业的热情的,他不一定是最有学问的人,但他一定是有智慧和能力的人。而对于师德败坏问题,这位同学说到:“现今频繁出现的师德败坏现象让作为学生的我们很震惊和伤心。现各阶段学校的扩招也使得教师资源良莠不齐,老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形象也因为某些负面消息而遭受质疑。这个现象让人伤心”。对于什么能算一位好老师时,这位同学说道:“作为给孩子指路的老师,应该具有爱心 耐心 责任心。深知自己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带领他的学生走向品格优良,全面发展的学习之路”。
来自老师的采访
在这次的采访中,我们采访到的一位老师表露了他的心声,他说:“首先提起大学的老师,学生们要明白大学与高中有很多的不同,也就要求学生们要适应并过渡到大学中来,需要更加的独立和自律。要认识到老师在你心中的角色转换,由此,快速的融入大学中。但作为老师,基本的道德品行是不会随时间发生改变的,作为我们老师应该忠诚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面向所有同学,平等 尊重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方面,要刻苦钻研业务,达到教学方法多样,讲练结合,勇于创新。不仅教学生们知识,也要教他们学会做人。而对于师德问题,老师们应该时刻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决不让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事情发生。这就是我眼中成为一位好老师所应该做的”。
来自外界的声音 我们也采访了一些社会人士,听取了他们看法。一位姓李的女士对于这个热议的话题说道:“俗话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明老师在人类社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频现的教师不雅事件让人们对教师开始质疑。我认为,虽然有很多老师做出了难以忍受的事情,但大多数老师还是很好的。因为老师淳朴善良,才会有“最美乡村女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教老师。也许老师在周末给学生补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好,而不是所谓的赚钱”。另外一位姓付的先生直截了当的说道“老师有时候就是学生的父母,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标杆。在学校因为人情 利益而区别对待学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阴影。虽然中国是人情社会,但老师要留有自己的底线,一定要有底气面对所有人而问心无愧”。
采访总结
通过这次的采访活动,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老师 学生 社会人士们的看法和认识。想必这将会成为老师们争做最好的催化剂,更加坚定为人名服务的责任心和创新力,以身作则,成为莘莘学子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