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导—析—练”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3:2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导—析—练”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导—析—练”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

第一篇:“激—导—析—练”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

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 优势互补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写景状物类型的文章,我们既注重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所能给学生提供质量高、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传统方式与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息技术环境下,“激—导—析—练”教学模式分四个步骤:媒体激趣—自学导疑—合作析疑—拓展练习。在此模式中,学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是自主协作探究的基础;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是适时分组协作探究的关键;教师在不同授课环节中,寻求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点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败的保障。

如在教学《三峡之秋》一课时,学生所生长的环境与课文环境相差甚远,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节课成功的起点,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将学生置身于课文环境之中,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采用了媒体激趣:把三峡的美丽景象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同学们的视觉、听觉和感觉受到了极大的美的刺激,对三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读课文,感悟质疑中,提出问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这也是课文学习所要达到的重要教学目标。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们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感悟和同学交流,总结出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早晨—中午—黄昏”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对三峡早晨、中午、黄昏和夜不同时刻的特点理解是课文的重点,在本环节中,我们采用了传统教学中分组教学的活动形式。但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又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交流自学所得,交流分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阶段:在小组交流中首先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由小组长调控发言的顺序,和汇总讨论结果,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发言的机会这样安排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样即注意学法总结和良好交流习惯的培养,又做到听说得体。学生在阅读环节中对三峡早晨、中午、黄昏和夜的景色有了初步表象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合作质疑,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峡之秋的时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由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感悟,领略不同时刻三峡的神韵。经过一阵朗朗读书声和面红耳赤的讨论后,小组长调控发言顺序,汇总小组意见,最后再利用信息技术环境进行全班交流,深化提高。在本环节中,我们设计利用传统教学中的分组教学,但又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融合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这一环节的设计,容量大,线索清,重点明,方法活,省时,高效。

课堂练习,既是基础知识的检验,又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同时也是各学科内在联系的体现。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我们寻求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最优切入点。

第二篇:“学-导-练”教学模式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好课程、开足课时,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要求的课时已远远不足,造成“时间紧,任务重”的一种局面。因此学校进一步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分析,同时还发现学生通过这种“赶大集”式的展示,缺少有序性;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太随意,缺少规范性;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缺少聚焦性;存在一些作秀的东西,缺少实效性;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练得少,缺少高效性。我们组织了课堂检测小组随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抽测,有的课堂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让检测领导和授课教师大吃一惊,课堂效率低下。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讲得太多

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表现在被动的听,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得不好。

(二)学生练得太少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训练关注不够,学生课堂训练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生练得太少。一方面说明教师对知识的当堂巩固重视不够,一方面说明部分教师把知识的巩固寄希望于学生在课后完成。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关注自己讲得怎样,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二、“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确立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确立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导学案的编制,突出“一个坚持”,着力“四个关注”,达到“一个目的”,凸显“一个核心”。突出“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着力“四个关注”,弘桥中学

2“学-导-练”教学模式的优势

“学-导-练”教学模式,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提升了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教师在学,导,练的过程中处理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增强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学:自学。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

“自学”可以改变以往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们的理念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学生身动,更要求学生心动和神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学-导-练”教学模式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

2、导: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内(班内)交流讨论,目标形成阶段。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与学同步进展。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他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心理上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定势,有利于他们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当众演示,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延伸,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3、练:巩固、拓展练习

巩固练习: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当堂解决问题。拓展练习: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拓展教材内容的不足。学生小结:对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掌握方法要领与重点。

“学-导-练”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理念,整个过程学生要不停的“学”,教师智慧的“导”,充满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同时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导-练”教学模式,变“跟我学”为“我要学”。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第三篇:学导练辅教学模式

朱坑学区“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产生背景

面对当前山区学校的现状,生源日趋减少,学校班容量大部分在20人左右,造成班级的小班化趋势,同时河南永威的“课改”经验又给予我们不少启示,所以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也是我区进行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一种机遇。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平遥县“四·三·一”教学体系: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是理念、要求,也可以形成教学模式,但更应该视它们为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以学定教。作为策略,可视情况调整,比如也可以多教,也可以先教,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必过于拘泥。

“目标引领——策略驱动——以学施教——主导跟进”

2、生本教育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的美好理想。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注重有效,是“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3、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

⑴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⑵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归宿。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不仅让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使环境去配合学生的发展。

⑶因材施教原则: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当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模式的预期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紧张学习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应当是小班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的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

四、模式解读

“学、导、练、辅”,是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四个基本环节。“学”:学生行为——学生的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时间为10——15分钟。

“导”:教师行为——教师的导,即包括导入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以学定教”(引导、点拨)、教师的施教。时间为5——10分钟。“练”:学生行为——学习内容的训练,包括学生学习后的分层展示及当堂训练,训练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保底),二是提升发展层次(吃好)。时间为10——15分钟。

“辅”:教师行为——针对训练的辅导,即教师在分层展示和分层训练后对共性问题的辅导和个别辅导,既有对A、B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时间为0——5分钟。

五、基本流程

(一)辅助环节,为自学铺垫

辅助环节包括:“导课”、“板题”、“示标”、“示导”四个小环节。

1、“导课”,即:导入新课。

1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多采用激趣导入和迁移导入。

2、“板题”,即:板书课题。

快速导课,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示标”,即:出示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围绕本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五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要求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C层学生要达到的基础性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科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还认为自己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

4、“示导”,即: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提示是针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引入语,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语,更是对学生落实学习目标的要求语,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要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 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展示的方法及要求。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自学提示既可以一次出示,又可以多次出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考虑。

以上四个环节大体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二)同步自学,主动学习——“学”

1、目的意义: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时间和空间,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提升,最终达到学好的目的。

2、操作要领:

同步自学,即:“先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等。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

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

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实现百分百关注。尤其要盯住班内的C层学生,对个别

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始终要把C层学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

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 “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三)展示反馈,以学定教——“导”

此环节包括“展示反馈”和“后教”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不是单独呈现的,而是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的。

1、目的意义:

①展示反馈——即自学检测,是对学生自学结果的掌握了解,是教师“导”的基础,教师的“导”就是根据自学生成而定,可采用汇报、展示、提问、检查检测等方式,提倡多用展示。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哪些属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在心中为学生分层,为下一环节进行分层辅导形成了依据。

②以学定教——即教师根据自学检测情况而展开的主导跟进,可运用引导、指导、点拨、施教等方法,对展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这个过程实质是帮助学生落实目标的过程,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必须注意要到位。

2、操作要领:

展示反馈,以学定教环节,主要通过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关键问题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采用“兵教兵”的办法,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3、注意事项:

在课堂展示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全体同学,真正让全体学生参与,百分百展示,特别要重视C层学生的展示,通过分层次地提问进行交流,在交流时让A层学生的回答能发挥其潜能,在班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B层学生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努力掌握学习方法;C层学生则回答基本目标性的问题。

(四)分层训练,个别辅导——“练、辅”

这是学生学,教师导后对学生落实目标的训练提高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体现,训练内容要有层次,一层次保底,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层次提升发展,要求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完成,这样既体现分层训练的目的,又保证了较好学生学习时间充分利用。

1、目的意义:①分层训练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先学后教”效果的检验与补充辅导。②帮助C层学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A类学生帮助C层学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发展。

2、要求: ①分层训练要求:

训练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如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

②辅导要求:

a、分层辅导,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C层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B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B转A。

A层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b、个别辅导,既要注意对A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不让学生带不懂的问题回家,达到“堂堂清”、“日日清”。

3、注意事项:

①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训练内容,基础性内容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达到基础性目标;有难度的训练应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

②课堂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的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还有会学;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努力会学;帮助C类学生完成基础性目标。

③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以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④教师的辅导,不仅仅指到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还要按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甚至包括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意志等。教法与学法形成和谐互动。

“练”、“辅”这两个环节,既可相对独立进行操作,又需要融为一体式体现。如一层次训练中,学困生可能需要直接进入辅导过程,所以不能绝对独立,练中有辅,辅中有练。

(五)回应目标,进行总结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总结,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同伴评价或教师评价,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

“学、导、练、辅”四个基本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不是单独呈现、相互割裂的,而是互相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学、导”两个环节,既可以“先学后导”,也可以“先导后学”。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不过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为实现“四个百分百”(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发展)核心目标服务。

第四篇:小学数学导学析练教学模式“学”的反思

小学数学导学析练教学模式“学”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新课程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了出来,这是站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并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实际而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全面发展,是广大教师的职责。若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失去了求知本能,完全被培养成了学习的机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意。顺应教改发展趋势,提出的“导、学、析、练” 四步教学模式,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宽度,十分切合新课程理念。“导、学、析、练”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地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在探索和实践“导、学、析、练” 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对比以往教学方法对“学”这一环节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转变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学”的作用和意义

“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减负增效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学”这一环节,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课堂的积累和提高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自我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导、学、析、练” 四步教学模式中的“学”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感知、积累、形成的整合过程,在这些环节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其应有全新的认识,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的潜能,组织好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逐步积累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二、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古人语:“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平台,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通过强化、模仿、了解自学的模式,知道自学的步骤,通过自身的想象、思考、知识的迁移,动手操作去感受学习新知,遇到不懂得问题可以小组合作,与人交流,表述自己想法和疑问,最后总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带着疑问在师生评析等环节中去解决。所以知识只是载体,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才是关键所在。老师不可能是永远的拐杖,只能是引路人。低年级学生在初期对这种学习方式可能不知所措,如果没有教师这根“拐杖”可能寸步难行,所以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通过循序渐进地强化,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面对新的知识他们就知道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记忆,如何去思考,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怎样去解决,怎样评价自己的自学成果。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同化新知,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靠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者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更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我们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三、自学内容切合实际,分层预习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环节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无自学意识、无效自学、低效自学、不能掌握自学的思想和方法,费时费力,高效课堂从何谈起。因而教师在设计“导学案”自学环节时必须目标明确,坚决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方式和手段,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层预习合理安排自学环节。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学习能力弱,自觉意识不强,加之教材各有千秋(空间图形抽象、单位进率难记、计算繁琐、解决问题复杂„„)所以预习提纲必须目标明确,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例如:教学元角分时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买东西用钱的经验,加深学生对各个单位的认识,通过实物展示和游戏、实践等教学手段和方式深化认识,通过析、练环节巩固、拓展,灵活应用所学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一个班的学生虽然年龄层次、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在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探寻适合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安排预习提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迁移,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自主学习的环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优等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中等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深入实际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教研成果是百花齐放,教学形式是百家争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坚持不懈地耕耘在教研教改广袤的沃土中,我们会探寻到最适合学生,最适合教学的教学模式,最终会达到高效课堂,减负增效的至高教学境界!

第五篇: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研 究 方 案

蒲江县实验外国语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首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再次,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动静结合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信息情景,并且还能从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同一事物的多个侧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速率和教育的效能。

正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因此,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教学渐渐被人们淡化,甚至被否定。事实上,传统教学仍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传统教学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潜移默化的身教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传统教学的优势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所难以替代的。再加上大面积学校不具备网络教学的条件,这就更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然而,不少教师面对呈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要么一味地追求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声、光、电的刺激和热闹的课堂;要么过分地依赖传统教学的经验;要么虽然意识到两种教学优势互补的必要性,可苦于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

因此,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题的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事物。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不例外,它们既具有各自的优势,也存在各自的不足,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运用,才能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陈至立部长也多次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手段。党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地指出要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本课题的指导理论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统教学论、学科教学法理论以及现代教学理论等。

我校是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成都市信息技术基础条件达标学校,远程教育信源基地,学校多次被评为“成都市先进教科室”。学校承担了成都市“十五”期间重点课题《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其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研究》已圆满结题,研究成果评为成都市第十一届优秀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研究经验在成都市交流。通过课题研究,学校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具备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目前,学校具有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占80%,取得专科以上学历达100%,所有教师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全部取得合格证书,取得计算机合格证书的教师达95%。

近几年来,我校建起了校园网,教师备课室、网络教室、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语音室、信源基地等。校园网有外部接口并接入电信宽带,有教学资源库和管理系统等;建成的18间网络教室,每间教室都配有电脑、DVD、实物投影仪、电视机等;多媒体阶梯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100″以上电动银幕、音响等设备;教师备课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8台,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设备;远程教育信源基地提供的网络环境,能帮助教师在网络条件下收集教育教学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信息技术日益广泛深入的应用,为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为丰富学校教育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课题关键词的界定

1、传统教学,是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的教学论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发展形成的以“教”为主,并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形式为教师主要凭借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巴进行课堂教学。这种传统教学先后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的冲击与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许多现代教育理论的渗入,尤其是教育技术的介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冲击,使传统教学理论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其中以“教”为主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及其形成的教学模式,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占着主导地位。

2、信息技术,包括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它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及其资源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二是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所组成的。

3、信息技术环境,本课题主要是指计算机多媒体为主的环境,以及网络环境,包括远程教育资源。

4、优势互补,本课题主要是指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2、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合典型课例的研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如专题学习网站、CAI课件建设。

(二)研究内容

1、分析、总结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2、分析、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3、研究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1)研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2)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3)研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4)研究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 学的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5)研究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教学的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6)研究在小学数学概率与统计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教学的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7)研究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8)研究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 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4、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开发、整合教学信息资源。

五、实施的对象和方法

(一)实施的对象:实验外国语小学2011届2班、2010届3班、2010届4班,主要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同时辅以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观察法等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选择课例,设计课案,上课听课,观察评议,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每一阶段,不断对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手段、研究效果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总结提炼。

调查法,在课题的准备、实施和结题阶段,对实施对象(包括教师)进行单项或综合的问卷调查。

六、研究步骤与措施: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从2006年1月到2009年1月。半年的准备阶段,两年的实施阶段,半年的总结结题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

1、根据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指南,结合当前教育现状和学校实际选定课题,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收集课题相关资料。

2、组织研究教师认真学习相关资料,论证课题的可行性,讨论和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3、进一步学习相关资料,修改课题方案;聘请专家论证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管理制度。

5、确定研究班及重点观察样本,并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2006年8月—2008年8月)

1、查找资料,分析总结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劣势,探索二者优势互补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2、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展开调查,了解教师对传统教学及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做法和看法,分析现状,总结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没有实现优势互补的原因,形成前期调查报告。

3、进一步查找和收集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劣势何在。探索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的途径和方法。

4、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选定课例,共同设计课案,骨干教师上课,大家听课,观察、记录,课后及时反思、评议,总结研究课中是否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各自的优势来弥补彼此的不足,形成初期研究成果。

5、在前一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总结的经验再选相同或相似的课例来设计课案,然后,再上课,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

6、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形成文本和音像资料;反思总结研究得失,形成研究随笔和研究成果;开发教学资源,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开发CAI课件,充实教育教学资源。

7、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结合进行。

8、课题组完成阶段研究报告,学校组织召开阶段成果交流总结会,总结交流研究经验,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三)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9年1月)

1、进一步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成果,作好结题准备。

2、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审定有关研究资料,结题。

七、课题检测项目及方法

(一)检测项目

1、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后形成的新型教学结构 或教学模式。

2、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其意义。

3、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效果。

(二)检测方法

问卷、书面考核、课堂调查、实践操作考核、个案分析、课堂观察等 八、课题研究机构和研究措施

(一)研究机构

1、课题负责人:学校校长黄建均,小学高级教师。

2、课题参加人员:课题主要参加人员有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课题协研人员是学校各级名师、各学科骨干教师。

3、课题顾问:四川省电教馆研究室专家李剑侠、袁红,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研究室专家朱华瑞,蒲江县教仪电教站李义和苗维波,蒲江县小学教研室杨雪芬、陆文清、赵继华、赵琼,蒲江县教师进修学校周开文、王华荣。

(二)研究措施

1、学校进一步健全教育科研管理、研究机构,形成由“教育科研专家、学校领导、教师”组成的三结合的教研网络。

2、进一步完善科研设备设施,落实科研经费。

3、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工作业绩、职称、晋级、评优挂钩,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4、教科室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科研奖励制度》,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题研究工作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与教研工作当中,确保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5、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6、研究教师做到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按时完成各种研究资料,包括研究计划、调查报告、典型课例、研究随笔、阶段研究报告、经验论文等。课题组及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为提炼课题成果作准备。

九、预期成果与形式

调查报告(文本),研究报告(文本和音像),论文集(教育叙事、日志、个案分析),典型课例(文本和音像)、CAI课件及专题学习网站、相关评价量表。

下载“激—导—析—练”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导—析—练”教学模式中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是新生物,其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其进步性与优越性无可置疑,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

    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云竹中学“学导练”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根本,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传统的课堂大多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讲的多,学生动......

    导、探、练教学模式解读

    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溪河中心校“导、探、练”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还学生以自主,展学生以精彩”为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自我评价目的,调......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湖北省大悟县芳畈镇中心初级中学 刘晗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形势下,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教师的教学......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研究阶段计划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研究》 宝应县泰山小学实验课题组 阶段性研究计划 一、实验研究时间: 2006年2月——2009年4月 二、具体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

    “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

    “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人心,促使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追求高效课堂,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理念,争做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攀枝花十八中小 刘晓莉 6月份的昌乐二中之行给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带来了一股巨大的视觉......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理念,争做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攀枝花十八中小 刘晓莉 6月份的昌乐二中之行给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带来了一股巨大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