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家谈古诗词教学 2
专家谈古诗词教学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一期51页
1、解读要适度。对字词意思的解读要适度。一个词往往可以挖很深,在每个年段究竟要挖到哪儿要有数,对整首诗的大意的把握到哪一步,也要有分寸。对古诗词意象的把握要适度。意象是承载着作者情感认识的具体物象。如果我们仅仅注意到这是一个具体的意象,有可能把诗肢解,破灭。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强调整体把握,意象是同一的,要注意意象之间的联系,把他们连缀成一个画面,构成整个诗歌的意境。对诗歌意境的体会要适度。意境是人营造出来的,是融入了诗人情感后的一个画面、一个场景、一个空间,它里面有景物、场景、人的活动,每首诗不一样。它是由许多相关的意境组成的情景。要引导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入那个场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学生要学得适度。度的把握极其重要,不求甚解,也不要深解。不同的年段,经历不同,知识文化底蕴不一样,随着人生的发展对同一首古诗的理解会不断加深,古诗词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就行了。
2、拓展要有效。(1)有助于解读古诗词。古诗词是古人写的,离学生遥远。历史在前进,政治背景,经济状况,社会风俗都不一样,要现在的孩子去认识古代那个背景下诗人的见闻、情感,当然有困难。再加上古人写诗词,用的是那个时代书面语言,还是奢华的书面语言,用词不一样,语法不一样,这又增加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难度。因此学习古诗时有时需要介绍相关典故,有时需要提供时代背景,有时需要介绍作者情况,这样才能进入、还原当时的情景,才能理解古诗词,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2)有助于积累古诗词。学一首再拖几首,便于积累。拓展同主题,同作者、同题材的古诗词,让学生阅读,吸取文化营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古诗词教学的防止倾向。第一,防止教师的过度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教师自己夸夸其谈,而学生的阅读实践被忽略了。第二,防止集体讨论代替个人理解。第三,防止逐字逐句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4、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第一个字是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第二个字是解,理解的意思。小学阶段要把握一个度,该讲的讲透,不该拔高的不深究。第三个字是赏,基本意思理解后,让学生对这首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有一点接触,是对教学的一次升华,让古诗教学达到一定的境界。
5、古诗词教学要提倡“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反复诵读。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味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二要坚持领悟大意。三是要坚持熟练背诵。
6、古诗词教学要注意“三个不可”。一是,不可过度解读教古诗最怕字字落实。诗应以意象为重,不是以意思为重。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要着急逐字逐句去讲解,而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诵读,结合课本插图,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理解诗中意,想象诗中画,体会诗中情。二是,不可无度拓展,诗人介绍,背景介绍,适可而止;意境体验、诗词内涵,不必过深;拓展练笔,力求精要。三是,不可缺失诗味。诗的逻辑是情感的逻辑,生命的逻辑。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地创设情境,通过描述、插图、音乐、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营造便于领悟古诗的氛围。
第二篇:谈古诗词教学
谈古诗词教学
河北省沧县姚官屯乡中学 王林霞
摘要:语文课本中所选录的古诗词,更是文质兼美。学好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语文素养、美好品质、陶冶情操、传承传统文化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提升学生的诗词情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遨游史海,走近诗人,读懂诗人,进入诗境,逐渐学会欣赏和审美。
关键词:入境 意境美 韵律美 精练美 古为今用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更以其阳春白雪式的唯美典雅,成为文化星河中最璀璨的明珠。语文课本中所选录的古诗词,更是文质兼美。学好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语文素养、美好品质、陶冶情操、传承传统文化等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古诗词教学普遍停滞在背背、译意的层面,理解肤浅呆板,孤本独意,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感觉苦涩乏味。提升学生的诗词情趣,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遨游史海,走近诗人,读懂诗人,进入诗境,逐渐学会欣赏和审美。如何逐步“入境呢”?
首先,“入境”就要学会“穿越”。
所谓的“穿越”就是指导学生既要能横跨千年纵横万里进入诗人生活的时代和情感世界里,进行心灵和精神的“对话”,又要学会智慧地“走出来”,回到现实,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杜甫的《望岳》,要想深刻理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和豪情壮志,必须要了解这位“诗圣”的人生阅历—以“安史之乱”为界,前半生安逸浪漫,壮志凌云,后半生国运衰微,颠沛流离,却能兼济天下。《望岳》是作者青年时代作品,傲视天下意气风发是主题。天宝十四年,幼子饿死,生活穷困,战乱不断,华州途中见到百姓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和“三别”,当诵读到《石壕吏》诗篇时你就会真切的感受到字字如泣,愤然控诉,忧国忧民。大历元年,杜甫从成都到达夔州,生活较为安定,战事平息,诗人压抑已久的情怀豁然释放,激发了诗情,先后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泉涌而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兼济天下的情怀更是感人至深,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再次穿越时空回看自己,正处青春年少,太平盛世,更容易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大一统”诗歌教学理念,可以为学生建立“体系”式的知识结构,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更易被学生接受。
再如李清照的诗词,从《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惬意幸福到《武陵春〃春晚》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满腹愁绪;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亡国之痛和《浣溪沙》“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的帝王雅致之别,如果不把握词人生活“突变”怎会体会到情感变化,不穿越到诗人的时代和生活中怎会一个“背”字所能“感悟”,不回归现实,怎么懂得珍惜。在教学李绅的《悯农》时,针对一些同学浪费、攀比的行为,要求学生结合诗句,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两相映衬,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入境”还要学会赏析。欣赏诗人的人格美,更要欣赏诗词的艺术美。
“人格魅力”是最具有磁场的,“人风”就是“诗风”。李白的飘逸洒脱,傲视权贵;王维的清新淡雅,恬淡如画;范仲淹“先天下”豁达;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个性鲜明,后人仰慕。
古诗词平仄押韵的韵律美,是诗词的精美之音,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凸显其魅力。“诗言志,歌咏言”,我们在教学时应重视引导孩子们大声地、饱含感情地朗诵,稚嫩的童声随着优美的韵律,会很和谐悦耳,但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恰恰缺乏“情语”,缺乏“歌”的咏叹,干巴巴的“诵读”,“美”从何来?诵读诗词一定要把握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把握准“诗“的平仄工整、“词”的错落有致。例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指导朗读时与学生 共同探讨: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孩子们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体会到读诗是一种享受。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这就是一种意境美。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把握住诗中的“物“的描写实为绘景衬托,绘景实为抒情渲染氛围,联系诗人的境遇,准确领悟出诗词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例如唐代李白青年时期所作的《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山的峻峭,水的浩淼,绝美的海市蜃楼,无不显示出诗人的浪漫豪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却把对故乡的爱恋漂流在江水之上。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寓哲理于“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情景之中,村美,景美,人更美;只要坚定信念,人生会更美。
诗词的“精炼美”是最能体现一个诗人的文学功底,也是带人“入境”的神来之笔。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质朴之中尽显雄奇瑰丽;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所体现出的恬静淡雅的田园生活跃然纸上。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多么富有生命力,如果换成“吹”或“到”,便会黯然失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运用“枯,老,昏,古,西,瘦”六个暗淡之字白描式地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漂泊的悲苦情思也溢于言表。学生学会鉴赏诗词中珠言妙语,语文素养定会有长远的发展。
最后学会“古今融合,古为今用”。古诗词是现代文学的起源,学会把诗词中的美学巧妙灵活的运用到写作和赏析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诗词的诗力、诗理、诗情、诗趣,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够使人在浮躁中恪守住一份心灵的宁静和淡雅。以古人神交,质朴豪迈;与时俱进,勇于进取,以诗培养浩然之气和创新精神。参考文献:
<1>《唐诗宋词三百首》广西民族出版社 编者:文学明 <2>《诗歌美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9年版 谢文利 著
第三篇:专家谈如何说课2
说课指导——专家谈如何说课2
如何说课?
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是说课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课的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这样教”。要把教学设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说课前,一般都要事先写说课教案。写说课教案的过程也是备课的一种形式。说课教案的主要内容不但要写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写出为什么要这样教,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是说课教案与课堂教学教案的根本区别,写说课教案和说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
说课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点、编者意图及本书课与其他章节相关内容的联系和地位;
二是说教法和学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要选出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说教学程序,即说出自己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教学媒体的合理运用实验设计及板书设计等。
说教材。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也是说课的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了解和局部把握是上好课也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说课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对教材分析的深广程度。对教材的分析,重在挖掘教材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和思想价值。教材的知识价值,是由这部分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所决定。教材的能力价值,是指知识本身所含有的对人的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知识的能力价值有隐蔽性,它凝聚在知识中,因而即使掌握了知识,也不一定就发挥了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没有一定的范围,不像知识本身那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但知识的能力价值却是可以发现的,它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同一知识,不同结构能力价值也不同,优化知识结构,实际上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能力。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教育价值,主要在教学中通过知识传授及学科的发展史等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以及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等。
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确切地道出了教学系统中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作用体现的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独立思考。
教师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最优化地使学生从现有的水平向更高的一级水平发展,有效地对学生探索尝试活动进行诱导和评价。为此,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着眼于学生怎样学。不应以教为中心,而应以学为主体进行设计。既把学为主体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学生主体的根本保证。
说教法,就是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为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常常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最基本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教学方法的制定与选择受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教师特长以及授课时间的制约。一般的情况下,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确定主要的教学方法,本源性知识常常采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归纳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派生性知识一般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演绎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也是一个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世界,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是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
说教学程序对于新授课教学要说明课堂教学过程和步骤安排以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这是说课中更为具体的内容,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一般的说,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包括新课的引入,课题的提出,新课教学的展开,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还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近两年的说课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说课在教学和教学研究中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不可替代作用,表现在:
——说课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由于在说课中除了要求说清教学设计常规项目外,还要求教师说出进行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法和学法等教育教学理论,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从单一的学科文化知识过渡为既有学科文化知识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多元的素质结构。
——说课促使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现代的教学,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特别在说课中,不仅在说教什么、怎样教中需要理论指导,在说明理论依据中更需要从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如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需要以教学论中课堂教学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为指导,而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就要依据教育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的理论,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课,即课堂教学,至今它仍然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面对全体学生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这一点上说,任何教学行为都是为它服务的。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为它服务的。
第四篇:简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长顺县代化中学:刘星刚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学者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体现,这些知识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精神面貌、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更是我们进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教育和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被放在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本文笔者就数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表达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见解。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
教学
经验
一、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当前的阅读、写作教研相比较,古诗词教研则显得相对比较滞后。在我看来,当前的古涛同语教学基本存在三种不良倾向:
首先就是“语言化”倾向,大多数教师都把古涛同观赏课当做文言串授课来上,甚至和文言文课一起来上,这是因为他们只看重诗文的句义和诗文的静态解释,却轻忽了学生本身对古诗文所表达的意境有着不同的理解。
其次就是“看法化”倾向,许多人还会把古诗间简单地赏析为“诗物”与“诗情”的简略比,告诉学生说本文就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但却轻忽了此阶段学生审美观、世界观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
还有就是“支解化”倾向,许多人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分成了单调的诗词文句的局部解释,忽略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效果。
这些问题也仅仅是我个人认识到的一部分,可见当前古诗词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做好它呢?
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过程应当是教会学生艺术审美的过程。要教会学生发现其中的美,体验其中的美,并运用其中的美。
二、重视学生审美心理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教会学生一种认知态度、一种审美态度、一种学习态度,让学生了解一种规律、一种方法,就会让教学变得顺畅的多。学生以适当的情感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他们的能动性必然会很强,教学效果必然会有所提升;以不妥的感情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则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平常人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的,如果我们对作者的身世、观念、志向进行解释,再告诉作者当时所处的大背景,同时对学生进行见解、视 野方面的扩充认识,相信教学就会容易的多。
审美心理的教育是个庞大的生理工程。一般说来,好的教学导人是其中的第一步工序。导语的情绪色彩应该和诗词的情绪色彩息息相通。我们用可 以适合的导语去涤荡学生的心灵,以求获得先声夺人之妙。其次,要特别注意吟诵对培养审美心理的特别效果。古诗词毕竟是一种语言艺术,古诗词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又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我们吟诵就要吟出诗词的情绪味、音乐味,让学生在听吟或自吟中孕发特定的审美心境。再次,要注意教 学辅助手段的适当运用。如在教学历程中随机使用挂图教学、乐曲欣赏或幻灯片等教学于段,去扩展表达诗境诗情。
三、重视教学步骤的实施
其一为“传播阶段”,即老师精讲。老师在认真研讨课本,归类好本文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的条件下,对将要温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剖解,拟成具有开导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大概和全部内容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一步,要求老师必须把知识进行重复讲解,抓住要害,理出规律,让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只有这样老师才气发挥启示和引导作用。
其二为“反刍阶段”,即让学生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的启示、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平常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带着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自身的理解。把知识重复品味。知识梳理、唤起影象的这个开端目的就到达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要领举行具体引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做到真正的念书。
其三为“消化阶段”,即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理解,当然这远远不够,还必须牢固消化,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牢同踏实,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要真正到达目的,就必须举行一定量的学习练习。但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以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
其四为“反馈阶段”。学生学习后,不能一了百了,老师一定要进行一定的考试、调研,实时进行查缺补漏,或单个批改,或全班批改,或老师抽样批改等,批改后的试卷,要迅速总结,对实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题目必须实时“回炉”,举行个体指导或是全班补习。
四、重视全面教育的实施
一般说来,艺术审美具有相互关联、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光要学生读出“诗言”的表义,而且还要门生读出“诗言”的韵律、节奏、色彩美等。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 “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两个“而”字是连同,用在状语和动词谓语之间,表示前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间的“地”。“日与其徒上高山,人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日”,天天,每天。“其徒”,泛指同游的人,不一定专指他的仆从。“人”,走过,穿过。“穷”,本义终极、尽头,这里用作动词,是寻根追源的意思。“回”,弯曲。“穷回溪”.意思是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前走,一直走到源头。“幽泉怪石”,这就是作者所要寻访的自然山水。为了表示他追求的心之切,游兴之浓。这里连用了三个短句,“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每个句子里边都用一个动词,与“高山”“深林”“回溪”相搭配。读起来有一种运动节奏感。这三个短句又简洁地概述了游览过程。本文构思精巧,结构非常严谨。本文全文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在开元盛世的大社会背景下,诗人李白空有满腹才华、满腔抱负,却只是皇帝的弄臣。诗人恃才傲物之际,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根据诗的内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那“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的苦闷,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呐喊,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在学生的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一刻,学生即诗人,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被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诗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语文教师可在不断的实验和总结中寻找适当的方法,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调动自身经验感受,体会诗词的内蕴美,同时要能体现教师的独特个性,那就一定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心天地。参考文献:
[1]谢福成,中学语文的创新教育,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02期 [2]刘秀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第03期
第五篇:专家谈高考
专家谈高考:平常心对待 家长可帮助孩子减压
面临即将参加高考的压力,考前紧张、自我怀疑成了不少同学的通病。还有两个月的备战时间,如何高效学习提高成绩,减轻压力轻松备考等问题,成为不少高三学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3月28日,记者采访日照一中高三老师庄波和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舒教授了解到,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应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考,学生考前复习应加强基础题和规范化训练,学生家长则可通过了解考试动态帮助孩子减压。心态把握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成果
28日,记者采访日照一中、实验高中等多位高三学生发现,在面对高考时,大部分学生的心态并不稳定,掺杂着焦躁和不安,对6月份高考的到来是又期盼又害怕,许多学生面临“知识如何复习”和“心态如何把握”两大困惑。
“不太敢想6月份的事情,现在心里很矛盾,希望高考赶紧来到,一切都解脱了,同时也害怕高考的结束,怕面对落榜的现实。”日照一中高三学生赵越在班级名次居中,他说,越是这个情况心里越没谱,患得患失心态特别严重,每天都得有半个小时用来纠结。“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成果,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庄波老师说,他目前在日照一中担任高三年级两个班级的班主任,他在面对学生心态的调整时,会采用疏导法,不要刻意渲染高考氛围,而是让学生站在自己人生的高度去看待高考。
“人的一生有很多经历,学习、工作、家庭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庄老师说,有些学生会把高考唯一化、焦点化,其实如果学生们毕业十年后再聚首,谈论的话题可能不是高考,而是工作和家庭,当年高考备战时的心情和状态成了聊天的一个回忆,所以学生们一定要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考,把它当做漫长人生中的小成果,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减轻思想、抛开包袱后,更有利于高考发挥。复习技巧
加强基础题和规范化训练
“面对一大堆复习题,无从下手,觉得自己功课落下太多了。”日照三中高三学生韩亚楠说,其实到了高三,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再也不能玩了,需要好好学习,但是面对这么多复习知识,往往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做了好多题,可是又觉得好多题不会”。
“一般到了临考60几天的时候,同学们会出现两种明显的学习状态,疯狂型和放弃型。”韩亚楠说,同学们在面对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时,容易表现出两种极端的学习状态,要么每天学习到深更半夜、要么自暴自弃干脆不学了,许多同学不知道该如何复习。庄波老师告诉记者,其实高考没有那么困难,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有个侧重点,高考试题80% 以上还是侧重于基础知识,真正的“ 拔高题”也就占10%.学生们目前的学习任务是针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把握,现在不要再购买新的辅导书,茫无目的地进行题海战术和“拔高题”训练.考生需要系统性地抓基础知识,回顾和翻看以前做过的习题和类似题型,查漏补缺。“如果同学们把那80%的基础题做会了,过本一批线不成问题”。
“你会的题,不一定能得满分。”庄波老师说,以数学为例,以往很多学生高考结束后,自己预测分数为130分,但是真正出了成绩可能只有110分,这20分的遗失可能就是答题不规范造成的,所以目前学生复习的第二个重点就是要加强规范化答题训练,不让会的题丢分,加强考试训练,规范每一步答题步骤。家长作用
多了解高考动态帮孩子减压
“面对高考,家长的压力比孩子还大。”采访中很多学生的家长表示,今年6月份的高考同样也在考他们,“家有考生”成为很多家庭无形中的压力和期盼。“我知道不该给孩子压力,但是看到孩子学习状态不好也是干着急啊,不敢多说话。”市民辛女士表示。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舒教授说,确实在这个阶段有些抗压能力弱的学生会变得和家长不愿交流甚至选择逃避学习,此时作为家长千万不可埋怨或责备,应适时地帮助孩子调整好应考心态,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复习迎考心态是考取好成绩的重要前提。
“家长可以多了解些高考政策和动态,帮助孩子减压。”舒教授说,与其家长毫无意义地唠叨孩子好好学习,不如多看一些近期高考政策和动态。针对家长的作用,庄波也有同感,有些家长反映没法和孩子交流,是因为共同语言少,如果家长多了解些考试信息,用鼓励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一方面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积极迎考。
舒教授说,家长也应该把心态放平和,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在10年前或许考上本科院校就意味着就业,但是现在的工作现状显示,考上本科大学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孩子人生中就占得先机,学生大学四年后还要面临考研、就业等重重关卡,所以说孩子的整体素质很重要,这才是家长教育培养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