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语课堂上的激情教学
浅谈小语课堂上的激情教学
黄埭中心小学
马丽娜
内容摘要:一堂课拥有好的教学效果绝非偶然,那需要有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教师的激情,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可以征服所有的学生。新课改呼唤激情教学,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课堂,呼唤充满生命激情的老师,但激情教学也要张弛有度。
关键词:教师的激情 激情教学 小语课堂 有度 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语文是一门最富情感的学科,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丰富的情感呢?“言为心声”,语文教师也应该是感情丰富的人,课堂也便成了情深深趣浓浓的快乐时空。身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我们去各学校听课学习。听得多了,也会对一些课进行评价:有些课既找不出执教者知识上的错误,也没发现理解上有什么不妥或表达上有什么明显失误,但是却又说不出有多么好,总觉得像缺少点儿东西。缺少什么呢?细细品味,缺少的是激情——教师的激情。我曾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介绍中国文人教书的文章,其中梁启超先生上课之情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情绪好转又‘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每当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读到这里,心向往之,粱公真性情、真名士也!这样的课、这样的老师,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美国学者威伍也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中就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话:“教师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更远大的志向和更澎湃的激情。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
一、教师如何拥有激情?
1、激情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热爱,源于老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教师的教学激情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会自然神降。它根源于兴趣、深沉真挚的爱、强烈的责任感和好胜心,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真、善、美孜孜追求的辛勤回报。人的第一兴趣是天生的,第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人非草木,接触学生久了,工作时间长了,也会产生感情。同时,有自尊的人,在强大的竞争和舆论压力面前,责任心和好胜心总会被激起。所以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不如意的事,不管心情如何地厌倦和不耐烦,不管处于怎样恶劣的环境中,不管教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一定要充满责任心和爱心,要告诉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要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是的是让他们懂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儿,我们会爱上知识。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乐。”
2、激情的维持需要把“教师”当作一门事业,而不是一门职业。
英国伦敦西区Latymer Upper学校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明星教师奥
尔马先生,他执教近40年,一直深受学生的热爱与尊敬。究其原因,是他的教学充满激情。用激情上一节课容易,可是要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那就难了。奥尔马先生却将他的激情保持了数十年,如今,他已经年近60。有人问他,是什么让他这么多年热情不减?教学始终激情?奥尔马先生说:“我爱我的孩子们,我教我感兴趣的东西,我热爱教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教师”真正当作一门自己终身的事业,做到了解、关心、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幸福负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团结合作,虚心学习等,这样,激情就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就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喷涌不竭。只有爱教,才会乐教,才会在教育中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
二、新课程改革呼唤激情教学
教无定法,贵在有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过程,但教学中都应该拥有激情,不能死气沉沉,动作拖泥带水,语气有气无力,处在一种磨洋工的状态。如果这样,学生就会昏昏沉沉,难免开小差。新课改呼唤语文教学应充满激情荡漾的挥洒,呼唤生命的灵动。
1、教学要有热情从而感染学生。热情是激情教师身上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激情教师的特色所在。热情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上课非常投入地进入到教学内容的情境或角色中。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情绪能够相互感染而产生共鸣。教师在课
堂上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流露的真情实感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引起他们心灵的碰撞和激荡。我在教授《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的第五自然段也是文章的重要段落时,我用充满情感的抑扬顿挫的语言,配上感人至深的音乐进行范读,一下就把自己和学生带入了那种洋溢着浓浓母子亲情的氛围中,不需要过多的辞藻渲染,孩子们听完了,久久都没有回神,文章的主题也得以渲染。上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小露珠》时,在指导学生体会文中小蟋蟀、小蝴蝶对于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师:小蟋蟀是怎么夸小露珠的?(出示动画)师:老师听了之后,也忍不住想作一回小蟋蟀和小露珠打招呼。(教师配上肢体动作和投入的情感)师读,学生评价。师:男同学也来做一回小蟋蟀夸一夸小露珠吧。在读小蝴蝶的话时:(出示动画,师有感情地解说画面)活泼可爱的小蝴蝶翩翩起舞,来到了大森林,飞过了绿油油的草地,飞过了五彩缤纷、竞相开放的鲜花,来到小露珠的身边。(通过动人的画面,配上教师生动的解说,孩子们怎么会读不好呢?)师:这只“小蝴蝶”和小露珠招呼打得好不好?(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并有感情地朗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对语言美的敏感性,这是促进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 于漪老师所讲“讲课的语言必须有抑扬起伏,视不同的教学目的,有时舒徐缓慢,有时高亢激奋,有时停顿间歇,有时一泻千里,创造课堂气氛,牵动学生思绪,叩击学生心弦。”所以在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若能抑扬顿挫,引人入胜,充满激情,将会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进而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
2、教学时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情感传递功能。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尼说:“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和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教师的体态语言行为可以补充语言表达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表达富有成效。在教《燕子》一课时,学生对描写燕子飞行时的姿态“横掠”和“斜着身子掠过”分辨不清。为了区别这两种飞行姿态,更为了让学生对燕子“轻快、灵巧”的飞行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用手作燕子,把桌面当湖面、稻田,并要求学生也模仿老师做动作,看谁做得快,做得像,顿时教室里“飞起”许多“小燕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老师和自己的体态中意会了上述两种动作,也加深了对燕子飞行“轻快灵巧”特点的理解。
3、激情教学结尾设计得巧妙精彩,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巧妙的结尾可以是美好的畅想、激情的讲述、有趣的拓展与实践。一位教师教“四年级(上)语文第八单元”(人教版),这是一组畅想科技发展的文章。文章提到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从电视、程控电话,到民航、高速列车、远洋船舶,人类登月、潜人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等等,为使学生畅想打开思路,教师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要——”生1:我要发明一件快速、安全的飞行器,现在的飞行太慢了。《太阳》中说,现在的飞机飞1.5亿公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要20多年,太慢了!这样一来一回,小孩变成老爷爷了!我想发明的航天飞机,时速要达到1亿公里以上,这样1.5亿公里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生2:
我长大要征服金星、水星、火星、木星等高温和低温的“死星”。生3: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生4:我长大了要到太阳系以外的星球去旅行,与那里的太空人交流生活的乐趣。生5:我长大了要当个医学家,消灭地球上所有的传染病,让人们健康长寿。最后,教师热情洋溢地说:同学们的理想很美好,但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才能实现各自的美好愿望。让我们带着理想,携手走向人类美好的明天吧!
4、实施小学语文激情教学要张弛有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存在教师激情不足的问题,还存在激情过度的问题。从教学激情的本义看,激情过度是对教学激情及其作用的误读;从教学语言艺术看,激情过度是对教学语言艺术求而不迭的体现;从学习心理看,激情过度容易导致学生疲倦;从学习主体看,激情过度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从教学目标看,激情过度容易造成目标达成的偏失。因此,提倡教学中理性的激情。本人从事语文教学才短短2年的时间,自认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所以特别喜欢一些情感类极强的文章,因为可以肆意的挥洒我的热情,但有时就容易把握不了这个“度”。在上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时,在学习老天鹅带头破冰环节,我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情感渲染,学生读的非常投入,激情四射。而到天鹅群齐心破冰时,是不是学生的情感过多的投入到老天鹅身上,而使后面出现了一种情感的疲态,学生们读起天鹅群破冰的情景,都有些有气无力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教师的激情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悟,使他们缺乏自己的思考,这就造成学生回答的问题中有些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激情教学是门艺术,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刻苦地钻研教材,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激情,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做一名激情与理性并重的教师。参考文献:
1、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2、潘涌,《语文教学激情论》,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三期
3、赵丽钗,《语文课堂“激情方法”种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2005年第11期
4、费秀芬:《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激情过度》,《当代教育科学》,2009 第14期
第二篇: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评价艺术,创设教学氛围。
一、准确贴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例如:“你读得很认真,读时也融入了感情,如果……,会有更好的效果。”“今天你的表现可真棒,已经举手发言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过回答前要听清楚问题,行吗?”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
二、灵活丰富。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就拿读课文来讲,教师的评价语言如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将自己的理解融入了朗读。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反应也各有千秋。教师应该运用赏识性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第三篇:让评价语在课堂上生辉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线教师应以自己精湛的语言评价艺术,创设教育教学氛围。
一、准确贴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要准确得体,又要有启迪心智的作用。例如:“你读得很认真,读时也融入了感情,如果……,会有更好的效果。”“今天你的表现可真棒,已经举手发言了好几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过回答前要听清楚问题,行吗?”“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
二、灵活丰富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让过程长一点儿,让兴趣多一点儿,让形式活一点儿”。就拿读课文来讲,教师的评价语言如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将自己的理解融入了朗读。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三、巧妙机智
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可能简单地说:“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样的语言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们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教师就要学会运用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并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在一次公开教学中,一位教师执教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到“松下问童子”一句时,有学生质疑“童子”是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所读、所学、所见、所闻进行思考。一时间学生有的说是“徒弟”,有的说是“学徒”,有的说是“学生”,有的说是“佣人”。此时班内有一位调皮的孩子站起来就说,“那时候的‘童子’就像今天的‘秘书’一样!”一句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你有与众不同的认识,说说你的观点,让大家明白你的想法”。孩子便振振有词地说:“童子帮助主人抄抄写写,负责照料主人的生活,接待一下来客,不是和今天的秘书一样吗?”此言一出又令在场的师生无不拍案叫绝。
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反应也各有千秋。教师应该运用赏识性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第四篇:课堂上的教学反思
案例
课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黎族歌舞音乐时,没有像大多数老师那样站在前面讲解或运用表情、手势进行提示,而是静静地坐在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聆听。此时,课堂和舞台上的画面显得那样的和谐,那样的美。
聆听音乐,是音乐教学的常见形式和方法。然而,聆听音乐时教师应该做什么却很值得研究和深思。通常,大多数教师都选择讲解音乐的方式,或是先听后讲。可是,细想一下,这种在当前音乐教学中尚被普遍运用着的方式,至少在两个问题上同音乐课的审美体验原则相悖,不符合音乐教学规律。其一,音乐是体育的艺术,因而,音乐学习需要要用体验的方式,教师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其二,审美需要良好的心境,体验的前提是注意力的集中。教师边听边讲的方式无疑是一种人为的干扰,只能分散和破坏学生的审美体验。
因此,教师同学生坐在一起聆听音乐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倾听与了解,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调整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气氛。因为,审美是离不开这些因素的。
案例分析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正如文中所说:“审美需要良好的心境,体验的前提是注意力集中。”〈中国音乐教育〉刊登了一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当时不少音乐教师上欣赏课时喜欢把音响和录像同时播放的现象而言的。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同反响,有跟前面的观点一致的,也有持相反意见的,这部分人认为聆听固然必要,但如果配上画面,会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把握。另外,学生不是专业性学习,其音乐水平有限,有画面配音乐,他们对音乐的记忆程度也要深些,并不会影响音乐的完整性。
上面两种意见,谁对谁非,我们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应根据欣赏乐曲的实际情况而定。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自从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以来,对课堂效益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如何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上须研究。
第五篇:《在课堂上》
题目:在课堂上
文章的开头情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要求:根据材料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不少于400字。语句要通顺不写错别字。
在课堂上
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李刚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狗带进教室,放在抽屉里,小狗汪汪的叫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老师停下了正在写黑板字的手,转身疑惑地扫视着教室里的同学们,“是什么声音啊?是小狗的叫声么?”,李刚的同桌小红站起身来,得意洋洋地说:“老师,是李刚,李刚把小狗带进了教室!”,老师听了,急急忙忙地走向李刚“李刚同学,这是真的么?你怎么可以把小狗带到教室里来,这是不允许的啊!”李刚满脸委屈地望着老师,随后小心翼翼地把还没有睁开眼睛的小狗从抽屉里拿了出来,并导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在上学的路上,李刚发现了在路边的这只刚出生的小狗,他可怜地蜷缩在破烂的纸盒里,颤抖着发出呜呜地叫声。“这可不行,要是把它放在这里不管,小狗肯定会被冻死的!”李刚心想,于是他便大着胆子,将小狗从纸盒里抱出来,想先带到教室里让他取暖,谁知稍微恢复了体力的小狗竟让叫了起来。老师听了李刚的讲述很感动,她低头摸了摸小狗,说:“可是,你把小狗带进来会影响同学们正常上课的。”说完她便低头沉思了起来,李刚紧张地看着她,生怕老师会叫他把刚刚死里逃生的小狗送回去。“这样吧,你先把小狗送到传达室赵大爷那里,让他先照看一会,一会下课了我们再来想办法解决好吗?”李刚同意了,和小红一起把小狗送到传达室去了。
教室恢复了平静,同学们又开始专心致志上起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