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5篇)

时间:2019-05-12 23:3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如何正确区分三角形的种类

一、案例背景

《三角形的分类》不仅是小学几何知识学习得基础,也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尤其是三角形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切实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体会探索图形特征的一些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情景描述:

在此之前,学生已对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所认识,所以在课前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不同样的三角形,可用木条、白纸等;在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在认识三角形的种类后,分别说说自己手上的属于哪类三角形,这对巩固知识有一定的帮助。我把整节课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新课导入、揭示

课题、探究三角形分类。对于已有预习的学生来言,在学习本次内容上是比较简单的,重点将时间放在学生自主探讨上,自己总结归纳,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分别分在各个小组中,让他们跟着组内同学的步子走,的由会的带动不会的,教师在进行个别引导。

五.实录片段

1、谈话导入,感受分类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客人(手指客人),我们应该怎样?(师带头鼓掌)生鼓掌。

师:刚才的掌声预示着我们把教室的人分成了二类,有谁知道是哪二类吗? 生:主人和客人。师:清一清有几位客人? 生:二位。

师:还是我们教室的人,你还可以怎样分类? 生:教师和学生

师:你是按职业分的。职业是你的分类标准。师:还可以怎样分? 生:男生和女生

师: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性别。

2、揭示课题

师:看来,世间同类事物都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前面认识的三角形是一个大家族,谁来说一说三角形的特点? 生:三条边,三个角。

师:是的,三角形的特点就在边和角上,以此我们怎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三角形的分类)3探究三角形按角和边分类情况(1)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探究分类情况。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认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且记住你的分类标准?下面4人一个小组开始学习。(教师参与几个小组学习)

师:你们小组分的不错。请把你们小组分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师:我给大家通报一个信息,第三小组已经按一个标准给三角形分了类,现在他们又在按另外一个标准进行分类。

(2)全班交流,抓住三角形的特点深化学习分类。师:大家都分好了吗? 生:分好了。

师:我们来看黑板。你们小组是按什么分的? 生:按角分的。

师:还有按角分的吗?请举手。部分生举手。

师:你们都认同这种分法吗? 生:认同。

师:老师也认同这种分法。

师:这类三角形角有什么特点?(师手指直角三角形)生:有一个直角。师:另外二个角呢? 生:锐角。

师:这类三角形你一眼就抓住了哪个角? 生:直角。

师:象这样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师:这类三角形你一眼就发现了哪个角?(师手指钝角三角形)生:钝角。

师:谁来给这类三角形取一个名字? 生:钝角三角形。

师: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另外二个角是什么角? 生:锐角。

师:这类三角形你们要抓住哪个角? 生:三个角都要抓。师:为什么? 生:三个角都是锐角。

师: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三个定义。师: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师:你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个角是钝角。

师:把你画的三角形举给大家看一看。师:你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师:为什么?

生: 有一个角是直角。师: 你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生:锐角三角形。师:为什么? 生:三个角都是锐角。

六、案例反思

这节课,我始终在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讨学习为主,在新授课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因为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我在课上只要学生自己能说的、能做的我就绝对不说、不做。整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当充分,并不是留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探索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多次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分类知识,我仅仅起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交流辩论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归纳、总结,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操作中感悟数学的能力,均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三角形的分类》不仅是小学几何知识学习得基础,也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尤其是三角形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切实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片段:

1、谈话导入,感受分类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客人(手指客人),我们应该怎样?(师带头

鼓掌)生鼓掌。

师:刚才的掌声预示着我们把教室的人分成了二类,有谁知道是哪二类吗?

生:主人和客人。师:清一清有几位客人? 生:二位。

师:还是我们教室的人,你还可以怎样分类? 生:教师和学生

师:你是按职业分的。职业是你的分类标准。师:还可以怎样分? 生:男生和女生

师: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性别。

2、揭示课题

师:看来,世间同类事物都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前面认识的三角形是一个大家族,谁来说一说三角形的特点? 生:三条边,三个角。

师:是的,三角形的特点就在边和角上,以此我们怎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三角形的分类)3探究三角形按角和边分类情况

(1)小组合作学习,初步探究分类情况。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认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且记住你的分类标准?下面4人一个小组开始学习。(教师参与几个小组学习)

师:你们小组分的不错。请把你们小组分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师:我给大家通报一个信息,第三小组已经按一个标准给三角形分了类,现在他们又在按另外一个标准进行分类。(2)全班交流,抓住三角形的特点深化学习分类。师:大家都分好了吗? 生:分好了。

师:我们来看黑板。你们小组是按什么分的? 生:按角分的。

师:还有按角分的吗?请举手。部分生举手。

师:你们都认同这种分法吗? 生:认同。

师:老师也认同这种分法。

师:这类三角形角有什么特点?(师手指直角三角形)生:有一个直角。师:另外二个角呢? 生:锐角。

师:这类三角形你一眼就抓住了哪个角?

生:直角。

师:象这样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师:这类三角形你一眼就发现了哪个角?(师手指钝角三角形)生:钝角。

师:谁来给这类三角形取一个名字? 生:钝角三角形。

师: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另外二个角是什么角? 生:锐角。

师:这类三角形你们要抓住哪个角? 生:三个角都要抓。师:为什么? 生:三个角都是锐角。

师: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三个定义。师: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师:你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生:钝角三角形。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一个角是钝角。

师:把你画的三角形举给大家看一看。师:你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生:直角三角形。师:为什么?

生: 有一个角是直角。师: 你画的是什么三角形? 生:锐角三角形。师:为什么? 生:三个角都是锐角。

四、案例反思

这节课,我始终在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讨学习为主,在新授课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因为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我在课上只要学生自己能说的、能做的我就绝对不说、不做。整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当充分,并不是留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探索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中,多次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分类知识,我仅仅起了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探索、交流辩论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归纳、总结,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操作中感悟数学的能力,均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三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是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教科书上第一次出现的学习内容。虽然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小数有一定接触与了解,如商品价格等,但较为零碎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缺乏提升与概括。如何从生活的数学进行提炼为数学知识,我校教师在教学观摩课上的做法是:

教学实录:

在学生汇报调查商品价格并通过量身高了解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之后,屏幕上出示米尺。

一位小数的教学:

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每份是几分之几米?

生:每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

师:1/10米,如何用小数来表示,该怎样表示?有什么理由?

生:可以写为0.1米。因为1角是1元的1/10,写为0.1元。1/10米是1分米同样的道理写为0.1米。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生:1 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师: 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电脑课件出示米尺,用红色显示: 1/10米=0.1米。)

师:3分米,就是几分之几米? 用小数怎样表示?

生:3分米就是3/10米,也是0.3米。

师:3/10米有()个1/10米,0.3米有()个0.1米。

课件出示:3个0.1米=0.3米。

生:3/10米有3个1/10米,0.3米有3个0.1米。

师:0.3米用分数为表示可以怎样说?

生:0.3米有3 个1/10米,也是3/10米。

生:直接说3/10米。

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举例吗?(这时同学纷纷举手。)

生:7/10米等于0.7米,就是7分米。7分米就是7/10米等于0.7米。

生: 2分米就是2/10米,也就是0.2米。……

板书:1/10米=0.1米 3/10米=0.3 米 7/10米=0.7 米 5/10米=0.5米……

师:如果是1/

10、3/

10、7/

10、5/10分别可以用什么小数来表示?

生:1/10=0.1、3/10=0.3、7/10=0.7、5/10=0.5

师:0.3、0.7、0.5分别有几个0.1?谁还能例举别的?

生:(略)

板书:1/10=0.1 3/10=0.3 7/10=0.7 5/10=0.5

二位小数的教学:

师: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

生:1 厘米是1/100米,1/100米=0.01米。

师:1厘米是1/100米,就是0.01米。那么请你推理一下7/100米、13/100米、75/100米各是几厘米?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

生:分别为0.07米、0.13米、0.75米。

师:对。0.07米、0.13米、0.75米各有几个0.01米或1/100米。

生:0.07米有7个0.01米;0.13米有13个0.01米;0.75米有75个0.01米。

师:如果是7/100、13/100、75/100可以用什么小数表示?

生:0.07、0.13与0.75。

板书:7/100=0.07、13/100=0.13、75/100=0.75

师:0.07、0.13与0.75各有几个0.01?生:(略)。

师:谁能例举象这样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小数?并说一说它有几个0.01或1/100?

三位小数的教学:

师:1毫米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毫米的刻度分别用分数与小数表示。(学生小组气氛热烈。)

汇报:9毫米=9/1000米=0.009米;998毫米=998/1000米=0.998米;550毫米=550/1000米=0.550米;97毫米=97/100米=0.097米。……

师:0.009米、0.998米、0.550米、0.097米各有几个0.001米?

生:略。

师:如果是9/1000、998/1000、550/1000、97/1000用什么小数表示?各有

几个0.001?生汇报,教师板书。(略)

小组讨论:

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几分之几?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生:表示十分之几的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是二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是三位小数。

生: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如果是四位小数呢?

生:表示万分之几,……

分析:

1、把生活情境中的数学抽象为纯数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只有用逻辑关系建立结构,它才成为数学,而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当然从最低的层次开始,也就是对非数学的内容进行数学化,以保证数学的应用性,同时还应进行到下一个层次,即至少能对数学内容进行局部的组织。”在弗赖登塔尔看来,没有数学化就没有数学,对数学的教与学,也就围绕着数学化来展开。执教者根据这一理论,组织了教学,让学生亲历了数学化的过程。在结合一些实际生活经验,如物价、量身高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小数是如何产生的之后,运用课件这较为直观的手段,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的1分米,也就是1/100米,化为小数0.1米,进而引出1/10米=0.1米、3/10米=0.3 米、7/10米=0.7 米、5/10米=0.5米……接着抽象出1/10=0.1、3/10=0.3、7/10=0.7、5/10=0.5……这种数学活动,让学生亲历了从生活数学抽象出纯数学,也就是学习者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这样学生从具体内容中抽象出的数学知识,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2、在数学化中掌握学习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目的,就得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执教者在让学生学习几个特殊的小数后就由学生运用推想来举例,并通过课件来验证;在让学生学习三位小数时,讲清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之后,由学生自主地选定一个毫米的刻度用小数表示,并表述其意义,接着让学生概括小数的意义,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整个过程,让学生在直观感知——推想——例证——概括中学习,学得主动,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联想、例举、推理概括的学习方法。

3、在数学化中获取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它隐形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是数学活动中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内在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高度概括总结。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思想,反过来数学思想又帮助了学生理解与解决数学问题。不管是以实物操作上升到模型化,还是由模型化的知识回到现实中,我想要有一个适合小学生探究学习的数学情境,在这情境中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了数学思想方法。如上述小数意义的教学是以“米尺”为情境,采用课件显示:3/10米=0.3 米,9/1000米=0.009米等,这样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由分数转换为小数,感受等值替换的数学思想。这样,为今后学习用“等量关系”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这里情境创设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认为小学生对“人民币”较有生活经验基础,应以“元、角、分”为情境。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小学生进行数学化的学习情境,值得探讨?

我想不管以什么为情境,小学数学进行数学化教学,首先应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认识规律进行教学。顾泠沅先生提出:实现数学化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表象操作和符号操作,表象操作是一个中介,借助这个表象操作,实现了从动手操作到算式表示的过渡,越过了形式化的难关。由此可见,借助数学情境建立数学表象是数学化的关键;再者,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一个“最近发展区”数学情境,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正如《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使数学化教学更有实际意义。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1.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不可行)

那有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科学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的长方形想: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几排?(学生操作时,老师把表格画在黑板上)

(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依次在表格中板书出来)请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这个长方形.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

前面讲过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面积”代替“总个数”,在表格图“总个数”下面写上“面积”(平方厘米).

下面就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

2.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

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思考: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不用动手摆,脑子里想一想.如果长方形长5厘米、10厘米……一排可以摆几个呢?那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长几厘米,每排就摆几个.

师:那么就是说,长可以代替“每排个数”.老师在表格中“每排个数”

下面写出“长”(厘米).

再看,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沿着宽可以摆这样的几排呢?同学们不用动手摆,怎么知道可以摆3排呢?能不能说出宽与排数的关系?

生: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成这样的几排.

师:那么,也就是说用“宽”可以代替“排数”.(老师在表格中的“排数”下面写上“宽”(厘米).请同学们很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3.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投影出示:D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表格,请仔细观察,再回忆一下,刚才的图A、图B、图C、图D.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最简单的)谁能概括出来?

学生总结归纳出:

长方形面积=长×宽(老师板书)

回顾一下,对照表格进行验证.

出示例题: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己解这道题.做完后,互相交换检查一下.

订正时,老师板书:

5×3=15(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1.填表.(学生口答)

2.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

A.18厘米B.18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周长是()

A.24分米B.32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问:它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多少米?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五、课后作业.

1.一台电视机的外壳,一个面的长是44厘米,宽是3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量出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算出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选择一块长方形的地,沿着地边量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再算出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板书设计

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物体或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亲自动手摆一摆,仔细观察,动脑筋想,从而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在教案设计上,一步一步深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自己悟出求长方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巩固反馈练习的安排,考虑到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检查,又注意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1.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的操场面积,用一平方米的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地拼摆,可行吗?(不可行)

那有没有什么可行的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科学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学习新课.

1.动手操作,弄清基本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与总个数的关系.

请同学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的长方形想:一排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一共摆了几排?(学生操作时,老师把表格画在黑板上)

(一排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依次在表格中板书出来)请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出上面这个长方形.

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每排个数×排数=总个数)

前面讲过有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多少.所以可以用“面积”代替“总个数”,在表格图“总个数”下面写上“面积”(平方厘米).

下面就用简便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

2.想象操作,弄清过渡关系:

长与每排个数、宽与排数的关系.

投影出示:C

思考:这个长方形长4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不用动手摆,脑子里想一想.如果长方形长5厘米、10厘米……一排可以摆几个呢?

那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长几厘米,每排就摆几个.

师:那么就是说,长可以代替“每排个数”.老师在表格中“每排个数”

下面写出“长”(厘米).

再看,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沿着宽可以摆这样的几排呢?同学们不用动手摆,怎么知道可以摆3排呢?能不能说出宽与排数的关系?

生:宽是几厘米,就可以摆成这样的几排.

师:那么,也就是说用“宽”可以代替“排数”.(老师在表格中的“排数”下面写上“宽”(厘米).

请同学们很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3.理解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关系.

投影出示:D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对照表格,请仔细观察,再回忆一下,刚才的图A、图B、图C、图D.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最简单的)谁能概括出来?

学生总结归纳出:

长方形面积=长×宽(老师板书)

回顾一下,对照表格进行验证.

出示例题: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它的面积是多少?

师: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请同学们自己解这道题.做完后,互相交换检查一下.

订正时,老师板书:

5×3=15(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1.填表.(学生口答)

2.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面积是().

A.18厘米B.18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4分米,周长是()

A.24分米B.32平方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48平方米.问:它的长和宽分别可以是多少米?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要想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计算长方形面积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长和宽的单位名称要先统一)

五、课后作业.

1.一台电视机的外壳,一个面的长是44厘米,宽是3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量出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算出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选择一块长方形的地,沿着地边量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再算出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面积的意义,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物体或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亲自动手摆一摆,仔细观察,动脑筋想,从而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在教案设计上,一步一步深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自己悟出求长方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巩固反馈练习的安排,考虑到对所学新知识的巩固、检查,又注意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方案: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 抢凳子、拍皮球、夹沙包、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 孩子 听不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想通过这些纸条知道哪个活动的人最多,怎么办呢?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

学生开始讨论。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三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这节课通过运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整理。使学生学会了统计的方法从而充分体现了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知识的多元化,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下载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规范学生作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严谨性 二街第二小学李仁敏 在几十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时,体现出极大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案例分析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小数的产生与意义”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是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教科书上第一次出现的学习内容。虽......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教学案例(大全)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计算》教学案例 蝶 变 ── 一节学生没有教科书的课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就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安排的我的四年级数学公开课了,教学内容是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闫大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材简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一、四则运算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教学方面的书刊,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师们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本学期行将完毕,这时又该静下心来把这学期的工作总结一下了,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学做个......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1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丰富的信息处理活动,拓宽学习天地,让学生感受信息社会、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化学生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