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大第七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常识
本单元包括“身边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今昔”2课。【单元目标】
1.在认知学习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传播信息;了解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现代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
2.在动作技能学习领域,让学生初步建立对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感性认识。
3.在情感学习领域,初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第1课
身边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传播信息,让学生初步体验如何将信息传播给他人。
2.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了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这些设备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理解信息传播的不同方式。【教学方法】 讲解、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㈠图片激趣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点点鼠”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讲解本学期学习内容。
㈡教学身边的新鲜事的传播方法有哪些?
1.学生自我回顾传播新鲜事的方法有哪些,并记录下来,看哪个小朋友记录的方法有多有清楚?
2.分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并对表现优秀者进行表扬!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规范用词时参考教材的描述)传播的方法: 声音类:说话,打电话;文字类:写信(写作文);图片类:画图,摄影;视频类:摄像;综合类:网络。㈢教学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及作用: 1.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信息技术设备; 2.教师讲解所列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 教师讲解部分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收录机 ㈣巩固练习:
把书上还没有列举的信息技术设备说出来,并介绍他们都有什么作用? ㈤总结结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后记:
第2课
信息技术今昔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
2.让学生认识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这些设备在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是认识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练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教师通过谈话引入:人类从古到今所的经历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二、劳动中的语言交流、结绳记事是较早的信息技术,甲骨文等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特别是中国宋朝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和信息的记载、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古代利用烽火台、驿站、信鸽等比较快速的传递信息,现代社会的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卫星遥感、航测、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通讯技术为我们提供着各种丰富的信息,大量事例和图片的介绍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知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作为教学中的重点介绍——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测和卫星遥感技术在救灾中的应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等,教师可重点介绍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励孩子们从小立志学好信息技术。
三、说一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描述 部分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和作用,让学生实际体验信息技术的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看一看的内容中,列举了一些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作用,其中:卫星天线是接收和发送卫星传播的信息;射电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种用来测量从天空中各个方向发来的射电能量(信息)的一种天文仪器。它具有高定向性天线和相应的电子设备;机器人是一种机械构造,外形上有的像人类的身体或局部器官,延伸或强化人类的一种或多种器官功能,完成一定的生产生活任务; 最后一幅插图是中国独立自主开发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截至2010年8月1日,共有5颗卫星在轨运行,数量会逐步增至30余颗,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
四、写一写:中有液晶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最后一幅图是我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本课“做一做”的答案是:文字、活字印刷、广播、计算机、互联网、3G手机。教学后记:
二、操作系统基础
本单元包括“计算机大家庭”、“用鼠标玩游戏”、“键盘ABC”、“认图标寻宝藏”、“奇妙的窗口”、“桌面变变变”6课内容。【单元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和初步认识键盘。
3、认识桌面、窗口和常见图标,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4、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第3课
计算机大家庭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认识和了解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作用,认识和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其他设备。
2.了解计算机的使用规范,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的主要设备。【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练习【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机主要组成设备的实物。在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素材(包括实物、图片、影像等)。
二、本课是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第1课,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补充一些适合本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有关计算机发展的小故事,或播放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相关影像资料,或展示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图片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在本课的第1小节,教材介绍了计算机组成中的“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它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这一点作为任课老师必须清楚。但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难度,建议不要随意增加教材的难度。
四、计算机的键盘和鼠标是整个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计算机硬件教学的重点,因此,老师应当特别重视,但本课中老师应当主要抓住键盘和鼠标的特征来教学,而不必讲它们的工作原理。教学后记:
第4课
鼠标点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启动与关闭计算机。2.认识和了解操作系统桌面的构成元素。3.了解鼠标的基本构成,学会正确手握鼠标。4.正确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和双击操作。【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鼠标的指向、单击和双击操作;教学难点是正确掌握鼠标的双击操作。【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练习【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本课内容是按照学生开机的实际过程进行编排。教师可以在学生开机的过程中对开机方法、桌面认识进行讲解。在这里要注意,为了让学生不局限于仅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所以在知识窗里出现了四种不同操作系统的桌面,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找一些不同操作系统桌面图向学生介绍。操作系统部分只作介绍,不宜讲得过深。
2.本课重难点是鼠标的操作,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感受“鼠标”这种计算机设备的实物。在本节课教学之前,老师还可收集一些有关“鼠标”的素材(包括 实物、图片、影像等),以备教学之用。
3.尽管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的鼠标,但在学习方式上与前一节课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本节课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玩游戏)在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去学习和巩固鼠标的几种操作要点,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教学方式。其次,本节课主要是学习鼠标的几种操作,其教学难度显然比前一节课更大。第三,通过玩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玩游戏,也更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3.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通过计算机玩游戏,因此,老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计算机也能玩游戏,而且还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启动游戏”和“用鼠标玩游戏”,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4.对教材中“关闭计算机”一节的教学,可以安排在最后进行,但必须在课内完成。这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后记:
第5课
键盘ABC 【教学目标】
1.了解键盘作为主要输入设备的作用和部分功能键盘的功能; 2.掌握字母、数字、符号和功能键的键名;
3.通过感知、识记、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熟悉键盘的字母键组成与位置;
4.学会键盘游戏的游戏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键盘的分区与分类。教学难点:键盘中常用功能键的认识。【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练习【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鼠标操作的简便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给键盘输入教学带来一定难度。所以教材的编写中既强调的规范性,又增强了趣味性,通过实际键盘入手,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编写了多款键盘游戏,通过循序渐进的键盘游戏完成学生的键盘认识。
2.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看一看、数一数、敲一敲、分一分等方法都值得推荐。特别是键盘的分类和字母键位置的掌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强化。闭眼训练、游戏练习、同桌监督、游戏竞赛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训练必须循序渐进,游戏中要加强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
3.键盘游戏在教学资料光盘中提供,教师也可在有关网站上下载一些适合的其他练习软件。教师对游戏的节奏和进度应有总体的把握,绝不可一游到底。教学后记:
第6课
认图标寻宝藏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桌面图标,能区分“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这三类图标。2.能够按正确的方法找到指定的图标。【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正确认识和理解“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这三类图标的涵义和区别。教学难点是按正确的方法找到指定的图标。【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练习【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由于本节课既涉及到进一步巩固鼠标的操作,又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这三类图标的涵义和区别,同时,还要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去感受“路径”的概念(当然,在教学中不应讲得过深),所以建议本节课在计算机室上。
2.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最好以师生共同探索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
3.请注意本节课教材中,对“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三类图标的形象比喻,它说明了三点:一是“驱动器”图标中可以装“文件夹”图标和“文件”图标;二是“文件夹”图标中还可以再装“文件夹”图标和“文件”图标。三是“文件”图标中不能再装其他任何图标。
4.本课《教材》中配置了两个计算机游戏,通过对“认识图标”游戏的玩耍,将会加深学生对 “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这三类图标正确理解。教学后记:
第7课
奇妙的窗口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窗口的三种状态,即“最小化”、“最大化”和“还原”,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状态。
2.能够选定特定的窗口,并会进行窗口间的切换和调整窗口的位置、大小。【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窗口 “最小化”、“最大化”和“还原” 的三种状态,窗口的位置及大小的变化操作。
难点:掌握改变窗口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操作。【教学方法】 讲解、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㈠激趣引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在我们的桌面上有“中国经典寓言故事”这个图标,里面藏着好看的故事,可怎样才能看到呢? ㈡认识窗口
教师演示:双击打开文件。
像这样,桌面上出现了一个框,仿佛在桌面上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把它称为窗口。
学生练习打开窗口。
教师依次展示多个窗口:这些窗口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总结:都有标题栏、菜单栏、边框、窗口按钮和滚动栏。㈢认识窗口的状态
教师展示最大化和还原的窗口,这两个窗口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教师小结:显示的内容一个内容多一个内容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状态呢?请再仔细观察窗口按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练习三种按钮,仔细观察窗口状态变化。㈣窗口的大小变化
教师示范拖动边框进行窗口大小 学生练习㈤窗口的滚动
如果窗口里的内容太多,即使最大化也无法看到全部内容,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学43页,再按书中方法练习。㈥窗口的排列
有时为了便于同时观看两个以上的窗口内容,我们还可以把窗口并排显示。学生尝试。
如果多个窗口同时打开,怎样才能看到后面的窗口呢?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㈦总结结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后记:
第8课
桌面变变变
【教学目标】
1.掌握设置桌面的几种常用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计算机桌面。2.了解屏幕保护的设置方法和电源管理的方法。3.培养审美意识和环保节能意识。【重难点】
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计算机桌面。【教学方法】 讲解、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在教学之前,老师一定要为学生准备用于换取桌面的图片。
2.本课的课型应当是一种操作课,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教学,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看谁所换的桌面最漂亮。3.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示范,因为在更换桌面背景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鼠标的单击左键、单击右键等操作。
4.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如何选择“桌面”选项卡,如何使用“背景”列表框和“位置”下拉列表框老师也应当进行详细示范。
5.对于“探一探”中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去操作、探索,而且,结合“屏幕保护程序设置”中的“电源管理”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形成节能环保意识,教师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设置方法,对低碳、环保等概念可做适当介绍,但不宜过于深入。教学后记:
三、金山画王
本单元包括“涂鸦世界、装扮秋天、龟兔赛跑、小熊请客、海底世界” 共5课内容。金山画王是一个富有童趣的绘画软件,非常适合作为初学信息技术的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平台。【单元总目标】
1.了解金山画王的基本功能,掌握画笔、区域倒色、几何图形、区域选择等工具的操作,并能将多种工具综合运用;
2.通过撤消、复制、粘贴等操作,感受用“金山画王”画画和在纸上画画的不同之处,体验计算机画画带来的乐趣;
3.通过自主尝试学习,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操作习惯。【必备知识技能】
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必须先学会使用鼠标。【教学建议】
本模块教材在任务设置上,以兴趣为起点,所选内容均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感受、尝试,愉快地学习。
第9课 涂鸦世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金山画王各区域功能;
2.学会选取画笔颜色,设置画笔粗细与曲直,并能保存作品; 3.通过尝试操作,学会自主认识更多的功能按钮,体验学习方法; 4.尝试“橡皮”工具、“撤消”按钮的使用,感受用“金山画王”画画和在纸上画画的不同之处,体验“金山画王”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为画笔选取不同的颜色,合理设置画笔的粗细与曲直。【教学方法】 讲解、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本课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去体验、感知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尽情感受金山画王所带来的乐趣。
2.教学认识功能按钮部分的学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找出功能键的名称,并以此学习方法为例,举一反三,根据教材内容的提示,找到新建画纸、选择画笔等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方法的学习完成更多类似任务,也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选取画笔颜色,设置画笔粗细与曲直部分的教学,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由教师示范完成或让学生大胆尝试,师生归纳总结的方式完成。4.学生涂鸦的题材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题材简洁易画。
5.“橡皮”工具、“撤消”按钮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用电脑画画的优势,让学生体验到“金山画王”画画和在纸上画画的不同之处,享受“金山画王”带来的乐趣。【相关概念】 “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卢仝有个儿子叫添丁,喜欢乱涂乱写,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唯妙唯肖。后来“涂鸦”逐渐演变成了带有时代色彩的艺术行为。涂鸦主要的介质为墙,但进入20世纪后期,涂鸦所依赖的介质不只是墙了。到了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许多人将涂鸦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往多元化发展。教学后记:
第10课 装扮秋天
【教学目标】
1.学会在“金山画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黑白线稿背景;
2.熟悉“区域倒色”工具和“吸色管”工具的运用,并能熟练地为自己的作品涂色;
3.通过尝试,自主学习“渐变倒色”工具,学会举一反三;
4.感受不同色彩的搭配效果,结合已有审美基础,进一步了解色彩的搭配方法;
5.感受秋天的色彩斑斓,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金山画王中倒色工具的运用。教学难点:合理地搭配颜色。【教学方法】 讲解、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课前应让学生充分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
2.黑白线稿背景的选取过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尽量让学生通过已有操作经验,结合教材,自主完成。
3.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如填色时将线条颜色改变等情况时,可提示学生及时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撤消”按钮进行撤消,让学生充分感受电子画画的优势,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4.颜色选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教师对典型的色彩搭配可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搭配方法和主要禁忌。对学生作品画面色彩要求谐调即可。教学后记:
第11课 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
1.熟练地选取不同风格的背景图片;
2.学会根据提示对图片角色和动画角色进行缩放、旋转等调整;
3.理解画面的层次,能由远到近地调用角色,并合理调整角色间远小近大的关系; 4.通过用金山画王“画”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动物,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画面需要,恰当地调整图片角色或动画角色大小、位置等属性。
教学难点:有层次地摆放角色,并合理调整角色间远小近大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解、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调入角色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利用教材和软件的提示,恰当地调整图片角色或动画角色大小、位置等属性。
2.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主角的设计和调用,从中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方法,再设置情境,想让更多的观众观看比赛怎么办呢?让学生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操作练习,调用更多的观众角色到场景中。3.调用更多角色到场景时,要以从远到近的顺序调入,角色应远小近大。这是本课的难点部分,关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调入较远的动物,再调入较近的。
4.动画角色的调用部分可作为拓展内容,让学生利用已有学习经验尝试操作。教学后记:
第12课 小熊请客
【教学目标】
1.学会几何图形工具的选择和线条粗细的设置; 2.掌握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进行画画的方法; 3.能熟练地使用橡皮工具擦出画面中多余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画出小动物。【教学方法】 讲解、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绘画的对象应尽量简洁、易画,并易于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组合。
2.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组合出小动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难在绘制不同几何图形时,图形位置的摆放。学生绘画过程中,如果几何图形的大小、位置摆放不合适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撤消”按钮进行撤消后重画。
3.运用橡皮工具擦出多余部分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小心,只能擦出多余的部分,不能把正常的密闭图形擦破了,否则在填充颜色时将不能正常填充。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上“友情提示”部分内容,可让学生探索为什么不能擦破。
4.“探一探”中让学生尝试更多的几何图形工具时,让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打开学生创作思路,不要局限于只画动物,也可画花草、器物等。教学后记:
第13课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工具在复制和粘贴过程中的作用; 2.初步掌握复制和粘贴的方法;
3.熟练掌握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进行画画的方法;
4.通过体验运用复制和粘贴方法将一条鱼变多条鱼的过程,感受用计算机画画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制和粘贴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区域工具选择对象和取消选择。【教学方法】 讲解、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1.选择工具的运用是本课中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理清思路:选中对象—复制—粘贴—调整,每个不同对象的复制和粘贴前都应选中对象,否则计算机不知道你要复制什么。学生选中对象后,可能会忘记取消选择,此时需要在画面上画其它内容时就画不上去了,这时必须取消选择才行,这个问题容易让师生找不到原因,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此机会,培养学生严谨的操作习惯。
2.复制和粘贴是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制和粘贴方法带来的方便、快捷,可让学生再次对比与纸上画画的区别,享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家带来的乐趣。
3.着色部分的教学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自主学习,教师注重细节问题,如没有密闭的线条内填不了颜色等问题的指导和帮助。教学后记:
第二篇:重大(第七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重大(第七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常识
本单元包括“身边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今昔”2课。【单元目标】
1.在认知学习领域,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传播信息;了解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现代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2.在动作技能学习领域,让学生初步建立对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感性认识。3.在情感学习领域,初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教学建议】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古今中外的人类生活中时刻都存在着信息技术,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停地发展和变化,信息技术朝着更有利于提升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发展。教学中尽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和他所了解的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入手,通过系统地让学生认知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和兴趣。
第1课 身边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是如何传播的,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传播信息,让学生初步体验如何将信息传播给他人。
2.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了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身边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这些设备的作用;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信息传播的不同方式。【教学建议】
本课是第7版(三年级起点)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开篇入门课,重在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感受信息传播的不同方式,认识身边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这些设备的作用。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可结合大量表现信息传播的图片教学,教师可以就近取材,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和教室里的信息技术设备,并介绍这些设备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学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在教材上填写: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比如说:让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让人们能更加快速了解各种信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生活质量„„)【相关概念】
信息:通常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总称。
信息处理:按照一定目的、利用一定设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从广义讲,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各种操作。从狭义上讲,专指图书馆、报社、广播电视、情报等部门对信息进行收集、存贮、分析、加工、传输、发布。
信息社会:又称信息化社会。它是相对于工业社会而言的。在信息社会中,信息被视为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支柱。信息社会属于智力密集型社会,社会劳动力结构将变为以脑力劳动者为主,科学家、信息处理人员成为主要劳动者。整个社会的体制结构向着多样化、小型化和分散化的方向发展。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提出信息社会具有7个特点:1.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电脑,主要功能是代替、加强人类的脑力智能;2.生产出大量的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3.出现了由信息网和数据库组成的信息公用事业,电脑成为整个社会的象征;4.社会的主导产业是“知识产业”;5.“目标原则”是信息社会的基本原则,主要的社会体系是志愿性的社区、资源共享;6.以实现“时间价值”为目标;7.大量生产知识及电脑化。
信息时代:这里所指的“时代”是对人类社会时间序列的一种划分。从广义讲,信息时代是指整个信息社会所代表的时代。人们通常把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作为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分水岭,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从现实讲,真正能体现“电脑成为整个社会象征”,应从21世纪开始,因此人们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的开始。
【教学过程】 ㈠图片激趣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点点鼠”的形象,激发学生兴趣;讲解本学期学习内容。㈡教学身边的新鲜事的传播方法有哪些?
1.学生自我回顾传播新鲜事的方法有哪些,并记录下来,看哪个小朋友记录的方法有多有清楚?
2.分组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并对表现优秀者进行表扬!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规范用词时参考教材的描述)传播的方法:
声音类:说话,打电话;文字类:写信(写作文);图片类:画图,摄影;视频类:摄像;综合类:网络。
㈢教学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及作用: 1.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信息技术设备; 2.教师讲解所列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 教师讲解部分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收录机 ㈣巩固练习:
把书上还没有列举的信息技术设备说出来,并介绍他们都有什么作用? ㈤总结结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第2课 信息技术今昔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2.让学生认识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了解这些设备在生活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是认识信息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教师可通过人类从古到今所的经历了解到信息技术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劳动中的语言交流、结绳记事是较早的信息技术,甲骨文等文字的产生,印刷术特别是中国宋朝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和信息的记载、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中国古代利用烽火台、驿站、信鸽等比较快速的传递信息,现代社会的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特别是计算机及网络、卫星遥感、航测、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通讯技术为我们提供着各种丰富的信息,大量事例和图片的介绍和展示,让学生充分感知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作为教学中的重点介绍——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航测和卫星遥感技术在救灾中的应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等,教师可重点介绍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励孩子们从小立志学好信息技术。
在说一说的内容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描述 部分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和作用,让学生实际体验信息技术的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看一看的内容中,列举了一些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作用,其中:卫星天线是接收和发送卫星传播的信息;射电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种用来测量从天空中各个方向发来的射电能量(信息)的一种天文仪器。它具有高定向性天线和相应的电子设备;机器人是一种机械构造,外形上有的像人类的身体或局部器官,延伸或强化人类的一种或多种器官功能,完成一定的生产生活任务; 最后一幅插图是中国独立自主开发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截至2010年8月1日,共有5颗卫星在轨运行,数量会逐步增至30余颗,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写一写中有液晶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最后一幅图是我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本课“做一做”的答案是:文字、活字印刷、广播、计算机、互联网、3G手机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1,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是信息时 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 火台信息的传递,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子)你们从这些图 片中能了解什么东西? 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2,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 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 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 息.教材没有给出信息的标准定义, 你能通过网络找找别 人是怎么给“信息”下的定义吗?多找几个,并写明你最 喜欢哪个定义.提出信息的概念.信息指的是用语言,文字,图像, 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它涉及人类所有的活动.3,信息的形式 我们刚刚看到的有哪些形式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有图形图像信息,有声音信息,还有影视 信息等等.二,阅读 知识窗 五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诞生 2.文字的创造 3.造 纸,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出现 5.微 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引导探索信息的特征
1,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 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 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 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 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 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要依附在一定 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学生回答:依附性 可存储性
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 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 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 学生回答:可传递.对了,信息具有传递性.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各 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 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学生回答:两种思想.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 信息在我们之间 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中一 个特征:共享性
四、小结 教学反思:
二、操作系统基础
本单元包括“计算机大家庭”、“用鼠标玩游戏”、“键盘ABC”、“认图标寻宝藏”、“奇妙的窗口”、“桌面变变变”6课内容。【单元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和初步认识键盘。
3、认识桌面、窗口和常见图标,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4、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本单元是信息技术入门的一个基础单元,所学知识和技能都将对以后各单元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鼠标的操作、键盘的初步认识等内容,涉及概念性、知识性内容较多,部分内容操作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形式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无穷魅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并明确每个教学内容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当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了便于讲解,本套教材以较为常见的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图形化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方法,了解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学生大多数有一定的了解或接触,对计算机有一定的神秘感,觉得很好奇。本单元内容的安排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的一般思路来设计的。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和把握,但本阶段内容较枯燥。教学不当,就会使学生对本学科失去兴趣,影响以后对本学科的学习。因此本阶段的教学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组织教材。在教学方式上,要从技术性的指导,逐步转变为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的培养,团队的协作。教学的形式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学生带领的方式,通过学生来传递学到的知识。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从讨论中逐步总结筛选出相对正确的结果。在教学中要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讲课,以避免将信息技术课上成计算机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法指导方面对学生多进行一些辅导工作,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操作经验,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组式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可以采用示范式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任务教学等多种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能,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做中学”等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计算机组成,掌握鼠标器、键盘的操作,学生在活动中轻松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意识。
第3课 计算机大家庭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认识和了解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作用,认识和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其他设备。
2.了解计算机的使用规范,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的主要设备。【教学建议】
1.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机主要组成设备的实物。在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素材(包括实物、图片、影像等)。
3.本课是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第1课,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中补充一些适合本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有关计算机发展的小故事,或播放一些有关计算机的相关影像资料,或展示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图片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在本课的第1小节,教材介绍了计算机组成中的“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它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这一点作为任课老师必须清楚。但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难度,建议不要随意增加教材的难度。
5.计算机的键盘和鼠标是整个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对计算机硬件教学的重点,因此,老师应当特别重视,但本课中老师应当主要抓住键盘和鼠标的特征来教学,而不必讲它们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4、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教学准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边看书边思考: ①计算机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计算机软件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①,教师补充说明并注意纠正。
学生答后,追问: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教师说明: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像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若计算机只有硬件,就好比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还不能为人们做事,要让它“活”起来,还要让它掌握“知识”、形成“思想”--这就是软件。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②,你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等部件所组成。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③。
学生答后,教师简介常用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系列、Linux等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以及他们的作用。
6、学们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软件大都是外国人开发的,7、像操作系统Windows、办 公软件Office、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等等,他们把这些软件的价格卖得很高,但由于中国人还没有开发出同等优秀的软件,还是只能高价买进。但是有志气的中国人已经不甘落后,也开发出了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KV3000、超级解霸等,但数量还很少,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等待着同学们学好知识去开发。
三、学生模仿硬件作“自我介绍”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四大部分组成的,它们协调工作,各显神通。它们究竟有何神通,你认为谁最重要呢?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
一、计算机的硬件”这部分内容。然后同学们,你就是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四部分中的一个,这样同学们就分成了四组,你要向其他同学说明自己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让其他同学觉得计算机少了你还真不行。至于角色的分配,等同学们读书后自己选择。
同学们先完整地读一下整段内容,再选择其中一个认真仔细地读,为你的发言作好充分准备,来说服其他同学,你还可以拉你的同伙来帮助你说服他们。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其辅以图片说明。
四、学习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
阅读课文内容,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①人工处理信息与计算机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②人的什么相当于计算机的什么。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
教学反思:
第4课 鼠标点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启动与关闭计算机。2.认识和了解操作系统桌面的构成元素。3.了解鼠标的基本构成,学会正确手握鼠标。4.正确掌握鼠标的指向、单击和双击操作。【重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鼠标的指向、单击和双击操作;教学难点是正确掌握鼠标的双击操作。【教学建议】
1.本课内容是按照学生开机的实际过程进行编排。教师可以在学生开机的过程中对开机方法、桌面认识进行讲解。在这里要注意,为了让学生不局限于仅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所以在知识窗里出现了四种不同操作系统的桌面,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找一些不同操作系统桌面图向学生介绍。操作系统部分只作介绍,不宜讲得过深。
2.本课重难点是鼠标的操作,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感受“鼠标”这种计算机设备的实物。在本节课教学之前,老师还可收集一些有关“鼠标”的素材(包括实物、图片、影像等),以备教学之用。
3.尽管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的鼠标,但在学习方式上与前一节课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本节课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玩游戏)在进行学习,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去学习和巩固鼠标的几种操作要点,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教学方式。其次,本节课主要是学习鼠标的几种操作,其教学难度显然比前一节课更大。第三,通过玩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玩游戏,也更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3.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通过计算机玩游戏,因此,老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计算机也能玩游戏,而且还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启动游戏”和“用鼠标玩游戏”,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4.对教材中“关闭计算机”一节的教学,可以安排在最后进行,但必须在课内完成。这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教师手拿鼠标)问:小朋友们还记得这是什么?
“它到底有什么本领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可爱的鼠标。” 〔一〕、认识鼠标
出示不同鼠标图片,教师介绍鼠标的构造及各部分名称。教师边讲解边示意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 学生自己认识鼠标的左键、右键、滚轮等名称; 学生能尝试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把鼠标指向屏幕右下角时间图标上。请学生汇报指向时间图标看到的结果。教师对上述情况小结。
〔二〕、用鼠标“排座位”(鼠标的拖放)
1、教师展示一个已排好“座位”的桌面,比如:金字塔形,提出疑问:这个形状是怎么来的?
2、教师作简单的指向、拖动操作示意。
3、学生自己练习鼠标拖放功能。
4、教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问题统一反馈,强调在拖放鼠标时千万别松开左键。
5、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屏幕上的图标排排座位。
6、同学间相互欣赏,看看谁排最好。
〔三〕、用鼠标查生日
1、教师提出疑问:老师的生日是8月27日,但那天到底是星期几呢?怎样才能快速地知道?
2、演示双击打开“电脑钟”。
3、介绍“电脑钟”中列表框及一些按钮的使用方法。
4、学生练习:
练习双击打开“电脑钟”,体会双击时的速度间隔。练习对“电脑钟”中时间、日期等的改变方法。查一查自己今年生日是星期几? 你还发现“电脑钟”有什么新用途?
5、教师巡视,对出现情况及时给予指导,重点对双击速度作指导。
6、学生练习试一试,并把答案填写在书上。
7、教师检查学生作业情况。
8、指导学生关闭电脑钟。
(四)练习
这部分题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来不及做,可让动作快的学生相互帮助。
板书
第2课 可爱的鼠标
组成:左键、右键、滚轮(有的鼠标没有)指向、单击、双击 教学后记:
第5课 键盘ABC 【教学目标】
1.了解键盘作为主要输入设备的作用和部分功能键盘的功能; 2.掌握字母、数字、符号和功能键的键名;
3.通过感知、识记、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熟悉键盘的字母键组成与位置; 4.学会键盘游戏的游戏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键盘的分区与分类。教学难点:键盘中常用功能键的认识。【教学建议】
1.鼠标操作的简便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给键盘输入教学带来一定难度。所以教材的编写中既强调的规范性,又增强了趣味性,通过实际键盘入手,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编写了多款键盘游戏,通过循序渐进的键盘游戏完成学生的键盘认识。
2.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看一看、数一数、敲一敲、分一分等方法都值得推荐。特别是键盘的分类和字母键位置的掌握,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强化。闭眼训练、游戏练习、同桌监督、游戏竞赛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训练必须循序渐进,游戏中要加强指导,切不可放任自流。
3.键盘游戏在教学资料光盘中提供,教师也可在有关网站上下载一些适合的其他练习软件。教师对游戏的节奏和进度应有总体的把握,绝不可一游到底。【相关概念】 键盘:键盘是一组(排列好了的)数字键、字母键或功能键,用于把信息输入终端,从而送入既定的系统之中,是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输入设备之一。计算机键盘由83键键盘发展到101键、104键和107键键盘。107键盘比104键盘多了睡眠、唤醒、开机等电源管理按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鼠标这电脑好伙伴,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好伙伴,它是--(师出示一键盘)
生回答:键盘。
师:要想与电脑“说话”,指挥电脑工作,必须学会使用键盘。我们常用键盘输入数字、文字、指令、程序代码等。正确使用键盘是使用电脑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认识电脑键盘
1.师:老师手上的这款键盘是常见的标准键盘,它共有104键,称之为104键。请同学们看书本49页图一,认真观察并告诉老师键盘分为几个区?它们分别在哪里? 生看书并思考。
2.指名上讲台,用键盘演示给大家看。
三、活动一:认识主键盘区
1.对照图二,说一说主键盘区有哪些键,分别用什么色块表示。
2.师:键盘上的每一个键都有个键帽,在键帽上标有一个或两个符号,表示键的名称,有两个符号的一般以键帽下方的字符命名,如图3所示。
3.逐一认识数字键、基准键、上行键、下行键、退格键空格键和回车键在主键盘区的分布和功能。:
四、活动二:认识功能键区和光标控制键区
师:认识了主键盘区,我们再认识功能区,(出示键盘边讲边指)它位于键盘的最上部,运行软件后,它们会为我们提供快捷的功能,使我们操作电脑更加方便。学生对照图9,结合自己使用的键盘说说各键名称和功能。
五、活动三:认识小键盘区
师:当我们要输入大量的数字时,要用到什么键?它们位于键盘的什么位置?这个键区还有除了数字键,还有那些键?请同学们从图10找出答案。生找答案并回答。
六、活动四:认识指示灯区
1.对照图11,在自己键盘上找找指示灯区在键盘的什么位置?
2.做一做:找到与三个指示灯名称一样的控制键,按一按,观察指示灯亮、灭的变化。教学反思
第6课 认图标寻宝藏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桌面图标,能区分“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这三类图标。2.能够按正确的方法找到指定的图标。【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正确认识和理解“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这三类图标的涵义和区别。教学难点是按正确的方法找到指定的图标。【教学建议】
1.由于本节课既涉及到进一步巩固鼠标的操作,又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这三类图标的涵义和区别,同时,还要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去感受“路径”的概念(当然,在教学中不应讲得过深),所以建议本节课在计算机室上。
2.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最好以师生共同探索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
3.请注意本节课教材中,对“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三类图标的形象比喻,它说明了三点:一是“驱动器”图标中可以装“文件夹”图标和“文件”图标;二是“文件夹”图标中还可以再装“文件夹”图标和“文件”图标。三是“文件”图标中不能再装其他任何图标。
4.本课《教材》中配置了两个计算机游戏,通过对“认识图标”游戏的玩耍,将会加深学生对 “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这三类图标正确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我的电脑”,能区分软盘、硬盘、光盘。认识文件夹图标和常用文件的图标(包括位图文件、声音文件和影片文件图标)。
2、学会新建文件夹和给文件夹更名,并将图片另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下。
1、培养文件资料要分类整理存放的习惯。教学重点:
学会打开我的电脑,认识文件和文件夹。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电脑中有些什么资料,怎样使用这些资料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打开“我的电脑”
双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屏幕上就会出现“我的电脑”窗口,列出电脑中的软盘、硬盘和光盘等资源。
1、菜单栏
2、工具栏
3、软盘、硬盘和光盘
试一试:选择“我的电脑”中的某个盘符,单击工具栏上的属性按钮,看看会出现什么。
三、浏览硬盘内容
在“我的电脑”中双击硬盘C或D,就可以看到C盘或D盘的内容了。盘中有文件夹和文件。看不到时,请使用上下滚动条。
注意:不同的图标代表不同类型的文件。
四、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就可以把自己的画、作文等文件都可以放到这个文件夹上。这样,以后用起来就很方便了。
1、在“我的电脑”中,打开C盘下的MY DOCUMENTS文件夹。
2、单击屏幕右下角En 图标,选择[智能ABC输入法]。
3、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4、单击 “新建”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窗口就会出现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文件夹图标。
5、输入方文。
6、把鼠标指针移到方文外部并单击,名为“方文”的新文件夹就建好了。
教你一招:如果要更改已建好的文件或文件夹名称,只要在需要更名的文件或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就可以输入新名称了。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7课 奇妙的窗口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窗口的三种状态,即“最小化”、“最大化”和“还原”,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状态。
2.能够选定特定的窗口,并会进行窗口间的切换和调整窗口的位置、大小。【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窗口 “最小化”、“最大化”和“还原” 的三种状态,窗口的位置及大小的变化操作。教学难点是掌握改变窗口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操作。【教学建议】
1.本课适宜在计算机室里上,应当让学生操作。2.老师在讲授窗口三种状态时,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也跟随老师一边操作一边学习,并观察窗口的变化。
3.窗口右上角的按钮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三个按钮,但它实际上包含的四个按钮,其中“最大化”按钮和“还原”按钮是交替出现的两个按钮。应当特别注意窗口右上角按钮组中“最大化”按钮和“还原”按钮的区别和出现的规律,它们在出现时,窗口所处的状态应当与这个位置按钮的名称相反,即当出现“还原”按钮时,窗口是处于“最大化”状态;当出现“最大化”按钮时,窗口是处于“还原”状态。
4.在讲授“窗口的选定”时,老师应当讲清楚三点,首先,每一次只能选定一个窗口(这个窗口常常被称作“活动窗口”或“当前窗口”),而被选定的窗口的显示颜色比其他窗口的显示颜色更深。其次,如果要对哪个窗口操作,一般必须先选定那个窗口。第三,可心采用不同的方法选定窗口。
5.在讲授“改变窗口的位置”时,老师应当讲清楚四点,第一,只有当窗口处于“还原”状态(窗口右上角不出现还原按钮)时才能改变窗口的位置。其次,只有在窗口的标题栏处才能用鼠标拖动窗口,从而改变窗口的位置。第三,改变窗口的位置,常常可以更好地观察窗口。第四,经过拖动后的窗口一定是被选定的窗口(“活动窗口”或“当前窗口”)。6.在讲授“改变窗口的大小”时,老师应当注意三点,第一,可以在窗口边沿的任何地方用拖动鼠标的方式改变窗口的大小(只要窗口本身允许改变其大小),但窗口大小改变的变化过程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一点,老师可以演示给学生观看)。第二,如果要用拖动鼠标的方式来改变窗口的大小,那么,窗口必须处于“还原”状态(窗口右上角不出现还原按钮时)。第三,窗口的“最大化”按钮和“最小化”按钮也可以改变窗口的大小。
【教学内容】
参考教案 第7课 奇妙的窗口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窗口的三种状态,即“最小化”、“最大化”和“还原”,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状态。
2.能够选定特定的窗口,并会进行窗口间的切换和调整窗口的位置、大小。【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窗口 “最小化”、“最大化”和“还原” 的三种状态,窗口的位置及大小的变化操作。
难点:掌握改变窗口位置和大小的变化操作。【教学方法】 讲解、游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㈠激趣引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在我们的桌面上有“中国经典寓言故事”这个图标,里面藏着好看的故事,可怎样才能看到呢? ㈡认识窗口
教师演示:双击打开文件。
像这样,桌面上出现了一个框,仿佛在桌面上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把它称为窗口。学生练习打开窗口。
教师依次展示多个窗口:这些窗口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总结:都有标题栏、菜单栏、边框、窗口按钮和滚动栏。㈢认识窗口的状态
教师展示最大化和还原的窗口,这两个窗口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教师小结:显示的内容一个内容多一个内容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状态呢?请再仔细观察窗口按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练习三种按钮,仔细观察窗口状态变化。㈣窗口的大小变化
教师示范拖动边框进行窗口大小 学生练习㈤窗口的滚动
如果窗口里的内容太多,即使最大化也无法看到全部内容,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学,再按书中方法练习。㈥窗口的排列
有时为了便于同时观看两个以上的窗口内容,我们还可以把窗口并排显示。学生尝试。
如果多个窗口同时打开,怎样才能看到后面的窗口呢? 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㈦总结结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第8课 桌面变变变 【教学目标】
1.掌握设置桌面的几种常用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计算机桌面。2.了解屏幕保护的设置方法和电源管理的方法。3.培养审美意识和环保节能意识。【重难点分析】
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计算机桌面。【教学建议】
1.在教学之前,老师一定要为学生准备用于换取桌面的图片。
2.本课的课型应当是一种操作课,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教学,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看谁所换的桌面最漂亮。
3.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示范,因为在更换桌面背景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鼠标的单击左键、单击右键等操作。
4.在“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如何选择“桌面”选项卡,如何使用“背景”列表框和“位置”下拉列表框老师也应当进行详细示范。
5.对于“探一探”中的内容,不仅要让学生去操作、探索,而且,结合“屏幕保护程序设置”中的“电源管理”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形成节能环保意识,教师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学会设置方法,对低碳、环保等概念可做适当介绍,但不宜过于深入。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大家每天早上醒来之后会做什么啊? 生:穿衣服、洗脸、涮牙等等。
2、教师总结。总之,同学们每天早上起来之后都会把自己装扮一番。同学们,你看电脑小精灵一直在跟我们说话,它今天也装扮了一番,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美不美。
3、揭示课题。同学们它美丽吗?你想不想把自己的桌面来打扮?今天就来学习第2课《装扮桌面》。
二、教与学 1.美化桌面
(1)简单的桌面设置
a.我们到哪去设置桌面图片呢?(不知道操作的同学,参考学习书本)b.学生自主尝试。c.学生演示简单桌面设置。d.教师补充评价。
e.刚我们从列表框中只看到六幅图片,这里面还有没有呢,我们怎样可以看到呢?(滚动条的使用)(2)让更多图片成为桌面背景。
a.如果这里都没有自己喜欢的图片,希望能选择其他的图片作为桌面背景,该怎么来操作呢?
关键提示:单击“浏览”,选择好路径(d:图片),选中图片后,单击“打开”按钮。b.学生演示。c.教师补充。(3)显示方式。
a.刚才同学在设置桌面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几张图片作为桌面后,比我们的屏幕要小呀?
b.同桌共同思考和讨论课本上的试一试。(先尝试好的同学举手)c.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给桌面换上了一件又一件新衣裳,让我们的屏幕看起来非常的漂亮。
2.动感屏幕。
其实除了可以设置漂亮的桌面外,还可以在屏幕上播放动画,变得更精彩。你想不想来试一试呢?
(1)教师演示。(飞越星空)
(2)学生操作。
(3)教师提问:屏幕保护是怎样才会出现?又如何让它结束?
(4)练习: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三维文字”,内容与电脑精灵进行对话,等待时间为“1分钟”(4人为一小组进行比赛。)巡回检查,了解学生操作情况。
(5)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屏幕保住和桌面设置有什么作用? 课后反思:
三、金山画王
本单元包括“涂鸦世界、装扮秋天、龟兔赛跑、小熊请客、海底世界” 共5课内容。金山画王是一个富有童趣的绘画软件,非常适合作为初学信息技术的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平台。【单元总目标】
1.了解金山画王的基本功能,掌握画笔、区域倒色、几何图形、区域选择等工具的操作,并能将多种工具综合运用; 2.通过撤消、复制、粘贴等操作,感受用“金山画王”画画和在纸上画画的不同之处,体验计算机画画带来的乐趣;
3.通过自主尝试学习,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操作习惯。【必备知识技能】
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必须先学会使用鼠标。【教学建议】
本模块教材在任务设置上,以兴趣为起点,所选内容均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活动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感受、尝试,愉快地学习。
第9课 涂鸦世界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金山画王各区域功能;
2.学会选取画笔颜色,设置画笔粗细与曲直,并能保存作品; 3.通过尝试操作,学会自主认识更多的功能按钮,体验学习方法;
4.尝试“橡皮”工具、“撤消”按钮的使用,感受用“金山画王”画画和在纸上画画的不同之处,体验“金山画王”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为画笔选取不同的颜色,合理设置画笔的粗细与曲直。【教学建议】
1.本课应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去体验、感知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尽情感受金山画王所带来的乐趣。
2.教学认识功能按钮部分的学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找出功能键的名称,并以此学习方法为例,举一反三,根据教材内容的提示,找到新建画纸、选择画笔等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方法的学习完成更多类似任务,也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选取画笔颜色,设置画笔粗细与曲直部分的教学,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由教师示范完成或让学生大胆尝试,师生归纳总结的方式完成。
4.学生涂鸦的题材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题材简洁易画。
5.“橡皮”工具、“撤消”按钮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用电脑画画的优势,让学生体验到“金山画王”画画和在纸上画画的不同之处,享受“金山画王”带来的乐趣。【相关概念】
“涂鸦”一词,原是唐朝卢仝说其儿子乱写乱画顽皮之行,典故出自《玉川子集.云添丁》:卢仝有个儿子叫添丁,喜欢乱涂乱写,常把卢仝的书册弄得又脏又乱。卢仝因此写了一首诗:“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把儿子的顽皮和自己的无奈描写得唯妙唯肖。后来“涂鸦”逐渐演变成了带有时代色彩的艺术行为。涂鸦主要的介质为墙,但进入20世纪后期,涂鸦所依赖的介质不只是墙了。到了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许多人将涂鸦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往多元化发展。
知识目标:
1、学会进入与退出“金山画王”软件。
2、了解“金山画王”窗口的基本组成。
3、学会如何拼图(如何打开、关闭图形库,如何选取图形、调整大小、旋转、固定粘贴等)。
4、学会“魔术棒”工具的使用。
5、学会保存图画。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敏锐的发现力、探索力、观察力。情感目标:
鼓励小组间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教学重点:
1、如何进入与退出“金山画王”游戏软件。
2、如何拼图。
3、“魔术棒”工具的使用。
4、保存图画。教学难点:
拼图中如何选取图形,调整其大小、旋转、固定、粘贴等。教学准备:
机房设备一切正常、“金山画王”软件、网络、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观一座美丽的村庄。投影示
师:喜欢它吗?想不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它呀,是用——画出来的。师板:金山画王 请齐读
师:请看,这就是金山画王的图标。新知简介
(一)进入金山画王
师:要利用“金山画王”作图,首先得进入它。只要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就行了。师演示操作
师板:
一、进入:双击图标
(二)金山画王窗口的基本组成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金山画王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谁能猜猜,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说师点击。基本发现
1、基本发现——拼图
师:谁知道这幅画的背景是怎样画出来的?弯弯的小河,美丽的花儿? 生上台通过大屏幕投影仪演示 师表扬奖励
师:在金山画王中拼图时,应先拼远处的景物,再拼近处的景物。否则会怎样?
2、基本发现——调整图形大小、方向、确定图形。师:谁发现了怎样画小鸟?怎样调整大小?怎样使小鸟转个方向? 生2上台演示操作 师表扬奖励
3、基本发现——魔术棒工具的使用 师:这么多美丽的花蝴蝶是怎么画出来的?你发现了吗? 生上台边演示操作边讲解 师表扬奖励 难度发现
师:这么美的画,弄丢了就可惜了,赶紧把它保存起来吧!谁发现了怎样保存图画? 生上台演示讲解 师表扬奖励 自由创作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综合运用金山画王中的各种工具,自由创作一张圣诞贺卡,将它送给你的妈妈、爸爸、老师或你的好朋友。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师将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出来,供同学们欣赏、交流。教学反思:
第10课 装扮秋天 【教学目标】
1.学会在“金山画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黑白线稿背景;
2.熟悉“区域倒色”工具和“吸色管”工具的运用,并能熟练地为自己的作品涂色; 3.通过尝试,自主学习“渐变倒色”工具,学会举一反三; 4.感受不同色彩的搭配效果,结合已有审美基础,进一步了解色彩的搭配方法; 5.感受秋天的色彩斑斓,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金山画王中倒色工具的运用。教学难点:合理地搭配颜色。【教学建议】
1.课前应让学生充分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参与到后面的学习中。
2.黑白线稿背景的选取过程可根据学生情况,尽量让学生通过已有操作经验,结合教材,自主完成。
3.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如填色时将线条颜色改变等情况时,可提示学生及时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撤消”按钮进行撤消,让学生充分感受电子画画的优势,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4.颜色选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完成,教师对典型的色彩搭配可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搭配方法和主要禁忌。对学生作品画面色彩要求谐调即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变凉了,接下来是什么季节? 生:秋天
师: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呢? 生:„„
师:听到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觉得秋天真是美丽极了。在金山画王软件中,有一幅没有涂上颜色的秋天风景图片。今天我们一起将这幅秋天风景画涂上颜色,好吗?
生:好
(板书课题:给图着色)
(二)新授
1、倒色工具介绍
倒色工具就是我们以前所用的“油漆桶”工具,点击倒色工具后,在画纸的左边会出现很多的倒色选项让我们来选择,有完全倒色、区域倒色、区域渐变倒色等等。在这里我们要选择的是区域倒色选项,然后选择好在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在要着色的地方单击鼠标。
下面请大家自己为图画着色。作品展示,介绍着色经验。
2、小组合作探究“区域渐变倒色”工具的运用
师:同学们给秋天风景图着色的作品,老师非常喜欢。看来同学们对于颜色的把握能力很强。(出示两幅图画)
师:这两幅秋天风景,一幅是同学们刚才着色的作品,一幅是现实中的秋天风景。同学思考一下,同学们给秋天涂的颜色,和真实的秋天颜色,有什么不同呢?
生:现实中秋天的颜色有深浅变化
师:是啊,大自然是神奇的。由于光线的折射,我们在看到东西时,它的颜色是存在变化。所以,我们在给秋天着色时,如果用“渐变着色”,那样你们着色的图画看起来会更真实,更美丽。你们想试试利用“渐变着色”给秋天涂上颜色吗?
生:想
师: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区域渐变着色”工具该如何操作呢?看看哪个小组的探索学习能力最强!
(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掌握了区域渐变着色的方法?(学生举手示意)非常棒!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讨论的渐变着色与全班同学分享一下?请到老师这里为同学们演示一下。(演示完毕后,讲解操作方法)
三、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掌握了金山画王中的哪些知识呢? 生:给图着色(区域着色、区域渐变着色)
师:大自然是美丽,同时它也是神奇的。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细致地观察事物。仅仅运用“区域渐变着色”仍不能真实的描绘现实中的美丽景色,希望同学们将来能继续探究学习,通过你们的手,描绘出更加美丽的景色。
四、课堂延伸
师:美丽的四季景色在同学们的手中已经着色完成了,那在你的四季景色中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们结合前几节课学习的“插入角色、动画”知识,在你的四季风景图上插入适当的角色、动画,创作出一幅蕴含故事的图画。看看哪位同学既是绘画大王,又是故事大王!
教学反思:
第11课 龟兔赛跑 【教学目标】
1.熟练地选取不同风格的背景图片;
2.学会根据提示对图片角色和动画角色进行缩放、旋转等调整;
3.理解画面的层次,能由远到近地调用角色,并合理调整角色间远小近大的关系; 4.通过用金山画王“画”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动物,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画面需要,恰当地调整图片角色或动画角色大小、位置等属性。教学难点:有层次地摆放角色,并合理调整角色间远小近大的关系。【教学建议】
1.调入角色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利用教材和软件的提示,恰当地调整图片角色或动画角色大小、位置等属性。
2.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主角的设计和调用,从中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方法,再设置情境,想让更多的观众观看比赛怎么办呢?让学生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进行操作练习,调用更多的观众角色到场景中。
3.调用更多角色到场景时,要以从远到近的顺序调入,角色应远小近大。这是本课的难点部分,关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调入较远的动物,再调入较近的。
4.动画角色的调用部分可作为拓展内容,让学生利用已有学习经验尝试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特殊喜欢听故事,最喜欢听的就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最后谁得冠军了?
生:乌龟
师:对了!小兔子就是因为特殊骄傲所以才输给了比它跑得慢的小乌龟。所以我们可不能学习骄傲的小兔子。事后小兔子觉得它是输在了睡觉上面,所以要跟小乌龟再比一次,这次大家猜一猜谁会赢得冠军呢?
(生1:小乌龟 生2:小兔子)
师:看来大家的答案都不统一,比赛立刻开始了我们先来看比赛吧,两位主人公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它们在哪呢?
生:可能再我们的电脑里面吧!
2、板书课题:熟悉金山画王
师:对啦,它们就在我们电脑里面的金山画王软件里面,我们一起请它们出来吧。
二、新课教学
1、启动金山画王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按钮。
2、请出主人公
师:现在金山画王软件已经打开了,你认为点哪个按钮可以找到主人公? 生:图库
师:谁来指指看哪个是“图库”按钮?(指名上前操作)师:请你按一下,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变化?(学生说出右边变成了3个按钮:背景、角色、动画)师:主人公的图片大概会在哪个里面?
(演示:学生说其他的就点给学生看,最后点角色)
师:看来主人公还得从角色里头选。好,我们一起来请出小乌龟。谁来请?(请学生操作)
师:小乌龟出来了,可是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小朋友们有没有发觉呢?(„)哪儿呢?(引导学生说,并指出大小需要调整,位置也要调整)
师:怎么调整呢?(引导学生说,并指导要观察图片边上的工具。)师:还有一位主人公呢?怎么不见了?
(学生会说出 点向下的箭头,学生说不出,可以指出,演示的学生操作)
师: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请出了主人公,比赛立刻就要开始了,大家看一下是不是缺了点什么呀?
生:比赛的场地
师:对了,我们怎么给它们找出一个比赛的场地呢?谁来试?(换学生操作)
师:从哪个里面选?(背景)(学生操作,选出一幅陆地背景)
师:老师看了这位同学给预备的比赛场地,我想小兔子假如不再骄傲打瞌睡它一定能赢得冠军的!但是在老师的这个故事里面,小乌龟却得了冠军,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赢的吗?
师:在陆地上小兔子比小乌龟跑得快,但是在哪比赛小乌龟却比小兔子强呢? 生:水里面
师:原来智慧的小乌龟把比赛场地选在了水里面,你说小兔子是不是它的对手啊!谁来帮小乌龟选比赛场地?(还学生操作)
1、用新画纸画画
同学们,大家刚刚都为小乌龟找到了场地,并且学会了怎样去使用,可是一个场地的空间有限,那么怎样才能把画好的图画保存,并且重新再铺一张画纸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看看哪个小组能先找到答案。师巡视,小组汇报结果,师总结。(单击“√”按钮保存图画,单击“N”图标新建画纸)
三、训练:
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啊?而且老师还把这个故事画成了一幅画。同学们想不想也来画一幅有故事的图画呢?下面的时间就给大家自己操作,不过在操作前,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首先该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
(学生自由操作)师: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听的?(指名说)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且还学会了怎么把故事通过金山画王软件画到图画上面去,是不是很有意思?金山画王软件里面还有许多有趣功能,我们将在以后的课里面继承学习它。
课后反思:
第12课 小熊请客 【教学目标】
1.学会几何图形工具的选择和线条粗细的设置; 2.掌握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进行画画的方法; 3.能熟练地使用橡皮工具擦出画面中多余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画出小动物。【教学建议】
1.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绘画的对象应尽量简洁、易画,并易于用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组合。
2.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组合出小动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难在绘制不同几何图形时,图形位置的摆放。学生绘画过程中,如果几何图形的大小、位置摆放不合适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撤消”按钮进行撤消后重画。
3.运用橡皮工具擦出多余部分教学时,要提醒学生小心,只能擦出多余的部分,不能把正常的密闭图形擦破了,否则在填充颜色时将不能正常填充。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上“友情提示”部分内容,可让学生探索为什么不能擦破。
4.“探一探”中让学生尝试更多的几何图形工具时,让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打开学生创作思路,不要局限于只画动物,也可画花草、器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前绘制“小熊请客”作品,展示给学生,说一说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你知道这幅作品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画中各种不同的形状。
2、小结引出课题:老师就是利用金山画王软件中的各种几何图形工具来绘画的,大家想不想也来画一画?
学生交流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几何图形工具
1、金山画王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画笔工具,还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几何图形,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工具藏在金山画王的哪个地方吗?
快来试着找一下吧,看看哪些小朋友最先找到它们。
2、表扬最先找到图形工具的学生,找几个学生来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图形工具,利用这些图形工具都可以画出什么图形?
3、试用图形工具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画一画图形,看看都能画出来吗?
4、思考练习
几何图形工具的哪个图库中?数数,几何图形工具栏中一共有几种图形?
(二)绘制“小熊请客”
1、观察“小熊请客”都有哪些形状?分别是什么颜色?(三角,长方形)
2、你们知道怎么给图形设置颜色吗?(调色板)
3、怎么给图形填充颜色?(填充颜色)
4、放手让学生根据书上几何屋自己来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5、组织学生来交流讨论绘画中的困难。
(三)绘制“奇妙的几何门窗”
1、大家来看,我们刚才画好的几何屋还缺什么?(门和窗)
2、那我们就来动手给几何屋添加门和窗吧,看看谁画的最漂亮。
(有了前面绘制神奇几何屋的知识基础,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完成。)
3、组织学生来交流一下画门窗的情况,对于绘画突出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表扬。
(四)美化“小熊请客”
同学 们,大家来看一下书的几何屋,除了有房子,还有什么?
你也想把你的几何屋变得更漂亮一些吗?那就请大家来试试吧。看看谁画得几何屋最漂亮好吗?大家有信心吗?好,开始吧。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绘画
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巡视指导,解决问题
三、作品展评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2、互评,说一下作品好在哪?对你有什么启发?
3、把五角星送给他吧。
四、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教学反思:
第13课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工具在复制和粘贴过程中的作用; 2.初步掌握复制和粘贴的方法;
3.熟练掌握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工具进行画画的方法;
4.通过体验运用复制和粘贴方法将一条鱼变多条鱼的过程,感受用计算机画画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复制和粘贴的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区域工具选择对象和取消选择。【教学建议】
1.选择工具的运用是本课中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应让学生理清思路:选中对象—复制—粘贴—调整,每个不同对象的复制和粘贴前都应选中对象,否则计算机不知道你要复制什么。学生选中对象后,可能会忘记取消选择,此时需要在画面上画其它内容时就画不上去了,这时必须取消选择才行,这个问题容易让师生找不到原因,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此机会,培养学生严谨的操作习惯。
2.复制和粘贴是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制和粘贴方法带来的方便、快捷,可让学生再次对比与纸上画画的区别,享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家带来的乐趣。3.着色部分的教学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自主学习,教师注重细节问题,如没有密闭的线条内填不了颜色等问题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对绘画工具和图库中材料的使用,能创作出一幅简单的表达明确主题的电脑绘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熟练操作鼠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电脑绘画中自主创作、主动学习创新的能力。
三、思想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3、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的能力。【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示范、自主操作、体验创新、反思交流,最后完成绘画作品,达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生对“金山画王”中各种绘画工具的灵活、合理地运用;
难点是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各种工具,创作一幅体现主题鲜明的完整的绘画作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视频短片,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师:这么美丽“海底世界”你们想不想用电脑把它们画出来?向学生们出示课题。启动金山画王软件,进入主界面。
(二)教师示范、师生互动
1、填充背景色:打开工具箱和颜料盒中调出颜色(蓝色),在工具箱中选择“油漆桶”工具,给整个画面填充基色。
2、运用“仙女棒”工具添加各种石子和贝壳图案,营造海底氛围。
3、添加“鱼类”等海洋生物:选择“图库”中海洋鱼类等图片,找到适合的图片,拖到画面上,选中图片,利用图片上各种圆形按钮,调整图片的位置、大小和方向。
4、修饰完善:用“仙女棒”添加一些水泡;用“铅笔”给图画写上标题(或利用“字体”工具输入标题)。
(三)自主操作、反思交流
师:海底的世界是那么的广阔、美丽、神奇的。同学们,请你们将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描绘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协作,最后完成作品。
(四)作品展示、交流提高
选出较好的作品通过“学生示范”功能转播给所有的学生,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五)自主创作、体验创新
围绕着一个主题,(例如:童话世界、遨游太空、森林之旅等)让学生发挥联想,创作出有意义的充满乐趣的图画。教学反思: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要求: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 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 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评:这位同学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很清晰)来,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
2.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
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4.出示: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5.出示: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
(2)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让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
(3)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那柔柔的声音,女生齐读这句。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那第一大组来读一下。冬天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那样依然挺拔,树叶发出深沉的声音,男生齐读。
(4)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在课件里将“不一样”点红),风这位音乐家可真了不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真是——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呢?
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2)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啊!)还有谁来试试?再轻一点?全班来试试!
(3)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微风部分?指一人读,(评:他的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可真轻柔呀。)(4)还有谁愿意来演奏?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仿佛看到微风拂过的情景。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
(5)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
(6)学生模仿“呜呜呜”的声音。评价: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么就没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
(7)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分?狂风吹得更猛了,你们这一大组读。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8)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板书:雄壮】(9)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伟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地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
7.小结:
(1)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在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写,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的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课件显示“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还在第二自然段的下面写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9.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孩子们,在作者的描写下,我们感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五、感知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1.除了风以外,水的声音又如何美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画上横线。
2.你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全班一起把总起句读一遍。那么这段话同样是——总分的构段方式。
3.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一个总起句具体描写水的美妙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3.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③出示填空: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________,河流________,大海________。从________,唱到________。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4.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风 水 动物美妙 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要求: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本课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情。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瞬。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朗读、勾画、标注。读通顺、正确。
4.交流朗读,评议。
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3.词语练习: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四、作业。1.朗读课文。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听写课文生词。
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一)引导学生自己读。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批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个可以说明什么?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还有鸟味”。
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出示图片:鸟儿群居睡觉的图片。
③请孩子们注意,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引号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别人的发言需要用引号,今天,你看这几个自然段,发现什么没有?
④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⑤我们自己也来读读吧。
(3)“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
(4)“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二)讨论升华。
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大自然的真情告白,是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四、作业。1.写词语。2.摘抄佳词佳句。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父亲深爱大自然 带刺的朋友
教学要求:
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3.它是谁呀?出示“——刺猬”,再读。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归纳板书:
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怎样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爬停住脚摇晃掉归滚驮跑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摇晃”、“归拢”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划出大黑狗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 刺猬:出来散步缩成一团 大黑狗:扑掉过头去哀叫着溜走
4.连续两天晚上,小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枣儿,如何用刺击退大黑狗,他觉得刺猬怎么样?
出示“我”赞叹刺猬的两句句子,指导朗读。
5.是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生接)带刺的朋友。
五、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
1.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能不能来夸夸它? 出示两个说话练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指名交流。
2.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两个事例,与老师合作介绍带刺的朋友——刺猬。出示说话练习。师:我有一个带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生1:刺猬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生2:刺猬不但……,而且……。…… 师:我真喜欢这个带刺的朋友。
3.连起来介绍刺猬和分别介绍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介绍完一个事例,要介绍第二个事例时可用过渡句连接。4.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刺猬?指名介绍。
六、写作小实践。板书设计: 带刺的朋友
(第一段)写秋天的枣树(第二到十段)写刺猬偷枣
(第十一段到十二段)写我对刺猬偷枣的感受。
口语交际 7 身边的“小事”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
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收集身边的小事和自己做的小事。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
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
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
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
习作7 我有一个想法
教学要求:
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教学重难点:
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2.尝试修改习作。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课件出示事例一)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汇报。(课件出示事例二)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 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 我有一个想法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题要求我们写关于生活中的想法。
2.选定内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3.表达方式:叙述。
4.表现手法: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5.结构顺序:在写作文时,首先提出问题,把你的想法写清楚,然后写对这种想法的改进办法或建议。
下水文:
我有一个想法
我有一个关于房子建设的想法。
①我觉得现在自己住的小区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没有一个像邮箱一样的收取快递的箱子,如果有这样的箱子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实用的一个设计。
②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家里都没有人在,快递员只好把快递送到物业保管。有的时候回家晚了,物业也就关门了,我们只有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才能去拿。
有的时候,妈妈给快递师傅说,将快递放在我们家的门口就好,可是师傅为难的说,按照规定这样子做是不被允许的,还是要放在物业。
③所以我想,要是家门口有一个带锁的能够放快递的箱子,师傅就可以直接把快递放进去,然后我们回到家就可以拿,这是一件多么方便的事情啊。
④我希望在房子建设的时候,能够在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设计一个快递箱。
①开篇开门见山,提出问题。②指出以前房子建设的问题。
③根据妈妈和快递师傅的谈话以及房子建设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奇特的想法。④根据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看完上面小作者的想法,你有什么想法呢?请写一写吧!
语文园地七
教学要求:
1.通过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和积累的方法。培养积累能力。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3.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
4.掌握书写提示中字形的特点,并书写漂亮。5.积累古诗,体会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2.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课前准备: PPT课件。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积累的方法。2.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 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二、词句段运用。1.(出示第一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交流。b.全班汇报。
“得”字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用的是形容动作的程度。c.仿照写一写。2.(出示第二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a.小组交流发现。b.全班汇报。
前半句句尾的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就是用接龙的形式写句子。c.自己尝试说一说。d.小组合作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汉字)1.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都有撇捺。
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 撇捺要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
3.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注意撇捺的特点。4.学生字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交流、评价。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采莲曲》学生边欣赏图片教师边诵读。2.说一说,古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a.小组交流。b.汇报
3.生诵读古诗。4.尝试背诵。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七课时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八1~5。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分清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它们不同的计算方法。
2.能综合运用所学的长方形周长、面积的知识和技能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周长和面积概念的比较
1.让学生摸一摸课桌面,指一指哪个是课桌面的周长,哪个是课桌面的面积。
2.练习八1。学生估计一下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交流估计的结果。
二、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1.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的实际长度。
2.练习八2。(1)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2)集体交流填写结果。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1.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练习八3。学生独立填表,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3.练习八4。(1)学生读题,分析题意。(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算法。
四、全课总结
谈一谈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
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长50米,宽35米。
(1)这个长方形的水池有多大?
(2)如果小明沿着这个长方形水池跑了1圈,小明跑了多少米?
课外作业: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跳绳长2()桌子高80()
操场的面积300()小华高132()
第五篇: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三年级上册
第1课、生活和学习中的好帮手——信息技术
认知目标:
1、认识因特网——信息的海洋
2、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能力发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素养: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什么是信息 教学难点:了解因特网
器材准备知识准备:了解无所不在、形态各异的信息 资源准备:一些学生的图画作品、儿歌作品、名片作品等。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理论学习部分:
一、欣赏资源导入
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爱好或兴趣,你的兴趣是什么?你想不想搜集你喜欢的作家、书法家、音乐家的资料呢?几天,老师利用计算机来帮同学们找找想要的各种资料。教师:你最喜欢的作家是谁? 教师:你最喜欢的书法家是谁? 教师:你最喜欢的球星是谁? 教师:你最喜欢的音乐家是谁? 学生:冰心
教师:http://www.xiexiebang.com 打开信息检索对话框,输入“冰心” 同学们可以查到多少条资料,记录结果。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任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跟老师一起欣赏作品。教师:这些精美的图片、精美的文字、五彩缤纷的动画,还有一些引人入胜的影片,这些都是用什么来制作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都是利用一些软件制作的作品。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上机操作部分:
一、上机准备:
1、按照座位号依次入座。空号的位置由后面的学生填补。
2、打开显示器开关,打开主机开关。
3、填写上机记录。
有问题的机子报告教师,经解决还不能用的,教师填写维修记录,调换学生位置。
二、操作内容:
1、简单认识电脑。
2、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在教师帮助查找的资料里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4、浏览计算机里面的图片、动画。
三、讨论: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同学进行讨论。
四、关闭计算机。
按顺序关闭计算机,放好坐凳,有秩序离开计算机教室。
第三课时
理论学习部分:
一、将惊喜“寄”给远方的好朋友。
教师:同学们,人类历史上曾经用很多种方式来传递消息,你知道都有那些传递方式? 学生:骑马、信鸽、邮递员、空运等。
教师:还有一种更快捷的传递方式——电子邮件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可以发送和接收邮件,这种邮件被称为电子邮件。
二、观察总结
(设计意图: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总结我们用了那些信息的主要方式?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三、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
四、课外延伸
教师:电脑的本领大着呢!只要你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相信你们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本领。
第四课时
上机操作部分:
一、上机准备:
1、按照座位号依次入座。空号的位置由后面的学生填补。
2、打开显示器开关,打开主机开关。
3、填写上机记录。有问题的机子报告教师,经解决还不能用的,教师填写维修记录,调换学生位置。
二、操作内容:
1、观看教师发送电子邮件,体会信息在网络中的作用。
2、学生自由展示自己对电脑的应用。
3、讨论。
看看班级里面那些同学比自己知道的,讨论为什么他们懂的东西多呢?
三、关闭计算机。
按顺序关闭计算机,放好坐凳,有秩序离开计算机教室。教学反思:
第2课、无所不在、神通广大——信息技术应用
认知目标:
1、掌握信息技术的四个发展时期
2、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能力发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素养:
1、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促进学生的个性思维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四个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日常应用
器材准备知识准备:了解无所不在、形态各异的信息 资源准备:手机、报纸、银行卡、电子地图等。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理论学习部分:
一、导入
教师:信息技术就在你身边,你发现了吗?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搜集资料、制作作品
教师:我们家里面的很多电器都利用了信息技术,举例说一下。学生:VCD、DVD、学生:数码相机
教师: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多,那我们来看看它有那些新变化。
二、日心月异的信息技术
教师:信息技术变的体形越来越小,使用越来越方便,咱们来看下方便在那。(1)“聪明”的卡片 学生分组预习回答问题,智能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在手机中的应用,交电费等。(2)可以放在口袋里的“计算机”——掌上电脑
教师: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那么计算机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呢?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名字叫ENIAC(埃尼阿克)重30000千克 教师:现在的计算机是那么的轻巧,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呢,它经历了多少个时期呢?
教师总结: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A、第一代电子管数字计算机B、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C、第三代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D、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第二课时
上机操作部分:
一、上机准备:
1、按照座位号依次入座。空号的位置由后面的学生填补。
2、打开显示器开关,打开主机开关。
3、填写上机记录。
有问题的机子报告教师,经解决还不能用的,教师填写维修记录,调换学生位置。
二、操作内容:
1、从网络上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的各种应用。
2、应用计算机了解信息技术在学校的运用。
三、关闭计算机。
按顺序关闭计算机,放好坐凳,有秩序离开计算机教室。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理论学习部分:
一、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鲜活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的活动中已经知道,信息技术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来表现信息,使我们更加丰富多彩,甚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欣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参观一下国际汽车展的现场。教师:我们是不是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啊? 学生:是
二、计算机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看天气预报、网上逛商店、远程医疗。
三、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使用网络干些什么?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
第四课时
上机操作部分:
一、上机准备:
1、按照座位号依次入座。空号的位置由后面的学生填补。
2、打开显示器开关,打开主机开关。
3、填写上机记录。
有问题的机子报告教师,经解决还不能用的,教师填写维修记录,调换学生位置。
二、操作内容:
1、从网络上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的各种应用。
2、应用计算机了解信息技术在学校的运用。
三、关闭计算机。
按顺序关闭计算机,放好坐凳,有秩序离开计算机教室。教学反思:
第3课、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认知目标:
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
3、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能力发展: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素养:
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感知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教学难点:系统关机
器材准备资源准备:计算机硬件图片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理论学习部分:
一、欣赏图片导入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看看这图片上都是什么? 学生:计算机
教师:对,是计算机,那你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吗?
显示器:显示计算机输出的文字、图片、图像等信息,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主机:计算机的核心设备。其中包括了指挥整个计算机工作的核心部件,执行各种运算的部件,存储信息的部件等。它帮助人们处理各种信息,指挥各个设备协调工作。
键盘鼠标:用来输入各种命令、文字等,是指挥计算机工作的桥梁。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任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跟老师一起欣赏作品。教师:这些精美的图片、精美的文字、五彩缤纷的动画,还有一些引人入胜的影片,这些都是用什么来制作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都是利用一些软件制作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上机操作部分:
一、上机准备:
1、按照座位号依次入座。空号的位置由后面的学生填补。
2、打开显示器开关,打开主机开关。
3、填写上机记录。
有问题的机子报告教师,经解决还不能用的,教师填写维修记录,调换学生位置。
二、操作内容:
1、观察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硬件形状、名称。
2、观看计算机里面的图片、动画,听计算机里面的声音,感受信息技术。
三、关闭计算机。
按顺序关闭计算机,放好坐凳,有秩序离开计算机教室。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理论学习部分:
一、学习启动、关闭计算机。
教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组成计算机的硬件部分,也了解到了使计算机运行的软件,想不想自己动手打开计算机呢? 学生:想。
教师:那好,先让老师告诉你怎么使计算机运行起来。
二、启动计算机。
教师:首先接通总电源,在计算机教室里,由老师来操作这一步,接着打开显示器开关(指导学生观察显示器的开关),然后打开主机开关(指导学生观察计算机主机的开关)。等到我们看见教科书22页图1-3-3的画面,就表示计算机启动成功了。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三、关闭计算机。
教师:当我们不再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就要关闭计算机,那么如何关闭计算机呢? 学生先讨论
教师:关闭计算机的时候,单击“开始”按钮,选择“关闭系统”,在“关闭Windows”对话框中选择“关闭计算机”,然后单击“是”,计算机就会自动关闭。接下来关闭显示器,把鼠标、键盘归位。
三、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
四、课外延伸
教师: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不能私自改变,以免损坏计算机。
第四课时
上机操作部分:
一、上机准备:
1、按照座位号依次入座。空号的位置由后面的学生填补。
2、打开显示器开关,打开主机开关。
3、填写上机记录。
有问题的机子报告教师,经解决还不能用的,教师填写维修记录,调换学生位置。
二、操作内容:
1、练习启动计算机。
2、进入桌面,观察运行的计算机。
3、练习关闭计算机。
三、关闭计算机。
按顺序关闭计算机,放好坐凳,有秩序离开计算机教室。教学反思: